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带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一、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星星有些是光源;有些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
10.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比如:(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
(3)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12.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移动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3.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 万千米。
14.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可以得出:(1)光能穿过透明物体。
(2)光能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3)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
15.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可以得出:(1)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2)烟气阻挡了部分光并将一些光反射到人的眼睛。
16.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
17.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1、壶是怎样传热的1.家庭中经常要烧开水,水烧开后需要保温。
2.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3.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一样。
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4.传热的基本规律:金属>非金属,固体>液体,液体>气体。
导热性能比较为铁片>瓷片>玻璃片>木片>塑料片5.烧水时,火在壶底加热,过了一会,整个壶身就热了。
壶身是怎样传热的?答:壶身主要是由金属制成的,要研究壶身是怎样传热的,就是研究金属是怎样传热。
火在壶底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从而达到壶身的传热。
6.加热水平或倾斜的金属丝的一端,有什么现象发生?加热另一端,现象相同吗?答:①加热水平的金属丝时,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证明热由温度高的部分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分移动;②加热倾斜的金属丝时,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证明热由温度高的部分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分移动,而不受金属丝位置的影响。
(加热另一端时现象相同)7.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片上,加热铁皮的一边或中心位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答:①加热铁皮的一边时,观察到金属片上的蜡油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由边缘向周围扩散。
证明了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②加热铁皮的中心时,观察到金属片上的蜡油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由中心向四周扩散,证明了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8.做菜的锅,烧水的壶等,大多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锅铲和勺子的柄大多是用橡胶、塑料,木材和陶瓷等材料做成的,这是为什么?答: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好,做菜的锅和烧水的壶用金属材料制成,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菜,烧好水,更加节约资源。
锅铲和勺子的柄用橡胶,塑料,木材和陶瓷等材料做成的话,导热性能比铁的要差一些,是在做饭或吃饭的过程,不至于因过高的温度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单元检测题(带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必须需要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11.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复习知识点1、壶是怎样传热的1.金属丝传热实验步骤:①把金属丝固定在铁架台上;②把涂有蜡(凡士林膏)的火柴粘在金属丝上;③用酒精灯给金属丝加热现象:距离火源最近的火柴最先掉落,然后中间的掉落,距离火源最远的最后掉落。
结论:热在金属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看到的现象:中心加热:蜡从中心向四周融化一端加热:蜡从一端向四周融化。
3. 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什么是热传导?)答: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4. 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
(比如:铁片、铁棒、铁丝、铜丝等金属物)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比如:木片、玻璃片、塑料片、瓷片、木棒、塑料棒等)5.锅、壶等用金属制成,原因:金属的导热性能强。
6. 锅铲勺子柄大多用橡胶、塑料、木材、陶瓷制成,原因是:橡胶、塑料、木材、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不会烫手。
7. 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原因是:金属制品导热性能强,容易散热,当手触摸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被传递出去,所以感觉更凉。
2. 水是怎样热起来的1.水的传热实验:材料:烧杯、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黑芝麻(木屑)步骤:①将半杯装有黑芝麻(木屑)的水放在石棉网上②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现象:烧杯中的水上下不停地循环流动。
结论:水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来传递热的。
2. 将两个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小塑料袋同时放入室温水中,现象: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3. 将两杯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现象:②热水在上,冷水在下:没有明显变化②冷水在上,热水在下:热水上升冷水下降,最后两杯水混合在一起。
4.水是怎样传热的?(什么是热对流?)答: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对流。
6. 空气如果受热不均,下面较热部分和上面较冷部分也会产生相对流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
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行的。
10、人体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1、普里斯特利发现: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12、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2、心脏和血管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心脏和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现,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健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总结一、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4. 在做水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5.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三粒种子。
6. 水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8.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种子膨大。
9.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10.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1. 在做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时,观察发现靠近水源、水分充足的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生长的最缓慢。
12.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蚯蚓的选择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同学们设计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观察到大多数蚯蚓待在盒子的盖子没有剪下的部分。
3. 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到大多数蚯蚓都爬向湿润的土壤一端。
4.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2023年秋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精编知识点(后附问答题)
2023年秋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精编知识点(后附问答题)一、第一单元:认识生物1.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动物根据其身体结构特征,可以进一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2.动物的饮食习性-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如老虎、狼等。
-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物,如牛、羊等。
-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动物,如猪、猴子等。
-腐食动物:以死去的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物,如蚯蚓、蟑螂等。
3.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功能-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茎:支持植物体,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传输到其他部位。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花:进行有性繁殖,结出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
4.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动物从幼体逐渐长大成为成体,这个过程叫做生长。
-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生长方式,如昆虫经历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动物还可以通过繁殖产生后代,如鸟类的卵孵化成雏鸟。
二、第二单元:认识植物1.植物的生长条件-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温度:不同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水分: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来吸收养分。
-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两个不同的植物结合,通过花粉传递进行受精。
-无性繁殖:植物通过茎、根、叶等部位进行繁殖,如匍匐茎、扦插等。
3.植物的生活习性-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养分分解释放能量。
-蓄水作用:有些植物可以在干旱时蓄积大量水分。
4.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根系的不同:有些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叶子的形状:有些植物的叶子表面较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种子的传播方式:植物通过风、动物、水等方式传播种子。
三、第三单元:认识物质1.物质的分类-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如石头、木头等。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如水、饮料等。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16分)1、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是________。
萧山的地形主要是________。
2、水在4℃以上,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作_______。
3、太阳钟是根据________来计量时间的。
4、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________有关。
5、水受热时体积__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____,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
6、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________,物体排开的水量________,受到的浮力就越________。
7、从岸上看河里的鱼,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产生的现象8、地球运动主要有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两种形式,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潜望镜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A.光的直射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2、能改变物体用力方向的是()。
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3、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轻的容易浮B.轻的容易沉C.沉浮情况一样4、下列描述气象的选项()。
A.风和日丽B.阳光灿烂C.雾D.狂风暴雨5、太阳系里唯一绕地球运动的卫星是( )。
A.太阳B.月球C.火星6、蚯蚓喜欢生活在()的泥土里。
A.明亮潮湿B.阴暗潮湿C.阴暗干燥7、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
A.12 B.24 C.368、下列现象是液体热胀原理造成的是()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D.地面冻鼓9、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10、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A.避免货物损坏B.减小摩擦力C.增大摩擦力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问题部分)一单元1.发光的物体叫做,我们看到的光,有的是物体发出的,如、等;有的不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如等。
2.光在空气中是的。
3.光的用途很广泛。
利用光可以、、等。
4.光从空气射向镜子表面时,会发生光的现象。
传播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到空气中。
5.物体光或进入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6.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是光的的缘故。
7.人们在潜艇中可以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情况,这个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原理。
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镜片。
8.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能把阳光分解成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
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它们会像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
9.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二单元1.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成许多,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在高空的是。
2.秋季早晨,我们在草叶上看到的小水珠,一般称之为_ _ 。
深秋或冬季的早晨,在草叶上出现的小冰晶,我们一般称之为_ 。
3.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但是温度仍高于℃时,凝结而的。
4.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温度在℃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5.在逐渐下降(仍高于℃)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这就是。
6在温度降到℃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这就是7.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
8.雨来自。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
如果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如果到达地面时,它们没有完全融化成水,仍呈,就是。
9.雪与雨的形态,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以上时,凝结成的。
10.水不断地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
11.地球上的水在、及之间不断循环。
三单元1.热传递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
2.热是一种,可以沿着物体从的部分传到的部分。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3.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会,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然后被加热再……冷水和热水,使水逐渐变热。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3.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4.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6.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7.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8.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第二单元光1.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2.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
4.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 30 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 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 8 分钟。
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知识点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光照;土壤;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水分。
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有丰富有机质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6、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有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有参考答案〕第—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根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根会朝有的方向生长。
3.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空间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和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食肉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地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比照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比组。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个自然爱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的第—个自然爱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爱护区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肯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时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比方,植物的跟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依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局部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它多种生物的生存,而爱护一种生物,也就爱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爱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滥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爱护环境、建立自然爱护区等〕第二单元光和影1.影子的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光屏和遮挡物。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通电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等。
3.光源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b.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与光源的距离有关。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 地球和宇宙
-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天体,围绕太阳公转,同
时自转。
- 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旋转,对地球的潮汐有影响。
2. 物质和能量
-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能量的转换:如热能、电能、光能等,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
持不变。
-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3. 生物和环境
- 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
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4. 人体生理
- 人体的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 人体对疾病的防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5. 科学探究方法
- 观察:科学探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收集信息。
- 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
-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进步。
- 科学伦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 环境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16分)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________伴随着。
2、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________;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________。
3、杠杆上有3个作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________,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________。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6、设计实验时,需要分为________组和________组。
7、有些矿物经________和________可制成美丽的宝石。
8、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营养繁殖。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A.它的重量B.液体浓度C.它的体积2、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船形和碗形,都能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A.船形的大B.碗形的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3、把杠杆、滑轮、轮轴组合起来的机械是()。
A.带鱼线轮的钓鱼竿B.手摇削铅笔刀C.手摇升降机4、两根条形磁铁吸在一起成为一个更长的条形磁铁,这时更长的磁铁有()磁极。
A.2个B.3个C.4个5、已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不能萌发,原因是()。
A.种子的胚被破坏,无法存活 B.外界条件不适宜C.感染虫子的病毒,无法生存 D.种子还在休眠期6、钟面上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A.1秒钟B.1分钟C.1小时7、将下列物体放置到清水中,一定能下沉的是()。
A.石头B.木块C.萝卜8、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因为()。
A.美观B.省力C.坡度小9、处理玻璃、金属、纸和塑料等垃圾最科学的手段是( )。
A.填埋B.焚烧C.回收10、()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答案科学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光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反射 )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3.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光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 30万千米),光速大于声速。
4.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能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
5.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很多,如日食、月食、(皮影戏)(日晷)(手影游戏)6.日食形成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成一线,地球上位于(月球影子)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7.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使光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8.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如三棱镜。
9、彩虹的形成是因为阳光透过(小水滴),(折射)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小水滴)。
10.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很多如(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三棱镜)11,从岸上看水里的物体感觉变(浅),这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12.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13、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额镜、(汽车后视镜)、(潜望镜)等14.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
测量月地距离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水中筷子变弯是(折射)原理。
15.制作潜望镜需要(两)块(平面)镜,成像时光经历了(两)次反射。
镜应以( 45)度角互相(平行)放置。
16.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白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17.光的直线传播:立竿见影一叶障目坐井观天三点一线光的反射:镜花水月杯弓蛇影光的折射:海市蜃楼鱼翔浅底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在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温州地形以(丘陵)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3、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也就是热胀冷缩的性质。
4、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5、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6、我们上课时,老是用的粉笔是用石膏制作的。
7、设计30秒摆30次的摆,结果摆了33次,应将摆线长度调长点。
8、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9、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二、判断 1、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钟摆的摆动快慢跟摆锤的质量成正比。
(×)3、水在4℃以下时,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人们手上的纹路可以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5、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不是真实存在的。
(√)6、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7、绿色植物也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是利阶层的事物和现象。
2、秋天夜空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 5 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 W 。
3、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4、北斗七星的斗柄,在春分当晚的23点指向东方,在夏至当晚的23点指向南方,在秋分当晚的23点指向西方,在冬至当晚的23点指向北方。
5、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6.宇宙,宇的本意是指(“上下四方”),宙的本意是指(“古往今来”)。
7.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形)。
地球自转一周为(1天)。
8.(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出现)。
9.太阳的寿命为(100亿年)。
10.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一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1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火星表面呈(红)色,火星的内部结构和地球一样有(地壳)、(地幔)、(地核)。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
13.2004年,(“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在地球上掀起了一波“火星的热潮”。
二、判断1.所谓的模型,可以使立体的实物,也可以使平面的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的描述。
(√) 2.光年是个时间单位。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水钟在中国又叫“刻漏”“漏壶”。
根据其工作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录漏水时间的,称泄水型;一种是记录注水时间的,称受水型。
2、原子钟是现在使用的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3、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
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4、目前人类使用的最精确的计时仪器是原子钟,最古老的计时工具是日晷。
5、想设计30秒摆30次的摆,结果30秒只摆了27次,应该将摆线的长度调短点。
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
7、东方欲晓,公鸡打鸣、夜来香深夜飘香的原因是生物钟的作用。
8.水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水流的稳定性)。
摆钟的工作原理是:(摆有规律的摆动)。
9.(1969年)年,第一块石英手表诞生。
10.(生物钟)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判断 1、摆的快慢跟摆锤的质量成正比。
( × )2、夜来香深夜飘香,病人周期性发病与生物钟有关。
( √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也就是热胀冷缩的性质。
2.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
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一端浸入开水中的不锈钢勺子,过一会儿勺柄也会比较热,主要是热传导的原因;晒太阳感到温暖,是热辐射的原因;窗户下边的暖气片,能使整个房间温暖,主要是热对流的作用。
5.铁路上的钢轨,做成一段一段的,每两段之间留有一定空隙的目的是防止热胀冷缩造成破坏。
6.我国北方的冬季,长时间在室外放置的铁和木头,它们的温度一样高,用手摸上去感觉铁凉,原因是铁是热的良导体。
7.冰箱里的啤酒瓶裂了,是由于啤酒热胀冷缩的原因。
8.每天食物中的热能有(8000)多千焦,就能满足儿童的需要。
9.每天摄取足够的(热能)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10.搓手是把(动能)转化成(热能)。
11.水在4℃体积最(小),因为水在0℃—4℃之间时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2.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在地球上,冷水比热水重。
13.木头比金属传热(慢)。
14.影响房间内温度的因素可能有:(房子的朝向、建房用的材料、房子外面的温度)。
二.判断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人们有时需要散热降温,有时需要生热保暖。
(√)3电热毯是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的一种用电器。
(√)4水在0℃时体积最小。
(×)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细胞是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
2、子宫里有一根脐带,它把妈妈身体中的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小小宝宝。
3、有的动物是胎生的,如人类等;有的动物是卵生的,如昆虫类、鸟类、爬行类等。
4、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生长变化的方式叫作完全变态的发育方式。
5、相对而言,人生长明显较快的阶段是0~2岁。
6、鳄鱼不是哺乳动物。
7、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8、6个月后的胎儿开始有了听力。
9.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10.有些动物是胎生的,如(哺乳动物:猪、牛、羊、鲸等),有些动物是卵生的,如(青蛙、蛾子、小鸭、乌龟、小鸟等)。
通常将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0—3)岁;幼儿(3—6)岁;童年(6—12)岁,少年(12—15)岁;青年(15—28)岁,成年(28岁以上)岁。
11.科学家们把任何有生命的个体,每种生物的阶段性变化的过程叫做(“生命周期”或“成长周期”)。
12.(繁殖)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
二、判断 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都成的。
(∨)2、有的动物生下来就能独立生活,比如小鸟。
(×)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地球“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
2、地球仪就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3、一般认为地球由外到内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活动造成的4、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5、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据说能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方位。
6、我们上课时老师用的粉笔是用石膏制作的。
7、孔雀石是金属矿产,石油是能源矿产,云母是非金属矿产。
8、现在科学研究认为,煤是由古代植物被埋地下后形成的;石油是古代动物和微生物形成的。
9.1519年,(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10.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 11.(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星球。
12.地球表面大约(71%)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其余的(29%)是陆地。
13.李四光,中国的(中国地质事业)奠基者。
二、判断 1、所谓的南半球、北半球,是人为划分的。
(√)2、宇航员从太阳拍摄的照片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3、地球的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地球的外貌。
(×)第六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物体间的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都是力。
2.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3.大海上的轮船,受到了浮力而漂在水面上;升空的火箭受到了反冲力而升空;指南针能指南北,受到的是磁力;弓使剑飞出去,是弹力的作用。
4.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擦镁粉是为了使摩擦力均匀。
5.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行驶稳定。
6.力是(无处不在)的。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改变。
7.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碍滑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9.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他们之间的(压力)无关。
10.增大摩擦力的例子:(鞋底和轮胎都有凹凸的条纹、冰雪路上汽车要装防滑链)。
减小摩擦力的例子:(锁打不开,加一点炭粉、在自行车转动轴处加上润滑油)。
11.生活中有很多种力,如(弹力、推力、吸引力、等)等。
二、判断 1、人们手上的纹路可以起到增大摩擦力。
(√)2、德国的磁悬浮列车行驶是与轨道没有摩擦,日本有。
( × )第七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氧气。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C 。
A、氧气 B、有机物 C、氧气和碳水化合物3、老人早晨到树林里锻炼身体,感到空气清新,其主要原因是A 。
A、空气中氧含量高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空气中水蒸气多D、空气中有毒气体、灰尘减少4、增加C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A、水 B、小鱼 C、植物5.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动力。
6.光合作用的过程: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氧气。
光水+二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气绿叶二、判断1、绿色植物也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 )2、海尔蒙特用实验证明,柳树长大需要雨水是正确的。
(×)3、普里斯特利认为,蜡烛燃烧使空气变坏,这个坏空气是指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