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基,对于一个国家或族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文化复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使命。
首先,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重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与智慧。
中华民族拥有众多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礼仪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有时被忽视或者遗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
因此,必须通过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其次,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也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技、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对于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因此,文化复兴必须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传承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借鉴现代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
第三,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注重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一个文化的复兴和传承需要靠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投资力度,为文化复兴提供有力支持;学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家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兴趣和认同感;社会组织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推广活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最后,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复兴必须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是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需要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也要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传递给其他民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宏伟目标,旨在实现中国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和国民的幸福。
这一梦想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发展、进步和繁荣的共同追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包含了实现国家富强的
意愿。
中国梦追求国家的繁荣和发展,通过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来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其次,中国梦也关注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这意味着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解决
贫困、教育和医疗等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此外,中国梦还强调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
文化的古老国家,中国梦要求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感。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首先,
加强经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人民的福祉。
其次,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期盼,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愿望。
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个激励人心的目标,激发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奋斗
精神和创造力。
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执着追求,中国梦一定会不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复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出发,探讨中国文化复兴的过程和路径。
一、文化的定义和意义文化是一种国家、一群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它蕴含着民族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
文化的复兴意味着在当代社会中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因此,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文化复兴的背景和紧迫性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历史变革和外来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曾经遭受了一定的挫折。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竞争,中国文化的复兴变得尤为紧迫。
只有通过传承和创新,使中国文化迎合当代社会的需求,才能在世界文化的大潮中保持自身独特的魅力。
三、中国文化复兴的路径1. 加强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培养公民文化素质和塑造国家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每一个国民都能够了解、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性。
2. 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的智慧,我们可以寻找到适合当代社会的思想资源,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创新文化产业为了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我们还需要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4. 弘扬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是在国内推进,也需要通过对外交流和文化输出,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凝聚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它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首先,中华民族凝聚起来的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包括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丰富的智慧和伟力。
我们要继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推崇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忠孝等,以此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使我们的行为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我们还要创新中华文化,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使中华文化变得更加活力、丰富和具有国际影响力。
其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历史上,中华民族在遭受外来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时候,始终保持着团结一心的姿态,共同抵御外敌。
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下取得胜利,实现自己的复兴。
如今,中华民族前进在复兴的征程上,需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发扬伟大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
再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源自中华民族的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创新传统和卓越的追求,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卓越、创新和进步。
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我们发扬这种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大潮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还体现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热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增长和国力的强盛,更重要的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
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热爱,激发着我们为实现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它包括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团结和奋斗精神、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热爱。
这些精神力量将不断激励我们前行,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信仰和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国正在大气磅礴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正在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古老文明重新焕发生机,以新的姿态和形式走向世界。
我们要非常珍惜、发扬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在中国经济崛起、政治影响扩大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将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中国现实的软实力,在进一步与全球普世价值的融合中,不断增进中国的文化认同,通过国家文化主权,逐渐扩展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价值体系的主导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当代中国的伟大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
为实现这一目标,文化自信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文化自信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并分析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态和自信能力。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必须具备自信的文化认同,才能引领民族走向繁荣和复兴。
首先,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才能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自信使得民族不论在面对何种风雨,都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强大的集体意识和行动力。
其次,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软实力。
文化自信通过展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加国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一个拥有自信文化的国家,能够以文化为桥梁,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支持。
最后,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民族复兴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只有拥有自信的文化,才能为民族提供持续不断的创新力和发展动力。
文化自信能够激发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为民族复兴的各个领域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文化自信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思想、道德和审美价值。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够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其次,文化自信包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交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对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包容和交流,能够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文化的繁荣和交流。
最后,文化自信包括对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开拓。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文化自信需要推动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民族复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实现文化自信的路径实现文化自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路径,以激发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2012年07月05日中国文化报中国正在大气磅礡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正在进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古老文明重新焕发生机,以新的姿态和形式走向世界。
一、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是悠久的,又是崭新的。
传统中国既是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文明大国,古代中国不仅在国内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而且更是以一个强大的文明国家的面貌影响了东亚、中亚和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版图。
文化是立国之根,中国文化的当代复兴,不仅在于它在全球文化政治版图中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独特个性并恢复自信,也不仅在于它将继续维系中华民族的内在统一,而且在于它在参与世界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中,以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所代表的国家软实力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贡献。
大国的崛起从最终意义上看是文化的崛起。
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不仅应体现为经济上的强大,更应体现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在理念上的建构,中国应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理念和文明形式的创新者,它的国家理念和文明形式要为其它国家所尊崇。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到了近代,中国遭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彻底改写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心态。
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经济的崛起、政治影响的扩大,近代以来被西方折断的中国文化自信力的翅膀重新舞动。
如何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力量和文化价值、文化模式,这是中国文化在现代性的转型中面临的一个文化政治哲学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种模式,它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模式还主要是一种经济模式。
我们能否在文化模式上有自己的建树,能否向世界提供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道德和文化理念,这是对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运动的严峻考验。
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运动
开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运动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创造出全世界为之自豪与骄傲的文化,有句话声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道出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业绩与历史影响。
当然,在近代中华民族在受压迫侵略以及他们在探索救国道路时期,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创造出极其灿烂的文化,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现今依然存在的惟一文明大国,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灭和遗失,出现了文化的断层,我们现今的所谓“现代人”已经没有了主流文化和精神支柱。
我们知道,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但韩国的现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
到过韩国的人对韩国人的爱国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深有感触。
譬如,韩国目前最著名的大学成均馆大学,该校现在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
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还会按照传统方式到文庙去祭祀孔子,还有完全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讲授的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
在中国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还有300多所。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也在2004年底在韩国首都挂牌成立。
韩国还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
可以说,韩国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被西方很多学者称作“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
韩国没有抛弃和否定传统文化,而是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中。
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当今,由于自身原因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确实在慢慢消亡。
这主要是由于国民自身素质而造成的,管中窥豹,我从生活中的一些情况谈谈文化之现状:一、中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虽然打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旗号,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将“精华”与“糟粕”相分开,而是盲目崇洋媚外,不论好坏全都吸收过来。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
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文化自信,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地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坚守中
华文化的根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现
代文化体系。
2. 文化创新:文化复兴要注重推动文化创新,加强对科技、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文化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产业的核
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推动
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3. 文化传承:文化复兴要重视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基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
研究和挖掘,培养一批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和专家学者,推动传统
文化与现代价值体系的对接和传承。
4. 文化交流:文化复兴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全面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与竞争,通过文化交流增进
国家间的文化了解与友谊,借鉴和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成果,促进中
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 文化软实力:文化复兴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将中华民
族的文化价值观与国家形象相结合,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心,通过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让中华文化成为世
界共同的精神家园。
以上是对中华民族复兴中关于文化复兴的一些论述,通过加强文
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实
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复兴。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可以凝聚全体中华民族的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立足于中华文化的薪火传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
为了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在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弘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不断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也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认同。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通过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可以凝聚民族力量、塑造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支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包括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等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之一。
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经济发展来推动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
中国将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其次,科技创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
中国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方式。
中国将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同时,中国也将加强科技合作,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共享,为世界科技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之一。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与安全。
中国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国还将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四,政治稳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本内涵。
中国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中国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
最后,文化繁荣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
中国将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加强文化创造、保护和传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加强民族文化传统保护和传承。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是多方面的,涉及了经济、科技、国家安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伟大复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
道德是民族文化的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
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
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 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
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要: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华优秀文化;背景;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如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夏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历史长河。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化、开放性和深刻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因素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同时,中华文化也是非常开放的,不断接纳各种不同文化的输入。
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王朝,在文化上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刻。
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包括了众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书、画、音乐、戏曲、文学等等,这些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
在现代社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不具有普遍性,这意味着传统文化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
而这些改革和创新必须保持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不失其原有的特点。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可以传承的知识体系。
同时,还需要改革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和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传统基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刻、灵活地理解这一重要议题。
一、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理念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理念。
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家庭观念,道家思想注重内在自省、独立思考和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思想强调慈悲心、解脱和人性的本善。
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还包括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多个艺术门类。
这些艺术形式既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媒介。
通过学习和传承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价值。
二、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
正是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中华民族才能保持自信、自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中华文化中嵌入的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态度,这无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内在支持。
中华文化强调了家庭观念和传统美德。
家庭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单位,也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中强调的“孝道”观念,使得中华民族注重家庭和谐、代代相传的传统价值。
中华民族在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中的孝道观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中华民族保持着凝聚力和团结力。
三、中华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在当代得到传承与创新。
传承意味着对中华文化的熟知、理解和继承,而创新意味着对中华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来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4年第18期程冠军(本刊特约记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此足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寻中华文化繁荣和复兴的路径,本刊专访了刘余莉教授。
《领导文萃》: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
我们认为,所有的自信一定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我们是一个文化大国,今天我们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您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重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刘余莉:中华文化,广大精微,历久弥新,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百折不挠,至今仍屹立于世界东方。
然而,在历经“五四”打倒“孔家店” 和建国后特别是“文革”对经典的误读及对圣贤的批判后,一些人对中华文化的误解达到了顶端,以至于一度丧失了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西方的经济增长、物质繁荣和科技发达,盲目的崇洋媚外、不加选择的“拿来主义” 盛行,导致了一批年轻人不认同中华五千年的养生文化,却以吃西方的垃圾快餐为荣;读不懂祖宗的文言文,却以看英文电影为乐;不能欣赏礼仪之邦的礼乐文化,却以传唱外文通俗歌曲为流行……凡此种种,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没有高尚文化熏陶的民族,犹如一个没有高尚精神支撑的躯壳。
令人欣喜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者:何爱国颜英来源:《群文天地》2018年第01期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我们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讨论从晚清以来已经一百多年了,但这个讨论今日仍然有意义,因为我们过去长期深陷古今中西之争,难以自拔,至今许多误导性观念仍然困扰我们,深刻影响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更重要的是,自1895年甲午战败之后,我们就逐渐失落了文化自信,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更多的是抱着深刻怀疑的眼光,往往不是问我们的先人做对了什么,而是更多质问我们的先人做错了什么。
主要不是挖掘中国文化的正面价值,而更多的是暴露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我们的评判标准则是两个:一个是西方的观念标准,另一个则是富强的功利标准。
今天我们倡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就必须正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概念的基本涵义,直面近代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讨论的诸多误导性观念,努力摆脱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一波三折的困境。
一、何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关于何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晚清以来,在西方标准的观照下,在渴望富强的功利驱使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的选择可以说是始终在争论之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但是总体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越来越猛烈,对其优秀成分的欣赏越来越少。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言:“近代国人,乃将西方人对于其社会一切之意见与讨论移来中国,则宜其一无是处。
”晚清国粹派根据西方现代性观念,主要是人民性与民主性观念,还有民族主义观念,认定只有先秦诸子文化才是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国粹”,因为它是“民学”、是“华学”,而不是秦汉以后主导中国历史文化的“君学”与“夷学”。
名著导读课论文
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1000字)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同时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为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须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去深切体认中华文化的伟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自觉理解她的内在生命力和精神特性,从而增进我们认识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主动性。
弘扬民族文化,就是要深刻认识那些在历史上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体现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并把它发扬起来,进而加以新时代的发展,以加速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在当今的时代,在面对全球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同时,我们要始终注意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继往开来,永远畅通。
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好比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的根,如果没有了根,还会有枝繁叶茂么?我想这株大树不仅不会枝繁叶茂,连生命肯定都没有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在继承前人的精华与扬弃前人的糟粕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其间也包括吸收一些外族的先进文化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都是他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有选择性地继承和扬弃前人留下的遗产,并把前人的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实现的,没有一个民族在离开他们的前人们一代又一代相传下来的经验而走向成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外来的先进的文化我们要学习要借鉴,然后消化,融入华夏文化之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它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一切,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及一切“人化”的事物。
关于民族复兴的作文素材
关于民族复兴的作文素材_2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了数之不尽的灿烂文化,发明了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仅在科技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创造了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还在思想、艺术、制造、教育等各领域遍地开花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我们应该学习苏步青爷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精神,还要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每一个人都要担负起国家民族兴亡的责任。
我觉得爱国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我们不仅要热爱祖国,还要传承祖国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文化,热爱艺术,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魅力永恒的文化。
中华文化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有益于世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现在全世界正兴起中国文化热,这正是中华文化有益于促进世界发展的证明。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对于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依恋,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节日,共同的礼仪美德和民族精神。
正是这些共同让我们血脉相承,中华民族文化连绵不断。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得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
而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所以我们把祖国视为“母亲”。
失去祖国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我们就变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祖国繁荣富强需要每一个儿女倾注爱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许下坚定的誓言:为国争光。
中华一家亲,只有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一家亲首先要关爱伙伴,种下友谊之树,结下友谊之果。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记:尊敬长辈,爱护弟弟妹妹。
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又唱起了这首人人耳熟能详、动听悦耳的歌。
每当唱起这首歌,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之心从心底油然而生。
特别是看完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后。
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悠久、古老的绚丽文化和历史,比如:中国最伟大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还有华佗发明的麻沸散、五禽戏等。
还有我国着名的数学家祖冲之,他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的第七位而外国数学家则在一千年以后才取得成果。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有许多,不胜枚举。
当然,除了这些中国璀璨夺目的历史之外,我还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崛起和进步,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中国首都北京鸟巢体育中心盛大举行;我国有29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在这本书中,到处体现出人间的真、善、美:“最美教师”张丽莉、“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在这些“最美”当中,我体会到了爱的力量,那么伟大,我们要心怀感恩,心装善念。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大家都快乐,又何乐而不为呢?我要向这些“最美”的人物学习,和他们一样,做一个“真善美”的集合点!书中的一字一句无一不让我心潮澎湃,感叹万千。
热爱生活、坚持不懈,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早就摆脱了“东亚病夫”这个称号,取而代之的是“中华巨人”!回想起那些年中国蒙受的耻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每个人的心中,都会闪过一丝心痛,甚至,还有一丝怨恨。
我们并没有忘记过去,我们只是不想再与那些“野蛮人”有太多的牵扯。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2011年03月21日16:27来源:光明网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世界所仰慕。
然而100多年前,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鸦片,众多仁人志士在寻求强国梦之时,却放弃了中华传统文化;从20世纪初开始,国人又执迷于“科学”和“民主”,而一再掀起了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狂潮。
几十年前,由于某些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又一次遭到浩劫。
也就说,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饱受风霜。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步步提升,国家和全球华人越来越觉得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之复兴意义重大。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易道文化研究会会长耿奎,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和新加坡等世界各地讲学时就曾经多次提到“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笔者认为,耿奎先生讲出了一个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真知灼见,讲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讲出了全球华人的心声。
为何有此说呢?首先,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能赢得世界的至高赞誉和尊重,进而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
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惟一绵延至今的。
众所周知,国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华传统文化。
譬如《道德经》等等早已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洲等地流行。
又如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
其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任何一个民族都得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魂。
即民族复兴首先从文化复兴做起,其实就是从提升民族魂做起。
2007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文化铸就国魂民韵》的文章。
该文指出,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认为:“文化太重要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事实上,与孙家正持有相同看法的全球华人越来越多。
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丧失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即抛弃了不少民族魂,而缺乏民族自信心。
譬如,一些国内的“时代精英”至今尚伏在西方人的脚下不肯站起来正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但越来越多的全球华人已经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主动地加入到弘扬、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队伍中了。
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二位,此为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十分坚实的基础。
即此时倡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有物质保障。
再者,复兴中华文化,其实是与国家所倡导的“以德治国”一脉相承,因为“德”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些学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往往对立起来,看成是水火不容的,这其实是一种缺乏辩证思维、缺乏阴阳思维的体现。
譬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子女赡养父母,这本是天经地义的,然有人就是不愿意赡养。
此时法律真的能起多大作用呢?你法院判了,我子女不执行,谁能拿我怎么样?这事实上涉及到了一个道德问题,如果子女的道德好,就根本不需要什么法律去解决,因为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不赡养父母的不道德问题。
换而言之,复兴中华文化,其实就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落实“以德治国”。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复兴中华文化,有利于全球华人共结一心,共创中华民族之新的辉煌。
海外华人有几千万人,而共同的中华文化信仰和道德理念,是海内外华人交融的最好法宝,即全球10多亿炎黄子孙九九归一之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来实现。
还有,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事实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前述原因,所以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问题。
譬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指出,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而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讲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第一次提出。
这事实上说明国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迫在眉睫文化中国-中国网时间:2011-08-03 11:14责任编辑: 苏向东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百年来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已经日渐势微,这是学界乃至天下华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不可否认,当前的中国,民主化进程越来越高,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在物质文明方面确实给予人们许多生活上的便利。
但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却带来更多的痛苦与迷惘,并没能给予人类精神上的安慰以及真实的幸福。
传统文化衰落后果严重快速的社会变革,加剧了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并导致了传统价值观的衰落。
同时引发了诸如金钱崇拜、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
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化,由于其贪婪的本性,破坏着中国人的良知与人性,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对是非美丑以及善恶的判断能力,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稳定。
而失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规范,留下的是一片可怕的意识形态真空!我们看一看近一百年来世界是怎么评价中国人的,借用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猜度中国人的。
”台湾学者李敖来访之后说:“我到大陆的第一感觉就是人比以前坏了。
”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更是感叹:“现在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而美国学者亚瑟•史密斯曾经写过《中国人的素质》一书,虽然其中多有偏颇之处,但仍不失为映照中国人的一面镜子。
台湾作家柏杨也写过《丑陋的中国人》,世界各国思想家和国外媒体,对中国人的性格有诸多言辞犀利的批评。
这,就是我们抛弃传统文化的恶果。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打击。
从家庭到教育,从自然到经济,无不因传统文化的丧失而造成了生态、社会、道德以及价值上的危机甚至是灾难。
学生应该多吃“国学”母乳首先,传统文化的衰落已经引发教育系统的堕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失败甚至是耻辱,被“国学”遗弃的孩子,事实上等于被他们的文化之母所遗弃。
许多大学生能够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写不成一篇像样的文章。
不仅如此,许多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回报社会,而是为了追求显赫的地位和丰足的财富,许多知识分子已经沦为一群“仅通晓考试而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有学者呼吁现代青年特别是在校学生多吃国学这口母乳。
梁实秋先生说得好,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应该是释道儒的结合体。
但是某网站的调查显示,近70%的网友是通过自学来了解民族文化。
这是一种让人凄惶的回答。
从表面上看,传统教育的衰落使中国教育走向歧途,反过来,中国的教育系统也要对传统文化的衰落负上重要的责任。
只信奉金钱的民族很可悲其次,传统文化的衰落也引发了严重的家庭危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今的家庭结构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一向注重家庭的中国社会每况愈下,包二奶、养情人、嫖娼等行为泛滥,离婚率呈几何数字上升。
许多社会学家只是草率地总结为“离婚率升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却没有从文化层面进行更深刻的反思。
相反,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其离婚率在亚洲各国中却是很低的。
盖洛普公布的2010年全球幸福调查显示71%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有17%的人说他们“生活困苦”,仅10%认为自己家庭美满。
这不能不说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同时,传统文化的湮灭也使国人失去了信仰,包括人文信仰与宗教信仰。
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佛教,曾经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物质欲望极度膨胀,一个腐化的社会已经开始反过来影响佛教。
只不过这种影响是反向的,是消极的。
不仅佛教的传播与实践遭遇严重障碍,部分佛教团体也开始追名逐利。
释一尘大师曾总结出了正法扭曲、修行虚伪、道场污秽、成就希有等十大现状。
事实上,何止是佛教,很多信仰都随着传统文化的衰落而消弥殆尽。
很难想像,一个除了金钱崇拜之外别无信仰的民族,该是多么可悲、可怜而又可怕。
再看我们的生产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无视人民健康,有毒食品、掺假轮胎、劣质工程、假冒商品,一个又一个缺少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良知的企业,把公众对企业的信心推到了冰点。
企业的社会责任遭到质疑,社会的诚信面临严峻的考验。
专家们一直强调建立强硬的监管制度,以重典治市场,但治标不治本,各种安全事件仍然此起彼伏。
现在日本、韩国的许多企业都在学习儒家经典,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抛弃传统文化的精髓呢?目前,许多社会问题尤为突出,有识之士都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
保持稳定大局、建设和谐社会、弘扬优良传统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而那些打着变革旗号、推崇西方文化的部分学者,应该从丧失了传统文化支撑的社会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力强从国家层面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
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
长久以来,千百万华侨都在关心中国的振兴,正是这种文化凝聚力在起作用。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唤起海外广大同胞的爱国心,争取他们从道义上、物质上支持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早日统一,也是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
有学者无不担忧地说:如果不大力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未来甚至可能发生学汉语要到国外、传统农历节日消失、圣诞节成为中国最盛大节日等可怕的后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国家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军事竞争以外,而其根本和最高目的是文化的竞争。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国家任务。
“仁义礼智信”是普世价值英国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传统文化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是永远没有错的,是颠扑不破的普世价值。
我们在割断抛弃民族文化的传承时,一些外国却保留了200多年研究中国孔子儒学的学院,即便是诸如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也不例外。
每年有大批韩国人,日本人来山东曲阜祭孔,他们仍然在学习并受惠于儒家思想。
美国的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在那些华人华侨较多的国家,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中华国学的教育。
这种全球掀起的汉文化学习浪潮,既让我们感到骄傲,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惭愧。
我们也看到,复兴传统文化的浪潮在中国知识界正一浪高过一浪,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也纷纷为国学的复兴摇旗呐喊。
在孔子的故乡,已经开始设立“国学”启蒙课程;在成都青羊区,教育局更是投入巨资打造“国学讲堂”,进而增设“国学”课程;全国各地还出现了很多现代私塾、读经课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