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
小鼓响咚咚教案
小鼓响咚咚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小鼓演奏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小鼓演奏,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与音乐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 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
引入:
1. 教师向学生展示小鼓,并简单介绍小鼓的特点与用途,唤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技巧讲解与示范:
1. 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小鼓的演奏技巧,如击打位置、击打力度、手腕与手指的运用等。
2. 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正确的演奏姿势与动作,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合奏练习:
1.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让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指挥”角色。
2. 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持鼓槌,按照指挥的节奏进行击打小鼓。
3.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逐渐增加节奏的难度,以增加挑战性与乐趣。
创作演奏:
1. 挑选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利用小鼓演奏出节奏。
2.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创作,鼓槌的击打力度、位置与节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
合作演出:
1. 将各小组的创作演奏进行合并,形成一段完整的表演作品。
2. 学生们可以选择表演给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同学们观赏,展示他们的创造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他们进行讨论与总结。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困惑。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尝试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如小提琴、钢琴等,以拓展音乐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
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教学目标:1. 了解小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学习并掌握小鼓演奏中的基本节奏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小鼓及鼓槌。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播放音乐:《小鼓响咚咚》。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小鼓的基本知识,如外形、材质等,并展示实物。
2. 播放音乐《小鼓响咚咚》,让学生感受小鼓的独特音色和节奏感。
探究:1. 分发小鼓和鼓槌给学生,让他们亲自体验演奏小鼓的感觉。
2. 向学生展示小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敲击、滚打等,并指导学生正确握拿鼓槌的方法。
3. 播放音乐《小鼓响咚咚》,让学生跟随节奏敲击小鼓,逐渐掌握基本节奏。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学生担任鼓手,其他学生担任伴奏。
2. 指导鼓手按照音乐的节奏演奏小鼓,其他学生则用身体或简单乐器伴奏。
3.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小鼓的重要性和演奏技巧。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小鼓演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鼓手来学校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音乐比赛,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姿势、节奏和合作等方面。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演奏小鼓时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确保音乐播放设备正常运作,音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年龄的曲目。
教案撰写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精选五篇)
新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精选五篇)第一篇:新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鼓响咚咚灌云县实验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第一课时总课时数:8 上课时间:2013年3月18日教学内容:学唱《小鼓响咚咚》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教学准备:小鼓,小米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生练习a.动物说话b.小猫钓鱼2、音乐实践活动活动一、介绍打击乐器:鼓方法步骤a.小朋友们看!(教师很神气的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鼓。
b.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c.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
d.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小朋友,再敲一敲鼓边呢?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再敲一敲鼓身呢?是什么声音?(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嗒嗒嗒)灌云县实验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e.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教师敲击节奏XX X X│XX X –||。
f.小鼓说了什么话?哦!小鼓说了咚咚咚咚︱咚咚咚–‖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g.教师小结:小鼓可喜欢我们的小朋友呢!活动二、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方法步骤:1、导语: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我们了。
(出示: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瞧!是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
一年级音乐下册第15课歌曲《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3
歌曲《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小鼓的构造,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能根据歌词的含义用"f"和"p“两个力度记号处理歌曲;2、通过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从而懂得怎样做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乐于且善于模仿。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个别性格稍外向的孩子在音乐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能给其他孩子一个有力的推动和感染。
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课堂常规模式,但还是存在着个别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们参与课堂小活动,使他(她)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保持他(她)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用充满童趣、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和强弱变化的感受;2、歌曲第五小节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小鼓响咚咚》教师将准备的小鼓隐藏在讲台下,轻声敲击,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小鼓一边简单介绍小鼓的构造,并走近学生请个别学生敲击小鼓感受小鼓的音色,从而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1、出示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请学生模仿老师拍奏。
2、听歌曲录音,想想这首歌曲到底讲了怎样一个关于小鼓的故事,请学生举手回答。
3、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在带读的时候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力度的变化,让孩子们在两段歌词中有明显的体会和感受)。
4、请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老师用口风琴吹一个乐句,学生跟唱一个乐句,出现问题的乐句老师再纠正、强调。
5、教师提问:“除了敲击“小鼓”的鼓面,还可以敲哪儿使其发出声音呢?”(用提问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动脑探索)教师敲击鼓边(鼓身),让孩子们感受不同部位敲击出来的不同音色。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5课 歌曲《小鼓响咚咚》|花城版 (3)
一年级音乐《小鼓响咚咚》一、教学内容1、动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2、唱《小鼓响咚咚》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均与打击乐器有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打击乐器”这根主线,把唱、听、动等活动有机地、自然地融于一体。
《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
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在教学中不能过分追求声音的响亮,要帮助小朋友体会三拍子歌曲特有的韵律感,但不要特别突出强拍的力度,以免破坏歌曲自然的美感。
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但在教学中即要注意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要关注学生是否从“玩”中学到了什么。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创造能力与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2、通过《鼓上的小米粒》音乐游戏,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强弱变化,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强弱。
四、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即兴表演能力。
五、教具准备:小鼓,小米粒(染成五颜六色的),《小鼓响咚咚》磁带。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1)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神秘的好朋友。
猜猜是谁?(出示: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师:这些小米粒不光漂亮,而且很神秘,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师演示)操作方法: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防在鼓皮上,以不同的力度击鼓。
小鼓巧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乐。
以“X X X X /X X X—/”为敲击的鼓点。
)(3)师:小朋友们,鼓上的这些小米是怎样跳舞的?生:老师的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师:恩!这些小米粒真不愧为老师的好朋友,他们和老师配合的真默契呀!你们想不想试一试?(4)学生跟着音乐徒手敲击。
小鼓响咚咚教案
小鼓响咚咚教案教案:小鼓响咚咚教案引言:小鼓作为一种传统的乐器,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本教案将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一堂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小鼓教学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鼓的基本知识,包括构造、演奏方法等;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节奏;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二、教学准备:1.材料:小鼓、鼓槌、教学PPT;2.课前准备:检查小鼓和鼓槌的状态是否良好,准备好教学PPT;3.教学环境:教室内保持安静,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小鼓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小鼓的声音和节奏,并向学生介绍小鼓的基本知识。
2.了解小鼓(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鼓的构造图,向学生介绍小鼓的外形和组成部分。
然后详细讲解鼓面、鼓身、鼓腰等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3.学习基本演奏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小鼓的正确打击方法,包括提鼓、击鼓、拨鼓等。
然后,学生们进行模仿练习,注意力集中、手腕灵活。
4.节奏感训练(15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使用节奏器或打击乐器,利用教学PPT上的节奏图案进行指导。
让学生与指定的节奏图案配合击打小鼓,提醒他们要准确把握每一拍的节奏。
5.合作演奏(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套小鼓。
通过练习和合作,让学生们一起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协调一致地演奏出乐曲。
6.展示表演(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他们所练习的乐曲。
教师要为每个小组的表演点评,并鼓励他们在演奏中更加放松和自信。
7.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小鼓。
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小鼓演奏家的表演视频,让学生们对未来的学习目标有所期待。
一年级下音乐教案鼓儿响咚咚_苏少版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小鼓响咚咚》
2.奏:为《小鼓响咚咚》伴奏
教学目标
1.能整齐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用歌声表达歌曲情绪。
2.认识鼓,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3.能用打击乐曲为歌曲伴奏,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师:是什么呀?这个东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是——(耳朵)。
2.(出示两个正在哭泣的fP记号)
师:咦?你们两个小家伙怎么了?让老师听听,噢!原来它们迷路了。不认识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你能帮帮它们吗?
3.听音乐辨强弱,将强弱记号送回家。
(出示谱例,强弱记号在谱例下方)
老师演奏乐曲,将强弱记号填在歌谱上。强记号住在——红颜色的小房子里,弱记号住在——绿颜色的小房子里。
教
学
反
思
铜山区小学音乐2019 ~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三单元
鼓儿响咚咚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唱:大鼓和小鼓
2.音乐游戏:我是小鼓手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出示谱例,强弱记号在谱例中间)
三、体验感受
1.教师范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歌中唱了些什么呀?跟读歌词。学唱歌词。
3.整体听唱法,分句学唱歌曲。
注:歌中大鼓的声音要唱得—强,小鼓的声音要唱得—弱。
小鼓响咚咚儿歌教案
小鼓响咚咚儿歌教案简介小鼓响咚咚是一首充满活力的儿歌,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听觉、认知和协调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活动和游戏帮助儿童学唱、理解歌词,并在儿童中培养兴趣和爱好音乐。
教材与目标•教材: 小鼓响咚咚歌曲•目标:1.学习唱歌并掌握小鼓响咚咚的歌词。
2.培养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游戏和活动提高儿童的听觉和协调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动的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小鼓响咚咚这首儿歌,并播放歌曲让儿童听一遍。
–引导儿童思考歌曲的意义和节奏感。
2.歌曲学唱(15分钟)–对歌词进行逐句教唱,让儿童跟随教师一起唱。
–利用手势和动作辅助儿童理解歌词意思。
3.歌曲理解(10分钟)–分析歌词,让儿童思考歌曲中的动作和意象。
–引导儿童讲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想象。
4.活动游戏(20分钟)–分组游戏: 将儿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利用手拍和脚踩节奏进行打鼓表演,其中包含小鼓响咚咚的节奏。
比赛哪个小组演出更加齐秩和有活力。
–探究练习: 尝试用不同乐器演奏小鼓响咚咚的节奏,让儿童体验不同的音色和乐器特点。
5.歌曲表演(10分钟)–各小组进行小鼓响咚咚的表演,展示他们创造性的演出和团队合作能力。
6.总结和延伸(5分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鼓励儿童分享他们在学唱和表演中的收获和感受。
–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可以延伸到其他乐器的学习,培养更多的音乐兴趣和技能。
教学评估与反馈•在课堂上观察儿童的参与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歌曲和节奏的掌握程度。
•鼓励儿童互相分享和表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注意事项•保证教学环境安全,并确保乐器使用时儿童的正确操作。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需求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保证每个儿童能够参与进来。
•鼓励儿童自由发挥和创造性表达,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和固定答案。
总结通过小鼓响咚咚儿歌教案,儿童能够通过学习唱歌,理解歌词及参与活动游戏等方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助力他们发展听觉、认知和协调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和互动的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一年级音乐下册第15课歌曲《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5
歌曲《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的强弱变化来处理歌曲。
2、通过对歌曲的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2、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问题导入:教师敲响藏在讲台下面的鼓,让同学猜是什么敲响了?活动2【导入】学唱歌曲(一)看看、敲敲1、教师拿出鼓并展示其结构——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敲击或拍打使它发声的(师试敲)。
2、请同学们探索:除了鼓面敲哪里还可以发出声音?学生试敲。
(二)听听、做做1、学生观察老师敲鼓:节奏3/4×××|×××||小鼓说:咚咚咚|咚咚咚||2、老师边敲边为学生范唱歌曲《小鼓响咚咚》3、同学们用三拍子的身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伴奏。
(三)拍拍、读读1、教师与学生一边敲鼓(拍手)“×××”一边按节奏读第一段歌词,学生跟读。
(出示板书)(四)听听、唱唱1、学生认真聆听第一段范唱,默唱第一段。
2、跟钢琴轻声学唱第一段。
3、师生对唱、分小组接唱、分组伴奏和演唱,学唱第一段。
4、学唱第二段歌词(三)编一编1、创编歌词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活动3【导入】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鼓响咚咚》,让我们在《小鼓响咚咚》歌声中结束本课。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案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歌曲《小鼓响咚咚》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鼓响咚咚》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小鼓手在表演时引发的欢乐场面,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
但由于年龄较小,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鼓响咚咚》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
2.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
3.团结协作,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升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小鼓响咚咚》的课件、歌词和旋律。
2.准备音乐器材,如小鼓、铃鼓等。
3.准备相关音乐作品,用于欣赏和对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一个小孩在森林里遇到各种动物,与他们一起演奏音乐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鼓响咚咚》,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随后,展示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拍桌子、敲击乐器等,感知音乐的节奏。
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一年级音乐小鼓响咚咚教案
我的小鼓响咚咚教案
我的小鼓响咚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一年级下册第四章《打击乐器》,详细内容为学习使用小鼓进行节奏打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小鼓的基本构造,掌握基本的打击技巧,并能够完成简单的节奏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鼓的基本构造,知道其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小鼓进行节奏打击的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鼓打击技巧的掌握,节奏组合的运用。
教学重点:小鼓的基本构造,简单节奏的打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鼓、多媒体设备、音乐教材。
2. 学具:小鼓、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鼓演奏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小鼓的声音特点。
2. 讲解小鼓的基本构造(5分钟)3. 学习小鼓打击技巧(10分钟)教师示范小鼓的打击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节奏组合,学生跟随练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节奏打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合作展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小鼓的基本构造2. 小鼓打击技巧3. 简单节奏组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小鼓完成一个简单节奏组合的打击练习。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打击技巧和节奏掌握情况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其他打击乐器,进行自主学习和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鼓打击技巧的掌握2. 节奏组合的运用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合作展示环节的组织5. 作业设计一、小鼓打击技巧的掌握1.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小鼓的打击方法,强调手腕的灵活性、力度控制等要点。
2.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练习,注意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节奏组合的运用1. 例题讲解:教师选用一个简单节奏组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节奏组合的构成。
小鼓响咚咚 教案
小鼓响咚咚教案《小鼓响咚咚》教案总课时数:第1节教学内容:1、歌曲:小鼓响咚咚2、读谱知识do3、综合训练4、欣赏: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以亲切、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育学生要懂得关心别人。
2、认识高音谱表第四间的do,唱准其音高。
能快速、准确的排列出以学过的各音的高低顺序。
3、培养学生为打击乐器选择适当的节奏型并能准确的为歌曲伴奏。
训练一定的合作能力。
4、通过欣赏,领略湖南民歌的风采。
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以亲切、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教学难点:认识高音谱表第四间的do,唱准其音高。
能快速、准确的排列出以学过的各音的高低顺序。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读谱知识、复习提问:我们都学过哪些音符?请学生上前将所过的音符写在黑板上。
集体复习五线谱的五线四间。
2、请同学将学过的音符填写在五线谱内。
教师讲解do并将其写在五线谱内:记写在高音谱表第三间上的音唱做高音do。
请同学跟琴唱一唱感觉音高。
请同学们将小鼓响咚咚一曲的do找出来。
三、综合训练、教师将书上的几个音符分别弹弹,请同学跟着唱一唱熟悉一下。
2、教师将书上的音符任选两个弹弹,请同学说一说教师弹的是哪两个音。
并将这两个音符用线连起来。
3、请同学将书上六个音符按照高低顺序写在五线谱上。
4、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自己试着拍击第二题。
然后全班一起拍。
四、小鼓响咚咚、同学们,大家认识了许多乐器,今天我们来听听小鼓在做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鼓响咚咚》。
2、听录音范唱。
回答,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唱法学习。
注意:附点音符处唱法,重点练唱。
3、歌曲处理: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力度来演唱分析这首歌曲的两段歌词意思,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练唱4、听录音伴奏演唱,并做动作,和用乐器伴奏。
五、欣赏:一根竹竿容易弯、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首歌曲。
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感觉?2、读一读歌词,说说讲了什么?3、复听乐曲,请同学随着音乐拍手。
歌曲 《小鼓响咚咚》 教学设计
4、教师唱谱,学生用LU模唱歌曲旋律
5、引导学生观看歌谱,师生接龙唱乐谱。
6、教师慢弹伴奏,学生加入歌词学唱歌曲。
7、教师将伴奏速度加快至正常速度,并聆听学生的演唱,听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请学生找不足。
演唱处理
教师范唱歌曲,并请学生分析教师和学生演唱有什么不同。
3重点难点
学生能学会歌曲,并能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结束时“咚咚咚”和“懂懂懂”两个地方的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课前准备
师生问好
新课导入
出示小鼓的音色,请学生猜测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播放《小鼓响咚咚》伴奏音乐,教师随音乐敲鼓,请学生有节奏小鼓的音色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核心推进)
初听音乐
播放歌曲《小鼓响咚咚》引导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并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复播歌曲,并请学生聆听歌曲的内容
3、观看歌曲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内涵。
学唱歌曲
出示歌谱,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由哪些音符组成。
2、教师边打手号边弹奏相应的音符,学生随手号唱出唱名。
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孩子们已经初步接触、了解力度记号“强”与“弱”,能简单明白它们的意义与作用,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较为清晰地表现这一音乐要素。在本课最末一个乐句,其两段歌词情境有所不同,需要孩子们用不同力度的声音去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孩子们对力度记号的认识,使之能对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出不同的处理。因此这节课,我尝试让孩子们在学会歌曲旋律之后,通过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音乐记号的认识,再通过对不同情境的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讲文明懂礼貌的意义。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小鼓响咚咚苏少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小鼓响咚咚苏少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爽朗、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2、学生能在游戏中准确的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并能奏出“xxx x | xx x - ||”节奏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爽朗、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的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会奏出x x x x | x xx —|的节奏教学预备电子琴、CD机,小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音乐游戏[来源:]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一位新朋友,听听它的声音,猜猜是谁?(生:“咚咚咚”)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那个朋友确实是小鼓。
谁能来仿照小鼓的声音?(生:“咚咚咚”)仿照的真像![来源:学_科_网Z_X_X_K]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看老师敲两次鼓,鼓上的米粒有什么不一样?(一次跳得高一次跳的低)什么缘故高度不一样呢?[来源:ZXXK]小鼓敲得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你真聪慧!小米粒跳的高低是由于敲鼓的力度不一样,敲的强跳的高,敲的弱跳的低。
下面你们来当小米粒好不行?教室是一个大鼓,老师来敲节奏,你们依照老师敲鼓的强弱迅速的反应跳的高依旧低,认真听好(单声)下面老师要敲长一些的节奏了,看那些小朋友反应迅速(师随音乐伴奏敲出鼓点x x x x | x x x —|,用一句强一句弱的力度)三、学习《小鼓响咚咚》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敲的强小朋友们跳的高,敲的弱跳的低。
小鼓想夸奖小朋友们呢!听一听,小鼓是如何样说的?敲击“x x x x | x x x —|”(你的表现真不错)你能仿照小鼓来说一说吗?你们能仿照小鼓说话的节奏吗?师敲击一遍(生:咚咚咚咚︱咚咚咚-︱)老师板书节奏。
仿照的真像,我们一起来读两遍。
(生齐)你们能用手拍出节奏么?(学习手拍节奏)师:现在让我们就把桌子当小鼓,来仿照一下敲鼓的模样,用一只手指轻轻地敲。
小鼓响咚咚 音乐教案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参与小鼓敲击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
2. 通过学习小鼓的基本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小鼓的基本演奏技巧。
2.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小鼓。
2. 音乐播放设备。
3. 音乐节奏示范曲目。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小鼓,并与他们分享小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2. 播放一段带有鼓点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鼓点的节奏感。
技巧学习:1. 向学生介绍小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握持小鼓棒的正确姿势和敲击小鼓的力度控制。
2. 通过示范和让学生模仿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小鼓的基本演奏技巧。
合作演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架小鼓。
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演奏,要求他们按照节奏敲击小鼓,形成整齐的鼓点。
3. 演奏结束后,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并互相评价。
巩固练习:1.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演奏小鼓。
2. 引导学生在自由演奏中尝试不同的节奏变化和音量控制,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总结反思:1.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总结小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合作演奏和自由演奏中的体验和感受。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小鼓演奏,并尝试演奏其他乐器。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演出或比赛,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技巧学习和合作演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自由演奏录音或视频,评估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扩展:1. 将小鼓与其他乐器结合,进行更复杂的合奏活动。
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节奏乐器,如打击乐器或钢琴,扩展他们的音乐技能。
教案撰写完毕后,建议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个性化教学。
音乐小鼓响咚咚教案
音乐小鼓响咚咚教案教案标题:音乐小鼓响咚咚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音乐小鼓演奏,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小鼓2. 音乐小鼓教材或乐谱3. 音乐播放设备4. 音乐小鼓演奏示范录音或视频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小鼓的了解和印象。
2. 播放音乐小鼓演奏示范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小鼓的声音和节奏。
探究活动:1. 向学生展示音乐小鼓,并解释其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
2. 分发音乐小鼓教材或乐谱,让学生了解小鼓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或乐谱,了解小鼓演奏中的符号和节奏。
4. 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演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简单的节奏进行练习。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小鼓演奏练习,教师逐个指导每个小组的演奏。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尝试创作一段简短的小鼓节奏。
3.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喜欢的音乐,尝试用小鼓伴奏演奏一段节奏。
总结活动:1. 学生展示他们的小鼓演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3. 回顾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团队或合唱团,继续发展音乐才能。
2. 组织音乐比赛或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乐器,拓宽音乐素养和技能。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乐谱和节奏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小鼓演奏中的技巧和准确度。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进一步拓展音乐小鼓的教学内容,如学习不同风格的小鼓演奏、学习小鼓的变奏演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8上课时间:20XX年3月18日
教学内容:
学唱《小鼓响咚咚》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
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教学准备:
小鼓,小米粒,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生练习
a.动物说话
b.小猫钓鱼
2、音乐实践活动
活动一、介绍打击乐器:鼓
方法步骤
a. 小朋友们看!(教师很神气的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鼓。
b.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
可以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c.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
d. 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小朋友,再敲一敲鼓边呢?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
吗?再敲一敲鼓身呢?是什么声音?(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嗒嗒嗒)
e.小鼓正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们听:教师敲击节奏XX X X│XX X –||。
f.小鼓说了什么话?哦!小鼓说了咚咚咚咚︱咚咚咚–‖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
g.教师小结:小鼓可喜欢我们的小朋友呢!
活动二、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方法步骤:
1、导语:小鼓它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我们了。
(出示: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瞧!是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这可是不是一般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教师演示: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面上击鼓。
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
鼓点:XX X X │XX X—||
3、有小朋友想敲鼓吗?好,我请这位小朋友上来。
其他小朋友别着急,先看我来一遍!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凳子当成小鼓为我伴奏好吗?(教师播放音乐,一个学生敲鼓,其他同学可以先把自己的大腿当成是鼓,试着敲一敲。
用XX X X │XX X—||的节奏。
)
4、(1)教师再次打揍,小朋友仔细观察,并试着想一想,鼓声响,小米粒跳得怎么样?鼓声轻,小米粒跳得?(引出强弱关系)
(2)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教室是一面大鼓(教师做动作:展开双手,划一个大圆)让我们做鼓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有节奏的跳一跳,好吗?强拍上面老师拍的重,你们就跳得高,弱拍上面老师拍的轻,你们就跳的底,老师敲打鼓面表示强,敲打鼓身来表示弱。
(放伴奏音乐,教师敲鼓,学生跳。
)
活动三、学唱歌曲
方法步骤:
(一)创设情境、学唱歌曲
1、导语:刚才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好。
因为老师想给你们听一首歌曲。
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特殊的鼓,请大家仔细听歌词,听听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呢?歌词里面都唱了什么?(播放歌曲范唱。
)
2、学生说一说我的这面鼓是怎样的鼓?
3、这首小鼓响咚咚啊,它有一个特点,歌曲总共有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就是刚才小鼓和我们打招呼的那个节奏,让我们再来打打看!
(1)小朋友们仔细看,每一个乐句后面都有一个长音,他们分别是1-3-5.
(2)一边做手势一边唱。
(3)我们还可以用身体来表示这三个音的音高:(1)蹲、(3)半蹲、(5)站.
4、复听歌曲,并为歌曲打拍子。
(注:强弱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强,学生也要读的强,老师读的弱,学生也要读的弱。
)
6、采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学生如果能力有限,教师适当带领他们唱。
(二)歌曲处理:
1、教师:小鼓真听话,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
(教师用f的力度敲击鼓面。
)真神奇啊!你们会不会神气的唱一唱第一段歌曲呢?(学生用神气的声音唱第一段歌曲。
)
2、教师: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
(教师用p的力度敲击鼓面。
)它懂事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呢?(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问:声音很大呢还是轻轻的?学生再用轻轻的声音唱第二段歌曲。
)
3、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我们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唱呢?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觉,它轻轻的说:“懂懂懂”。
好,我们再唱一唱歌曲。
(放范唱,教师指挥学生神气的、有力度变化的唱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