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芙蓉镇》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度诠释
影评《芙蓉镇》
影评《芙蓉镇》
谢晋的本意也许让我们反思那个时代,打动我们的却是那对无辜的男女荒诞、固涩却又浪漫的爱情故事。
那个柔情似水的女人,那个苦难越多越能激起他的幽默的男人,他们向我们昭示的生命是如此顽强如此美丽。
那个变幻莫测的年代,谁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情感,选择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姜文扮演的秦书田的那个著名的“扫大街”的动作,已经显露出姜文又爱动脑子的习惯和相当的功力。
那个动作一下子赋予了这个人物、这个段落、乃至这部影片一个不凡的格调,它不是苦中作乐的穷开心,而是生存的大智慧。
影片此前营造的压抑气愤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到此处似乎眼前一亮。
这种转折并不是情节性的转折,而是影片基调的转折。
它一下子将原来处在后景的人性,从处在前景中的时代环境里凸现出来。
这个动作的设计我想可能受好莱坞电影《雨中曲》的那个段落的启示,将喜剧片的段落移植到正剧、悲剧的情境中,产生的效果要比原来更有震撼力、意义更复杂。
其实正是这种人格的穿透,使得本片在20年后回过头再来看时,并不像大多数历史反思片失去观赏的价值。
仔细想起来,小镇风貌在中国电影里表现的还真不多,像这么有特色的小镇更是绝无仅有。
要么一下子就扎进村里了,要么起码也是个小县城,其实小镇这样的城乡结合常是最有故事最有气氛的。
这其中可能又一个原因,那就是文革中,大部分的小镇只是人民公社所在地,传统小镇的那种商贩集中功能被取代,那种天南地北四方商贾小贩云集的热闹而自然也就不见了。
所以在读明清话本小说时,对里面描写的商埠小镇总是想象不出是什么样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亲近感。
对小镇的怀念,也是对本片总有种亲切感的原因之一。
浅析《芙蓉镇》
《芙蓉镇》分析之秦书田的人性美第一次观看《芙蓉镇》这样一部历史现实主义的影视作品,也第一次认识谢晋这位作为对政治风云有过切身经历和遭遇的导演,对现实政治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偏爱和敏感的优秀导演,我喜欢上他的影视作品,它有一种牵着人感受时代命运悲欢离合的酸甜苦辣的魔力,让我着迷、沉溺。
这个座落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处一处峡谷里的小镇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虽然毫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个小镇演绎着文革时期的个人命运颠肺流离、社会命运的悲苦沉闷。
通过芙蓉镇这个舞台下演绎着的人生百态、一叶春秋在谢晋的导演手中折射出是整个中国大历史舞台下的情况,让人透过影视看历史、透过导演看现实、透过人物看命运。
文革年代,连天空也是灰色的,人性的光辉想要挣脱这层层的灰绽放光芒,这到底需要怎样的一种忍辱负重与才智兼备?我很高兴,谢晋导演通过秦书田这样一个角色让我看到了灰色年代的闪耀金黄,但并不刺眼,透着柔和温暖。
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我看来是:以人物的形象塑造来演绎历史的翻转,也在人物命运的表现中展示人生的坎坷。
我喜欢秦书田这个形象。
影片的开头,秦书田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表面上唯唯诺诺、自轻自贱、遵规守矩的“污蔑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分子,看着不像个男子汉,没有男子气概。
但是,这只是假象,假象,假象。
真正的秦书田:真诚、正直、坚毅、善良、负责、大胆、有爱、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的男子,在一举一动之间,告诉胡玉音以及我们现代人,就算生活再多么的难过坎坷困苦,我们都不要丧失对生活最基本的信心和热情,如果连这最基本的生存之本都没有,那么拿什么生下去?拿什么活下去?拿什么走下去?有些瞬间,我为之动容,他是那么的坚定,让人相信黑暗总会过去,前面定是坦途:一、善良:他在自己都不能自保的情况下,还关照替爷爷代罚听训的“小富农崽”。
谁没有困难的时候,谁摊上了都是大事。
这样一个小孩子承受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担,他还懵懵懂懂,啥也不懂。
芙蓉镇电影观后感
芙蓉镇电影观后感电影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能给观众带来愉悦和启发。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芙蓉镇》的电影,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现,展现了一个乡村小镇的生活,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思考的价值观。
电影《芙蓉镇》以一个乡村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平凡但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善良、勇敢而乐观向上的年轻人,他在芙蓉镇开了一家小饭馆,过着朴实而快乐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意外事件发生了,这个小镇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整个镇子陷入了一种混乱和矛盾的氛围中。
人们的信任被破坏,团结被打破,原本美好的生活变得一片凌乱。
但是,在主人公的努力下,他带领着镇上的人们重新找回了勇气,最终重建了芙蓉镇的和谐和平静。
在这部电影中,我被它呈现出来的精美画面所吸引。
镜头切换自然流畅,每一帧都被精心设计和拍摄。
景色优美,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美丽都在画面中得到了展现。
尤其是电影中的芙蓉湖,那碧绿的湖水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这些美丽的景观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种深邃的哲理和诗意。
除了画面上的美,电影还通过精彩的演员表演让我为之动容。
主人公扮演者的精湛演技展现了一个普通人身上的坚强和勇气。
他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从不退缩,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付诸行动。
而其他角色的表演也同样出色,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让角色之间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这些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芙蓉镇》所传递的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思考的价值观。
电影通过展示小镇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探讨了人性中的善良、勇气和希望。
它教育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勇敢面对,并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电影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的重要性。
只有当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电影《芙蓉镇》通过精美的画面、出色的演员表演和深刻的思考价值观,给观众带来了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
《芙蓉镇》影评:人心不死人性不灭
《芙蓉镇》影评:人心不死人性不灭《芙蓉镇》影评:人心不死人性不灭每个时代都有伟人,谢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电影伟人。
仅凭一部《芙蓉镇》,谢晋就足以跻身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导演之列。
即便是拍摄当年的电影技术远远没跟上世界的平均水平,但谢晋凭借灌注其中的人文关怀与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让电影超越了时代的约束以及电影技术的限制。
文革是中国好几代人一辈子的痛,也是属于国家与那个时代的创伤。
谢晋虽然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同唱赞歌,但让人欣喜的是之后他与政治拉开了距离,从此不再是政治的一个传声筒。
八十年代中期,文革的阵痛还未完全消逝,国家上下正是往前看的形势,拍摄文革的题材,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仅仅是涉及到这样的题材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谢晋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浅层的意义。
谢晋对文革时期小人物的心理表现得恰到好处,所以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得非常成功,这也许还得归功于改变自古华原著的原因。
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长中,除男女主角胡玉音、秦书田外,其他的角色如反派李国香、王秋赦,好人谷燕山、黎满庚等也非常的出色。
胡玉音是米铺老板的女儿,因为阶级因素,青梅竹马的恋人放弃她而选择了大好的前途,但她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在成家之后与黎满庚兄妹相称。
灵活的经商头脑让她通过摆豆腐摊,成为镇上数一数二的富户。
这靠自己双手挣来的钱财,本来合情合理,在文革时期却被冠上了资本主义的骂名。
胡玉音的受难之路再次开始。
谷燕山呢,是个老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莫大的牺牲。
在文革时期却因为始终坚持原则坚守自己心中的良心,在运动中被打倒,整日赋闲,看着人心的陷落和世道的不公却无能为力,只能买醉麻醉自己,但仍相信一切还没完,这个时代终会过去。
没有他无数次伸出的援手,芙蓉镇的世界必定寒冷无比。
而王秋赦,是每个镇上都会有的那么一两个好吃懒做的人之一。
放在当下,这样的人是遭到社会的鄙视的。
其实在那个时代他同样不受欢迎,在真正的人民群众中间。
浅析《芙蓉镇》
浅析《芙蓉镇》《芙蓉镇》是由谢晋导演的,这是一个发生在建国初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芙蓉镇上的美丽的女摊贩胡玉音和右派分子秦书田“秦癫子”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的荒唐运动中的悲惨遭遇,芙蓉镇里的人,所经历的事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这部影片对于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的的历史进行了严肃客观的回顾和深刻的批评。
影片中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唯一不变的都是那颗被社会一直摧残着的心,说的也不仅仅是那个时代,更是那个时代中的人性。
秦书田是一位有思想有内涵的人,他的思想凌驾于万物之上,虽然他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却有着那个时代人们没有的乐观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悲剧式的乐观精神”,他和胡玉音已经是右派分子,每天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开始打扫街道,胡玉音是满声的抱怨,而秦书田却能在困境中找到乐趣,边扫地边跳起舞,还教会了胡玉音这种跳舞的方法,其实教会的不仅仅是舞蹈,更是一种心态。
在秦书田要被抓起来的时候,他告诉胡玉音一句话“要像牲口一样好好的活着”这是多么卑微的自我作践的一种方式,但是在那个年代里活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书田的乐观精神不是源于认知的肤浅,而是一种看透人性的一种豁达,他会大方的接受不雅的反派分子的称号,甚至为了和胡玉音在一起,说自己是畜生,他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上演癫狂勇敢而不失浪漫的做法。
胡玉音是影片的主线索,主要讲述的是她在那个时代的人生经历,也是她的美丽大方和受欢迎才引起李国香的嫉妒,从而引发后来的故事情节。
可以说胡玉音是那个时代里具有反抗精神的代表,但是在那个压抑的充满冷暴力的社会里,她的反抗是无力的。
胡玉音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对爱情充满着渴望,但是在那个时代里,美丽也是一场浩劫,引起了李国香的嫉妒,开始组织领导破坏了她的初恋,接着工作组又把她变成了寡妇,就像失去水的莲花,被人丢弃在石板街上,最后差点死去,还好有那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秦书田陪伴着她,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但是在自己怀孕的时候,秦书田也被抓了起来,自己只好一人带着孩子生活,只为等待有一天能重见光明,她那反抗的精神也已经被磨光了,可见这个时代的摧残力度是有多大。
《芙蓉镇》——“把自己烧进去”:实现人的主题
《芙蓉镇》——“把自己烧进去”:实现人的主题人的主题永远是谢晋电影关注的焦点。
他将《芙蓉镇》定为“震撼人心的”、“令人思考的”、“歌颂人性,歌颂人道主义,歌颂美好心灵,歌颂生命搏斗的抒情悲剧”(见“导演阐述”)。
实现人的主题无法靠理性的图解,它只能凭激情的投入,因此谢晋拍片特别强调导演的激情,有人对此讥之为“情感扩张主义”、“俗电影(好莱坞式)”、“煽情性”,但是拍《芙蓉镇》时,谢晋还是毫不讳言感情的作用:“我看小说是不大注重理性的,讲感情,把自己烧进去。
……关于《芙蓉镇》,我自己也要烧进去,胡玉音当然是最重要的。
”谢晋并不轻视理性,他请一些严肃的文化学者参加《芙蓉镇》的改编讨论会,就体现了他对理性的重视,不过,在谢晋的艺术天平上,激情永远重于理性。
胡玉音是《芙蓉镇》中谢晋倾注激情最多的形象。
影片赋予她所有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勤劳、忍让、富于同情心。
她对使她获得新生的新社会、对党和人民军队充满朴素的阶级感情。
她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磨米豆腐“磨杆都捏小了,锅底都抓穿了”,她辛辛苦苦攒下一笔钱,盖了新房,却被突如其来的运动剥夺了劳动果实,成了低人一等的富农婆,老实巴交的丈夫黎桂桂承受不住巨大打击,含冤辞世,她又成了寡妇。
接踵而至的不幸几乎摧垮了她,她开始相信命运,把一切不幸都看成是自己命里带来的,就在此时,秦书田患难之中的爱情和谷燕山的安慰给了她精神力量,她开始觉醒和反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牢牢记住秦书田的嘱咐:“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从逆来顺受、相信命运到特殊形式的反抗,影片深刻揭示了胡玉音从人性的压抑到生命的搏斗的动人心魄的历史。
影片着重揭示了胡玉音爱情的悲剧力量。
她与黎满庚的初恋因为成分差别没有成功,她与黎桂桂的结合只是一场违心的婚姻,当黎桂桂的爱逐渐将她感化,她决心与丈夫走完一生的时候,丈夫又撒手而去。
初恋的失败和第一次婚姻的不幸已令人痛惜,与秦书田发生在“罪人”之间的爱情更是催人泪下,这种爱从一开始就带有离经叛道的悲剧色彩,长期压抑的感情一旦爆发,就表现为不可思议的狂热,影片毫不吝惜地连用几个场景渲染了这种近乎疯狂的情爱:秦书田家(春、晨)秦书田扫完街,悄悄拉着胡玉音闪进屋。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300字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300字
《芙蓉镇》是一部既有深刻反思历史的电影,又呈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小镇上的故事。
整部电影通过细致入微的场景和紧张的剧情展现了一段深入人心的人性剖析。
影片描写的小镇芙蓉镇看似平静,实则鲜有宁静之日。
以陈毅主席的友谊故事为背景,讲述了芙蓉镇在国家局势动荡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动。
主人公何淼淼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她与身为村长的父亲之间产生了矛盾,但她仍然坚持、并直面自己的信念。
影片中的许多人物都非常真实、充满灵魂,并deeply touched了我的心。
影片虽然没有特效怒放,但呈现了一个浓重的老式电影风格。
画面和场景都格外真实,让人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影片中的音乐非常好听,尤其是片尾曲,让人对影片产生了深深的印象。
《芙蓉镇》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性来让观众知晓历史的残酷和人对历史的影响。
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个特殊年代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而且可以看到人性中贪婪、自私、矛盾等诸多方面。
最终,影片提出了让观众深思的问题,即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和人性。
整部电影开阔了我的眼界,它让我从心底
认识到了历史的规律和历史的残酷性,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成为一位有担当的人。
总而言之,《芙蓉镇》无疑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它不仅展现了一个浓重的人性风味,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历史和人,更让我重新思考了如何成长成为一位有担当的人。
《芙蓉镇》影评
《芙蓉镇》影评《芙蓉镇》影评我们已经远离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么多年了,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浩劫,可是,也一次次的从老人们的口中听到那个年代他们身上经历的种种磨难,这次,可以说是第一次从电影中感受了曾经想都不曾想过的痛苦与煎熬。
影片《芙蓉镇》从头到尾都显得沉闷,窒息。
灰暗的天,漆黑的夜几乎占据了整个电影的场景,我们感受得到人们的恐惧,慌乱和无处不在的无奈和隐忍。
影片中的女主角胡玉音是一个勤劳,朴实又美丽的农村的妇女形象,她和自己的丈夫桂桂凭借自己的双手辛苦赚钱盖房,夫妻二人过最简单的普通人生活,有个美满的家,却招来当时国营饭店女经理李国香的嫉妒,后来,她带领县委工作组进入芙蓉镇,运动随之展开,在那时的社会主义平均思想的口号之下,胡玉音被迫远走他乡,辛苦赚来的钱和房产不仅被当作资本主义财产充公,而且她一直视为亲人的干哥哥知识分子黎满庚被戴上资本主义的帽子被逼无奈交代了替胡玉音保管的1500块钱后得以继续苟且偷生的活着,看得出,他也是出于无奈而背弃了胡玉音,内心充满了歉疚和彷徨无措,但是一个大男人,一个知识分子,他无能为力。
胡玉音回到家后才发现自己的丈夫被活活逼死,自己更被扣上了资本主义富婆的罪名,此时她已经变得家破人亡,整个影片看到这,让人不免唏嘘不已,为她苦难的生活。
而后来李国香升职又被打到冠以“破鞋”的称呼,没过多长时间又复职的变化,那个无赖懒汉王秋赦的官运让人们不得不被那个黑暗年代的反复无常的荒唐政策而痛心,到处人心惶惶,而胡玉音与“右派分子”秦叔田在共同的艰苦劳动中慢慢相爱似乎是整个片中唯一让人觉得美好的事,他们作为“五类分子”申请结婚,可是在那混乱的年代他们爱情的结合还是被贴上了“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的标签,成为了反革命典型,秦叔田被判10年,胡玉音被判3年,因有身孕监外执行。
他们却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不肯低头,作为一个女人,生命中承受了太多痛苦,如果不是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我想,她一定会像老辈人口中的那些善良的人一样,在不堪侮辱和身体上的折磨,精神崩溃的状态下选择死亡,在那个时候,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简短的一句话,似乎概括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也是对那个时期人民出境的一种反映,然而,那些年的困苦,岂能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1979年的春天,一切黑暗都结束了,终于迎来了光明,所有的冤案审判和错误划分都诚信澄清了,人们又回到了那种平静安详的日子里,秦叔田回来了,李国香一个人又高升了,芙蓉镇上又重新拥有了芙蓉姐的米豆腐店,王秋赦疯了,每天拿着一个破锣衣衫褴褛的大声叫嚷“运动了,运动了!”那场折磨人的运动过去了,王秋赦的吊脚楼倒塌了,一个时代的悲剧结束了,可是,谁又能把那些失去的生命和岁月找回来呢?这部影片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像是针一般扎进每个人的内心,这是一部苦累史,更是一部辛酸史,它让我们觉得荒唐可笑又可悲的同时实实在在的表现了真实的存在的悲惨时期。
芙蓉镇影片观后感
芙蓉镇影片观后感影片《芙蓉镇》是一部以乡村题材为背景的电影,在观影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片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本文将就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思想进行论述。
首先,影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引人入胜。
影片讲述了芙蓉镇的一段鲜活的故事。
通过描绘镇上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展现了乡村生活中丰富的情感和生活百态。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让观众对这个小镇的人物和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影片的叙事节奏紧凑,情节交织有机,让观众始终保持着紧张的观影状态。
这种故事结构的设置使影片具备了很强的吸引力,让观众一直沉浸在故事中,难以自拔。
其次,影片的人物塑造细腻而真实。
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
他们的生活琐事、喜怒哀乐都表现得非常真实,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
其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尤为出彩。
她们或坚强,或柔弱,或聪明,或勇敢,或娇媚,细腻地体现了女性在乡村生活中的各种形态和价值。
这种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更是向观众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女性的生存之道。
最后,影片的主题思想深入人心。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芙蓉镇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地方。
影片通过展示乡村居民面对各类生活困难时的坚韧和乐观,强调了乡村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顽强生活态度。
乡村并不只是落后和贫困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地方。
影片通过描述芙蓉镇的故事,呼吁观众关注和理解乡村,给予乡村以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总之,影片《芙蓉镇》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故事情节、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以及深入人心的主题思想,成功地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价值。
观影后,我对乡村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深化,对乡村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期待能看到更多类似的电影作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芙蓉镇电影的观后感
芙蓉镇电影的观后感《芙蓉镇》是一部由导演王全安执导,以冯小刚监制的电影,该片于2019年上映。
该片以一个小镇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小镇上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观看完《芙蓉镇》后,我深深地被电影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和对人性的思考所触动。
电影以芙蓉镇这个小镇为舞台,展现了小镇上居民生活的点滴。
电影主要以几个家庭为线索,展示了他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普通人物的生活琐事的揭示,电影通过普通人的故事来探讨人性、道德以及社会问题。
首先,电影以细腻的镜头展现了小镇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人们的生活常常与贫困、疾病、爱情、亲情等问题纠缠不清。
电影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观众更好地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并感同身受。
例如,电影中展示了一个孤寡老人的生活,他无法赡养自己的儿子,但儿子却一直依赖他。
这个故事让人们深入思考亲情的价值和一个人应该如何养老。
其次,电影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阴暗面。
小镇上的人们常常因为贫困、权力斗争、道德困境等问题而陷入困境。
一个人的选择和行为往往会牵动到整个社会。
电影中有一位新闻记者,为了做出一个报道,不惜伪造事实,最终导致一个家庭的破裂和个人的悲剧。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媒体责任的重要性以及一个人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道德困境。
最后,电影给观众留下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人们常常在追求物质欲望的同时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电影中的很多角色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中。
例如,一个小职员为了追求权力和成功而抛弃了自己的亲情和良心,最终导致自己的道德沦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更加注重内心的需求,并且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忘记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芙蓉镇》是一部充满情感与思考的电影。
从电影中细腻的画面、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观影,我们发现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道德与诱惑的冲突以及善良与自私的较量。
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当我们面对各种困境时,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原则和良知?面对金钱、权力和欲望的诱惑,我们是否仍然能坚守自己的价值观?电影中的角色通过不同的选择和行为,让我们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电影《芙蓉镇》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50年代,一个叫芙蓉镇的偏远小镇上,讲述了一个孩子
和他的母亲之间的故事。
电影的整个情节都非常的虐心,让我很难忘记。
首先,这个电影讲述的是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它是无穷的,源于自然、源于生命,甚至源于一滴泪珠。
片中的母亲莅临这个偏远小镇照顾她儿子们,她在这个社会的角色很微弱,却为了儿子不断地奋斗、努力。
为了给儿子们做最好的事,她甚至不惜多次卖掉自己珍贵的物品。
母亲为了保护儿子,不惜面对生命的危险,用爱与生命鼓舞儿子的勇气,在时代洪流中。
母亲说:“儿子啊,这辈子,遇到困难了,千万不要被压倒,弄
不好我们下辈子还是母子。
”
其次,电影的画面和音乐都非常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的画面非常美,拍摄的非常细腻,每个细节都非常的有真实感,人物角色的表情和动作也十分的到位。
尤其是音乐的运用,更是让整个电影的氛围感非常的强烈,让我感觉到出生在那个贫穷而又朴实的小镇已成为一种荣幸。
最后,这部电影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这个小镇所经历的事情,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历史,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但是人民在那段岁月里却建立起了信仰、家庭。
电影中所展现
的那些母亲的和儿子们的关系,让我也深刻领悟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悲壮,做为一个孩子,更深的体会到了母爱对于自己来说是那么的不可缺少。
总之,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它不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让我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以及母爱所代表的伟大的真谛。
这部电影的推出,给我们教育了很深刻的一课,让人深思,值得牢记!。
《芙蓉镇》影评
政治运动下,自然社会的“变”与“不变”——《芙蓉镇》影评《芙蓉镇》作为中国著名导演谢晋“反思三部曲”之一,自1986年问世以来,无论是在电影创作界还是电影评论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芙蓉镇》这部影片其实是中国大地的一个缩影,它所展现的人性的压抑和生命的搏斗,政治运动与复杂人情的交织仍然启发着三十年后的我们去反思芙蓉镇,反思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反思我们如今的生活。
在影片第一个镜头中,美丽、勤劳的胡玉音伴随着磨子声出现在我们面前,她和丈夫夫唱妇随,动听而又极具湘西风格的小曲在我们耳畔响起。
虽然是在夜里,他们仍然辛勤地磨着豆腐,两人在磨盘旁你添我转、情谊深厚,而随后出现的一碗碗洁白的米豆腐,更是将这股幸福的味道渲染到每个人心中。
影片选取了四个时间段:1963、1964、1969、1979,这几个数字乍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它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明的政治时代,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同样是主人公命运浮沉的重要时间点。
影片正是通过讲述女主人公胡玉音在这十几年内的生活变迁,以及周遭人所发生的或心酸或讽刺的故事来为我们揭示政治运动给自然社会带来了哪些“变”与“不变”(一)自然正当的传统逻辑之变看完电影,觉得其中的很多故事都极具讽刺,好像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与我们生活中的正常逻辑产生了悖论。
而这样的故事在那个革命年代中,却不是虚构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了的事情。
革命的意志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传统社会中随着历史经验沉淀而来的自然正当的传统逻辑。
胡玉音和丈夫一起经营着一家米豆腐店。
她有着自己的处事之道,无论是怎样着装的食客她都笑脸相迎,温柔的声音如歌一般动听;再加上她姣好的外貌,米豆腐店的生意自然是红红火火。
这样勤劳、善良、热情的一家人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并且他们通过一年的辛苦劳动和付出,建成了期盼已久的新屋,准备开始自己崭新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这栋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美好期望的新屋却如一颗定时炸弹,成为他们灾难的渊薮,将他们的生活炸得颠沛流离。
成就与不足——试评《芙蓉镇》的人性表现
成就与不足——试评《芙蓉镇》的人性表现
《芙蓉镇》是一部充满人性的影片,它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小镇,以及这个小镇里的人们的生活。
影片中,人们的人性表现出了很多优点,也有一些不足。
首先,影片中人们的友情和互助是最显著的优点。
影片中,人们之间的友谊深厚,他们相互帮助,关心彼此,当有人遇到困难时,他们会立即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影片中人们的热情也是一个优点。
影片中,人们总是乐于助人,他们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分享,乐于欢迎新来者,乐于接受外来者。
然而,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
首先,影片中人们的自私是一个不足。
影片中,人们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他们只想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
此外,影片中人们的固执也是一个不足。
影片中,人们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接受外来者的想法。
总之,《芙蓉镇》的人性表现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人们的友情和互助是最显著的优点,而自私和固执是最显著的不足。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电影《芙蓉镇》是由李安导演,改编自蔡骏的同名小说。
影片通过一个小镇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浮躁。
观影后,我深感电影《芙蓉镇》所传达的深层信息和思考,带给了我一次难忘的触动。
首先,影片刻画了人性的复杂性。
故事发生在小镇上,这个平静而固守传统的地方,却隐藏着许多难以启齿的秘密和压抑的情感。
主人公九妹被描绘成一个心地善良、温柔而坚强的女孩,她的遭遇和成长过程充满了挫折和磨难。
电影通过展示不同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
其次,影片呈现了社会的浮躁和虚伪。
在小镇上,各种虚伪与现实的对立激发了九妹内心对真实的渴望。
九妹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在生活中淳朴、真实,但却被社会权力的漩涡所卷入,最终变得不再是他自己。
电影通过九妹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扭曲和侵蚀。
各种见利忘义、奸诈和欺骗的行为让人无法不感叹现实社会的浮躁和虚假。
再次,影片传递了对人性回归和自我拯救的思考。
九妹是一位坚定的梦想家,在小镇的压迫下,她始终不忘初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走出了困境。
影片中展现了九妹在追求真实和自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与付出。
她的坚持和努力彰显了个体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电影通过九妹的成长故事,呼唤着人们对自己内心的反思,以及对社会和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此外,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安导演对于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尤为出色。
每个场景都通过精心布置的画面构图和细腻的色彩表现力,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中的小镇。
同时,电影的音乐也与情节相得益彰,将剧情推向高潮和情感的迸发,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总的来说,电影《芙蓉镇》通过一个小镇的故事,深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浮躁。
影片引起了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个体内心的反思。
通过主人公九妹的成长历程,影片向观众传递了对人性回归和自我拯救的思考。
同时,精美的画面和音乐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观众对电影《芙蓉镇》的观影体验更加深入。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芙蓉镇》是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悲喜剧。
作品通过对芙蓉镇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阴暗面,阐述了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料。
除了深刻揭示人性与社会问题,曹禺的故事叙述风格也颇具特点,下面就来浅谈《芙蓉镇》的悲喜剧叙述风格。
一、深刻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芙蓉镇》将许多心理描写融入到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行为中,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贴近人性。
例如李叔同,他是一个为了名利不惜一切的商人,但在遭受失败后,他的面部肌肉因为紧张而收缩,眼睛不停地闪光,这表现出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又比如说爱妻苏瑞珠与情夫黄子涵,他们对于每个谎言都要进行严密的构建和确认,以免被揭穿,这表现了他们极度担心的心理。
二、悲喜剧风格的巧妙运用在故事情节中,曹禺熟练地运用了悲喜剧的手法,揉合了戏剧化的元素。
例如,李叔同一方面是一个悲剧人物,一直希望摆脱卑微的身份,然而选择用不正当手段换取成功最终导致失败。
另一方面,他的努力也充满了笑话般的荒诞和幽默,例如在银号考场上,他不断刻苦看书,最后得了一张空白的试卷。
这样的搭配,既带给读者思考和反省,又不失趣味性。
三、交错叙事的运用除了清晰的主线故事情节,曹禺还巧妙地在故事中交错着苏瑞珠被郁郁而终的情节。
通过这种手法,曹禺成功地将悲剧情节和生活细节紧密地结合,展现出主人公的命运和生活的无常。
从苏瑞珠的病情、小儿子的儿童歌曲,到芙蓉镇的庙会,种种细节中透露出来的无助和无奈,深深感染了读者。
四、自然景色的符号象征作品中表现出的自然景色也不仅仅是社区生活的背景,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义,成为了作品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芙蓉花、蚂蚁、落水狗等细节的描写,表达出一种关于命运的暗示。
比如在小破坏后,芙蓉镇开始衰败,花儿逐渐消失。
这是一种对落叶归根、岁月无情的暗示。
同时,自然景色又从反面反映了人性的丑陋与虚伪。
五、主题意义的反思与深化整个作品最深刻的叙述方式,是通过主人公李叔同的悲剧命运,揭示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阐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600字
电影《芙蓉镇》观后感600字电影《芙蓉镇》观后感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讲述故事和展现画面,而是将人物的生命和情感拍摄得深入人心。
这种深度和感情,正是电影《芙蓉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这部电影结合了家庭、爱情和社会的复杂关系,通过一些生动艺术的手法生动、细腻地呈现了一个普通小镇中轻狂少女的成长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芙蓉镇,主人公是一个轻狂、自由和善良的女孩美婷,在她的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中,经历了许多沉重的打击和挣扎。
她在家庭中倾尽全力照顾父母,却在丈夫李建东的背叛和父母病重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在坚强地支撑这个家庭的时候,她渴望自由和爱情。
这种渴望导致了她和苏峰的出轨事件,但同时也给她和苏峰留下了深深的伤痛和感悟。
最后,她在儿女和父母的关怀与鼓励下追求幸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和自由。
这部电影有很多值得好评的元素,比如导演和演员的出色表现,美婷的角色形象饱满,整个电影的剧情也十分完整。
除此之外,音乐、摄影和电影的剪辑都相当不错,营造出了一种浓厚、恢弘的氛围,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最后一幕。
美婷与苏峰在黄昏中相会,在孩子的欢呼声中走在田野中,成功地在生命的风雨中找到了彼此。
微风轻拂,轻柔的音乐四处响起,这幕画面感动了我,也传达出了电影的主题:爱与自由。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我而言,爱、责任和自由是生命的三大支柱。
在电影中,美婷在她的道路上经历了酸甜苦辣,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种自由和坚定的信念产生在她心中,并在生命中得到了体现,这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质。
总之,电影《芙蓉镇》是一部感人肺腑、让人深思、反思人生的电影。
我相信这个故事会深入人心,并让人在生命中得到启迪和启发。
《芙蓉镇》个人观后感500字
《芙蓉镇》个人观后感500字作为一部由导演王式安执导,张艺谋任出品人的电影作品,《芙蓉镇》无疑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力作。
该电影改编自韩寒所作的同名小说,通过讲述小型城镇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冲突,展现人性的复杂与无常。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它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度所吸引,感到与我们当下社会的某些透着悲凉和冷漠的现象息息相关。
首先,我对于电影在结构和排版上展现的高水平赞不绝口,在电影一开始就展现了芙蓉镇这个城镇的土地资源和经济状况,通过具体的描述和概述显现出电影对于细节的照顾和关注。
另外,在整个电影情节上呈现的是一个严谨和完整的推理架构,不仅在时间和地点交替的切换上呈现出了高度协调和易于观看的视觉效果,还通过语言表述和细节的个性化处理展示了超凡的创造力以及完美的电影制作技巧。
在电影的剧情上,该电影跟着电视台记者李闯所遭遇的事展开,通过引入人们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观念的差异,表达出了小型城镇面临的冲突和难题有多么复杂,人心对于金钱和地位有多么重视和不易理解。
该电影通过鲜明的社会形态和环境背景展现了现实中真实的社会问题,包括城市化、暴力和赌博等,影片让观众真正体验到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城乡差距的巨大性。
同时,在引导观众产生共鸣和关注时,也在启发观众思考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不放弃追求一个公平和美好的人生。
电影中引人深思和难以忘怀的音乐和画面也非常精彩,特别是在展现城镇开垦和高速发展的时候,画面几乎让人感受到了美好和兴奋,然而当展示黑心商人捕捉牛群和毁坏自然生态,引导我们思考人类的行动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让人不胜唏嘘和惋惜。
在一些煽情的场景上,音乐的高峰和悬疑的节奏展现出了电影的完美度和细致。
最后,在这部电影结束后,我认为电影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和感受已经触动了我的内心。
这不仅是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政治现实的一种暴露,也是对于我们当下对于人性理解的一种召唤。
在这个现实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并且寻求帮助和支持来制定最适合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方式。
论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芙蓉镇》浅析
论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芙蓉镇》浅析《论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芙蓉镇>浅析》古华的《芙蓉镇》是一部反映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现实与人性挣扎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个人与命运之间的悲剧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芙蓉镇的地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政治运动频繁,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女主角胡玉音,原本是一个勤劳善良、热情开朗的女子,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卖米豆腐渐渐积攒下一份家业。
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四清”运动开始,她被打成“新富农”,丈夫也因此丧命,自己更是备受折磨。
胡玉音的命运起伏,是个人与时代命运紧密交织的典型写照。
个人在命运面前往往显得渺小而无力。
胡玉音一心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但时代的浪潮汹涌而来,政治运动的风暴无情地摧毁了她的梦想。
她无法左右政治局势的发展,只能被动地承受命运带来的苦难。
这种无力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的脆弱。
秦书田,这位原本的文化馆馆长,因为“右派”的身份而遭受迫害。
他的才华和理想被压抑,身心备受摧残。
他与胡玉音之间的爱情,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他们的爱情被视为“犯罪”,这无疑是对人性的极大扭曲。
秦书田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命运对个人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无情打压。
李国香,这个在政治运动中崛起的人物,看似是命运的宠儿,实则也是命运的受害者。
她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内心早已扭曲。
她的行为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让她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但最终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她被命运驱使,成为了一个失去人性的工具。
在《芙蓉镇》中,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还体现在个人的抗争与命运的不可抗拒之间。
胡玉音和秦书田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人性的坚守。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抗争,都无法改变大环境对他们的压迫。
这种抗争的无力,更加凸显了命运的强大和残酷。
这部作品让我们思考,个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究竟源自何处?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历史的因素。
解读电影《芙蓉镇》: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度诠释
解读电影《芙蓉镇》: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度诠释
熊盈盈;熊强强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2(000)015
【摘要】《芙蓉镇》——这部谢晋的扛鼎之作是新时期以来电影的一颗璀璨之星。
本文从人性与自然角度解读电影《芙蓉镇》,影片中正面与负面的人性纷纷与自然
发生关系,充分诠释了人性与自然的光辉。
【总页数】2页(P137-138)
【作者】熊盈盈;熊强强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自然人性与社会人性的"战斗"——解读克洛德自然人性的复归 [J], 王月
2.基于自然的人性解读——兼论人类自然情结与人性化空间设计 [J], 郭楠;孟南;田朝阳
3.从人性的压抑到生命的搏斗——再谈电影《芙蓉镇》对人的历史的探询 [J], 安
琼
4.深度解读文本探寻思考人性——在郑振铎《猫》的文本中解读对人性的思考[J], 胡传婷
5.解读电影《芙蓉镇》的中国式“温情” [J], 韦振;朱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1卷第15期解读电影《芙蓉镇》: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度诠释□熊盈盈熊强强【内容摘要】《芙蓉镇》———这部谢晋的扛鼎之作是新时期以来电影的一颗璀璨之星。
本文从人性与自然角度解读电影《芙蓉镇》,影片中正面与负面的人性纷纷与自然发生关系,充分诠释了人性与自然的光辉。
【关键词】《芙蓉镇》;人性与自然;矛盾诠释【作者简介】熊盈盈(1986.9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熊强强(1982.5 ),江西南昌人;南昌理工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与仪器新时期以来的著名电影《芙蓉镇》,引发了各方学者的讨论。
有谈《芙蓉镇》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得失;有从电影《芙蓉镇》看谢晋式的“哀而不怨”的电影风格;也有从理论角度来谈电影或是小说的黑色幽默……总之,《芙蓉镇》作为新时期以来电影和小说界的璀璨之星,极富研究价值。
本文从人性与自然角度研究《芙蓉镇》,以古华的笔墨和谢晋的电影技巧,阐释《芙蓉镇》的人性与自然,展现正负面人性与自然的矛盾及和谐。
一、《芙蓉镇》的诞生背景古华1942年生于湖南嘉禾县石桥镇二象村,他于山间小道上走过童年和少年。
嘉禾是著名的民歌之乡,饱含着痛苦、忧伤、欢乐和憧憬的民歌,给了古华最初的艺术熏陶。
所以在古华的小说中可见其自传或经历。
遥远的古老山区小镇,苍茫的林区四时风光,淳朴的民风,石板街、老樟树、吊脚楼、红白喜庆、鸡鸣犬吠,对古华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
如此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古华的作品饱含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导演谢晋忠实于古华的原著,从电影中可看到人性与自然的融洽,美好的电影画面和演员,精湛的演技都体现了古华书中的真谛。
二、电影与小说对人性与自然的诠释小说描写了1963 1979年间我国湘南农村的社会风情,湘南的美好自然风光孕育着纯朴自然的人性。
但这是一部具有极大批判性的小说,它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
而“四清”运动、“文革”使芙蓉镇的美好自然出现了波折,美好的人性遭受了磨难。
正如基督教信奉的一切事物在经历过万般磨难后才能获得重生,也如古埃及的名作《亡灵书》中所说的只有通过重重难关才能获得重生和权利,[1]小说和电影所展现的人性美好在经历波折后更为美好,自然在经历过政治风潮的污染仍回到让人依依留恋的美好自然。
古华在开篇展示了大量篇幅的自然风光描绘:芙蓉镇中有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镇子流过,流出镇口里把路远就汇合了,因而三面环水,是个狭长半岛似的地形。
不晓得是哪朝哪代,镇守这里的山官大人施行仁政,或者说是附庸风雅图个县志州史留名,命人傍着绿豆色的一溪一河,栽下了几长溜花枝招展、绿荫拂岸的木芙蓉,成为一镇的风水;又派民夫把后山脚下的大片沼泽开掘成方方湖塘,遍种水芙蓉,养鱼,采莲,产藕,作为山官衙门的“官产”。
每到满湖塘水芙蓉竞开,或是河岸上木芙蓉斗艳的季节,这五岭山脉腹地的平坝,便颇是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了。
水芙蓉则上结莲子,下产莲藕,就连它翠绿色的铜锣一样圆圆盖满湖面的肥大叶片,也可让蜻蜓立足,青蛙翘首,露珠儿滴溜。
小河、小溪、小镇,因此得名“芙蓉河”、“玉叶溪”、“芙蓉镇”。
[2]古华关于自然的曼妙笔触,体现出他是一个真正从自然走出来的人,其所描写的自然风景,在载有河溪的小镇中不断地散发着古镇的美丽风彩。
如此细微的描写让芙蓉镇的自然美景尽显眼前,再通过谢晋导演的精心制作让其更具直观感。
作者导演的通力合作,让这片美丽的自然闪现出美好的自然性,在历史和自然的波折发展中,使人性完成一次回环,自然也在“文革”的政治风潮中完成一次回环。
同时电影作为社学能力差、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等问题,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充分发挥校园网、Internet在教学中的作用,改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条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总而言之,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基础前提,而高校计算机教师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够展开及时的改革,最终也才能够完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提高、发展。
【参考文献】1.周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6:49 512.杨玉强,赵绪辉,陈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2009,92012年第11卷第15期会文化的载体,不仅反映和再生产着特定国家、民族、社会的意识形态,而且还“再现了个体与其实际生存状况的想象关系”,引导观众在想象中认同并接受其传达的意识形态。
[3]因此通过电影的传达再现了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所以人物成为小说和电影的主角。
《芙蓉镇》中的人物形象甚为丰富,大体上可分为苦难的承受者、罪恶的播撒者,即正面人性和负面人性两大类。
英国学者波普在他的《论人性》中说:“幸福的缺失由希望一一填补;思虑的空虚,由自尊心一一填补。
只要一遭到破坏,希望立刻紧跟于后,奋力完成。
”[5]于是无论是正面人性还是负面人性都是存有希望的,他们都将朝正义的方向转变。
同时在这正面人性和负面人性中,也自然地夹杂着政治风云。
浪漫主义者们看透了世俗的污染,提出了“返回自然”的主张,他们崇尚自然,渴望自然的美好与平静。
同样,在《芙蓉镇》中,苦难的承受者们也回到美好的自然,小说与电影都让他们拥有了圆满的结局:自然和人性都达到了美好境界。
三、《芙蓉镇》具体人物对人性与自然的诠释作为苦难的承受者的主人公胡玉英和秦书田的形象,应是大家记忆里尤为深刻的。
胡玉英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她的经历代表了60 80年代中国下层劳动女性共同经历过的辛酸、艰难,同时,小说也赋予她鲜明的个性特征。
她身上充满女性的魅力:美丽、多情、率直、妩媚……她性情柔顺,身上同时揉合了柔弱与刚强既矛盾又对立的性格品质,深得镇民们的喜爱。
小说展现了胡玉英如何从单纯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玉英在理想与现实的对峙中的独特性格品质。
同时在电影中刘晓庆扮演的胡玉英让她的勤劳、坚韧的美德更是活灵活现。
她身上的这种美德是一种美好的人性。
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配之以美好的自然,小说开篇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芙蓉镇的自然风光,正为主人公胡玉英的出现作铺垫的。
电影开头直接以芙蓉镇的美好自然风光的画面出现,加之以芙蓉姐姐胡玉英卖米豆腐的热闹场面,这样就更是一种自然与人性的美好的融合了。
而秦书田则以“癫狂”的方式对抗这“癫狂”的年代;以“扭曲”的方式表现这“扭曲”的年代。
秦书田智慧、无畏、刚毅、大度,他幽默、乐观、智慧、豁达的性格品质,一扫许多小知识分子形象的软弱、苍白之气,以“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思想、表达方式,为小说增添了不少亮色,是普通百姓中的一个典型。
作为胡玉英另一半的秦书田在胡玉英承受着巨大的苦难时给予了她巨大的精神力量,陪她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
秦书田的幽默、乐观、智慧、豁达的性格品质是一种美好的人性,他的一种强有力的支柱性让胡玉英深深地爱上了她,尽管当时的文革政府给他们“黑夫妻”的称号,但是他们仍是那么幸福快乐,这种美好的自然和人性是无视“文革”的政治风云的,所以我们在电影的最后看到了胡玉英和秦书田卖米豆腐的喜庆场面,这照应了开头,虽然男主人公变了,但是此时的人性与自然的融洽是经历过万般磨难获得的重生,是一种焕然一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美行云于小说和电影间,让我们感同身受,人物的喜怒与哀乐都深深地印于我们的脑海,这就是小说和电影的魅力所在。
正面人性的复归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但是负面人性和自然虽然可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性和自然的和谐。
就像世界名著《浮士德》所讲到的魔鬼撒坦虽为一个负面形象,但是由于他的存在才推动了浮士德的人生五场悲剧的发展,使得整部诗剧拥有光辉的成就。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芙蓉镇》中的负面人性和那个负面的政治背景。
上述已提到《芙蓉镇》发生于“文革”、三年困难及“左”倾思潮的大行其道之时,按照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观点,这时就该出现像李国香和王秋赦这些有着丑恶嘴脸的人物。
李国香身上充溢着那个扭曲时代和她个人特殊生活境况带来的双重“变态”色彩;王秋赦身上则充溢着一个有着破落户流浪汉本能的投机钻营和泼皮无赖的色彩。
李国香是投身革命的女性革命者形象,因投身革命成为权力者,在她身上体现着革命者、权力者、女性这三重属性。
但她依然克服不了一个女人最基本的需要———对男人的渴望。
导演同时批判了革命女性的枯燥无趣,对胡玉英身上体现的传统中国女性身上的美却不吝赞美之词,在此李国香与胡玉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秋赦是革命中的投机分子,不学无术,好逸恶劳,一穷二白,他的贫困不能简单归结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然后以革命的名义去运动,去均贫富。
他在影片中的所作所为,不是简单的性格变态,他与李国香两人的狼狈为奸掀起了这场政治狂潮,让胡玉英和秦书田一再承受灾难。
相信无论我们是看了电影还是小说都会对这种败坏的人性深恶痛绝。
但是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胡玉英与秦书田在他俩的一再“洗礼”下终于从一对“黑夫妻”成为一对名正言顺的夫妻,主人公人生的一再坎坷也在此告终,人性与自然的关系走向了和谐。
四、结语“文革”和“四清”运动让《芙蓉镇》中的人性发生了转型,但也让一些人的人性获得了重生。
扭曲的人性终归是要倒在正义的人性面前的。
李国香的彻底醒悟与王秋赦的发疯宣告了邪恶力量的失败。
终究人性和自然经历了融洽———波折———复融洽的过程。
正面人性和美好的自然更富光辉,错误的人性和自然都向正义方向转化了。
电影《芙蓉镇》让我们饱享了眼福,让我们看到了一场人性与自然的斗争。
而人性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永久的呼唤!《芙蓉镇》中的人性与自然的光辉是那样地璀璨夺目。
古华的地域性的写作与谢晋的“哀而不怨”式电影尽显于《芙蓉镇》的人性与自然中。
【参考文献】1.飞白.诗海———世界诗歌史纲(传统卷)[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12.古华.芙蓉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3.郝大铮.电影意识形态散论[J].当代电影,1989:44.荣宋.形象美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181 5.孙涛(编著).古希腊罗马神马十日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