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49d72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f.png)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把栏杆拍遍》是我国当代着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
接下来就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吧!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在散文写作铺天盖地的年代,在散文写作没有了“王法”的年代,在散文写作变成了许多作家与写手的文字狂欢与梦呓的时代?梁衡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了别样的文本,也为我们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
这就不难理解,梁衡先生为何会成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一位。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要实现这样的对话,首要的便是作者要敞开心扉。
不愿亮出真性情的人,无法与读者以心换心,也就无法让读者用心去体味,进而感动。
正如余华所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
”因而,“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间所注入的无限深情。
在读过《把栏杆拍遍》这部散文集后,我认为其中的一些语句让我感受颇多:“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刀和剑是在战场上向前拼杀的工具,势必会带着血雨腥风的记忆,是为杀气;与此同时,也会带着金戈铁马的奔腾,是为磅礴;别人写词用笔,力量也是只到纸背,辛弃疾写词也用笔,却是刀和剑的真实写照,在距离战争最近的地方,把感情深深地刻到生活和历史的记忆里面去。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良药苦口利于病,“辛弃疾”这个名字,对于这个国家又何尝不是一剂良药?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苦涩的滋味,辛弃疾的一腔抱负在现实面前处处碰壁,苦口的良药没有自己施展的天地,就变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独自承受。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9af2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0.png)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篇1在写作铺天盖地的年代,在散文写作没有了“王法”的年代,在散文写作变成了许多作家与写手的文字狂欢与梦呓的时代?梁衡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了别样的文本,也为我们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
这就不难理解,梁衡先生为何会成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一位。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要实现这样的对话,首要的便是作者要敞开心扉。
不愿亮出真性情的人,无法与读者以心换心,也就无法让读者用心去体味,进而感动。
正如余华所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
”因而,“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间所注入的无限深情。
在读过《把栏杆拍遍》这部散文集后,我认为其中的一些语句让我感受颇多:“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刀和剑是在战场上向前拼杀的工具,势必会带着血雨腥风的记忆,是为杀气;与此同时,也会带着金戈铁马的奔腾,是为磅礴;别人写词用笔,力量也是只到纸背,辛弃疾写词也用笔,却是刀和剑的真实写照,在距离战争最近的地方,把感情深深地刻到生活和历史的记忆里面去。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良药苦口利于病,“辛弃疾”这个名字,对于这个国家又何尝不是一剂良药?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苦涩的滋味,辛弃疾的一腔抱负在现实面前处处碰壁,苦口的良药没有自己施展的天地,就变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独自承受。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用的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表达格式,令人想到了关汉卿的义无反顾。
我自从读过散文后,我便开始喜欢它,喜欢它优美的语句和特殊的内容,但当我读过了《把栏杆拍遍》这部散文集后,我对散文有了别样的感受。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13篇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1b0d4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f.png)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13篇《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13篇》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0篇)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c9cc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9.png)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是那么脍炙人口!而它们都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诸葛亮。
1800年前,诸葛亮在与曹魏的战争中去世,蜀国一时失去栋梁,霎时间,蜀国像一个没有支柱的楼摇摇欲坠,举国上下无不悲痛,在民心难违,武侯寺就这样建成了,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合庙,在人们心中永久的保留了下来。
想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仿佛跃然心中,头戴纶巾,手持羽扇。
又仿佛看到了他身着八卦衣,借东风的场景,这位哲人,就这样在人们心中扎根,仿佛还能看到他为蜀国凝神沉思的情景,正如梁衡所说:“我看到了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80万曹军灰飞烟灭,我看到了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浑浊泪,我仿佛看到了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是那一颗无私的心……1700年前,他输给了曹魏,但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成为了我们的榜样,也许曹魏并没有那么”恶”但诸葛亮却像在眼前一般,手挥羽扇,微微笑着的那么亲切。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他便是死的重于泰山,深深的记载我的脑海里,无法忘记!《把栏杆拍遍》读后感2积北宋两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题记想起宋政治之黑暗,心中一阵悸动;但想到辛弃疾,仿佛又看到了曙光。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从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个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确定了他的词除了文学气质之外还有一种特点。
当年,人民不满于金的侵略,辛弃疾在22岁时也便拉起一支义军,后与耿京义军合并。
他奉劝耿京南下归宋并亲自联络,不想这几天又生变故,部将叛乱,耿京被杀,他擒叛将,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余人南下归宋。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1篇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8264cf8762caaedd33d451.png)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1篇《把栏杆拍遍》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以下是整理的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1 有一位词人,血洒战场,有一位武将,文采飞扬。
”被这个时代孤立,无人能欣赏他的才华。
而它们都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诸葛亮。
”而他便是死的重于泰山,深深的记载我的脑海里,无法忘记!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4 积北宋两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但居里夫人辛苦地为寻找镭而操劳时,她的外貌已不知不觉的被大量的化学材料所侵蚀。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6 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从历史这本书里慢慢去翻阅去找寻,壮志难酬的人真不少。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8 《把栏杆拍遍》,多么有诗意的题目,它就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
这个社会正是有千万个像辛弃疾这样的痴心苦命的平凡的人认定守候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即使失败也始终不渝,我们才能看到这个社会希望的亮光。
”是谁,面对双溪名胜,长叹一声,只道:“载不动许多愁!”。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莫过于辛弃疾了,他是沙场将军,人尽皆知,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他再也没有机会驰骋沙场了!他只能用笔、用墨、用泪去挥洒宣纸;他再也不能血溅战袍了!他只能仰问苍天,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以及无苦奈何,“可怜白发生!”他也只能自嘲地笑笑,热泪横流。
”梁衡先生这么评价:“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遍一遍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空想血洒大漠,临江水,望长安,拍栏杆,泪空流……在今天这个浮华、喧嚣的时代里,我们没了昏君,却也失了真正看透世俗的伟人。
(精)心得体会: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范文5篇(最新)
![(精)心得体会: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范文5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86ccc35763231126edb11da.png)
(精)心得体会: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范文5篇(最新)读把栏杆拍遍的心得(1)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对此我深感认同。
如今太多的已经不懂得发现美,只是麻木的去景点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似的。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五篇.docx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五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cfbd5a6bb4cf7ec4bfed02e.png)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五篇把栏杆拍遍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
下面是精心收集的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五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有一位词人,血洒战场,有一位武将,文采飞扬。
这个人,便是辛弃疾。
一位从小习武,苦修剑法,在 22 岁便有了自己的实力,与侵略蹂躏的金人抗争,在屡次奔走战场,器宇轩昂的之后,一次所谓的南归,将这位满腔报负,一心为国的将军的利剑夺走,却只是换来一根让他欲哭无泪的笔。
但,这位将军并没有放弃,他在词中挥洒自己的才华,一首《破阵子》点破自己的忧愁,一首《水龙吟》释放心中的悲愤,一首《永遇乐》写满了对自己嘲笑。
一位词人,本应像其他人一般在诗中,将心中的“美”写在纸中,而他,诗中散发着一种禀然杀气,和磅礴之势,这位亡国游子的悲愤谁能品味?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正如他的名号“稼轩一般”将近五十,只能回家种地。
这位豪放派的诗人只能叹息。
报国无门,只能在房前咀嚼自己的哀愁。
这位豪放派的诗人也因此成为了婉约派,细腻的心思中,包含一番沧桑。
郭沫若说过:“将军本色是诗人。
”而辛弃疾,虽是词人,但词中尖锐无比,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武将。
辛弃疾,是一位传奇。
有一位女性,在中国 3000 年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
她多多的作品人迷恋,堪当美神,她便是李清照。
她了快与霜。
快:她是一位官宦家庭出生的高女子,界开,善文学,深受父母文化的熏陶,多多的便是从儿生的:“ 面芙蓉一笑开,斜宝香腮” ⋯⋯她的高与修养深得当世人的羡慕。
也有快年。
悲惨:一个游牧民族攻宋来,打破了快年,她开始了没有的逃亡生活,夫妻两个在向江西逃亡因愁生情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的豪句。
是多么愁才能从一位婉派人写下豪放派的句呢?但她的悲惨生活并没有束她又了三重磨:1、再婚又再婚,情感生活的磨,她心痛不已。
2、身心沛流离,四逃亡,她瘦弱的身子屡受磨。
3、超越空的孤独,一点体在一件事上,李清照向一位正在玩耍的小女孩:“我老了。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2篇)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d190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a.png)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精选12篇)《把栏杆拍遍》篇1我认为中国外国各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是李清照,另一个便是玛丽·居里。
看过小学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我认识了她——一位为寻找“镭”元素的美丽女科学家,但细细品味,她的美丽可不仅于此。
更是在于她的伟大精神。
她可以不顾名利:当她得到很多很多具有非凡意义的奖牌时,她并没有珍惜这些名利,而是更上一层,去探究更深奥的科学知识,当她的奖牌被她的女儿玩耍时,她并没有斥责她的女儿,不仅如此,她还将许许多多的奖金捐出去,去捐给科研事业的法国。
她可以不顾外貌:莫泊桑说过:“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门庭的标志!”但居里夫人辛苦地为寻找镭而操劳时,她的外貌已不知不觉的被大量的化学材料所侵蚀。
当她找到“镭”元素时,她本大大的美丽的眼睛早已凹陷身体虚弱。
早已没有了姿色,妩媚。
但她为找到“镭”而高兴,为人类付出而高兴。
现在“镭”依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但人们不仅记住了“镭”——略带蓝色荧光,还会自动放热的伟大元素。
更记住了“那个淡淡的生活,静静的思考,执着的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的驾驭规律,而永保美丽”的美丽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2他,悲壮的让人荡气回肠;他,执著的让人心痛不已。
他,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他,一位拍遍栏杆的沙场英雄......------题记万千感慨万千愁,一路风雨一路歌。
翻开梁衡的集《把栏杆拍遍》。
其中有一篇文章题目也是《把栏杆拍遍》,取自辛弃疾的《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就是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开始了解这位马背上的大词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那是怎样一种场面?杀声震天,鼓声激荡,刀枪剑戟,金戈铁马......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旌旗蔽日、尘沙飞扬的战争年代。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7篇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9c343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f.png)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7篇《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篇1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国现代作家梁衡写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读完后,放下书,我顿时有很多感触。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八篇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9cd64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f.png)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八篇【范文一】《把栏杆拍遍》是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十年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绘了江城三栋楼的人物生活,展现了一种群体在煎熬中的生命力。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代表了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其中杨小勇的“把栏杆拍遍”更是成为了这部小说的重要标志。
在这个“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使命”的时代,小说家不仅要描写现实,更要看到现实中拥有的美好和力量。
《把栏杆拍遍》中的人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中有鲜活、勇敢、正直的人,也有贪婪、丑恶、自私的人,但他们都在这个时代的煎熬中,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并寻求着出路。
小说中的杨小勇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拍摄的栏杆照片不仅代表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逃避与希望。
他因为文革毁掉了自己的前途,于是用相机寻求着自己的出路,这也是他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他虽然被社会所抛弃,但他并没有失去追求美的精神,反而在困难中体现了自己的坚定与意志力。
作为一部描写文革的长篇小说,《把栏杆拍遍》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时代,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的善恶与复杂。
面对困境,人们有时会心灰意冷,但只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就能源源不断地发掘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个力量,就是杨小勇拍摄的栏杆照片中所表达的生命的坚毅和追求美好的精神。
【范文二】《把栏杆拍遍》这本小说真是深深地震撼了我。
作为一位小说爱好者,我一直喜欢阅读那些情节曲折、情感丰富、内容丰富的小说,我认为《把栏杆拍遍》就是那样一本书。
小说背景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时的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的阴影之中,随时会有被批斗或是被送到乡下再教育的危险。
然而杨小勇、刘老师、孙小莉等人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纵使风雨飘摇,他们也坚持着走自己的路。
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遭遇和经历,他们在这样的时代中互相扶持,互相鼓励,铸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在这本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杨小勇。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3f0a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e.png)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1这个暑假,我有幸读了梁衡先生《把栏杆拍遍》这本书,阅读之后,我的感触很深。
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许多名人的内心思想和处境。
《把栏杆拍遍》是我喜爱的散文集之一。
其中,光听这个名字就让人感觉很深奥,更是让我迫不及待的去打开它,阅读它。
这本散文中最让我难忘的,一篇是《觅渡、觅渡、觅何处?》,这篇文章介绍了文学家,革命家瞿秋白从转党为文到从容就义的过程。
他一开始就不是舞刀弄枪的人,他不仅黄埔军校讲课,也在上海大学讲过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人的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
瞿秋白与鲁迅,矛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置顶的呀。
他的文化,他的才华令我对他产生了浓浓的钦佩之情。
然而瞿秋白的从容就义,我觉得更是不应该,他被王明等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在长征时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的,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人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的.那一天。
是被王明这些左倾路线分子所杀,好比是被自己人按住脖子,等待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
而瞿秋白先是仔细的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枪决了。
所以我觉得瞿秋白的就义,实在是不应该发生,共产党又失去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
瞿秋白死后,鲁迅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一流的。
由此可见,鲁迅与瞿秋白之间的友谊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完美。
《把栏杆拍遍》是一本重点介绍一些历史和革命人物的散文,这本书让我十分难忘。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2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栏杆拍遍》。
通过此文我才真正了解辛弃疾充满豪情与苍凉的一生。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
如不是有渊博的学识,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从中发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栏杆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笔下所绘的稼轩一颦一笑若隐若现。
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间所注入的无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对词人的同情和惋惜。
我想如果稼轩在世,也会有当年白乐天那种“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感慨。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f516a1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d.png)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把栏杆拍遍》是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读了散文原文后,也来欣赏一下相关笔记啊。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希望你喜欢。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篇1五一假期,有幸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栏杆拍遍》。
想来,读梁衡先生的文章不算早,先生以“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别样的文本,也为很多朋友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
《把栏杆拍遍》使我沉醉,不能释手,通过此文我才真正了解辛弃疾充满豪情与苍凉的一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一位著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
而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认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心痛不已的辛弃疾。
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实却将这一切敲碎。
爱国将军辛弃疾南归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羊毫软笔,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
”感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他用尽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能重新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机会。
“可谁又能懂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本想以身许国,泪洒大漠,如今却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无处使。
唯有登上危楼,痛拍栏杆。
江水悠悠,似词人长叹,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词中跨越历史去体会当年稼轩的心境,这是我所不曾体验过的。
《把栏杆拍遍》5篇读后感800字范文
![《把栏杆拍遍》5篇读后感800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920e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0.png)
《把栏杆拍遍》5篇读后感800字范文尤其是描写辛弃疾的散文《把栏杆拍遍》更是一部令人感叹的作品。
梁衡写的人物散文,一向是很出众的,每一句描写和点评都仿佛直勾勾地写到读者心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曾几何时,南宋诗人辛弃疾做了这样一首诗,那其中,也不知饱含了他怎样的爱国之情。
在诗中,一个“拍”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几千年前在高楼上惆怅的辛弃疾。
他手中的剑,不知几时被换成了笔,他的心,被锁在这里。
他,曾经南下的辛弃疾,望着远古,用力的拍着栏杆,在宣泄心中那不曾发挥的热血。
他,也没没有了南下的机会,挥刀斩马,血染疆土的盼望也没了着落,那拍遍了栏杆的手,也不会再拿刀斩马,而只有一只笔,奋写抒情。
不难想象,一个曾有热血方刚的青年,一个在疆域撒过热血的人,却变成了一个只有笔的“稼轩”诗人,一个别人看起来文弱的书生。
岁月磨灭了辛弃疾的热血,而只留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尽愁绪与遗憾。
作者笔下的辛弃疾,是个游子。
身负亡国耻,一腔空志,却无处用的诗人。
作者说,辛弃疾的笔是用刀和剑所刻成的。
也的确如此。
否则又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呢?这篇文章,如果单单去夸耀作者的写法什么的,是读不懂的,也无法融入文章,可当你变成了辛弃疾,变成了南宋乱世的亡国人,那情感又怎不会体会到呢?辛弃疾的情感只能用笔来抒发,他的诗中,弥漫这凛冽杀气。
对自己的遗憾,对金人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和终造就了以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辛弃疾。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2“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我一遍遍的谒完《把栏杆拍遍》,却又一遍遍的再次谒读,终是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也。
其实辛弃疾可以算是我了解的最早的一位词人,不知为何,在熟读李清照,柳永,赵佶,苏轼,晏几道,张先等大家名士之词,不论婉约亦或豪放,我最为喜爱的便是辛弃疾,诵读辛文也绝非一二日之事,就或许正如梁衡先生所云,辛是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所以辛文更给人一种以身心在呐喊之感,那种感觉绝非是表面上的那种极为肤浅的做作,而是一种由身至心的字字啼血,字字泣泪。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e5cf2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9.png)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在读过《把栏杆拍遍》这部集后,我认为其中的一些语句让我感受颇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篇一那时,我还在初三,中考前最紧张的时刻。
从语文老师所选篇目中做摘抄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当我读到她选的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时,我深深体会了什么叫做“震撼”。
读完之后,我不顾中考即将到来的紧迫,不顾慢慢划过晚12:00的时针,几乎把全文抄了一遍。
那篇文章正如长夜中的闪电,一下就劈进了我的心灵,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随着梁先生让每一字都能入木三分的文笔,我仿佛看见了辛弃疾痛痛快快打过几次仗杀过几次人的场景;看见辛弃疾厉兵秣马,整饬政务军务的场景;看见辛弃疾空负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只能对古秦淮河痛拍栏杆的场景。
在我看了梁先生的文集之后,又多了李清照带着前半生所藏的金石四处漂泊如浮萍的场景,岳飞笔走龙蛇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场景,毛泽东在窑洞里挑着油灯著文的场景,周恩来的骨灰默默洒向大海的场景……当我在脑海中幻化这些画面时,即使我是被辛弃疾痛拍的那条栏杆,是随李清照流亡的婢女,是毛泽东窑洞里为他著文而照明的油灯,即使岳飞饱蘸的浓墨在写前后《出师表》时甩我一身,我也愿意,只为跟随着梁先生梦回那些如金子般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岁月。
季羡林在序中评梁衡为“经营派”。
从季老的字里行间看得出他对梁先生的提携。
季老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则不啻为上乘。
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
”我想,能得到季老像这样的评价确实很不容易,也许这样永远追求更高水平的经营就是梁先生的文字震撼我的原因。
这是松散派的文章所不能及的境界。
这也是梁先生异常执着的追求的境界。
我更喜欢的是梁先生后期的文章。
如梁先生自己所说,他后期的散文“侧重写理性,写政治历史、人生社会,重在挖掘人物的思想和人格。
”他挖掘的太好了,每一笔都像一把铲子,能够准确的铲在存放历史文化的无价宝藏的洞口。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5篇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8cc12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9.png)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5篇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1__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
作者首先就把辛弃疾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的特点,突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
__的主体部分是将对辛弃疾的人生遭际的介绍与对他的诗词创作的评价交错起来来写的。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以下几个经历:一是他的行伍经历。
这一段介绍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单人独马追杀偷印之贼,他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活脱脱一个血气方刚,骁勇善战的武夫。
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有谁有这样的能耐?二是他的为官经历。
作者用数据作了这样的介绍: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辛弃疾南归后不为朝廷喜欢的种种原因:其一,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其二,他工作特别认真,简直是个工作狂,于是招来许多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上也就对他时用时弃;其三,他爱提意见,45年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求痛杀贼寇,收复失地,这怎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辛弃疾的这些特点在今天看来都是优点,是大大的优点,但在当时的朝廷看来却都成了令他们心烦的缺点,是不能容忍的缺点。
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栏杆,吟诗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历程。
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无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词,这些词几乎都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这些词作时既没有一引了之,也没有详加赏析,而是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
作者首先总评辛弃疾的由行伍经历到弃戎从笔的无奈: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4e92d7763231126fdb115a.png)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关于《《把栏杆拍遍》读后感》,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把栏杆拍遍》,多么有诗意的题目,它就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
读者题目,就让人产生一片联想:一位壮志未酬的词人在一排安静的栏杆前轻轻拍过,怀着复杂的心情。
看了这篇文章,首先会被辛弃疾的精神所感动,其次就会被作者的文字所折服。
辛弃疾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取得大成就的却是他的词,这在历也算是很少有的了。
不平凡的遭遇,强烈的爱国之心,让他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更让他写出了千古绝唱,深深的让我们折服。
正如他的《破阵子》,除了岳飞的《满江红》能与之媲美,还有哪个词人能写出这金戈铁马的战场场景,谁还能像他那样,有如此深的感触?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而现实却将这一切无情的敲碎。
爱国将军辛弃疾南归之后,手里失去了钢刀利剑,有的只是一支羊毫软笔。
他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一遍一遍的呼喊,一声比一声悲壮,为国为民的心,从来没有迷失。
可留下的只有遗憾的叹息与无奈的自嘲。
那又怎样呢?软弱无能的南宋政府永远不会是辛弃疾那钢刀利剑的盾牌,它也永远不可能打压到辛弃疾的爱国之情。
所以在他的诗词当中,纵有悲叹、遗憾、自嘲,大家记住的,最多的还是他沙场点兵的场景,和他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
其实,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实属正常,从辛弃疾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一种崇高的信仰:对自身责任的担当精神。
正是这份信仰使他的一生不管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都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也是支撑他勤学苦练保持节操的源泉。
现代人如果能从这点上体味自身真正人生价值的取向,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终身,哪怕是失败,也失败的荡气回肠,也不会后悔自己毕生的追求,因为信仰的力量足以让他从精神上得到慰藉,我想这就是辛弃疾眼中的人生吧。
我经常思索,辛弃疾一生坚持理想,坚持信念,面对重重阻力,经历各种失败和失意的打击,仍然能够独自坚守着心中那片绿苗,等待着春日阳光的滋润,到头来等到的却是无尽的苦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
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国现代作家梁衡写的集《把栏杆拍遍》,读完后,放下书,我顿时有很多感触。
在散文写作势不可挡的时代,在散文写作没有“王法”的时代,在散文写作已经成为许多作家狂欢和作家梦想的时代。
梁衡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了别样的文本,也为我们带来成为“典范”的“巧文”。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梁衡先生会成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一位。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对话,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
要实现这样的对话,第一步是作者要敞开心扉。
不愿表现自己真实本性的人,无法与读者以心换心,也就无法让读者用心去体味,进而感动。
正如余华所说:“一个真正的作家总是为他的心而写作。
”因此,除了“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间注入了无限的感情。
看完散文集《打倒栏杆》后,我觉得其中的一些句子让我感触颇深:“辛弃疾的文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刀和剑刻的。
”;
别人用笔写字,力量也只到纸上,辛弃疾用笔写字,却是刀和剑的真实写照,在离战争最近的地方,吧感情深深的刻在生命和历史的长河里。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
辣’,真是五内俱焚。
良药苦口利于病,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苦涩的滋味,辛弃疾一腔壮志在面对现实时处处碰壁,苦口的良药展示自己的
天地,便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独自承受。
“他有一颗对国家和民族的心,这颗心比天空更大、更热,
他不能放手,也不能关闭;他有无穷无尽的实践能力。
他不怕流言
蜚语。
他用了“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扁”这句话,让
人想起关汉卿的义无反顾。
自从我读散文以后,我就开始喜欢上它了,喜欢它优美的句
子和特别的内容,但是当我读到《把栏杆拍遍r》这本散文集时,让我对散文有了不同的感受。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梁衡的散文是如此的苛求,以至于影
响了它的自由本性,限制了它的自由发挥,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
它的喜爱,因为我们中学生的写作在真正自由之前必须受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