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知识点(中考语文备考)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导读:使至塞上作为高考语文常考诗经,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诗经内容,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使至塞上常考知识点以及使至塞上同步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解:(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6)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使至塞上知识点整理
使至塞上(王维,唐代诗人,诗歌讲究“诗中有画”。
写此诗时已被排挤出朝廷,前往边塞慰问,并留在边塞任职)一解释使:出使塞上:边境地区,也泛指北方长城内外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行随从不多)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问:慰问。
边: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一种官员名称。
借指诗人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过(经过)居延(地名,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北方的天空。
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大漠(无边的沙漠)孤烟(指烽烟直,长河(黄河)落日圆。
萧关(关名)逢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都护(官名。
这里指前线统帅)在燕然(边塞地名)。
二体裁五言律诗(格律角度)边塞诗(内容角度)。
押韵:an 韵脚:延天圆然三赏析(一)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1)作用:点题,交代地点(边塞)、事由(慰问将士),路途遥远。
表达孤寂感。
(2)赏析“单车”:也许不真是单人单车,目的表现形单影只,表达内心的孤寂感。
(3)赏析“属国过居延”----“属国”诗人自你。
“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并不经过居延。
表现边塞迢迢,路途遥远,烘托孤寂感。
(二)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1)作用:承接首联,既言事,又写景,更抒情(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2)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3)写作手法:借景生情。
看到征蓬归雁,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表达漂泊不定的感受。
(4)从颔联看,这次出使是什么季节:春季,从归雁可以看出。
(三)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内容概括: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此联:在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边塞背景上,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烽直上云霄,十分醒目。
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使至塞上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大全:使至塞上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整体把握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确实是这次出使的情形。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看起来“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通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
一问才明白“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看起来还要连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人人心。
“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
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那个地点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二、问题研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中有画的特色,专门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第一,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然而空间阔大,层次专门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差不多形状,概括性极强,看起来抽象派的作品。
12 使至塞上知识点
12课知识点3、使至塞上一、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苏轼)评价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全诗写了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三、按原文默写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紧扣“使至塞上”。
2、既写景又叙事,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表明自己尚须继续赶路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四、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从描写意境角度:烽火台上,燃起一道孤烟,在广阔的大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的浅红。
这两句描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堪称“千古奇观”2 、从遣词造句:①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低,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不仅写出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写出诗人孤寂的情绪②孤:描绘出荒凉无边的背景上独起一股烟,烟孤独而又格外醒目的神韵。
③大:描绘出茫茫无比边的沙漠景观长:形象描绘出黄河横贯大漠,遥无尽头。
五、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这个角度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①构图上:上是落日,中是孤烟,下是长河。
近的是孤烟,远的是落日,更远的是沙漠。
空间广阔,层次丰富。
②线条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作者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形态。
③色彩上: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白色的河水,白色烽烟,色彩丰富,富于变化。
六、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过居延,自己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这句话既是实写塞上景色,也是作者以“蓬”雁“自比,游子见到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大雁北归,会引起相思之愁。
表达了诗人难言的激愤和抑郁的心情。
七、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作者对大漠雄奇壮美风光的赞美之情及思念家乡,又蕴含着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难言的抑郁孤寂之情。
5、《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贾亭西终,诗中一句一景。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使至塞上知识点及练习题
《使至塞上》内容要点1、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诗人以“征蓬”自况,在诗中有什么深刻的意蕴?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景物描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思想感情: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孤寂之情。
4、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表达出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请对这句话作以赏析。
(1)线条: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变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景色的基本形态;雄浑开阔。
(2)色彩: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这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6、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其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诗据记载作于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但并没有说年月日。
你能从诗中看出写的是哪个季节吗?由“归雁入胡天”可以看出是春季。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使至塞上图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⑩长河:黄河。
⑾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⑿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八年级古诗使至塞上知识点
八年级古诗使至塞上知识点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年级的学生将接触到古代诗歌的学习。
在中华文化史上,唐代诗歌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唐代古诗,其中一首著名作品便是《古诗十九首》之一的《使至塞上》。
学生们在学习该诗的时候,可以注重掌握以下三个知识点。
1.了解唐代反映社会现象的诗歌特点《使至塞上》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唐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风貌。
《使至塞上》是刘禹锡在唐代时期创作的一首描写边疆风景的诗歌。
它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塞上的荒凉和边疆士兵的虔诚之情,抒发了对边疆的思念和对家园的眷恋。
学生们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唐代反映社会现象的诗歌特点。
2.学习古诗中的词语和语言运用学生们在学习《使至塞上》这首古诗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古诗中的词语,更要了解古诗中的语言运用。
例如,这首古诗中运用了“天河共育孟蕙芳”的诗句,用来形容塞上的荒凉,表现了一种淡然、恬静的意境。
这需要学生们了解古代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并加以理解和领会。
3.把握古诗的韵律特点《使至塞上》是一首七言绝句。
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
七言绝句一般采用“aabb”的韵脚。
而《使至塞上》用于顺口溜中的“家,河,多,罗”,则采用了“abab”的韵脚,这种用法独具匠心,使整首古诗更具韵律美感。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总的来说,《使至塞上》是一首著名的古诗,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反映社会现象的特点,更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词语和语言运用,把握古诗的韵律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使至塞上》知识点总结
《使至塞上》知识点总结
1.诗歌背景:《使至塞上》描绘了一位官员奉命前往边塞考察,并在边塞地区获得了勇士们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2.诗歌体裁:《使至塞上》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每句七个字,共有四句,形式规整,朗朗上口。
3.描写手法:《使至塞上》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通过描写塞外的景物和官兵的生活状态,展示了边塞的艰苦与边疆官兵的忠诚和壮烈。
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了。
4.赋予边塞景物人性化的手法:《使至塞上》将边塞景物如沙漠、关山、戈壁、黄河赋予了人类的属性,比如“黄河在天上流”、“披麻向天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边疆的峻险和荒凉。
5.赞美边塞官兵的忠诚和勇猛:《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官兵们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祖国的忠诚,赞美了他们的勇猛和坚贞,表达了对这些边塞守卫者的敬仰和崇高情感。
9.探讨世间的善恶与美好境界:《使至塞上》通过对边疆壮丽景色及边塞官兵忠勇事迹的描绘,表现了人类追求美好境界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批判了虚伪和浮华。
10.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诗中描绘了边塞守卫者艰苦而顽强的生活状态,通过表现他们对赤县和家乡的无尽忠诚,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使至塞上知识点
5.(2011·四川省遂宁市)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情感:兴奋欣喜,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
修辞:运用对偶,增强音韵美和语言气势;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两个字既写出自然之景,而且融入诗人的情感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答案】B(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06使至塞上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学生版)
帮你决胜古诗文使至塞上〔唐代: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诵读点拨】使至塞上〔唐代: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将士,途中经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北归大雁入了胡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横贯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我唐军主帅尚在边防前线。
[句析]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点题,交代此次出使的地点及事由。
一个“单”字不仅写出诗人轻车简从(形单影只)的情状,也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孤寂之情。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对偶: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也写出了行程的遥远。
(炼字:“出”“入”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的“直”“圆”描绘静态景物相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意境阔大。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修饰落日,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大”字写出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景物的单调,凸显人烟的稀少;“长”字写出黄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景象。
使至塞上 知识点汇总
《使至塞上》考点汇总【首联】1.点题本联点题,以简练的笔墨写了诗人出使边塞的经历。
2.赏析“单车”(填空)“单车”一词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结合行程路远,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情。
【颔联】比喻修辞(1)本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诗人以“蓬”、“雁”自比,(3-对象特点)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4)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落寞的心情。
真题演练:2012 海南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和,慨叹身世浮沉,抒写思乡之情。
(征蓬归雁)【颈联】1.用自己的话描绘写景句:抓住景物(对象)+总结场景(点明特点)广袤荒凉的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水,烽烟台上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好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
2.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对象特点+作者情感(1)修辞手法颈联写景,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营造了苍茫空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2)表现手法运用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营造了苍茫空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感,此外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
3.品字词:分开解释景物特点+情感“大”:写出了边境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烽烟轻直凝聚的特点,表现出劲拔、坚毅之美“圆”:落日之低之大,给人亲切温暖而又有苍茫之感“大”、“孤”、“直”、“圆”几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大漠雄浑辽阔的景象,融情于景,表现出自己落寞、孤寂的情感。
【尾联】典故分析此处引用燕然勒功典故,“燕然”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借指前线,暗指前方战事获得胜利。
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扬,和对前线战事的关心。
【全诗情感变化】先: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孤寂心情;后:但在大漠奇丽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产生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豁达乐观的情怀。
《使至塞上》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使至塞上一.文学常识。
1.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雅号“诗佛”。
苏轼赞“诗中有画,画有有诗”。
2.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有诗作《鸟鸣涧》《从军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㈠课下注释①选自《王维集校注》。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②[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长城内外。
③[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④[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⑤[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⑥[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⑦[孤烟]指烽烟。
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⑧[长河]指黄河。
⑨[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⑩[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⑪[都护]官员,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
这里指前线统帅。
【内容理解】㈠主题思想【答案】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以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㈡写作特色⑴融情于景,虚实结合。
首尾两联叙事,中间两联写景。
前两联写出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
颔联写景虚实相遇在,表达悲壮情怀。
后两联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
颈联绘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
尾联叙事,呼应首联。
⑵雄浑遒劲,逼真传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㈢理解性默写⑴诗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⑵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构图有面有点,线条简洁明快,景象既苍茫辽远,又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⑶《使至塞上》一诗中,诗人运用“燕然勒石记功”的典故含蓄赞扬前线将士的诗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使至塞上》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使至塞上》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使至塞上》,感谢您的阅读!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知识点归纳:
1、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八年级语文使至塞上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使至塞上知识点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一、字、词篇第一单元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聿(yù) 鄂(è) 豫(yù)阻遏(è)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è)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尖利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fú)晓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è) 赃物制裁荡然无存纳粹(cuì) 肃穆荒谬(miù) 健忘第二单元谋(móu)死鼹(yǎn)鼠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顺顺流流辟(pì)头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图赞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诘(jié)问渴慕(mù) 疏懒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差(chāi)使狼籍簌簌(sù) 典质惨淡赋闲勾留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琐屑情郁(yù)于中大去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杨绛(jiàng) 塌(tā)败默存伛(yǔ) 翳(yì) 滞(zhì)笨愧(kuì)怍(zuò)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克扣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噩(è)耗呵斥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第三单元郦(lì)道元匀称(chèn) 佥(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雄姿残损古朴推崇巧妙绝伦刹(chà)那驻(zh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史诗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 败笔镂空(lōu) 蔷薇因地制宜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御(yù)道磬(qìng) 鎏(liú)金雍(yōng)正攒(zǎn) 鳖(biē)头琉璃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殿天井伧(cāng)俗得体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第四单元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翩(piān)然销声匿(nì)迹风雪载(zài)途农谚榆叶连翘衰草连天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蟾蜍鄞(yín) 囊(náng) 克隆繁衍胚胎鳞片脊(jǐ)椎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鸟臀(tún)目恐龙铱(yī) 潮汐褶(zhě)皱(zhòu) 核磁共振遗骸(hái) 劫难(nàn) 致密追溯(sù) 天衣无缝物种归咎(jiù) 藩(fān)篱啸 (xiào)聚山林失衡栖(qī)息监控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潜(qián)意识过滤顷(qǐng)刻面颊(jiá) 喷嚏(tì) 激荡嘈(cáo)杂唠唠(láo)叨叨(dāo)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第五单元浔(xún) 落英豁(huò)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mò)交通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鸿儒白丁蕃(fān) 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亵(xiè)玩噫(yī) 隐逸(yì)罔(wǎng)不因势象形贻(yí) 黍(shǔ) 箬(ruò)篷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én)戌(xū) 篆(zhuàn) 修狭(xiá) 和睦(mù) 大同第六单元晨曦(xī) 溯(sù) 素湍(tuān) 飞漱(shù) 五色交辉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藻荇(xìng) 沃日艨(méng)艟(chōng) 泅(qiú) 鲸(jīng)波万韧溯(sù)迎而上腾(téng)身百变僦(jiù)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更(gēng)定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使至塞上》
初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总结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初中语文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
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初中语文这题时的直觉。
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
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
其次,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知识点归纳:1、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知识点(中考语文备考)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原文呈现
使至塞上[1]
唐代王维
单车[2]欲问边[10],属国[3]过居延。
征蓬[4]出汉塞,归雁[5]入胡天。
大漠[6]孤烟直,长河[7]落日圆。
萧关[8]逢候骑[11],都护[9]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
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
《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这里代指前线。
⑽单车欲问边: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⑾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
答: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
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
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
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
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
⑹A(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
~喜欢本文的话您还可一键进入中考语文专栏查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