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
2-6透镜和视觉(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分析】一.透镜和视觉1.透镜及应用:能透过光的镜片都是透镜,透镜广泛应用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眼镜镜片、望远镜等。
2.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透镜的焦距、焦点等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光心:透镜中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主光轴表示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的一点。
或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的光反向延长线交于的点(虚焦点)。
焦距(f):焦点与光心的距离。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u):物体与光心的距离(2)像距(v):像与光心的距离6.凸透镜成像的实验:(1)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一条线上(2)移动蜡烛后,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
(3)读出物距和像距七.人眼球的作用1.眼球的结构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在__视网膜__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__大脑__,形成视觉。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__感光细胞__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__盲点__。
若像成在这个位置,我们是看不到的。
3.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__视网膜前__,使物像模糊不清(戴__凹透镜__矫正)。
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__视网膜的后面__(戴__凸透镜__矫正)。
4.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__色盲__。
【例题分析】1.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矫正图B.远视眼成像原理C.近视眼成像原理D.近视眼矫正图【答案】D【解析】AC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汇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应该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C不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A不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图D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故AC错误,D正确;B.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汇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图B不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练附答案第二章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第6节透镜和视觉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
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A.小于0.05mmB.等于0.05mmC.大于0.05mmD.任意值2.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面镜3.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4.小明在做凸透镜成象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象,如图所示。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象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象C.光屏上找不到象D.凸透镜焦距未知,无法判断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上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6.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 C.小于50mm D.等于50mm7.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8.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10.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160206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6透镜和视觉同步练习

合用文案透镜和视觉知识题练感知地带1.透镜(1)透镜由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光辉经过透明折射后,总是向透镜厚的一侧偏折。
(2)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如图点 O 为光心,经过光心并垂直与透图 1图 1-6-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辉汇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称为焦点。
焦点依照光路可逆,过焦点的光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辉将平行。
(3)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如图1-6-2所示,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会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将折射光辉反向延长会交于主光轴上一点,称为焦点,由160206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6透镜和视觉同步练习(2 〕视觉形成:光辉→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 〕近视和远视:近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像落在视网膜前面。
更正:佩戴凹透镜远视成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很短,像落在视网膜前面。
更正:佩戴凸透镜(4 〕盲点:视网膜上视神经传出的地方,无感光细胞。
知识点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例 1请画出如图1-6-3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辉。
合用文案领悟: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所谓汇聚作用就是折射光辉会向凑近主光轴方向偏折。
凹用。
所谓发散作用就是折射光辉会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但要注意的是经过光心的光辉,经过镜后其流传方向不发生改变。
题练1请画出如图1-6-5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辉。
题练2以下关于透镜改变光辉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汇聚光辉经凸透镜后必然还是汇聚光辉D.发散光辉经凹透镜后必然成为发散光辉知识点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00000004221832像距 /cm7628047倒倒倒倒倒倒倒像的正倒立立立立立立立思路导引:依照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要求可知当“三心〞不在同素来线上时,成的像可能不透镜成像特点,成虚像时也不能够表现在光屏上。
剖析:〔 1 〕找不到清楚像主要原因有①三心不在同素来线上②成虚像③像距太大,光具座表格可知:①焦距必然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②成实像时,物距一准时,焦距越大,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实像。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了让 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
C.思维拓展练
(3)调节蜡烛、凸透镜至如图乙所示位置,移动光 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填“缩 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如果只把蜡烛和 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能 (填“能”或“不 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A.基础巩固练
【点拨】 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由题意
知,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 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因此对该束平行光有发散作 用,C正确。
A.基础巩固练
4.车载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三瓶香水, 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 是 B ,原因是 瓶盖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 聚作用 。
A.基础巩固练
1.[2023·泰安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玻璃透镜中( D ) A.只有a是凸透镜 B.只有b是凸透镜 C.只有a和b是凹透镜 D.只有d是凹透镜
A.基础巩固练
【点拨】 a、b、c都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d中间薄、边
缘厚,是凹透镜。
A.基础巩固练
2.[2023·温州三模]某校项目小组的同学利用纸盒和凸透镜等 材料制作成像仪。将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纸盒侧 面,F光源可以在纸盒中的轨道上移动,轨道上标注了离 纸盒侧面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若光屏上呈如图所示的 像,则F光源可能处在轨道的( D )
C.思维拓展练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十八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十八第1题【单选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的物距u=15cm,所成的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f>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会在光屏上成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是( )A、大于100mmB、等于50 mmC、大于50 mmD、介于50 mm和100mm之间【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决定B、两次调查比较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C、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阶段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答案】:第6题【单选题】青少年近视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浙教版 七年级下2.6 透镜和视觉知识点和练习

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与练习〖知识整理〗一.透镜: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注意: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⒁,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熟记、并理解)五.近视与远视原因与矫正〖例题解析〗〖例题1〗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车漆发生折射而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发散光使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解析:由于水的特点,水滴类似球形或半球形,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因此答案为B 。
〖例题2〗[2015宜宾]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⑴他第1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的焦距为 cm 。
形成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⒆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⒇原理图矫正图次数 1 2 3 材料玻璃玻璃水晶凸起程度较小较大较大焦距/cm 8.0 4.0⑵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⑶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解析版一、知识点简要
1.第1课时透镜
1.透镜。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实验: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过心不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平行过焦)
③过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过焦平行)
【答案】
一、选择题
2.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功能不相似的是()
A.闪光灯和角膜B.胶卷和视网膜
C.光圈和瞳孔D.镜头和晶状体
【答案】A
3.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镜头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
A.画面变得模糊
B.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
C.画面上出现该小虫清晰的像
D.画面上出现该小虫的像,但不清晰
【答案】B
4.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能够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的结构是( )
第1 页,共8 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2.6 透镜和视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2.6透镜和视觉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A B C D2.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3.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A B C D4.如图2-6-1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
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图2-6-1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5.如图2-6-2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 b c d图2-6-2A.a B.b、d C.c D.a、c6.近两年生产的汽车前照灯都安装了透镜大灯(如图2-6-3),这种灯就是在汽车大灯的前方安装一个凸透镜.要使灯泡发出的光能很集中地照向远方,灯泡最好应安装在( )图2-6-3A.透镜焦点处B.透镜二倍焦距外C.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透镜一倍焦距以内7.完成如图2-6-4的光路图。
图2-6-48.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有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9.如图2-6-5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图2-6-510.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11.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2-6-6所示,则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图2-6-6A.9 cmB.12 cmC.15 cmD.18 cm12.如图2-6-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三处,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__处得到的实像最大,放在_______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浙教版七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习题)

《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习题一、基础练习1.(2018郴州)回顾眼球结构,找出在功能上类似于显微镜光圈的那一项是()A.角膜B.晶状体C.瞳孔D.视网膜2.为了预防近视,下列习惯不正确的是()A.看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随光线亮暗进行调节B.经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C.看书时间不能太长,连续看书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D.躺、卧、走路、乘车时不要看书3.(2018长沙)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
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视网膜4.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可以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和放大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5.晚上,当人们从明亮的屋内走入漆黑的夜幕中时,什么也看不清。
但一会儿后,就能看见周围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瞳孔的变化是()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A.B.C.D.7.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A.晶状体瞳孔视网膜B.晶状体虹膜脉络膜C.玻璃体瞳孔角膜D.角膜晶状体视网膜8.(2014·绍兴)小敏对眼球成像原理进行模拟实验。
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A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把此时凸透镜和光屏模拟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在原位置上,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________ (填“近”或“远”)视眼的眼球。
二、提升练习9.(2018滨州)2018年5月,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用动物角膜代替人角膜让万名患者复明,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如图中角膜是()A.①B.②C.③D.⑤10.(2017邵阳)图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11.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更薄一些D.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12.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13.如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
浙江省七年级科学第6节《透镜和视觉》测试卷含答案

七下科学第二章第6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下列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D.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像,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8厘米B.12厘米C.8厘米D.4厘米3、下列是教材中的一些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B.乙图: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C.丙图:往碗中加水,是为了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D.丁图: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是为了模拟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及矫正4、如图所示,透过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科学教科书上的“科学”两个字颠倒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B.图中颠倒的“科学”两字是实像C.遮住水柱的上半部分,“科学”两字的像将消失D.要使“科学”两字重新颠倒回来,玻璃杯应靠近教科书5、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A.B. C.D.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
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透镜的焦距为20cm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由实像变为虚像7、 2023年6月6日,是第二十八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眼护眼从娃娃抓起,让祖国的未来,减少近视发生率。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A.两个实验的挡板上均不能出现蜡烛的像B.两个实验中,小宁均不能看到蜡烛的像C.只有乙的挡板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能看到像D.甲、乙的挡板上均能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均能看到像9、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2.6透镜和视觉(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2·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为严控新冠疫情,保护师生生命安全,我市部分中小学对校园门禁系统进行了升级,配备了人脸识别和测温系统,如图所示。
通过校门时,只需将人脸面向屏幕摄像头,该系统就能将测试者的面部信息与备案信息进行比对并获取体温,决定放行与否。
关于门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系统屏幕边框呈黑色是由于所选材质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B.该系统的核心光学元件是凸透镜C.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D.该系统的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在如图所示的光学元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A. B. C.D.4.(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将漫画逐渐靠近水杯,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瘦”一些5.(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6.(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 点。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2.6透镜和视觉(含解析)

2.6 透镜和视觉一、单选题1.关爱眼睛,远离近视。
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从黑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瞳孔会缩小C.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会落在视网膜前方D.视网膜上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2.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下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下移D.将蜡烛往前移3.如图所示为商场地面上广告投影灯的投影,若镜头焦距为f,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地面到镜头的距离为b。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a<fB.a<bC.镜头是凹透镜D.投影是放大的虚像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4.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根据成像情况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凸透镜成的是虚像C.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D.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5.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A. B. C. D.6.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B.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C.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D.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蜡烛、光屏均适当靠近透镜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8.如图所示,有一块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C.光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D.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9.小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并将它丢进垃圾桶,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它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它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0.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11.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B.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D.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13.如图,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2.6 透镜和视觉

第6节透镜和视觉一、单选题1.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 透镜成的是虚像C. 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D. 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2.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如图所示,外形完全一样,小明想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摸镜片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镜B.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 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3.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情景如图所示。
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A. 透镜在A处时成倒立的像,在B处时成正立的像B. 透镜在A处时成虚像,在B处时成实像C. 透镜在B处时成像原理和投影机原理一样D. 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4.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 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20 cmB. 15 cmC. 10 cmD. 5 cm5.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
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对镜片的操作是( )A. 近视眼,注入液体B. 近视眼,抽出液体C. 远视眼,注入液体D. 远视眼,抽出液体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A. 小于9厘米B. 大于9厘米C. 等于9厘米D. 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7.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七.docx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七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不成像【答案】:D【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盼的实像.Uc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首先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求出焦距.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解答】解:(1)当物距为20cm时,在凸透镜另TM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2f > 20cm > f r即20cn)> f > 10cm . (2)当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处时f u<f f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但光屏上不能成像・购D.4第2题【单选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A、B、c、【答案】:【解析】:【分析】根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点区分:中间厚边缘蒲的透镜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中间時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解答】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凹透镜,中间時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因此B选项中的透镜为凹透镜;A、C、D选项中的透镜为凸透镜.故答棄为:B.4第3题【单选题】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20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焙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答案】:【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确走焦距大小;(2)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f只有u >2f f 2f>v>f,成倒立缩”唉像;(3 )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r则蜡烛变短时r像应该先上移动;(4 )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注意物距条件的应用和把握r熟知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解答】解: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u > 2f ,即40cm > 2f r焦距大小为f < 20cm r故A错误;B、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 >2f r 2f>v>f ,成倒立缩"渎像,故B正确;C、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f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先上移动r故C错误;D、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r所以取走光屏r则凸透镜仍能成像,故D错误. 购:B .4第4题【单选题】不论是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A、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D、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答案】:D【解析】:[分析】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帝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解答]视気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慎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三十一.docx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点练习三十一第1题【单选题】如图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规律与对应的实用技术的原理、规律不相符的是()A、照相机B、电磁起重机C、电动机D>发电机【答案】:A【解析】:【分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趣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动机是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发电机是电磁感应原理;【解答】A、实验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虔像;而照招机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不相符;B、实验中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工作的,电磁铁就是用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制成的;故B招符合;C、实验中演示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而模型图是电动机;故C相符合;D、实验中演示的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而下图给出的是发电机模型图;故D招符合;故答秦为:A。
亠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光学器件的应用,不切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倍焦距C、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答案】:【解析】:【解答】A .近视目瞬成的像在视网膜之前,近视冃瞬利用了凹透斂r光的发散作用,使像落在视网膜上,正确;B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T咅焦距,错误;C .照相机是利用了当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之外时f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照相时f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正确;D .因凸透镜对核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可以点燃纸屑f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正[分析]本题考査光学元件对光的的作用分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与物理招联系的现象f将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r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r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具体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知识要点+练习)有答案一、知识点简要
1.第1课时透镜
1.透镜。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实验: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过心不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平行过焦)
③过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过焦平行)
一、选择题
2.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结构,功能不相似的是()
A.闪光灯和角膜B.胶卷和视网膜
C.光圈和瞳孔D.镜头和晶状体
3.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镜头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
A.画面变得模糊
B.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
C.画面上出现该小虫清晰的像
D.画面上出现该小虫的像,但不清晰
4.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能够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的结构是( ) A.①B.②C.③D.④
5.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
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
以下
第1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