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不溯及既往
法不溯及既往法不溯及既往是一种在政治、实践、法律规定中依据的至关重要的原则。
这一原则意味着,过去所采取的行动的法律后果不该影响未来的行动。
一、什么是法不溯及既往法不溯及既往(Non-Retroactivity of Laws)是指法律不能回溯过去,不能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法律效果。
也就是说,只适用于未来和自新法正式实施之日起才生效的法律,而不产生任何对过去行为的影响。
它的宗旨是权力是有限的,只能对将来的行为有效,不能对过去的行为有效,例如,法律可以改过去但不可以改变过去。
二、法不溯及既往适用范围法不溯及既往不仅仅是法律政策范畴的一种理论原则,而且也是众多不同领域中重要的法律政策。
1. 政治在政治角度上,法不溯及既往表现为对以往所做出的决定不受约束或不受惩罚,无论被保护利益者受此影响的程度高低,此原则都将其保护。
2. 实践在实践中,法不溯及既往表现在,适用的(新)法律不应受已成为事实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新法律只能代替旧法律并且应用于未来的行动。
3. 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上,法不溯及既往被确立为一种行为行为守则。
要求法院不应用自制定法律禁止的作为之前所进行而且永久发挥有效作用的行为的法律效果。
三、法不溯及既往的好处1. 保护受害者的权利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有助于保护受害者的权利,不可以倒补过去受害者遭受的不公平。
新的法律应用于未来的行为,行动人的行为受到新的调整和修改,以避免他们继续受到不公正的报复或惩罚。
2. 法律效率由于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意味着,一旦法律生效就不应作出任何调整,因此使得法律可以更有效地运行。
这样可以避免法律的混乱,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平稳发展。
3. 维护法治法不溯及既往是法治的重要保证,遵循“公平对待对待”的原则,当法律发生重大变化时,此原则可以避免社会不公平,维护法治的基本规则。
四、结论总而言之,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地维护受害者的权利,提高法律的效率,维护法治的原则,并确保社会的公正。
法不溯及既往什么意思
法不溯及既往什么意思
法不溯及既往指的是法律对于过去的行为不构成任何制裁或处罚,其原理很简单,即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既往行为而对其进行制裁或处罚,因为法律只是一种道德准则,它不能直接能够判断一个人的任何行为是否违背它。
法不溯及既往有着至关重要的宪法意义,反映了国家管辖权和宪法原则的限度。
在这个基础上,正式与不正式的法律准则都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滥用权力,滥权行为或任何有损人权和公平原则的行为。
这一原则既反映了国家对社会秩序和法治的敬畏,又显示出国家对人民自由、尊严和人权的保护。
宪法法规以及刑法规定,任何惩罚必须经过恰当的法律程序后方可实施。
法律不追究既往的原则,即规定不能依据犯罪嫌疑人在未以后犯罪之前的行为而对其进行惩罚或处罚。
此外,任何相关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调解书等,也不能以这种方式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惩罚。
法不溯及既往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它体现了一个公正、宽容、包容的社会,体现了国家对司法公正和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的重视。
它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秩序。
由于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尊重和遵守。
一方面,犯罪嫌疑人应该尊重这一原则,一定要坚持法律准则,不要以自私和野心为目的,去滥用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政府也要积极采取措施,确保这一原则正确执行。
法不溯及既往,在当今社会中,对基本人权、民主司法以及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核心思想就是不依照任何未知或过去的行为,而是依据当前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进行惩罚和处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保护人民免受任何不公正的对待。
法律不溯及既往
法律不溯及既往法律不溯及既往是指法律规定只能在其制定之后生效,并不具有追溯效力。
这一原则旨在确保公民的法律权益和法律的确定性,避免过去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法治的不稳定性。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源于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法律规定只对其生效后的行为产生效力,对过去的行为不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人们行为的合法性或犯罪性应当根据当时的法律来判断,而不能以后来的法律作为标准来追溯。
这一原则也是法治的基石之一,它保证了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度和法律权益的保障。
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基本理由有以下几点:首先,法律不溯及既往体现了对公民的保护。
如果法律可以追溯到过去,那么公民将面临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难以预料过去的行为是否合法或犯罪,这将对公民的法律权益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其次,法律不溯及既往有助于确保法治社会的稳定和可靠。
一旦法律规定具有追溯效力,将会对过去的法律效果进行变动和重判,这将导致法律的无法预测性,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从而削弱了法治社会的根基。
此外,法律不溯及既往也是为了避免法律滥用和政治迫害。
如果法律可以追溯到过去,政府或法律机构可以利用这一特权来滥用职权或对政治异议者进行迫害。
因此,法律确立了不溯及既往原则,以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司法程序,并保护公民的权益。
然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维护正义和社会公平,法律可以具有追溯效力。
例如,在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等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上,法律可以追溯到过去,追究犯罪者的责任。
此外,在民事纠纷中,某些法律规定可以具有追溯效力,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总结起来,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确保了公民的法律权益和法治的稳定性。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法律也可以具有追溯效力,以维护正义和社会公平。
法不溯及既往什么意思
法不溯及既往什么意思
立法规定:“法不溯及既往”是指法律不能对某种行为及其后果提出追究责任,也不能要求作出补偿或担保,即不能要求对既往行为负责。
这也是构成法律责任的一个基本原则。
“法不溯及既往”表明,过去不受法律保护或管辖,法律也不需要对任何过去的行为负责。
它告示,没有任何人能够被迫承认及为任何既往发生的事件负责,即使是考虑将来的可能性也不行。
法律的这一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以往行为的责任,阻止政府以及有权利的社会组织过度干涉司法程序。
它还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足够的保护,让他们能够保持一定的自主权。
因此,“法不溯及既往”不但保护了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为公义正义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
在应用上,“法不溯及既往”可以用于处理违法行为、刑事犯罪或民事纠纷等问题。
当有疑义或未经审讯案件出现时,法院可以依据该原则来进行判决,从而确保司法公正。
让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法不溯及既往”的重要性。
某公司的老板曾大量放贷给另一家公司的员工,但是没有向受贷方收取任何利息,从而构成非法放贷。
由于案件发生于多年前,所以公司老板可以利用“法不溯及既往”来拒绝任何负责任,并且不需要承担任何直接的法律责任。
极端情况下,“法不溯及既往”也可以用于解决具有不安全因素的社会问题,譬如过去的社会遗留问题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以
带来宽容,鼓励社会正确的进步思想,以便创造一个有活力的社会环境。
总之,“法不溯及既往”是一种重要的司法原则,它可以有效保护当事人权益,并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安全和公平的法治社会。
法治公开课:“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精彩解析
法治公开课:“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精彩解析在国家治理领域,有一项古老的法治原则——法不溯及既往。
该原则又被通俗地称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其含义是指:新颁布的法律,只适用于该法生效之后发生的行为或事件,而不能溯及适用于该法生效之前发生的行为或事件,也不能改变依据旧的法律已经产生的法律效果;对于该法生效之前的行为或事件,仍然适用“老”的法律,也即该行为或事件发生时有效的法律。
法不溯及既往作为一项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中均有渊源的古老法治原则,被绝大多数的法治国家所认可和接受,不仅集中体现了人类法治文化的传承,而且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古罗马时期,“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的法律格言;在中国,《唐律》中的《断狱律》表述为“犯罪未断绝适逢格改者,格重听从犯时,格轻听从轻法”。
当今,诸多国家以宪法的形式确立这一项原则。
我国《立法法》第93条将其确立为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同时为其他法律制度所体现。
为什么要确立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呢?因为该原则本身是法的多项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和外在体现。
首先,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缘于法的公开性、明确性和法律后果可预期性的需要。
如果将一项法律适用于其颁布生效之前的行为或事件,由于行为人作出行为之时对该法的内容完全无法知晓,自然也就无法依据这些不可预知的法的内容理性地安排自己的行为。
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有效发挥法的规范性作用,还会将行为人置于“对未来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完全无法预知”的恐惧状态。
其次,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实现法的安定性价值和法的秩序价值的需要。
一方面,法溯及既往会紊乱社会关系,如果将新生效的法律规则适用于之前的行为或事件,将会导致大量行为主体依据新的法律来推翻之前已经确定的法律关系,从而彻底搅乱已经稳定下来的法律关系和社会状态,人们将生活在“会被不确定的明天推翻今天”的惶恐状态中;另一方面,制定溯及既往的法律本身会削弱法的权威性和效力。
如果允许法具有溯及力,人们考虑到今天依法形成的社会秩序明天极有可能被新法推翻,便不会忠实信奉并遵守今天的法律,法律的威严也会因此而丧失,社会便会陷入虽有法但不能依的混乱状态。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一、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概念
法律的溯及力,即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的行为和时间是否适用的问题。
适用,该法律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律就没有溯及力。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意为任何法律规则不得适用其生效之前的行为,它与确定性原则一样,是得到世界各法系普遍承认的一项法律原则。
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法律基础
1、法的公布生效说。
法律要取得作为法律所具有的拘束力,就必须适用为它所规范的人,而这种适用必须以法律公布从而使被规范者得以知晓为前提。
2、既得权理论。
如果一项法律剥夺或者损害了根据现行法律所取得的既得权利,或者针对过去的交易或者行为创设新义务,施加新责任,或者取消其行为能力、资格,则该法律就属于“溯及既往”并因此而无效。
3、信赖利益保护说。
任何社会成员只要依据法律行事,其便有权期待和信赖获得法律规定的积极效果,这种信赖是正当的,不应因法律的变更而失去保护,新的法律不能剥夺社会成员基于原有法律而产生的正当信赖。
三、与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外
1、诉讼程序适用新法。
2、司法解释可以溯及既往。
四、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应用
1、《立法法》第84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
2、《民通意见》第196条。
1987年1月1日以后受理的案件,如果民事行为发生在1987年以前,适用民事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政策......。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地位和适用的例外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地位和适用的例外杨登峰 韩 兵3内容摘要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一项古老的原则,但在我国法律实务中,对这一原则的地位和适用范围有不同意见。
从我国《刑法》和《立法法》的规定看,不溯及既往原则目前尚属于法律适用原则;但依法治原则,它应上升为立法原则。
作为立法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具有相对性,立法者必要时可制定溯及既往型法律;作为法律适用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有所例外,不适用于程序法、法律解释、适用规则和“有利法律”。
关键词 不溯及既往原则 立法原则 适用范围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古老的原则,系指法律不得适用于其施行前发生的行为或事件,从而改变该行为和事件依据旧法所取得的法律效果。
我国《刑法》第12条和《立法法》第84条对此作了规定。
〔1〕按照这两部法律的规定,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一项法律适用原则,〔2〕且仅约束“不利法律”,不约束“有利法律”,〔3〕从而初步明确了这一原则的法律地位,并为之划定了适用范围。
但是,以下问题依然有待回答:第一,该原则在作为法律适用原则的同时,是否也属于立法原则?第二,除“有利法律”外,该原则的适用对其他法律,如程序法、法律解释、适用规则(冲突法)等,是否还有例外?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这一原则的正确应用,确有必要加以讨论。
关于法律解释的溯及力问题,笔者曾在《民事、行政司法解释的溯及力》一文中作了专门研究,〔4〕现在分两题来讨论其他相关的问题。
一、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地位按照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首先是一项法律适用原则。
这可以从《刑法》第12条和《立法法》第84条看出来。
《刑法》第12条是对刑法适用的规定,条文讲得很明白。
《立法法》第84条编排在第5章“适用与备案”中,前后条文都是规定法的适用规则和备案的。
再者,顾昂然在2000年3月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立法法》规定的关于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其中第四项就是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
它规定了法律的适用范围,即法律只对未来的行为和事实产生效力,不对过去的行为和事实追究责任。
这一原则的确立,是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正,避免人们在法律面前产生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感,同时也有助于维护个人的人权和尊严。
下面,我将从历史起源、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详细解释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重要性和意义。
历史上,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不过它在现代法治国家中才真正得以确立并普遍应用。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人们对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个人权利产生了更强烈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被写入法律文本和宪法中,成为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理论依据包括道义和实践两个方面。
首先,从道义的角度看,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体现了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则行事,当一项行为或事实已经过去,追溯责任对个人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对待。
其次,从实践的角度看,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法律权威。
如果法律可以追溯到过去,无论过去多久以前的行为都可能受到处罚,人们的行为将会被不确定性所笼罩,这将对社会秩序和个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实际应用上,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
法律适用范围的确定要求法官以当前的法律为依据,不得将新的法律规定追溯到以前的事实上,从而确保对相同情况的人一视同仁。
例如,在刑法领域,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适用使得犯罪嫌疑人可以安心地交待事实,不必担心将来因为法律变化而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
在民事领域,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保护了合同当事人的权益,使得他们可以在法律约束范围内自由地订立合同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限制。
首先,对于特定的犯罪如战争罪和人权侵犯等,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可能被适当调整,以确保正义得以实现。
法律原则的八大原则?
法律原则的八大原则?展开全文提出的法治八项原则具体如下:(一)法不溯及既往,应公开明确;垍頭條萊这个原则可以叫做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也可以叫做法治公开原则,只有发的可预测性和透明性才能让法治更加的公正公平。
頭條萊垍(二)法律应相对稳定;條萊垍頭这个原则可以理解为法治的稳定性原则,没有稳定的法治也就没有稳定的政局,反之亦然。
萊垍頭條(三)特别法的制定应受公开、稳定、明确的一般规则指导;我个认为拉兹只说出来了一半,即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的前半段,后半段也应该补充上,即在具体的法律规则的适用上,一般法的适用要逊于特别法。
垍頭條萊(四)保障司法独立;萊垍頭條司法独立的原则是一个恒久的话题。
司法独立一般是指法院系统的独立,但对于中国来说,司法独立还要包括检察系统的独立。
同时,中国的司法独立相对性较强,并不独立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
萊垍頭條(五)遵守自然正义原则:公开审理、不得以偏见司法;这个原则可以称之为法律正义原则和公开公正司法原则。
自然正义必然戴着朴素的道德价值观,这是拉兹本人的思想观的显示。
这种正义的道德朴素价值观在一定程度暗合了如今的良法善治的观念。
萊垍頭條(六)法院应对于其它原则的执行握有审查权,即审查议会和行政立法等公共权力机关部门;这个原则又称之为司法审查权原则或者司法审查原则。
这也是三权分立的要求,美国为典型。
司法审查权,亦称为违宪审查权,最先发端于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之后风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
萊垍頭條(七)法院应易于接近:省时省钱;萊垍頭條司法便宜主义原则或者司法便利当事人主义原则。
法律是要为一个个个体的人所服务的,为“人”服务,应该更加注意为的是更广大的人群服务,而不是一少部分特权阶层服务的。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并能够有效地带来了中国法治的巨大飞跃。
萊垍頭條(八)预防犯罪的机构在行使裁量权时不得滥用法律。
萊垍頭條不得滥用司法权原则,同时还要求不得浪费司法资源。
法不溯及既往制度的本质
法不溯及既往制度的本质1. 什么是法不溯及既往法不溯及既往是指法律规定不能追溯到过去,即法律只对未来行为产生效力,而不对过去行为产生影响。
这是为了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公正性。
2. 法不溯及既往的起源和发展法不溯及既往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
在罗马法中,法律只对未来行为产生效力,不对过去行为产生影响。
在现代法律制度中,法不溯及既往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例如,我国的刑法就规定:“刑法不溯及既往”,这意味着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日期之后犯罪的行为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3. 法不溯及既往制度的作用法不溯及既往制度具有很多作用。
首先,它能够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法律本身应该是一种稳定的规则,而不应该被不断改变。
如果法律能够追溯到过去,那么过去的一切都可能被改变,这将严重破坏法律的稳定性。
其次,法不溯及既往制度还能保护公民的权益。
如果法律可以追溯到过去,那么公民的一切行为都可能受到法律的束缚,这将严重损害人权和自由。
4. 法不溯及既往制度的例外情况尽管“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例外。
首先,在战争法律中,精神侵害是一项可以被追溯到过去的罪行。
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的屠杀和集中营都是属于精神侵害的罪行,这些罪行并不在法律规定的规定时间范围之内。
但是由于这些罪行伤害了人类的尊严和人权,因此被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在经济领域中,法律也有追溯到过去的情况。
例如,在金融领域,如果某个公司被发现涉及欺诈或其他违法行为,那么追溯到过去可能是必要的,以确定该公司是否存在问题并确定相关责任。
5. 结论综上所述,“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
它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公正性,保护公民的权益。
尽管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但我们必须保持这个原则的权威性,确保法律的公正和稳定。
浅论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浅论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摘要:“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
通俗地讲,也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法律不能对生效前发生的行为、事件作出评判,就是说a法律生效前发生的纠纷只能适用当时生效的b法律,不能用以后生效的a法律。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
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
在我国,“法无溯及力”同样也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其存在价值是值得探讨的。
关键字:历史传统、存在价值、自由、秩序、人权一、法不溯及既往的定义法具有指引、引导作用,无论是确定的指引还是不确定的指引,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引导人们按照法律去规范好自己的行为。
而新法颁布之前,并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为模式,所以颁布后的新法就不能依据该模式对之前人们的行为去引导。
也就是说,新法颁布前人们的行为,只能按照当时的法律来调整。
除此之外,法还具有预测作用,即凭借法律的存在,人们可以预先估计相互间行为的法律后果。
但是,未颁布的法,并不为人们预知,自然也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二、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表现法无溯及力的原则表现在国家不能用现在制定的法律指导人们过去的行为,更不能用现在的法律处罚人们过去从事的当时是合法而现在是违法的行为。
以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与滥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保护人们期待的信赖利益。
三、法不溯及既往的历史传统(一)西方法不溯及既往的传统在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法中有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
这和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霍布斯的观点是一样的,“在行为发生之后所制定的任何法律都不使之成为罪行。
这行为如果是违法自然法的,那么法便成立在行为之前,至于成文的法则在制定之前无法让人知道,因之也就没有约束力”。
无独有偶,新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富勒的八项法治原则中,第三项就是“法律的非溯及力,即法律只面向未来,不面向过去”。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外情形【补缺例外空白追溯】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外情形【补缺例外空白追溯】
1、从轻例外。
从轻例外是指当新的法律规定对行为人的处罚比旧法规定的处罚较轻时,作为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一种例外,新法可以溯及既往。
从轻例外通常适用于公法领域。
如在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上,各国普遍采取从轻原则。
但是从轻例外不适用于私法领域,不适用于民事上的惩罚措施,如关于违约金。
2、补缺例外。
如果新法是在原来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而弥补已有的立法空白的,新法公布后但未正式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或者正在审理过程中的案件可能适用到新法规定的新制度、新规则的,人民法院不得以没有规定不予受理或者无法律依据为由不予裁判。
此时,人民法院应当适用或者参照适用新法。
补缺例外通常既可以适用公法领域又可以适用于私法领域。
3、自治例外。
自治例外主要适用于私法领域,是指当新的法律在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时可以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从宽例外。
从宽例外是当新的法律规定认定某种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而旧法认定无效时,作为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一种例外,新法可以溯及既往。
从宽例外通常适用于私法领域。
另外,在我国法律适用中还存在一些例外,体现于人身相关的案件纠纷中。
如《婚姻法解释(一)》第33条规定、《继承法意见》第64条第2款。
法不溯及既往制度的本质
法不溯及既往制度的本质在法律的领域中,法不溯及既往是一种普遍的法律原则。
这种原则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的法律传统。
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法不溯及既往原则都被广泛应用。
那么,法不溯及既往制度的本质是什么?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法不溯及既往的定义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指新制定的法律不会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追究或处罚。
这种原则也可以称为“不溯及既往”或“禁止反悔”。
这种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它强化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法不溯及既往的适用范围尽管这种原则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都被广泛应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法律不溯及既往的适用范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完整的法律制度由于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是一个完整且系统的法律制度所必需的,因此它主要适用于完整的法律体系中。
当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时,可能会出现法律不确定性的问题,这时就难以保证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民事纠纷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主要适用于刑事诉讼领域。
在民事纠纷方面,获得的权益是民事法律关系所赋予的,因此不受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约束。
人权保障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可以为公民的人权保障提供保障。
一个人的人权应该比他的过去更为重要,因此新的法律不应该因为过去的行为再次侵犯个人的人权。
事实不清如果事实不清,即使发现过去的违法行为也不适用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这时需要通过调查和证明过程来解决问题。
法不溯及既往的意义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维护法律公正和权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原则的主要作用包括:保护个人权利新的法律可以禁止对过去的行为进行追究,从而保护当事人的人权,避免明显的不公和不平等。
强化法律的权威性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可以通过限制追究过去行为的做法来保护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是公正的制度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可以确保所有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法不溯及既往的局限性虽然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很多情况下都有优点和重要意义,但它也有局限性。
法不溯及既往
法不溯及既往“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
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
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
在我国,“法无溯及力”同样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目录1 简介2 原则表现法1 简介编辑本段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
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
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
在我国,“法无溯及力”同样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定义法具有指引作用,无论是确定的指引还是不确定的指引,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引导人们依法实施自己的行为。
而新法颁布之前,并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为模式,所以颁布后的新法就不能依据该模式对之前人们的行为去引导。
换句话说,新法颁布前人们的行为,只能按照当时的法律来调整。
另外,法还具有预测作用,即凭借法律的存在,人们可以预先估计相互间行为的法律后果。
但是,未颁布的法,并不为人们预知,自然也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2 原则表现法编辑本段无溯及力的原则表现在国家不能用当前制定的法律指导人们过去的行为,更不能用当前的法律处罚人们过去从事的当时是合法而当前是违法的行为。
以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与滥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保护人们期待的信赖利益。
相关辩证现代国家一般通行的原则有两个:首先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即国家不能用当前制定的法律去指导人们过去的行为,更不能由于人们过去从事了某种当时是合法但是现在看来是违法的行为而依照当前的法律处罚他们。
不少学者认为,“法律不溯及既往”应该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其次,作为“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补充,许多国家同时还认为法律规范的效力可以有条件的适用于既往行为,即所谓的“有利追溯”原则。
在我国民法当中,有利追溯的原则体现为,如果先前的某种行为或者关系在行为时并不符合当时法律的规定,但依照现行法律是合法的,并且与相关各方都有利,就应当依照新法律承认其合法性并且予以保护。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优于旧法。
对新、旧法之间的冲突,新旧法冲突适用规则应体现为新法忧于旧法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当新的行政法律规范与旧的行政法律规范相冲突时,人民法院应当适用新法,即对新法生效后发生的事件适用新法,对新法生效前发生的事件适用旧法。
但当新法明确规定有溯及力时除外。
我国《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该条文前半部分规定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后半部分是对“法律溯及既往”的规定,仔细阅读该条文,就会发现问题,该条文中的“特别规定”该如何理解?它究竟是指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的内容中规定“溯及既往”呢,还是指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是“特别规定”?按照第一种解释,法律溯及既往必须以法律明确规定为前提,即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的条文中明确规定溯及既往;按照第二种解释,只要新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是一个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就可以溯及适用。
从有利法律溯及既往的性质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根据该规定,只有是“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才可以溯及既往,即贯彻“有利法律溯及既往”原则。
如果新的法律规定溯及既往将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则为有利溯及;与此相反,如果新的法律规定溯及既往将剥夺或减少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则为不利溯及。
“不利溯及”是出于新的国家利益的考虑追溯地减少、剥夺公众既得的权利和利益,或施加新的义务和责任,而“有利溯及”是基于新的政策考虑,追溯地赋予公众在旧法秩序下不曾取得的权利和利益,或减轻义务和责任;前者是牺牲公众利益以实现国家利益,后者则有可能是牺牲国家利益以增进公众利益。
法不溯及既往
法不溯及既往“法不溯及既往”这句话是传说中的中国四大名言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蕴涵着法律精神,被认为是人们遵守法律和公理的根本原则。
正如此句名言所指,法律及其有关政策不涉及当事人以前的行为或历史。
它们对未来行为及影响有着严格的规定,但不会对过去行为做出评估。
一旦政策生效,它们就给当事人带来很多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政策会直接惩罚过去的行为。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形式的法律或政策可以追究当事人的既往责任,所以“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便应运而生。
“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也被称为“法律免责原则”,有着重要的道德和法律意义。
它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又保障了社会秩序,使人们能够放心投身于任何行为中,不再被历史的包袱累赘。
它使人们获得了安全和保障,自由地创造新的事物,从而为国家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建立了良好的法治秩序。
在我国,“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早就被确认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明文规定。
一般来说,有些行为已经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要求当事人承担责任,必须以当事人以前曾经行为为禁止,但是当事人以前的行为可以被法律所开脱。
此外,“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也保护了一定的利益,可以制止对当事人的经济或政治上的惩罚,有助于构建一个稳定、安定的法治秩序,使国家实行公平、公正的行政管理,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虽然“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可能会给深藏着罪行的犯罪分子一个可以逃脱法律制裁的新机会,使得犯罪率不断上升,破坏社会秩序。
因此,“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绕过法律,只要政府、法庭以及人民都能够始终如一地尊重依法行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率,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总之,“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确实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应该提倡“法律可以溯及既往,但不可滥用”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法不溯及既往什么意思
法不溯及既往什么意思法不溯及既往是司法系统中常见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意思是,法律不会从过去的行为中寻找指责或谴责,也就是说,法律不会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追究刑事责任。
这句名言源于英国法学家爱德蒙彭宁斯(Edmund Plowden)的作品,也就是法律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即没有犯罪行为,就不能判处罪犯。
古英法的后代们也被称为“法不溯及既往”。
这句名言这么重要,为什么呢?其实,法不溯及既往旨在保护被告人的基本权利。
由于违反以前的法律或法规而被起诉,实际上是对被告人的不公平待遇,违反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因此,法律规定,行为不能因为被视为违反以前的法律而受到惩罚。
另一方面,法不溯及既往也意味着,两次违反同一瑕疵行为也不能处以重罚。
比如,犯同样的犯罪行为两次,只能对其进行一次惩罚。
法不溯及既往的另一层含义是,没有犯罪行为,就不能处以重罚。
在法律上,不能治罪,必须依法治罪。
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就不能处以重罚,即便犯罪行为是明显的,也禁止因此而被处以重罚。
超越法律,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对被告人毫无公正可言。
法不溯及既往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民事诉讼案件中。
在民事案件中,也就是说,法律不允许来自过去的行为或想法来推断当前的结果。
毕竟,很多时候,过去的行为能够清楚地说明犯罪者当时的思想,因此,可以以非法行为为由对其进行惩罚。
但是,法律规定,只有当前的行为才能作为诉讼依据,不能通过既往行为作为证据。
总之,“法不溯及既往”这句话说明,犯罪行为只能处以法律规定的惩罚,不能以任意方式来判断和处罚。
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保证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这才是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律的根本原则。
【答疑】实体从旧,程序从新、新法优于旧法、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和合作信赖原则的区分
【答疑】实体从旧,程序从新、新法优于旧法、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和合作信赖原则的区分实体从旧,程序从新、新法优于旧法、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和合作信赖原则的区分【解答】(1)实体从旧,程序从新:【举例】2008年1月1日前,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申报缴纳的期限为4个月;2008年1月1日后,所得税税率为25%,申报缴纳的期限由4个月改为5个月,在汇算清缴2007年的所得税时,因为这是去年的业务,根据程序法从新、实体法从旧的原则。
计算所得税时要用33%的税率,申报期限是5个月。
因为税率属于实体法的内容,而纳税期限为程序法的内容。
(2)新法优于旧法,是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时,新法优于旧法。
是事件发生时,新法与旧法都已经颁布了。
新法与旧法对此都有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新法。
【举例】李某在2008年3月28日取得当月工资,在3月发放工资,计算个税,扣除2000元,这体现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因为在2008年2月29日以前扣除的是1600元。
(3)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新的法律(注意这里的新法通常是指实体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不发生效力,“老的按老规矩办、新的按新规矩办”,不能搞“秋后算账”。
【举例】10年前做A事件不受任何限制,此时则不存在违法之说.但是10年后的今天法律规定了,谁做了A事件就必须要拘留15天.这个时候,如果我以前做过A事件是没罪,但是如果我在该项法律条文生效后做了A事件,那我就是要被拘留了。
(4)合作信赖原则:【举例】即使税务机关做出的错误纳税决定,纳税人也必须按照错误的决定缴纳税金,比如在2006年总局要求严查房产企业的纳税情况,河北某地的税务机关按内资企业的政策适用某外商企业,要求其纳税,该企业认为税务机关适用政策不当,但是必须按规定先缴税,缴完税额后再确定税务机关如何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一、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概念
法律的溯及力,即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的行为和时间是否适用的问题。
适用,该法律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律就没有溯及力。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意为任何法律规则不得适用其生效之前的行为,它与确定性原则一样,是得到世界各法系普遍承认的一项法律原则。
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法律基础
1、法的公布生效说。
法律要取得作为法律所具有的拘束力,就必须适用为它所规范的人,而这种适用必须以法律公布从而使被规范者得以知晓为前提。
2、既得权理论。
如果一项法律剥夺或者损害了根据现行法律所取得的既得权利,或者针对过去的交易或者行为创设新义务,施加新责任,或者取消其行为能力、资格,则该法律就属于“溯及既往”并因此而无效。
3、信赖利益保护说。
任何社会成员只要依据法律行事,其便有权期待和信赖获得法律规定的积极效果,这种信赖是正当的,不应因法律的变更而失去保护,新的法律不能剥夺社会成员基于原有法律而产生的正当信赖。
三、与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外
1、诉讼程序适用新法。
2、司法解释可以溯及既往。
四、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应用
1、《立法法》第84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
2、《民通意见》第196条。
1987年1月1日以后受理的案件,如果民事行为发生在1987年以前,适用民事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