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案例

合集下载

(完整版)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完整版)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130112300110 洪月佳2015-05-04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案例分析本文将结合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原因、主要工具、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并结合两个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别为西南航空公司套期保值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能盈利;中航油投资失败这两个案例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结合案例对金融衍生品的存在意义,及其实质进行阐述。

一、产生原因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利率摆动幅度幅度的增大,使债券和股票市场都经历了几段剧烈动荡的时期。

由于经历的动荡与金融不断的发展,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更加注重管理风险。

在规避风险的利益驱动下,通过金融创新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

这种工具被称为金融衍生工具,目前已经成为极为有效地风险管理工具。

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并不是一种投机手段,将其作为投机手段那么我们也将看到由于杠杆效应,其需要承担的巨大代价。

稍后我们更加具体的进行分析。

二、主要工具:远期合约、金融期货、期权、互换。

远期合约:指交易双方达成在未来(远期)某一时间进行某种金融交易的协议。

金融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

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互换合同: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

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

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三、保值而非投机的体现假定现在为3月份,某农场主6月份有3万斤谷物要收获并出售,同时某粮食公司计划6月份收购3万斤同种谷物,他们都希望3个月后能以今天的价格成交,即双方都不愿冒价格变动风险。

已知:谷物现价0.275元/斤;期货价格0.32元/斤。

金融衍生品名词解释及案例

金融衍生品名词解释及案例

金融衍生品名词解释与案例一。

分类1. 按照基础工具各类分(1)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股票期货、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2)货币衍生工具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3)信用衍生工具信用互换、信用联结票据2. 按金融衍生工具自身交易的方法与特点分类(1)金融远期合约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合约(2)金融期货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期货(3)金融期权标准化期权、权证(4)金融互换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股权互换、信用违约互换二。

名词解释与案例1. 远期利率协议(1)解释远期利率协议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交换协议期间内一定名义本金基础上分别以合同利率和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的金融合约。

签订该协议的双方同意,交易将来某个预先确定时间的短期利息支付。

用以锁定利率和对冲风险暴露为目的的衍生工具之一。

其中,远期利率协议的买方支付以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卖方支付以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

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作为一种场外交易工具,远期利率协议的合同条款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二是并不进行资金的实际借贷,尽管名义本金额可能很大,但由于只是对以名义本金计算的利息的差额进行支付,因此实际结算量可能很小;三是在结算日前不必事先支付任何费用,只在结算日发生一次利息差额的支付金融机构使用远期利率协议(FRA)可以对未来期限的利率进行锁定,即对参考利率未来变动进行保值。

功能通过固定将来实际交付的利率而避免了利率变动的风险利率用利差结算,资金流动量小,为银行提供了一种管理利率风险而又无需改变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工具远期利率协议具有简便、灵活、不须支付保证金等优点(2)案例甲公司预期在未来的3个月内将借款100万美金,借款时是为6个月,假定该公司准备以LIBOR获得资金。

目前LIBOR利率为6%,公司希望筹资成本不高于6.5%,为了控制筹资成本,该公司与B客户签署了一份‘远期利率协议’。

利率互换案例分析

利率互换案例分析

利率互换案例分析利率互换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它允许两个当事人交换一段时间内的利率支付流。

在这种交易中,两个当事人约定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日期上交换利率支付流。

利率互换通常用于对冲风险、管理利率风险或者实现投资组合的特定目标。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利率互换的应用和影响。

假设A公司拥有一笔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而B公司拥有一笔10年期浮动利率债券。

A公司担心未来市场利率上升,而B公司则担心未来市场利率下降。

于是,A公司和B公司达成了一项利率互换协议。

根据协议,A公司同意向B公司支付固定利率,而B公司则向A公司支付浮动利率。

假设固定利率为5%,浮动利率为LIBOR+2%。

在每个支付日,A公司将向B公司支付利息,而B公司将向A公司支付利息。

在这个案例中,利率互换对A公司和B公司都产生了影响。

对于A公司来说,利率互换提供了一种对冲风险的方式。

如果市场利率上升,A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但同时也会收到来自B公司的更高利息。

这样,A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来锁定一个固定的利率,从而避免未来利率上升所带来的风险。

对于B公司来说,利率互换提供了一种管理利率风险的方式。

如果市场利率下降,B公司需要支付更低的利息,但同时也会收到来自A公司的更低利息。

这样,B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来锁定一个浮动的利率,从而避免未来利率下降所带来的风险。

此外,利率互换还可以帮助A公司和B公司实现各自的投资组合目标。

比如,A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来实现投资组合的多样化,而B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来实现投资组合的套期保值。

总的来说,利率互换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对冲风险、管理利率风险和实现投资组合目标的作用。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利率互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利率互换的概念和作用。

金融衍生工具案例.pdf

金融衍生工具案例.pdf

第一章:案例:远期价格:一不分红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15%,现在的价格是S0=100 元,1年期无风险利率是rf=5%。

问现在该股票的1年期远期价格应是多少?F=100×(1+15%)=115假如股票的远期价格是F=115元,我们设计如下交易策略:第三章:以黄金远期交易为例,考虑如下策略(见表2-1):案例:Accumulator怎么整死中信泰富——基于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港元案例分析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开始,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不断发生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巨额亏损案例。

从豪赌原油期货而巨亏5.5亿美金的中航油,至法国兴业银行股指期货投资巨亏71亿美元,到雷曼兄弟次贷资产投资巨亏破产,再到我国红筹公司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一而再成为众多大型公司投资的梦魔。

如何控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急迫的课题。

下面我们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我国公司该如何有效的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1、中信泰富公司简介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

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中信泰富於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

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的股价暴跌55%,该公司此前承认其手中的杠杆货币头寸有可能导致近20亿美元的损失。

这家颇具声誉的公司在两个交易日中市值蒸发掉了三分之二,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首批中箭落马的中国企业。

中信泰富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

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失败的案例分析

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失败的案例分析

投行集体唱多油价上涨,燃油成本增加,东航进 行套期保值,陷入投行设好的圈套 与数家国际知名投行签订55份远期航油合约,包 2008.6 含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
2008. 12 2009.1
航油价格下降到40美元/桶,东航浮亏62亿元 国资委表示将通过非公开发行给予东航30亿元注 资,两个星期后增加到70亿元,东航避免破产
德国金属公司 MG (母公司)
巨额亏损主要原因
行情误判,反向变正向,对冲 操作形成大量滚动损失 头寸大,套保时间长,基差数 多,基差风险大 保证金不足,市场反弹之前被 强制平仓 过度投机,头寸远超合理套期 保值数量。
19931997
1996
巨额亏损直接原因
MRGM 公司管 理层对期货市 场行情判断失误,认为石油期货市 场在长时间内都是反向市场,存在 较强的投机心理!
1989 1992 1993 后期 1993. 12
获得 Castle 公司 49% 股份,其美国分公司 MGRM 与其签订十年长期购买合约 MGRM 与客户签订了大量固定价格的十年长期 销售合约 MGRM在NYMEX建立了相当于1.6亿桶的多头头 寸,进行延展式套保操作 油价下滑,出现大量亏损,被要求追缴保证金, 不得不大量平仓,亏损13亿美元,之后花费10亿 美元与Castle公司解约 150家德国和国际银行对 MG公司采取数额高达19 亿美元的拯救行动,MG公司避免破产 MG公司完全退出美国石油市场
签订外汇买卖合约 13家银行 2010年10月到期 合约最高金额94亿澳元 约定澳元兑美元1 : 0.87 澳元汇率上涨,中信泰 富赚取差价,汇率上涨 一定幅度,合约终止, 最高利润5150万美元 澳元汇率下跌,中信泰 富受汇率差价损失,并 且加倍买入澳元,亏损 无下限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在企业和机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交易的复杂性及其与基础资产市场的紧密关联性也意味着潜在风险的增加。

对于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来说,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中航油事件这一典型案例,分析其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管理失误及其后果,以期为我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以期实现稳健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分析,呼吁企业及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 介绍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性和中航油事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航油事件成为了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案例。

中航油事件涉及的是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衍生品交易风险失控事件。

事件的背景是中航油公司参与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导致交易损失迅速扩大,最终造成了重大的财务危机。

这一事件不仅给中航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

对中航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探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中航油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提升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完善风险管理理论。

通过对中航油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出实际交易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投资者提供借鉴和警示。

本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策略。

结合中航油事件,从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控制等角度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为投资者提供实际操作中的指导建议,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本研究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衍生品案例

金融衍生品案例

金融衍生品案例【篇一:金融衍生品案例】株洲冶炼厂株洲冶炼厂于1956 年成立,曾在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五百强中排列132 名,年利润过亿元。

该厂为中国三家在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企业之一、全球五大铅锌冶炼生产厂家之一。

1995 年,株洲冶炼厂利用进出口权便利,开始在境外从事锌期货投资业务,最初以套期保值名义操作,获得一定收益,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经理、锌期货操盘手权利逐渐膨胀,株洲冶炼厂对他以及从事的外盘期货交易采取了放任态度。

1997 年3 月世界金属期货市场价格上扬,锌市走俏,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见有利可图,开始在每吨1250 美元的价位上向外抛售合同,此时株洲冶炼厂每吨锌的成本仅1100 美元,如果做套期保值,每吨在以后按期交割现货可获利150 美元,也可避免市场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

但是后来锌价上扬到l 300 美元,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开始做空,即抛出了远远大于株洲冶炼厂年产量的供货合同,目的是通过抛出大量供货合同打下市场价格,等锌价跌至价格较低的抛出价格以下时大量买入合同平仓,保留高价位的卖出合同如期交割获利。

但由于对锌价走势判断的错误以及交易对家逼仓,锌价并没有如预期下跌,而是一路攀升到1674 点。

按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规定,买卖双方须缴纳合同金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支付保证金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在1997 年3 月~7 月间,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因无法支付保证金,多次被逼平仓。

面对巨大的空头头寸和过亿美元的损失,株洲冶炼厂进口公司不得不向株洲冶炼厂报告,当时已在伦敦卖出了45 万吨锌,相当于株洲冶炼厂全年总产量的 1.5 倍。

虽然国家出面从其他锌厂调集了部分锌进行交割试图减少损失,但是终因抛售量过大,株洲冶炼厂为了履约只好高价买入合约平仓,形成 1.758 亿美元(14.6 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

中航油(新加坡)事件2003 年底至2004 年间,由于种种原因,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判断石油价格走势失误,公司持有的期权投机合约面临亏损。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 (2)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 (2)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内容提要】 (2)【关键词】 (2)1.巴林银行案 (2)1.1案例摘要 (2)1.2破产经过 (2)1. 2. 1交易员里森 (2)1. 2. 2“88888” 账户 (3)1. 2. 3日经指数期货的赌博 (3)1.3巴林银行案的教训与意义 (5)1. 3.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5)1. 3.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5)1. 3. 3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5)1. 3. 4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5)2.其他金融衍生品案例 (6)2.1株洲冶炼厂案 (6)2.2国储铜案 (6)2.3中储棉案 (7)2.4中盛粮油案 (7)3.结束语 (7)【内容提要】伴随着中国即将开放的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来,中国的衍生品市场也将逐渐发展、开放。

对于中国的千千万万个企业来说,将能更深入的接触到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能带给企业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益处,但也可能因为其巨大的杠杆率而带给企业毁灭性的资产损失。

许多著名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灾难并非全因衍生性交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五个重大的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告诉读者:企业从事衍生工具交易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切实保证相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被有效地执行。

【关键词】衍生品;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巴林银行;株洲冶炼厂;国储铜;中储棉;中盛粮油1.巴林银行案1. 1案例摘要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 Group)成立于1762年,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2)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3)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4) 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二 日本住友商社铜期货巨亏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二 日本住友商社铜期货巨亏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二日本住友商社铜期货巨亏另一个与巴林银行事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衍生品交易巨亏事件是日本住友商社在伦敦铜期货市场上所遭受的灾难性巨亏。

住友事件之所以不如巴林事件那么有名,是因为巴林银行最终倒闭了,而住友商社则凭藉住友财团的巨大财力而延续了下来。

然而,从违规越权操作的角度来看,住友商社事件甚至更为恶劣。

住友商社在伦敦铜期货市场的首席交易员滨中泰男(Yasuo Hamanaka)不仅利用公司的名义为私人账户进行期铜交易,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定,而且,还漠视规范交易的条款及规定,试图利用住友财团的巨大财力来操纵全球铜市,导致全球铜市一度低迷。

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金融市场的法规,破坏了金融市场秩序,从而受到了监管故们及法律的严厉惩罚。

1、滨中泰男与住友财团住友财团是日本集金融、贸易、冶金、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和纺织为一体的一家超大型集团。

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一度排名第22位。

在冶金方面,财团通过控股或参股等形式在全球拥有众多矿山和冶炼厂。

住友商社是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主要从事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是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住友商社有著几百年做铜生意的经验,很早就参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金属交易,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交易上有很大影响力。

伦敦金属交易所成立于187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其价格和库存对世界范围的有色金属生产和销售有著主要的影响。

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成交价格被广泛作为世界金属贸易的基准价格。

伦敦金属交易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期货交易市场。

据估计,世界上全部铜生产量的70%是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正式牌价为基准进行交易的。

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滨中泰男于1970年进入住友商社,1975年开始涉足铜的交易,1987年在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中担任铜交易团队的负责人,负责住友集团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的交易。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 巴林银行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  巴林银行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巴林银行20世纪80-90年代,金融衍生品市场飞快发展引发了多起震撼国际金融界的衍生品交易巨亏的灾难性事件,以致一时在业界谈论金融衍生品而色变。

其中,最着名的失败案例非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莫属。

1、里森与巴林银行巴林银行建立于1763年,是一家具有2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英国老牌银行。

但是,由于一个名叫尼克.里森(Nicholas Leeson)的年轻交易员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违规交易而造成12.5亿美元的巨大亏损,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宣布破产。

里森也因此而锒铛入狱,后被新加坡法庭判处6年半的有期徒刑。

在出事之前,里森可谓是巴林银行的一颗迅速上升的明星。

1992年之前,他只是巴林银行的一名普通职员。

1992年被巴林银行派到新成立的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分部工作,并很快升为该分部的主管。

期间业绩令人瞩目:1993年,他所创造利润为当年巴林银行全球总利润的20%;1994年上半年,他所创造的收益为巴林总收益的50%。

辉煌的业绩也为里森赢得了丰厚的奖金和响亮的名声。

除了5万英镑的年薪之外,1993年和1994年他的奖金分别达到了130000英镑和450000英镑。

那幺,里森的辉煌业绩又是如何获得的呢?2、里森的交易策略根据巴林银行的授权,里森的职责只是为巴林银行在新加坡期货交易所和日本大阪期货交易所进行低风险、回报适度的套利交易。

但是,里森的交易却远远超过了其授权范围。

里森的交易主要集中在日本股市指数--Nikkei225的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的期货之上,尤其是以前者为重。

我们知道,进行期货交易除需要缴纳少量的保证金之外,不需要初始投资,因而具有很大的放大效果(即"财务杠杆作用")。

比如说,买卖一手Nikker225期货的合同只需要缴纳大约300000日元或3000美元(为了描述方便,本文全都假设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100)的保证金。

如果Nikkei225指数上升一个点,买家就会有500日元的盈利,而卖家则会有500日元的亏损。

中国的银行 金融衍生品 失败案例

中国的银行 金融衍生品 失败案例

中国的银行金融衍生品失败案例1. 引言1.1 中国银行金融衍生品的普及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大了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研究,推动了金融衍生品的进一步发展。

在中国银行体系中,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银行的盈利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普及,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银行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确保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金融衍生品存在的风险金融衍生品存在的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中使用各种衍生工具所面临的潜在损失风险。

这些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多种方面。

市场风险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最为普遍和重要的风险之一。

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取决于基础资产或指数的波动,因此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价格波动,从而带来潜在的损失风险。

而且,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增加了市场风险的难以预测性。

信用风险也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通常涉及多方交易,涉及到各方的信用状况。

一旦其中一方不能履行合约义务,可能导致其他交易方蒙受损失。

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常见风险。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损失风险,而流动性风险则是指市场上某些金融工具难以快速变现导致的风险。

法律风险也需要引起关注。

金融衍生品交易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合同和监管规定,一旦合约条款不明确或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法律风险。

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中国银行金融衍生品失败案例分析案例一:中信银行期权交易失误案例在近年来的金融市场中,中国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一些失败案例的出现。

中信银行曾经发生过一起期权交易失误案例。

据报道,中信银行在一次期权交易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导致了巨额的亏损。

金融衍生产品纠纷案例

金融衍生产品纠纷案例

金融衍生产品纠纷案例金融衍生产品纠纷案例:沃尔玛诉高盛案例概述:本案涉及2010年前美国商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公司与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之间的金融衍生产品纠纷。

沃尔玛公司在这起案件中指控高盛集团在销售复杂金融衍生产品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导致沃尔玛遭受重大财务损失。

该案成为金融界备受关注的一宗影响深远的案例,引发了关于金融衍生产品销售和监管等方面的广泛讨论。

案例经过:2001年,沃尔玛公司开始与高盛集团洽谈购买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计划。

高盛集团向沃尔玛介绍了一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名为“二元期权交易”。

该产品是一种衍生品,即衍生自标的物资产价格的金融产品。

一旦底层资产价格在预先设定的价格范围内,则交易成功,否则交易失败。

2007年4月,沃尔玛与高盛签署了一项协议,以购买高盛的“二元期权交易”。

根据协议,沃尔玛向高盛支付了1.5亿美元,作为购买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保证金。

然而,沃尔玛后来发现高盛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即高盛隐瞒了该产品的风险,将其呈现为一种稳定获利的工具。

实际上,该产品的复杂性使得沃尔玛无法充分了解其潜在的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底层资产价格暴跌,导致沃尔玛所购买的“二元期权交易”无法实现预期获利,反而遭受重大损失。

沃尔玛以高盛欺诈和违反契约为由,于2009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投资本金和赔偿损失。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高盛试图通过抗辩使案件失效。

高盛主张沃尔玛公司是一家拥有丰富金融经验和专业顾问的机构,对该产品的风险有充分的认知,并且签署购买协议时已经充分了解了交易的风险。

对于高盛的抗辩,沃尔玛辩护团队提出了大量证据证明高盛在向其销售产品时存在不正当行为。

2010年,该案最终在美国联邦法院审理,并于次年作出判决。

法院认定高盛存在欺诈行为,隐瞒了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

法院判决高盛必须返还沃尔玛支付的投资本金,并赔偿沃尔玛因此遭受的损失。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研究案例分析—以中航油事件为例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由于衍生工具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甚至动摇整个金融界,本次研究将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事件为经典案例,具体从事件简述、事件分析、事件启示来探析衍生品风险,并从外部两方面出发,采取风险防措施,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地为金融领域服务。

二、案例简述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在总裁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时的21.9万美元增长为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近30亿元,可谓“买来个石油帝国”,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被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为MBA的教学案例,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并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但2004年以来风云突变,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

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久霖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10月份油价再创新高,而公司的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

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耗尽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的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需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 精品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 精品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李兮旸光华管理学院00428093【内容提要】 (2)【关键词】 (2)1.巴林银行案 (2)1.1案例摘要 (2)1.2破产经过 (2)1.2.1交易员里森 (2)1.2.2“88888”账户 (3)1.2.3日经指数期货的赌博 (3)1.3巴林银行案的教训与意义 (5)1.3.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5)1.3.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5)1.3.3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5)1.3.4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5)2.其他金融衍生品案例 (6)2.1株洲冶炼厂案 (6)2.2国储铜案 (6)2.3中储棉案 (7)2.4中盛粮油案 (7)3.结束语 (7)【内容提要】伴随着中国即将开放的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来,中国的衍生品市场也将逐渐发展、开放。

对于中国的千千万万个企业来说,将能更深入的接触到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能带给企业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益处,但也可能因为其巨大的杠杆率而带给企业毁灭性的资产损失。

许多著名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灾难并非全因衍生性交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五个重大的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告诉读者:企业从事衍生工具交易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切实保证相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被有效地执行。

【关键词】衍生品;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巴林银行;株洲冶炼厂;国储铜;中储棉;中盛粮油1.巴林银行案1.1案例摘要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 Group)成立于1762年,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2)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3)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4)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金融衍生品法律案例分析(3篇)

金融衍生品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日益活跃。

然而,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特殊性,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

本文将以某证券公司违约事件为例,分析金融衍生品法律问题。

(一)案件概述某证券公司(以下简称“证券公司”)在2017年与客户签订了一份名为“XX场外期权合约”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根据合约,证券公司作为卖方,客户作为买方,客户支付一定费用后,证券公司承诺在合约到期时,按照约定的价格向客户出售标的资产。

然而,在合约到期时,证券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导致客户遭受巨大损失。

客户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证券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件争议焦点1. 证券公司是否构成违约?2. 证券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3. 客户的损失如何计算?二、案件分析(一)证券公司是否构成违约1. 违约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证券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出售标的资产的义务,构成违约。

2. 违约的构成要件(1)存在合同关系: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存在场外期权合约,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

(2)违约行为:证券公司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出售标的资产的义务。

(3)违约行为与客户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证券公司的违约行为导致客户无法实现预期收益,遭受损失。

(4)客户损失:客户在合约到期时遭受巨大损失。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构成违约。

(二)证券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1. 违约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证券公司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2. 违约责任的免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金融衍生品会计处理案例

金融衍生品会计处理案例

金融衍生品会计处理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就说有个叫小A的公司,这小A公司呢,是个挺有想法的企业,想在金融市场里小试牛刀,赚点外快或者对冲一下风险啥的。

于是,它就涉足了金融衍生品领域,搞了个远期外汇合约。

小A公司是一家做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经常和美元打交道。

它预计在3个月后会收到一笔100万美元的货款。

但是呢,这汇率就像个调皮的小孩,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小A很担心3个月后美元贬值,那自己到手的人民币可就少了呀。

所以,小A就和银行签订了一份远期外汇合约,约定3个月后按照1美元 = 6.5元人民币的汇率把100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二、初始确认。

1. 分析。

对于这个远期外汇合约,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金融衍生品。

在初始确认的时候,小A得先确定这个合约的公允价值。

刚开始签这个合约的时候,公允价值可能为零(假设没有初始的手续费等特殊情况)。

为啥呢?因为这个合约刚刚签,还没有开始受到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双方约定的汇率和当前市场汇率可能暂时没有差异,所以公允价值是零。

2. 会计分录。

小A就做这么一个分录:借:衍生工具远期外汇合约 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0。

三、后续计量。

1. 汇率波动情况。

过了1个月,这汇率就开始作妖了。

市场上1美元变成了6.4元人民币。

小A可就偷着乐了,因为自己签的远期外汇合约是1美元 = 6.5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这个合约现在有价值了。

那这个价值怎么算呢?小A公司要兑换的是100万美元,按照现在市场汇率和合约汇率的差异来算。

市场汇率下100万美元能换640万人民币(100万×6.4),按照合约汇率能换650万人民币(100万×6.5),所以这个远期外汇合约的公允价值就变成了10万人民币(650万 640万)。

2. 会计分录。

借:衍生工具远期外汇合约 1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000。

四、到期结算。

1. 实际结算情况。

3个月后,到了结算的时候。

这时候汇率又有了新变化,市场汇率变成了1美元= 6.3元人民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