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初摊余成本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摊余成本—这样更好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摊余成本就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确认计量的一种方式,其他有成本法等。
就是说你手里这项资产或负债应该往报表计入多少才是合适的。
举个例子:你花10块买个杯子,这个杯子入账10块钱,做分录借:杯子,贷:现金10块。
假如你花110万买别人发行的债券,该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是5%,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入账呢?按债券面值,还是你付出的钱入账呢?请往下继续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就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
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摊余成本计算

权益法
同上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亏损
---------
转回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债券
同上
“利息调整”
同上
计入
资本公积
1、计提时要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额
2、在原计提的范围内转回(注:股票投资不是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而是贷记“资本公积”
股票
同上“成本”
宣告的现金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
成本
法
同上(计入成本
税金+手续费
宣告的现金股利
----------
1、直接计提
各类投资资产核算的比较(二)
取得
持有期
资产负债日(期未)
税、手续费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
变动
减值
交易性投资收益
宣告的现金股利
和面值计算的利
息
计入当期
损益
------------------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
计入成本
按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计算
-----------
1、直接计提
2、在原计提的范围内
核算内容
交易性金融资产
近期内出售
二级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持有,有时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在活跃市场有公开报价的债券[不涉及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持有,无意图持有至到期
二级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公开报价,上海债券
长期股权投资(股票)
权益性投资
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没有公开报价的权益性投资(不涉及债券)
摊余成本计算
年度或半年度
年初摊余成本(1)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奇客小屋09CPA《会计》“系列总结”(新考生版)[02-03]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的理解实际利率法基本上贯串了整本教材,在多个章节中都有用到,比如第三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六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第十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十二章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第二十二章承租人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出租人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
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是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出题人在设计一道题目时,首先会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
【例题·计算题】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
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答案】C【解析】利息调整分摊表(1)2008年1月1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贷:银行存款 41 4862008年6月30日:借:应收利息 1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1486×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55.42借:银行存款 1600贷:应收利息 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2)2008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33.92(4 1130.58×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66.08借:银行存款 1600贷:应收利息 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1 233.92-1600=40 764.50(万元)(3)2009年6月30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22.93(40 764.50×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77.07借:银行存款 1600贷:应收利息 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1 222.93-1600=40 387.43(万元)(4)2009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212.57(倒挤)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87.43(1486-355.42-366.08-377.07)借:银行存款 1600贷:应收利息 1600借:银行存款 40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40000这个题目中“支付价款41486万元”这个金额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它实际上就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计算的结果,本题的未来现金流量是每半年收到的利息40000*8%*1/2=1600万元,以及最后一期收到的本金40000万元,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1600/(1+3%)+1600/(1+3%)^2+1600/(1+3%)^3+1600/(1+3%)^4+40000/(1+3%)^4=414 86.84(万元),即支付的价款41486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每半年付息一次,而题目中给出的利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年利率,所以折现的期数为4期,利率为半年的利率3%。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1 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法,是把一段时期内累计产生的固定性费用除以该期间次数,来决定每一次使用该费用的会计记账金额。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法是一种平均分摊原则,广泛用于收入、存货以及消耗性材料成本的统计。
2 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可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就像个人按固定比例定期扣款的公积金计划一样,累计每月的公积金不仅可以尽可能的保证每月定期扣款流程的稳定,也确保大家获得的收益是均衡的。
摊余成本法也是一种合理分配成本的方式,将累计的固定性费用除以会计期间,除以次数,分配到每一次使用中去,以准确反映当期实际使用成本的大小。
3 实际应用
摊余成本一般用于计算各种固定性费用,例如水电费、房租,以及偶尔出现的不确定性成本,如广告费、维修费等。
实际应用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摊余成本法的具体计算模式。
总而言之,结合摊余成本法实际应用,可以使企业合理有效的计算费用,有助于企业实行成本控制,做到成本更合理,有利提升企业效益。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一、长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核算分为取得借款、期末计息和到期偿还三个阶段。
1.取得借款借:银行存款(实际取得的数额)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倒挤)贷:长期借款——本金(合同约定的数额)2.期末计息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应付利息(本金×合同利率)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倒挤)注意: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应付利息”改为“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
3.偿还本金借:长期借款——本金财务费用等贷:银行存款长期借款——利息调整【例题1·计算题】某企业为建造一幢厂房,于20×9年1月1日借入期限为2年的长期专门借款1 500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借款利率按市场利率确定为9%,每年付息一次,期满后一次还清本金。
20×9年初,该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共计900 000元,2×10年初,又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费用600 000元,该厂房于2×10年8月31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假定不考虑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存款的利息收入或者投资收益。
该企业有关账务处理如下:(1)20×9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借:银行存款 1 500贷:长期借款——××银行——本金 1 500 000(2)20×9年初,支付工程款时:借:在建工程——××厂房900 000贷:银行存款900 000(3)20×9年12月31日,计算20×9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费用时:借款利息=1 500 000×9%=135 000(元)借:在建工程——××厂房135 000贷:应付利息——××银行135 000(4)20×9年12月31日,支付借款利息时:借:应付利息——××银行135 000贷:银行存款135 000(5)2×10年初,支付工程款时:借:在建工程——××厂房600 000贷:银行存款600 000(6)2×10年8月31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该期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1 500 000×9%/12)×8=90 000(元)借:在建工程——××厂房90 000贷:应付利息——××银行90 000同时:借:固定资产——××厂房 1 725 000贷:在建工程——××厂房 1 725 000(7)2×10年12月31日,计算2×10年9月至12月的利息费用时: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1 500 000×9%/12)×4=45 000(元)借:财务费用——××借款45 000贷:应付利息——××银行45 000(8)2×10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银行135 000贷:银行存款135 000(9)2×11年1月1日,到期还本时:借:长期借款——××银行——本金1 500 000贷:银行存款 1 500 000二、应付债券一般公司债券的核算包括债券发行、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到期偿还三个环节。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通俗理解
摊余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某一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成本,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期内。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某一资产或负债的成本分摊到使用期间的每一个会计期间,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
具体来说,摊余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是将资产或负债的初始成本减去其预计净收益或预计净支出,然后将结果除以该资产或负债的预计使用寿命(即预计经济使用寿命或预计合同期限),得出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摊余成本。
这样,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摊余成本就会累计起来,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该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摊余成本法时,预计净收益或预计净支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计算出来的摊余成本更加准确。
此外,摊余成本法只适用于长期使用的资产或负债,在短期使用的资产或负债上使用该法会导致计算结果失真。
总之,摊余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计算资产或负债的实际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1 -。
会计经验: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举例如下:(1)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例1】20x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l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XYZ 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解析】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
59x(1+r)-1+59x(1+r)-2+59x(1+r)-3+59x(1+r)-4+(59+1250)
x(1+r)-5=1000(元)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10%,由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计算如下表1:结论: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的投资收益-当期的现金流入-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到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的摊余成本-已收回本金±利息调整(或:溢折价)累计摊销额(=+投资收益-实收利息)-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如果是首期计算,公式中期初摊余成本就是该投资的初始实际支付,即公允价值加相关费用。
中级财务会计计算公式整理

中财计算公式1。
存货发出的计价:(1)(综合)加权平均法: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总成本/总数量(期初库存成本+本期购入成本)= ——-————-——--—-—(期初库存量+本期购入量) *成本为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2)移动加权平均法:(动态)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总成本/总数量本批购入前结存成本+本批购入成本= —————————-—-——-———本批购入前结存量+本批购入量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成本=销售净额×(1—毛利率)期末结存=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成本—本期销售成本(4)零售价格法:成本率=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商品成本-———————————————-—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5)售价金额核算法:进销差价率=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2.计划成本: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分摊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超支差为“+”,节约差为“—”3.固定资产的折旧:*当月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上月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原值(2)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额=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最后2年用直线法(3)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额=应计折旧总额×年折旧率应计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4)工作量法(作业量法):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量月折旧额=当月实际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4。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理解例题练习及答案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理解例题练习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一部分:摊余成本概念的理解及实例一、相关概念(一)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即:某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二)实际利率法的产生的原因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大多数的人都更愿意去购买此债券进行投资。
如果大家都去争相购买,按照价值规律,债券发行商此时就会适当抬高价格(比如面值1000元的债券按1010元卖出),只要折算的实际利率仍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购买者有利可图,则债券仍然可以顺利地溢价发行;反之,如果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大家都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或进行其它的投资,导致该项债券无人问津,债券发行商只能折价发行才会有人购买(比如面值1000元的债券按950元卖出)。
正是由于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事实的存在,才导致债券发行后存续期内的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之间产生差异。
(三)摊余成本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四)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举例说明: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

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长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核算分为取得借款、期末计息和到期偿还三个阶段。
1.取得借款借:银⾏存款(实际取得的数额)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倒挤)贷:长期借款——本⾦(合同约定的数额)2.期末计息借:财务费⽤/在建⼯程等(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贷:应付利息(本⾦×合同利率)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倒挤)注意:⼀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应付利息”改为“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
3.偿还本⾦借:长期借款——本⾦财务费⽤等贷:银⾏存款长期借款——利息调整【例题1·计算题】某企业为建造⼀幢⼚房,于20×9年1⽉1⽇借⼊期限为2年的长期专门借款1 500 000元,款项已存⼊银⾏。
借款利率按市场利率确定为9%,每年付息⼀次,期满后⼀次还清本⾦。
20×9年初,该企业以银⾏存款⽀付⼯程价款共计900 000元,2×10年初,⼜以银⾏存款⽀付⼯程费⽤600 000元,该⼚房于2×10年8⽉31⽇完⼯,达到预定可使⽤状态。
假定不考虑闲置专门借款资⾦存款的利息收⼊或者投资收益。
该企业有关账务处理如下:(1)20×9年1⽉1⽇,取得借款时:借:银⾏存款 1 500贷:长期借款——××银⾏——本⾦ 1 500 000(2)20×9年初,⽀付⼯程款时:借:在建⼯程——××⼚房900 000贷:银⾏存款900 000(3)20×9年12⽉31⽇,计算20×9年应计⼊⼯程成本的利息费⽤时:借款利息=1 500 000×9%=135 000(元)借:在建⼯程——××⼚房135 000贷:应付利息——××银⾏135 000(4)20×9年12⽉31⽇,⽀付借款利息时:借:应付利息——××银⾏135 000贷:银⾏存款135 000(5)2×10年初,⽀付⼯程款时:借:在建⼯程——××⼚房600 000贷:银⾏存款600 000(6)2×10年8⽉31⽇,⼯程达到预定可使⽤状态时:该期应计⼊⼯程成本的利息=(1 500 000×9%/12)×8=90 000(元)借:在建⼯程——××⼚房90 000贷:应付利息——××银⾏90 000同时:借:固定资产——××⼚房 1 725 000贷:在建⼯程——××⼚房 1 725 000(7)2×10年12⽉31⽇,计算2×10年9⽉⾄12⽉的利息费⽤时:应计⼊财务费⽤的利息=(1 500 000×9%/12)×4=45 000(元)借:财务费⽤——××借款45 000贷:应付利息——××银⾏45 000(8)2×10年12⽉31⽇,⽀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银⾏135 000贷:银⾏存款135 000(9)2×11年1⽉1⽇,到期还本时:借:长期借款——××银⾏——本⾦1 500 000贷:银⾏存款 1 500 000⼆、应付债券⼀般公司债券的核算包括债券发⾏、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到期偿还三个环节。
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

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持有至到期投资【例1】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l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为此,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可列出如下等式:-+(59+1 250)59×(1+r)1-+59×(1+r)2-+59×(1+r)3-+59×(1+r)4×(1+r)5-=1 000(元)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10%,由此可编制表1:**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
根据上述数据,XYZ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1)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贷:银行存款 1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年l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借:应收利息 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 59贷:应收利息 59 (3)20×1年l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借:应收利息 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贷:投资收益 104 借:银行存款59贷:应收利息 59 (4)2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借:应收利息 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贷:投资收益 109 借:银行存款 59贷:应收利息 59 (5)2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等:借:应收利息 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贷:投资收益 1l4 借:银行存款 59贷:应收利息 59 (6)20×4年l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借:应收利息 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贷:投资收益 1l8 借:银行存款 59贷:应收利息 59 借:银行存款等 1 25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例2】20×5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摊余成本计算汇总

不同类别的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摊余成本计算汇总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若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则各期现金流入为零(最后一期除外)。
【单选题】20×8年1月1日,甲公司购买一项债券,剩余年限为5年,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买价为90万元,交易费用为5万元;每年年末按票面利率可收得固定利息4万元,债券在第5年末兑付可得到本金110万元,不得提前兑付。
债券实际利率为6.96%。
该债券20×9年末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0×8年1月1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10贷:银行存款9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20×8年末计提利息:借:应收利息 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1贷:投资收益 6.6120×8年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95+2.61=97.61(万元)20×9年年末计提利息:借:应收利息 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79贷:投资收益 6.79(97.61×6.96%)20×9年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97.61+2.79=100.40(万元)【单选题】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发行面值总额为1 000万元,期限为5年的债券,该债券票面利率为6%,每年年初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发行价格总额为1 043.27万元,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实际利率为5%。
2009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万元。
不同类别的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摊余成本计算汇总

不同类别的资产的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摊余成本计算汇总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摊销;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
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原价=账面余额账面净值=账面余额-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账面余额-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xx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由于不计提折旧、摊销,不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其账面价值=账面余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不计提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持有至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可以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摊余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可以计提减值准备。
1.股票投资:不涉及摊余成本的计算。
账面余额=一级科目结余的金额,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减值准备。
2.债券投资:由于溢价、折价或者交易费用计入了“成本”明细科目,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公允价值的变动是不影响摊余成本的,但影响账面价值。
简单的说,如有分录中“资本公积”数还有差额,那么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就不等,差额就是资本公积的数,如果资本公积都转出了,余额为0了,那么账面价值和摊余成本就会相等了。
祝学习顺利!成本=一级科目结余的金额—计提的减值准备。
账面余额=一级科目结余的金额。
要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涉及摊余成本的计算。
摊余成本不包括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有债券类涉及到摊余成本的问题,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的差异主要在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数),因其他资产应付债券(负债)账面原价=账面余额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摊余成本=账面余额=一级科目结余的金额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期初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有息负债项目中,根据摊余成本法所确定的未偿还本金和相关利息的余额。
摊余成本法是一种会计原则,用来计量某个有息负债项目的价值,并将其逐步分摊为净债务和未结算利息。
在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有息负债项目时,首先需要确定初始成本。
初始成本通常包括借款的金额以及与借款相关的直接费用,比如手续费和佣金。
然后,借款人根据借款的利率和期限计算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根据摊余成本法按照实际利率和未偿还本金的信息进行计算。
以债券为例,假设某公司于2021年1月1日发行了一张债券,面值为10,000元,利率为5%,期限为5年。
当期初摊余成本为10,000元时,公司将债券的利息支出计入当期利息费用,并相应地增加摊余成本金额。
例如,如果当年的利息费用为500元,那么摊余成本将增加500元,变为10,500元。
除了债券,其他有息负债项目如贷款和借款协议也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借款的实际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市场利率波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的价值波动。
总结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是用来计量有息负债项目的一种方法,通过摊余成本法确定未偿还本金和相关利息余额,并按照实际利率和未偿还本金的信息计算利息支出。
这种方法有助于准确反映借款的实际成本,并避免市场利率波动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
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

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
摊余成本是一种用于计算债券投资价值的方法,它是根据债券的面值和购买价格来确定投资的实际价值。
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确定每个会计期间债券投资的价值,以便正确报告利息收入和债券价值。
摊余成本方法的计算涉及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债券的面值,即债券的未来到期时应偿还的金额。
其次,确定债券的购买价格,即实际支付的金额。
然后,计算债券的折现值,这是基于债券的面值和购买价格来确定的。
接下来,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利息收入,这是通过将债券的折现值乘以债券的利率来计算的。
最后,根据每个会计期间的利息收入和摊余成本,确定债券投资的价值。
摊余成本方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债券投资价值,因为它考虑了
债券的未来现金流,并在不同会计期间对投资价值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平滑利息收入,使投资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其投资的表现。
总的来说,摊余成本方法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用于确定债券投资的价值和报告利息收入,它能够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期初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1、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实际付的钱。
2、“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元。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实际付的钱+ - 摊销掉的(朝面值方向调)。
3、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投资收益),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是指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即应收利息(实际利率计算)与实收利息(票面利率计算)差额,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即第二期摊余成本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
4、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
“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5、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
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6、一个万能的公式解决所有跟实际利率有关的内容:摊余成本=实际支出+(实际应收利息-现金流入)7、实际利率法讲白了就是把当时在贷方的那个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那个二级科目,一步步调整到借方,最后归0,当然如果一开始在借方,就调到贷方,那你每一期应该调整多少呢,这个就需要计算,根据实际利率(投资收益)跟票面利率(应收利息)来计算,这个算出来的差额就是你这一期调整理的数额。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目录[隐藏]简介特殊情况举例[编辑本段]简介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编辑本段]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
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
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
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编辑本段]举例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末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收入(按实际利率计算)-现金流入(按票面利率计算)。
实际利率的算法,就是要根据票面利率、面值和实际支付款算。
比如1000块买了面值1250的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4.72%,那么假设实际利率r,我们列出等式(括号后面的-1-2-3-4-5是次方,不是减一。
):
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然后用插值法带,试试那个是就行了。
插值法,就是把一个一个值往里面插,试着来,看哪个是正确的,说白了就是试算法,但是有一定技巧,一般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会给一个,实际支付款与面值都会给,这时候看实际支付价款比面值低还是高,比如给了票面利率,求实际利率,要是实际支付比面值高,说明是溢价发行,那么实际利率肯定比票面利率低,那么插值的时候就找比票面利率低的往里试,能省一半时间
一般在利率、年数、年金或复利系数三者中已知两个求第三个。
假设求利率i,则根据利率i下的系数,找出其临近的大小系数各一个,用这两系数对应的利率求出i的方法。
给你道例题看看吧
59*(P/A,I,5)+1250*(P/F,I,5)=1000
第一个(P/A,I,5)是年金现值系数
第二个(P/F,I,5)是复利现值系数
一般是通过插值测出来
比如:设I=9%(查表可知它所对应的系数)会得一个答案A,大于1000;设I=11%(查表可知它所对应的系数)会得另一个答案B,小于1000
则会有(1000-A)/(B-A)=(X-9%)/(11%-9%)
解方程可得X(A、B都以求出),即为所求的实际利率
当然这种方法求出来的数值是一个近似值
插值法的意思是求近似值。
在一条曲线上描出两个点,连接这两个点的是一条曲线。
这时,假设这条曲线是一条线段。
比如地球是圆的,则地面肯定是有弧度的,但量取10米时,你可以
假定两点间是近似是一条线段。
拿平面解析几何来讲,一条曲线上取两点。
A的坐标为(0.1,0.5),B为(0.2,0.8),问C的纵坐标为0.7时,C的横坐标为多少?
假设C的横坐标为X。
则近似有
(0.7-0.5)/(x-0.1)=(0.8-0.5)/(0.2-0.1)
财务上的插值法,可以这样理解:
拿年金现值系数表来讲;也知道现值,也知道年数,但不知道准确的折现率是多少。
为求出近似的折现率,可以在系数表中,查找同一年数的两个近似现值,两个现值对应两个近似的利率。
然后假定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利用平面解析几何,即可求出结果(近似值)。
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把他们作为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上的3个坐标,以斜率相等为切入点,就很好理解了
2000年1月1日,ABC公司支付价款120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80000元,票面利率5%,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9000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ABC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为此,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可列出如下等式:
9000×(1+r)-1+9000×(1+r)-2+9000×(1+r)-3+9000×(1+r)-4+(9000+180000)×(1+r)-5=120000元
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14.93%。
由此可编制表
年份期初摊余成本(a) 实际利率(r)
r=14.93% 现金流入(c)期末摊余成本
d=a+r-c
2000 120000 17916 9000 128916
2001 128916 19247 9000 139163
2002 139163 20777 9000 150940
2003 150940 22535 9000 164475
2004 164475 24525(倒挤) 189000 0
但是如果计算利率r先假设两个实际利率a和b,那么这两个利率的对应值为A 和B,实际利率是直线a、b上的一个点,这个点的对应值是120000,则有方程:
(a-r)/(A-120000)=(b-r)/(B-120000),
假设实际利率13%则有
=9000×3.5172+180000×0.5428=31654.8+97704=129358.8
假设实际利率15%则有
=9000×3.3522+180000×0.4972=30169.8+89496=119665.8
(0.13-r)/9358.8=(0.15-r)/(-334.2)
解得:r=14.93%
“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
在08年考题中涉及到了实际利率的计算,其原理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
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现在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A介于A1和A2之间,即下对应关系:
A1B1
A(?) B
A2B2
则可以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得出A的数值,其中A1、A2、B1、B2、B都是已知数据。
根本不必记忆教材中的公式,也没有任何规定必须B1>B2
验证如下:根据:(A1-A)/(A1-A2)=(B1-B)/(B1-B2)可知:
(A1-A)=(B1-B)/(B1-B2)×(A1-A2)
A=A1-(B1-B)/(B1-B2)×(A1-A2)
=A1+(B1-B)/(B1-B2)×(A2-A1)
考生需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计算。
例如:某人向银行存入5000元,在利率为多少时才能保证在未来10年中每年末收到750元?
5000/750=6.667 或750*m=5000
查年金现值表,期数为10,利率i=8%时,系数为6.710;i=9%,系数为6.418。
说明利率在8-9%之间,设为x%
8% 6.710
x% 6.667
9% 6.418
(x%-8%)/(9%-8%)=(6.667-6.71)/(6.418-6.71)计算得出x=8.147。
我把简单的原理说下,也不一定说的清楚,请你多多包涵。
假设计算现值时pv=f(r),
如果当pv等于某个具体的数值m,而要计算r。
则可设F(r)=f(r)-m,
当F(r)=0时解出来的r 即为所求的数值。
但是不一定能计算出来此时就要用插值法。
设当r=r1,时候F(r1)>0,且F(r1)接近于零。
设当r=r2时候F(r2)<0,且F(r2)接近于零。
注意:我所有的问题都是基于计算现值pv,而现值pv与r 成反比,如果是计算终值fv的话,fv与r成正比,所以在接下来的计算里,我只是列出计算现值的这种情况。
所以所求r存在这下面的关系:r1<r<r2.所以我们可以根据r1,r2来估算r。
由刚才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三个点(r1,F(r1)),(r2,F(r2)),(r,F(r))要注意这里的r是未知数其他都是已知数或者通过计算出来的数据。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假设他们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类似于最佳回归线。
所以可得:(F(r1)-F(r2))/(r1-r2)=(F(r1)-F(r))/(r1-r)
然后就可以计算出r了。
你可以可以去边度百科看看。
插值法
求实际利率是要用内插法(又叫插值法)计算的。
“内插法”的原理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
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现在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A介于A1和A2之间,则可以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得出A的数值,会计考试时如用到年金现值系数及其他系数时,会给出相关的系数表,再直接用内插法求出实际利率。
建议你学习一下财务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
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与A对应的数据是B,A 介于A1和A2之间,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出A的数值。
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
当r=9%时,
59×3.8897+1250×0.6499=229.4923+812.375=1041.8673>1 000元
当r=12%时,
59×3.6048+1250×0.5674=212.6832+709.25=921.9332<1000元
现值利率
1041.8673 9%
1000 r
921.9332 12%
(1041.8673-1000)/(1041.8673-921.9332)=(9%-r)/(9%-12%)r=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