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优秀实验报告单(含答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实验课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及其性质检验。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课题
凸透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及底座、蜡烛及底座、火柴
实验步骤
1、成像作用:把纸屏对着窗户,凸透镜放在纸屏和窗户之间;向左(右)移动凸透镜,观察纸屏上出现什么?
2、成像规律:(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立在桌子上,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致相同。(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像是什么样的?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氧气的的制取过程及性质
实验器材
试管、导气管、棉花、高锰酸钾、酒精灯、铁架台、药匙、广口瓶、火柴、细铁丝、木炭、镊子、燃烧匙、水槽。
实验步骤
1、组装试管、导气管。
2、检查气密性。将导气管放入水槽,用双手握住试管,水槽里有气泡冒出即可。
3、制取氧气:把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松软的棉花塞住试管口。装上导气管,将试管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低于管底。加热制取氧气,用排水吸气法收集氧气。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日食成因的实验报告单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实验通知单
课题
4.日食和月食
实验名称
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A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任课教师实验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规范操作要点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备注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仪器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显微镜玻璃片、水样1、将水样取出一滴,滴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水样,找到微生物。
3、用显微镜玻璃片将微生物压扁,观察其内部结构。
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到了水中的微生物,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良。
2、将第二个瓶子中灌满清水,放进钉子后加盖,不封口。
3、将第三个瓶子中放入钉子和少量盐,加盖,不封口。
4、将三个瓶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并比较三个瓶子中钉子的变化。
实验结果发现第一个瓶子中的钉子生锈最快,第三个瓶子中的钉子次之,第二个瓶子中的钉子最慢。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盐可以加速铁的生锈。
将洋葱切成薄片,用美工刀轻轻削去表皮,用镊子将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滴上碘酒,放上盖玻片,用纸巾轻轻压平。
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焦距,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生们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增强了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以及铁锈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仪器器材铁丝、盐水、醋酸、滴管、试管、玻璃棒、吸管、烧杯。
1、将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盐水,醋酸,观察铁丝的变化。
2、用玻璃棒在铁丝上刮几道,再将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盐水,醋酸。
3、用吸管将试管中的气体吸出,倒入烧杯中,加入氧化铁,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分接触;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铁锈的形成过程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实验结果学生了解了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铁锈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将小苏打和白醋分别倒入两个杯子中,然后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观察混合后的现象。
三、判断产生的气体。
将一张纸巾浸湿后,盖住杯子口,并倒置杯子。
如果纸巾被推起来,说明产生了气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
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1)认知储备: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XX 年的日全食,又接受过学校组织的日全食活动的培训。
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
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时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存在不足: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
相对来说,因有XX日全食的观测基础,对月食的观测印象可能会更弱一些。
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
三、设计思路我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
在设计中一反常态,把以往更多关注逻辑推理的验证性试验转化为建立在探索性发现实验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从运用以往光与影的学习基础出发,引领学生自主构建对光源、挡光物体、受光物体三者因位置关系变化而产生投影变化的认识,并依据此认识描绘出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或呈现的现象。
在学生自主建构出物体之间挡光、受光与投影之间的关系后,呈现了一组教师组织学生观测天文活动拍摄的图片。
这一活动既引出学生借课堂前半段活动认识成果解释或重新建构出对日食成因的认识,又引发学生对自然届神奇现象的好奇。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日食和月食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日食和月食_教科版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引入: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认真观看,图片当中是一个如何样的场景?(出示图片)你来说。
生:专门纷乱,在打斗。
师:是的,这是在2500多年前,米提斯因入侵利比亚而引起的两族之间的战争,连续五年未见胜负。
有一天两族又在猛烈交战,突然士兵们发觉了一个惊奇的现象。
(边说边出示文字)生:一个黑影遮住了光芒四射的太阳,黑影从太阳的西边慢慢向中心靠近,黑影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太阳不见了,赶忙天昏地暗,看起来夜幕降临。
师:据考证这是发生了一种天文现象,而这场战争也因为那个天文现象而达成了和平。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那个天文现象是什么?你说。
生:日食。
师:请坐。
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应该是日全食。
师:大伙儿认为那个奇特天文现象确实是生:日食。
(教师板书日食)2.认识日食师:你看见过日食吗?生:见过。
师:想一想,你所见过的日食是什么模样的?你来说。
生:阳光再也见不到了。
师:还有呢?生:太阳不见了,然而光芒还在。
师:要比有太阳的时候生:要暗一些。
师:还有吗?你来说。
生:只有太阳的边还有一圈光。
师:还有没有?依照你的体会,同学们猜一猜,日食可能是如何形成的?生:月亮遮住了太阳。
师:请坐,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有较多乌云挡住了太阳。
师:请坐,还有吗?生:有一个不透亮的,与太阳大小接近的东西遮住了太阳。
师:请坐,还有吗?生:地球和另一个星球重合在一起。
师:请坐,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有一块庞大的陨石。
师:大伙儿都认为是有一个物体挡住了太阳,对不对?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一张图,这张图记录了一次日食的通过。
请大伙儿在看图的时候,每一行都要从左边开始看起,认真看一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发觉了就先举手示意老师。
生观看。
师:好,哪位同学先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你来说生:黑影慢慢从右边移动到左边的。
师:黑影慢慢从右边移动到左边的。
假如我们用东西南北方向的词来描述的话,应该从哪到哪?生:由西向东。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含课堂作业及答案)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4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 (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 (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5)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可能是月球
10
日食的形成
11
12
13
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 好处在一条直上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 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 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 生了日食。
21
同学们看过月
食吗?说一说你看
到的月食什么样?
天空中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
这种现象我们能看到。有一种自然
现象大家很难见到,就是有时又大
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
一会儿又会慢慢地复圆,这种有趣
的自然现象叫“ 月食 ”。
22
你 想 知 道 什么?
我想知道:
月食究竟是怎么回 事?
月食中月亮会怎样变
4、古时候所说的“天狗吃月亮”,实际上是
一种月食现象。(√)
5、“天狗吃月”是一种天文现象,并非灾害的
讯息。( √ )
3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实验步骤: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标: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放大镜2只【3X、5X 各一】 /每组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实验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课题: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实验原理: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实验课题:制作晶体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晶体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猜测: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实验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实验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实验结果: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实验步骤: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实验课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2)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实验仪器: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9滴管、培养皿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洋葱表皮剥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2、制作洋葱切片:先取下一小片.用镊子取下.轻放在滴了碘酒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从右向左滑动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3、将制作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好焦距观察4、观察时用左眼观察显微镜.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5、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科学实验报告单①单元7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2-2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3-1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4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6科学实验报告单②单元7实验课题:观察月相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实验步骤: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3.制作月相规律图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实验名称:月相的成因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实验仪器: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实验过程: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3、填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国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实验名称:日食和月食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实验仪器: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实验过程: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2、转动三球仪.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转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时.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是什么现象?实验结论: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这是日食.2、当月球转到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射月球的光被挡住了.这就是月食.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③单元7实验教师:评价: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课题:填埋场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模拟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器材: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每组一套)、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每组一瓶)实验原理: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实验结果:瓶子底部的水变黑了.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④单元4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④单元6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课题:考察家乡的水域实验目的: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器材:烧杯.滴管(每人一套).放大镜(每组一个).盛水样的瓶子实验原理:家乡的水质状况如何与环境是否被污染有关.实验步骤:1.制定考察计划.确定考察地点2.做好小组内的分工3.进行水样的提取4.静置水样.进行对比.仔细观察5.书写考察报告实验现象:水质良好.水中很少或没有杂质;水质不好.水中很多杂质.甚至会有刺激性气味.实验结果:大部分水质已被污染.。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第4课时 日食和月食
第三单元宇宙第4课时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3.4 日食和月食 (含答案)
《日食和月食》练习一、填空题1.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中一名学生用手电筒代表___________,一名学生手持乒乓球代表___________一名学生手持玻璃球当___________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食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球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时,发生____________。
4.月球挡住了部分的太阳光时,发生____________。
5.月球挡住了中间的太阳光时,发生____________。
6.太阳地球这幅图代表__________的发生。
7.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关于日食发生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被物体挡住了。
B.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
C.挡光的物体是静止的。
D.地球、挡光物、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的。
2、日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是()A.太阳——月球——地球B.地球——月球——太阳C.太阳——地球——月球D.月球——太阳——地球3、月食一般发生在()A.农历十四或十五B.农历十五或十六C.农历十六或十七D.农历十七或十八三、简答题1.月食发生的过程?2.怎么样模拟日食形成的实验?3. 日食发生有什么特点呢?《日食和月食》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太阳、地球、月球、月球绕地球一周解析:一名学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名学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
一名学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2.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3.日全食4.日偏食5.日环食6.月食7.天文现象二、选择题1. A解析: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的。
2.A解析:日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太阳——月球——地球3. B三、简答题1.先从东侧(左侧)开始缺失,再从西侧(右侧)结束缺失。
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与反思 -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4、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并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第四课,作为小学生来说,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此课要从学生熟悉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以及刚学过的月相现象,以及历史上发生的与日食有关的事件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采用模拟实验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板书,让思维过程可视化,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课件(含视频),乒乓球、篮球、排球等。
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太阳早晨从东边升起,傍晚时才从西边落下,你们见过她在白天突然消失的现象了吗?课件出示,板书“日食”。
2.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2014年4月15日那天,也就是农历的三月十六的那天晚上,在西半球的阿根廷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完成课题板书)4.(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3.4日食和月食一、填空题。
1.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的现象叫________.2.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处在一条直线上,________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________.3.下图所示日食的三种类型。
其中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二、判断题。
4.日食和月食都是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们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5.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6.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7.日食一年发生2到3次,最多发生10多次。
三、选择题。
8.“天狗吃月"——月食,曾经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恐惧,其实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天文现象,实际上它就是( )。
A. 地球遮住了太阳B. 月球暂时消失了C. 月球遮了太阳光D. 太阳暂时变暗了9.下列三个星球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产生月食的是( )。
A. 地球——月球——太阳B. 地球——太阳——月球C. 太阳——地球——月球10.在模拟月食形成的过程中,手电筒代表( )。
A. 太阳B. 地球C. 月球11.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 月环食B. 月偏食C. 月全食12.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B. 两个图都表示月食的成因C. 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D. 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四、科学探究题。
13.某同学在演示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球、小球及眼睛分别代表了什么?大球代表________,小球代表________,眼睛代表________。
(2)此时,可以观测到的日食类型是日环食;当小球沿2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测到________;当小球沿1或3方向移动时可以观测到________。
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3、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白糖晶体的形状是,碱面晶体的形状
是,味精晶体的形状是。
实验结论: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怎样放得更大(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知道两个放大镜重叠,移动开距离,就可以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变化。
科学实验报告单(13)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观察铁锈
实验目的:铁锈和铁钉铁片的性质是不同的,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实验器材:铁片1片、铁锈1块、羊角锤1把、电池及电池盒1套、导线4根、小灯泡1只、磁铁1只
实验步骤:
1、比较铁和铁锈的外观:
2、用3x放大镜观察蚜虫,又看到了什么
3、用5x放大镜观察蚜虫,又看得怎样?
观察到的现象:肉眼看不清蚜虫身体的和脚的。
实验结论:用放大镜观察极小的昆虫,可以它们的外在的形体,越用倍数大的放大镜,观察得越。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六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和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结构应该是相同的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棉球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自然水域里的水里,微生物种类较多,我们观察到的就有
日食和月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日环食 日偏食
日食发生的几率
5°09′ 黄白交角 全世界每年最多可发生5次日食,最少2次。 但对于某一地点而言,平均每三年左右就可以 看到一次日偏食,三百多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 食。
近来十年日食时间表(我国可见)
日期
2004.10.14 2005.10.03 2006.03.29 2007.03.19 2008.08.01 2009.01.26 2009.07.22
种
类
见食情况
日偏食
我国可见
日环食
我国可见偏食
日全食
我国可见偏食
日偏食
我国可见偏食
日全食 全食带从新疆北到河南
日环食
我国可见偏食
日全食 全食带从西藏南到长江口
月食的成因
月食: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 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地球 的影子挡住了我们观察月亮的视线,就产 生了月食现象。
日食天象的观测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六年级 下册
月食、日食天象的间,并且 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月球挡 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 象。
日食的类型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不同的日食类型是由于地球上观察者处于月球阴 影的不同区域而形成
日食的三种类形: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 过程各不相同
1、日食观测首先要了解信息,可关心各 种媒体的预告,做到有所准备。 2、注意安全,避免灼伤眼睛。 3、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如:墨水法、 胶片法…… 4、可绘图记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1、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日食部分又从“日食的发生”→“日食模拟实验推测日食成因”→“揭示日食成因”步步推进,月食的成因是在日食的基础上开展的。
2、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学情分析1、认知储备: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现场或通过电视直播观察过09年的日全食,又接受过学校组织的日全食活动的培训。
因此有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
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还在五年级时学习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存在不足: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现象虽有了解,但对其成因的解释应该不会很完整和严密。
相对来说,因有09日全食的观测基础,对月食的观测印象可能会更弱一些。
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应该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模拟实验时设计实验方案的意识、实验操作过程的分工合作及正确操作的方法等。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播放《舟山日食食既前》视频录像和《吉安日全食精彩镜头》视频录像。
观看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观日食照片,引领学生轻松进入09年日全食场景,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小学科学日食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小学科学日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日食的形成原理。
2. 通过实验观察日食现象,加深对日食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原理:日食是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遮挡了太阳光,使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暂时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根据日食的类型,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本实验通过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观察日食现象。
实验器材:1. 白纸一张2. 铅笔一支3. 阳光4. 水彩笔若干5. 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实验步骤:1. 将白纸平铺在实验桌上,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形,代表太阳。
2. 在太阳的周围画上几个同心圆,代表地球轨道。
3. 取一张小圆纸片,用黑色水彩笔将其一面涂黑,代表月球。
4. 将涂黑的月球放在太阳和地球轨道之间,调整月球的位置,观察月球遮挡太阳光的情况。
5. 用铅笔在白纸上记录下不同位置月球的遮挡效果,包括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现象。
6. 比较不同遮挡效果,分析日食的形成原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当月球完全遮挡太阳时,出现了日全食现象,地球上该区域暂时看不到太阳。
2. 当月球只遮挡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了日偏食现象,地球上该区域只能看到部分太阳。
3. 当月球与太阳、地球三者成一条直线时,但月球较小,无法完全遮挡太阳,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地球上该区域只能看到太阳边缘的亮光。
实验结论:1. 日食是由于月球遮挡太阳光形成的。
2. 日食的类型有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3.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日食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同学在调整月球位置时,未能观察到日食现象,可能是因为月球位置调整不准确。
2. 实验中使用的工具较为简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使用更专业的实验器材,如望远镜等,以便更清晰地观察日食现象。
3. 实验过程中,部分同学对日食的形成原理理解不透彻,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乐园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时间()班级()组别()组长()任课老师()
实验名称日食和月食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实验器材手电筒乒乓球玻璃球
实验过程
一个学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个学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个学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
月球绕地球一周,同时乒乓球缓慢绕手电筒自西向东运动,表示地球绕
太阳自西向东运行,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或看不见月亮。
实验结论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月球、地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