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土地分类精度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本文选自《国土空间规划》,吴次芳等著一、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内涵所谓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是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框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和空间区域内,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条件下,资源环境所能维持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
其主要包括两大内涵:①指区域内固有自然资源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模、限度及潜力。
②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负外部性的容纳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在特定目标、需求与条件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思维来探索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支撑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确定区域内资源环境条件本底、状态、潜力和趋势的评价。
从评价对象上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关注的是国土空间内资源禀赋、环境要素和人类社会活动三大基本要素。
从研究内容上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关注的是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探索资源禀赋和环境要素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
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要素的现时状态奠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并且受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活动影响。
一般而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越高,越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越低,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越弱。
从研究目的上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在挖掘资源禀赋支撑人类社会活动的程度,定位环境要素约束人类社会活动的阈值,旨在理解资源环境承载与人类开发活动强度的矛盾,推动国土空间开发的资源环境与社会活动的统筹协调。
2.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中,国土空间适宜性指国土空间的城镇扩张、农业开发、生态保护等不同开发方式、功能和空间的适宜程度。
其主要包括两大内涵:①探索以土地为载体的多种适宜性,如城镇开发适宜性、农业开发适宜性、生态保护适宜性等。
②基于空间视角研判区域内国土开发方式、功能定位和结构组织。
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指在特定目标、需求与条件下,分析不同国土开发方式、功能和空间在特定资源环境背景下的适宜程度的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综合评价原则。
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以全面、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
2.分类评价原则。
根据土地的用途、土类、地形地貌、气候等不同特点,对不同类型土地进行分类评价。
3.定量评价原则。
采用定量指标,对土地进行评价,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
4.动态评价原则。
评价过程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更新数据和评价结果。
5.多层次评价原则。
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局部,对土地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1.定量评价方法。
采用定量化指标,如土地产量、土地价值、土地适宜度、生态环境质量等,对土地进行科学评价。
2.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评价土地的综合价值和潜力。
3.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GIS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评价。
4.专家评价方法。
通过请专家进行评价,借鉴经验、知识和技术,对土地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以上原理和方法,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土地资源评估
土地资源评估土地资源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土地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土地资源评估进行论述,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土地资源评估的意义和目的、土地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土地资源评估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土地资源评估的应用。
一、土地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土地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占有的土地资源的总和,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
按照土地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可以将土地资源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生态用地等不同类别。
二、土地资源评估的意义和目的土地资源评估是衡量土地资源价值和潜力的一种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目的。
首先,土地资源评估可以发现土地资源的潜力和优势,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土地资源评估可以判断土地的开发价值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为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此外,土地资源评估还可以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三、土地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土地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模型模拟和专家评估等。
首先,调查研究是了解土地资源现状和特征的基础,可以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统计资料搜集等方式进行。
其次,数据分析是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统计学分析、GIS技术和遥感影像解译等手段进行。
然后,指标体系建立是针对特定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估体系和模型,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模型模拟和专家评估是通过数学模型和专家经验判断,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预测,得出评估结果和结论。
四、土地资源评估的规范和标准土地资源评估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当前,国际上有许多土地资源评估的规范和标准,例如联合国的土地资源评估指南、中国的土地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等。
这些规范和标准明确了土地资源评估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流程,对评估项目、数据来源、指标体系和结果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评估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资源评估方法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土地资源的评估、规划和利用等方面。
而土地资源评估方法则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它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地资源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评估。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程度、土地利用强度等数据,从而评估土地资源的状况。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范围广、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评估。
GIS技术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分级、评价等,从而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GIS技术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空间分析能力强等优点,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进行土地资源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服务,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我们可以对土地资源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从而科学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经济评估方法进行土地资源评估。
经济评估方法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土地资源的价值。
经济评估方法可以考虑土地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以及非使用价值等因素,从而综合评估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经济评估方法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经济决策的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评估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GIS技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和经济评估方法都是常见的土地资源评估方法,它们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土地评价是指对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揭示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土地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1、以物质资源为基础的评价; 2、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评价; 3、以环境因素为基础的评价; 4、综合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包括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主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分析土地评价区内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状况及其结果,综合评价土地潜在的生产能力,并以此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和途径,综合评价成果是一种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
单项评价又称土地评价,它只运用土地评价区的某一种土地评价方法,着重评价单个要素或某一要素某一侧面,如土地的数量、质量、空间组合特征等。
土地评价中的定性分析常用比较法、因果法等,它既有定量分析的计算过程,也有非定量分析的判断、描述过程,但不能像数理统计那样做定量分析。
而土地评价中的定量分析,必须通过定性分析来加以推导。
土地评价中的定性分析,是采用经验判断法,通过与评价区已知实例的比较,推断评价区土地资源未来变化趋势的方法。
土地评价所使用的土地评价方法有许多种,如成本—效益分析法、比例尺分析法、现势性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等,应根据评价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目标系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2、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评价:包括以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为基础的评价。
土地评价包括3种类型: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不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评价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由于定性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难免带有局限性,这就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弥补,以便更好地评价土地利用问题,这就形成了定量评价。
一般说来,定量评价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统计学中的统计指标、公式和参数体系,根据各种定量评价的方法、规则及步骤,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另一种是利用数学模型,把系统的定性信息通过函数关系表达出来,使系统呈现出定量性质的方法。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它是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对土地资源的性状质量鉴定的过程。
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对土地资源质量的诊断。
土地资源质量通常指的是土地资源的优劣状况,是土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
它可以表现为正反两个方面:对土地利用产生有利影响或作用的构成土地适宜性,产生不利影响或作用的则构成土地限制性。
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大致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
前者侧重从土地生产能力角度评价土地质量,后者侧重从相对适宜性确定土地质量。
此外,根据评价目的和对象不同,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划分为农业(耕地)土地评价、林业(土地)评价、牧业(牧草地)土地评价和城镇土地评价等,他们的内部可以划分为:土地潜力有人称作“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是美国农业部分土壤保持局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土壤侵蚀。
土地潜力评价成为控制土壤侵蚀研究项目的一个有机主成部分。
1961年克林格比尔和蒙哥马利提出:三级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一、潜力级潜力评价中最高的等级,其含义是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
全国土地划分为8个等级,用罗马数字表示。
从第一级到第八级:土地利用上受到的限制与破坏逐渐增强。
其中,第一级到第四级在良好的管理下,可以生产适宜的农作物和饲料作物,也包括树木或牧草,第五级土地适宜一定的植物。
第五、第六级中某些土地也能生产水果和观赏植物等特种作物,并且加强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在内的高度集约经营条件下,还能栽植大田蔬菜。
第一级:土地利用很少受到限制,它适宜种植范围广泛的植物,可以完全利用于农作物、牧草、树木和野生动物栖居。
土地近于水平,水蚀或风蚀的危险性小,土层深厚,一般排水良好,易于耕作。
国土空间“双评价”详细评价方法及过程
“双评价”详细评价方法及过程一、单项评价基于县域面积、高程以及现有数据,将栅格单元选取为15*15m进行评价。
(一)土地评价扣除河流水面、湖泊水面以及水库水面进行计算1、农业生产:(1)坡度分级:使用全域DEM(15*15m栅格)计算,将坡度分级如下:(2)集成评价:由于没有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厚度等数据,只能以坡度分级将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级,划分区间与赋值如下:2、城镇建设:(1)坡度分级:使用15*15m栅格计算,将坡度分级如下:(2)地形起伏度:使用15*15m栅格计算,采用30*30邻域,对不影响土地资源等级的取0,将地形起伏度分级如下:(3)高程:对不影响土地资源等级的取0,现将县域内高程进行分级如下:(4)集成评价:将坡度、地形起伏度、高程以同等权重进行集成,将城镇建设土地资源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级,划分区间与赋值如下:(二)水资源评价基于现有资料和县域情况,采用多年平均降雨量和修正因子两种评价指标。
1、基于区域内及邻近地区气象站点长时间序列降水观测资料,通过空间插值(协同克里金插值)得到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层,并按如下分级: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均采用上述评价方法。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12-410mm之间,因此农业生产水资源评价和城镇建设多年平均降雨量结果为一般、较差,取值为3、4。
2、修正因子:根据评价区域内地层类型,将第四系全新统所在区域水资源评价结果升一级。
3、集成评价:将修正后的水资源评价结果分为5级,分级如下:水资源评价分级结果表(三)环境评价1、城镇建设:城镇建设环境评价包括大气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容量评价(1)大气环境容量评价:基于收集的现有资料,采用年平均风速作为评价指标,统计级周边气象台多年平均风速,通过空间插值(普通克里金插值)得到多年平均风速图层,并按如下分类:经计算得出县域内平均风速为2.044-2.066m/s,因此大气环境容量评价结果为较低,取值为3。
土地分等定级的方法
土地分等定级的方法
土地分等定级的方法主要涉及对土地经济和自然属性的综合评定,以及土地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评估和使用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以下是土地分等定级的一些方法:
1. 综合评价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分析影响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土地进行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土地等级。
2. 土地潜力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农用地,它综合运用土地潜力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了包括光温生产潜力、理论产量、最高产量、产量比系数等多个指标来划分农用土地等级。
3. 基准地价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城镇土地,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确定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出让基准地价。
每个地方政府为了更好的确定土地的出让基准地价,将要出让的地块根据自然和经济属性做了一个划分。
4. 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这是国家出台的标准,旨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评价评估体系,促进自然资源管理向数量、质量与生态管护并重转变的基础性工作。
它提供了实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估价的规范和依据。
5.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这种方法考虑了土地使用价值,以及与设施规模和相对距离相关的因素,如公交站点流量等,来评定土地级别。
总的来说,土地分等定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综合指标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这些方法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地评价的分类
系统分析原理
一个系统是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 系的集合(jíhé),具有一定的 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系 统的功能,即决定了
的关系。土地评价的 主要对象是土地利用系统, 包括两个要素;土地和土 地利用,如图。在土地评价
时,应尽量地应用系统分析的 原理,分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 系统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 出与投入之比。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鉴于土地评价因素与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复杂(fùzá)关系, 模糊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我国最近的土地评价中已开始 被采用。其研究始于昌纬在河南目县山区的土地评价,通过 计算评价因素的隶属度并结合权数分配得到各评价单元的 “质量指数”,据其综合评定土地级别。
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yǐngxiǎng)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 素作为评 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良条件、 排水性能等;
要选择那些符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目。如黄壤 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宜评价。
评价指标中的度量指标要能满足划分适宜性或限制性等级的需要,使之相互吻 合。>25°的耕地应退耕还林,则以25°为临界值。
一样,因此土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一定地区而言的。
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参照(cānzhào)FAO《土地评价纲要》
在适宜性评价时应遵循(zūn xún)以下原则:
提出的土地评价原则
要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jìnxíng)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
自然属性的考察与经济条件分析相结合: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的土 地类别在可以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
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 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1 相关概念1.1土壤质量(健康)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
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
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
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
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IFI= b1X1+b2X2+……+bnXn式中:IFI=耕地地力指数;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Y=b0+b1X1+b2X2+……+bnXn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
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是根据土地的特点、功能以及其所在的地域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类和划分,以便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不同的划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目的和需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地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1.地貌单元划分法地貌单元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
地貌单元是指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征相对一致的地域单元。
常见的地貌单元包括山地、丘陵地、平原地、河谷地等。
利用地貌单元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可以根据不同地貌特点的土地利用需求,科学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
2.土壤类型划分法土壤类型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土壤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
土壤类型是指土壤发生和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比较相似的土壤。
土壤类型的划分可以依据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等特征进行。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地适宜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或其他用途,因此将土地按照土壤类型划分评价单元,可以科学确定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方式。
3.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和划分。
农业生产功能区是指根据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农作物适宜性,将土地划分为粮食区、水果区、蔬菜区等不同功能区。
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有助于合理规划农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是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划分。
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区域。
将土地根据利用现状划分评价单元,有助于了解土地现有利用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行优化和提升。
5.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是根据土地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进行划分。
生态环境评价单元是指具有相似生态环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土地单元。
将土地划分为生态环境评价单元,有利于科学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有地貌单元划分法、土壤类型划分法、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法、土地利用现状划分法和生态环境评价单元划分法等。
国土空间多维评价方法
国土空间多维评价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土空间多维评价方法是指利用多种指标和多种方法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追求,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愈发重要。
传统的国土空间评价方法往往只考虑单一维度的因素,难以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国土空间的实际情况。
发展多维评价方法成为当今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介绍国土空间多维评价方法的概念、意义、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概念国土空间多维评价方法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数据、指标,从不同角度和多个维度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不同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多角度地了解国土空间的现状和特点,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意义1.全面评价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系统,还包括人类社会经济系统。
传统评价方法往往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因素,无法全面评价国土空间的质量和功能。
多维评价方法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能够全面、多维度地评价国土空间的质量、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
2.科学指导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因素多。
多维评价方法能够提供更为科学和客观的评价结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主观偏见和片面观点的影响,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3.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国土空间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土空间资源,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多维评价方法能够帮助识别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势和短板,指导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为国土空间建设和发展提供可持续性保障。
三、发展现状目前,国土空间多维评价方法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国外发达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维评价方法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欧洲国家通过开展国土空间多维评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概述土地评价是指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在不同用途下的价值和适宜性。
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土地交易、土地整治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评价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土地评价的定义土地评价是指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在不同用途下的价值和适宜性。
土地评价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估方法,它包括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土地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评价目的和方法的不同,土地评价可以分为市场价值评价、生产力评价、生态价值评价、社会价值评价等几种类型。
1. 市场价值评价市场价值评价是指根据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对土地进行评价。
市场价值评价是土地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反映土地的实际价值和市场需求情况。
2. 生产力评价生产力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潜力,对土地进行评价。
生产力评价是农业土地评价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反映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和适宜性。
3. 生态价值评价生态价值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进行评价。
生态价值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反映土地的生态价值和生态适宜性。
4. 社会价值评价社会价值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需求,对土地进行评价。
社会价值评价是土地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土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适宜性。
三、土地评价的方法土地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土地进行主观判断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定量评价主要依靠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四、土地评价的应用土地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土地交易、土地整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土地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土地利用目的下,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质量及其利用适宜性所进行的分析、比较、评估和预测。
土地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和区位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地资产评价四个方面。
( 1)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和区位评价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包括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和非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它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及其生产潜力,反映了一定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因此,该评价具有较大的宏观性。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和区位评价是从土地资源潜力的角度来反映某一区域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前景和开发潜力,也称为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评价通常采用规划法和成果汇总法两种方法。
①规划法就是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土地资源综合评价的标准体系,制订评价计划,以便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土地资源的评价工作。
在规划法中,不但需要确定评价的目的、任务、项目、工作方案,而且需要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
②成果汇总法是把土地资源评价的成果汇集起来,编制成土地资源评价报告书或土地资源评价图件的过程。
这类评价结果可以满足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管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技术政策、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需要。
土地资源评价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项目评价表、土地潜力评价表和土地区位评价图件等。
土地资源评价报告是以纸质形式呈报给国家决策部门或用户的文字材料。
土地评价包括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分析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等方面。
其目的是找出哪些土地用途对国民经济最有利,哪些地区最需要控制,从而保证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在进行土地评价时,必须全面地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应该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即决定土地的优先顺序;第二,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应该弄清楚究竟应该对那些地区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回报;第三,还要考虑当前的财政状况。
这样才能对不同的土地用途做出明智的选择。
土地利用效果评估
土地利用效果评估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其利用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
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谈谈土地利用在经济方面的效果评估。
土地是各种经济活动的载体,从农业生产到工业建设,从商业发展到住宅开发,无一不依赖于土地。
在农业领域,土地利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上。
通过评估土地的肥力、灌溉条件、土壤质地等因素,可以判断土地是否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比如,一块土地如果长期过度耕种,没有进行轮作休耕和土壤改良,可能会导致地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
相反,如果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合理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就能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工业领域,土地利用效果与工厂的布局、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密切相关。
一个规划合理的工业园区,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如果工业园区规划不合理,土地闲置浪费,或者企业之间缺乏协作,就会影响土地的利用效果。
商业用地的利用效果则主要体现在商业设施的布局和运营上。
一个繁华的商业区,需要有合理的交通流线、充足的停车位、多样化的商业业态和良好的购物环境。
如果商业设施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停车位不足,就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降低商业的繁荣程度。
在住宅开发方面,土地利用效果体现在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上。
一个好的住宅小区,应该有合理的建筑密度、绿化率、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
如果住宅小区过于拥挤,缺乏绿化和休闲空间,配套设施不完善,就会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土地利用在社会方面的效果也不容忽视。
土地利用与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征收和拆迁是常见的现象。
如果土地征收和拆迁补偿不合理,就会损害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因此,在评估土地利用效果时,需要关注土地征收和拆迁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合理性,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分类与评估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分类与评估测绘技术在土地分类与评估中的应用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评估是保障人类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测绘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正逐渐成为土地分类与评估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分类与评估。
二、测绘技术在土地分类中的应用1. 高精度测绘仪器的运用测绘技术中的高精度测绘仪器可以通过对地表特征的测量和记录,准确地获取土地的空间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土地的形状、地貌等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这为土地分类提供了直观、客观的依据,使得土地分类更加准确和科学。
2. 遥感技术在土地分类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通过对不同波长的电磁信号的反射、吸收和散射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土地表面的植被覆盖、土质类型等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对土地进行分类,并了解土地的特点和潜力,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测绘技术在土地评估中的应用1. 地形测量的应用地形测量是测绘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对地表地形的测量和记录,可以了解土地的高程分布、地势特征等信息。
这对于土地的利用和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土地的开发、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地形测量的数据可以用来制作高程图、地形图等,以便于对土地的特征和潜力进行评估。
2. 土地变化监测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对土地的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和分析,及时监测土地的变化情况。
这对于判断土地的利用状况和评估土地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为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测绘技术在土地分类与评估中的挑战与前景1. 挑战虽然测绘技术在土地分类与评估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技术设备的昂贵和复杂,给测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成本压力;同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推广和应用测绘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以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04土地潜力评价
1.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1)潜力级
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增加
土地 潜力 级 野生 动物 林 业 放牧 有 限 中 等 集 约 有 限 耕作 中等 集 约 高度 集约
土 地 利 用 的 限 制 性 增 大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3)潜力组
侵蚀限制(e), 坡度限制(p), 土壤质地限制(m), 土层厚度限制(l), 水分及排水条件限制(w), 盐碱限制(s), 热量限制(t), ⅡBbw 降水限制(r), ⅢAclp 无限制(o)
ⅢBar
?
二、拟定潜力评价表
——土地限制因素评价表
1.设置限制因素 2.限制因素的分级
二、拟定潜力评价表
一般 较好,受早春寒或 秋寒影响 勉强 一般,受早春寒、 五月寒和秋寒影响
4
切沟
<30
积水
无
不足,寒害严重
三、评定潜力等级
——土地综合评级
1.定性方法
最低因子限制定律
(限制因素叠加,再降一级)
三Hale Waihona Puke 评定潜力等级——土地综合评级
2.定量方法
(1)指数法
(指数和法,指数乘法)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贵州省土壤潜力评价的评价项目及分值
2.定量方法
(2)权重法
P = ∑ Pi ·ai
i
n
(确定权重:经验判断,等差法,回
归分析法,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
三、评定潜力等级
2.定量方法
——等差法实例
某个地区选取9个评价因素,其作用序列为:
m7 m5 m1 m6 m2 m4 m9 m3 m8 等差权重 100 87.5 75 62.5 50 37.5 25 12.5 0 可比权重 22
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可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及保护分区——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rotection zoning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mprovement potential in mountainousand hilly regions :A case study of Jiangjin District,Chongqing CityDONG Ting 1,2,YANG Chaoxian 1,ZHONG Shouqin 1,2,LI Lingli 1,2,SHI Yuwei 3,WEI Chaofu 1,2*(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Southwest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Chongqing 400715,China;3.Chengdu Land Planning Cadastral Affairs Center,Chengdu 611130,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demarcated the protection areas of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the landform scale,which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n mountainous and hilly districts.The improvement potential model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rovement potential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in Jiangjin District,Chongqing City.According to the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zoning identification and intensity diagnosis model,farmland protection areas with different physiognomy types were obtained,combined with the limited degree of quality improvable factors of farmlan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miting degre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s improvable factors were zonal distribution with “high in the north and south but low in the middle ”and highly limited areas accounted for 34.78%,which was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study area.The distribution of improvement potential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nature quality grade decrease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most of study areas were “random ”type distribution,accounting for 41.47%.The distribution of improvement potential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可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及保护分区——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董婷1,2,杨朝现1,钟守琴1,2,李伶俐1,2,史宇微3,魏朝富1,2*(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2.农业农村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3.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成都611130)收稿日期:2021-10-08录用日期:2021-12-07作者简介:董婷(1998—),女,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土地利用效率 ,是指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与消耗 在区域发展的社会 、经济与生态环境等方面 ,所实现 的物质产出或取得的有效成果 。对于城市区域而 言 ,很难简单地采用经济投入产出指标 ,对土地利用 效率进行评价 。土地利用效率应该包括社会 、经济 和生态环境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率 。以往的评价指标 体系只重视对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而忽略了 对其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 。因此 , 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 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构建适合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化 水平的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用于评价土地 利用的综合效率 。
二 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一般 指标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构 成 ,即宏观层次上土地配置的结构效益和微观层次 上土地使用的边际效益 。土地结构效益的高低 ,主 要取决于城市土地配置的合理程度 、城市基础设施 的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总体容量的控制标准 ;城 市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的高低 ,取决于土地的使用 方式 ,更具体地讲 ,取决于土地的用途和容量 。
指标值为标准值 ,对历年的指标值矩阵进行标准化
处理 ,考虑到权重因子 ,计算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值 。
这种分析 ,有利于发现该城市历年土地利用效率的
·48·
城市建设与发展
《城市问题 》2009 年第 4 期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 ( 2 )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 ,是指对多城市单期的土地利用效率
总第 165 期 〔文章编号 〕 1002 - 2031 (2009) 04 - 0046 - 05
城市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鲍Fra bibliotek中 刘 澄 张建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Landsat7北京市影像数据,裁剪后RGB(432)波段组合的研究区影 像
(2)训练样本的选取
选好训练样本后, 进行分离度检查,根据 分离性值的大小,从小 到大列出感兴趣区组合, 这两个参数的值为0~2.0 之间,大于1.9说明样本 之间可分离性好,属于 合格样本,小于1.8,需 要重新选择样本,小于1, 考虑将两类样本合并成 一类样本。
1. 遥感影像分类
遥感图像通过亮度值或像元值的高低差异及空间变 化来表示不同地物的差异,这是区分不同图像地物的物 理基础。遥感图像分类通过计算机手段,利用某种算法 进行分类,获取遥感图像中与实际地物的对应信息,从 而实现遥感图像的分类,一般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与非 监督分类[1]。
1.1 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又称训练分类法,用被确认类别的样本像元去识 别其他未知类别像元的过程。它就是在分类之前通过目视判读和 野外调查,对遥感图像上某些样区中影像地物的类别属性有了先 验知识,对每一种类别选取一定数量的训练样本,计算机计算每 种训练样区的统计或其他信息,同时用这些种子类别对判决函数 进行训练,使其符合于对各种子类别分类的要求,随后用训练好 的判决函数去对其他待分数据进行分类。使每个像元和训练样本 作比较,按不同的规则将其划分到和其最相似的样本类,以此完 成对整个图像的分类。
(2)本次研究中的验证
常用的精度评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混淆矩阵;二是ROC曲线。其 中,比较常用的为混淆矩阵,ROC曲线可以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分类精 度,比较形象。
真实参考源可以使用两种方式:一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准的分类图;二是选择的 感兴趣区(验证样本区)。
真实的感兴趣区验证样本的选择可以是在高分辨率影像上选择, 也可以是野外实地调查获取,原则是获取的类别参考源的真实性。由 于没有更高分辨率的数据源,本例中就把原分类的TM影像当作是高分 辨率影像,在上面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真实参考源,并采用混淆矩阵的 地表真实感兴趣区进行精度验证。
混淆矩阵 使用confusion matrix工具可以把分类结果的精度显示
在一个混淆矩阵里,用于比较分类结果和地表真实信息。用 混淆矩阵验证分类结果精度,分为两种验证方式:一种是地 表真实图像验证,另一种是地表真实感兴趣区。
几个相关的概念理解
总体分类精度(overall accuracy):等于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总和除以总像元数。 Kappa系数(Kappa coefficient) 错分误差(commission),指被分为用户感兴趣的类而实际属于另一类的像元 漏分误差(omission),指本身属于地表真实分类,当没有被分类器分到相应类 别中的像元数。 制图精度(prod. Acc.),指分类器将整个图像的像元正确分为A类的像元数与A 类真实参考总数的比。 用户精度(user acc.)指正确分到A类的像元总数与分类器将整个图像的像元分 为A类的像元总数的比
(1)文献中验证实例 验证时,采用相同的数据源按照同样的解译方法对采样点再次解译, 然后对两次解译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提供一个混淆矩阵,用以区分 特定的土地覆盖类别的错分程度[2]。 利用目视解译、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 类4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以人工目视解译结果作 为真实值对另外3种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和精度验证,以期找 到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的红原地区土地利用专题信息提取的最佳方法, 为该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分类及应用提供科学基础[3]。
Effective assessment of multiple features of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the selection of a suitable classification method are especially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More research, however, is needed to identify and reduce uncertainties in the image-processing chain to improv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6]
(3)分类器分类
采用最大似然分类 法分类的结果,并 经过了分类后处理 (修改名字、颜色、 聚类分析、修改错 分的图斑等处理)。
再次进行分类, 本次分类采用 RGB(543)波段 组合,选用最小 距离法进行分类。
1.2 非监督分类
非监督分类是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的差别 为依据的一种无先验(已知)类别标准的图像分类,是以集群为 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集聚统计分析的方法。根据待 分类样本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来进行分类。而不 需事先知道类别特征。把各样本的空间分布按其相似性分割或合 并成一群集,每一群集代表的地物类别,需经实地调查或与已知 类型的地物加以比较才能确定。是模式识别的一种方法。一般算 法有:回归分析、趋势分析、等混合距离法、集群分析、主成分 分析和图形识别等。
非监督分类步骤
ENVI中非监督分类方法有K-means均值算法、迭代自 组织的数据分析法(ISODATA)。
非监督分类大体上判断主要地物的类别数量。一般 监督分类设置分类数目比最终分类数量要多2-3倍为宜, 这样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
选用ISODATA方法的非监督分类结果
合并为5类后,进行分类后处理的影像
遥感影像的监督分类一般包括以下6个步骤
(1)类别定义
根据分类目的、影像数据自身的特征和分类区收集的信 息确定分类系统;对影像进行特征判断,评价图像质量,决 定是否需要进行影像增强等预处理。启动ENVI4.8,打开待 分类数据以R:Band 4,G: Band 3,B:Band 2波段组合显 示。
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评价通常是采用分类专题图与标准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图件或地面实测资料)进行比较,以正确的百分比 来表示精度的大小[4]。
用不同的数据源选取ROI来验证,或者不同的人用同一数据源 来验证。最后又综合精度和kappa系数,Kappa系数小,代表选取的 样本不好,分离度低,可行度差,样本数量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