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
灿若繁星的北宋词坛,柳永凭什么当“顶流”?
灿若繁星的北宋词坛,柳永凭什么当“顶流”?北宋柳永在词史中的地位很高,尤其是在民间达到了“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受欢迎程度。
甚至他的仕宦经历和爱情绯闻,宋人和后人笔记中都有很多八卦故事。
后世小说《喻世明言》中甚至将柳永的生平引为传奇,提到东京楚馆名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应援口号”: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样看,柳永生活的真宗和仁宗年间,一度成为了民间文学的“顶流”,传唱程度甚至超过了同时代的文豪晏殊、欧阳修等人,而如今我们读到的柳永词,好像仅仅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美感为人称道,怎么在当时就那么火了?一、审美题材“追热点”许多新媒体作者都提到过,如果想让自己的文章有很高的点击量和阅读量,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紧跟热点和强烈的个人风格。
其实历代的流行文体创作都有相通之处。
柳永词的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宋太宗雍熙元年(984),柳永出生在真州一个官宦之家,少有才名,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读书习文的正事,也好写长短句。
彼时长短句正是大宋的热点体裁,词至五代发展到宋,文人词已经逐渐流行,尤其宋太宗喜欢听民间小调,士人之间也流行起了一股填词之风。
然而诗文才是士人正道,在填词上下功夫的文人其实不太多,柳永却是例外。
南宋杨湜在《古今词话》中提到:真州柳永,少读书时以无名氏《眉峰碧》词题壁,后悟作词章法。
一妓向人道之,永曰:“某于此亦颇变化多方也。
”然遂成“屯田蹊径”。
这里面说的《眉峰碧》就是一首民间词,柳永在少年时就主动学习民间词,专注于炼就自己的写词风格,后来又逐渐在写作中悟出自己的作词章法,越写越出名,后来因为“柳屯田”的称号,他的作词风格就被称为“屯田蹊径”。
这个“蹊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长于民间慢词。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中对词的分类,62字以内为小令,63字以上为慢词。
慢词篇幅长,可以描摹铺叙,依曲而唱会层层递进,或曲折动人,呈现出更多的音乐变化美感,但由于过于贴近音乐性,文人士大夫之间并不流行,反而在民间很流行。
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
择, 并以主动的姿 态选择“ , 俗” 满足新兴的市民阶层 的审美要 求 , 从而使 其词得 以广泛流传 ; 其三, 柳永成功利用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力, 促进 了 柳词在北宋的传播与消费。
关键词: 柳词 ; 传播 动 力 ; 宋 北
中 图 分 类 号 :2 2 8 I2 . 文献标识码 : A
仔 《 溪渔 隐丛话 》 集卷 三 十三引 李 清 照《 论 》 苕 后 词 : “ 逮至本 朝 , 乐 文 武 大 备 , 涵 养 百 余 年 , 有 柳 礼 又 始 屯 田永 者 , 旧声 作新 声 , 乐 章 集 》 大得 声 称 于 变 出《 ,
柳永 是宋 代文 学史 上第一 个 大力填 词 的专业 词
他 的词 “ 天下 咏之 ” 。吴 曾 在 《 改 斋 漫 录》 十六 能 卷
收 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期 :0 1 0 2 1 — 3—1 5
相对安定 , 没有战争之苦 , 社会较为安定 。宋人孟元 老《 东京梦华录序》 中这一段是经常被人引用的: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 目“ 词在宋代 的传 播研究” 编 号 :7 J 70 1 ) ( 0 SD 5 07 。
人,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善于运用传播手段 并 使 自己获得成功的词人。唐圭璋先生曾对柳词的传 播情况作过这样的描述 : 宋叶梦得《 避暑录话》 卷三云:余仕丹徒 , “ 尝见
一
世。 唐圭璋先生对柳 永词有这样一段评价 : 柳永 ” “
以其很深 的文学素养 , 习于唐乐 、 唐诗 , 又习于本朝
的新乐 、 新词 , 经常流连坊 曲里巷 , 与乐工 、 歌伎 往
来, 创制 大量 慢词 , 开有 宋一 代风 气 。 ] 这是 从 ” (
柳永词在宋朝广泛传播之原因探究
关键 词 : 永词 柳
北 宋 传 播 浅 近俚 俗
宋 叶梦 得 《 暑 录话 》 “ 有 井 水 饮 处 . 能 歌 柳 词 “ 刘 克 体 , 到前 代 与 同代 不 同 文风 的影 响 柔 靡 婉 丽 的花 间遗 风 .老 避 云 凡 必 , 受 “ 庄 诗 : 君 未 识 陈 三 面 . 女 多 知 柳 七 名 ” 足 见 柳 词 在 宋 朝 的 相 儿 . 传播盛况 . 在交通 方式及信息传播技 术还欠发展 的社会时代 . 这
者 出现 在 当 时 的 时代 首 先 , 较 于苏 轼 、 清 照 、 弃 疾 等 文 学 相 李 辛 此 外 . 永还 善 于化 用 前 人 的诗 词 或 典 故 而 一个 “ 业词人 ” 他 专 的形 象 就 像 林 夕 、 言 陈 出 , 由雅 而 “ ” 做 到 “ 表 雅 里 ” 如 《 俗 , 俗 。 曲玉 管 每 登 山 临水 , 方 文 山 一 样 . 作 词 人 的 身 份 被 大 家 熟 知 任 何 只 要 被 冠 以 “ 以 . 专 惹 起 平 生 佳 事 ” 自《 辞 . 章 》 登 山 临 水 兮 , 将 归 ” 《 朝 出 楚 九 “ 送 ,满 良好 的 文 化 修 养 . 为 重 要 的 是 他 又 精 通 音 律 . 本 皆 “ 巷 歌 更 词 里 谣 ” 乃 是 一 种 合 乐 的 文 学 体 裁 . 永 的 创 作 往 往 能 因情 需 要 而 . 柳 ” 字 必 是 有 两 把 刷 子 的 . 香 门第 的 家 族 背 景 . 柳 永 有 着 欢 》 二 书 使 中名 句 “ 面 桃 花 , 知何 处 , 掩 朱 扉 悄 悄 ” 是 源 自崔 护 的 人 未 但 则 《 都 城 南 庄 》 的名 句 “ 面 不 知何 处 去 , 花 依 旧笑 春 风 ” 因 题 中 人 桃 。 此 . 这 个 迎 合 大 众 文 化 的过 程 中 . 词 语 言 的 市 民 化 与 通 俗 化 在 柳
精品论柳永词之文化新变
(精品)论柳永词之文化新变论柳永词之文化新变柳永,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词人,其作品风格独特,对宋代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人文情怀,同时又深受市民阶层的喜爱,因此被视为文化新变的代表。
本文将从背景、内容、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柳永词中的文化新变。
一、背景:市民阶层的崛起北宋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崛起。
柳永的词作受到了市民阶层的喜爱,其作品中所描绘的地方色彩和市井生活,正是市民阶层所熟悉和向往的。
柳永的词中表达了市民阶层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抒发,反映了这一阶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倾向。
这种文化新变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柳永词作的重要背景。
二、内容:地方色彩与人文情怀柳永的词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民俗风情,都是对北宋时期地方文化的真实写照。
柳永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表现,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这种地方色彩不仅体现了柳永的个人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地方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柳永的词作中还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爱情的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柳永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慨。
同时,柳永的词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如贫富差距、妇女地位等,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人文情怀不仅丰富了柳永词作的内容,也提高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风格:独特的艺术表现柳永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和意象等方面。
柳永善于运用民间口语和市井俚语,使作品更加贴近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同时,柳永的语言表达形象生动,通过鲜明的意象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力。
此外,柳永的词作结构巧妙,跌宕起伏,充满了张力和变化,使得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论柳永词在当时盛行的原因
论柳永词在当时盛行的原因关键词:长词慢调雅俗并陈题材多样视角独特摘要:柳永是北宋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提起那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然会想起柳永词。
下面就探讨一下柳永词在当时盛行的原因。
一、慢曲盛行把慢词作为专业,在创作方面,一般认为是个从柳永开始的。
清宋翔凤说:“词自南唐以后,但有小令。
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
耆卿(柳永)失意无俚,留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
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
例《戚氏》:“长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柳永这首最长的慢词达212字。
通篇音律谐协,句法活泼,平仄韵位错落有致。
慢词因篇幅长字数多在表现手法上自然要有别于小令。
一般说小令以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见长慢词则以铺叙取胜。
宋人李之仪云“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姑溪词跋》但铺叙不能一味展衍必须讲究章法变化之奇开阖动荡之美。
如无层次、无变化就会陷于痴肥堆叠或呆滞冗复。
柳永慢词的铺叙之法大致注意了几个方面 1十分重视景与情的适当布置。
柳永词惯用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的基本格局但读来并不呆板单一因为他力求融情于景、以景托情把情景打成一片将登山临水所见的山光水色与离愁别恨结合加以表现并用对外景的描叙来烘托内心活动。
如《曲玉管》、《卜算子慢》、《戚氏》诸作在情景关系处理上都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境地。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第一篇: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摘要:柳永是宋初以词闻名的第一人,他的词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相传在北宋社会,“凡有进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本文展现柳永词在北宋流传的盛况,并结合其时代背景与柳词的艺术特色来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一、柳永慢词的盛行(一)柳永其人其词柳永,生卒年迄无定论。
唐圭璋、陆侃如等先生作了考证,暂推定为公元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约同龄于晏殊、张先。
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为工部侍郎柳宜少子。
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独秀的格局,使慢词得以成为与之平分秋色的体式,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
慢词虽非柳永首创,但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从其现存《乐章集》中的213首词来考察,共用了133种词调。
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上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与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尝试从创作方向上改变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 雅” 为“ 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王灼《碧鸡漫志》言柳词“ 浅近卑俗 ,自成一体”。
他那种铺叙展衍、开阖自如的笔法,被世人奉为“屯田家法”,后世凡作慢词者,多采用此法。
此外,柳永在口语、俗语的运用上,也有许多创新之处,集子里那些俚俗的所品,虽然遭到士大夫们的鄙视,但在词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摘要:柳永是宋初以词闻名的第一人,他的词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相传在北宋社会,“凡有进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本文展现柳永词在北宋流传的盛况,并结合其时代背景与柳词的艺术特色来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一、柳永慢词的盛行(一)柳永其人其词柳永,生卒年迄无定论。
唐圭璋、陆侃如等先生作了考证,暂推定为公元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约同龄于晏殊、张先。
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为工部侍郎柳宜少子。
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独秀的格局,使慢词得以成为与之平分秋色的体式,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
慢词虽非柳永首创,但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从其现存《乐章集》中的213首词来考察,共用了133种词调。
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上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与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尝试从创作方向上改变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王灼《碧鸡漫志》言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
他那种铺叙展衍、开阖自如的笔法,被世人奉为“屯田家法”,后世凡作慢词者,多采用此法。
此外,柳永在口语、俗语的运用上,也有许多创新之处,集子里那些俚俗的所品,虽然遭到士大夫们的鄙视,但在词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试析北宋词坛
试析北宋词坛“柳永热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摘要:柳永是北宋初期词坛一名著名庶族词人。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深得广大市民喜爱、在市井歌楼广为传唱的词作。
他大量吸收蕴藏在民间的艺术养分,创新词曲。
他的词作语言通俗、曲调流畅,琅琅上口,在当时民间广为流传,在那个时代形成一股强劲的“柳永热”。
这股“热旋风”的形成是宋初社会文化转型的产物,和柳永自身一生的境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是他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重视市民文化消费水平及其心理对词传播影响的结果。
“柳永热”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北宋词坛;柳永;柳永热;文化消费柳永(约987一约105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写词的人。
柳永词作自问世以来,即打破隋唐以来词创作萧条沉寂的局面,使得词作从只有王公贵族士大夫欣赏的阳春白雪走向民间,成为当时最受广大底层普通百姓喜闻乐见和欢迎的“流行歌曲”,也因此使得柳永成为北宋时期最受推崇的词坛偶像和最具影响力的词人。
我们把北宋词坛这种现象称为“柳永热”现象。
笔者不揣鄙陋,拟对“柳永热”现象作分析,并探讨北宋词坛出现“柳永热”的成因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启迪。
关于“柳永热”现象,在相关典籍中均有记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柳词受追捧者众多,层次广泛。
追捧柳词的有皇帝、宰相、和尚,那些歌妓和普通老百姓就不用说了。
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口口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
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
”“宋哲宗宰相韩维也是“柳永迷”。
韩维“每酒后好讴柳三变一曲。
”邢州开元寺和尚法明更是超级“柳永迷”。
他“每饮至大醉,维唱柳词”,“或有召斋者则不赴;有召饮者欣然从。
酒酣乃讴柳词数阙而后已。
日以为常,如是者十余年。
”临终前,唱完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即“跏趺而逝”。
那些妓女对柳词更是喜爱有加,她们为了得到新词,“移宫换羽”,“多以金物资之。
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探索
内 对象,所以坊 的
;其流行式也主要在坊间传
播, 仕宦之家的柳永,从 :
的建
行 京求仕;
无名无势, 是柳永的行为作
为其 的家庭背景;所以
显落拓羁,柳永在青年时期 因为其做派、词风以一己之力名
|20何。8夂学教育
震京城,这不仅得益于柳永词本
身的特质,也得益于当时新传播 群体的岀现以及新传播环境的形
成c纵观古代社会文化发展,从 周、宋初城市坊市合一,意味着当
关键词%柳永词柳永文化传播
传播是一种文化、思想、观念
在“人”之间进行传递的一种事实
现象,是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的动 力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建立起来
的基础M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 中广传播”的进程连接着人类文 明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以 及人民意识形态的深化。柳永词 的传播,透露岀了当时词曲传播 的价值以及作用,对其传播进行 分析,也是对柳永词文化价值进 行探寻的重要举措。
渴望;在封建社会是一个必然
见的况_ 柳永的政治理
想,也是柳永 词形的重
要 _柳永次投身于仕进之
途,是却屡屡落第。柳永词最
为可贵的一点; 是柳永心中以
.二”为官的理想
实现,
是柳永在自己幸的时仍旧将
自身的.二”投向了广大的人民,
别是坊间的青楼女子,这也是
柳永词 广为流传的重要 I [役柳永笔下的《柳 、《乳
较低,对人思想的控制 较
差,且唐宋时期的对外思想也在
随 强,人的思想观逐渐
开放$谓的“以诗言志、以词言
情” $柳永的创
了一个广
阔的思维空C繁荣的社会环境 以及思想观的开放$ 柳永词
的传播也营造了一个极具优势的
背景以及环境,柳永词的广泛传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词怎么流传这样广?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词怎么流传这样广?人们对柳永的词有一个评价,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这说明,柳永的作品,比皇帝的圣旨传播得更快、影响更大、范围更广。
通俗的说,柳永就是北宋的流行歌曲的词作者,他的词作一出,全国上至公卿之家,下至里巷之屋,广至所有的歌舞茶楼、娼家妓院,一律在唱他的词,在极短的时间里,就风行全国,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柳永,只有一个柳永能做到这一点。
柳永的词流传有多广?影响有多大?举个简单的例子,柳永曾经作一曲《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在词中,写尽了北宋杭州的自然美景和繁华富庶,此词一出,轰动八方,不仅中土大地的歌女们在唱,就连北方的金国女真族的广袤大地上,也大为流行,金国皇帝完颜亮听了此曲,竟被江南的美景闹得茶不思、饭不想、夜不寐,立即准备挥师南下,以一国之力来争抢词中所描绘的盛景,后来他果然提兵侵略宋朝了。
那么,柳永的词为什么会这么流行呢?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他的词不像北宋其他士大夫的词作,极尽雕琢,追求古雅,柳永与他们不同,他作词通俗晓畅,注重感悟,他的词都是情到深处时从心底蹦出来的,而不是躲在书斋里想出来的,所以,更打动人心,人家一读,就能感同身受,而且深为折服。
第二个原因就是接地气。
柳永的骨子里是一个平民诗人、里巷词家,他虽出身官宦之家,但他更钟情市井生活,多年的游历,使他对平民百姓,尤其是青楼歌舞场的烟花女子情深意切,他了解她们的生活,他与她们同生活,所以,他的词作里有很多与歌妓舞女交集的内容,这些鲜活的素材,使他的词感情真挚,语言优美,通俗有趣,烟火味十足。
第三个原因就是术业专攻。
柳永虽然也曾走科举之路,但他在科举和入仕的路上一直磕磕绊绊,比如,当时的宰相晏殊也是一个大词人,柳永去拜访晏殊,晏殊尽管接待了他,却说:“我也爱作曲子,但不作‘针线慵拈伴伊坐’之类。
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探索
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探索作者:金真慧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柳永词透露出了北宋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中内容不仅描写了当时市里坊间的独特风气,同时也展现出了当时思想价值观的碰撞以及繁荣社会下的社会行为,柳永本身的魅力以及行为,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一拍即合。
基于此,从柳永词的特质、社会人群、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对柳永词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柳永词的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柳永词柳永文化传播传播是一种文化、思想、观念在“人”之间进行传递的一种事实现象,是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建立起来的基础。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播”的进程连接着人类文明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意识形态的深化。
柳永词的传播,透露出了当时词曲传播的价值以及作用,对其传播进行分析,也是对柳永词文化价值进行探寻的重要举措。
一.柳永词的特质与传播的关系宋词作为时代艺术的代表,在后世常常被人们以一言而统之,诸多人认为宋词的成就以及特色在于风格的旋律恢弘,其深层次的内涵有所欠缺。
其实不然,以柳永词为代表,宋词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其实颇为深厚,这也是以柳永词为代表的宋词,能够传播如此久远的重要原因。
“词”以敦煌曲为源,经过唐代诗人的润色之后,到了柳永此处,随后再由苏、辛发扬光大。
柳永詞词体分为两种,其一婉约、其二豪放,豪放为词体气象恢弘,婉约为词情偏偏款款。
两种词体,让后人对宋词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虽然仅用婉约、豪放两个派系对宋词进行分类,能够使得对宋词的研究工作更容易开展,但是这种当时也过于粗略。
婉约、豪放的概念本就较为模糊,二者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且古代杰出文人的创作风格并不能用一种风格盖棺定论,柳永词就是其中的代表[1]。
关于柳永词的看法、研究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前人认为柳永所作之词皆为柳永浪荡生活的记录,而柳永本人也只是一个“颓废缠绵”的文人;而现代的研究又认为柳永有着豪放的一面,柳永词虽然曲折委婉,但其中也不乏浑沦之豪放之气,如果对宋词的研究仍旧停留在豪放、委婉这两种界定方式上,那么柳永词无疑就打破了这种过于“粗放”的分类方法。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盛行之原因
满怀信心 ,自认 为考个进士如探囊取物 。 可是第一 次却没有考上 ,一气之下 , 柳 永写了首 《 鹤 冲天 》 , 但却 正是其 中 的一句 气话却 给 自己留下 了无 穷后
患 ,这恐怕是柳永始料不及 的。 情况是这样 的 :吴会 云 :“ 仁 宗 留意儒雅 ,务 本 向道 。深斥浮艳虚华之文 。初 , 进士柳三变 ,好
柳 永词在北宋社会盛行之原 因
王 婷
(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江苏 常州 2 1 3 0 0 0)
摘 要 :柳永是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著名 的专业 词人 。本文通过社会 因素 ,柳 永个人 因素 ( 生活经 历 ,政 治生涯 ,文学修 养等 ) ,后人对他 的继承等 多个方面进行 了初 步的探 索 ,尽 可能的做到对柳词在北
研究柳词盛行 的原 因 , 这一 点也是一定要提 到
必求永为 辞 ,始行 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 ”后人评 价从此不 出 “ 邪狭 ”二字 。非议归非议 , 柳词在北 宋社会盛极一时却是不 争事 实 。叶梦得亦云 :“ 余 仕丹徒 ,尝见一 西夏归朝官云 :‘ 凡有井水处 ,即 能歌柳词 。 ” ’ ( 《 避暑 录话 》 )有井水处就有柳词 , 其流行可谓广矣 !罗 大经亦 云 :“ 海 陵阅柳永 《 望 海潮 》词 ,有 ‘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句 ,遂起立 马吴 山之志 。 ” ( 《 鹤林 玉露 》 ) 这个 当然有些夸张 了, 不过却 也反 映 了柳词 传播之广 。还有 许多 其它记 载 ,说 的意思也大致相 同。虽 然当时文人 ,( 包括 以后各朝 ) 大都鄙薄柳永的为人 , 但柳词在宋朝之大 盛却是众 口一说的。 这样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 : 遭广
大文人轻视的柳永 , 为何其词作在北宋社会却盛极一
从词选、词话看柳永词在宋代的传播
i l n t e d s e n t n o i n o ty o o g Dy a t d y i h is mi a i fL u Yo g S ci e r fS n n s y o p
Ke r :t n y wo ds heSo g Dyn t asy;cipo t y an ho o e r t l gy;Cic mme t o n s;Li n sci;dis mi a i n u Yo g' se n to
Ab t a t s r c :By t e s u y o h ee to fLi n er n t e a ho o e nd t e c mme t h t d ft e s l c i n o u Yo g Scipo t y i h nt l gis a h o ns on So n So g Dyn s y,i i l a ha u Yon e r wa is mi t d u c mmon y i ng cii n at t s ce r t tLi g SCipo ty s d s e na e n o l n t ie a ur lcr l fs h l r y Ci nt l gis a omme t ,t ug twa e e a to a l — he l r t a ice o c o a s b ho o e nd Cic t a n s ho h i spr v l n r ly a mo he sn n — il a d cv la pu a i n t ou o l r lt r t e,p r iulr y t lb e t . ng t i gi g g rs n i iin po l to hr gh p pu a ie a ur a tc a l he i r to Su h d v r iy s wst e d s i c i n b t e h l g n a t nd t e p pu a n e e tc e ry a d v v c i e st ho h itn to e we n t e ee a tt s e a h o l ri t r s l a l n i 一
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论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摘要: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柳永的词的分析,说明了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宋词;贡献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需要一批为之奋斗的人,北宋时期,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的现象。
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一)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柳永关注到了词的特殊特征,特别注意了词的格律与平仄。
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在词作中,用“对” 字起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
有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句,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感情婉转流畅的表现出来,明净而透彻。
同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二)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
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效果
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效果龙建国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职业词人。
他的词广泛传播,曾有“散播四方”①,“天下咏之”②之评。
由于柳永词的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领域广阔,故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不仅为众多的词人所接受和效法,而且深受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一 柳永词的传播方式柳永词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是因为传播方式多样,传播渠道畅通。
其重要的传播方式有:大众传播、群体传播、文献传播等。
大众传播是唐宋词常见的传播方式,也是柳永词重要的传播方式。
所谓大众传播,即信息通过媒介向公众传播。
它一般有三个环节:传播者、媒介、受众。
词的大众传播是指以歌妓为媒介,通过歌妓演唱向受众传播。
词人是传者,歌妓是传播媒介。
五代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曾描写词的这种传播方式和过程:“有绮宴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在词的大众传播方式中,歌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宋时期的歌妓大致可分官妓 (又称营妓)、私妓、家妓。
她们在不同的场合,向不同的阶层传播词。
柳永在踏入仕途之前曾有过一段浪迹市井、纵游坊曲的经历,常常为歌妓度曲填词,他的词也主要是通过歌妓这一媒介传播给广大受众。
宋代杨湜《古今词话》记载: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
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
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③宋代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也记载:耆卿初登仕途日,因谒福之宪司,买舟经南剑,遂游于妓者朱玉之馆…… 饮数日,遇值太守生辰,朱玉就耆卿觅庆寿之词。
耆卿作词与之。
及贺,太守闻朱玉所讴之词,大悦,厚赏之,乃询其作词之人。
朱玉以柳七官人答之。
太守谓朱玉曰:“见其词而想其人,必英雄豪杰之士,宜善待之。
”④朱玉和楚楚都是由官府蓄养、为官员提供娱乐服务的官妓。
他们因演唱柳词而获厚赏,柳词的大众传播过程也由他们来完成。
试论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试论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柳永(1004-1054)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多受家庭影响,爱好文学,同时为人放荡不羁,年轻时屡试不第,到晚年才中进士,之后做过睦州掾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和屯田员外郎等小官。
在北宋的著名词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一个,但他却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词的创作。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现存“乐章集”,他对词的贡献和影响很大,堪称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一、形式上有新的创造在词的发展上,柳永大力并成功地发展了慢词,增加了词的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从柳永开始,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的阶段。
柳永改造创作了七十多个长调词牌,他在唐中叶民间曲子词和少许文人慢词的基础上,特别是学习和吸收了宋初民间乐曲的创作经验,或依新调填新词,或自创新调,写了许多慢词,他的《乐章集》中慢词占十之七八。
柳永精通音律,爱好民间音乐,他和乐工们合作,创作了大量的以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为特色的慢词,尤其引人注目。
(如顾敻的《甘州子》)只有33个字,柳永的《甘州子》增为78个字;牛峤的《女冠子》只有41个字,柳永的《女冠子》增为111字和114字两体;李煜的《浪淘沙》只有54个字,柳永的《浪淘沙慢》增为133个字;晏姝的《雨中花》只有50个字,柳永的《雨中花慢》增为100个字)。
从此,词体的发展开始有了随着乐曲繁衍为长篇的趋势。
虽然长调本不是柳永所创,但长调得到发展并蔚然成为一代的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在北宋时,词的体式便相当完备了,这也是使柳永成为里程碑式人物的主要原因。
二、内容上有新的开拓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用评诗的标准来评诗,通常用“诗言志”来要求词面,未见其长处,而柳永在词的内容题材上有新的开拓。
1.柳永的慢词充分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表情大胆表露,特别是他不顾士大夫的轻视和排斥,在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以晏殊为代表,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
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
收稿日期:2001203206作者简介:曹志平(1965—),女,山东嘉祥人,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① 据《宋会要・方域・东京杂录》记载,太宗时开封府治8厢121坊,所列坊名中有两个敦化坊,如去其重复,当为120坊,正与神宗时王灌所修《北道刊误志》之记载相合。
第40卷第5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9月V o l .40 N o .5Journal of Central Ch ina N o r m al U niversity (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Sep t . 2001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曹志平(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曲阜273165)摘要:柳永词的传播是北宋时期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但是诗、乐、声、舞多种艺术审美的撞击过程,而且是以北宋文化传播的整体存在为依据的文化整合活动,是柳永词得以存在、得以实现其艺术和文化效应的社会行为。
歌妓的演唱是柳永词存在的活化机制,柳永词的传播实现了词体的传播化,推动了市民俗文化与士大夫精英文化的分庭抗礼。
关键词:传播;柳永;词中图分类号:I 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456(2001)0520123205 柳永熔融民间词与士大夫词、焊接小令与慢曲,丰富了词调,发展了词体,正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乐章集》交织着浪子之调、寒士之吟、词人之歌,足以奠定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而柳永词的传播,也是柳永词存在事实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对柳永词的原生态作整体性思考,就不能不考察柳永词的传播。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柳永词原生态中,柳永词的传播,不但是词、乐、声、舞多种艺术审美的撞击过程,而且是以北宋文化传播的整体存在为依据的文化整合活动,是柳永词得以存在、得以实现其艺术和文化效应的社会行为。
如果仅仅把柳永词的传播当作文学现象,那么,北宋文化传播产生的一些特殊现象就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也与词的传播事实不符,与柳永词的存在形式相违。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
试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词史地位(一)【内容摘要】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
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
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
其次,《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唱的时代继续广泛着传播柳词。
【关键词】柳永;柳词;传播;歌唱;别集;选本柳永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
他善于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
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
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实际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模仿。
本文拟从歌妓的歌唱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情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一、宋代歌妓的演唱传播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宴乐场合供给伶工歌女歌唱。
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分别在西蜀和南唐的宫廷,就是由于这种文体最适合于追求享乐的小朝廷君臣的缘故。
〔2〕入宋以后,城市经济的繁荣更加有利于词的发展。
宋开国后逐渐在都市中取消了“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便利,《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都对当时的汴京、临安城中商旅云集,百业兴盛及朝歌暮舞,弦管填溢的繁华情景有过生动详细的记载。
由于经济的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和设施更加完备,歌楼妓院也随处可见,散落于青楼妓馆的市井歌妓更是数不胜数。
柳永对宋词发展贡献及作用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作贡献和作用摘要: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其当世还是其后世,柳永都算得上是一个“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不能被忽略的人物,这样的结果,当然多数情况下来自于文化话语结构的时代局限,柳永的俗词使他备受争议,却也形成了一个“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独特现象,可以说,这几乎是前无古人,迄今为止也是后无来者的,而柳永作为这样一个虽备受争议却永远不能被忽略的历史人物,其对词坛的贡献和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本文试从词风、词体、词境等方面分析柳永词对宋词的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柳永宋词影响贡献引言:柳永,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但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因此屡试不第,还落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称号。
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
但我认为,柳永虽在社会地位上是个平民,但在词史上,也真个应了他的那句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才能恰当地评价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贡献.一: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词,最初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才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词体的分类中一种是以词的字数而加以区分,即:小令、中调和长调。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
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相比同时期的词人,柳词的内容、特点均呈现出独特的特色。
这一点在:关于宋仁宗朝四位杰出的词人,即柳永、晏殊、欧阳修和张先的现存作品,比较他们各自所用词牌,即可看出各种各样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3-15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词在宋代的传播研究0(编号:07SJ D750017)。
作者简介:黄旭(1962-),男,江苏泰兴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艺术传播研究。
第27卷第5期2011年5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Q I U TEAC H ERS COLLEGE Vo.l 27 No .5M ay .2011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黄 旭(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摘 要:柳永词在北宋社会广为流传,其传播动力得之于:其一,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创新中得到原动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其二,柳永敢于直面/雅0与/俗0的选择,并以主动的姿态选择/俗0,满足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其词得以广泛流传;其三,柳永成功利用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力,促进了柳词在北宋的传播与消费。
关键词:柳词;传播动力;北宋中图分类号:I2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1)05-0027-05传播者与接受者是传播中两个重要的因素。
在以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宋代,词作者往往是主要的传播主体。
作者控制着传播的方向与内容,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来说就是/把关人0。
接受者是文学传播的末端。
文学作品的传播,最终是要作用于读者受众,只有接受者接受后才能实现作品的价值;而接受者的价值取向对文学作品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兆鹏认为,文学的商品化趋势,对宋代文学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的影响和作用:一是造就了一批以诗文创作为生计的/职业0作者,二是加速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流通与消费[1]。
传播与接受这两个维度的相互作用,是文学传播的重要动力。
柳永是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专业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善于运用传播手段并使自己获得成功的词人。
唐圭璋先生曾对柳词的传播情况作过这样的描述:宋叶梦得5避暑录话6卷三云:/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
0明郑麟趾5高丽史#乐志6中也有柳词。
这是宋徽宗赐给高丽的宋乐,可见柳词也传到了高丽。
柳词西北传到西夏,东北传到高丽,更为中原广大市民所喜爱。
宋陈师道在5后山诗话6里说他的词/天下咏之0。
吴曾在5能改斋漫录6卷十六里,说他的词/传播四方0,也可证实柳词普遍流传的情况[2](P928)。
柳词在北宋社会的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变0中求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同时能够充分利用传播媒介为其服务。
一作为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专业词人,柳永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可谓是功绩卓著。
/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0[3](P193)。
宋胡仔5苕溪渔隐丛话6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5词论6:/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5乐章集6,大得声称于世。
0唐圭璋先生对柳永词有这样一段评价:/柳永以其很深的文学素养,习于唐乐、唐诗,又习于本朝的新乐、新词,经常流连坊曲里巷,与乐工、歌伎往来,创制大量慢词,开有宋一代风气。
0[2](P928)这是从文学的角度对柳词创作的肯定。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是顺应了当时承平时代的/享乐0主题的需要。
柳永的创作主要从宋真宗天禧至宋仁宗皇佑的三十五年间(1017-1057年)。
这段时期,宋朝边界相对安定,没有战争之苦,社会较为安定。
宋人孟元老5东京梦华录序6中这一段是经常被人引用的:,,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竟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4](P4)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当时(主要指北宋未年)/太平日久0的时局造成了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享乐心理,因而竟连头发斑白的中老年人都不知干戈为何物。
第二,当时商业经济高度发达,为人们的享乐生活提供了优裕的物质条件。
第三,这段文字不但记载了汴京的繁华,而且谈到/新声0的流行。
/新声0就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曲子词。
同时还揭示了作为/新声0之小词产生于商业环境的事实,而它们的/消费者0也就不再囿于士大夫文人中间,更是面向着广大的城市居民。
北宋社会弥漫着寻欢逐乐的享乐风气。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说:这一时期,为迎合当时风尚而对历来小令的曲调加以改变大约是不断地进行。
在当时的文人之中,唯有耆卿积极适应这种新翻曲而写作。
,,这一时期在词的创作和歌咏的场合上,并存着本质不同的两种情况,简单地划分,就是并存着可以称作文人社会和市民社会这两样社会;在前一社会中,几乎只是墨守着旧有的曲调,而在后者,则时尚的变化在时刻进行着。
而耆卿,正如从他的经历所看出的那样,是深入到后者之中进行着词的创作活动的[5](P187)。
在北宋,市民阶层得以壮大,作为普通市民他们的基本生活要求得到了满足,进而追求一些感官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
体现在文学上,就要求当时流行的词真实反映出他们的生存状态。
在情感内容的表达上,柳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繁华城市的讴歌。
柳永在大容量、慢节奏的长调中,以酣畅淋漓的描写,表现他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沉迷。
在他的5乐章集6中有许多直接描写都市繁华的词。
从/平康巷陌,触处繁华0的帝里,到/马摇金辔破香尘0的扬州;从/簇簇歌台舞榭0的蜀都,到/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0的吴地,到处充溢着绮罗之艳,粉泽之香。
北宋城市的繁华和奢靡,真实地反映于柳词之中,并且成为词人衷心歌颂的/承平气象0。
柳词中这类城市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少,宋人对此多有称道,如陈振孙誉之为:/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0宋代史官范镇也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
0第二是对平民生活的描写。
在商业文化勃兴的时代,太平景象已经由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田园风光变成了热闹喧嚣、纵游无度的城市风情。
对于这带有文化异质色彩的社会现象,正统文人所惯于营造的平和安详、闲雅淡远的审美境界已不再适用,而柳永的/市民视角0恰恰是他成为/承平词人0的关键之所在。
从这些城市词可以看出,柳永对城市的描绘角度完全是市民化了的。
他为之心醉神迷的是万家欢度佳节的热烈情绪,是平民少年的良缘奇遇。
华灯、罗绮、香风、艳杏、繁弦,作为传播者的词人向受众展开的是视觉、听觉、嗅觉乃至触觉的全方位感官刺激,词作所引发的不是对生活的理性感悟,他所宣泄的是赤裸裸、活泼泼的生命热情。
正是在这些词作中,市民百姓读出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感觉。
二柳永敢于直面/雅0与/俗0的选择。
清宋翔凤5乐府余论6曰:/(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
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妓人传习。
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0/俚俗语言0与文学语言是格格不入的。
特别是在/诗庄词媚0的观点占主导地位的北宋,柳永竟然选择用俚俗语言入词,自然要受到正统文人的诟病。
众所周知,南宋词话均以周邦彦和姜夔为宗,一致贬柳永为/俗0。
吴梅先生在5词学通论6中也认为:(柳词)时时有俚俗语。
如5昼夜乐6云:/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05梦还京6云:/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
05鹤冲天6云:/假使重相见,还得似当初么?悔恨无计那,迢迢长夜,自家只恁催挫。
05两同心6云:/个人人昨夜分明,许伊偕老。
05征部乐6云:/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拆。
0皆率笔无咀嚼处。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6](P53)。
其实这种/俗0,正是柳永在创作中的一种主动选择。
柳词大量的吸收民间白话、口语入词,语言/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0。
浅显直露的语言完美地融合在词人几乎所有的作品中,即使是那些被文人们认可并欣赏的词作,口语俗语也层出不穷。
如著名的5八声甘州6中,既有/不减唐人高处0的雅言,也有/俗极0的艳语。
唐圭璋先生有一段为柳28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永正名的文字:从宋人陈师道、胡仔、黄昇、沈伯时直到清代5四库提要6,无不以柳词俚俗为病,以为是下里巴人。
其实语言通俗是唐代民间词的本色,也是柳词的本色。
柳永不用秾丽的辞藻,不走雕琢的老路,而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景、抒情,广大人民是喜爱的。
如5夜半乐6:/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0语言何等明白!刻画人物,何等生动![2](P931)对于柳永而言,运用俗语不是出于一时的好奇而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刻意追求某种轰动效应,语言的市民化、通俗化是柳永的主动追求。
语言是文学传播的载体。
柳永在语言上消除了与市井平民、歌妓乐工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保证了其词在城市大众文化消费圈的流行。
这种/俗0的选择,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同时也体现在曲调上。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论断颇为耐人寻味:耆卿词以其俗之故而屡遭非难,这一点如今已无须赘言。
但是他的所谓/俗0,不仅止于内容和表达。
,,他所用的曲调是非常不同的。
否则就无法充分说明为什么晏、欧等人的词中也有相当数量的类似艳词的作品,而却唯独耆卿遭到极度的贬低呢?例如,耆卿谒见晏殊,请求掖进时,据说晏殊引了耆卿的[定风波]词中的一句(/彩线闲拈伴伊坐0),将他迫退了。
这固然可以看作问题在于认为他的文辞卑俗,但是作为此事的背景,我认为以下这一点也一并加以考虑为宜:在当时的文人之间墨守着这一曲调的旧有形式,而耆卿却采用了闾里巷间流行的变奏曲[5](P187)。
5碧鸡漫志6、5乐府指迷6中常常褒奖的周邦彦,其艳词无论质或量都不亚于柳永。
这一点韦金满著5周邦彦词研究6(学津书店1980)第二章云: /试观美成侧艳之作,,,其亵渎处,亦与耆卿相伯仲。
承耆卿之遗风,故此种作品亦数数见之。
0作者创作时需要考虑到接受者的嗜好,这是我们的研究者必须注意的事实。
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柳词的唱法,但唐圭璋先生根据柳词中运用四声阴阳、去声字、入声字、去、上连用、句中用韵及双声、叠韵等情况,概括出柳词/音节响亮0[2](P932)的特点。
从柳永的创作实践来看,柳永所采用的曲调在当时一定是广泛流行的通俗曲调。
城市市民阶层追奇逐新的审美要求促成了宋代/新声0迭出局面的形成。
据施议对5词与音乐关系研究6一书统计,宋人所用的七百二十多个词调中,有六百三十多是宋时新调[7](P71)。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柳永在创作时,已经考虑到了他的词的传播的结果。
也可以说,这种流行的结果正是在其预料之中的,也是其主动选择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