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疾病控制中级职称)

合集下载

公卫医师 疾病预防控制中级 传染病知识汇总

公卫医师 疾病预防控制中级 传染病知识汇总


乱弧菌
病人与带菌者 水)
人传染
病毒性肝炎
RNA

急性病人(起 病前2日周至30 分口 日有传染性)
幼儿、儿童 (牢固免 疫)
人传染
病毒性肝炎 病
DNA
急慢性病人,
及携带者
经血(母婴)
新生儿及 50%易感者 (持续、交 叉免疫)
病毒性肝炎 人传染 单股正链RNA 急慢性病人, 经血(输血)

及携带者
人)
病原体
传染源
直接接触、飞 沫、间接接触
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
感染后仍可 发病
人间
时间
空间
致病物质 细胞
破伤风
人传染 破伤风梭状芽

胞杆菌
成人:经皮肤 黏膜上的伤口 侵入 新生儿:脐带
外毒素: 破伤风痉 挛毒素; 破伤风溶 素
幽门螺旋杆菌 人传染
油门螺旋杆菌


口口传播
尿毒酶 粘附因子 毒素 (VacA)
巴2.0;中间,
<0.2,1.0)
1隐性感染为 主,1%0-1%弛 缓性神经麻痹 隐性感染、顿 挫型、无瘫痪 型(颈、背肌 痛、强直、皮 肤过敏)、瘫 痪型
发热、呼吸道 卡他症状和全 身斑丘疹为特 征急性传染病 柯氏斑,发热 4-5天出疹,玫 瑰色丘疹,中 心向四周、出 疹时体温高 峰,疹齐之后 下降,恢复期 色素沉着及糠 皮样脱落(并 发症 巨细胞肺 炎。。)
脑膜炎球菌荚 膜多糖
点少见 片,中央坏
死,脑膜炎型:
剧烈疼痛,频
繁呕吐,脑膜
炎刺激征,神
志改变)
猩红热
人传染 A群乙型β型

溶血性链球菌

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知识点自己整理部分

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知识点自己整理部分
分类
传染病名称
潜伏期
隔离期
常见
最短-最长
法定传染病
肺鼠疫
1-3天
数小时-8天
症状消失后痰培养6次阴性
腺鼠疫
3-6天
1-8天
至淋巴结痊愈,菌检2次阴性
霍乱、副霍乱
1-3天
数小时-7天
腹泻停止后隔日大便连续培养3次阴性,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4-6
1-14
热退后19天
病毒性肝炎
甲型
30天
15-45天
自发病日起不少于30天
乙型
2-3个月
6周-6个月
从事饮食卫生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出院后应暂时调离工作,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方可恢复工作
丙型
52天
2-26周
同乙型肝炎
戊型
36天
15-75天
同甲型肝炎
脊髓灰质炎
5-14天
3-35天
发病日起40天
麻疹
10-12天
8-21天
发病日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应延长至出诊后10天
症状消失后隔日粪便培养连续连续2次阴性
副伤寒
8-10天
2-15天
至停药后连续3次大便培养阴性或体温正常后15天
伤寒
10-14天
7-23天
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3天
1-7天
发病后7天或症状消失后3天
百日咳
7-10天
4-21天
出现痉咳后28天
白喉
2-4天
1-7天
症状消失后鼻咽分泌物细菌培养连续2次阴性
新生儿破伤风
4-7天
1天-数月
猩红热
2-5天
1-7天

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疾病控制中级职称)

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疾病控制中级职称)

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1、鼠疫:革兰阴性;主要致病力决定质粒和染色体的毒力岛编码。

鼠毒素损害心肌。

原发性肺鼠疫最危险。

诊断:发病前10日内到达到鼠疫疫源地或接触过可疑病人。

采样:血。

治疗首选链霉素。

动物间流行:杀灭啮齿动物及其寄生的蚤类。

植被和灌溉是控制鼠疫流行的根本办法。

鼠疫菌常见的质粒中丢失PYV,鼠疫菌丧失活力。

鉴定鼠疫菌最重要的指标是噬菌体。

临床诊断:(1)、高热、严重的内毒素中毒症状,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或进入休克状态。

(2)、高热,出现具有大、硬、痛、固定特征的淋巴结肿大(3)、高热,肺部受累、剧咳,痰中带鲜血。

治疗:适当输液,恢复水电解质平衡,输入新鲜全血。

处理;坚持就地、就近隔离。

在接触者中实施预防投药,密切接触者按照已经感染的看待,实施预防性链霉素注射,接触者中不应使用疫苗。

2、霍乱:至今世界已引起七次流行,前六次是古典型,最后一次是埃尔托型。

潜伏期1~3天,革兰阴性,在小肠定居,分离庆大霉素。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

症状:剧烈腹泻、呕吐,无腹痛,无发热。

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治疗:快速足量补液。

3、肝炎:甲肝:15~45天,平均30天。

乙肝:30~180天,平均70天。

丙肝:15~150天,平均50天。

甲型、戊型肝炎粪-口传播,甲型好发少年儿童,戊型:孕妇晚期死亡率高。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丙型肝炎:输血传播。

甲型、戊型肝炎隔离两周。

乙肝免疫计划从1991年开始。

4、菌痢:甲乙类传染病之首。

危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和麦康凯平板生长良好。

有47个血清型,主要有痢疾志贺菌、鲍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我国以福2a、宋内1为主。

以外毒素致病,外毒素有神经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症状:剧烈呕吐、肚子痛。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保存在3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

两次便检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在没有粪便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应于症状消失后一周方可解除隔离。

2021疾病控制中级职称历年真题及章节题库节选

2021疾病控制中级职称历年真题及章节题库节选

2021年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历年真题及模拟题库节选<一>本题库是202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的题库节选,内含有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等三个部分:一、历年真题目录(一)历年真题精选及模拟题库1、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基础知识)真题精选及详解(1-2)2、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及详解(1-2)3、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专业知识)真题精选及详解(1-2)4、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专业实践能力)真题精选及详解(1-2)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基础知识第1章医学免疫(1一2)第2章卫生统计学第3章卫生法第4章卫生经济第5章医学伦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第1章流行病学(1一2)第2章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第3章社会医学第4章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第1章急慢性传染病、媒介生物控制、消毒、医院感染(1一3)第2章预防接种第3章寄生虫病(1一2)第4章地方病第5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二、历年真题及章节题库节选1.四种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为( )。

A.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偶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B.单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雪球抽样、便利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配额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E.多阶段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机械抽样【答案】D【解析】概率抽样包括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整群抽样、多段抽样、PPS抽样和户内抽样。

四种基本的概率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

偶遇抽样、雪球抽样、便利抽样属于非随机抽样。

因此答案选D。

2.免疫系统中的成分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是( )。

A.免疫抑制B.自身免疫耐受C.自身免疫病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答案】D【解析】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

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疾病控制中级职称)

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疾病控制中级职称)

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疾病控制中级职称)
一、基本概念
急性传染病是指接触传染源后,在较短时间内发病,病情急剧变化,通常呈周期性流行的传染病。

这些疾病具有传染性、致死率高以及发病迅速等特点。

二、常见急性传染病
1. 痢疾
病原体:痢疾杆菌
症状:发热、腹泻、稀便、里急后重、排便频繁
预防:饮食卫生、个人卫生、消毒隔离
2. 伤寒
病原体:伤寒杆菌
症状:持续高热、乏力、食欲下降、肝脾肿大、便秘
预防: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3. 肺结核
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
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热、盗汗、乏力
预防: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结核病菌携带者管理
4. 流行性出血热
病原体:汉坦病毒、恙虫病毒、拉沙病毒等
症状:高热、头痛、出血、休克
预防: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消灭媒介动物、疫苗接种
5. 疟疾
病原体:疟原虫
症状:周期性寒热发作、畏寒、高热、出汗
预防:环境治理、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三、预防控制
1. 做好环境卫生
消灭传染源、传染媒介,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2. 注重个人卫生
勤洗手、勤洗脸,保证个人卫生干净卫生。

3. 加强舆情监测
密切了解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防控疫情。

4. 对发病流行区域进行消毒和隔离
对发病疫区和病患进行隔离和消毒,杀灭病菌和媒介,防止疫情扩散。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非常重要,对于疾病控制中级职称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能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需要注重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加强舆情监测,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疾控传染病考试要点归纳

疾控传染病考试要点归纳

传染病病名潜伏期治疗及用药潜伏期治疗及用药潜伏期治疗及用药鼠疫2-8t 链霉素耶尔森菌病小肠结肠炎性病性淋巴肉7-10t 霍乱1-2t 补液空肠弯曲菌性肠炎软下疳3-7t 参考梅毒30t 副溶血弧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20-160t 幽门螺杆菌病PPI+抗生素侵袭性链球菌感染7-33t 军团菌病2-5t 红霉素寄生虫病1-6y 莱姆病1-180t 多西环素传染病病名潜伏期治疗及用药40猪链球菌感染2t 疟疾11-25t 伯氨喹、氯喹等伤寒、副伤寒3-42t,2-15氟喹诺酮其他链球菌感染血吸虫病30-60t 吡喹酮120mg/kg 艾滋病2-10n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丝虫病10-14t 乙胺嗪4.2g*7t 脊髓灰质炎1-2w 无衣原体肺炎红霉素黑热病6y 斯锑黑克120-150mg*6t 麻疹10-14t 无支原体肺炎红霉素阿米巴痢疾甲硝唑800mgtid 白喉1-7t 无埃博拉出血热7t 无棘球蚴病手术、阿苯达唑10mg/kg 百日咳7-14t 红或氯霉素流行性乙型脑炎7-10t 无华支睾吸虫病10-26t 吡喹酮60-75*tid*2t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数h-10t 氯霉素登革热5-8t 休息并殖吸虫病吡喹酮75mg*tid*2t 猩红热2-5t 抗生素流感1-3t 绦虫病及猪囊2-3y 吡喹酮10mg 流行性出血热7-14t 流行性腮腺炎18t 无旋毛虫病阿苯达唑20-30mgtid*7-10t 狂犬病1-2y 无风疹10-21t 无弓形虫病乙胺嘧啶50mgbid*1y 钩端螺旋体病10t 青霉素、青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8-48h 无钩虫病甲苯咪唑布鲁氏杆菌2w 多西环素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克2-8n 蛔虫病阿苯达唑等炭疽2-3t 青霉素森林脑炎10-15t 无鞭虫病甲苯咪唑斑疹伤寒多西环素手足口3-6t 蛲虫病甲苯咪唑等结核病水痘12-21t 阿昔洛韦等地方病麻风2-5n 氨苯砜+利福平尖锐湿疣0.5-8y 自限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破伤风7-15t 无生殖器疱疹阿昔洛韦等大肠埃希菌非淋菌性尿道炎1-3w 同上预防中级传染病考试归纳要点肝炎地方性砷中毒。

疾病控制中级、公共卫生中级个人复习知识点汇总(急慢传染病、病原生物和地方病等)

疾病控制中级、公共卫生中级个人复习知识点汇总(急慢传染病、病原生物和地方病等)

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4.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10.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22.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份子等组成,实现免疫防卫功能。

1〕固有免疫应答: ①吞噬细胞有吞噬病原体作用②皮肤黏膜的物理组挡作用③局部细胞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化学作用④自然杀伤〔NK 〕细胞对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⑤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抗菌份子,如补体。

2〕适应性免疫应答: T 及 B 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2、免疫组织和器官包括:周围淋巴器官和组织,如淋巴结、脾及中枢淋巴器官、骨髓、胸腺。

3、免疫的功能①免疫谨防:去除病原微生物等抗原异物,反之免疫缺陷病。

②免疫自稳:消除损伤、衰老的细胞,反之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免疫监视:去除突变或者畸变的细胞,反之肿瘤或者病毒持续感染。

免疫份子1、免疫球蛋白〔Ig 〕:具有抗体活性或者化学构造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①分泌型〔sIg 〕:体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

②膜结合型〔mIg 〕:B 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抗体〔Ab 〕:B 细胞识别抗原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抗体活性存在于α、β和γ球蛋白区。

△Ig 构造:由 2 条重链〔H 链〕和 2 条轻链〔L 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

①重链和轻链:依重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及罗列顺序,将Ig 分为 IgM,IgD, IgG, IgA, IgE 五类。

②可变区〔V 区〕和恒定区〔C 区〕:重链和轻链的 V 区和 C 区分别称为 V 、V 和 C 、C ③铰链区④功能区: L 链有 V 和 C 两个功能区, H 链有 V 、C 、C 、C 四个功能区,有的 Ig 有 C H4共五个功 能区组成。

高变区〔HVR 〕:V 和V 各有3 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罗列顺序更衣变化,称为高变区〔HVR 〕, 有叫决定簇互补区〔CDR 〕。

⑤水解片段:木瓜酶水解片段→2 个一样的 Fab 段〔抗原结合片段〕和 1 个 Fc 段〔可结晶片段〕。

传染病中级职称主治医师考点摘要

传染病中级职称主治医师考点摘要

4-21,一 隔离防蚊。1高热: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亚冬眠。2 无 般10-14 抽搐:高热:降温、脑水肿:脱水、脑实质病变:镇 静剂3。呼吸衰竭:氧疗、脑水肿:脱水、呼吸道通畅 、中枢性呼吸兴奋剂、改善微循环。4水电平衡 7天,通 常2-4
呼吸道传播密 普遍易感 切接触 呼吸道、消化 普遍易感,青壮年 道、直接。 多见。患者家属和 医务人员高危。 鼠蚤叮咬。 普遍易感,持久免 疫. 普遍易感,持久免 疫。不同型免疫力 较弱。 冬末春初
患者
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和炎 性细胞浸润形成的肉芽肿。 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 吞噬细胞增生。 1初期 1周 发热阶梯上升 右下腹压痛 2极期 23周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脉缓玫瑰疹肝脾大 3缓解期 4周 体温下降可能发生溃疡出血穿孔 4恢复期 5周 恢复正常 1轻型 多见儿童 2爆发型 3迁延型 慢性肝炎胆道结石慢性血吸虫 发热持续 4逍遥型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 泡病变最典型。 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
单 元
细 目
1.病毒性肝炎*
临床表现
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 能异常。
检验方法
血常规
病原体
2.肾综合征出血 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肾 1EHFV特异性抗体IgM抗体1:20,IgG抗体 热*EHF 脏损害.三痛、三红、三点 1:40或4倍以上升高 2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尿沉渣查病毒抗原 一、病 毒感染
病人和带菌者
病人和带菌者
带菌者和流脑 病人
1早期(钩体败血症期) 2中期(器官损失期)a流感伤 寒型b肺出血型c黄疸出血型d肾衰竭型e脑膜炎型 3后 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普通型:无发热或低热、腹泻,粘液血便呈果酱样,3- 1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 10次腥臭,有下腹压痛。数日数周自行缓解。重型:有 2急性阿米巴痢疾:轻型 普通型 重型 发热、里急后重,并发肠出血、穿孔、腹膜炎 3慢性阿米巴痢疾 (>2个月) 1间日虐 2卵形疟 3三日疟 4恶性疟 13-15 最广 速发和迟发子孢子 24h 13-15 速发和迟发子孢子 24h 24-30 少见 72h 7-12 云南海南柬埔寨 36-48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知识点整理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知识点整理

急慢性传染病、媒介生物控制、消毒、医院感染1、鼠疫△病原:引起鼠疫的鼠疫耶尔森菌隶属肠杆菌科,不形成芽孢,无动力,革兰染色阴性。

自然界存在着鼠疫菌的噬菌体,是鉴定鼠疫菌最重要的指标。

pPCP是鼠疫菌重要的识别特征。

△疾病过程:鼠疫菌在机体内大量增值后,细胞表面的内毒素对机体造成严重毒害,而鼠疫菌的鼠毒素主要造成心肌等高度依赖能量供应的组织坏死。

△自然疫源地宿主:主要储存宿主——啮齿类动物主要储存宿主的特征:①在较长时间内形成高强度的菌血症,从而能够感染蚤类引起疾病的传播;②对鼠疫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并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因而鼠疫流行不会造成整个种群的灭绝;③是该疫源地的习见种,具有较多的数量;④分布广,能够支持鼠疫在不同区域内流动,或者有足够数量的易感动物不断地迁入鼠疫流行地区。

媒介:吸血节肢动物,主要是蚤类传播△鼠疫感染人类:西部以旱獭为主要宿主的地区,主要以主动接触疫源动物的方式感染;其他地方以蚤类叮咬为主要感染方式。

△临床表现:高热、严重的中毒症状、病程进展极端迅速感染初期,腺鼠疫——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大、硬、痛、固定)血行性鼠疫→继发性肺鼠疫(呼吸急促、剧烈胸痛,最初干咳,继之咳频,吐泡沫状鲜红血痰,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败血症鼠疫: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皮下及黏膜出血,时有血尿、剧烈头痛、神志不清,时而狂躁,时而昏迷。

脑膜炎鼠疫:侵犯神经系统原发性肺鼠疫:健康人吸入含有大量鼠疫菌的飞沫,可以不经前面的疾病阶段直接导致发生肺鼠疫。

是最危险的鼠疫病型。

△诊断:发病前10日到达过鼠疫疫源地,或接触过来自这些地区的可疑病人与可疑物品,是考虑鼠疫诊断的重要依据。

疑似诊断的范围:1)高热、严重的内毒素中毒症状,病人在起病48小时内死亡或进入休克状态;2)高热、出现具有大、硬、痛、固定特征的淋巴结肿大;3)高热、肺部受累,剧咳,痰中带有鲜血;4)或者出现上一项情况,并发生确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实践能力知识点整理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实践能力知识点整理

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颁布,2004年8月修订,三类39种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报告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然只被纳入乙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危害大,可以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病毒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对丙类传染病或其他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

为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我国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普及计划免疫目标为在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卡介苗(皮内接种)、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麻疹疫苗(皮下接种)12月龄内接种率达到85%。

人工自动免疫风疹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腮腺炎——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脊髓灰质炎——脊髓病毒减毒活疫苗免疫血清:抗毒素、抗菌和抗病毒血清的总称。

免疫球蛋白:甲肝、麻疹被动自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我国基础免疫程序卡介苗()————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0,1,6月;脊髓灰质炎疫苗()————2,3,4百白破疫苗()————3,4,5麻疹()————8月;、、、需要在2—8℃存储和运输、需要在-20—8℃条件下运输。

疾病控制中级考试复习资料-传染病、寄生虫病

疾病控制中级考试复习资料-传染病、寄生虫病

血吸虫 间日 恶性 疟原虫 三日 卵形 甲乙丙类流感病毒
1天-2个月
患者
接触传播
疟疾

6天-10个月 9天-16天 患者和带虫者 按蚊 10天-45天 病人、隐性感 染者 患者和健康带 毒者
叮咬
流行性感冒 丙 流行性腮腺 丙 炎
1-3天
1-7天
空气飞沫 呼吸道、 消化道、 密切接触 呼吸道、 日常接触 、垂直传 播 接触传播
普遍易感,以 冬春季 青壮年为主 冬春季 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玫瑰色斑丘 疹,发病2-3天出现柯氏斑,自耳后、发 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 四肢手掌足底,恢复期变暗、色素沉着、 糠皮样脱落,出疹、退疹顺序同 发热、出血、肾脏损伤、三红三痛
13岁以上持续7天以上,临床症状消失、 胸部X线显示病灶明显吸收。12岁以下持 人类不易感 续7天以上,如自发病应住院满21天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16-22天
2-4周
风疹

风疹病毒
18天
14-21天
患者
急性出血性 丙 结膜炎
EV70、CoxA24病毒
2-3天
14小时-6天 患者
麻风病

麻风分支杆菌
2-5年
数月-10年
患者
直接接触 、间接接 触、飞沫 虱 蚤 叮咬、粘 中华白蛉 膜、胎盘 、输血 与狗密切 接触 库蚊、按 叮咬 蚊 肠道 呼吸道、 肠道、密 切接触 食物、水 近海岸、 直接、间 海湾水 接接触 叮咬
斑疹伤寒

流行性 地方性
立克次体
12-14天
5-21天
病人 鼠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丙 丙 丙
利什曼原虫 包虫 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肠道致病菌、致病寄生 虫 多种肠道病毒,EV71和 CVA16型较为常见 耶尔森菌 空肠弯曲菌 副溶血性弧菌 幽门螺旋杆菌 胞外酶、尿 素酶、粘附 素、毒素

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知识点整理

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知识点整理

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3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伤害健康包括身体生理生化和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3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流行病学)、找出原因(分析流行病学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线索)、提供措施(人群流行病学实验,即实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的3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②疾病的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⑤病因推断原则;⑥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

△特点:①群体特征;②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③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⑤社会医学的特征(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⑥预防为主的特征(群体性和社会性、预防性、宏观方法性、实用性)2、疾病的分布△发病指标①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例数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或10000/万)②罹患率: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以日、周、旬、月未单位,使用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暴发情况。

③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包括新和旧病例)者所占的比例,也称现患率。

可分为期间患病率(通常超过1个月)和时点患病率(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度)。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提炼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提炼

一、鼠疫(人兽、自然疫源)1、耶尔森菌-无芽孢无动力-革兰阴-破坏吞噬C2、鼠(储存宿主)-蚤(传播),皮肤、呼吸道飞沫,黄胸鼠、褐家鼠、黑家鼠,6-9月,10月3、腺鼠疫-淋巴结肿大(大-鸡蛋般、硬、痛、固定);败血症鼠疫-热、心率不齐、血压下降、出血、血尿;原发性肺鼠疫最危险4、血液、淋巴结穿刺液、咽拭子、脑脊液分离鼠疫菌确诊,无临床诊断5、链霉素首选,青霉素无效二、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人兽)1、汉坦病毒(负链分节RNA)(HV)2、黑线姬鼠、褐家鼠3、呼吸道(排泄物气溶胶)、伤口(排泄物)、消化道(水、食物)、虫媒(螨虫叮咬)、垂直传播,没有人传人4、发热三红酒醉貌,腰眼头痛像感冒,腋腭鞭击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5、低血压休克期-热退病情反而加重,少尿期-肾功能损害(四大高:毒素高、血容量高、酸高、钾高),多尿期-低钾血症6、少尿期总结:恶心呕吐积毒素、深大呼吸酸中毒、T波高尖血钾高,肺脑水肿容量足7、无特效治疗,三早一就,补充血容量、补液三、登革热(人兽、自然疫源)1、登革病毒(黄病毒科)-正链RNA,E蛋白是毒力包膜蛋白,M蛋白增强病毒感染-4种血清2、病人、隐性、低等灵长动物是传染源和宿主,伊蚊传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呼吸道传播(罕见)3、三红(面、颈、胸),五痛(头、眼眶、肌肉、关节、骨骼),束臂试验阳性,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不脱屑4、对症治疗,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四、流脑1、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CO2培养-荚膜、内毒素、菌毛、IgA致病2、带菌者主要、轻型患者重要传播,飞沫唯一传播,普遍易感,二次患病少3、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4、普通型(90%)、爆发、慢性败血型5、普通型;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感冒)-败血症期(高热、瘀点瘀斑)-脑膜炎期(脑膜刺激)-恢复6、爆发型:休克型(三重两轻-瘀斑重、休克重、出血重、脑部症状轻(刺激征、脑脊液))、脑膜脑炎(脑膜炎+脑实质损害(昏迷、呼衰、脑疝))、混合7、脑脊液、血培养确诊8、青霉素治疗五、乙脑(人兽、自然疫源)1、乙脑病毒(虫媒病毒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2、猪(传染源)-三带喙库蚊-人,儿童易感3、初期-极期(高热、抽搐、呼衰)-恢复-后遗症(精神失常)4、分型六、莱姆病(人兽、自然疫源)1、莱姆疏螺旋体(伯道疏螺旋体)-微嗜氧、革兰阴2、鼠(脊椎动物、家畜)-蜱-人,蜱可经卵传下一代也可作宿主,密切接触、输血也可传播3、Ⅰ期-特异性皮肤损害(ECM),Ⅱ期-播散性感染-血液播散、流感样症状、颞颌关节疼痛,Ⅲ期、持续性感染-关节炎、萎缩性肢皮炎、神经系统疾病,非典型病人只有一种病期4、血清检查(首选ELISA)为主要,蛋白印记验证5、多西环素或阿莫西林七、森林脑炎(人兽、自然疫源)1、蜱传脑炎病毒(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2、鼠、牛、羊-吸血蜱3、多数急性经过,少数高热、关节酸痛、头晕4、重型(突然高热、头痛、昏迷、脑膜刺激,颈部及上肢机构瘫痪)、中型、轻型、顿挫性5、预后不良6、血清学诊断(IGM、IgG等抗体检测)7、无特效疗法,疫苗预防八、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内罗毕病毒属)-负链分节RNA2、璃眼蜱(宿主及媒介)-3、蜱叮咬、密切接触感染动物或人(皮肤),感染后可获3-5年免疫力4、全身肌肉痛和头痛(项背部肌肉),柏油样便,皮肤牙龈出血5、流病史和临床诊断(免疫荧光实验)6、输入免疫血浆特效疗法7、无疫苗九、狂犬病(人兽、自然疫源)1、狂犬病毒-弹状病毒--5血清型-单股不分节负链RNA2、动物(主要是食肉及家畜)咬伤3、狂躁型(脑炎型)、麻痹型(哑狂犬病)4、狂躁型:前驱期、兴奋期(恐水、怕风、呼困难、吞咽困难)、瘫痪期5、麻痹型: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痛,无兴奋期及恐水症状,肌肉瘫痪,失声,呼吸麻痹6、海马及小脑普耶组织神经元Negri小体检测十、疯牛病(人兽、自然疫源)(牛海绵状脑病及人类克雅病)1、朊病毒(不是真病毒、一种蛋白质自我复制)2、动物骨肉粉-疯牛-消化道及医源性-人3、进行性痴呆、肌痉挛、小脑共济失调4、流病史、症状、有无朊蛋白确诊5、无特效疗法十一、钩端螺旋体病(人兽、自然疫源)1、钩端螺旋体-螺旋杆菌-C型、S型、逗点-革兰阴-黄疸出血型的赖型为我国主要菌型,引起肺弥散性出血2、动物尿液(啮齿动物)-水、土壤-人(终宿主)3、早期感冒样-通过皮肤黏膜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畏寒、乏力、发热、头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肿大、腓肠肌疼痛和触痛4、早期归纳:三症状(寒热-弛张热、酸痛、全身乏力)、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5、中期: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弥漫性出血、黄疸型出血、脑膜脑炎、肾型6、血液或尿液分离钩体明确诊断7、三早一就,青霉素首选,预防赫氏反应十二、布鲁菌病(人兽、自然疫源)1、布鲁氏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革兰阴-专性需氧-6个种、19个生物型2、羊(北方)、牛、猪(两广)作为传染源,无人传人3、皮肤直接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皮毛加工)4、职业性强,因误诊转成慢性反复发作5、发热(波状热型、驰张热型、低热型、不规则热型)、多汗(自汗和盗汗)、乏力(又称懒汉病),关节疼痛(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关节肿大、肝脾肿大、泌尿生殖系统病变6、血清学和病原分离均可诊断7、在发病前6个月的急性期抓住时机治疗,常用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十二、人禽流感(人兽、自然疫源)1、甲型流感病毒:H5N1(病情病死最重)、H9N2、H7N72、呼吸道、消化道、接触3、典型流感样症状,体温持续39以上、卡他4、咽拭子分离病毒、核酸检测、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作抗体滴度实验课也确诊5、无特效疗法,金刚烷胺、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物可作药物预防十三、炭疽(人兽、自然疫源)1、炭疽芽孢杆菌-革兰阳-兼性厌氧-有荚膜-琼脂培养-卷发状-繁殖体(人体内,短链状)、芽孢两种形式-致死毒素和水肿毒素,三个因子不能单一作用2、巨噬细胞是致死因子的靶细胞3、皮肤、消化道、吸入性感染,昆虫传播较罕见4、皮肤炭疽(90%,斑疹、丘疹、水泡、溃疡、结痂)、肺炭疽、肠炭疽、败血症、脑膜炎等多种类型,感染途径不一样产生的炭疽就不一样5、分离到炭疽芽孢杆菌可确诊6、青霉素治疗首选,但抗生素不能中和体内毒素,可以给予抗血清治疗7、火化传染源十四、霍乱1、霍乱弧菌-O1、O139群-无芽孢、无荚膜-革兰阴-兼性厌氧-小肠定居(可溶性血凝素黏附)-肠毒素致病2、O1分为古典和埃尔托生物型,血清型有小川、稻叶、彦岛型3、病人、带菌者-粪口(水、食物、接触、苍蝇)4、先泻后吐、一泻千里,米泔水样便5、核心症状:急性起病、先泻后吐、脱水、血压低、低钠抽筋,低钾(肌张力下降)6、细菌分离培训诊断7、早期、快速、足量、电解质,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适时补碱8、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十五、细菌性痢疾1、志贺菌属(福氏2α,宋内1型)-无芽孢,有菌毛,少数荚膜和包膜-革兰阴-兼性厌氧-不发酵乳糖-内毒素和外毒素2、接触、水、食物、苍蝇传播3、分型:急性(典型、轻型、重型、中毒型)、慢性(隐匿、急性发作、迁延型),慢性超过2个月4、典型: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左下腹疼痛(乙状结肠),里急后重,脓血便(白C和红C);轻型:无脓血便;重型:腹泻多、并发症多(休克、酸中毒、水电失衡、心衰)5、中毒型:中毒重(脑、休克),局部轻;分为休克型(血压低、灌位差-皮肤发绀)、混合型、脑型(神智障碍、呼衰、脑脊液正常)6、对症为主,病原治疗可选喹诺酮1、伤感杆菌-沙门菌-无芽孢、有鞭毛、有菌毛-革兰阴-需氧或兼性厌氧-O抗原和H抗原-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2、病人和带菌者-接触、水、食物、粪便、苍蝇传播3、稽留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消化道症状、右下腹痛(回肠下段)、嗜酸减少4、细菌检查确诊,肥达试验辅助5、氟喹诺酮首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孕妇用头孢噻污,过敏者氯霉素十七、流行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1、立克次体-无荚膜、无鞭毛、革兰阴-专性细胞寄生-一般吉姆萨和姬姆尼茨染色-侵犯血管内皮2、流斑-人虱人传播,地斑-鼠蚤人传播3、不明原因高热、头痛、乏力、皮疹、肌肉酸痛4、外斐反应5、多西环素首选十八、脊髓灰质炎1、脊灰病毒-小核糖核酸科-单股正链RNA,无包膜-3个血清型-耐寒、不耐热、不耐干燥,耐脂溶剂、紫外线敏感2、病人、隐性感染、携带者-粪口传播3、分型:隐性(90%以上)、顿挫型(呼吸道、消化道、流感症状持续1-3天后自行恢复)、无瘫痪型(顿挫型症状+肌肉疼痛、三角架征、Hoyen征、布征阳性、颈背强直)、瘫痪型(无瘫痪型症状+肌肉瘫痪+后遗症)十九、大肠埃希腹泻1、致病性、产毒性、侵袭性、出血性(O157:H7)、集聚性黏附2、兼性厌氧,有鞭毛、发酵乳糖,OHK三种抗原3、因大肠杆菌是正常菌群,抗原抗体检测无意义,需分五类大肠杆菌作毒力基因检测4、不使用抗生素、采用保守疗法5、大肠杆菌感染于食用生肉、生奶、变质食品有关二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冰箱病)1、耶尔森菌-杆状、球状-无芽孢、革兰阴-需氧或厌氧-毒力质粒(致病必需)-进出口食品检测项目2、抗生素治疗二十一、空肠弯曲菌性肠炎1、空肠弯曲菌-胎儿弧菌-革兰阴-微氧-有2极性鞭毛-镜下弧形或海鸥状-水、牛奶中存活久2、动物粪便-食物、水、虫(粪口)传播3、腹痛腹泻头痛、菌血症、败血症最新证明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4、病原菌分离培养为金标准5、庆大、红霉素等治疗,青霉素和头孢耐药,心内膜炎者首选庆大,脑膜炎者首选氯霉素二十二、副溶血弧菌感染1、副溶血弧菌-1鞭毛,无芽孢-嗜盐2、与食用海产品有关3、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呕吐、洗肉样水便4、粪便培养确诊二十三、金黄色葡萄球菌1、革兰阳-嗜肉菌-无芽孢、鞭毛、多无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毒力最强的化脓菌2、奶、肉、鱼、蛋、剩饭多见3、局部化脓、全身感染(菌血症、败血症)、肺炎、心肌炎4、分泌溶血毒素、外毒素、肠毒素等5、红霉素、庆大霉素治疗,一般不用青霉素二十四、食物中毒沙门菌:动物性食品-禽畜类、蛋类、乳类蜡样芽孢杆菌:乳制品、肉制品、米饭肉毒梭菌:自制发酵食品、罐头、火腿、鱼制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禽畜类、蛋类、乳类变形杆菌:肉制品、豆制品、凉拌菜二十五、手足口1、柯萨奇A组16、肠道71(重症)-小RNA-对紫外线、干燥敏感,耐低温2、病人、隐性、无症状带毒-密切接触、呼吸道、粪口传播-夏秋季多见,健康带毒和散发病例是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3、手掌、脚掌斑丘疹、疱疹,口腔疱疹,臀部皮疹,发热38左右4、对症治疗,有并发症病人可注射丙球二十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自限性)1、肠道病毒70、柯萨奇A24变种-微小核糖核酸病毒2、接触传播,患眼-手、物、水-健眼3、分泌物少(水样或浆液型)、眼睑高度水肿、球结膜出血、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耳前淋巴肿大二十七、幽门螺杆菌1、HP-不分支杆菌-革兰阴-微需氧-鞭毛-无芽孢-血琼脂培养2、致病因子为尿素酶、黏附因子、毒素3、跟胃癌息息相关4、急性胃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伴有反酸、嗳气、呼气有氨味二十八、麻疹1、麻疹病毒-副黏病毒-单股负链RNA-不分节-包膜-1个血清-理化抵抗弱(热、脂溶剂、紫外线)2、人(唯一宿主)-呼吸道-冬春季-婴幼儿发病高,普遍易感-传染期为出疹前后5天,潜伏期末到出疹1、2天传染性最强3、典型麻疹:发热-卡他-柯氏斑-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斑丘疹-色素沉着-脱屑,易并发肺炎、中耳炎等,孕妇可流产4、抗体检测及病毒分离确诊,有临床诊断5、无特效疗法,对症治疗,维生素A降低死亡率6、检疫期21天,隔离至疹后5天二十九、风疹1、风疹病毒-披膜病毒-单股正链RNA-有包膜-1个血清型-不耐热、脂溶剂、紫外线均敏感、2、人(唯一宿主)-呼吸道-儿童易感-冬春季5、无特效,孕妇怀孕早期应考虑终止妊娠三十、埃博拉出血热(人兽)1、丝状病毒-单股负链RNA-胞浆内繁殖,芽生释放2、宿主尚不清,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密切接触、血液、呼吸道、皮肤均传播,医务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易感3、突然发病,发热、肌痛、恶心、结膜充血、相对缓脉,特征性麻疹样皮疹,脱屑,出血可致命,多并发肝肾衰竭及其他致死性疾病4、临床诊断在早期非常困难,难以鉴别,首例诊断尤为重要,早期白C减少、血沉降低5、预后差,病死率50%,无特效疗法,可输入抗血清治疗。

疾病预防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疾病预防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疾病预防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本文档旨在整理疾病预防中级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疾病预防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1. 疾病预防概述- 疾病预防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复发。

- 疾病预防的目标是保护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减少疾病的负担和影响。

2. 疾病预防的基本原则- 早期干预:及早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 全员参与:疾病预防需要全员参与,包括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各个层面。

- 个体责任:个体应负起自己的健康责任,积极参与疾病预防的各项活动。

- 综合措施: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疫苗接种、卫生条件改善等。

3. 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3.1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定期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 做好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

-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注意个人防护。

3.2 慢性疾病的预防- 合理膳食,保持健康的饮食惯。

- 多运动,保持体重正常。

- 不吸烟,限制饮酒。

4. 疾病预防的重要策略4.1 健康教育- 提供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 培养健康生活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4.2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 根据疫苗接种计划,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

总结本文整理了疾病预防中级的基础知识,包括疾病预防的概述、基本原则、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重要策略。

通过研究和实践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减少疾病的风险和影响。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摘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疾病控制中级、公共卫生中级个人复习知识点汇总(急慢传染病、病原生物和地方病等)

疾病控制中级、公共卫生中级个人复习知识点汇总(急慢传染病、病原生物和地方病等)

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4.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10.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22.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一、A1/A2 型题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与未修订前比较,新增加的病种有A.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麻疹、狂犬病D.风疹、流行性腮腺炎E.麻风、包虫病【标准答案】B2.反映卫生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的指标是A.人均卫生费用B.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C.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D.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E.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标准答案】A3.经典途径中,免疫球蛋白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A .IgGB .IgEC .IgAD .IgME .IgD【标准答案】D【习题详解】IgG1、IgG2、IgG3 和IgM 具有补体结合部位,可以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每一个C1 份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 份子的Fc 段结合。

由于IgM 份子为五聚体,含5 个Fc 段,故单个IgM 份子即可结合Clq,并有效地启动经典途径。

但IgG 是单体,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IgG 份子凝结后,才干与Clq 结合。

因此IgM 激活补体的能力最强。

4.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实施后具有约束与限制的效力,是指卫生执法行为的A.限制力B.拘束力C.执行力D.强制力E.证明力【标准答案】B5.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分类的依据是A .H 链和L 链均不同B .V 区不同C .L 链不同D .H 链不同E.连接H 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标准答案】D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疫区实施封锁的传染病是A.甲类B.甲类和乙类C.甲类和丙类D.乙类和丙类E.不明原因疾病【标准答案】A7.从统计学角度确定参考值范围最好是A.百分位数法B.正态分布法C.对数正态分布法D.寇氏法(Karber 法)E.结合原始数据分布确定参考值范围【标准答案】E【习题详解】从统计学角度确定参考值范围应该结合原始数据分布确定。

8.根据《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新资源食品不包括A.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从动物、植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有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C.从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D.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E.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份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标准答案】B【习题详解】《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新资源食品包括:①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②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④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份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护理中的急性传染病控制与防治

护理中的急性传染病控制与防治

护理中的急性传染病控制与防治急性传染病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生且能够通过人际接触进行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疹、水痘等。

控制和防治急性传染病对于公共卫生和个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性传染病的特点、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Ⅰ. 急性传染病的特点急性传染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播速度快:急性传染病在人际间传播迅速,短时间内可造成大规模感染。

2. 病原体多样性:不同的急性传染病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3. 症状严重:急性传染病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病情发展较快,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 高风险人群存在:一些人群会更容易感染急性传染病,如免疫功能较弱的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

Ⅱ. 急性传染病的控制策略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治急性传染病,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是必不可少的:1. 病例的快速诊断与报告:对于疑似急性传染病病例,医务人员应当迅速进行诊断,并及时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

这能够促进病例的早期隔离和治疗,减少疾病的传播。

2. 接触者的筛查和隔离:对于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进行筛查和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这可以通过对接触者的观察和检测来实现。

3. 公众教育与宣传: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让公众了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控制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这包括病房、医用物资等方面的统筹安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爆发。

Ⅲ.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除了控制策略外,人们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来降低急性传染病的发生率:1.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基础。

人们应该勤洗手、避免长时间接触患病的人群和可能的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急性传染病患者。

2. 接种疫苗:针对某些急性传染病,人们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传染病知识要点1、鼠疫:革兰阴性;主要致病力决定质粒和染色体的毒力岛编码。

鼠毒素损害心肌。

原发性肺鼠疫最危险。

诊断:发病前10日内到达到鼠疫疫源地或接触过可疑病人。

采样:血。

治疗首选链霉素。

动物间流行:杀灭啮齿动物及其寄生的蚤类。

植被和灌溉是控制鼠疫流行的根本办法。

鼠疫菌常见的质粒中丢失PYV,鼠疫菌丧失活力。

鉴定鼠疫菌最重要的指标是噬菌体。

临床诊断:(1)、高热、严重的内毒素中毒症状,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或进入休克状态。

(2)、高热,出现具有大、硬、痛、固定特征的淋巴结肿大(3)、高热,肺部受累、剧咳,痰中带鲜血。

治疗:适当输液,恢复水电解质平衡,输入新鲜全血。

处理;坚持就地、就近隔离。

在接触者中实施预防投药,密切接触者按照已经感染的看待,实施预防性链霉素注射,接触者中不应使用疫苗。

2、霍乱:至今世界已引起七次流行,前六次是古典型,最后一次是埃尔托型。

潜伏期1~3天,革兰阴性,在小肠定居,分离庆大霉素。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

症状:剧烈腹泻、呕吐,无腹痛,无发热。

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治疗:快速足量补液。

3、肝炎:甲肝:15~45天,平均30天。

乙肝:30~180天,平均70天。

丙肝:15~150天,平均50天。

甲型、戊型肝炎粪-口传播,甲型好发少年儿童,戊型:孕妇晚期死亡率高。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丙型肝炎:输血传播。

甲型、戊型肝炎隔离两周。

乙肝免疫计划从1991年开始。

4、菌痢:甲乙类传染病之首。

危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和麦康凯平板生长良好。

有47个血清型,主要有痢疾志贺菌、鲍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我国以福2a、宋内1为主。

以外毒素致病,外毒素有神经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症状:剧烈呕吐、肚子痛。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保存在3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

两次便检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在没有粪便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应于症状消失后一周方可解除隔离。

慢性痢疾者和带菌者粪便培养连续3次为阴性者,方可解除访视管理。

5、伤寒:症状:持续发热,全身乏力,肝脾肿大,缓脉。

肥达实验,监测抗体。

首选药氟喹诺酮类。

孕妇、哺乳期妇女可用头孢噻肟。

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6、艾滋病:HIV对热敏感,对紫外线不敏感。

HIV男女比例从最初的8:1缩小为2003年的1.8:1.。

临床分四期:Ⅰ为急性感染期。

Ⅱ期无症状感染。

Ⅲ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证。

Ⅳ艾滋病。

HIV检测主要检测P24抗体和P120抗体。

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特征:流行范围广,全国低流行、局部高流行,以泰国B亚型比例最大,吸毒人群中主要为C亚型,输血者以泰国B亚型为主。

易出现孢子虫肺炎、Kaposi肉瘤。

1981年美国出现第一例艾滋病。

7、脊髓灰质炎:自然宿主是人和灵长类。

7~9月份发病最多。

以五岁以下儿童为主,引起中和反应最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在VP1蛋白上。

我国2000年宣布消灭了本土野病毒。

潜伏期3~35天,平均1~2周。

瘫痪型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脊灰瘫痪型主要是病毒感染了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

疫苗衍生脊灰病例是VDPV。

有三型,型间极少发生交叉免疫,冷冻干燥不能保存。

粪-口传播,1‰---1%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双侧的)迟缓性麻痹。

病人至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

疫苗相关病例(VAPP)分为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和疫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服用活疫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在粪便中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与服用活疫苗的儿童在35天内发热,6——60天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在粪便中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8、麻疹:流行季节冬春季,人是唯一宿主,以6个月至5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症状: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斑丘疹。

潜伏期10~14天;传染期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即出疹前后5天),检疫期21天。

9、白喉:革兰阳性。

异染颗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咽白喉多见。

诊断:用20%亚碲酸钾溶液涂抹于病人假膜上,20分钟后假膜变为黑色或深灰色则为阳性。

治疗: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一周无效可用红霉素,阿莫西林和利福平。

早期使用抗毒素治疗,毒素(+)、毒力(+)是白喉,毒素(-)、毒力(+)带菌者,病人起病后隔离2周,或退热后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

密切接触者观察7天。

10、百日咳:潜伏期7~14天,病程可达6周。

典型百日咳可经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治疗;青霉素。

临床症状:持续性阵发性咳嗽,带有吸气性尾气及呕吐,易合并肺炎及脑炎。

飞沫传播,以婴幼儿、学龄期儿童为主,初次分离是包-姜培养基,常发生光滑型至粗糙型的变异,即S-R变异,称为相变异,使用百日咳Ι相菌制作疫苗,在干燥尘埃中可生存3天,对氯霉素、红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磺胺药有抵抗力。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对病人隔离自发病后40天,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接触者观察21天。

11、流脑;初次从人体分离需要5%~10%CO2气体环境。

治疗:氯霉素,内毒素(脂寡糖)。

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第二次患病的人较少,临床表现:病情发展快,突然高热,头痛,喷射性呕吐,皮肤出现瘀斑、瘀点,化脓性脑脊液。

脑脊液和血液培养脑膜炎球菌阳性是最可靠的诊断。

12、猩红热:革兰阳性,几种致病因子都在噬菌体上。

潜伏期2~5天,并发症,心肾关节损害。

临床症状:突起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出血,退疹后脱屑,杨梅舌,口周苍白圈。

主要致病因素:致热性外毒素(红疹毒素)。

细菌分离培养在猩红热确诊中是最基本的方法。

13、流行性出血热:姬鼠型冬季和夏季多发(6月-7月,11月-12月),家鼠型春季多发。

病程分期;发热期、低血压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治疗:发热期:抗病毒,抗渗出,抗出血。

低血压期:以积极补充血容量为主。

于4小时达到稳定。

少尿期:尿量每日少于500ML或每小时少于30ML为少量。

多尿期:每日尿量增至500~2000ML为少尿期向多尿期移行阶段,欠量补液。

补液量为尿量的2/3,补液以口服为主。

汉坦病毒是分节负链RNA,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伤口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

第二次患病的人较少。

临床症状:发热,出血,肾脏损伤。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个月内进入疫区或与鼠类分泌物相接触,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颈、上胸部)。

血液检查出现异性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14、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潜伏期:1~2个月,分为狂躁型(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分为前驱期、兴奋期、瘫痪期。

麻痹型(死于严重的呼吸肌麻痹和呼吸衰竭);15、钩体病;主要宿主为啮齿类。

北方洪水型和雨水型以波摩那群为主,其主要宿主为猪和犬,南方稻田型以黄疸出血型为主,主要宿主为野鼠。

全球有23个血清群,中国有18个。

潜伏期:7~14天,平均10天,早期重感冒状是由于钩体通过皮肤黏膜进入血循环在体内大量繁殖和裂解并释放“内毒素样物质”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

临床症状:三症状:寒热(弛张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治疗首选:青霉素;在使用首剂青霉素的同时辅以大剂量氢化可的松能有效预防赫氏反应。

从患者的尿液和血液中分离出病毒即可确诊。

16、布病:革兰阴性,部分菌株初次分离培养需5%~10%CO2,北方羊为主要传染源,广西和广东猪为主要传染源。

潜伏期1~3周,平均2周。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

治疗:多西环素、利福平、和链霉素。

经皮肤直接接触感染、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感染。

在发病前6个月按疗程尽早治疗。

17、炭疽:革兰阳性;有繁殖体和芽生两种存在形式,毒素包括致死毒素和水肿毒素,由三个因子组成:保护性抗原(PA),水肿因子(EF),和致死因子(LF),炭疽毒素的单一成分不能发挥作用,水肿因子或致死因子必须与保护性抗原结合成水肿毒素或致死毒素才具有活性。

水肿因子是腺苷环化酶,致死因子是一中依赖锌离子的金属蛋白酶。

炭疽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潜伏期;2~3天;治疗:首选青霉素。

炭疽致死的原因是: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肠炭疽以消化道为主,肺炭疽以呼吸道为主,皮肤炭疽以皮肤微小伤口为主,具体体征见书170页。

18、斑疹伤寒:流行季节,冬春季,凝集效价大于等于160有诊断意义。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染源是人,传播媒介是体虱,传播途径:人-虱-人,地方性斑疹伤寒传染源是鼠,传播媒介是蚤,传播途径:鼠——鼠蚤—人。

临床表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头痛、全身乏力、皮疹、肌肉酸痛。

外斐试验。

病原检测用豚鼠,治疗:多西环素。

19、结核病:我国结核疫情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中老年结核病患病和死亡比例高。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杆菌生长缓慢,需8天——8周。

涂阳肺结核:(1)直接痰涂片镜检2次痰菌阳性。

(2)或:1次涂片阳性+1次培养阳性。

(3)或1次涂片阳性+X线胸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病变。

涂阴肺结核:3次痰抗酸杆菌涂片(—).食物是肺外结核的重要来源,而肺结核病要由呼吸道传播。

原发综合征累及肺门有附近的感染部位,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结核菌素试验:0.1ml,皮内注射,大于5mm(+)。

结核菌素试验(+):(1)、结核病病人(2)、结核菌素感染但未患病(3)、卡介苗接种(4)非结核分枝杆菌交叉反应。

结核菌素试验(—):(1)、未受结核菌素感染(2)、已受结核菌感染但处于变态反应前期(3)、免疫系统受干扰(4)、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等使免疫功能低下。

初治病人:从未接受过抗结核病药物治疗,或接受过抗结核病药物治疗但不超过1个月的病人。

复治病人:曾接受过抗结核病药物的治疗超过1个月的病人。

肺结核病人的治疗采取不住院方式为主,严格实施治疗管理。

结核药物一般采取顿服的方式,化疗方案分强化期、继续期两阶段用药,全疗程初治病人至少6个月,复治病人至少8个月。

初治涂阳方案:2HRZE(S)/4HR,到第二个月末痰涂片检菌仍然为阳性,应延长强化治疗1个月,而继续期少1个月,到第5个月末痰涂片检菌仍然为阳性,应延长继续期2个月,到第8个月末仍为阳性,则用复治方案。

复治方案:2HRZES/6HRE。

异烟肼(H)肝毒性,末梢神经炎;链霉素(S)听力障碍,眩晕,肾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利福平(R)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吡嗪酰胺(Z)肝毒性,胃肠反应痛风样关节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