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翰墨烟云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七)

合集下载

民国京城武侠小说家王度庐

民国京城武侠小说家王度庐
13 9 6年 , 与夫 人返 回北 平 , 以卖 稿为 生 。一 年 后赴青 “ 一 ”系 列 是 鹤 铁
岛投 奔亲 戚 。13 年 6月开 始 , 《 岛新 民报 》 98 在 青 连 五 部 悲 剧 侠 情 小 说 ,
载 第一 部武 侠小 说 《 岳游 侠传 》 署 名 “ 河 , 王度 庐 ” 取 即 《 惊 昆 仑 》 《 剑 , 鹤 、宝
省实 验 中学) 语文 教 员 。1 5 9 6年 加入 “ 国民 主促进 中
是 靠 自学 成 才 。王度庐 所住 的 地安 门离 北京 大学 很 近。 当时的 北京 大学 风气 开放 , 有 机会 就去 北大 旁 他 听, 这使得 他 不仅 熟悉 中 国的 传统 文化 , 于西 方文 对
学 和文 化思 潮 , 有独 到 的理解 。 也 他还 经常 去在 北海
E 档 案 ) 0 0年 第 6期 京 21

莲、 罗小虎 和 玉娇 龙 的爱 情 纠葛 。 后一 部 《 骑 银瓶 》 最 铁 写
玉娇 龙 生 下与 罗小 虎 的私 生子 韩 铁 芳 ,却又 被 人调 换 为 女子 春雪 瓶 , 上一 辈 的情 义 演化 为 下一 辈 的情 义 。 王度 庐 的作 品 有一 个 显著 的特 点 , 就是 贴近 生 活 , 充 满了 平 民化 特色 , 他写 的 很 多是 小人 物 , 也 使他 的 作 品 这 更加 耐读 。 《 如 风尘 四 杰》 北京 天桥 为 背景 , 以 描述 了 下 层 平 民 相互 关 怀 、 相互 扶 持的 精 神 。 王度 庐还 擅 长刻 画人 物 内心 及 其性 格 冲 突 。以 “ 一 鹤 铁” 系列 中 《 剑金 钗 记》 例 。 秀莲在 替 父报 仇 中 与李 宝 为 俞 慕 白相 识 生情 , 而 她 已与 孟思 昭 定亲 在 先 。 然 而且 孟也 是 李 的朋友 , 因他 们 而亡 。 秀莲 虽 然敢 爱敢 恨 , 脆弱 只 却 俞 “ 在 无人 处 ” 然 而囿 于封 建 礼教 , , 再加 上 李 的内 蓄 , 人 终 二 究 未成 眷属 。 三人 外 加谢 翠 纤 , 终在 “ ” “ ” 矛 此 始 情 与 义 的 盾 冲 突 中 , 扎 而 不得 脱 。 挣 王度 庐 的作 品充 满 了 京味 。他 的 许 多作 品 ,不仅 语 言、 其背 景 与取 材 也与 北京 有 关 。例 如《 虎藏 龙 》 卧 。文 中 的妙 山 , 际上 就是 妙峰 山 , 实 记载 的 就 是妙峰 山庙 会 。其 中庙会 送 会旗 活动 , 的就 是 北京 的 风俗 。书里 还 提 到 , 说 妙 山上 有 一座 悬 崖 , 高 无比 , 般 孝 子 贤孙 , 亲 人 之 奇 一 为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北京人,满族。

姓爱新觉罗,字元伯,别署元白、少文、长庆。

室名简晴堂、坚净居。

康熙帝十一代孙,曾祖、祖父皆入翰林,后家道中落。

幼年丧父,失学而不堕其志,用功于书法、文辞、绘画等项,刻苦自励,投师问道。

中学期间,课余从苏州学者戴姜福学习经史辞章,从贾尔鲁、吴熙曾习画,后经傅增湘引荐,受业于陈垣门下。

中学未毕业,二十一岁受聘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国文教席,从此走上教育岗位。

曾任辅仁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建国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

精于博物文史鉴识,先后兼职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专门委员、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3年6月,出任文化部文物局新成立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历时八年,对国内现存古代书画逐一整理、鉴定、编目,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厥功至伟。

第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生教书育人,究心学术,著述甚富。

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六岁临《九成宫醴泉铭》,十一岁学《多宝塔碑》,二十岁后习《胆巴碑》,所书楷字端凝、坚重、娟秀兼而有之。

后转师董其昌、米元章诸名家墨迹,于智永千文用功最久。

于书艺认为碑刻经过刀刻与自然毁损,多失原貌,而直师墨迹可得书家笔墨真谛,即便是读碑亦应从刀锋揣摸笔锋,所谓“失笔不失刀”。

还主张写字应以结构为重,用笔、姿态副之。

其书法结字精严,笔画清朗,揖让有度,风神俊爽,从容不迫中透出一种淡淡的王者气象。

早年作画甚夥,作品多山水,水墨浅绛,清气满纸,大幅尤见功力。

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和《启功从稿》(三卷本)、《启功韵语》、《说八股》、《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论书札记》、《启功絮语》、《启功赘语》等。

主编有:《书法概论》、《中国法贴全集》(共十八卷)等。

出版有:《启功书法作品选》、《启功书法选》、《启功草书千字文》、《启功书画作品集》、《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三帖集》等。

晚清民国政局中的书画名家

晚清民国政局中的书画名家

晚清民国政局中的书画名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民主革命者所领导的旨在推翻独裁政权、建立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转眼已过去整整N周年。

在回顾这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时,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辛亥风云人物浮现在眼前。

他们中,有身先士卒的革命党人(如孙中山、黄兴),也有顽固守旧的保皇派(如康有为);有壮怀激烈的新军将领(如蔡锷),也有异军突起的北洋军系(如段祺瑞);有同情革命的社会贤达(如江孔殷)。

也有阻挠革命的遣老遗少(如张勋)?有踌躇满志的立宪派(如张謇、谭延?]),也有海外声援的爱国华侨(如伍廷芳)……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作为特定年代的辛亥风云人物,他们为历史留下了可圈可点且浓墨重彩的辉煌―页。

到了民国时期,无疑成了群雄并起的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政治、军事方面风云人物辈出,在学术、文艺方面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兴盛时期。

尤为特别的是,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军中豪杰,还是运筹帷幄的政客儒将,他们在政治、军事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同时,大多雅擅临池,留下令后人可圈可点的书法墨宝,成为我们了解那个辉煌时代的重要载体。

无论是辛亥风云人物,还是民国政要,他们大多受过旧学的熏陶,不仅在国学素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书法或绘画方面亦有不俗的表现,其中不少人同时也是在书画史上名垂后世的佼佼者,在20世纪早期的美术史上留下重要的―页。

近十几年来,―方面由于收藏热的复兴,另―方面由于对晚期民国时期政治、文化的追怀,有关晚清、民国时期文人、政要的书画越来越受到书画鉴藏者的追捧。

很多以晚清、民国时期书画为专题的收藏家群体或相关展览也应运而生。

今年是辛亥革命1010周年,本文借助各地均在举办相关展览和出版图录之机,对这一时期活跃于政坛中的书画名家大致疏理,尝试在这批风云人物中搜寻在书画上亦享有盛誉者,以略窥那个风云变幻的特别年代,让人们在缅怀其轰轰烈烈的政治业绩时,也分享其满怀激情的艺术作品。

因其不同的文化涵养,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在政治、美术上的不同定位,可将晚清民国政局中的书画家大致分为如下几类:一、重要政治人物书法这类人物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或伟岸、或奇崛甚至惊天地泣鬼神的身影。

王子墨书法家简介

王子墨书法家简介

王子墨书法家简介王子墨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国内著名的书法家,擅长以古典章法解读清代文字文本,精湛的书法以及钢笔、水墨的技法为他的艺术历练增添了华丽色彩。

一、个人简介王子墨,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墨宝艺术研究院教授,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书画院院士,荣誉国家艺术先驱艺术家,中国墨宝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华书画研究会历史艺术分会会长,《中国书法》杂志社主编。

二、艺术发展历程王子墨自幼喜爱书法,执着于学习清代古怪书体及锋利章草,完善封礼楷书,研习翰林文学及宋、金、元书体均有深入研究,加之精湛的书法技法以及钢笔,水墨技法结合,使他成就斐然。

近十多年来,王子墨先生一直深入清代文学、古籍及新书体历史,将古典章法解读清代文字文本,在各大研究机构举办研讨会、多次出国访学,活跃于国内艺术界。

三、代表作品王子墨曾参与过《清文编》《宋元仪趣注》《当代古今书画学》《帝王墨迹》《古典搜编集和》等的编著,在中国及国际多次发表论文,他的诗篇文字正是书法家的最高表现力,可谓是清文书画艺术的重要践行者。

四、荣誉成就自九十年代起,王子墨先生受到国家、省、市政府贴重重,多次被授予荣誉职称及奖项,如:全国优秀艺术家,中国文艺界百杰,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青年文学家,中国墨宝艺术贡献奖,首届中原文艺家金人顶,文学艺术五一奖章等。

五、教学工作为造福广大艺术爱好者,王子墨老师致力于指导书法艺术,教师出版了有《人间清文丛书》系列、《佛山古今字辩》系列,以及《Characters Confusion in Different Dynasties 》、《Chinese Elderly Calligraphy 》等多部书籍。

总之,他以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主义,用他精湛的艺术功底传播书法文化,成为当今书法艺术家之中一绝鼎盛的杰出人物。

民国初年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

民国初年北京的官僚画家与京派绘画

中图分类号:J2 . l0 9
收 稿 日期 :2 0 .01 0 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0 02 1) 1 1 l 5 6 32 3 (0 00 . 2 一 0 0
作 者 简 介 :马骁 骅 (9 l ) 男 ,河北 成安 人 ,邯 郸 学 院 艺 术 传 媒 学 院 教 师 。 17一 ,


家北京 的老字 号 :“ 多少年 了 ,三 合祥永 远是那 么 官样大气 :金 匾黑字 ,绿装 修 ,黑柜 蓝布 围子 ,大杌 凳包着
蓝 呢子套 ,茶几 上永放看鲜 花 。多少年 了,三合祥 除 了在灯 节上才挂上 四只 官灯 ,垂着 大红穗 子 ,此外 ,没有半 点 不象 买卖地儿 的胡 闹八光 。多 少年 了,三合 祥没有 打过价 钱 ,抹过 零儿 ,或 是帖 张广告 ,或者减过 半月 ,三合
祥卖 的是 字号 。多少年 了,柜上没有 吸过烟 卷 的,没有大 声说话 的,有 的响声只是 老掌柜 的咕 噜水烟 与咳嗽 ”【 】。 】 9 辛亥革命 后清廷 重臣袁世凯仗 武力窃 取革命 成果 ,1 1 9 2年 3月 1 日在北 京匆匆 就任 民国总统 ,4月 5曰南京临 0
时参议 院迁 往北京 ,此 后 的 1 6年北京依 然延续 着其全 国政 治中心 的地位 ,其 问各军政 派系争权 夺利 、互相 倾轧 , 共经历 了两次复辟 帝制 、1 3次更换总 统、4 6届重组 内阁 ,不少文 人涌入北 京谋求 一官半职 。11 94年 6月天津 《 大 公报 》曾有这样 的一 则报导 :“ 来 中央 政局 变迁 ,每部人 员 更动犹 如传舍 ,来 京谋干 者 日见 其 多, 以故人 才辈 迩 出 ,士多 荟萃都 门者不知凡几 。兹 闻警 察厅确 实调查 ,在京各会 馆及客 店候事者 ,已有 十一万 人之谱 。此 猷 皆有

清末民初有哪些著名藏书家

清末民初有哪些著名藏书家

邓邦述,字孝先,号正暗,晚号群碧翁。

江苏江宁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入湖北巡抚端方幕府,随游欧美考察。

宣统二年(1910年),出任吉林民政司使。

民国九年(1920年),选为江苏参议员。

邓邦述身在端方幕中,心羡其收藏之富,乃自光绪三十年(1904年)始,大肆搜罗旧籍。

光绪三十二年游欧美归,途经上海,喜获黄丕烈士礼居旧藏二部宋刻唐人诗集《李群玉集》、《碧云集》,遂各取一字,名其书楼曰“群碧楼”,并因此倾心于宋、元旧刻之瑰集。

十年间,耗银七八万两,及至宣统三年,所蓄善本已有宋本816卷、元本2,743卷、旧抄本5,338卷、明本15,488卷。

当时藏家看重明嘉靖刻本,邦述贮架150部之多,乃名其室“百靖斋”。

然好景不长,后邓氏渐陷窘迫,无奈陆续出售宋刻善本,以还欠债。

民国十六年(1927年),群碧楼大部分珍藏精本售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

抗战前,又将所余善本卖与杭州王体仁九峰旧庐。

邓去世后,家人尽售其余。

故群碧楼旧藏,今多在台湾。

邓邦述编有《群碧楼书目》、《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等藏书目录。

傅增湘,字沅叔。

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川江安人,幼岁随父游宦,定居天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授翰林院庶起士,辛亥革命后曾出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抗战时期隐居北平(今北京),1949年病故。

傅氏从辛亥革命后开始藏书,三十余年辛勤蓄积,贮书多至二十余万卷。

所藏宋、金刻本150种,元刻本数十种,明清精刻旧抄、名家批校本数以百计,自许庋架之精,不让海源阁。

因珍藏南宋绍兴浙东路茶盐司刻本《资治通鉴》和南宋淳熙内府写本《洪范政鉴》,故名其藏书处曰“双鉴楼”。

晚年潜隐校书,又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句,称其室曰“藏园”。

傅增湘擅校勘,通流略,精鉴赏,所撰《双鉴楼善本书目》等,皆书目之经典。

书法家排行榜

书法家排行榜

历代优秀书法家排行榜1.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著名的作品尚有《官奴帖》《奉桔帖》《快雪时晴帖》《黄庭经》等.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蛇”。

2.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楷书四大家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3.颜真卿:书风饶有筋骨。

悲恸处所作行草《祭侄文稿》后世评为“天下第二行书”。

4.柳公权:大凡小学生练毛笔基本都是从柳体开始的,柳体秀丽端庄又是适合初学者。

柳体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

5.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6.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宋朝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苏轼: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8.黄庭坚:书法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9.米芾: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10.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11.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12.张旭:善书法,以草书为最,时人称为"草圣” 。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书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我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13.怀素: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刘炳森简介

刘炳森简介

博宝艺术家刘炳森简介刘炳森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2005年2月15日因病于在北京逝世。

一九六二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

历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助理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自幼临贴,十九岁时参加“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

得何二水,郑诵先,宁斧成等人指导。

学书从魏碑入手,对唐代诸家尤其是颜楷,用力尤勤。

后攻隶书,初习《华山碑》,〈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等悉心研习,所作章法严谨,结体优美,仪态雍容。

他的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或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1974年应邀访问日本,进行书艺交流活动。

刘炳森教授先后出访了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举办展览和讲学,其中三十余次东渡扶桑。

一九九零年五月,荣膺日本“富士美术奖”。

出版有多部书法作品集,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等。

刘炳森作品欣赏【博宝宝珍商城】刘炳森书法【博宝宝珍商城】刘炳森作品楷书。

清晚期民国瓷绘名家目录

清晚期民国瓷绘名家目录

清晚期民国瓷绘名家目录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祥,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件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四画少山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降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歧山光绪年间王恩怀王声怀1930-1992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1932-1982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匋匋斋”。

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

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888-1961年,以人物侍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粉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

1867生,1938年卒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

1896生,1968年卒。

丰城县长湖竹溪人。

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荣生卒年不祥,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雕瓷家陈国治齐名。

民国时期书画家的润格

民国时期书画家的润格

民国时期书画家的润格2019-08-1520世纪上半叶的书画家⼤都订有⾃⼰的润格,这是书画界沿袭已久的习惯。

润格或⽊版或铅版,有些书画家则⽤⼿书直接制版。

通常情况下,润单必有以下内容:推荐语、引⾔或介绍,所应的范围,价码。

如单项书法,如书印两项,⼜如书、印或⽂章。

如是单项书法,会说明书体、尺⼨、字数:如是篆刻,会注明材质、朱⽩⽂、字数,有些印⼈对边款也视⽂字多寡收费。

中国画也是,从样式、尺幅甚⾄内容作规定。

相同的润格,在不同的书画家那⾥,含义可能不⼀样,有些完全出于实⽤,⽽有⼀些名为润格,制订者并没有把它当作润格看待,只作为摒拒世俗应酬的⼿段。

⽽另有⼀些书画家订润格,则出于⾃我⼼理上的需要。

有些职业书画家、印⼈,订⽴润格的意图相对就⽐较简单了,开门见⼭,直接正题。

让求艺者知道,书画家或印⼈接受范围、单位尺⼨的价码、书体、款式等等,使求艺者⼀纸在⼿,对该书画家、印⼈的应接范围、价码了如指掌。

润格原本是实⽤性很强的⽂体,可是在⽂⼈书画家的⼼⽬中,这是可以⽤来显⽰⾃⼰英华的媒介,于是⼼⼒所在,或精意结撰,或信⼿拈来,润格也就成了⼀种寄兴托物、可感可叹、随意发挥的⽂字体裁。

在有⼀类书家或印⼈那⾥,润格的作⽤与⽂学作品没有太多区别,可以盛载巨⼤的想象空间。

北京⽂史作家崔普权通过对民国时期书画家润格的考察,得出结论:那个时代订润格的⼈⼤致有五类。

第⼀类是职业书画家,靠鬻书画为⽣计的。

第⼆类原为官员,退役后挂笔单,他们的润格⼀般定得很⾼,不⼀定以此为⽣,但⽰⼈以“两袖清风”。

第三类⼈还在官场,也通书画,既挂笔单⼜做官,因为在位,求者众多,以名养画,这类⼈的⽣涯最不俗。

第四类学有专长,⼜艺兼众长,因不满时政,耻与流俗为伍,于是拾此“慧业”,借以保全名⼠的品节。

第五类属于⾼⼠狂⼠⼀类,不修边幅,视⾦钱如粪⼟,寄兴于笔耕,虽订有润格,但完全超然物外,不按常规出牌,应与不应随个⼈⼼情⽽定,尽管技压群雄,由于他们的状态和职业书画家不同,他们应该是⼏类⼈⾥最特殊的⼈群。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AB白雪石(1915-) 北京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白蕉(1907-1969) 上海金山人.著名书画家,善画兰,擅行、草书。

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陈大羽(1912-)广东潮阳人.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江苏书协副主席。

陈子毅(1919-) 广东新会人.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文史馆副馆长.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擅山水花卉,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大家.陈家泠(1937-)浙江永康人.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师从陆俨少,中国美协会员.陈师曾(1876-1923) 江西修水人.著名书画家,曾得吴昌硕指授,早年任教育部编审.陈曾寿(1877-1994)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御史.擅画松,兼山水,善诗.陈洪绶(1598-1652)浙江诸暨人.擅画人物、任女,造型夸张,也工花鸟草虫,富有装饰味.陈鸿寿(1768-1822)浙江钱塘人.擅篆刻,诗文书画皆精,为西泠八家之一.曹克家(1906-1979) 北京人,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擅画猫.崔子范(1915-) 山东莱阳人.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D戴鉴山东集宁人.字赋轩.号石坪.清代画家.擅山水.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散木(1898-1963)上海人.著名书画家,工四体书,亦善墨竹、墨荷。

F方济众(1923-1987)陕西勉县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陕西国画院院长.丰子恺(1898-1975)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其画设色平涂,风格朴素。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傅小石(1932-)江西新喻人.傅抱石长子.现为江苏省美术馆画师.傅二石(1936-)江西新喻人.傅抱石次子,兼作山水画和人物画.范曾(1938- )江苏南通人.曾任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中国美协会员.方楚雄(1950-) 中国美协会员.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方增先(1931-)浙江兰溪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浙江美学院教授,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方介堪(1901-1987)浙江温州人,著名书画篆刻家,生前为中国书协名誉理事,西冷印社副社长。

北京凤耀书法家简历

北京凤耀书法家简历

北京凤耀书法家简历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

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顾凤耀原名顾艳阳,江苏南通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会员、中国书画收藏网理事、北京一林书画院副院长、青花苑首席书法家。

他自幼酷爱书画,继而专攻书法,最擅长行草书,深得名师武中奇指点,书道融铸翰墨情缘,其作品功力扎实厚重沉稳而大气劲健,典雅俊逸而潇洒灵动。

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参展中获大奖,被国内外收藏家和艺术机构收藏。

2000年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建设杯书法大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1年被二十世纪百名书法家审定委员会授予二十世纪中国百名书法家荣誉称号。

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书法作品获铜奖。

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大赛书法作品荣获优秀奖。

2008年应邀赴新加坡参加中国书画精品展。

2009年应邀参加神华集团宁夏煤业“今我神宁”书画赛并获三等奖。

2010年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17周年“廊坊杯”全国书画赛并获奖。

2011年书法长卷《朱子家训》被南京博物馆收藏。

长卷《岳阳楼记》被漳州博物馆收藏。

2013年海纳百川等八幅作品被山东聊斋博物馆收藏。

2014年为中央党校书写11米巨幅作品《沁园春•雪》。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书法家顾凤耀以此诗词为范本进行书写,以他独特的想象,以及独到的美学思想,把对首诗词的感觉深入到感性的层面,给每一个字赋以生命。

这幅书法好比无声的音乐,线条像一个个音符按一定的规律运动着,组成一支美好的乐曲,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整幅作品跳溅着自由奔放的情绪,使人感受到书法家内心的波动,恰似音节的流动,回荡着美的旋律。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线条是艺术家从大千世界中提取出来并赋予了艺术生命高度抽象化的艺术符号,是书法艺术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抒情达意最直接、最明确、最富有概括力的艺术手段,更是书法作品的气势与神韵所在。

不要忘记对北平(北京)古物及文人画与仿古山水做出贡献的人

不要忘记对北平(北京)古物及文人画与仿古山水做出贡献的人

不要忘记对北平(北京)古物及文人画与仿古山水做出贡献的人——金城(金北楼)及其传人1. 北京仿古派奠基人金城(金北楼)先生。

2. 仿古山水在北京已有百年传承,同时也是北京文化的另一方面。

3. 据史书记载文人画已流传七、八千年历史。

艺术史是人类的精神史,这似乎已毋庸置疑。

4. 金城对传承的继承问题,目光并不局限于文人画,而是力主上追宋元,对明清以来的画家画派的取舍有许多独到见解。

《画学讲义》中特别宝贵的是对中国绘画材料之研究和绘画技法的介绍,是他自己多年研究与创作实践的结晶。

5. 金城与上海、北京书画家有密切交往,曾参与创立上海豫园书画善会,也曾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发表演讲。

他积极推动古物陈列所的建立,1920年与陈师曾、周肇祥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亲自指导教学活动。

金城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广博见闻,又曾长时期从事过对古代绘画的临摹,掌握了丰富的技法,画路很宽。

他称“余致力艺术三十年,自谓于画鸟一门少有心得,山水次之,人物又次之”。

在动物画方面也很有成就,他认为文人画虽雅而难工,画史之画虽工而近俗,理想的境界应是“补偏求全,有士气而兼具作家之工,规矩法度无一不备,淡远清逸,情景显豁”。

后来星散,影响了后人对他艺术成就的全面认识和评价。

金城以自己作品的示范和热心指导,并以兼容并包精神推动着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活动,“回溯当年北楼先生创立画学会具有一种保存国粹、提倡东方美术之热心,融合南北两派,并无中外界限,凡夙于此道而有志研究者,靡不兼收并蓄作我观摩之助”。

“一时风声所播,兴起者·甚众,虽粗细不同,青绛各异,派别分歧,不无门户之见,然咸知注重于绘事则一也。

”6. 中国画学研究会1920年5月29日在北京东城南池子石达子庙欧美同学会正式成立。

发起人为当时北京地区画界领袖人物金城等人。

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立得到大总统徐世昌的支持。

金城、周肇祥先后担任研究会的会长、湖社首届会长。

研究会提出的鲜明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北京人物(15)傅增湘

北京人物(15)傅增湘

北京人物(15)傅增湘傅增湘傅增湘(1872—1950),著名藏书家。

四川江安人。

字淑和,号沅叔。

清末进士,翰林院编修。

曾任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总办、直隶提学使、宪政编查馆谘议官。

1911年任北方议和总代表唐绍仪的顾问,参加南北议和。

1914年任袁世凯御用机构约法会议议员。

1915年后任肃政厅肃政史。

1917年后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

后致力于版本目录学研究。

著有《藏园群书题记初集》、《清代典试考略》等。

傅增湘(1872-1949),字淑和,号沅叔、号姜庵,别号书潜、双鉴楼主人、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藏园老人、藏园居士等。

四川泸州江安县人。

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卒于1949年10月。

幼年随父定居北方,入保定莲池书院从吴汝纶学习。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杭州求是书院教习。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年)中进士(第二甲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曾任直隶提学使,创办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北方议和总代表唐绍仪顾问,参加南北和谈代表团。

1914年3月任约法会议议员。

1917年12月至1919年5月先后出任段祺瑞、钱能训内阁教育总长。

1919年“五四”运动后,因抵制执行当局罢免蔡元培令而被免职,此后即专心从事收藏古籍和校勘工作。

1927年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从事图书收藏和版本目录研究。

1929年曾赴日本搜访中国古籍,并从国内购得大量私家珍藏,总计达20余万卷,其中善本书有6.6万卷。

1918年,傅增湘在北京西四石老娘胡同(今西四北五条)构筑新宅。

因为景仰乡贤苏东坡。

特取苏东坡的诗句“万人如海一身藏”之意,命名为“藏园”。

园内书斋有长春室、食字斋、池北书堂、龙龛精舍、莱娱室、抱素书屋等。

据统计,双鉴楼所藏宋本(包括金本)多达一百五十种,元刊本数十种,明清精刻本、名钞、名校本更是不计其数,总计收藏达二十万卷以上。

中国近代名家小楷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近代名家小楷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近代名家小楷书法作品欣赏于右任草书名世的魏碑大家于右任楷书《曾孟鸣碑》于右任,书法早年致力于魏碑,中年后精研草书,沉雄其本,飘逸其形,逐渐形成气势磅礴、自由烂漫的独特书风。

他的对联作品,更把这种书风演绎到了极致。

张大千但因画名太响,书名终为之所掩张大千(1899一1983),名爰,字季爰,又字大千,号南场丈人,70步后署爰翁、爰皤。

四川内江人。

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

一生多富传奇色彩。

早岁即有艺名。

享高寿。

富可敌国。

书法以魏碑为宗,也习唐宋,从【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郑文公碑〉等得趣最多。

以行草书胜,长撇长捺,纵横有象,笺致老到,结字舒展,雄强中寸露秀逸之气。

他的用笔和结体均异于常人,个性独特,人称“大千体”。

张大千早年从曾熙、李瑞清学艺,可谓法门高深,学有巨源。

李叔同入世的楷书,出世的佛法李叔同楷书五言联李叔同(1880一1942),名文涛,字叔同,别名有很多。

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

李叔同的字自然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即出家前与出家后。

李叔同受时代风气影响,早岁自然学习魏碑,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爨宝子】等碑曾反复临习。

不过李叔同写碑较一般人为润泽,似乎主要在取其奇妙的结构。

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面目。

李叔同出家后,“诸艺俱舍,独书法不废。

”他以书法弘扬经律,广结佛缘,但早期那种凌厉的才子气与魏碑那种刚劲雄伟的风格不见了,代之以起的是安祥肃穆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副面孔。

李叔同晚年的书法形式上以抄写佛经的册页、对联为主。

字体偏于狭长,用笔较轻、较慢,章法空间十分疏朗。

呈现一派肃穆、高古的佛家气象。

陆维钊碑帖结合的楷书大家陆维钊临《石门铭》陆维钊(1899一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多署劭翁。

浙江平湖人。

当代一位传统中国文化修养相当全面的书法家。

1979年始,受命招收国内第一批书法篆刻研究生,所以他又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陆维钊开始也师魏碑,但他决不抑帖,走的是碑帖并重的道路。

故宫历史的宫廷书法:书法家与作品

故宫历史的宫廷书法:书法家与作品

故宫历史的宫廷书法:书法家与作品故宫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其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外,故宫还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宫廷书法作品更是备受瞩目。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更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与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故宫历史中几位著名的宫廷书法家及其作品,以展示故宫宫廷书法的魅力。

一、王羲之与《兰亭序》王羲之(303年-361年)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

他所创立的“王羲之体”影响了千百年的后世书法家。

在故宫中,最著名的王羲之作品是《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于东晋咸和元年(353年)创作的一篇骈文,题材为与友人们的酒会。

这篇作品以流畅自然、笔力雄浑的风格著称,展现了王羲之独特的艺术美感。

《兰亭序》虽然历经沧桑,但在故宫,我们仍然可以欣赏到这一宫廷书法的珍贵之作。

二、赵孟頫与《平湖秋月》赵孟頫(1254年-1322年)是元代的书法大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神韵飘逸、意境深远而著称。

在故宫中,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是《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赵孟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写的一副对联,题材为月夜湖畔。

这副对联以简练明快的笔画展现了秋月的皎洁和湖水的宁静,将赵孟頫的书法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在故宫中欣赏这一作品,仿佛能够感受到秋夜的静谧与月光的温柔。

三、沈德符与《寿字碑》沈德符(1091年-1155年)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以端庄典雅、遒劲有力而闻名。

在故宫中,最受瞩目的沈德符作品之一是《寿字碑》。

《寿字碑》是沈德符为宋仁宗钦命而创作的一块石碑,碑文为祝福皇帝长寿的内容。

这块石碑雕刻精美,字迹工整,展现了沈德符的高超书法技巧。

《寿字碑》不仅是一件技艺精湛的宫廷书法作品,更是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四、黄庭坚与《寒食帖》黄庭坚(1045年-1105年)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而著称。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作品介绍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作品介绍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作品介绍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沈尹默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沈尹默的作品沈尹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曾经在日本地区留过学,后来还做过北大的教授以及校长的工作,他的书法在民国时期十分的著名,不仅和于右任、吴玉如等人有着同等的地位,就连一些文学家都对沈尹默作品赞赏不已,那么沈尹默作品有哪些呢?沈尹默作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他的书法作品,包括《东坡居士诗》、《沈尹默书法集》等等,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书法自如洒脱,字体流畅仿佛行云流水一般,笔墨之间更有跌宕起伏的感觉,看上去似乎有着欧阳询书法的韵律,让许多的书法爱好者欣赏不已。

而另一方面沈尹默作品中还有他所创作的许多书法理论书籍,这些书籍大多都是在1949年之后发表的,包括《谈书法》、《二王法书管窥》以及《书法论丛》等等。

沈尹默作品《书法论丛》是非常著名的一部著作,里面将他对书法的一些认识介绍的非常清晰。

他的这部著作只是向人们论述了笔法、笔势以及笔意。

在他看来字的笔势就仿佛画的线条一样,在作画的时候线条会粗细不一、浓淡相宜,并且在一笔之下创作出来才可以更好的表现出不同的情调,再施以颜色渲染,就可以展示出一件物品的意象来,而书法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力量都是用在手腕上的,要笔力不定、笔势转变才可以创作好的作品,创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微妙的变化才能让字体更加赏心悦目。

沈尹默的故居沈尹默故居指的是他在1946年的时候从重庆地区回到上海之后所居住的地方,直到他去世之前也一直住在这里,后来在他去世十六年之后,他的夫人向当地的政府请示自己是否可以自费进行筹备故居的建设。

一年之后政府批准了这个要求,并且将这里列为了重要的保护单位,也是在同一年沈尹默故居正式修葺完成,又过了两年才开始对外开放。

虽然这个故居的性质是民办的,但是因为公助的原因还是属于当地遗址史料管理处负责管理。

翰墨烟云——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七)

翰墨烟云——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七)

政 ,小 I 上 『 京,今李 竞自 权 ,占即降职 .小 小
¨_ 粕

” 此举 引起 了李莲 共的不满 ,幸庆东于 ' I I 从 l
【 】 I 尔叶 ] 之 呆 了” 作解 . 拿 莲共 - _ 笑‘ - l 之

昔 史
I l , 骱键 . r l “t 。
■ 人 物・ 状 态- , 、
翰 墨 烟
民国时期 的北京书风 ( 七)
“ 题 匾高手 帖学名家” 记 千塘 的 书 法 艺 术

卜 _ 二 榭 ㈨ 巷 ● _ _ 嗽 Ⅲ 救 = 三 人 从
0 , 州
铡 一 ~ 衅 一 ㈣ 一 ~ 蝴 _ 一 呲 一 ~ 一 ~ _ ~ 一 一 川 一 . 一 一 科 一 公 一 一 一 ~ 时 般 ~ 一 = 三 ~ 嗽 ~ 、 =
卉 超 越 ,傲仃 为f 闷 千 ‰祭洒 l 光绪 十一 年 ( 1 【 J ( 】 5 ).怂 瓜

边 的 人 箭 焱 李 莲焚吠寿 ,
内大 均备 。 . . ¨ | J ]
亚 n 上 怫 然U : ” 小纳 ,亦不贿 人, 一 : 乎?
小m 人
王塘 像


王塘题 “ 同和 祥 ” 匾 锎
0 3 2
蜀 也有
坊 t S 法f
坊 于 { 跌 家 之 此 上
消 弟 受 曾
州 巷 , K 下挚 均 进 { : … .


八翰 林 .1

i 林”之 美名 . .民同 以l
有 王 _ f "弟 了 ・ )、 卜 灾 圻 与 1 8 9 4), 午战争『 [ 发 , 挚 友

关于高凤翰的介绍

关于高凤翰的介绍

关于高凤翰的介绍
高凤翰(1683~1749)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

汉族,山东胶县城南三里河村人。

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

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

有《砚史》,《南阜集》。

生平轶事高凤翰天资聪颖,童年时代就从家中藏书中学到不少东西。

后来受当地名儒李世锡的指教,奠定了国学基础,对其后来在艺术方面的造就有很大的帮助。

19岁那年,高凤翰参加科考中秀才,次年去济南参加乡试,后又两度赴省,但屡试不中。

后至45岁,高凤翰方由胶州牧黄之瑞荐举应“贤良方正”特考,考列一等,授任安徽歙县县丞。

在官场派系斗争中,高凤翰受诬下狱,经历了一番磨难。

后虽冤案得昭雪,但使他对仕途失去了兴趣。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一号石顽老人、松嫩道人、废道人等。

他天资聪颖,很小就能吟诗,可惜仕途并不通达,44岁时才以县丞试用,虽有调迁,但终未能显赫。

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因为是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座上客,在卢见曾倒台时受了牵连,丢掉了并非锦绣的前程。

受挫后,高凤翰便寓居扬州,开始了他鬻字卖画的生涯。

55岁时,他右手病残,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号“后尚左手”,刻制“丁己残入”石章一枚,标志在丁已年病苦废右手。

他在扬州同“扬州八怪”一班文人十分投契,靠他们资助和自己卖画,维持了几年流浪生活。

59岁,高凤翰返归故里,8年后病逝。

北京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北京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北京名家书法作品欣赏北京是我国元明清的三朝古都,这其中的文化底蕴个非常的深厚,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北京名人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吧,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京名家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北京著名书法家苏适人物生平1935年6月12日生在一个旧军官的家庭,当时家庭人口多,父亲微薄的工资常常不够支出,幸亏妈妈是位农民家庭出身的女儿,很会过日子,生活总算能维持。

六岁那年,开始上学。

起初是在一个只有五个同学的私塾里上学,念的是根本不感兴趣的《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东西,唯一喜欢的是写大字,几位同学赛着写,进步颇快。

这时候打的基础可以说几乎奠定了在五十岁以后所走的道路。

以后随父迁到西安。

1942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转入了在我家附近的"洋"学堂--西安市青年会小学。

那是一家____会办的学校,学费很低。

在那所不时还要唱几句"耶稣歌"的小学里毕了业。

1948年暑假,正当读初中一年级的课程时,西安解放了。

当时父亲在国民党后勤部任职,在人民政府宽大政策之下"解甲归田"。

全家人渡过黄河,回到了已解放了的北京农村。

父亲年轻时在家种过地,于是政府分给了田地,重操旧业。

当时大哥也参加了土改工作队,一家人结束了以前那种颠沛流离、忧患终日的生活,安定地过上了农家小日子。

1949年暑期,考入了北京第一中学,读完了初中,在这里加入了少先队、共青团。

1952年初中毕业以后,考中了管吃、管住、管穿,还有零花钱的国立高工(即后来的北京机械学院),学校设在现今的宋庆龄故居的大花园里。

由于刻苦学习,两年内读完了理科高中的所有课程,又用两年读完了大专机械专业课程。

1955年8月毕业。

被分配到北京第二机床厂工作,在这个厂里一直工作了二十八个春秋。

先后担任过技术人员、计划组长、工段长、工程师、技术科长、总工程办公室主任等。

这期间,绝大部分年度都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被选送到北戴河疗养,以细致、扎实、忠实地履行生产计划、完成各项任务的朴素作风闻名全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翰墨烟云——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七)民国时期的北京书坛名家辈出,他们广泛活动于京城政界、军界、文学艺术界,并利用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身的学养,以手中的如椽巨笔开启了民国时期北京书法发展的新纪元。

“题匾高手帖学名家”——记王垿的书法艺术王垿(1857—1933),字爵生,号杏坊、望石山樵,晚号寄叟,山东莱阳人。

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右春坊右赞善、左春坊左赞善、右春坊中允、翰林院试讲。

光绪二十六年(1900),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西行,至西安,任国子监祭酒。

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河南学政、兼翰林院学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法部右侍郎。

宣统二年(1910),任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

辛亥革命后,欲回乡,后因“天津兵变”,道路受阻,又闻莱阳哗变,遂定居青岛。

1917年,张勋复辟,任弼德院顾问大臣。

王垿像2009年的济南《生活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普利街“义兴公”石匾面临流失》,文载:“位于该片区的百年老字号义兴公旧址已被拆掉了主体,而门洞上方,义兴公石匾尚悬在半空。

由于去掉了表层石灰,'义兴公’三字旁还能看清落款,其题写者为清末著名书法家王垿。

”据称此匾后遗失。

谈到王垿,此公书法在清末民初的旧京名重一时,他出身翰林,曾任国子监祭酒,一时间为“山东京官领袖”,旧京曾流传着“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的说法。

据时人记载京中许多银号、钱庄、酒楼、绸缎布店、洋广杂货店铺之匾额均出自王垿之手。

北京西单著名的老字号天源酱园内曾悬有他所书对联二副,“天高地厚千年业,源远流长万载基”“酱佐盐梅调鼎鼐,园临长安胜蓬莱”,两联上下第一字连读即为“天源酱园”,此两联不仅书法写得好,词也选的妙,为老字号天源酱园增添了一段艺林佳话(惜对联今已不存)。

寓居旧京的山东店家也多喜请同乡王垿书匾。

和活跃于民国时期的北京题匾名家冯恕、邵章等人相比,王垿也应算是位先贤前辈。

王垿晚年寓居青岛,亦常为当地人书写匾额,因此青岛也有“已闻有匾皆书垿,江右还看刘幼云”之说,可见王垿书法在旧京及齐鲁一代皆很有名气。

王垿题“同和祥”匾额王垿生于耕读之家,其父王兰升、长兄王塾均进士出身,并入翰林院,因此王家有“一门三翰林”之美名。

民国以前,王垿在朝为官,曾受清代状元陈冕(王兰升弟子)、庆亲王奕诓礼聘为其教育子弟。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爆发,日军侵入威海、登州,王垿与挚友王懿荣受朝廷之命,于登州组成团练,誓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但后因《马关条约》之签订,不得已作罢。

戊戌变法期间,王垿认为变法乃强国之举,但惜条件并未成熟而已,表现出一种稳重守成的政治态度。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帝后西狩,王垿弃家追随,被任为国子监祭酒。

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总管太监李莲英庆寿,朝内大臣均备礼品拜贺,独王垿怫然曰:“吾不纳贿,亦不贿人,况一监乎?先朝即不准太监言政,不准出京,今李竟成权臣,吾即降职,亦不往竭资谄之。

”此举引起了李莲英的不满,幸庆亲王奕诓从中斡旋,以“王垿乃山东中之书呆子”作解,李莲英方一笑置之。

宣统二年(1910),革命党人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后由肃亲王善耆、法部侍郎王垿审理,他二人见汪精卫慷慨陈词,胆识过人,故命收监未予加害。

辛亥革命后,清廷大赦革命党,汪方得以获释。

清帝逊位后,王垿不愿出仕新朝,以遗老自居,由北京返回山东,晚年寓居青岛。

民国以后,王垿基本上不过问政治,与清室人物也交往较少,居闲时以诗书自娱。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岛城商家有求书匾额者,王垿无不欣然应之,故青岛商号之牌匾多出自他的手笔。

王垿在崂山的刻石众多,其中“明霞洞”和天后宫“有求必应”两块匾额尚存。

其书法还流至日本,受到日本书法界的推重。

王垿楷书“寿”字民国以后,王垿虽基本活动于青岛,远离京城,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清末民初旧京中存有大量的王垿书匾额,分布于闹市的街巷之中,且琉璃厂、隆福寺及各大南纸店、古玩铺很可能悬有王垿的书单,王垿虽未在京居住,但其书风影响并未因清亡而减退。

民国时期北京山东籍的官员、商家依然较多,因此王垿这个昔日的“翰林”“国子监祭酒”“山东京官领袖”书法更是得到了他们的推崇。

可见,王垿书法是旧京书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北京已找不到王垿题写的匾额,王垿之名在北京也逐渐变得陌生。

王垿行楷八言联最后谈谈王垿的书法。

他家学渊源深厚,父王兰升常年居官,擅长馆阁体书法,书风雄浑劲健。

清代状元陈冕为其弟子,书法亦得王兰升真传。

王垿习书受家学影响,他生于咸丰八年(1858),此时期馆阁体盛行,清人欧阳兆熊、金安清编著的《水窗春呓》中曾分析了馆阁体书法的流变过程:“馆阁书逐时而变,皆窥上意所在。

国初,圣祖(康熙帝)喜董书,一时文臣皆从之,其最著者为查声山(查昇)、姜西溟(姜宸英)。

雍正、乾隆皆以颜字为根底而赵、米间之,俗语所谓'墨圆光方’是也。

然福泽气息,无不雄厚。

嘉庆一变而为欧,则成亲王始之。

道光再变而为柳,如祁寿阳(祁寯藻)其称首者也。

咸丰以后则不欧不柳不颜。

”王垿生于咸丰之后,习书取法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也正与上文所说之“咸丰以后则不欧不柳不颜”时代相近,此时期馆阁体书法渐趋僵化,王垿习书难免受其影响,为了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作书只能“但求四平八稳,以符合馆阁体之规格”。

因此后世不喜王垿书法者,往往以其为馆阁体之故。

但科举废除之后,馆阁体逐渐消失、帖学式微,民国时反而出现了“今日学校之中,虽科学之幼稚如故,而书法之陵迟乃莫可救药,以支离错误为习惯,视规矩准绳为迂腐,书法之坏,至此极矣”之窘境。

从此角度来看,馆阁体书法也并非一无是处,前清习馆阁体者往往功力深厚,对帖学书法有系统地涉猎,同时他们为了能引起考官的注意,尽可能地发挥自身优势,将原本易刻板的书体用自己的理解加以诠释,并融入一些新的特点。

这些经过馆阁书法历练的士子,因为种种机缘而变化书风,为那个时代名副其实的书法家,王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垿行楷七言联王垿曾任实录馆副总裁,清朝历代《实录》皆贮于乾清宫东暖阁内,他因此得观内府珍藏的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之真迹,大开眼界。

其中尤以明代文徵明小楷,董其昌的楷书、行草,邢侗、张瑞图、王铎等人的草书真迹曾引起王垿极大兴趣。

诸家书法创作风格,对其书法蜕变,形成所谓的“垿体”,有一定促进作用。

民国之后,在旧京,馆阁体书法依然受到一定群体的推崇。

擅长馆阁体的书家不乏逊清遗老、遗民、前清官员及受过馆阁体训练的士人,他们纷纷在各大南纸店、古玩铺悬挂笔单,像皇室成员溥儒、溥侗、溥伒,遗老朱益藩、华世奎,末代状元刘春霖,名士宋伯鲁、邵章、冯恕、潘龄皋等。

因此王垿书法是清末民初馆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

细致看来,王垿最初习书从欧、虞、颜、柳入,自幼刻苦钻研,后师从清末状元曹鸿勋,曹鸿勋亦为清末擅长馆阁体的书法大家。

受其影响,王垿所作楷书看似平和,却是常年临池和学养积累所至。

他的楷书虽有千篇一律之嫌,但取颜体之厚重、欧体之法度、虞体之风韵、柳体之筋骨,又能成一定的自家面目。

王垿最见长者为榜书,故其所书匾额颇多,他深谙题匾之法,旧京中好的匾额一般喜用正统的颜或欧体楷书,一是楷书容易辨认,二来饱满的楷书象征着物阜年丰。

而匾额对字体也有严格要求,一般为榜书,书写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笔画要粗,显得饱满,二是要横、竖、撇、捺相对寸楷要短而有力,三是字体中心部分比例要大,这样的字体雄壮、凝重、适宜匾额书写要求,王垿书法正契合了题匾的需要,加之常年书写榜书,将欧、虞、颜、柳四体结合,用笔宽博而苍劲,飘逸而具法度,真如“凤凰展翅、芝兰秀出”,无怪乎时人也把王垿的书法誉为“垿体”。

除楷书外,王垿的行书取法“二王”,对《圣教序》致力最勤,但受欧书影响较深,即使手录诗稿,也一板一眼,无丝毫懈怠。

他还偶作隶书,然特点不甚分明,似取法邓石如,风貌与清人杨岘略有几分近似。

对于王垿的书法,民国时也并非人人推崇,如民国学者瞿兑之对清末北京盛行的翰林王垿书法,就认为“实则陋劣不能成字”,坊间也对王垿题匾字有“肥粗醒目,大小一致”之讥,这也代表民国时人对此种书法的另一种看法。

如今,王垿书法可能在书坛已无太大影响,这种看似“千字一面”的书体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置于故纸堆中,但笔者认为王垿书法无论是从功力还是气度上都是不错的,且不谈他的风格有多么特别,然而确是代表着清末官员、学者中较高的书法水平。

、“凌云劲笔风神超迈”——记孙墨佛的书法艺术孙墨佛(1884—1987),原名孙巍,笔名半翁,号天舌山人、六桥、松山、二藤、剑门老人、眉园等,山东莱阳人。

早年赴登州(今蓬莱市)乡试未中,后于青岛赫兰大学(后与上海同济大学合并)习经济。

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入青岛特别高等学堂。

辛亥革命爆发后,转入山东军官讲习所习军事。

1916年任北方护国联军总司令部秘书主任。

1918年赴广东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1921年任军政府海军舰队司令部参议。

1924年任《胶澳商报》总经理。

1927年任河南省政府秘书,次年任河南省民权县县长。

1930年任山东省禹城县县长。

1930年后寓居北京,从事著述编纂工作。

抗战爆发后,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1949年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建设厅厅长秘书,1950年退休返京。

1952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晚年任中山书画社副社长。

1987年逝世。

享年104岁。

孙墨佛像在中国书法史上,年龄过百者有之,但百岁之后仍能书者并不多见,而中国近现代却奇迹般地出现了两位—上海苏局仙与北京孙墨佛,因此书法界也就有了“南仙北佛”的美誉。

笔者此次要谈的就是“北佛”孙墨佛。

孙墨佛先生的一生多半生为革命事业奔走,其人生最精彩的华章,是曾追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参与讨袁运动。

中山先生出任民国大总统后,孙墨佛被委以总统参军之职。

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墨佛冒险掩护孙中山先生转危为安,得中山先生信赖。

后陪孙中山先生赴上海,旋又被派往北方以“安抚使”之名在军阀曹锟处以图瓦解。

1924年,孙中山先生赴北京,次年不幸病逝。

孙墨佛撰挽联云:“一曲悲歌哀悼东西中外无双士,满腔热泪痛苦上下古今第一人。

”从联语中流露出孙墨佛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崇拜。

谈到这段经历,他晚年曾回忆说:“我青年时期追随中山先生干革命,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渐渐懂得做人就要不断追求进步,要不断努力工作。

要为人民献出自己的力量。

”孙墨佛草书立轴1927年孙墨佛任河南省政府秘书,次年任河南省民权县县长。

1930年任山东省禹城县县长。

1930年后,孙墨佛寓居北京,专心著述,拜清史馆馆长柯劭忞、总纂王树枏二先生为师,研习经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