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虚作假案例
有关弄虚作假的事实素材
![有关弄虚作假的事实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e76163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6.png)
有关弄虚作假的事实素材有关弄虚作假的事实素材导语: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直流口水,被一名过路的女孩瞅见了,这位名叫文芳的女孩当即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地喂进老人的嘴里。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一、“最美深圳女孩”:被商业戏弄的丑闻【素材展示】“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盯着快餐店里的盒饭直流口水,被一名过路的女孩瞅见了,这位名叫文芳的女孩当即买来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地喂进老人的'嘴里。
”这名被誉为“深圳最美女孩”的主人公,出现在2013年3月25日中新社的一篇配图报道中。
然而仅仅一天后,就有人爆料:整个爱心行为可能是某商业展览的炒作。
“事发地点在深圳东门老街,不是文中所说的欢乐海岸,而且是事先策划的。
”一位目击者称,图片共拍摄了两次,分别为3月24日和25日下午,女孩给老人喂饭仅仅是为了摆造型,整个过程持续几分钟,与她同行的一男子拍照后,他们便离开了。
“最美女孩”并没有帮助老人寻亲,更没有真的将老人带走。
根本没有将老人接走。
一时间,网友的拍砖和骂声涌来,面对网友与媒体的质疑与批判,当事媒体最初矢口否认,但终究真相遮掩不住,3月28日凌晨,制假涉事记者郑小红和通讯员石金泉通过中国新闻网的官方微博向公众公开致歉。
【多维解读】1、假造“善良”是大恶最美和最丑之间,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如果是发自内心地尊敬老人、善待乞丐,比如媒体此前报道的为老年乞丐雨中打伞的女孩,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女护士,这些理应受到礼赞。
她们纯粹而本真地用一己之力坚守美好,既为受助的老人带去温情,更给社会增添人性的温度。
公众在激赏善举的同时,内心也受到了净化,类似好人好事多多益善。
而这名泡沫化的“最美女孩”却是丑的,也许她本身就是一个道具,其背后的导演更应受谴责。
消费公众善心,这是不可原谅的。
今天,公众为一些慈善机构缺乏公信力而扼腕,如果再放任来自民间的伪善心大行其道,势必对慈善产生摧毁性打击——谁还会相信好人好事?谁还会存善念、行善举?2、新闻操守不可丢通讯员石金泉是一名知名拍客和网络推手,常向当地多家媒体供稿。
建设项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
![建设项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24d6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5.png)
建设项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建设项目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建设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关重要。
然而,在建设项目中,有一些人或单位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虚假宣传和造假,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下面就是一些典型的建设项目弄虚作假案例。
1. 某小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该小区的规划设计图中,部分绿化带和公共设施被“删减”,而实际开发商在售楼处宣传中却声称该小区绿化覆盖率高,公共设施齐全。
该造假行为严重违反了规划设计程序,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
2. 某市政府在招标建设市政项目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该市政项目的招标文件中,规定了建设期限和投资金额等条件,但在实际施工中,却存在工期延误和资金不足等问题。
造假方为了获得中标资格,故意低报工期和投资金额,导致项目建设质量不达标。
3. 某企业在建设项目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该企业在宣传中声称其建设项目采用了最新的环保技术,但实际上却存在环保设施不齐全、排污不达标等问题。
该造假行为严重违反了宣传诚信原则,误导了公众,损害了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4.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住宅项目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该开发商在销售时宣传其建筑结构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但实际上却存在建筑质量不达标、安全隐患等问题。
该造假行为严重违反了建筑规范和建筑安全法律法规,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5. 某旅游景区在建设时,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该景区在宣传中宣称其景区内有多处国家级景点,但实际上却只有一处。
该造假行为严重违反了旅游诚信原则,误导了游客,损害了旅游产业的形象和利益。
6.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该建设项目在招标时,规定了路面宽度和路基厚度等条件,但实际施工却存在路基不够厚、路面不够宽等问题。
该造假行为严重违反了安全规范和建设程序,损害了行车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7. 某医院建设项目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该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建筑结构不符合规范、医疗设备不齐全等问题。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f9fd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7.png)
会计人员财务造假案例会计人员在财务造假方面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案例通常涉及虚报收入、夸大资产、隐瞒负债等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有一些案例影响深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法律制裁。
一、郭永怀案郭永怀是中国民营航空首富,被誉为“中国的海登·龙”。
他创立的海南航空在1992年挂牌上市后,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之一。
在2000年代初期,郭永怀被曝出利用假账等方式,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投资者并先后四次非法套现24亿元资金。
后来,郭永怀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二、中概股造假案许多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其中不乏一些因财务造假闻名的案例。
2011年,中国最大的导游服务提供商和第二大在线旅游预订公司之一新榜网被曝出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造假,隐瞒了巨额亏损,并涉嫌挪用资金。
最终,公司被勒令退市,并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罚款。
三、万福生科公司财务造假案万福生科公司是一家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但在几年前,该公司因财务造假问题陷入了巨大的波澜。
经媒体曝光后,万福生科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数额被大幅夸大。
该公司涉嫌虚增销售收入数亿元,大幅夸大资产规模,被证监会处以6亿元罚款,并对公司相关责任人采取了限制出境、冻结资产等措施。
以上案例表明,会计人员的财务造假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案例透露出了企业内部监管的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备。
在这些案例的背后,有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如:虚构交易、不当资本化、虚报利润等。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控机制,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再次发生。
监管部门也应进一步严格执法,确保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自动监测弄虚作假典型案例
![自动监测弄虚作假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f4724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1.png)
自动监测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一、浙江宁波维欣家纺有限公司篡改自动监控数据逃避监管案2021年12月中下旬,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分析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数据、现场端视频监控录像,发现宁波X家纺有限公司在废水处理站终沉池设有一根异常管道,存在环境违法嫌疑。
通过无人机侦查确认,该公司在废水站终沉池安装的异常管道连接至厂区边的河道,现场检查时该管道正在抽取河道水排入终沉池,稀释排向水质自动采样器的废水,涉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进一步检查发现,该公司在废水处理中间环节储水罐底部私设暗管,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通过暗管直接偷排到市政管网污水井,经监测偷排废水浓度COD(化学需氧量)高达5100mg/L(超标近25倍),偷排废水量约180吨/天。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规定。
2022年1月10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依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七)项的规定,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2022年10月20日,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对3名涉案人员提起公诉。
2022年11月1日,慈溪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3名被告人犯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至8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0.5至2万元不等。
同时,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3月22日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利用私设暗管等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并处罚款55万元整。
二、安徽临泉县胡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案2021年12月14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联合阜阳市临泉县生态环境分局对临泉县X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公司自动监测站房一侧墙壁设有约60cm宽的夹层,夹层内一根透明塑料管一端连通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管,另一端经屋顶连接至站房隔壁房间内有“氮气”标识的钢制气瓶。
企业弄虚作假的例子
![企业弄虚作假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1db1c5b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a.png)
企业弄虚作假的例子在当今的商业社会里,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一些企业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弄虚作假,赚取不当的利益。
下面将以几个例子为例,具体分析这些企业的不良行为。
第一,化妆品企业的虚假宣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美容美妆也迅速兴起。
因此,一些化妆品企业为了赚取更多利润,经常采取虚假宣传的手段。
例如,一些化妆品广告宣传明星使用该品牌的产品进行美容,但实际上,这些明星并没有真正使用该品牌的产品。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同时也侵犯了被虚假宣传的明星的权益。
第二,食品企业的虚假包装。
在食品行业里,一些企业也存在不良行为,如虚假包装、假冒伪劣等行为。
这些企业制作的包装袋上贴了“纯天然”、“无添加”等字样,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量。
但实际上,在包装袋上印刷的这些字样并不真实,可能会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有害成分,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同时,这些企业也将最后的损失转嫁给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第三,互联网企业的账号注销问题。
在互联网行业中,一些企业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努力,但也有一些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
例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在用户注销账号时居然没有提供方便的操作方式,让消费者十分困扰。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在用户注销账号后却将用户的信息存储在了数据库中,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总的来说,企业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除了法律的惩罚,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自我约束,恪守诚信经营原则,走正道发展。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多了解产品信息,增强自己的消费意识,让更多的企业向着更为合理、公正和诚信的方向发展。
研究生实验数据造假的案例
![研究生实验数据造假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d21d0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e.png)
研究生实验数据造假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研究生实验数据造假的案例:
1.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实验(2015年):研究生骗过导师和同事,伪造了一系列心理学实验的数据。
他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报告了这些虚假结果,但最终被发现,并导致了他的学术生涯结束。
2. 韩国植物科学研究所(2014年):一名韩国研究生伪造了多篇论文中的实验数据。
他通过篡改实验结果来达到预期的研究结论,并在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这些论文。
当他的伪造行为被揭露后,相关论文被撤回,他也被开除。
3.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2018年):一名研究生在其博士论文中伪造了实验数据。
他在实验室的电子数据记录中修改了一部分数据,以增加实验结果的显著性。
当论文被发表后,有人发现了数据的不一致性,最终导致了该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被取消。
这些案例只是研究生实验数据造假的一部分例子,实际上可能还有更多未被揭露的案例。
这些造假行为不仅对科学研究造成了伤害,也损害了研究生的声誉和学术发展。
工程质量弄虚作假的案例
![工程质量弄虚作假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19e350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0.png)
工程质量弄虚作假的案例给你讲个工程质量弄虚作假的事儿。
就说有个建居民楼的工程。
那个包工头啊,为了省钱又想蒙混过关,可干了不少缺德事儿。
基础建设的时候,按照规定啊,地基得打到一定的深度,而且要用符合标准的混凝土和钢筋。
这包工头呢,他让工人只挖了规定深度的一半,心想反正盖个居民楼嘛,应该不会出啥大问题。
然后啊,在灌混凝土的时候,偷偷地把混凝土的标号降低了,这标号一低,质量可就差远了。
就好比你本来该用强壮的大汉(高质量材料)来扛房子的重量,他却找了些瘦弱的小孩(低质量材料)来干这活,这能不出事吗?再说到墙体,那承重墙按照要求得用足够数量和质量好的砖头。
这老板可好,他从一些小作坊买了很多二手砖头,有些砖头都已经破损了。
他还让工人把这些破砖头混在好砖头里面砌墙,对外就说全是好砖头。
这就像你做一件衣服,本来应该用完整的好布料,他却在关键的地方缝上了破布,外表看着好像还行,实际上风一吹就可能散架。
还有啊,检查防水工程的时候。
他提前在那些可能漏水的地方涂上了一些临时的防水胶,看起来好像防水做得很好。
但是这胶啊,过不了多久就会失效。
这就好比你脸上长了痘痘(墙体漏水点),他不是好好治疗,而是用厚粉底(临时防水胶)给盖住了,等过一会儿,粉底掉了,痘痘又露出来了,而且可能变得更严重。
结果呢,楼刚盖好没几年,居民就发现墙体开始裂缝,地下室漏水严重得像水帘洞一样。
这就是工程质量弄虚作假的下场,坑了居民,最后自己也得吃官司,赔得倾家荡产。
再给你讲一个修桥的例子。
有个地方要修一座横跨大河的桥,这可是个大工程。
施工队呢,在钢材的使用上动起了歪脑筋。
桥的主体结构需要大量高强度的钢材,这些钢材就像桥的骨骼一样重要。
可他们为了多赚钱,买了一些次品钢材,这些钢材的强度远远达不到标准。
在验收的时候,他们也是各种造假手段齐出。
他们把好钢材的检测报告拿过来,改了改编号,就当成次品钢材的报告给验收人员看。
这就好比你考试不及格,然后把学霸的试卷名字改成自己的去交差,以为能蒙混过关呢。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d5cf3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f.png)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主要指涉及借贷、投资、许诺等而
导致的假承诺、夸大宣传和虚假陈述所引发的法律纠纷。
此类案例中,当事人之间均存在侵权行为:一方以虚假信息为依据进行投资,另一
方用虚假兑现支付贷款或贷款标的,最后导致一方被骗。
因此,这两
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典型案例如下:
一. 典型案例一:
江某被检察机关以违法发放贷款罪提起公诉。
其及被告王某前往湖北
省宜昌市政府办公室,冒用外省的龙凤馆连锁有限公司的名义,以提
供有效贷款为由,诱骗9名受害者,索要押金合计超过60万元人民币,但未提供任何有效贷款,最终导致受害者蒙受重大损失。
汪某被判处
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4万元。
二. 典型案例二:
张某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万元,罪名是以提供贷款为名,骗取贷款标的。
据了解,张某以借贷资金为由,受贷款标的如安顺某
承担,向其诱骗其将安顺某抵押的财产放假,由其担保支付贷款标的,但实际上张某从未提供过任何有效贷款,最终导致安顺某蒙受重大损失。
三.典型案件三:
郑某被检察院以欺诈骗取贷款罪控告,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
处罚金4万元。
郑某以虚构项目申请向银行贷款,受贷款标的人朱某
承诺抵押财物,但郑某从未还款,最终导致朱某蒙受损失。
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案例剖析
![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案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f6a09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d.png)
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案例剖析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破坏了税收征管秩序,也损害了公众利益。
下面列举10个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的案例。
1. 虚报减免税款。
某税务人员为某企业主办公室的亲戚,为其虚报减免税款,导致国家财政损失数百万元。
2. 徇私舞弊为企业开具虚假发票。
某税务人员与某企业主谋,通过虚构交易、虚开发票等手段,为企业获取非法税收优惠,造成巨额财政损失。
3. 贪污税款。
一名税务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将企业纳税款直接转入个人账户,贪污数百万元。
4. 徇私舞弊为个人减税。
某税务人员为其亲属或朋友减免税款,通过虚构捐赠、虚报费用等手段,导致国家财政损失严重。
5. 窃取纳税人信息。
某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纳税人的信用报告、财务报表等敏感信息,并出售给他人牟取暴利。
6. 贪污退税款。
某税务人员为企业操作虚假退税,将退税款项非法转入个人账户,致使国家财政遭受重大损失。
7. 假冒他人身份办理税务手续。
某税务人员利用他人身份证件,冒充纳税人办理税务手续,为其减免税款或获取其他非法利益。
8. 徇私舞弊为企业违法行为开脱罪责。
某税务人员与某企业主串通,为其违法行为开脱罪责,导致违法企业逃税漏税,损害国家财政利益。
9. 操纵税务稽查。
某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操纵税务稽查结果,为某企业主开脱罪责,导致纳税人利益受损。
10. 徇私舞弊为税务行政执法提供帮助。
某税务人员为违法企业提供内部信息,帮助其逃避税务行政执法,损害了税收征管秩序。
以上案例都是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的典型案例,这些行为不仅违法违规,也损害了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公信力。
对于这些违法行为,应该加强监督和打击力度,依法严惩,以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共利益。
职称评审违规案例
![职称评审违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77ada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d.png)
职称评审违规案例一、材料造假类。
1. 论文造假。
老张为了评职称,那可是煞费苦心啊。
他在网上找了个专门写论文的“枪手”,花了不少钱,让人家给他炮制一篇看起来高大上的论文。
这篇论文里的数据全是胡编乱造的,什么实验结果,根本就没做过实验,全凭想象。
结果提交上去之后,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也不是吃素的,一眼就看出数据有问题。
因为那些数据太完美了,完美得就像假的一样,而且和行业内一些已知的研究情况根本对不上号。
最后老张不仅职称没评上,还被通报批评,在单位里丢尽了脸。
2. 业绩虚报。
小王想评中级职称,他所在的岗位其实就做了几个小项目,但是他在评审材料里把自己吹嘘得像个项目大神。
他把同事做的项目成果也算到自己头上,还夸大了自己在项目中的作用。
比如说有个项目他就是个打酱油的,在材料里却写成是项目负责人,从项目策划到最后的验收都是他主导的。
可是评审的时候,评审组给他们单位打电话核实情况,单位领导实话实说,小王的职称评审自然就泡汤了,还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他这是给单位抹黑。
3. 学历造假。
李姐想评高级职称,可是她的学历不太够格。
于是她就动了歪脑筋,找了个办假证的,伪造了一个更高学历的毕业证书。
她以为把这个假证混在材料里就能蒙混过关。
没想到在初审的时候,工作人员会仔细核对学历信息。
他们发现李姐提供的学历证书编号在教育部门的系统里根本查不到,再一调查,发现是假证。
这一下李姐可惨了,不但职称评不了,还面临着单位的纪律处分,差点丢了工作。
二、拉关系走后门类。
1. 评委受贿。
有个职称评审,其中一个评委被人盯上了。
一个参评者为了能顺利通过评审,偷偷地给这个评委送了一大笔钱。
这个评委呢,见钱眼开,在评审的时候就对这个参评者格外照顾,给他的评分比实际水平高了好多。
但是呢,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其他参评者觉得这个结果很不公平,就向有关部门举报了。
有关部门一调查,发现评委受贿的事实,评委被撤职,那个送钱的参评者也被取消了评审资格,并且被记录在职称评审的黑名单里,以后再想评职称就难上加难了。
弄虚作假案例
![弄虚作假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7622b174431b90d6c85c77a.png)
2007年12月29日服饰商场管理人员在签退货小票的过程中发现员工有空退货的现象,便收缴棉裤区所有品牌销售小票进行核对。
同时商管处联合业务处、财务处对棉裤区所有品牌的交易情况和账目进行普查,结果发现:棉裤区有9个品牌的10名员工利用更改信誉卡金额退货87笔,侵占企业利益金额共计13270元。
具体明细为:1、羊老大品牌员工李旭辉:侵占企业利益3518元;2、蒙塔品牌员工周娜:侵占企业利益2490元;董影:侵占企业利益228元;3、驼老大品牌员工张东娜:侵占企业利益1892元;4、大犇品牌员工庞艳:侵占企业利益1826元;5、阿雪品牌员工张彦超:侵占企业利益1688元;6、阿驼品牌员工张春玲、卢娜:侵占企业利益分别是642元、405元;7、西夏王品牌员工李晓淑、董萍:侵占企业利益合计581元。
依据《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规章制度汇编》A级违纪第一条“弄虚作假、贪污舞弊、偷盗、偷吃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视情节轻重罚款500元以上,并开除处理,造成损失由责任人赔偿;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涉及到厂家联销员、厂家业务人员的要连带厂家,对厂家罚款500-10000元直至清场”之规定,集团管理部报请集团领导班子审批,现做如下处理:一、西夏王品牌联销员董萍(290.5元)、蒙塔品牌联销员董影(228元)通过私自更改信誉卡金额退货,侵占企业利益,属弄虚作假、贪污舞弊行为,考虑调查过程中比较配合,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各承担此事件的调查费用3000元,开除处理。
二、蒙塔品牌联销员周娜(2490元)、大犇品牌联销员庞艳(1826元)、驼老大品牌联销员张东娜(1892元)、羊老大品牌联销员李旭辉(3518元)、西夏王品牌联销员李晓淑(290.5元)、阿雪品牌联销员张彦超(1688元)、阿驼品牌联销员张春玲(642元)、卢娜(405元),通过私自更改信誉卡金额退货,侵占企业利益,属弄虚作假、贪污舞弊行为,且在调查中不配合,各承担此事件的调查费用5000元,开除处理。
关于5起整治形式主义 举一反三 正规材料
![关于5起整治形式主义 举一反三 正规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a519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b.png)
关于5起整治形式主义举一反三正规材料标题: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以五起案例为鉴,全面举一反三形式主义是影响我们工作效率、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作风转变,我们从五起典型的形式主义案例入手,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举一反三,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期达到正规材料的要求,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一、案例概述以下是五起典型的形式主义案例:1.某地在脱贫攻坚中,为了迎接上级检查,临时抱佛脚,大量补齐资料,导致基层干部疲惫不堪。
2.某部门在推进项目过程中,过分追求会议数量,导致大量时间浪费在开会而非实际工作上。
3.某单位在落实政策时,要求提供大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让群众和企业疲于应付。
4.某地在疫情防控中,要求基层干部频繁上报各种数据,严重影响到了防疫工作的开展。
5.某部门在考核工作中,设置过多的量化指标,导致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
二、问题剖析以上五起案例,反映出以下问题:1.工作作风不实,过分追求形式,忽视实际效果。
2.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工作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3.对基层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制定政策时脱离实际,增加基层负担。
4.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过分依赖量化指标,导致弄虚作假现象。
三、举一反三及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深化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
2.优化管理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实际效果,减少不必要的量化指标。
5.强化责任追究,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总结通过以上五起案例的剖析和举一反三,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对工作效能和群众利益的危害。
只有切实加强整改,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才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警示案例
![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警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6c5f1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4.png)
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警示案例近年来,对统计违纪违法案件,国家统计局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地方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不断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制问责制。
2019年以来,有89起国家统计局直接查处的案件已经落实对责任人员的处分处理。
现将责任追究情况予以通报(摘要):89起案件共处分处理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员1289名,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44人,其他组织处理545人。
党纪政务处分人员中,党纪处分338人次,政务处分632人次,其中有226人同时受到党纪和政务处分。
党纪处分人员中,厅局级干部29人;县处级干部109人;乡科级及以下干部191人;其他类别人员9人。
政务处分人员中,厅局级干部29人;县处级干部213人;乡科级及以下干部378人;其他类别人员12人。
上述89起案件已对1575家统计违法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其中警告334家,警告并罚款1241家,罚款金额共计7644万元,在失信平台公示181家严重失信企业。
案例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重大统计违纪违法案件2019年,红河州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中,州、县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采取出具虚假批文,代填代报,授意、指使、强令普查对象提供虚假资料等方式干预统计工作,建水县、泸西县统计数据严重失实。
在上级检查期间,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还采取解散QQ工作群、毁弃证明资料、提供虚假情况等方式阻碍监督检查,有的县领导还要求“被查单位自行承担责任,不得指认县委县政府”。
红河州在全国经济普查中统计造假,分管统计工作的州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周踊负主要领导责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建水县原县委书记毛宗晦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县委书记职务;建水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冯林春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泸西县委书记王家林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泸西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莫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其他相关责任人分别因出具虚假批文、授意企业报送虚假数据、阻碍监督检查等问题受到相应的处理。
公职人员弄虚作假的案例
![公职人员弄虚作假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99462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c.png)
公职人员弄虚作假的案例
在中国的公职人员中,出现了许多因为贪欲失职而惹出麻烦的人。
其中,穆胜祥就是这样的一位公职人员。
穆胜祥曾经是辽宁省阜新市政府的副市长。
据报道,穆胜祥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职位,在公务活动中达到了个人的私利,弄虚作假,慢性腐败。
据调查,穆胜祥在为亲友谋取利益的同时,还通过非法手段骗取公款。
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都是的罪证都是相当完整的。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了这些罪证,穆胜祥也不再能抵赖。
结果,他被逮捕并被控告了多项罪名,包括受贿、拉票贿选、低保基金特权、龙游河堤防工程弄虚作假等。
穆胜祥被公开审判,经过法院的审理后,他被判处有期徒刑
20年,同时罚款100万元人民币。
降级和撤职加重了穆胜祥
的罪行。
这次事件的教训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穆胜祥有执掌公权的责任和权利。
他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更加注重道德规范,更加注重群众的观感。
奈何,他却折了人间道义,使得自己落得了如此恶劣的下场。
因此,我们在争取自己的公权时,不能单单以追求利益为首要目标。
我们应该言行一致、立志做人才可为民众所认可。
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获得福祉,同时也获得自己的良心满意。
职称评聘弄虚作假 案例
![职称评聘弄虚作假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d68f9b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1.png)
职称评聘弄虚作假案例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些不好的事情,是关于职称评聘弄虚作假的。
在一个学校里呀,有个老师想评上高级教师的职称。
这个职称可好了,如果评上了,工资会变多,大家也会觉得这个老师很厉害。
可是呢,这个老师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去争取。
他在评聘的时候,说自己发表了好多好多优秀的教学论文。
可是呀,那些论文根本不是他自己写的。
他是从网上抄了别人的,然后改了改名字就当成自己的了。
就像你在学校写作文,你不自己写,抄同桌的,这是不对的吧。
还有一个例子呢。
在一个医院里,有个医生想被聘为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是很厉害的职称,能给病人做很复杂的手术,大家都会很信任他。
这个医生呢,他在自己的简历里写自己做过好多高难度的手术。
可实际上呢,他只是在旁边看着别的医生做,自己根本就没做过那么多。
这就像你和小伙伴们一起搭积木,你在旁边看着小伙伴搭,然后你告诉别人那都是你搭的,这多不诚实呀。
这些人为什么要弄虚作假呢?他们可能是想得到更多的钱,或者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
可是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
因为职称是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去争取的。
如果在学校里,有同学考试的时候作弊,被老师发现了,老师会批评他,同学们也会不喜欢他。
同样的道理,在社会上,这些在职称评聘中弄虚作假的人,一旦被发现,也会受到惩罚的。
那个抄论文的老师,被学校发现后,不仅没评上职称,还被大家批评,他在学校里都抬不起头来。
那个虚报手术经历的医生呢,医院知道后,也不让他再参加评聘了,而且他的名声也变得不好了。
我们可不能像他们这样。
我们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好成绩。
如果我们想参加比赛,或者想当班干部,也要凭借自己的本事。
就像我们跑步比赛,要靠自己的双腿去跑,而不是偷偷坐小车来赢得比赛。
只有这样,我们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我们也才会真正的开心。
所以呀,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以后长大了到社会上,都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4cb34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f.png)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法律和社会背景下,当事人通过以工作来解决困境,使用相应的手段进行假冒,罔顾公共
利益,从而谋取私利的行为。
近年来,以工代赈、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日益突出,在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违反,极大的破坏了法治社会的秩序
和正常社会的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一例典型的以工代赈弄虚作假案件,出自安徽省宿州市。
王某因
还债,将自己公司的生产设备卖给唐某,但未交付合同盖章,未经审批。
唐某替王某支付欠款,但王某并没有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进行
假冒,罔顾公共的利益。
最终,王某被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且罚金800元。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法律行为的受害者,也将受到严厉的法律惩罚,造成社会不安定。
2015年,广东省广州市一起以工代赈弄虚作假案,
案件受害者叶某特约公司,为了消除叶某特约公司的欠款,一名名叫
胡某的人准备以自己的劳动赔偿叶公司的欠款。
然而,在此过程中,
胡某提出的文件都是虚假的,经验证,他的文件和所提交的证明材料
均为假的。
最终胡某并没有履行赔偿义务,并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的犯罪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热门
话题。
在我国法律治理当中,将坚决惩治各类虚假行为,严肃审查和
判决各类虚假犯罪行为,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法
制秩序,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0ea6e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5.png)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在我国,以工代赈是一项用于扶助贫困地区的政府政策,旨在通过提供工作机会,帮助贫困人口自力更生。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时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
下面是一个以工代赈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
某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实施了以工代赈政策,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政府在各村设立了扶贫工作队,由专职人员负责推动以工代赈工作。
然而,有关部门在进行抽查时发现,某村扶贫工作队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扶贫工作队安排了一批本不属于贫困户的人员参与以工代赈项目。
这些人员多为村干部的亲属或熟人,他们并不真正需要贫困户的帮助。
而真正贫困的户籍人口得不到政府扶持,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贫困程度。
此外,扶贫工作队还存在虚报项目工程量的问题。
他们在工程进度报告中夸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此为由申请更多的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并没有落实到实际项目中,而是被用于支付工作队成员的工资和报销相关人员的个人花销。
财政资金因此浪费了大量,并未真正用于贫困地区的发展。
更为令人愤慨的是,扶贫工作队中的一些人员伪造了贫困户的劳动纪录。
他们将贫困户的签名复制并伪造在签到表上,虚构了一些贫困户参与工程项目的劳动情况。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可以领取更多的补贴,还给贫困户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以上所述的事件只是以工代赈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之一。
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政府的相关政策,也损害了贫困地区贫困户的利益。
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以工代赈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确保参与项目的贫困户符合相关的条件。
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审计,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浪费。
其次,应建立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举报以工代赈弄虚作假的行为。
政府应对相关举报给予认真处理,将举报行为视作保护扶贫目标和贫困户权益的重要手段。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在授予学术称号中弄虚作假的案例
![在授予学术称号中弄虚作假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87b59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e.png)
在授予学术称号中弄虚作假的案例
我给你讲个在授予学术称号中弄虚作假的事儿啊。
就有这么一个大学,咱们叫它A大吧。
A大有个教授评选的事儿,其中有个老师,咱就叫他老吴。
老吴啊,其实没什么特别厉害的科研成果,但是他特别想当教授,觉得有了这个称号,那可就名利双收了。
然后呢,他又在论文的引用文献上做手脚。
本来应该引用那些正儿八经做研究得出的成果,他倒好,把自己朋友随便写的一些东西,还有一些根本不靠谱的网络文章都当成参考文献写进去了,就为了凑数,显得自己的论文有很多依据。
到了要提交科研项目成果的时候,他把一个还没怎么开始做的项目,硬是写成了已经取得巨大突破的项目。
比如说,他这个项目是关于某种植物的基因改造,其实才刚刚培育了几株幼苗,啥结果都没有呢。
他在报告里就写这个植物经过他的改造,已经能抵抗所有的病虫害,产量还能提高十倍,就差没说这植物能说话了。
再说说他的教学成果这一块。
他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教学很厉害,就去贿赂了一些学生,让学生给他写好评。
他承诺给那些学生期末考试加分,那些学生就昧着良心写他的课多么多么好,说他教学方法独特,能让他们一下就理解那些超级难的知识点,可实际上他上课的时候经常讲错内容,还照着课本念。
最后呢,老吴把这一堆弄虚作假的材料都交上去了。
评审委员会一开始也没仔细看出来这些猫腻,还真就把他放进了教授候选名单里。
不过啊,纸终究包不住火。
后来有一个较真的同行,发现老吴论文里有一些数据和图表是从别的论文里抄袭过来的,就举报了他。
这事儿一查,老吴那些弄虚作假的手段全被抖搂出来了,他不但没当上教授,还被学校给开除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弄虚作假反面典型案例的通报
![弄虚作假反面典型案例的通报](https://img.taocdn.com/s3/m/01ce08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e.png)
弄虚作假反面典型案例的通报以弄虚作假反面典型案例的通报为题,列举如下:1. 某公司虚构销售数据案例某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虚构了大量销售数据,使得公司的业绩看起来非常出色。
然而,实际上这些数据是编造的,公司的真实业绩并不如表面所示,投资者因此受到了损失。
2. 假冒药品案例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制造了一批假冒药品,并以正品的包装和标签进行销售。
这些假冒药品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3. 学术造假案例在学术界中,有些人为了追求名誉和地位,会伪造研究数据,编写虚假的论文。
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道德,也破坏了学术界的信誉。
4. 欺诈投资案例一些骗子会以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进行宣传,吸引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
然而,这些项目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非法的,投资者最终损失惨重。
5. 假冒名牌产品案例市场上存在很多假冒名牌产品,这些产品外观和包装与正品几乎一模一样,但质量却远远不及。
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被骗,对正品品牌造成了损失。
6. 虚假广告案例一些企业为了促销产品,会发布虚假的广告宣传,夸大产品的功效或者编造虚假的用户评价。
消费者因此误导,购买了并不符合其需求的产品。
7. 虚假招聘案例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更多求职者,会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宣称有高薪职位,并吸引求职者交纳一定费用。
然而,实际上这些职位并不存在,求职者最终被骗。
8. 虚假调查案例某些媒体或机构在进行调查时,可能会故意选择偏向某一方的样本,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9. 学历造假案例有些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会伪造自己的学历证书。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也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和风险。
10. 虚假数据统计案例政府或者企业为了达到某些政治或经济目标,可能会故意篡改数据统计结果,制造虚假的经济增长或者社会指标。
这种做法不仅误导了公众,也给决策者带来了错误的判断基础。
以上是以弄虚作假反面典型案例的通报,这些案例都是在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2e82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0.png)
以工代赈弄虚作假典型案件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工作机会来帮助受灾地区的人们渡过难关。
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其中包括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件。
本文将通过讲述一个以工代赈弄虚作假的案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某年某月,某地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洪灾,许多人的家园被摧毁,无家可归,生活无着。
当地政府立即启动了以工代赈计划,旨在帮助灾民们重新融入社会并重建家园。
该计划包括雇佣灾民们参与重建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然而,一些无良商人看到了利润的机会,出现了以工代赈弄虚作假的情况。
他们借机获取了更多的钱财,而没有真正履行对灾民的帮助。
这一情况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对这一典型案件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发现,这些无良商人与当地政府的相关官员勾结,互相串通进行诈骗。
首先,他们在参与重建工程的报名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弄虚作假操作。
他们编造了大量的灾民身份信息,其中包括虚假的姓名、灾情严重程度和家庭状况等。
这些信息的编造旨在使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津贴,而不是真正的受灾群众。
其次,这些商人与政府官员合谋,通过冒名顶替的方式来领取灾民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他们将自己的亲属朋友注册为受灾群众的身份,通过伪造相关证件和信息来获得工资发放,而实际上他们从未参与过任何重建工作。
这样,他们既能继续获得政府提供的低收入补贴,还能通过偷盗灾民们的工资抬高自己的利润。
最后,他们还对重建工程进行了低质量、偷工减料的施工。
为了进一步牟取暴利,这些商人采用了一些不规范的施工方式。
他们使用次品材料,降低原材料开销,并对关键工程进行了缩减或整改,以追求额外的经济利益。
这样,他们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工程利润,还能骗取政府的财政补贴。
当地政府对这一以工代赈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件表示了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严肃的处罚措施。
他们对涉嫌诈骗的商人和官员展开了调查,追究了他们的刑事责任,并追回了被骗取的财政补贴款项。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重建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审核报名申请,加强资质审查,并加大了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2月29日服饰商场管理人员在签退货小票的过程中发现员工有空退货的现象,便收缴棉裤区所有品牌销售小票进行核对。
同时商管处联合业务处、财务处对棉裤区所有品牌的交易情况和账目进行普查,结果发现:棉裤区有9个品牌的10名员工利用更改信誉卡金额退货87笔,侵占企业利益金额共计13270元。
具体明细为:1、羊老大品牌员工李旭辉:侵占企业利益3518元;2、蒙塔品牌员工周娜:侵占企业利益2490元;董影:侵占企业利益228元;3、驼老大品牌员工张东娜:侵占企业利益1892元;4、大犇品牌员工庞艳:侵占企业利益1826元;5、阿雪品牌员工张彦超:侵占企业利益1688元;6、阿驼品牌员工张春玲、卢娜:侵占企业利益分别是642元、405元;7、西夏王品牌员工李晓淑、董萍:侵占企业利益合计581元。
依据《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规章制度汇编》A级违纪第一条“弄虚作假、贪污舞弊、偷盗、偷吃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视情节轻重罚款500元以上,并开除处理,造成损失由责任人赔偿;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涉及到厂家联销员、厂家业务人员的要连带厂家,对厂家罚款500-10000元直至清场”之规定,集团管理部报请集团领导班子审批,现做如下处理:一、西夏王品牌联销员董萍(290.5元)、蒙塔品牌联销员董影(228元)通过私自更改信誉卡金额退货,侵占企业利益,属弄虚作假、贪污舞弊行为,考虑调查过程中比较配合,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各承担此事件的调查费用3000元,开除处理。
二、蒙塔品牌联销员周娜(2490元)、大犇品牌联销员庞艳(1826元)、驼老大品牌联销员张东娜(1892元)、羊老大品牌联销员李旭辉(3518元)、西夏王品牌联销员李晓淑(290.5元)、阿雪品牌联销员张彦超(1688元)、阿驼品牌联销员张春玲(642元)、卢娜(405元),通过私自更改信誉卡金额退货,侵占企业利益,属弄虚作假、贪污舞弊行为,且在调查中不配合,各承担此事件的调查费用5000元,开除处理。
以上员工的违纪行为记入个人档案,并通知所在的社区和家庭,集团范围内通报,企业还将保留移交司法机关的权力,同时将通知今后的工作单位。
三、以上的7个品牌厂家和胜大品牌、红柳品牌厂家对员工管理不到位,且帐目不清,分别予以5000元罚款。
四、服饰商场羽绒部部经理梁伟,对本部门员工培训管理不到位,对本部门的销售数据检查不到位,造成企业利益受损,属工作严重失职,对其降大档处理,因其工资已是最低档,无法再降,所以对其罚款1000元。
2007年11月23日,女装商场上报,玖姿品牌厂家到商场与店长杨海燕进行对帐,当时发现有一件价值3520元的皮衣帐货不符,后经调查得知是杨海燕本人利用顾客遗落在厅里的信誉卡,自己伪造商场综合业务签字,并向款员谎称是自己姨购买的,私自到款台退款,同时在调查中又发现,还有一件价值612元的毛衫也是杨海燕利用此方法退出去的,经查情况属实,杨海燕属徇私舞弊行为。
依据《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规章制度汇编》纪律检查制度A级违纪第1条“弄虚作假、贪污舞弊、偷盗、偷吃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视情节轻重,罚款500元以上并开除处理,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赔偿;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之规定,集团管理部报请主管领导审批,现做如下处理:1、女装商场玖姿品牌店长杨海燕,伪造领导签字私自退款,属徇私舞弊行为,责令其退还货款4132元,对其罚款1000元,并予以开除处理;2、女装商场款员李凤,在营业员伪造商场综合业务签字、且顾客未跟随营业员退货的情况下,私自将现金退给营业员,严重违反财务退换货规定,对其罚款200元。
2007年8月14日,大石桥兴隆商城财务处发现电视音响部一台价值21253元的47寸液晶电视被退出。
经调查,这台电视是7月初LG公司在为顾客安装时,由于安装不当,导致损坏被顾客退回的,其损失由厂家全部承担。
7月31日厂家将该台电视的销售款21253元汇到商城,由组长王志磊开销售小票,将钱款交到款台,为防止厂家私自退货,又在信誉卡上标明“不退不换”字样。
2007年8月2日,原家电商场业务经理范广正与LG公司厂家业务员桂安全持此信誉卡到款台办理退货,电视音响部经理助理杨松青发现小票一角被撕掉,便问二人是怎么回事,二人均回答说:“没提货,没事”,于是由联销员李洪昌开具退票,杨松青在退票上签字。
在小票上没有退货人签字,没有“货已收回”字样的情况下,收款员马越将现金退出。
在集团业务部调查过程中,范广正与厂家人员窜通,说谎欺骗调查人员,企图掩盖事实。
根据以上情况,依据《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规章制度汇编》A级违纪第一条之规定,集团管理部报请集团领导同意,现做如下处理决定:1、原家电商场业务经理范广正利用职务之便,伙同他人侵占企业利益,属徇私舞弊行为,承担调查费用5000元,并开除处理;责令其退还侵占的21253元现金,企业保留将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的权利;2、家电商场电视音响部经理助理杨松青在工作中警惕性不高,对退货一事未严格把关,属严重工作失职,对其罚款1000元;3、家电商场收款员马越,未对退货小票严格认真审核,在没有退货人签字,没有“货已收回”字样的情况下退款,属严重工作失职,对其罚款500元;4、家电商场电视音响部联销员李洪昌对退货未做到严格审核,没有按照退货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属严重工作失职,对其罚款300元。
案例点评:这是一起伙同他人共同侵占企业利益的典型案例,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不仅是我们集团规章制度明令禁止的高压线,也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齿的行为。
通过范广正案例我们要求全体员工增强洁身自爱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一念之差犯下大错,必将承担严重后果,接受严厉处罚。
这就要求各部门相关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监督,对于企业高压线的内容要反复在会议中进行强调,也要求业务人员加强对厂家人员的规范。
希望全体员工以此案例为警示,坚决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事件的再次发生。
营口兴隆执行总经理徐银彪接到厂家举报:兴隆超市鲜鱼鲜肉部部经理助理赵福全在2006-2007年度任鲜鱼部部经理期间有接受厂商吃请现象,随即业务监察处联合商管处展开调查,具体事情经过如下:在2006年7月份―10月份期间,赵福全多次接受厂商吃请,并多次以各种理由要求厂商请吃饭、唱歌、洗浴。
经调查,情况属实。
根据以上情况,依据《规章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业务八不准中“业务人员不准向厂商个人借款,让厂商为个人办事或提出工作以外的要求。
对于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予以100元以上罚款、降职、劝退、开除直至送司法机关处理。
”及纪律检查制度A级违纪中:“违反公司规定和企业文化要求且情节严重的。
罚款500元以上并开除处理,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赔偿;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之规定,集团管理部报请集团领导同意,现做如下处理决定:1、兴隆超市鲜鱼鲜肉部部经理助理赵福全违反企业规定,对其予以5000元罚款,并开除处理。
2、此案例在集团网站通报。
注:赵福全入企时间:06年4月20日,06年7月1日任鲜鱼部经理;07年7月1日任鲜鱼鲜肉部部经理助理。
2007年6月29日,兴隆大厦业务监察处接到举报,经集团业务部和大厦业务监察处调查,发现具体问题如下:一、虚增销售5月27日,联营厂家刘丽从水果组进菠萝5573元,石雷同意进价卖给厂家,当厂家刘丽第二天来交款时,组长肖敏请示部经理石雷,石雷同意将此笔款项计为小组销售,肖敏将此笔货款作为销售输入微机,造成水果部虚增销售5573元。
二、香蕉厂家包装袋大厦免费提供经调查水果部自营员工大家一致反映,香蕉厂家从2006年12月份左右,开始使用大厦塑料袋共计3747元,不承担费用。
调查石雷时,石雷称当时厂家因做促销活动提出损失较大,为了给予厂家补偿,决定不用厂家承担包装袋费用,并称此事已与楼层经理魏炳辉沟通,据魏炳辉回忆,石雷是与其说过此事,但具体细节已记不清楚。
三、私设“小金库”在对石雷和肖敏调查包装箱销售款的去向时,二人承认钱款没有上交财务,留作小组自行支配了,但二人称以前的水果部也是这样操作的,经他们手只卖过两次水果包装箱,石雷说知道水果包装箱每次卖多少钱,但因无记录,现记不清卖了多少钱,每次卖完后钱和帐均由组长肖敏一人保管。
据肖敏回忆,第一次包装箱卖了820元,已全部用完。
另一次包装箱卖了3750元,现存放在水果组钱袋内。
但在2007年7月11日,调查人员从水果组在搜集到的肖敏个人日记本发现,2007年5月19日又有一次卖水果箱子1900元,并记录二次所卖箱子2720元(第一次卖包装箱820元和本次所卖1900元)的花费明细,所卖包装箱款长期存放在个人钱柜内,通过整理用于购买各种用品535.8元;用于给加班员工买晚饭483元;用于奖励员工买牛奶429元;石雷请部内自营员工吃饭700元;日记上的花费记录均是肖敏个人记录,无经手人签字。
在调查石雷时,石雷一直都坚持说700元餐费是他本人付款的,当调查人员将1900元的支出记录给他看后,石雷才承认吃饭那天忘带钱了,是由肖敏帮其付款的,等到开工资后再将钱还给肖敏,但直到调查人员调查时石雷仍没有还钱。
肖敏也称在调查人员调查期间,石雷曾给她打电话想将钱还给她,她告诉石雷现在调查期间,过段时间再说。
至此,肖敏和石雷才承认前期调查隐瞒了事实真相。
从2007年3月份至2007年6月份,水果组共计卖包装箱三次合计金额6470元,调查人员现已将剩余现金5213元(3750卖包装箱+700石雷请员工吃饭+560包装箱剩余款+203钱袋余钱)上交财务。
此外,在2006年10月份,石雷用卖包装箱款请员工吃饭,花费300元左右。
四、现金管理混乱,随意支配现金的使用2007年6月29日,石雷根据5、6月份小组入库金额,从财务借现金323836.7元,肖敏将其中厂家欠石雷的带货钱2375元现金直接还款。
石雷和肖敏将剩余的321461.7元和存在商管处的现金拿到给盘山果品市场付款,但是石雷和肖敏都不清楚存在商管处的现金是多少也没有进行清点(商管现金存款记录显示金额为5335元),就将所有现金带到盘山果品市场给各厂家付款,由肖敏一人给各厂家对帐付款,石雷和肖敏没有对付款情况进行记录,付款后也没有对余额进行清点,将所剩余额不清的现金放到柜组钱袋内。
事后调查时,调查人员在水果组的钱袋内共发现现金5287元,其中203元肖敏说不清来源,2000元为卖包装箱的钱,3084元是欠刘丽的货款。
在调查人员要求肖敏列出给各厂家的还款明细时,为了平帐,肖敏虚编账目三笔,分别为荔枝2000元、香瓜1642.5元、山竹480元,合计金额4122.5元。
被调查人员发现后,肖敏先后提供三份还款明细,但均无法说明付款金额326796.7元(321461.7元+5335元)中的5335元现金的去向,当调查人员去盘山果品商行与厂家核实29日的付款情况时,厂家也提供不出具体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