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水资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地区水资源问题
亚心网?新疆经济来源:2007-01-25 来源:亚心网?新疆经济
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淡水资源作为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
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水更是深刻影响该地区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的重要战略资源。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大部分淡水都以高山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式存在,且分布极不均匀,加上不合理的利用、浪费和污染,致使中亚许多地区严重缺水。
围绕着水资源的分配、使用和流域生态的保护等问题,中亚各国经历了从冲突、争吵到走向协调、合作的艰难历程。
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和西方,也很关注中亚地区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进程。
1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现状
中亚地区的淡水资源总蕴藏量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但主要以冰川等难以开发的形式存在。
目前,中亚地区每年人均耗水量为2800立方米,低于3000立方米/人的缺水上限,总体上属于轻度缺水地区。
1.1 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中亚地区的主要水源位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境内。
仅在塔吉克斯坦境内就集中了中亚地区55.49%的水流量,以及60%以上的冰川。
形成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阿姆河和形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锡尔河是咸海盆地的干流。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属于缺水国家。
在哈萨克斯坦,河流年均供水量仅为2万立方米,在独联体国家中列倒数第二。
而且哈萨克斯坦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中部和南部灌溉区的水资源十分紧缺。
盛产石油的土库曼斯坦素有“水比油贵”的说法,由于缺水,许多居民甚至要定时领取饮用水。
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702立方米,按联合国的标准(1000立方米/人)划分,属于严重缺水国家。
1.2 水资源损耗严重
由于蒸发量大和水利设施运行低效,中亚地区的水资源损耗巨大。
仅阿姆河与锡尔河水资源的年流失量就超过其流量的1/3,这个指数居前苏联之首。
中亚地区日光充足,蒸发量很大。
经测试,在中亚地区北纬40°的地方夏季的日照量并不逊于热带地区。
极其干燥的空气和高温引起大量的蒸发,阿姆河三角洲的年蒸发量达1798毫米,比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水利设施的低效也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比如,为满足土库曼斯坦的用水需求,每年约有15立方千米的水从阿姆河输入卡拉库姆大运河。
但由于流经疏松沙地的运河设计不完善,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在卡拉库姆运河旁边不远处
形成的面积约800立方千米的湖泊就是一个证明。
而从吉尔吉斯斯坦向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输水的跨境渠道也因破损严重使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
另一方面,由于供水设施的失修和不足,很多居民无法获得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1.3 水体污染严重,流域生态恶化
目前,来自于农业、工业和采矿业的硝酸盐、杀虫剂、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已经造成了中亚地区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并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咸海附近,婴幼儿的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10%,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劣质饮用水经常引发肠道传染病,导致婴幼儿死亡。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委员会在1999~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近32年来阿姆河与锡尔河的水位下降了16米,并被化学和其它废料污染。
目前,阿姆河上只有阿富汗境内流域的水质最为洁净。
俄罗斯、中亚环保机构的资料也显示,排入阿姆河的污水已占到其流量的35%;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排向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污水也占到其流量的40%以上。
哈萨克斯坦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流域的生态也已出现明显的恶化。
以前,80%的伊犁河水会流入巴尔喀什湖,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修建卡普恰盖大坝后,每年流入巴尔喀什湖的水减少了8立方千米,其水位已下降了1.5米,矿物质含量增加。
由于取水和蒸发造成的损失,从该水库流入伊犁河口的水量减小,对河口三角洲的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
麝鼠养殖场和渔场几乎绝迹,鱼苗场和候鸟栖息地面积缩小。
从前最富饶的农田开始逐渐变成沙漠和草原。
巴尔喀什湖每年要接纳约7.7亿立方米的废水和大量无机肥料、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
在巴尔喀什湖污染最严重的水域别尔迪斯湾,水体中铜的浓度达到最高限度的30~35倍;锌的浓度为最高限度的1.2~2.3倍,最高达7.3倍。
1.4 咸海问题
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面积4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20~25米,有313个岛屿。
从20世纪60年代起,作为咸海主要水源的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浪费,致使咸海水量逐步减少到原来的1/3,湖面更是急剧缩小到过去的1/4。
咸海已从昔日的世界第四大湖降至第六位。
由于缺水和污染,咸海流域的动植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无国界医生组织”认为,咸海已经成为一片“死海”。
由于湖水干涸,4万~5万平方千米干涸的湖床产生的总量达100万t的盐尘已经或正在进入空气中,持续影响中亚并向俄罗斯的奥伦堡、奥尔斯克、伏尔加格勒、萨拉托夫和南乌拉尔地区扩散。
据科学考证,咸海盐尘在空气中的扩散加快了帕米尔高原冰川消融的速度,同时还殃及位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咸海问题不仅困扰中亚地区,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1.5 水资源状况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灌溉用水严重短缺和水质变差,仅2000年哈萨克斯坦没能正常灌溉
的棉田就达1.5万平方公顷,稻田为3000平方公顷;棉花产量比预计的减少30%以上。
2001年缺水还使该国的棉花单产降到500kg/平方公顷,仅为上年的三到四成。
此外,缺水还使乌兹别克斯坦2001年的水稻产量比2000年减少50%以上。
农业生产受到的重创,必然导致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缺水和污染还使中亚很多地区的居民无法得到充足、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水资源状况的恶化已成为中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和潜在阻碍。
1.6 中亚水资源状况可能会继续恶化
以下因素可能导致中亚地区水资源状况进一步恶化:
首先是中亚各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以及高耗水型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必然导致水资源的持续高消耗。
几乎所有中亚国家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到很大的比重。
而中亚主要的农作物又是需要深层灌溉的棉花、水稻等。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农业国家,仅农业灌溉就消耗了整个国家约90%的水资源。
要想摆脱贫困、发展经济、发展农业、提高棉粮产量,就必须消耗更多的水。
这就势必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状况。
2000年9月,土库曼斯坦总统签署了一项法令,决定在卡拉库姆沙漠修建一个面积达3.4平方千米的“黄金世纪湖”,用于灌溉沙漠、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
乌兹别克斯坦也提出了增加棉花产量的计划。
大量的水用于灌溉,化肥、农药的用量增加,这都将导致更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
其次是水体污染和流域生态的破坏日益加剧。
由于农业的粗放型经营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矿业的发展,中亚的生态正遭到不断破坏。
在缺乏资金、技术的情况下,要中亚国家主动阻止并改变这种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水资源也将不可避免地被继续污染。
第三是人口增长和水资源减少将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预计到2020年中亚地区的人口将增加到6000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进一步下降。
到2050年,该地区的人口将增至1亿,加之冰川减少、植被破坏和浪费造成水资源总量下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将大大降低。
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2 中亚各国在水资源问题上的矛盾与争端
中亚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而缺水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对水资源的需求却很大。
过去在苏联时期,联盟中央对中亚的水资源实行集中管理,推行用水配额和损失补偿制度,使水资源在中亚各国间得以合理地调配和利用。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过分强调独立的对外政策,加之一些国家国内局势混乱,使各国在许多问题上缺乏相互沟通和理解,在水资源问题上更是出现独断独行、缺乏协调与合作的情况,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跨境河流水资源的分配问题。
涉及这个问题的主要是阿姆河和锡尔河这两大中亚主要淡水源。
这两条河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匮乏,但在苏联时期,它们可以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得到用于发电、
取暖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供应,因而其境内水利设施的主要职能是蓄水,供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灌溉大量耕地。
但是苏联解体后,上游国家获得的补偿性能源供应大大减少,致使其热电厂无法正常运转,居民的日常用电以及冬季取暖得不到保证。
这迫使上游国家开始将水库的蓄水更多地用于发电,特别是在用电需求急剧增加的冬季。
水库职能的改变使得其冬季蓄水不足,夏季排放的灌溉用水也因而大量减少。
灌溉用水的不足致使下游的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居民的生活条件恶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二是普遍存在的对水资源的争夺。
即使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也长期存在地区性冲突。
两国最有可能因水资源利用问题发生冲突的地带是伊斯法林斯克—巴特肯地区。
双方居民已不止一次因水资源问题而发生冲突,发生在1969年、1974年和1989年的大规模冲突造成双方不小的伤亡。
2000年5月的冲突最终因两国政府的出面干预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但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双方居民之间的关系因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仍保持紧张状态,因水资源短缺而引发民族间武力冲突的可能性仍很大。
在过去12年间,为争夺阿姆河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利设施,已经有数百名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士兵在两国的边境冲突中死亡。
随着土库曼斯坦着手兴建用于灌溉沙漠、栽种棉花的巨大人工湖而进一步抽调阿姆河的河水,以及战后重建的阿富汗开始增加从阿姆河的主要支流喷赤河抽取河水,中亚地区河流盆地的供水压力将不断加大。
三是跨境输水设施的维护和水质保护问题。
在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存在着总长达298.6千米(92.2千米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扎赫、哈内姆、大克列斯等跨境水渠,哈萨克斯坦南哈州的萨雷-阿加什地区和卡兹古尔特地区的农业直接依赖于这些水渠的正常运作。
但现在由于经年累月的使用且缺少必要的维护,这些渠道上很多地方破损严重,从渠坝渗漏的水已使不少住宅和建筑物坍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同时,破损的渠道也极大地影响了额定水量的正常输送。
要修复这些渠道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相关国家经济拮据使跨境渠道的维修计划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使跨境水渠问题复杂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每个国家都要预先留下足够自己用的水量,剩余的才向其它国家供应,乌兹别克斯坦的做法尤其突出。
此外,从乌兹别克斯坦流进哈萨克斯坦的水质也非常差,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成分,严格地讲,其水质已同污水别无二致,根本就不能用于农业灌溉。
用这样的水灌溉农田将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四是水资源已成为中亚某些国家的政治工具,它们要么以保护水资源为由要求免除债务,要么凭借对水资源问题解决的主动权或对跨境水流的控制权对邻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
这同时也加重了水资源问题的解决难度。
3 地区各国和国际社会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所做的努力
中亚地区水资源问题的产生源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现实因素,具有长期性的特征,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顺利的解决。
面对目前日趋紧张的水资源形势,中亚国家必须共同致力于找到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案,使地区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必要的保护。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也曾创建国际水资源协调委员会、咸海国际基金会、咸海盆地问题国际委员会、哈吉塔乌国际委员会等机构来协调解决中亚水资源问题,并为此签订了一系列协议,设立了辅助发展项目和技术协助项目。
但由于各方对自身利益的过度维护,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合作,这些协调和协议最终都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为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从维护自身利益和解决水资源分配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水资源商品化、交易市场化的方案。
塔吉克斯坦也凭借其境内丰富的淡水资源,提出要建立相互合作机制,合理有效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并希望通过向其它中亚国家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和其它用途水源获取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
2003年塔吉克斯坦曾举办国际淡水会议,希望以此引起国际社会对本国、本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关注,吸引国际投资用于建电站、修水利、铺管线,以及完善向中亚耗水大国供水的制度。
中亚有关国家和组织也积极尝试将中亚水资源问题、特别是咸海问题国际化,以期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援助。
中亚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已经引起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关注和重视,这些国家正在积极想办法向中亚地区补充水源。
比如,俄罗斯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曾建议将西西伯利亚的河水调至中亚,以缓解中亚地区水利资源日渐枯竭的趋势。
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西方一些国家也在积极考虑在中亚地区投资建设相关水利设施,帮助该地区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2002年英国政府曾出资150万美元用于支持努拉河与伊希姆河水资源管理项目和吉尔吉斯斯坦对国际水法的研究,2003年英国又为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在水资源领域的合作项目划拨了5万美元,而联合国也早在2001年就拨出了首批175万美元用于实施中亚地区能源和水资源项目。
4 面向未来解决中亚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已经给中亚带来了生态恶化、土地荒漠化、农作物减产、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下降等恶果。
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水资源共用问题还很可能成为中亚各国及各民族间矛盾加深的诱因,造成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
所以,为了保持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亚国家应该捐弃前嫌,以大局为重,加深理解与合作,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追求最大的共同利益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解决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
首先,要在中亚地区构建统一的共用水资源的法律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水源分配体系和水、能交换机制;其次,中亚各国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修复、完善和发展共用的水利设施,积极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第三,要争取获得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境外投资,用于中亚各国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跨境输水设施的维护,提高中亚地区的水资源流通效率;最后,必须面向未来解决中亚的水资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才是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