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速度时间与路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1.(展示吉普车和公共汽车)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辆汽车,瞧……我们来猜一猜,哪辆车开得快一些?(学生先独立思考)生:我认为是公共汽车开的快,因为平时我观察到它的速度比较快…….生:我认为是吉普车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没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车快些。

……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更快一些。

(逐步出示其它条件)师:根据这些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生: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所以公共汽车快一些。

算式:120÷2=60210÷3=70师:你们刚才所比较的其实就是它们的速度。

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说吉普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也就是说公共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千米∕时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单位,它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们来读读看。

(千米每小时)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其它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师:那根据刚才我们所比较的是两辆车的速度,那根据刚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说一说速度是与什么有关的吗?生:(议论纷纷)有可能是长度和时间,有可能是时间,有可能是路程和时间……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在数学上说,是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师:你来说一说,刚才的数学信息中,哪个是路程,哪个是时间呢?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2时是吉普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3时就是公共汽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师:你能从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时间,那些是速度吗?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口答师:看来同学的知识还真不少,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关系式呢?生:速度=路程÷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师:板书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其他关系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培养学生运用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及关键: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与时间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特别需要感悟速度与路程、时间密切相关。

如果速度单位表示法掌握了,学生也就真正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3)突破重难点的关键:速度。

通过对“速度”这个概念的不断深入探索,体会每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将速度的算法与速度的单位紧密联系,从而强化“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的认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设置冲突,引发问题,初步体会速度含义师: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同学们喜欢做运动吗?喜欢什么运动?昨天二九班同学在操场上进行了一场跑步比赛,一起看(出示情境图)师:她俩谁跑得快,为什么?学生说一说。

师:光比时间合理吗?还要考虑什么?(板书:时间)100米表示什么?什么是路程?(板书:路程)师:假如路程是 100米,谁跑得快?为什么?如果路程、时间都不同,该怎么比?同桌讨论一下。

会算吗?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先说结果,再说算式。

板书:100÷20=5(米)60÷15=4(米) 5>4师追问:这两步分别在求什么?(用路程÷所用的时间就是每秒走的路程)每秒走的路程谁多,谁就快。

下面我们在线段图上进一步来理解一下:妙妙 20秒走完 100米,求一秒钟走多少米?就是把 100平均分成 2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5米。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示范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探索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知道“速度×时间=路程”,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3.使学生感受速度的应用的广泛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速度和路程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李东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预设:(1)70×4=280(千米)(2)225×10=2250(米)二、探究新知(一)结合实际问题,抽象数量关系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把自己的发现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1:两道题都是关于行程的问题。

预设2:都是已知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要求的都是一共行了多长的路。

预设3: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一共行了多长的路。

师:为什么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和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了多长的路要用乘法解决呢?学生画图说明:把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看成一份,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就知道有这样的几份;求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就是在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这两道题都用乘法计算。

小结:借助画图,大家就明白了这两道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原来它们和“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速度出示信息:(1)人每小时大约步行4千米。

(2)飞机每分钟大约飞行12千米。

(3)“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往火星的过程中每天大约飞30万千米。

人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和学情分析:《路程、时间和速度》安排在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编排采用的是乘法模型,即“速度× 时间=路程”,教材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揭示三量关系。

本单元的例1已经接触了速度×时间=路程的解题思路,但是并没有揭示三量关系,只是作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引子。

前一课例4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三量关系,所以学生对于乘法的三量关系结构是有一定认知的。

学生对于相等时间比路程和相等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已经有了较高水平的认识。

但在描述速度和描述比速度的方法时候,层次差异较大。

大部分学生对于隔级的单位换算(如时速转换到秒速)的能力水平较低,后续教学可以多加强。

较多的学生对于归总和归一的数学模型有一定的能力水平。

学生对正向的相遇问题前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稍微引导应该难度不大,教学这块内容时,可以增加适当的变式。

教学目标:1.在思辨中深入理解速度概念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建立“路程、时间和速度”模型,并用模型解决问题。

2.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能结合生活实际比出速度的差距,建立一定的量感。

3.通过情境,深入感知速度快和慢对生活的影响,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建立一定的量感。

教学难点: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模型,形成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建立速度在生活中的意义。

在人类出行工具的发展史中,感受速度由慢到快的过程。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觉得人们出行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师:你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语——速度,我们之前学过度量物体的长短用长度,度量面的大小用面积.....而度量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

(板书:速度)三位同学相互比赛,但是为成绩争论不休,你们来当裁判,看看他们谁跑得最快。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

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

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一)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总结规律,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五、教具课件六、板书设计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物流中心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介绍素材背景:物流中心是从国民经济系统要求出发,所建立的以城市为依托、开放型的物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企业等都建设了许多物流中心,它们的产品分销全依靠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中心整天车来车往运输着货物。

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正在忙碌着。

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1.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用:“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900×8=7200(米)2.解决完这个问题,你会解决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小组内交流汇报: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65×4=260(千米)讲解概念:像这样,“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这些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数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问题中,他们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

2.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关系。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实际问题。

2.学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等学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小精灵和大家打招呼“嗨!大家好!今天我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引出“速度”一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的有关速度的例子,初步理解“速度”含义。

1. 刘翔跨栏每秒跑8.5米2. 小明上学每分钟走60米3. 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4. 高铁每小时行驶300千米什么是速度呢?像“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每分钟走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可以叫做速度。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1.写法、读法教学:16千米/时,16千米每时;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2.练一练:(1)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9厘米,写作9厘米/分(2)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写作:110千米/时(3)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写作:500米/分(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写作:340米/秒3.根据具体情景理解什么是路程、速度和时间(1)聪聪和明明国庆节乘飞机去了北京。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设计

行程问题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学会速度表示法。

初步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归纳总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视野,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价值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意义,学会速度的表示法。

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等。

【学情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小明从家里出发10分钟来到学校,小军从家里出发6分钟来到学校,他们谁骑得快?师:是啊,要怎么样说我们就可以比较他们谁骑得快一些?速度,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行程问题(板书课题:行程问题)2. 初步理解“速度”含义,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速度”,不同的交通工具有不同的速度。

你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单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交通工具,的速度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普通轮船每小时行58千米师:观察图中描述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时都用了一个词语?什么词语?(每小时)师:像这样每分钟、每小时、每秒、每天、每月、每年----叫做单位时间单位时间里所走的路程叫速度3.速度是有快有慢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关于速度的图片火箭每秒行4.2千米蜗牛每分钟爬10厘米刘翔110米跨栏的速度约是每秒8.5米动物界猎豹每秒跑30米小结:速度有快有慢,我们要表示他们的速度除了可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以用简便写法去表示。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量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量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2.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数量关系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3.学习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分析、归纳等,但还需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4.个体差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关注和个别指导。
6.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
7.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学校运动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同学们,这是一张学校运动会的图片,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有没有注意到运动员们正在比赛跑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问题1: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行驶了2小时,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
-问题2:小华和小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华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小明跑步速度为每小时6公里,经过2小时后,两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4.变式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热爱。
2.积极思考: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寻求解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3.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80~81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行程问题。

通过设计多样的活动,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模型思想,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国家的高速发展和祖国的日益强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现在我们能够足不出户买到心仪的商品,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物流。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我国的物流行业。

正如视频中所介绍的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流中的数学知识!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准的找全数学信息?追问: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我们将数学信息分为两组。

根据第一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第二组呢?预设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预设2: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谈话的方式,借助物流中心运输货物的情境,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场景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追问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梳理。

速度、时间和路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知识框架的建立;
2.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1.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2.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数学概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提问,如“你们做作业来学校的路程,是一样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识
1.定义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引导学生反复领读新知识,举例说明;
3.教师在黑板上绘制速度和时间的示意图,辅助学生理解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思考,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和路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练习
1.在课件上展示小汽车和自行车两种不同的速率前行相同的路程,让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时间和路程的差异;
2.布置练习是,让学生围绕不同的速度、时间和路程,进行实例验证。

3.齐声寻找身边具体的实例,做好展示和总结。

四、课堂总结
1.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概念;
2.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3.作业布置:写100字读后感,并把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整理和复习。

教学小结
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点,构建自己的数学框架。

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此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愉悦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第【1】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9、80页《路程、时间与速度》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数量关系之一,也是乘法的模型,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结合动物竞走的情境,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已知竞走的路程和所花的时间,比谁走得最快;第二个问题是进一步解决第一个问题中的难点——竞走路程与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谁走得快;第三个问题是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第四个问题是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设计:课前互动:游戏互动《变蝴蝶》。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点到本节课的两个关键词“路程”和“时间”。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在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上学歌》片段)听出什么歌了吗?同学们每天上学要想不迟到,就要把握好时间(板书:时间),你每天上学用了多长时间?所用的时间有多有少,是不是用时少的就走得快呢?(预设:不一定,因为他们家离学校的路程不是同样多)看来要比较快慢只看时间不行,还得考虑路程的远近(板书:路程),说明比快慢跟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快慢比较的问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小车在教室中模拟不同速度下的行驶,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内的路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速度、时间与路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基本概念。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时间是完成一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路程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走过的距离。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行驶了2小时,我们如何计算他行驶的路程?这个案例将展示速度、时间与路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在解决多步骤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混淆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导致解题错误。
难点突破: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并强调检查答案的合理性。
举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多步骤问题:“小明先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走了2小时,然后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走了1小时,问他一共走了多少路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步骤计算,并检查答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如何通过调整速度来缩短路程所需的时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如通过不同速度下的行程计算,让学生掌握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共6篇)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共6篇)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设计课题:速度、时间与路程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课本P53-55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具体情境导入1、小华和小美每天都要从自己的家走路去学校,有一天,到了学校,小美说:“我用了4分钟。

”小华说:“我用了6分钟。

”孩子们,你们认为谁走得更快?说说你的理由2、看来光知道时间不能比较出快慢,还要考虑什么?(远近)是啊,要准确地比较快慢,不仅要知道时间,还要知道它们上学走了多长的路,在数学上,我们把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路程。

(板书展示)3、那么同学们,小华和小美到底走的路程是多少?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小华行走了480米,小美行走了280米)活动2【讲授】(一)揭示速度的概念1、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它们的快慢了吗?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算一算,比一比2、汇报:480÷6=80(米)表示小华每分钟行走80米280÷4=70(米)表示小美每分钟行走70米谁能说说他在比什么?(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啊,小美行的路程是多少?行走了4分钟,也就是把他们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表示什么?(小美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在数学中我们把小美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叫速度。

小华行的路程是多少?行了6分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表示?(小华每分钟行的路程)小华每分钟行的路程叫什么?这里还有几个关于速度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火车全速行驶的每分钟高达2千米,火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小结:刚才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考考你。
(2)课件演示
练习: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2.探究“路程÷时间=速度”和“路程÷速度=时间”
(1)【课件演示】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2小时,这辆车的速度是多少?
路程÷速度=时间。
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法,什么情况下用除法去解决问题吗?
三、检测反馈
1.课件演示(请你判断)
(1)“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2)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2.理解速度概念
(1)观察:上述几个速度的表达方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什么?
(2)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叫速度吗?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单位时间”。
(3)课件演示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叫做速度。
3.练习:用速度符号表示下面的速度。(课件演示)
燕子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千米。可写作__________。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第3课时
学生活动单
教师教学策略
个性调整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小组内说一说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
2、全班交流。要想求路程,需要知道什么?
3、展示汇报。
活动三:探究“路程÷时间=速度”和“路程÷速度=时间”
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2小时,这辆车的速度是多少?
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
鸵鸟是跑得最快的鸟,每小时可跑60千米。可写作__________。
蜂鸟每小时可飞行50千米。可写作__________。
4.举例说一说你知道的速度?
二、自主探究,发现三者的关系(活动二)
1.探究“速度×时间=路程”
(1)课件演示: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设问:要想求路程,需要知道什么?(知道速度和时间,可以求什么?)
学生交流……
(2)设问:你们是坐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的?你知道它的速度吗?
(3)课件演示: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活动一)
追问:这两句话表示什么意思?
(4)设问:你能用速度符号表示出它们的速度吗?
学生板书,教师规范表达方式。
(5)交流:速度符号包括哪几部分?(路程和时间)应该如何书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自己读题,两题对比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说算理:为什么用除法?
三、检测反馈
1、请你判断
(1)“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2)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3)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2.解决问题:
【活动方案】
活动一:学习速度的表达方式
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1、这两句话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用速度符号表示出它们的速度吗?
3、交流:速度符号包括哪几部分?应该如何书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活动二:自主探究,发现三者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3)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2.解决问题:
(1)小强5分钟跑1000米,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3.【课件演示】(拓展应用)
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驶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在平原行驶的速度是50千米/时,在山区的行驶速度是30千米/时。求这段路程一共有多长?
自己读题,与前题对比有什么不同?全班交流,说算理:为什么用除法?
提炼表达式:路程÷时间=速度。
想一想:如果题目中给路程和速度,你知道怎么求时间吗?
(2)【课件演示】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解决,投影展示。集体交流,说算理:为什么也用除法?
数量关系(速度、时间与路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向学生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培养。
(1)小强5分钟跑1000米,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3.【课件演示】(拓展应用)
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驶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在平原行驶的速度是50千米/时,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的行驶速度是30千米/时。求这段路程一共有多长?
一、创设情境、建立速度概念
1.学习速度的表达方式
(1)引入:同学们,暑假里你们有去旅游吗?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