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春酒》教案(两课时)

合集下载

《春酒》语文教案

《春酒》语文教案

《春酒》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春酒》,主要包括课文阅读、词语解析、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分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1. 阅读课文《春酒》,理解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2. 学习生词、短语,掌握课文语言特点;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之情;2. 掌握生词、短语,提高语文素养;3. 分析课文结构,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生词、短语的掌握;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词语、句子、段落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3. 词语解析:讲解生词、短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语言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春酒》2. 生词、短语:春酒:春节时酿的酒;童年的梦:对童年美好回忆的象征;3. 课文结构:描述童年春酒的美好;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怀念;揭示文章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词语:春酒、童年的梦、桃花雨。

简述课文主题思想。

仿写一段描绘春天美好景象的文字。

2. 答案:词语解释见板书设计;课文主题思想:通过描绘童年春酒的美好,表达作者对故乡、童年的怀念;仿写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桃花盛开,如梦如幻。

一阵风吹过,花瓣飘落,犹如一场桃花雨,让人陶醉其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吸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春酒》语文教案

《春酒》语文教案

《春酒》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春酒》。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春酒》一文,详细内容如下:1.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以春酒为线索,表达对故乡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3. 掌握生字词,如“馈”、“酿”等,并了解其用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春酒。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情感。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5.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作文内容丰富,运用修辞手法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关于春天的文章,提高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春酒》,生字词列表。

2. 黑板右侧:课文结构图,突出重点难点。

3. 黑板中央:例句展示,强调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

4. 作业设计: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精选11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精选11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重点。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一猜,三人同日来。

(打一字)留一半清醒。

(打一字)今天我们就与琦君一起通过时空隧道返回解放前,去浙江琦君的老家品尝节日的珍品——春酒。

2、检查自学情况。

二、自主学习:识春酒,知文意。

1、这篇文章我读了几遍,越读越觉得有味,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告诉大家:A、春酒是什么时候喝?怎样喝?什么人喝?气氛怎样?(春酒是过了元宵之后乡里乡亲家家户户轮流邀请喝的,气氛很热闹。

)B、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春酒里的家乡味,思乡怀旧)C、这种浓浓的家乡味是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出来的?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母亲花匠阿标叔邻里乡亲“我”)小结:家家邀饮春酒的无穷情趣,会酒的热闹与喜庆,人情的淳厚与温馨,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母亲的贤惠与慈爱,阿标叔的善良和淳朴……这些便是浓浓的家乡味!三、合作探究:品春酒,懂琦君。

思乡怀旧是人们心中普遍的一种情感,琦君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把这种内心情感外化成语言表达出来。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民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民俗的理解。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3.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合作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5.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看是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民俗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如果存在问题,要找出问题所在,并改进教学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2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2人教版

.《春酒》19.《春酒》【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

2.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文中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认识乡愁这一中国文学史的特殊文化现象,感受中国古朴淳厚的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

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1.激发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2.学生自读,领悟文章意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中国的酒文化可谓历史悠久,这在我们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体现。

有关“酒”的诗句。

同学们,这一杯杯“酒”中蕴涵了不同诗人的不同感情。

这节课,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欣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春酒》,品一品此杯酒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2.琦君。

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配乐《思乡曲》)1.检查预习枸杞(gǒu qǐ)门槛(ǎn)过瘾(ǐn)稀罕(hǎn)酬谢(chóu)煨炖(wēi dùn)炮制(áo)两颊(iá)挑剔(tī)家醅(ēi)家醅:自家酿的酒。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新人教版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春酒》教案(1)新人教版一、导入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有一种情,一丝丝,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他们,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琦君来品味那杯来自异国他乡的《春酒》。

二、作者简介。

琦君,1916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瓯海瞿溪乡,原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

现当代台湾女作家。

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

二、检查预习。

积累字词,读准字音: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课文里面生字新词。

家醅(pēi)气氛(fēn)两颊(jiá)枸杞子(gǒuqǐ)煨炖(wēi dùn)炮制(páo)挑剔(tī)门槛(ménkǎn)过瘾(guòyǐn)三、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这种酒是——(春酒)2)有一种情,一丝丝,就能牵动你的心,这种情是——(乡情)3)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们,这些人是——(母亲······)4)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这些事是——(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问题:这酒,是什么酒?这情,是什么情?这些人,是什么人?这些事,又是什么事?三、品读课文,鉴赏精彩的语言。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

琦君正是通过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为我们酿制了一杯甜甜的春酒。

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春酒》的内容,把握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春酒》的朗读与背诵。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理解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民间习俗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春酒》的作者琦君及其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家乡民间习俗,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全班交流:分析讨论成果,提高鉴赏能力。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民族自豪感,珍惜传统文化。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1)课后朗读并背诵课文《春酒》。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引导学生比较课文《春酒》与其他作品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描绘,分析其异同。

2. 文化拓展:介绍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间习俗,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3. 创意拓展: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场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如演讲、表演、展览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春酒》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春酒》教案2

《春酒》教案一、导入:1、你喝过酒吗?什么滋味2、看到过别人喝酒吗?怎样的情况下3、你觉得酒是代表什么心情的4、感受词人笔下的酒意出示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声声慢》请学生说说两词情感的不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5、朗读诗人更多的是举樽而抒发心灵的孤独;细酌而抚摸生命的疼痛;痛饮而寄托情感的愁苦;狂醉而放逐性情的乖张……。

这时的酒,已经是心灵世界酿出的血色泪光;这时的诗,已经是植根于生命体验的瑰丽奇葩。

二、整体感知:1、这是一杯——的酒?(甜蜜、快乐、满足、幸福、自在、得意)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我的动作、神态)作者认为是什么味道?用文中一个词语说说(家乡味)2、你们觉得家乡味还包括了什么?(母亲的勤快、大方、慈爱、善良、淳朴,乡亲们的热情、和睦、温馨)3、作者说“叫我上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你认为她找得到吗?她找到了吗?穿插介绍作者情况:她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温州的瞿溪镇。

年幼时,由于父母相继离世,而由伯父收养。

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1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现杭州大学),1949年迁至台湾1996年与丈夫李唐基定居美国新泽西州(也许事实上找不到了,因为远离了故土,可在记忆中却依然清晰,回味中依然历历在目)(关注细节)三、拓展体验:1、听了儿子的话,作者忍不住意识到“这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那么她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以“儿啊,你不知”为开头写一段话2、出示: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琦君就因为怀着对故乡浓浓的思念,逝去的一切是多么清晰而美好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照耀,撩惹起多少或伤感或甜美的心绪3、朗读(配乐)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春酒》背景、作者以及作品风格。

2.理解文中表达的含义与情感,培养对人生的感悟。

3.学会运用课本中的写作模板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春酒》的背景、作品风格及其精神内涵,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并进行个人感悟的撰写。

难点:读懂文中的意涵,并进行情感的外化。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插图法、微课学习。

【教学过程】I. 预习过关1.自学课文,并背诵生字生词。

2.学会使用询问词、辨析词及精选词进行文章内容复述,发现生字生词的用法,并有助于理解文章。

II. 教师讲解1.导入语:同学们春节过得愉快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是有关春节的一个作品——《春酒》。

2.背景介绍: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日子里,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看春晚等活动相信大家都经历过。

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春节的传说和习俗,如过年的时间、习俗和食物等方面。

3.作者介绍:舒婷,著名女诗人。

舒婷生于1938年,从小就喜欢文学创作,曾经获得全国青年诗歌奖,笔名“萧红二”。

舒婷曾经在《诗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4.作品介绍:《春酒》a.阅读与分析:(1)根据文中描述,你能想象出舒婷眼中的年味吗?(2)文中表达了哪些春节的氛围?(3)什么是“雀瓢”?(4)什么是“春酒” ? 在文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5)为什么舒婷在文中使用了“即便非同年齿”的表述?有何深意?(6)文中表达了舒婷的什么情感?(7)能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归纳为什么意思呢?(8)观察全文,找出描写文中气氛的句子,体会此作品的情感。

b.分析与讨论:(1)整篇文章的基调是什么?你又从作者的哪些表述中得出?(2)舒婷曾经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那么你在文中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吗?(3) 舒婷在诗歌中不断地表达真情实感,从而打动读者,那么在这篇文章中,舒婷采用了哪些文学技巧和手法,让我们认为这是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呢?(4)“一锅拌炖了许多家庭的欢乐,红亮亮的彩纸包裹着一个又一个人们的美梦。

《春酒》教案

《春酒》教案

《春酒》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教案篇一【设计说明】《春酒》是一篇通过叙述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来表达作者丰富思想情意的散文。

教学本文,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民风民俗,更要让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生活化的细节描写、人物的性格品质的感悟,获得一份细腻的情感体验,进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了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教学得将学生推到“前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生成,以诵读、品读为主线,以感悟、交流、表达为重心,来安排课堂流程和教学活动。

先“读通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读懂作者”,通过对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的品味,明白身居异乡的作者在写“喝春酒”“喝会酒”的风俗中,重点写“我”和“母亲”的表现的用意,体会作者对快乐童年的幸福回忆,对亲情、乡情的无限眷念。

在“读通课文”、“读懂作者”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地“读出自己”、“读出创新”,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领会,有自己的发现,领会课文更淳厚、更丰富的意蕴;同时还应该调遣自己的语文、生活积淀,进行有意义的言语表达。

【教学目标】1、读通文本。

整体感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2、读懂作者。

通过品味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明白作者在写“喝春酒”“喝会酒”的风俗中,重点写“我”和“母亲”的表现的用意,体会作者对快乐童年的幸福回忆,对亲情、乡情的无限眷念。

3、读出自己。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领会,有自己的发现;调遣自己的积淀,进行言语表达。

4、读出创新。

不止于“乡愁”“思乡”的主题思考;读出更醇厚、更丰富的意蕴。

【教学重点】1、读懂作者。

在品味细节中,能够感受作者借家乡风土人情的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感悟到人性之美、人情之美、风俗之美。

2、读出自己。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领会,有自己的发现;调遣自己的积淀,进行富有创意的言语表达。

【教学难点】结合文章结尾部分,深入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意。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条件】投影仪PPT【教学过程】开课——检查预习对字词落实情况(此环节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层次合理取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设计《春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家醅(pēi)”“一马当先”“顾名思义”等。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春酒表达的思乡之情。

-学习文章细腻的描写手法,如对春酒制作过程和喝春酒场景的描写,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以及春酒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笔下的故乡,更好地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思乡情怀。

-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春酒的含义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品味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如“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和故乡的民俗风情。

-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乡这一深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春酒这一载体来体现的。

-理解文中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以及如何传承这些文化元素。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要求读音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情感饱满。

例如,在朗读描写春酒制作过程的段落时,语速适中,声音轻快,以体现出制作春酒时的欢乐氛围。

-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

之后进行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读音、语调、情感等方面指出优点和不足。

-组织全班齐读,通过齐读进一步强化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2. 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春酒中蕴含着哪些故乡的文化习俗?”等。

- 学生分组,每组4 -6人,进行讨论。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组织发言等。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地域情怀。

(2)懂得珍惜亲情、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尊敬长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民间习俗的理解。

2. 课文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写作训练: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琦君及其作品《春酒》。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解答疑问,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朗读感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5. 写作训练:以“家乡的习俗”为主题,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春酒》。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深入思考课文中所涉及的民间习俗,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习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学会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写作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习俗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文章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2)教师指导,总结文章写作技巧。

4. 案例分析:(1)教师挑选重点句子,分析句子含义。

(2)学生模仿写作,教师点评指导。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习俗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家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评估写作能力和对课文知识的运用。

3.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互动,评价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家乡习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文化。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分享不同地区的习俗和文化,增进家校联系。

2024年初中八年级语文《春酒》人教版课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中八年级语文《春酒》人教版课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中八年级语文《春酒》人教版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并掌握课文《春酒》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1.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能力目标:2.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标: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谊的价值观。

3.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

1.2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生字词。

2.2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对于“春酒”的理解和期待。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3.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4.2学生进行生字词的朗读和默写。

5.深入理解课文5.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5.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6.课堂小结6.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酒”的作文。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学习生字词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春酒》的内容和情感。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4.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对于“春酒”的理解和期待。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春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春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_1

《春酒》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整理授课人赵文学班级八(3)课时支配2课时三维目标1、学问与技能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乡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品尝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教学重点品尝细节和关键词句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同学的精神世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老师活动估计达成目标一4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1.导入建议同学谈自身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老师谈自身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2.导语示例青岛的啤酒不只是青岛人的傲慢,也是中国人的傲慢。

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很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

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

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味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日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老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同学自查“读一读,写一写”,依据查找的资料沟通琦君的事迹。

老师或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同学听读、考虑问题。

4.老师投影出示考虑题a.本文记叙了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5.同学小组沟通,老师引导同学明确本文记叙了儿时在家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对家乡民风、人情的赞美。

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家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对家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其次课时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把握课文主旨。

研读赏析1.老师引导同学精读课文美丽的散文,常常是精致构思的结果。

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交叉了很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

2.老师投影出示考虑题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沟通,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

八年级下册春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春节习俗和家庭亲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作者的情感态度,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春节习俗和家庭亲情。

2. 从细节中捕捉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酒》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春节习俗和家庭亲情的文章、图片等。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春酒》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酒》。

(2)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感悟文章。

7.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学生展示自己关于家庭亲情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故事和体验。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家庭亲情主题活动,如制作家庭树、编写亲情故事等。

七、评价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春酒琦君备课者:郑时仁目的要求: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材分析:《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

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ɡǒu qǐ门槛mén kǎn 过瘾ɡuò yǐn凑齐 còu qí酬谢chóu xiè煨炖 wēi dùn两颊liǎnɡ jiá家醅jiā pēi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二、导人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

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作者简介:琦君。

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学习课文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t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

例如: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②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④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⑤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⑥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

二、重点研读。

(一)请同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

(二)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请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教师巡视)(三)小组汇报(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生回答: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

(情趣)问:“我”当时期望的热情和可爱,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的?生答。

师再问:想一想:如果把“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换成了“受邀请”,会怎样?如果把肚子吃得跟“蜜蜂似的”,换成说吃得“像小猪”呢结果会怎样?如果把“还”换成了“便”,效果又会怎样?明确:终于到来的急切心情,一副很嘴馋的样子。

就是因为蜜蜂是小小的,很可爱,很像当时的“我”,写出了“我”的可爱。

“还”捧一大包说明她吃饱了后竟然还拿,也正写出了孩子的可爱。

我们就请这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共同朗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情感来。

(2)、“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这句话写出了母亲非常得意的心理。

(情趣)请一个学生起来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他读得怎样。

为什么读出来了?(或为什么没有读出来?)明确:这一语气词表达出了母亲非常得意的心理。

朗读时注意读出这样的语气。

我们大家共同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生回答:“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

(情趣)(甜蜜的感觉)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把“偷偷”和“好几回”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生试着读一遍。

明确:不好。

“偷偷”而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

“好几回”是指多次,而不是一回、一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我”的可爱。

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看,看他是否能读出这样的感情来。

(4)、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生回答:“我”的可爱和情趣。

(情趣)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否从具体的词语来说说呢?明确:“只”和“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

“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

“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

“直”表现小花猫对八宝酒满是喜欢,舔个不停,煞是可爱。

“呼呼”地睡了,表现了小花猫舔碗酒后的相当满足和陶醉的情态。

“也是”一词,是以“我”当时的心理来揣摩小花猫的,可见“我”也同小花猫一样馋得要命,也写出了“我”的那种童趣。

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来示范朗读。

其他的同学注意欣赏,听他们读得怎样。

师再次强调几个重读的词语。

大家来共同朗读这两句话。

(5)、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生回答: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

(情趣)请所有的男同学来给我们来示范朗读,女同学注意欣赏。

那女同学来说说他们读得怎样?为什么?生回答。

师提示:文中有哪些词语能体现作者的感情?“靠”和“点”说明“我”年龄虽小但很机灵。

“舔一舔”说明她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让她很过瘾。

“才”在和“只有”搭配,足见她的嘴馋了。

现在,我们请所有的女同学来朗读这句话,男同学注意欣赏。

(6)、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生回答:写出了“我”焦急等待的心情,小时候,我那企盼的神态。

(情趣)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若把“眼巴巴”去掉,会怎样?生把去掉“眼巴巴”之后的这句话,再读一遍看看效果怎样。

哪个同学发现了?明确:若把“眼巴巴”去掉,就不能够写出小女孩那种盼望的眼神,目光里满是期待和向往。

(7)、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生回答:甜蜜的神态。

问:在语句中并没有这样的字眼啊,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答:跟喝过酒似的。

问:那你是否能通过具体的词语,把母亲当时的心理准确地说出来呢?明确:“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得到别人表扬后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

一副农家妇人的样子。

“其实”这一副词十足地写出了母亲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

一个贤妻良母就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好!揣摩得很准确。

那哪一位同学能自报奋勇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呢?(8)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生回答:花匠阿标叔的老实善良、纯朴的形象跃然纸上。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呢?师提示:A、揣摩他当时的心理。

B、这是故乡浓厚、淳朴人情的最好体现,不说话,总是乐呵呵地做事,能为很多人带来快乐,自己是非常高兴的。

请一位男同学来给大家读。

研读小结:问: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明确:对故乡有感情。

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明确:风土人情。

(母亲、喝酒的事)这其实也是作者所说的家乡味。

通过作者的细致描写,其中甜蜜、情趣和浓厚的淳朴人情便跃然纸上。

三、课堂小结。

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我们读了文章后,从作者的回忆中,我们似乎也跟着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味;那种浓郁的家乡情显现在字里行间。

现在我们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在音乐中,大家共同朗读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朗读时,注意节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浓浓的思乡情。

)四、作业。

“我”如法炮制,自酿了八宝酒,但儿子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听了儿子的话,“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呢?请你用一段文字写出“我”当时的心理。

五、小结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

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七、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过新年喝会酒家乡的味道 -- 思乡怀旧人情美乡邻乡亲热情好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