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
![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391d08cc175527072208d6.png)
2
非高层
25000
—接上一页 表3.4 机械源自压送风量高 层 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及其合用前 室分别加压 送风 合用前室 非 高 层 高 层 非 高 层 高 层 4 消防电梯前室 非 高 层 高 层 非 高 层
16000~ 20000 16000 12000~ 16000
20000~ 25000 — 18000~ 22000
• 4 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 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 5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 于该房间面积的2%; • 6 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 5%。 • 7 建筑面积大于500 m2且净空高度大于6m 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 的5%;
• 2.4 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上方。 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口底标高 不应低于室内净高度的1/2,并应有方便开启 的装置,同时自然通风口的开启方向应沿 火灾气流方向开启; • 2 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 过30m。当室内净高超过6m、且具有对流 条件时,不宜超过35m。
• 1.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 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 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 时,不宜大于15m/s; • 3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 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 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 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 表3.4 机械加压送风量
序 号 条件和部位 加压送风量(m3/h) <20层 20~32层 35000~ 40000 — 35000~ 40000 图示
高层
1 对防烟楼梯间加压 (前室不送风) 非高层 高层 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 排烟(防烟楼梯间不 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对防烟楼梯间加压
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7d8f6758fafab069dc0269.png)
对一幢建筑物来说 ,应根据建筑 物的整体布局 、结构形
式 、平 面 布 置 以及 建 筑 的 用 途和 防 火等 级 上 全 面 考 虑 防 火 安
电加热器 的管道保 温必须用 非燃材料 ,且管道 厚度应 大于
3 mm o 5
全问题 。在暖通空调 系统的设计中则应考虑空调 系统 、通风 设计 、 防排 烟 设计 以及 整 个 建筑 中的 人 身 安全 问题 。文 章 结 合相 关工程经验 ,对暖通空调系统中的消防安全设计和 防排 烟设 计 进 行探 讨 。
一
于3O m ’;笔者特 别强调 的是这里 的窗户 除面 积要 求之 .O
外 ,窗 户 的 类型 必须 是 可 开 启 的 外 窗 ,而 在 防 排 烟 设 计 时 并 不 能 采 用 固 定 窗 或 内 窗代 替 。 但 是 在进 行建 筑 工 程 防 排 烟 设
计时 ,较多设计 人员仅仅满足 了窗户的面积 要求,而并没有
《 高规 》规定 : “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 间每五层内可开启
外窗总面积之和不/,. m “ J O ' O ’; 防烟楼梯 间前室、消防 电 2
梯 间前 室可 开 启 外 窗面 积 不应 小 于 2O m . O ,合 用 前 室 不 应 小
横交织 ,分布 在整个建筑 中的各个部位 ,若消防安全设计 处 理不好 ,管道 网络很可 能成 为助燃的最大威胁 ,使 火势在整
空调 系统 不 宜 跨 越 两 个 分 区 。 当 需要 同一 系统 跨 越 防 火 分 区 时 ,管 道 在 穿 越 防 火 墙 时 必 须 在 管 内设 置 防 火 阀 ,穿 越 变
形 墙 或 伸 缩 缝 B-b 在 靠 近 变 形墙 或伸 缩 缝 的两 侧 设 置 防 火 l J , 应  ̄
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2966d9fc4ffe473268ab0c.png)
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高层建筑消防行业中,建筑防排烟系统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备受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和关注。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必须重视内部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不断提升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能力。
本文重点分析了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问题;对策1.暖通空调系统防排烟设计的常见问题1.1自然排烟中的外窗设计不合理在我国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的防排烟设计中的外窗不合理是常见的设计问题。
在进行设计时,众多的设计师过于侧重窗户设计的面积,而对于窗户设计的类型没有按照行业内的规定进行,使得众多的固定窗和内窗的使用频率较大,相比较而言,可开启外窗的使用频率就会较低,尤其目前盛行的高层建筑中较少看到可开启外窗,造成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不在少数。
1.2防排烟风机的设置问题在暖通空调防排烟设计中,防排烟风机的设置问题也是经常出现的。
主要体现在排烟风机的风量确定不合理以及加压送风机风量的风道漏风系数选择两方面问题。
漏风系数在相关的规范中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在实际施工中,众多设计人员在排烟风机的全压计算中也没有考虑,最终导致高层住宅的排烟量不能保证。
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若不考虑加压送风机的漏风系数因素,居室内防烟楼梯间等位置达不到期望的送风量,使得相对应的门难以打开。
2.3排烟风机入口未设置排烟防火阀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针对防火阀有以下规定,“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并在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但是在暖通空调系统防排烟进入局部设计时,在屋顶和走道的外墙上设置排烟风机,根据住户的要求可以设置在房间内,在设计师的思想中,就会认为这样就会实现烟气可以排放到屋外的目的,会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环境中,设计师就会忽略排烟风机入口管上的排烟防火阀的安装,从而给房屋建筑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2d980ea76e58fafab003e0.png)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分析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 张遵宇☆摘要 提出和分析了防排烟设计审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加压送风(排烟)量的确定、加压送风系统余压阀和止回阀的设置、加压送风机房新风进风通路的设置、地上地下共用(防烟)楼梯间时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宜设机械排烟设施的几种特殊情况、采用自然排烟建筑高度及开窗型式和面积的限制、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及加压送风口和排烟口风速的控制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高层民用建筑 防排烟 设计 问题 分析Analysis on common issues in smoke control andextraction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B yZh a n g Z u n y u★Abs t r act P r es ent s and anal ys es s ome p r obl ems f ou nd i n s moke c ont rol a nd ext r a c t i on des i g n and e xami nat i o n,i nv ol v i ng d et e rmi na t i on o f pr es su r i z at i on ai r supp l y r a t e and s moke ext r a c t i on r a t e,i ns t al l a t i on o f e xc es s pr es su re dampe r and c he c k dampe r i n p res s ur i z at i on ai r s uppl y s ys t em,a r ra ng ement o f f re sh a i r i nt ake ac c ess i n p r ess ur i z at i on ai r su ppl y mac hi ne ry r oom,ins t a l l at i on of p re ss ur i z at i on ai r s uppl y s y s t em when ov e rg r ound pa r t and unde r gr ound par t sh ar e s t ai r c as es,s ev er al s pe c i al s i tu at i ons i n whi c h me c hani c a l s moke ext r a c t i on me asu r es s hou l d be a dopt e d,l imi t o f bui l d i ng he i ght,wi ndow t y pe and ar ea fo r nat u ra l s moke ext r a c t i on mode,i ns t al l at i on of f i r e dampe r f o r s moke ext r a c t i on s y s t em,a i r v el o c i t y c ont r ol of a i r s uppl y i nl e t and s moke ext r ac t i on out l et.G i v es c o r r es pondi ng s ol vi ng a dv i c e.Keywor ds t al l c i v i l bui l d i ng,s moke c ont r ol and ext r a c t i on,des i gn,i ss ue,anal ys i s★Arch itec tural D esign&Re search In stitu te,Gen era l Logistics De partment o f PLA,B eijin g,China 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应严格遵循《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进行。
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62dad9aa32d7375a41780bd.png)
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一. 基本概念1.简易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
2.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
阀门关闭后可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防火阀与普通百叶风口组合,可构成防火风口。
3.防烟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消防控制中心可根据烟感探头发出的火警信号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关闭;阀门关闭后可发出反馈电讯号至消防中心。
4.排烟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位。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排烟阀与普通百叶风口或板式风口组合,可构成排烟风口。
5.排烟防火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位。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当烟道内温度达到28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6.中庭:中庭短边(半径)长度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不小于100m2,共享层数不小于3层,并带有顶盖的室内共享空间。
--上海建筑防排烟规范7.疏散通道与避难走道的区别:疏散走道:通行、疏散的安全通道。
有排烟要求,无防烟要求。
疏散走道包含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通道两侧有实心防火墙且有防烟设施,能够安全疏散到安全出口的通道。
并且不能和其它功能区合用防烟设施,不分防火分区。
二.防烟系统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①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的正压值。
Ly=0.827xAxΔP1/nx1.25x3600 0.827--漏风系数A为门缝隙的计算漏风量总面积(m2)门缝宽度按照0.002~0.004mΔP--门缝两侧的压差值(Pa)对于防烟楼梯间取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取25~30Pa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n--指数(一般取2)②风速法: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需要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送风量LV=nxFxνx(1+b)x3600/aν--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F--一樘门的开启面积(m2)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的密封程度,取值0.6~1.0 b--漏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对于多层建筑及20层以下的建筑取2,20层20层以上取3。
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5ef46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0.png)
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到防排烟的因素,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建筑物内的人员可以迅速疏散,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本文将就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烟气排放路径设计不合理在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中,烟气排放路径的设计非常重要。
如果烟气排放路径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烟气无法迅速排放,造成建筑物内烟气浓度升高,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的扑救工作。
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需要合理规划烟气排放路径,确保烟气能够迅速有效地排放到室外。
二、排烟风机选择不当在暖通空调系统的防排烟设计中,排烟风机是非常关键的设备。
排烟风机的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排烟效果不佳,无法及时有效地排放烟气。
在选择排烟风机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烟气排放需求来进行合理选择,并确保排烟风机的性能稳定可靠。
三、防排烟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的集成设计不完善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防排烟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往往需要进行集成设计,以确保二者能够协调配合。
有时由于设计不完善,防排烟系统与暖通空调系统之间存在冲突或者协调不当的情况,影响了防排烟系统的效果。
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需要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人员充分沟通,确保两者能够良好配合,提高防排烟系统的效果。
五、防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不稳定防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如果防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及时启动或停止,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需要采用稳定可靠的自动控制设备,并进行合理设置和调试,以确保系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启动并运行。
六、系统排水设计不当在防排烟系统中,系统的排水设计同样很重要。
如果系统的排水设计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内部积水,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需要合理规划系统的排水设计,确保系统内部的排水畅通,避免因为积水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d585a7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5.png)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嘿,咱今儿就来唠唠里那些让人挠头的疑难问题哈!你说这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房子的呼吸系统一样。
要是这系统出了啥岔子,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咱先说说防烟这一块。
好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为啥要专门弄个防烟系统呢?这就好比大冬天你在外面走,风呼呼地吹,你不得围个围巾挡挡风呀!这防烟系统就是给建筑围个“围巾”,防止烟雾到处乱窜。
那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啦,这“围巾”得围多紧才合适呢?围太紧了,空气不流通也不行;围太松了,那烟雾不就照样乱窜嘛!这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啦。
再讲讲排烟。
哎呀呀,这排烟就像是给房子开个“窗户”,把烟雾放出去。
可这“窗户”开多大合适呢?开小了,烟雾半天排不出去;开大了,会不会又有别的问题呢?还有啊,这排烟的通道得怎么设计呢?是直直的好呢,还是弯弯绕绕点好呢?这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呀!比如说,有的建筑设计得特别复杂,那这防烟排烟系统要怎么布置才能全面覆盖呢?这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呀!就像你穿衣服,得合身才行,大了小了都不舒服。
还有啊,不同的建筑类型对防烟排烟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呢!好比说医院和商场,能一样吗?医院里都是病人,那对空气的要求肯定更高呀!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得特别细心,不能马虎。
那怎么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呢?这就得靠专业知识和经验啦!得找那些懂行的人来好好研究研究,不能拍拍脑袋就决定了。
而且呀,还得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和标准,不能老是守着老一套。
总之呢,这里的疑难问题可不少,我们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我们的建筑才能更安全,人们在里面才能更安心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大家都得上点心!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
防排烟标准执行中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探讨-寿炜炜
![防排烟标准执行中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探讨-寿炜炜](https://img.taocdn.com/s3/m/e77a206c2cc58bd63186bdb9.png)
防排烟标准执行中一些问题的理解与探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寿炜炜引言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本体系较为完整,内容详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由于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建筑防排烟的技术标准,既有新旧标准执行中的衔接问题,又涉及到较多新的防排烟控制理论、设计技术手段和施工方法,由于经验有限,难免会存在考虑不周,导致执行中存在难度的情况。
这里对自实施以来反馈的一些问题,根据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主编单位及兄弟省市设计院的讨论意见,按“理解和探讨”两部分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
条文的理解总则(一般规定)1、《标准》中多次提到“建筑高度”的概念该标准中各处的“建筑高度”含义:● 3.1节(3.1.2、3.1.3、3.1.5、)中的“建筑高度”用于建筑的定性,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致。
指室外地坪到屋面的高度。
● 3.3节“机械加压送风设施”、4.4节“机械排烟设施”中的“建筑高度”应看所指对象,用于对系统分段控制时,指的是“系统服务高度”。
● 3.2.1中“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是指靠外墙的楼梯间高度。
2、3.1.3-3的条文如何理解该条文未叙述完整:裙房部分楼梯间的自然通风方式3.1.3-3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送风口的设置方式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要求。
理解 :自然通风的防烟楼梯间•这部分高度不超过24m,且前室采用3.1.3-2的机械送风方式时,裙房的楼梯间可以利用上部楼梯间进行自然通风。
裙房部分分区•这部分高度如果超过24m,楼梯间也应采用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前室全部采用机械加压垂直疏散通道送风方式,符合3.1.3-23、高层公共建筑,其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的裙房或附楼如何设置楼梯间防烟系统?•裙房podiun的术语: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
浅谈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浅谈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a7e506f78a6529647d536c.png)
年版) ( 以下简称《 高规》 )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
5 0 0 1 6 — 2 0 0 6 ( 以下简称《 建规》 ) 。
然排烟 的可开启面积必须满足要求 。
1 自然排烟窗 的开启面积 问题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 G B 5 0 o 4 5— 9 5 ( 2 0 0 5年版) 第8 . 2 . 1 条: “ 除建筑高度超过 5 0 m的
符合下列要求 :防烟楼梯间为 4 0— 5 0 P a 。前室、 合
用前 室 、 消 防 电梯 间前 室 、 封 闭避 难 层 ( 问) 为2 5— 2 0 0 6中第 9 . 3 . 3条 : “ 防烟 楼 梯 间 内机 械 加 压送 风
不到规范要求。在《 高规》 中第 8 . 2 . 2条 中明确规 3 0 P a 。 ” 同样 的, 《 建筑 设计 防火规 范》 G B 5 0 0 1 6—
人 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得以保 障的有力措施之一 , 作 为设计人员 , 在设计 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 范并结合
帮助。以下是笔者对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中一些常 见问题 的看法 , 希望专家及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 5 0 0 4 5— 9 5 ( 2 0 0 5
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 的 2 %。 需要排烟 的房 间 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 2 %。 净空
第2 4期
金淑英 : 浅谈 民用建筑防排烟设计 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 2 3
3 内走道排烟 系统设计
在《 高规》 G B 5 0 0 4 5— 9 5中第 8 . 4 . 5中有说明 :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f6ca57f1922791688e885.png)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一. 基本概念1.简易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
2.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
阀门关闭后可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防火阀与普通百叶风口组合,可构成防火风口。
3.防烟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消防控制中心可根据烟感探头发出的火警信号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关闭;阀门关闭后可发出反馈电讯号至消防中心。
4.排烟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λ。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排烟阀与普通百叶风口或板式风口组合,可构成排烟风口。
5.排烟防火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λ。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当烟道内温度达到28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6.中庭:中庭短边(半径)长度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不小于100m2,共享层数不小于3层,并带有顶盖的室内共享空间。
--上海建筑防排烟规范7.疏散通道与避难走道的区别:疏散走道:通行、疏散的安全通道。
有排烟要求,无防烟要求。
疏散走道包含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通道两侧有实心防火墙且有防烟设施,能够安全疏散到安全出口的通道。
并且不能和其它功能区合用防烟设施,不分防火分区。
二.防烟系统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①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λ保持一定的正压值。
Ly=0.827xAxΔP1/nx1.25x3600 0.827--©风系数A为门缝隙的计算©风量总面积(m2)门缝宽度按照0.002~0.004mΔP--门缝两侧的压差值(Pa)对于防烟¥梯间取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取25~30Pa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n--指数(一般取2)②风速法: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需要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送风量LV=nxFxνx(1+b)x3600/aν--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F--一樘门的开启面积(m2)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的密封程度,取值0.6~1.0 b--©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对于多层建筑及20层以下的建筑取2,20层20层以上取3。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对策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6a2dd976a20029bd642df3.png)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防排烟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建筑防排烟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问题;对策防排烟设施是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
但由于我国尚未出台关于防排烟系统方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或标准,暖通设计人员主要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防排烟系统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出现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等现象。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未进行防烟设计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中,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常常需要在商业营业厅的中部设置封闭楼梯间。
这些楼梯间由于设置在建筑内部,不具备自然通风、排烟条件,但建设方为了节省投资,增大营业面积,往往未按规范要求在楼梯间增设前室,且未设置机械送风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烟气极易进入楼梯间,且又无法排出,造成人员无法通过楼梯安全疏散。
解决对策:将建筑物内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改设为带有前室的防烟楼梯间,并对楼梯间设置机械送风系统进行正压送风。
2.剪刀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未分别设置随着目前高层住宅楼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能有效节省占地面积的剪刀楼梯间得到了普遍应用。
实际工程中,由于风道布局困难,少数设计人员对剪刀楼梯间的2部疏散楼梯合用了1个风道,且对楼梯间的送风口每隔2层设置1个,实际只对其中一部剪刀梯进行加压送风。
解决对策:对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每层设置,才能保证向两部梯进行正压送风。
同时加压送风量要按两部楼梯的送风量考虑,才能满足送风量的要求。
3.达到规定长度的内走道未设机械排烟设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146476b9d528ea80c77957.png)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45个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
![45个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852ea180b4e767f5acfce2b.png)
45个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1条“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现在审查中遇到开窗面积合适,自然排烟距离满足要求,是否可以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答:不可以不设机械排烟系统。
超过2000平米的地下车库,火灾发生时,由于烟气瞬间爆发且迅速蔓延,其流动特性无法预测,因此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可开启外窗可作为排烟补风口。
2、高层住宅地下室为自行车库、机电设备用房时,地下一层前室和楼梯间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地下一层中超过20m的内走道是否要设排烟系统。
答: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8.4.1条:一类高层住宅及超过32m的二类高层住宅无自然排烟条件的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排烟系统。
3、底层外门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吗?(①某七层公共建筑,二层以上均满足自然排烟要求,一层有一个58米长的无外窗内走道,内走道两端各有一个直接通往室外的外门,外门开启后满足内走道排烟面积要求,一层内走道是否需设机械排烟.②商场、超市等建筑的一层入口的大门是否可计入自然排烟的可开启外窗面积?③自然排烟口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2.2-4规定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对于长走廊,走廊尽头的门是否可作为自然排烟口,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如何计算,最底高度从多少开始算。
答:外门为安全出口,为有利安全疏散,不宜作为自然排烟口。
某些场合,在不影响安全疏散的前提下,可以兼作排烟用,但有效面积应该折算。
4、超过50m的一类高层建筑,地上部分采用机械防烟措施,只有一层地下室,地下防烟楼梯间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可以采用吗?答: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8.2.1条处理。
5、建筑高度在100米以内,层数34层的住宅楼(或商业网点),地下一层为汽车库或自行车库时。
分段设计正压送风比较困难,包括地下层在内是否可以合用一个正压送风系统,不进行分段设计。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b890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3.png)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要点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中重要的安全设施之一,它的设计与施工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防止火灾蔓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设计要点1. 确定排烟量:排烟量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一般来说,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功能以及人员疏散的速度来计算。
排烟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火灾燃烧产生的烟气量、烟气的稠密程度以及烟气对人体的有害程度等。
2. 确定排烟位置:排烟系统的排烟口位置应合理确定,一般应布置在楼层顶部或者高处,以便将烟气快速排除建筑物。
排烟口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空间布局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防烟排烟效果。
3. 确定排烟方式:排烟方式一般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
自然排烟是利用外部自然风力或者建筑物内部气流来排除烟气,适用于一些小型建筑物或者不具备机械排烟条件的场所。
机械排烟则是通过安装风机或者排烟机组来强制排除烟气,适用于大型建筑物或者需要大量排烟量的场所。
二、施工要点1. 管道设计:排烟系统的管道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管道的选材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同时应保证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图纸要求进行布局和连接,确保排烟系统的畅通性和安全性。
2. 风机与排烟机组:在选择风机和排烟机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其类型和规格。
风机和排烟机组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使用和维修的方便性,同时也要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电气控制系统:排烟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应合理设计和布局,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
控制系统应包括传感器、控制面板、联动设备等,能够及时监测烟气浓度并控制风机或者排烟机组的运行。
4. 防火墙与密封门:排烟系统的通风管道穿越防火墙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设置防火墙、密封门等。
防火墙和密封门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达到有效隔离烟气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
通风防排烟工程施工通病
![通风防排烟工程施工通病](https://img.taocdn.com/s3/m/517b50b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c.png)
通风防排烟工程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系统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舒适性。
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通病,影响了通风防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本文将就通风防排烟工程施工通病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通风防排烟工程施工通病1. 设计不合理在通风防排烟工程的施工中,设计不合理是常见的通病之一。
这包括通风管道布局不合理、排烟口设置不规范、风机选型不合适等。
设计不合理会导致通风防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不佳,影响建筑的安全和舒适性。
2. 施工质量问题通风防排烟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也是常见的通病。
这包括通风管道连接不严密、风管变形、排烟口安装不规范等。
施工质量问题会影响通风防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导致系统失效。
3. 材料不合格在通风防排烟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例如,排烟管道使用可燃材料制作,排烟风机选用的型号不合适等。
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会影响通风防排烟系统的防火性能和安全性能。
4. 配电和控制系统不完善通风防排烟系统的配电和控制系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然而,在工程施工中,常常出现配电和控制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如电源线路布置不合理、控制柜安装不规范等。
这会影响通风防排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解决措施1. 加强设计管理为避免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设计管理。
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建筑的特点和需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同时,设计人员应与施工方密切沟通,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2. 提高施工质量为保证通风防排烟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通风管道连接严密、风管形状规整、排烟口安装规范。
3. 严格材料验收制度为避免使用不合格材料,施工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验收制度。
所有进场材料均应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坚决不得使用。
4. 完善配电和控制系统为保证通风防排烟系统的配电和控制系统完善,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探讨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bf7c4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d.png)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探讨摘要: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及时排出烟气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规范,图集以及相关的工程案例,从设计角度阐述在消防设计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补风系统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几点设计注意点,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排烟口;补风系统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
据统计,火灾发生时烟气致死人数约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70%,因此有效、可靠的防排烟系统对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实际案列,通过对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从设计角度阐述在防排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由于前室易出现不同楼层开门个数及开门尺寸不一致,加压送风量计算时易出错或者漏算,从而导致加压风口风量偏小,减少安全逃生时间。
当前室出现不同楼层开门个数及开门尺寸不一致时,宜按最不利开启楼层计算加压送风量。
由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简称烟规)中规定,公共建筑的建筑高度大于50m,楼梯间和前室均需做加压,通向楼梯间和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
当系统负担高度大于24m时,楼梯间和前室的计算风量应按计算值和《烟规》表3.4.2-1~表3.4.2-4的值中的极大值确定[1]。
以某商业街项目为例,首层至三层是商业,四层至二十一层是酒店,建筑高度是90.65m。
首层前室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为1个1.0mx2.2m,二层前室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1个1.4mx2.2m,三层前室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1个1.0mx2.2m。
四层至二十一层的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均为1个1.0mx2.2m。
这种情况下,需按着火时最不利的楼层(2~4层)疏散门的个数及尺寸计算加压送风量。
前室加压风量计算(见表1)表1、前室加压风量计算查表3.4.2-2风量()最终前室加压计算风量()二层三层四层=++=7761.6+11088+554424394风口截面面积A=243940.323=0.083总加压送风量==24394173726131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一层内开启门的截面面积(),对于住宅楼梯前室,可按一个门的面积取值;——门洞断面风速(m/s);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0790064a7302768e9939fe.png)
论述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淋漓满目,各种场所的装修档次也越来越高,大量的可燃装修增加了火灾荷载,为保证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顺利逃生,避免火灾烟气对疏散和灭火救援的影响,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显得异常重要。
如何使火灾烟气控制在火灾发源地而不蔓延扩散出去,如何使火灾烟气迅速地最大限度地排除到安全的地方,如何保证有效的防烟安全,这些问题使防排烟工程设计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探讨了防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消防防排烟设计施工1、防排烟设施的分类防排烟设施分为防烟设施和排烟设施。
其中,防烟设施可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两种。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可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等两种。
2、防排烟的原理和方式2.1.防烟方式。
(1)非燃化防烟。
所谓非燃化,指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装修材料等尽可能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从而把火灾烟气的生成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防烟的基本做法首先是非燃化,非燃化防烟是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一种防烟方式。
(2)密闭防烟。
密闭防烟的基本原理是指对耐火性和密闭性都较好的房间,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封闭起来,杜绝新鲜空气流入,使之缺氧窒息而自行熄灭,从而达到防烟灭火的目的。
(3)阻碍防烟。
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阻碍,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的方式,成为阻碍防烟方式。
阻碍防烟的措施很多,如对建筑物平面化分防烟分区,在各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门等。
(4)机械防烟。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机械送风,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
2.2.排烟方式。
(1)自然排烟。
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成为自然排烟。
这种排烟方式实质上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因此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
防排烟工程施工通病
![防排烟工程施工通病](https://img.taocdn.com/s3/m/a44f832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7.png)
防排烟工程施工通病及解决方法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防排烟系统作为高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防排烟工程普遍存在一些通病,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对防排烟工程施工中的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防排烟工程施工通病1. 自然排烟设施达不到排烟目的自然排烟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维护管理方便的排烟方式,但由于部分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往往导致工程完工后,自然排烟设施不具备排烟作用。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排烟窗的设置位置不当。
从自然排烟效果考虑,排烟窗应尽量设置在火灾蔓延方向的顶部,以便烟气顺利排出。
(2)自然排烟窗的开闭方式不符合规范要求。
应采用易于开启和关闭的方式,如自动开启、手动开启等。
(3)自然排烟窗的面积不足。
根据规范要求,排烟窗的面积应满足烟气排放需求,确保排烟效果。
2. 机械排烟设施的排烟量不足机械排烟设施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排烟方式,但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排烟量不足,导致烟气排放不畅。
原因如下:(1)排烟风机的选型不当。
未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机型号,导致排烟量不足。
(2)排烟风管的直径不足。
风管直径过小,导致排烟阻力增大,排烟效果不佳。
(3)排烟口的风速不符合规范要求。
排烟口风速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排烟效果。
3. 排烟风机的配电和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排烟风机的配电和控制是保证排烟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但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配电系统不完善。
未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独立的电源,导致排烟风机在火灾发生时无法正常启动。
(2)控制方式不符合规范要求。
未设置自动、手动等多种控制方式,无法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排烟需求。
4. 部分工程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机械防排烟设施部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机械防排烟设施,导致火灾发生时,烟气无法得到有效排放。
二、解决方法针对上述通病,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加强设计与施工的规范化管理(1)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自然排烟窗的设计,确保排烟窗的设置位置、开闭方式和面积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 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8、防排烟规范3.3.5条摘选:机械加压送风,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
确有困难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被门挡住的部位。
9、防排烟规范3.3.9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10、防排烟规范3.3.10条: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11、防排烟规范3.3.11条: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 m²的固定窗。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 m²的固定窗。
12、送风机应设在专用机房内,机房的隔墙、楼板及门窗的防火要求见防火规范6.2.7条排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一、防火规范8.5.3条摘选: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²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2、中庭;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4、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²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5、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二、防火规范8.5.4条摘选: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²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三、防排烟规范4.1.2条: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四、防排烟规范4.1.3条:建筑的中庭、与中庭相连通的回廊及周围场所的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同防火规范8.5.3条要求)。
2、周围场所按防火规范8.5.3条及8.5.4条要求。
3、回廊排烟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周围场所各房间均设置排烟设施时,回廊可不设,但商店建筑的回廊应设置排烟设施;2)、当周围场所任一房间未设置排烟设施时,回廊应设置排烟设施。
4、当中庭与周围场所未采用防火隔墙、防火玻璃隔墙、防火卷帘时,中庭与周围场所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5、中庭及其周围场所和回廊的排烟设计计算按防排烟规范4.6.5条规定。
防排烟规范4.6.5条:中庭排烟量的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系统的,中庭排烟量应按周围场所防烟分区中最大排烟量的2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 m³/h;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应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不大于0.5 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2、当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仅在回廊设置排烟系统时,回廊的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³/h,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 m³/h;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应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窗(口)的风速不大于0.4 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
五、防排烟规范4.1.4条: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规范4.4.14条~4.4.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 m²的丙类厂房(仓库);2、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 m²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 m²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4、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的走道;5、靠外墙或贯通至屋顶的中庭4.4.14固定窗的布置:1、非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每层外墙上;2、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应布置在屋顶或顶层的外墙上,但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以及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应布置在屋顶。
4.4.15固定窗的设置和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在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2%;2、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m²,且间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1/2。
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面积不计入固定窗面积,但可组合布置。
3、设置在中庭区域的固定窗,其总面积不应小于中庭楼地面面积的5%。
4、固定玻璃窗应按可破拆的玻璃面积计算,带有温控功能的可开启设施应按开启时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4.16固定窗宜按每个防烟分区在屋顶或建筑外墙上均匀布置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六、防排烟规范4.2.1条: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包括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应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七、防排烟规范4.2.2条:挡烟垂壁等挡烟分隔设施的深度不应小于4.6.2条规定的储烟仓厚度。
对于有吊顶的空间,当吊顶开孔不均匀或开孔率小于或等于25%时,吊顶内空间高度不得计入储烟仓厚度。
防排烟规范 4.6.2条:当采用自然排烟时,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应小于500mm,当采用机械排烟时,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
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最小清晰高度按4.6.9条计算确定。
防排烟规范4.6.9条: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最小清晰高度其净高的1/2,其他区域的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下式计算:Hq=1.6+0.1H´Hq-----最小清晰高度(m)H´-----对于单层空间,取排烟空间的建筑净高度(m)对于多层空间,取最高疏散楼层(连通空间中同一防烟分区中最上层)的层高(m)八、防排烟规范4.2.3条: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
九、防排烟规范4.2.4条: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十、防排烟规范4.3.1条:采用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自然排烟窗(口)。
十一、防排烟规范4.3.2条:防烟分区内自然排烟窗(口)的面积、数量、位置应按4.6.3条规定计算确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工业建筑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当公共建筑空间净高大于或等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7.5m。
防排烟规范4.6.3条:除中庭外下列场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空间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³/(h.m²)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 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2、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速率以及4.6.6条~4.6.13条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表4.6.3中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其所需有效面积应根据表4.6.3及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计算。
3、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³/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 m²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侧自然排烟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4.4.12-3: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50m²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排烟量按4.6.3条第3款计算)4、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 m³/(h. m²)计算且不小于13000 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
十二、防排烟规范4.3.3条: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口)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2、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形式应有利于火灾烟气排出;3、当房间面积不大于200m²时,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方向不限;4、自然排烟窗(口)宜分散均匀布置,且每组的长边不宜大于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