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_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客体、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doc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doc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自愿形成的,按照法律规定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其主体包括当事人、权利人和义务人,法院和政府机关也有可能是关系的一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可以分为权利义务、地位关系、实体关系和民事责任四个部分。
权利义务是指当事人受法律的赋予,获得或者承担的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地位关系是指受法律保护的当事人的居民身份或者其他民事地位的改变,如继承人的地位。
实体关系是指当事人受法律赋予建立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或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实体关系,如婚姻关系。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某种民事行为而发生的责任,主要有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当事人的财产。
当事人的财产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它的价值是不可抵消的,即不可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受损害,二是它的所有权可以转移,可以由一方向另一方转移。
当事人的财产受民事法律关系的影响有如下几种情况:(1)分割,即根据司法裁决,把一个人拥有的财产权分割出来给另一方;(2)抵押,即当事人将自己的财产权作为抵押品以抵偿债务;(3)转让,即把自己的财产权转让给另一方;(4)冻结,即法院对某一当事人的财产权进行冻结,使其不能随意使用。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事实法的形式和分类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事实法的形式和分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1、公民(⾃然⼈):个体户、农户、合伙⼈2、机构和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党和社会团体3、国家(特殊情况下)4、外国⼈及外国社会组织:外国⼈、⽆国籍⼈、外国社会组织。
(⼆)内容:即权利和义务。
1、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具有的⾃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为、要求他⼈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为的⾃由。
如公民依法享有继承权,可以接受继承,也可以放弃继承。
2、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为的负担或约束。
义务主体可以积极的作为⽅式去履⾏义务,如纳税、服兵役等。
也可以消极的不作为⽅式去履⾏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命财产安全等。
3、两者的关系:(1)相对性:没有⽆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权利的义务。
在⼤多数民商法律关系中,各⽅主体都既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也就是说,任何⼀⽅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2)对等性: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对等或不对等。
(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包括:1、物:包括⾃然物、⼈造物、货币及有价证券;不包括:阳光、空⽓、⾃然灾害等。
2、⾮物质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1)知识产品:包括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知识产品本⾝没有实物形态,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如证书、书籍、录像、录⾳等。
(2)道德产品:包括荣誉称号、嘉奖表彰、体育⽐赛的名次等。
3、⾏为。
包括积极⾏为和消极⾏为。
如⽣产经营⾏为、经济管理⾏为、完成⼀定⼯作的⾏为和提供⼀定劳务的⾏为等。
4、⼈⾝。
⼈⾝是由各个⽣理器官组成的⽣理整体(有机体)。
注意以下⼏点:(1)活⼈的整个⾝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禁⽌贩卖或拐卖⼈⼝,禁⽌买卖婚姻;(2)权利⼈对⾃⼰的⼈⾝不得进⾏违法或者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或⾃践⼈⾝和⼈格,如卖淫、⾃杀、⾃残⾏为就属于违法或法律不提倡的⾏为;(3)对⼈⾝⾏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如有监护权的⽗母不得虐待未成年⼦⼥的⼈⾝。
2020年初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精讲班讲义第04讲-法律关系

第4讲-法律关系第2单元法律关系单元考点框架考点6:法律关系(总述)(★)基本概念释义法律关系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提示】仅受道德规范调整的(例如,恋爱中的“山盟海誓”)不属于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主体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法律关系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内容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经典考题18·单选题】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购买3台机器设备,总价款为60万元,该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买卖合同B.甲公司和乙公司C.60万元价款D.3台机器设备【答案】B【解析】(1)选项B:属于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2)选项A:买卖合同的签订,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建立了买卖合同法律关系,属于“法律事实——法律行为”。
【经典考题19·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甲公司承租乙公司一台挖掘机,租期1个月,租金1万元。
引起该租赁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
A.租赁的挖掘机B.甲公司和乙公司C.1万元租金D.签订租赁合同的行为【答案】D【解析】租赁合同的签订,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建立了租赁法律关系,属于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行为。
【经典考题20·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有()。
A.主体B.内容C.客体D.法律事件【答案】ABC【解析】(1)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2)法律事件属于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但并非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考点7: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基本分类具体内涵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组织法人组织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特别法人包括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国家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经典考题2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第四讲 法律关系

第四讲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4.1.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1、释义: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理解要点:⏹1)法律关系是社会内容与法律形式的统一。
⏹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得到法律保护的关系。
⏹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2. 法律关系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依据:主体是处于抽象状态还是具体化⏹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依据:主体是单方的还是双方的⏹3)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依据: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是否应受法律制裁。
⏹4)平权法律关系与隶属性法律关系⏹依据:主体的地位4.2.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法律关系的中权利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也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法律关系主体的特性:社会性和法律性■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1、自然人⏹2、组织包括三类: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3、国家⏹法律关系的客体⏹概念: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能够满足主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的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财富。
⏹特点:1、客体同时具有哲学意义客体的一般属性和法律规范的确认、保护。
2、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受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种类⏹1、物:表现为自然物和劳动创造物,前者如森林、土地、矿产,后者如有价证券、货币等。
⏹2、非物质财富:包括创造活动的产品和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财产性财富。
例如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作品、专利、商标等智力成果;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包括公民和组织的姓名或名称,如肖像、名誉、尊严、人身、人格和身份等。
⏹实例:陈光标被一台湾商人注册为猪肉商标。
⏹3、行为和行为结果⏹4.3.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义务。
法律关系的概述

法律关系的概述概述法律关系一、引言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下,涉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它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依据,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公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述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下,权利人与义务人因特定行为所产生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联系。
它是法律规范的对象,是法律的具体应用。
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要素:1. 主体:法律关系中必然存在权利人和义务人。
权利人拥有特定权益,而义务人则承担相应责任。
2. 客体:法律关系所涉及的客体可以是人、物、财产等。
不同的法律关系与不同的客体有关。
3. 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主体依法享有的利益或保护,而义务是主体必须履行的责任。
三、法律关系的特点1. 强制性: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和强制执行性。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必须被主体遵守,不按照法律规范履行义务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平等性:法律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关系。
法律保障各方主体在法律层面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 统一性:法律关系具有统一性,即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相互联系的。
四、法律关系的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关系的存在保证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它规定了公民、企业等主体之间应遵循的行为规范,防止了社会混乱和无序状态的发生。
2. 保护当事人权益:法律关系承载着维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功能。
通过法律关系,权利人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而义务人则需要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
3. 促进社会进步:法律关系引导和规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合理的法律关系,社会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结语法律关系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它保障了公民权益,维护了社会秩序。
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以及其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作为公民,我们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建设和谐、法治的社会。
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知识点法律关系三要素

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知识点: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关系三要素
法律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注意】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
主体
1.主体的种类
(1)自然人
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自然人性质的特殊主体
【注意】自然人性质的特殊主体:个体户、农户等。
(2)机构和组织(法人)
①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②各种企业事业组织;
③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
【注意】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
2.主体资格
区分“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
(有没有)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能不能)
(1)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
【注意1】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超过”、“不满”均不包括本数。
【注意2】刑事行为能力的分界线为14和16周岁。
(2)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始于产生、终于消灭行为能力:同权利能力。
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概念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
1.形成要素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为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含自然人、国家、法人、非法人非政府。
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客体:法律关系客体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比如说物、人身利益、精神财富、犯罪行为四种。
2.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就是指能引发法律关系产生、更改、歼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
根据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1)法律犯罪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以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比如合同、遗嘱等。
(2)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法律事件可以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社会事件如战争、暴乱、罢工等,自然事件如自然灾害、人的自然出生、死亡等。
基准1、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形成,其中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指: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b.物、非物质性财富、人身和行为c.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d.法律事件和法律行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义务的指向,一般包括人身利益,精神财富,物,行为。
所以该题选择b选项。
基准2、以下属法律关系的就是:a 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c同学关系 d婚姻关系解析: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调整形成的社会关系,在上述四个关系中只有婚姻关系是受法律调整的,所以该题选择d选项。
法律关系的内容、客体

第06 讲法律关系的内容、客体二、法律关系的内容概念: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当的义务〔积极、消极〕。
法律权利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如全部权人可以自主占有、使用其财产以获得收益;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归还债务。
法律义务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
积极义务:如缴纳税款、支付货款等。
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等。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概念: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含:物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人造物:如建筑、机器、各种产品等,财产物品的一般价值表现形式:货币及有价证券注:物既可以是有体物也可以是无体物。
有体物既可以是固定形态的,也可以是没有固定形态的,如天然气、电力等。
人身、人格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人身权指向的客体。
举例:禁止非法拘禁他人、禁止对犯zui嫌疑人X逼供、禁止侮辱或诽谤他人、禁止卖身为奴、禁止等法律义务所指向的客体。
注:人的整体只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而人的局部,如人的头发、血液、骨髓和其他器官从身体中别离出去,成为与身体相分的外部之物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视为法律上的“物〞。
智力成果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制造的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精神财富。
主要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如作品,制造、有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
智力成果通常有物质载体,如书籍、图册、录像、录音等。
信息、数据、网络虚拟财产有价值的情报或资讯行为〔行为结果〕为到达肯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者不作为〔消极行为〕。
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治理行为、完成肯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肯定劳务的行为等。
(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项中,属于智力成果的有〔〕。
A.作品B.商标C.制造D.外观设计(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智力成果包含作品,制造、有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
(推断题)〔2021 年〕网络虚拟财产不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会计备考经济法基础 第04讲_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客体、内容

本单元考点框架考点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P4)【例题1·单选题】下列自然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2018年)A.15周岁的小赵,先天腿部残疾B.70周岁的老钱,已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C.8周岁的小孙,智力超常D.20周岁的小李,先天智障,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答案】D【解析】符合下列两个情形之一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年龄<8周岁;(2)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在本题中,选项ABCD年龄均已达到8周岁;选项A精神状态无异常,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应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C并未出现“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2·单选题】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2017年)A.赵某,9岁。
系某小学学生B.王某,15岁。
系某高级中学学生C.张某,13岁。
系某初级中学学生D.李某,17岁。
系某宾馆服务员,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答案】D【解析】(1)“视为”二字极为关键,它们提示考生题目考查的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年龄区段,看透这一点,此题可以立即锁定选项D;(2)主要法律依据: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3·单选题】赵某,15周岁,系甲省体操队专业运动员,月收入3000元,完全能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
下列关于赵某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8年)A.赵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赵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赵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赵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答案】C【解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同时满足2个条件:(1)16周岁以上(≥16周岁)的未成年人(<18周岁);(2)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在本题中,赵某的年龄未落入16-18周岁区间,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再熬1年吧)。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主体与法律客体的界定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主体与法律客体的界定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主体与法律客体的界定在法律领域中,法律主体和法律客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分别指代在法律关系中具有行为能力、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以及被法律保护、依法受到保护的客体。
本文将对法律主体和法律客体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法律主体的定义和分类法律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具有行为能力、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体或组织。
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律主体可以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大类。
1. 自然人是普通的生物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
他们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在法律关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自然人在法律上独立存在,行使其个人权利和义务。
2. 法人是一种法定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企业、机构、社团等,在法律上被赋予法人权利和法人义务。
法人与自然人不同,它是由多个自然人组成,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法人能力。
根据不同的性质,法人又可分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
二、法律客体的定义和分类法律客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受到法律保护和依法享有权益的个体或对象。
根据不同的角度和性质,法律客体可以分为财产法律客体和人身法律客体。
1. 财产法律客体包括自然资源、物品所有权、知识产权等。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各类资源,如土地、矿藏、水源等。
物品所有权是指对某个物品享有占有、使用、支配和处分的权利。
知识产权是指对知识创造的结果,如发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2. 人身法律客体则是指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荣誉权、婚姻家庭权利等。
人身法律客体关注的是人的身体、人格、名誉等个人权益。
三、法律主体与法律客体的关系与应用法律主体和法律客体在法律关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法律主体通过与法律客体进行法律行为,实现其权益保护和义务履行;法律客体则通过法律保护,依法获得法律主体的权益和应得的保护。
在具体的案例中,法律主体与法律客体的关系表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023初级经济法基础法律关系概述、法人概念和分类

第 04 讲 法律关系概述、法人概念和分类
考验五、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法律关系概述
1.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上的
权利与义务 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主体 、内容 、客体 。
(二)法律主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三)法律主体的分类
1.自然人
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法人
(1)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法人的分支机构。
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支机构 应当登记的 ,依照其规定 。
②分支机构以“自己 ”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 由法人承担 ”;也可以先以该分支机构 管理的财产承担 ,不足以承担的,由法人承担。
(3)法人的分类。
(4)法人与法定代表人。
①法定代表人的概念。
依照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
②法定代表人的职权。
法定代表人以 法人名义 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③越权代表。
法人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5)法人应当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
(6)法人设立阶段的责任承担。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
在法律中,有许多基本概念需要我们了解,其中包括法律主体和法律关系。
本文将对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进行探讨与归纳。
一、法律主体1.法律主体的定义法律主体是指能够行使自己的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自然人作为法律主体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即具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自然人作为法律主体,可以享受许多法律权利,例如财产权、人身权等。
3.法人作为法律主体法人是指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或团体,可以拥有财产和承担义务。
法人作为法律主体,可以依法享受和承担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例如,公司、社团等都可以作为法人主体。
4.其他组织作为法律主体除了自然人和法人外,一些其他组织也可以作为法律主体。
例如,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等。
二、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定义法律关系是指法律主体之间在特定法律规范下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内容和法律效力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一般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即法律关系中的参与者,客体指法律关系所涉及的具体对象,内容则是法律关系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法律关系的特点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普遍性、强制性、平等性和保护性。
普遍性指法律关系适用于所有相关主体;强制性指法律规范对主体具有强制力;平等性指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面前具有平等地位;保护性指法律关系为维护参与主体的权益而存在。
4.法律关系的分类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民事关系、行政关系和刑事关系等。
民事关系涉及个体之间的权益和义务,行政关系涉及政府与个体之间的权益和义务,刑事关系涉及个体违反刑法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三、法律主体与法律关系的联系法律主体和法律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法律主体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而法律关系则是法律主体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法律主体通过参与法律关系来实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而法律关系则通过规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社会的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关系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法律关系及相关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各种法律关系,例如合同关系、民事关系、劳动关系等等。
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对我们维护自身权益、规范自身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就法律关系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类型法律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法律规范所形成的特定的关系。
它是一种约束性的社会关系,是通过法律规则加以制约和规范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受法律约束。
各种法律关系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不同的法律关系在内容、性质和产生形式上各有不同,主要可分为合同法律关系、侵权法律关系和亲属法律关系等。
下面将对这几种典型的法律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1.合同法律关系合同法律关系是指当事人基于平等自愿的原则,通过约定、交换意思,建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法律关系。
合同是平等自愿的,没有一方可以强迫对方去签订合同,每一方都应当遵守合同的约定。
合同法律关系的主要特点有:自愿性、相对性、协议性、合法性等。
合同可以分为订立、履行和变更等不同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规范。
2.侵权法律关系侵权法律关系是指因他人的违法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侵权法律关系的主要特点有:违法、损害、过错、责任等。
侵权法律关系在实践中是比较常见的,例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商品质量问题等都属于侵权法律关系,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体现在侵权责任法和相关民法规定中。
3.亲属法律关系亲属法律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因血统、婚姻、收养等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亲属法律关系的主要特点有:亲缘性、持续性、法定性等。
亲属法律关系一般是由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相关的法律规范予以规范。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和责任法律关系的构成一般需要具备一定的要素,同时在法律关系中涉及到责任问题。
下面将就法律关系的要素和责任进行详细的讲解。
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
法律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构成法律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主
体是指法律关系中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各方,客体是指法律关系所涉
及的物质和精神对象,内容是指法律关系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这
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法律关系。
首先,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公民是指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是指依法设立,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其他组织是指除法人以
外的各种组织形式。
在法律关系中,主体是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
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和主要构成者。
其次,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各种权利和
各种物质和精神对象。
人身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人
格权利等,财产权利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
在法律关系中,客体是主体行使权利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内
容和目的。
最后,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主体依法享有
的利益,包括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义务是主体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包括财产义务、人身义务等。
在法律关系中,内容是主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础和依据,是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综上所述,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法律关系。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才能正确适用法律,维护法律关系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种类与基本构成

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种类与基本构成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的对象与主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法律的实施对象和法律的目标所体现的具体关系。
下面将详细探讨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种类和基本构成。
一、概念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产生的,以法律规范为内容的并由法律从中直接导引和维护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是由法律规范创设和维持的一种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特征1.法律性: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产物,它是法律规范施行的客观存在。
只有通过法律规范创设和维护的社会关系才可以成为法律关系。
2.社会性:法律关系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法律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秩序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3.基因性: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创设和维持的。
只有在法律规范的约束下,人们的行为才会具有法律效力,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4.双重性:法律关系涉及到至少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它需要存在有权利和义务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不是单纯的单方面的权利或义务。
5.命令性:法律关系是通过法律规范的强制力来实现的。
法律规范赋予了具体主体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后果,以此来保护法律关系的正常进行。
三、种类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容和目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法律关系有:1.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如人身权、财产权、合同关系等。
2.公共权利与义务关系:如行政权力的行使与公民的义务履行之间的关系。
3.刑事责任与刑事执行关系:如罪犯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4.劳动关系:如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
5.婚姻家庭关系:如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四、基本构成1.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执行法律规范的具体主体,即参与法律关系的个人或组织。
主体可以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主体对客体的合法要求,义务则是主体履行的法定义务。
3.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规范所保护的合法利益。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一、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自然人即个人主体。
在我国,凡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享有者和基本义务的承担者,可以和其他公民、社会组织、国家机关以及国家之间发生多种形式的法律关系。
某些政治法律关系,如选举法律关系,非我国公民不得参加。
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可以成为我国某些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他们能够参加哪些法律关系以及权利能力范围的大小,由我国法律及我国同其他国家签订的国际条约规定。
2、组织。
这主要包括三类:①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②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③各政党【如党的组织: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中央军委、中央书记处等】和社会团体【如法学会等】。
这些机构和组织主体,在法学上可以笼统地称之为“法人”。
其中既包括公法人(参与宪法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各机关、组织),又包括私法人(参与民事或商事法律关系的机关、组织)。
3、国家。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
例如,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可以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也可作为国家所有权关系【如发行国库券】和刑法关系的主体。
在国内法上,国家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比较特殊,既不同于一般公民,又不同于法人。
国家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国内的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库券),但在多数情况下则由国家机关或授权的组织作为代表参加法律关系。
4、其它组织。
在中国,还有一类由公民集合的特定主体【如个体户、农村承包经营责任户(农户)、个人合伙等】、分支机构等,可以参与一定范围的法律关系,成为我国某些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法律关系主体能力的构成无论是公民或组织,要成为具体法律关系的主体,作为权利的享有者或义务的承担者,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客体

法律关系主体客体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法律上所称的“⼈“主要包括⾃然⼈和法⼈。
⾃然⼈是指有⽣命并具有法律⼈格的个⼈,包括公民、外国⼈和⽆国籍的⼈。
法⼈是与⾃然⼈相对称的概念,指具有法律⼈格,能够以⾃⼰的名义独⽴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
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关系,除了要具有权利能⼒之外,还必须具有⾏为能⼒。
所谓权利能⼒,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按法学界主流的观点,可把公民的权利能⼒分为⼀般权利能⼒和特殊权利能⼒两种。
⼀般权⼒能⼒是所有公民普遍享受,始于出⽣,终于死亡,如⼈⾝权利能⼒等。
特殊的权利能⼒须以⼀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享有,如参加选举的权利能⼒须以达到法定年龄为条件。
法⼈的权利能⼒始于法⼈依法成⽴,终于法⼈被解散或撤销。
法⼈权利能⼒的内容和范围与法⼈成⽴的⽬的直接相关,并由有关法律和法⼈组织的章程加以规定。
⾏为能⼒是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的⾏为⾏使权利和履⾏义务的能⼒。
⾃然⼈的⾏为能⼒分为三类。
⼀类为完全⾏为能⼒⼈。
第⼆类为限制⾏为能⼒⼈。
第三类为⽆⾏为能⼒⼈。
与⾏为能⼒直接相关的是责任能⼒。
责任能⼒即对⾃⼰的⾏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能⼒。
责任能⼒是⾏为能⾏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的表现形式,它与关于⾏为能⼒规定的精神是⼀致的。
完全⾏为能⼒⼈即完全的责任能⼒⼈,限制⾏为能⼒⼈即限制⾏为能⼒⼈,⽽且⽆⾏为能⼒⼈则是⽆责任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为能⼒与责任能⼒的年龄在不同法律中的规定是不相同的。
⼆、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
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起的中介,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知识点: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部分构成。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1.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1)公民(自然人)。
(2)法人和其他组织。
(3)国家。
2.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公民和法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必须具备权利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
法律关系主体要自己参与法律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谈不上行为能力。
对自然人来讲,有权利能力不一定有行为能力。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是法律允许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者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并由他人的法律义务作保证的资格。
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的约束。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物,如建筑物、机器、各种产品。
【相关考点】物权法上的物指的是有体物,是除人的身体之外,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之物。
(2)行为,如旅客运输合同的客体是运送旅客的行为。
(3)人格利益,如公民和组织的姓名或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尊严、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
(4)智力成果,如文学艺术作品、科学著作、科学发明等。
文章摘自:/zhucekuaijish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考点框架
考点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P4)
【例题1·单选题】下列自然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2018年)A.15周岁的小赵,先天腿部残疾
B.70周岁的老钱,已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C.8周岁的小孙,智力超常
D.20周岁的小李,先天智障,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答案】D
【解析】符合下列两个情形之一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年龄<8周岁;(2)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在本题中,选项ABCD年龄均已达到8周岁;选项A精神状态无异常,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应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C并未出现“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2·单选题】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2017年)
A.赵某,9岁。
系某小学学生
B.王某,15岁。
系某高级中学学生
C.张某,13岁。
系某初级中学学生
D.李某,17岁。
系某宾馆服务员,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答案】D
【解析】(1)“视为”二字极为关键,它们提示考生题目考查的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年龄区段,看透这一点,此题可以立即锁定选项D;(2)主要法律依据: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3·单选题】赵某,15周岁,系甲省体操队专业运动员,月收入3000元,完全能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
下列关于赵某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8年)
A.赵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赵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赵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赵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同时满足2个条件:(1)16周岁以上(≥16周岁)的未成年人(<18周岁);(2)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在本题中,赵某的年龄未落入16-18周岁区间,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再熬1年吧)。
【例题4·多选题】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8年)
A.14周岁的李某,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7周岁的王某,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18周岁的周某,能够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20周岁的赵某,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CD
【解析】(1)如欲“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同时满足2个条件:①年龄处于≥16周岁且<18周岁区间(选项A李某的年龄未落入该区间);②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2)选项B:不足8周岁的王某,不论精神状态如何,均只能界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选项C:①年龄≥18周岁;②能够完全辩认自己行为;周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选项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不论年龄几何,只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考点4: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P5)
1.刑事责任年龄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14周岁)不满16周岁(<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8种)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对特殊年龄段自然人的量刑规则
表1-8
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情形处刑规则
【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选项AB)、人身人格、非物质财富(选项D)、行为(选项C)。
【例题2·多选题】非物质财富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物质财富的有()。
(2017年)
A.作品
B.奖章
C.发明
D.荣誉称号
【答案】ABCD
【解析】非物质财富包括:(1)知识产品,如作品(选项A);发明(选项C)、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
(2)荣誉产品,如荣誉称号(选项D)、奖章(选项B)、奖品等。
【例题3·多选题】下列可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
(2016年)
A.土地
B.荣誉称号
C.人民币
D.天然气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CD:属于物;(2)选项B:属于非物质财富(荣誉产品)。
考点7: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P6)
1.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2.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1)绝对事件——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生老病死等。
(2)相对事件——社会现象: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答案】D
【解析】租赁合同的签订,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建立了租赁法律关系,属于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行为。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有()。
(2011年)
A.自然灾害
B.公民死亡
C.签订合同
D.提起诉讼
【答案】ABCD
【解析】不论是法律事件,还是法律行为均属于法律事实:(1)选项AB:属于法律事件;(2)选项CD:属于法律行为。
【例题5·单选题】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法律行为可以分为()。
(2015年)
A.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B.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C.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D.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答案】C
【解析】(1)选项A: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所作的分类;(2)选项B: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作的分类;(3)选项D: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所作的分类。
本单元考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