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化学药口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化学药口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1.药物成分及品质控制药物成分是估计仿制药与原研药是否一致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提供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药物成分分析结果。
该分析结果应包括药物的主要成分、杂质水平和纯度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提供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等相关数据。
2.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是否一致的重要手段。
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针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结果。
该结果应包括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等信息。
3.临床效果评价临床效果评价是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是否一致的重要手段。
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针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临床研究结果。
该结果应包括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疗效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提供与仿制药和原研药相关的其他临床数据,例如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情况和后续研究的结果等。
4.质量控制与生产技术仿制药的质量和生产技术是确保与原研药一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仿制药所采用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技术。
该资料应包括药物的原料药选择、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等信息。
5.不良反应和风险评估仿制药的不良反应和风险评估是对药物安全性的重要考量。
在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不良反应和风险评估结果。
此外,还需要提供仿制药在上市后的监测结果和安全性评估等信息。
以上是化学药口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指导文件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申报时,还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和提交。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审查指南
附件1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审查指南(需一致性评价品种)(征求意见稿)一、适用范围国产仿制药,进口仿制药。
二、资料接收/受理部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接收/受理。
三、申报资料基本要求(一)申请表的整理1.种类与份数要求药品补充申请表三份,一份为原件。
2.依据《关于启用新版药品注册申请表报盘程序的公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2号)要求,申请表的填报须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发布的填报软件,提交由新版《药品注册申请表报盘程序》生成的电子及纸质文件。
注:确认所用版本为最新版(以最新发布的公告为准),所生成的电子文件的格式应为RVT\MRT文件。
各页的数据核对码必须一致,并须与提交的电子申请表一致,所有页码应加盖各申请人或代理机构骑缝章。
3.填写应当准确、完整、规范,不得手写或涂改,并应符合填表说明的要求。
(二)申报资料的整理1.申报资料一式三套,其中一套为原件,复印件应与原件内容保持完全一致。
每套装入相应的申请表及审查文件。
2.每套资料装入独立的档案袋,档案袋使用足够强度牛皮纸,以免破损。
档案袋封面应注明:申请分类、药品名称、本袋所属第X套第X袋每套共X袋、原件/复印件、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申请人机构名称,并由申请人或注册代理机构逐袋加盖公章。
国产品种使用受理软件打印档案袋封面,贴于正面和底边。
3.申报资料首页应为申报资料项目目录,目录中申报资料项目编号及项目名称均应参照《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等有关公告通告中规定的要求提供。
4.套内各项申报资料应设独立封面,标明药品名称、资料项目编号、资料项目名称、研究单位及人员有关项目(如适用)、各申请机构名称(注册代理机构如适用)等。
右上角注明资料项目编号,并由申请机构或注册代理机构逐项加盖公章。
5.资料和文件统一使用A4规格纸张。
2.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
附件2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研究综述部分)一、目录1.1 品种概述,简述原研产品情况)1. 1.2批准及上市情况1. 1.3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1. 1.4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1. 1.5生物药剂学分类1.2 剂型与产品组成(CDE格式为1.3 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CDE资料“产品开发”)1.3.2 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详述具体内容),详述具体内容)1.4 生产(参照CDE资料,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1.4.6 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1.5 原辅料的控制1.6 包装材料(基本同,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目中强调)1.6.1 包装材料类型1.6.2 选择依据1.7 质量控制(基本同CDE资料1.7.1 质量标准1.7.2 分析方法1.7.3 分析方法的验证1.7.4 批检验报告1.8 对照品1.9 稳定性(参照CDE资料“1.10 参比制剂1.11 体外评价,例如杂质分析、晶型等)1.12 体内评价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样品处方及生产规模不同规格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情况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受试者方案偏离安全性评估试验结果生物样本分析测定分析方法验证质量保证1.12.2 临床有效性1.13 综合评价1.14 参考文献1.15附件二、信息汇总表正文及撰写要求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革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立题的合理性分析。
提供包括原研药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以及被仿制药的质量概况或文献资料来论证本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
1.1. 2 批准及上市情况介绍产品INN名、通用名、商品名等名称批准以及上市后变更情况。
说明再评价品种具体的已上市信息。
包括剂型,规格,批准时间(批准文号)、执行标准、标准号、有效期等内容。
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指导原则
附件2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研究综述部分)一、目录1.1 品种概述1.1.1历史沿革(介绍产品的历史沿革,简述原研产品情况)1. 1.2批准及上市情况1. 1.3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1. 1.4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1. 1.5生物药剂学分类1.2 剂型与产品组成(CDE格式为2.3.P.1)1.3 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CDE资料“3.2.P.2 产品开发”)1.3.1处方组成1.3.1.1原料药1.3.1.2辅料1.3.2 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1.3.2.1处方再研发(如有处方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3.2.2生产工艺再研发(如有工艺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4 生产(参照CDE资料3.2.P.3,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1.4.1生产商1.4.2批处方1.4.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1.4.4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1.4.5工艺验证和评价1.4.6 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1.5 原辅料的控制1.6 包装材料(基本同3.2.P.2.4包装材料/容器,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目中强调)1.6.1 包装材料类型1.6.2 选择依据1.7 质量控制(基本同CDE资料3.2.P.6制剂的质量控制)1.7.1 质量标准1.7.2 分析方法1.7.3 分析方法的验证1.7.4 批检验报告1.7.5杂质谱分析1.7.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1.8 对照品1.9 稳定性(参照CDE资料“3.2.P.7稳定性”)1.9.1稳定性总结1.9.2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针对有处方和生产工艺改变的品种)1.9.3稳定性数据1.10 参比制剂1.10.1参比制剂的选择1.10.2基本信息1.10.3质量考察1.10.4溶出曲线考察1.10.5溶出曲线长期稳定性考察1.11 体外评价1.11.1质量一致性评价1.11.1.1国内外质量标准收载情况比较(含国内外药典标准、橙皮书等)1.11.1.2关键质量属性研究(影响一致性评价的关键参数,例如杂质分析、晶型等)1.11.1.3参比制剂与被评价制剂的检验结果1.11.2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1.11.2.1体外溶出试验方法建立(含方法学验证)1.11.2.2不同溶出仪之间结果差异考察1.11.2.3批内与批间差异考察1.11.2.4溶出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1.12 体内评价1.12.1生物等效性(按CDE相关资料要求提供)1.12.1.1 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样品处方及生产规模1.12.1.2 不同规格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情况1.12.1.3 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实施1.12.1.4 试验受试者1.12.1.5 方案偏离1.12.1.6 安全性评估1.12.1.7 试验结果1.12.1.8 生物样本分析测定1.12.1.9 分析方法验证1.12.1.10 质量保证1.12.2 临床有效性1.13 综合评价1.14 参考文献1.15附件二、信息汇总表正文及撰写要求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革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立题的合理性分析。
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一、申报资料项目(一)概要1.历史沿革2.批准及上市情况3.自评估报告4.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5.最终确定的处方组成及生产工艺情况6.生物药剂学分类(二)药学研究资料7.(2.3.P,注:括号内为CTD格式的编号,以下同)制剂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8.(3.2.P)制剂药学申报资料8.1.(3.2.P.1)剂型与产品组成8.2.(3.2.P.2)产品再评价研究8.2.1.(3.2.P.2.1)处方组成8.2.2.(3.2.P.2.2)制剂再研发(适用于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8.2.2.1.(3.2.P.2.2.1)处方再研发8.2.2.2.(3.2.P.2.2.2)工艺再研发8.3.(3.2.P.3)生产信息8.3.1.(3.2.P.3.1)生产商8.3.2.(3.2.P.3.2)批处方8.3.3.(3.2.P.3.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8.3.4.(3.2.P.3.4)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8.3.5.(3.2.P.3.5)工艺验证和评价(适用于工艺有改变的品种)8.3.6.(3.2.P.3.6)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BE)样品的生产情况8.4.(3.2.P.4)原辅料的控制8.5.(3.2.P.5)制剂的质量控制8.5.1.(3.2.P.5.1)质量标准8.5.2.(3.2.P.5.2)分析方法8.5.3.(3.2.P.5.3)分析方法的验证8.5.4.(3.2.P.5.4)批检验报告8.5.5.(3.2.P.5.5)杂质谱分析8.5.6.(3.2.P.5.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8.6.(3.2.P.6)对照品8.7.(3.2.P.7)包装材料8.8.(3.2.P.8)稳定性8.8.1.(3.2.P.8.1)稳定性总结8.8.2.(3.2.P.8.2)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适用于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8.8.3.(3.2.P.8.3)稳定性数据(三)体外评价9.参比制剂9.1.参比制剂的选择9.2.基本信息9.3.质量考察9.4.溶出曲线考察9.5.溶出曲线稳定性考察(适用于理化性质不稳定品种)10.质量一致性评价10.1.国内外质量标准收载情况比较10.2.关键质量属性研究10.3.参比制剂与被评价制剂的检验结果11.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11.1.建立体外溶出试验方法11.2.批内与批间差异考察11.3.溶出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四)体内评价12.(2.5. P)制剂临床试验信息汇总表13.制剂临床试验申报资料13.1.(5.2)临床试验项目汇总表13.2.(5.3)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13.2.1.(5.3.1.2.1)空腹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13.2.2.(5.3.1.2.2)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13.2.3.(5.3.1.4)方法学验证及生物样品分析报告13.3.(5.3.5.4)其他临床试验报告14.参考文献及相关实验数据研究资料二、申报资料项目说明(一)概要1.历史沿革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
已上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已上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一、申报资料项目(一)概要1.历史沿革2.批准及上市情况3.自评估报告4.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5.最终确定的处方组成及生产工艺情况6.参比制剂6.1参比制剂的选择说明参比制剂的遴选和确认情况,并根据查阅文献或专利信息资料,提供参比制剂处方组成以及生产工艺概述(尽可能了解其特殊的、关键的工艺技术)、辅料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情况,以及对参比制剂的考察等。
6.2参比制剂基本信息7.上市许可人信息8.药品说明书、起草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包括按有关规定起草的药品说明书、说明书各项内容的起草说明、相关文献。
9.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10.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11.药学申报资料(三)非临床研究资料12.非临床研究信息汇总表13.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4.其他非临床研究资料(四)临床试验资料15.临床试验信息汇总表16.临床试验资料二、申报资料项目说明(一)概要第1—5项及6.2项资料参照《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2016年第120号)相关要求整理。
第7项资料参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2016年第80号)及相关要求整理。
(二)药学研究资料参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2016年第80号)第二部分注册分类4和5.2类相关要求整理。
(三)非临床研究资料参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2016年第80号)相关要求整理。
第13项适用于处方有改变的品种。
如无,注明不适用。
第14项适用于特殊注射剂等需要提供其他非临床研究资料的品种。
如无,注明不适用。
(四)临床试验资料参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2016年第80号)相关要求整理。
如无,注明不适用。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要求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一、总体要求申请人应全面了解已上市注射剂的国内外上市背景、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评价和确认其临床价值。
二、参比制剂申请人应按照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与确定程序》科学选择参比制剂,参照本技术要求和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
三、处方工艺技术要求(一)处方注射剂中辅料种类和用量通常应与参比制剂(RLD)相同。
辅料的用量相同是指仿制药辅料用量为参比制剂相应辅料用量的95%—105%。
如附带专用溶剂,应与参比制剂的专用溶剂处方一致。
申请人可以提交与参比制剂抑菌剂、缓冲剂、pH 调节剂、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不同的处方,但需标注不同之处,阐述选择的理由,并研究证明上述不同不影响所申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辅料的浓度或用量需符合FDA IID 数据库限度要求,或提供充分依据。
过量投料建议参考ICH Q8 相关要求。
(二)生产工艺1.工艺研究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选择应参考国内外灭菌/ 无菌工艺相关的指导原则进行。
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工艺研究,确定生产工艺关键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
注意以下方面:(1)为了有效控制热原(细菌内毒素),需加强对原辅包、生产过程等的控制,注射剂生产中建议不使用活性炭。
(2)根据生产工艺进行过滤器相容性研究。
根据溶液的特点和生产工艺进行硅胶管等直接接触药液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3)如参比制剂存在过量灌装,仿制药的过量灌装宜与参比制剂保持一致,如不一致需提供合理性论证。
2.工艺验证(1)灭菌/无菌工艺验证对于终端灭菌药品,至少进行并提交以下验证报告:•药品终端灭菌工艺验证;•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材的除热原验证或供应商出具的相关证明资料;•包装系统密封性验证,方法需经适当的验证;•保持时间(含化学和微生物)验证。
对于无菌灌装产品,至少进行并提交以下验证报告:•除菌工艺的细菌截留验证;•如不采用过滤除菌而采用其他方法灭菌,提供料液/大包装药的灭菌验证;•直接接触无菌物料和产品的容器密封系统的灭菌验证;•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材的除热原验证或供应商出具的相关证明资料;•无菌工艺模拟试验验证,并明确试验失败后需要采取的措施;•包装系统密封性验证,方法需经适当的验证;•保持时间(含化学和微生物)验证。
8.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立卷审查技术标准(暂行)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立卷审查技术标准(暂行)根据《总局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2017年第100号)的要求,应对申报资料进行立卷审查。
通过“立卷审查”评估申报资料与研发工作的完整性和可评价性后,可大大提高申报资料的质量,保障后续审评、审批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
申报资料应符合《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120号)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应提供完整概要、药学研究资料、体外评价、体内评价的相关资料及其附件,并提供信息汇总表及其电子版。
为便于申请人整理申报资料信息,提高申报资料质量,特编制本申报资料立卷审查技术标准(暂行),供申请人参考。
一、格式要求格式体例要求应符合《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体例与整理规范》(食药监办注〔2011〕98号)的规定。
各项申报资料应设独立封面,标明药品名称、资料项目编号、资料项目名称、研究单位及人员有关项目(如适用)、各申请机构名称等。
右上角注明资料项目编号,并由申请机构逐项加盖公章。
临床研究报告应设置独立的标题页,并包含试验名称、药物名称、方案编号、试验起止时间、主要研究者/申请人负责人的姓名、研究机构/申请人名称、申请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告日期、原始资料保存地址等必要的信息。
应提供研究报告摘要,编制研究报告目录,并加注页码。
二、概要部分根据《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120号)及有关规定要求提供,包括历史沿革、批准及上市情况、自评估报告、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最终确定的处方组成及生产工艺情况、生物药剂学分类等。
三、药学部分(一)制剂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按照《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2016年第120号)规定的格式和撰写要求,提供制剂药学研究的主要信息综述资料,并提供电子版。
总局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2017年第100号)
总局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2017年第100号)为做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为便于企业选择参比制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把《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106号)所附289个品种的原研企业药品列出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供企业选择参比制剂时参考。
清单分为已在中国境内上市和未在中国境内上市两类。
建议企业按以下顺序选择其一作为参比制剂备案:(一)原研药品:进口原研药品、经审核确定的原研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上市的药品、未进口原研药品;(二)在原研企业停止生产的情况下,可选择美国、日本或欧盟获准上市并获得参比制剂地位的药品。
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公布的参比制剂,建议企业按照公布的参比制剂开展研究,未备案的无需再备案;对已公布的参比制剂存疑的,可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异议并说明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公开审议,并公开审议结果。
二、企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的参比制剂全部向社会公开。
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未公布参比制剂的品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讨论后区别情况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一)可以确认符合参比制剂条件的;(二)存疑的;(三)明显不符合条件的。
对于(二)(三)两种情况是否继续进行研究或重新选择参比制剂,由企业自主决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企业自行从境外采购的参比制剂产品,在提交一致性评价资料时需提供购买凭证、产品包装及说明书等材料,或以其他适当方法证明所用参比制剂是标明企业的产品。
企业发现所使用的参比制剂产品为假冒产品的,应终止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已申报的,应及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报告并撤回一致性评价申请,视情况免于责任;监管部门发现企业使用的参比制剂产品为假冒产品的,应及时通报相关企业,终止审评审批;已批准上市的要撤销批准文件并向社会公开信息,责成企业作出解释并根据情况立案调查。
6.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学研究关键技术要求和常见问题
(二)药学研究-8.3 生产信息
工艺验证:
基本要求 适用于工艺有改变的品种(实际无变更的产品也会提交)。 验证报告\或验证方案+空白批生产记录+验证承诺。 工艺验证方案和报告\空白批生产记录是整个工艺过程信息的重要载 体,应充分的重视。 常见问题 • 工艺验证方案和报告\批生产记录不完善-应有编号及版本号,且应由 合适人员签署。 • 多个亚批次颗粒混合压片的情况,应充分验证各亚批中间体的质量一 致。中间体放置时间的验证容易被忽略。
药的体外研究。
13
(二)药学研究-8.2. 产品再评价研究
处方工艺的再研究
基本要求:
论证本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
处方工艺的尽可能接近,对于保证仿制品与参比品的各项质量属性一致 是非常有利的。
差异是审评关注的重点。(FDAQ&A:是否存在潜在影响与原研药治疗等 效性的差异?)
目标
• 全面提 高仿制 药的质 量
• 与国际 先进水 平接轨
5
一、概述
一致性评价品种的主要特点
• 优势 • 参比制剂比较明确,可获得信息相对较多。 • 待评价产品已获得批准,有较长时间的生产经验,对 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了解比较充分。
• 问题 • 变更?不变更?--需要评估,难度不同。 • 补课有可能更困难。
9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药学研究的技术支持性文件 三、关键技术要求和常见问题
三、关键技术要求和常见问题
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药学研究 申报资料
概要
药学研究 体外评价
(一)概要
基本要求: 应提供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申报产品批准上市及上市后变更 情况,变更前后的处方和工艺对比。 常见问题: • 关键信息收集不够充分(如处方成分,原研品上市历史)。 • 上市后变更资料提供不全,处方工艺、生产场地变更的相关批准 信息缺失。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要求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一、总体要求申请人应全面了解已上市注射剂的国内外上市背景、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评价和确认其临床价值。
二、参比制剂申请人应按照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与确定程序》科学选择参比制剂,参照本技术要求和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
三、处方工艺技术要求(一)处方注射剂中辅料种类和用量通常应与参比制剂(RLD)相同。
辅料的用量相同是指仿制药辅料用量为参比制剂相应辅料用量的95%—105%。
如附带专用溶剂,应与参比制剂的专用溶剂处方一致。
申请人可以提交与参比制剂抑菌剂、缓冲剂、pH 调节剂、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不同的处方,但需标注不同之处,阐述选择的理由,并研究证明上述不同不影响所申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辅料的浓度或用量需符合FDA IID 数据库限度要求,或提供充分依据。
过量投料建议参考ICH Q8 相关要求。
(二)生产工艺1.工艺研究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选择应参考国内外灭菌/ 无菌工艺相关的指导原则进行。
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工艺研究,确定生产工艺关键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
注意以下方面:(1)为了有效控制热原(细菌内毒素),需加强对原辅包、生产过程等的控制,注射剂生产中建议不使用活性炭。
(2)根据生产工艺进行过滤器相容性研究。
根据溶液的特点和生产工艺进行硅胶管等直接接触药液容器的相容性研究。
(3)如参比制剂存在过量灌装,仿制药的过量灌装宜与参比制剂保持一致,如不一致需提供合理性论证。
2.工艺验证(1)灭菌/无菌工艺验证对于终端灭菌药品,至少进行并提交以下验证报告:•药品终端灭菌工艺验证;•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材的除热原验证或供应商出具的相关证明资料;•包装系统密封性验证,方法需经适当的验证;•保持时间(含化学和微生物)验证。
对于无菌灌装产品,至少进行并提交以下验证报告:•除菌工艺的细菌截留验证;•如不采用过滤除菌而采用其他方法灭菌,提供料液/大包装药的灭菌验证;•直接接触无菌物料和产品的容器密封系统的灭菌验证;•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材的除热原验证或供应商出具的相关证明资料;•无菌工艺模拟试验验证,并明确试验失败后需要采取的措施;•包装系统密封性验证,方法需经适当的验证;•保持时间(含化学和微生物)验证。
关于批量、稳定性考察等要求的资料
关于批量、稳定性考察等要求的资料1.根据《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2016年第120号通告)中8.8(3.2.P.8)稳定性:有处方工艺改变的品种,提交申报资料时至少需提供三批中试规模[注]及以上批次样品的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12个月的长期试验数据,样品的有效期和贮存条件将根据长期稳定性研究的情况最终确定。
未改变处方工艺的品种,仅提供三批样品长期稳定性结果。
[注]中试规模的生产设备的操作原理与材质、原辅材料的质控要求、处方工艺及流程等均应与商业化生产一致,且批量至少为商业化生产规模的十分之一。
2.根据《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注册分类4、5.2类申报资料要求(试行)中10.7.(3.2.S.7)稳定性:提交申报资料时至少需包括三批中试规模[注]及以上批次样品的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12个月的长期试验数据,样品的有效期和贮存条件将根据长期稳定性研究的情况最终确定。
[注] 中试规模的生产设备的操作原理与材质、原辅材料的质控要求、工艺及流程等均应与商业化生产一致,且批量至少为商业化生产规模的十分之一。
3.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化学仿制药长期稳定性研究申报资料要求的通告(2018年第82号):化学仿制药上市申请及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请时,在注册批生产规模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申报资料至少需要包括三个注册批样品6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数据。
4.根据化学仿制药注册批生产规模的一般性要求(试行):注册批是指能够代表拟定的商业化生产工艺生产并用于注册申报的批次,其产品质量须与商业化生产产品一致。
一般情况下,用于正式稳定性研究的批次可作为注册批,注册批的生产与拟商业化生产的生产场地(具体至生产线)和设备原理应保持一致。
口服制剂:(1)普通片剂/胶囊剂(如速释片剂或胶囊剂等):注册批三批均应至少达到拟定商业化生产规模的10%或100,000制剂单位,两者中选更多的。
荐读化学药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要求-制剂篇(下)
荐读化学药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要求-制剂篇(下)1对照品提供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对照品(包括主成分对照品和杂质对照品)的相关资料。
药典对照品:应提供购买的证明资料、样品照片、标签复印件,并明确来源、批号、纯度等信息。
对于其他来源的外购对照品或者自制对照品,应提供相应的来源证明材料(或制备工艺、检验报告)、结构确证资料、质量标准、含量和纯度标定过程等。
2包装材料(1)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包装材料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表XX:包材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项目包装材料(1) 包装材料(2)包材类型注包材生产商包材注册证号包材注册证有效期包材质量标准编号注:关于包材类型,需写明结构材料、规格等。
如铝塑泡罩包装,组成为:PVC/铝、PVC/PE/PVDC/铝、PVC/PVDC/铝;复合膜袋包装,组成为:聚酯/铝/聚乙烯复合膜袋、聚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
表中包装材料(1)、(2)是指不同的包装材料。
提供包材的检验报告(可来自包材生产商或供应商)。
(2)说明原研药或参比制剂使用的内包材,本品内包材是否与其一致,如不一致,应提供所用包材的支持性研究与文献依据。
(3)如有处方工艺改变,详细提供本品与内包材相容性研究的资料,包括相容性试验的内容、每一项研究内容采用的试验设计、考察指标、检测方法及方法学验证、样品制备方法、试验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等。
相容性研究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进行。
如未进行包材相容性研究,应说明理由,并提供充分的文献依据。
2稳定性有处方工艺改变的品种,提交申报资料时至少需提供三批中试规模[注]及以上批次样品的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12个月的长期试验数据,样品的有效期和贮存条件将根据长期稳定性研究的情况最终确定。
未改变处方工艺的品种,仅提供三批样品长期稳定性结果。
[注]中试规模的生产设备的操作原理与材质、原辅材料的质控要求、处方工艺及流程等均应与商业化生产一致,且批量至少为商业化生产规模的十分之一。
3、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与申报资料要求
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复核检验技术指南
附件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复核检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一、前言为规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复核检验工作,根据《关于发布化学药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6年第120号)和药品检验机构注册检验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该指南适用于化学药品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复核检验工作,未尽事宜参照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指导原则。
二、复核内容及要求(一)品种信息概述完整、清晰的表述产品名称、历史沿革、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批准文号及上市情况、近三年生产状况等,以及本品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分类、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辅料与包装材料、稳定性总结等内容。
企业申报资料中相应内容是否完整全面。
(二)参比制剂的复核1.参比制剂的选择明确参比制剂的选择是否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参比制剂一致,如不一致,应详细说明理由。
应全面、准确表述参比制剂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批号、规格、获取渠道及相应凭证等。
2.参比制剂的质量考察申报资料中参比制剂的质量考察是否充分,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
3.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申报资料中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考察方法是否合理、资料是否全面,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
企业是否进行了参比制剂的批内和批间均一性考察;是否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企业是否进行了考察并予以说明。
对于涉及改规格、改剂型、改盐基的药品,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三改品种”评价一般考虑的相关要求,也需进行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复核。
(三)体外评价复核1.关键质量属性考察申报资料中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是否有所修订,包括提供的拟定注册标准、企业内控标准等,特别是本次评价中涉及处方工艺改变的品种,申报标准中是否规定了关键质量属性的质控项目,其项目设定、检测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复核检验的结果与企业上报结果是否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及相关的支持性验证研究,包括生产工艺变更的基本思路、
试验设计、考察指标和方法、试验结果等,以及与原研药或参比
制剂的比较研究情况,批量放大过程中的调整等。
汇总研发过程中代表性批次(应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研究批、
中试放大批、工艺验证批等)的样品情况,包括:批号、生产时
间及地点、批规模、用途(如用于稳定性试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
说明再评价品种具体的已上市信息。包括剂型、规格、批 准时间(批准文号)、执行标准、标准号、有效期等内容,并提 供相关的证明性文件。
简要说明本再评价品种自批准上市以来的生产销售、相关 变更及质量稳定性情况,相关变更提供最新有效证明性文件。
3.自评估报告 申请人应对此次一致性评价具体内容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 论述。结合每项研究内容,对处方工艺研究、关键步骤和中间体 的控制、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分析,重点针对与参比制剂一致 性相关的质量研究情况、体内评价研究结果等的分析,提出对本 品种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综合评价结果。 申请人应保证该品种研发过程及结果和申报资料的科学性、 完整性和真实性。 4.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 本品种的临床使用情况,主要不良反应,收集历年来生产企 业统计的不良反应反馈情况,对于治疗窗狭窄的药物说明临床治 疗安全窗口指数。 5.最终确定的处方组成及生产工艺情况
8.3.2.(3.2.P.3.2)批处方
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典型生产规模产品的批处方组成,列明各
成分执行的标准。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并论证合理性。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表 XX:典型生产批的处方
成分
用量
过量加入 作用
执行标准
工艺中使用并最终 去除的溶剂
8.3.3.(3.2.P.3.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 (1)工艺流程图:以单元操作为依据,提供完整、直观、 简洁的工艺流程图,其中应涵盖工艺步骤,各物料的加入顺序,
— 8 ——
的工艺研究和验证资料。
结合变更情况,应重点阐述针对变更所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
作及自我评价。包括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的确定依据以及合理
性分析;起始物料、中间体的及工艺参数控制的合理性、变更后
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可放大性、验证工作情况等。同时应阐述处
方工艺变更前后生产规模、主要生产设备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对产
表方式的示例如下:
表 XX:生产工艺变化汇总 变更前生产工艺 变更后工艺变化、未涉及处方变化的品种,也应列出制 剂处方,并核实与已批准的处方的一致性。列表说明拟定处方组 成及关键辅料的控制要素与现行原处方的差别及优势,以及与原 研产品或参比制剂处方组成情况的异同及其依据。如无法提供原 研产品或参比制剂具体信息可作相应说明。建议根据文献或专利 信息资料,提供参比制剂处方组成以及生产工艺概述(例如湿或 干法制粒、有无预处理等)。
成分
用量
过量加入 作用
执行标准
工艺中使用到并 最终去除的溶剂
(2)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 6 ——
用流程图简要表述制剂工艺过程,并说明生产工艺关键点 (如为包衣制剂,应说明包衣材料),及与参比制剂生产工艺的 主要差异。
8.2.(3.2.P.2)产品再评价研究 详细提供说明原研药或参比制剂的上市情况,并通过提供原 研药或者参比制剂的质量概况在内的相关研究资料或文献资料, 来论证本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 合理性。 8.2.1.(3.2.P.2.1)处方组成 8.2.1.1.(3.2.P.2.1.1)原料药 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原料药的 关键理化特性(如 BCS 分类、晶型、溶解度、粒度分布等)与 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性,提供原料药和辅料相容性的研究资 料。 8.2.1.2.(3.2.P.2.1.2)辅料 详细说明辅料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及其每日安全用量, 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分析哪些性质会影响制剂的关键特性。 如有变更,对变更处方后新增辅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8.2.2.(3.2.P.2.2)制剂的再研发(适用于处方、工艺有改变 的品种) 8.2.2.1.(3.2.P.2.2.1)处方再研发 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提供处方改变 的研发过程和确定依据,包括文献信息(如参比制剂的处方信息)、 研究信息(包括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优化、处方确定等研究内 容),辅料种类和用量选择的依据,分析辅料用量是否在常规用
— 7 ——
量范围内,并重点说明处方组成的主要变更、原因以及支持变化
的验证研究。
如生产中存在过量投料的问题,应提供过量投料的必要性和
合理性的相关研究资料。
8.2.2.2.(3.2.P.2.2.2)生产工艺再研发
提供详细的工艺研究资料(包括实验数据及图谱),重点描
述生产工艺的主要变更(包括工艺类型和参数、批量、设备等的
— 3 ——
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 国内外上市情况。
提供包括原研药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以及仿制药的质量 概况或文献资料来论证本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 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
2.批准及上市情况 介绍批准的再评价品种 INN 名、通用名、商品名等名称以 及上市后变更情况。
料,并提供电子版。
8.(3.2.P)制剂药学申报资料
8.1.(3.2.P.1)剂型与产品组成
(1)说明具体的剂型,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
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如有过量
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
应列出。
表 XX:处方(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
— 4 ——
再评价品种处方如有变更,应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变更前、 后处方组成主要变化及原因。列表方式的示例如下:
表 XX(注:表格依次编号,以下同):处方组成变化汇总 原研产品处方 变更前处方 变更后处方 主要变化及原因
工艺如有变化,应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变更前、后生产工
艺主要变化(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变化)及原因。列
分类情况
WHO 发布的 BCS 分类(2005 年)
NICHD 和 FDA 研究归纳的 BCS 分类(2011 年)
tsrlinc 网站的 BCS 分类
BDDCS 分类
……
(二)药学研究资料
7.(2.3.P)制剂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撰写要求(见本附件所附《制剂 CTD 格
式药学研究信息汇总表》),提供制剂药学研究的主要信息综述资
— 2 ——
9.1.参比制剂的选择 9.2.基本信息 9.3.质量考察 9.4.溶出曲线考察 9.5.溶出曲线稳定性考察(适用于理化性质不稳定品种) 10.质量一致性评价 10.1.国内外质量标准收载情况比较 10.2.关键质量属性研究 10.3.参比制剂与被评价制剂的检验结果 11.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 11.1.建立体外溶出试验方法 11.2.批内与批间差异考察 11.3.溶出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 (四)体内评价 12.(2.5. P)制剂临床试验信息汇总表 13.制剂临床试验申报资料 13.1.(5.2)临床试验项目汇总表 13.2.(5.3)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 13.2.1.(5.3.1.2.1)空腹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 13.2.2.(5.3.1.2.2)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 13.2.3.(5.3.1.4)方法学验证及生物样品分析报告 13.3.(5.3.5.4)其他临床试验报告 14.参考文献及相关实验数据研究资料 二、申报资料项目说明 (一)概要 1.历史沿革
— 1 ——
8.3.(3.2.P.3)生产信息 8.3.1.(3.2.P.3.1)生产商 8.3.2.(3.2.P.3.2)批处方 8.3.3.(3.2.P.3.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 8.3.4.(3.2.P.3.4)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 8.3.5.(3.2.P.3.5)工艺验证和评价(适用于工艺有改变 的品种) 8.3.6.(3.2.P.3.6)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BE)样品的 生产情况 8.4.(3.2.P.4)原辅料的控制 8.5.(3.2.P.5)制剂的质量控制 8.5.1.(3.2.P.5.1)质量标准 8.5.2.(3.2.P.5.2)分析方法 8.5.3.(3.2.P.5.3)分析方法的验证 8.5.4.(3.2.P.5.4)批检验报告 8.5.5.(3.2.P.5.5)杂质谱分析 8.5.6.(3.2.P.5.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8.6.(3.2.P.6)对照品 8.7.(3.2.P.7)包装材料 8.8.(3.2.P.8)稳定性 8.8.1.(3.2.P.8.1)稳定性总结 8.8.2.(3.2.P.8.2)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 (适 用于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 8.8.3.(3.2.P.8.3)稳定性数据 (三)体外评价 9.参比制剂
8.1.(3.2.P.1)剂型与产品组成 8.2.(3.2.P.2)产品再评价研究 8.2.1.(3.2.P.2.1)处方组成 8.2.2.(3.2.P.2.2)制剂再研发(适用于处方、工艺有改 变的品种) 8.2.2.1.(3.2.P.2.2.1)处方再研发 8.2.2.2.(3.2.P.2.2.2)工艺再研发
— 9 ——
指出关键步骤以及进行中间体检测的环节。 (2)工艺描述:以目前生产的最大批量(或改变处方后的
注册批)为代表, 按单元操作过程描述工艺(包括包装步骤),明 确操作流程、工艺参数和范围。在描述各单元操作时,应关注各 关键步骤与参数。如原辅料的预处理、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 料的清洗、原辅料的投料量(投料比)等。
生产工艺表述的详略程度应能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申 报的生产工艺可以完整地重复生产过程,并制得符合标准的产品。
(3)主要的生产设备:列表提供本品的实际生产线的主要 生产设备的相关信息,如型号、操作原理、规格、正常的批量范 围、生产厂、用于的工艺步骤等,并说明与现有最大批量的匹配 性。示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