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雨赏析元和三年冬【唐】白居易
描写雨的诗句集锦_诗词专题
描写雨的诗句集锦关于雨的诗句——《滁州西涧》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这是山水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
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关于雨的诗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赏析歌大意风吹雨打多凄凄,雄鸡啼叫声不停。
关于雨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这首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寄北》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
关于雨的诗句——《咸阳城东楼》出自晚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1 / 11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关于雨的诗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这首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
关于雨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关于雨的诗句——《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0首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及赏析
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及赏析10首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早冬》作者: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赏析:七律诗《早冬》,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作品深刻、全方位地展现了江南早冬时节的场景。
作品原文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二、《风雪中作》作者:白居易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蹋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赏析:描绘了“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的场景,记叙了自己闲居六年无所事事,“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三、《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白居易岁晚旅望赏析翻译
岁晚旅望唐代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
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白居易《南湖早春》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白居易《南湖早春》原文、译文及赏析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舌L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注释】1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
《太平寰宇记•江州》:“彭蠡湖在(德化)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
”湛方生《帆入南湖诗》:“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
"2、早春:初春。
3、风回:春风返回大地。
4、云断:云被风吹散。
5、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6、乱:繁多。
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
7、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
8发:开花。
9、水苹:水上浮苹。
10、翅低:飞得很低。
11白雁:湖边的白鸥。
12、舌涩:指言语不流利。
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13、黄鹂:黄莺14、不道:不是说。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因而诗中在写出美好春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贬官远方的抑郁心情。
【鉴赏一】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
这也是作者在江州时留下的作品。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
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
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
杜陵叟注释译文赏析【唐】白居易
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作品注释
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换作用:
答:第一人称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难抑愤怒 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 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百姓死 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害却偏偏“不 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得皇帝的高兴,这 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诗 中这一“我”的形象,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 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 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 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 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 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 风,影响深远。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 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 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 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mò,具有强烈 的现实批判性。与元稹交厚,世称“元 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 称“刘白”。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这 两句诗是说,“杜陵叟”在大荒之年,遇 上这样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叫天天 不应,喊地地不理,只好忍痛把家中仅有 的几棵桑树典当出去,可是仍然不够缴纳 “官租”,迫不得已,再把赖以为生的土 地卖了来纳税完粮。可是桑树典了,“薄 田”卖了,到时候连“男耕女织”的本钱 都没有,第二年的生计也没有办法了。这 种来自“长吏”的人祸,让“农夫之困” 愈发雪上加霜。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白居易《南湖早春》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白居易《南湖早春》原文、译文及赏析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注释】1、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
《太平寰宇记·江州》:“彭蠡湖在(德化)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
”湛方生《帆入南湖诗》:“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
"2、早春:初春。
3、风回:春风返回大地。
4、云断:云被风吹散。
5、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6、乱:繁多。
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
7、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
8、发:开花。
9、水苹:水上浮苹。
10、翅低:飞得很低。
11、白雁:湖边的白鸥。
12、舌涩:指言语不流利。
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13、黄鹂:黄莺。
14、不道:不是说。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因而诗中在写出美好春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贬官远方的抑郁心情。
【鉴赏一】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
这也是作者在江州时留下的作品。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
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
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夜雨白居易诗词赏析(附注释+译文)
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释】①乡:家乡。
②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③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④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⑤空堂:空屋。
⑥晓:到来,来临。
⑦正:此时。
苍苍:纷纷。
⑧头陀:苦行僧。
⑨安:怎么。
【译文】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此诗是白居易四十岁即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所写。
从“独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诗是为一个与作者相爱的女子而写。
且学者周相录考证,这个女子就是白居易几度在诗作中提到过的“东邻婵娟子”湘灵。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古诗词里的暖冬
古诗词里的暖冬作者: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17年第24期赏阅古诗词,诗人名家有的把冬天写得空灵,有的写得沉寂,有的写得冷艳,有的写得浓重,但都极富美感和意趣。
冬虽冷寒寂寥,但有傲寒独放的红梅;虽雪霜漫空起舞,但有“孤舟垂钓”的坚定和高昂。
在诗词里看冬,心能够暖和起来。
《早冬》(唐)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这首《早冬》,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
诗人借景抒发情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
诗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样可爱美好。
“似春华”三个字,鲜活地赞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对冬天的爱意,让人在无尽的遐思中生出暖意来。
《镇江至江宁山行杂述》(清)潘德舆人畏冬山肃,我爱冬日丽。
老木妍新霜,浅红透深翠。
清代诗人的这首绝句,亦颇具意味,同样写出了冬天的明快和艳丽,给人视觉的美感和内心的宽慰。
诗人是说,别人畏惧冬的酷冷,我却眷爱它的冷艳和明丽。
经霜的老树在冬天里更加美丽了,浅浅的红色中透着深浓的翠绿。
诗人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中吟诵冬天,别有一番意趣。
他告知人们,只要懂得欣赏,自然会陶醉其中。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谓是一个冷寒的画面,却不凄凉。
这首诗作,虽写江雪,但不直接入题,直到结尾才豁然開朗,“寒江雪”三个字便生生地冒出来,让人回味悠远。
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没有行人和飞鸟,唯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钓。
诗人借此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写出了人生的荒寒静寂。
《江雪》画面十分幽冷,意境十分空旷明净。
但诗人柳宗元身处逆境,执著而不孤独,坚定而不妥协,孤愤而又向上,宁静而又超脱,这便是冬天里驱走寒意的一篝火。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白居易《买花》原文鉴赏
白居易《买花》原文鉴赏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买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为组诗《秦中吟十首》的最后一首,也是广为传诵的一首。
此诗通过叙写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面,揭露了当时上层统治者奢侈豪华、挥金如土的腐朽生活,深刻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矛盾。
全诗行文晓畅,对比鲜明,讽刺辛辣,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
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题解这首诗是白居易有名的《秦中吟》十首之一,构思于“贞元、元和之际”,落笔于元和三年(808)或四年。
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秦中吟》序:“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元和六年至九年间,白居易《伤唐衢》(其二):“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元和十年《与元九书》又说:“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长庆四年(825),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因为《贺雨》、《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等篇,时人罕能知者。
”从上述来看,似乎白居易对《秦中吟》的鼓吹更为用力,而且就当时的流传和社会影响而言,《新乐府》好像也略逊一筹。
这大概一是因为:《秦中吟》落笔于元和三年或四年,脱稿较早,《新乐府》则虽始撰于元和四年,随后便流传了出去,但直到元和七年仍在改定,《新乐府序》也是作于元和七年;二是因为:《新乐府》受到李绅、元稹的启发,是酬和二人之作,而《秦中吟》则是自己有感而发,“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
关于冬天的古诗《早冬》原文及译文
关于冬天的古诗《早冬》原文及译文《早冬》唐代: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译文》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
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
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扩展阅读:白居易文学成就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的意思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的意思“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南湖早春》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1、翅低:飞得很低2、白雁:湖边的白鸥3、舌涩:指言语不流利。
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4、黄鹂:黄莺5、不道:不是说【翻译】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赏析】此诗为一幅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早春画卷,堪与作者名篇《钱塘湖春行》媲美。
其特点有二:一是精于选景构图。
诗从傍晚雨住天晴、返照映湖的特定场景落笔,紧扣时令和地域特征,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的各异情态,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二是工于锻炼语词。
写山杏初发,随处开放,曰“乱点”;因其点缀于湖光山色之间,故曰“碎红”,显现其天然情致。
写水苹新生,则用“平铺”、“新绿”,显示其生长情景。
五、六句尤为精警。
严冬方过,大雁飞得低而缓慢,写其“翅低”、“飞仍重”,为作者之精心创造。
一个“重”字,活现白雁早春懒慵笨拙之神态,可谓“诗眼”。
下写黄鹂早春呜叫,说其“舌涩”而“语未成”。
一个“涩”字,亦传达出黄鹂初歌口拙之态。
“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鹂,各极其趣。
描摹情状,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遣词造句,看似平易,其实精纯。
纵观全诗,此诗的首联描写了初春的各种景物,连绵的冬雨过后,春风悄悄地回到人间,吹散浓密的愁云,带来和煦的阳光。
阳光照射着静静的南湖,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颔联写初发的杏花,星星点点;湖面上新生的水草绿叶,一片青翠。
此联对仗精工,清丽自然。
“乱点碎红”与“平铺新绿”,偶对天成,形象鲜明。
一“点”一“铺”,一“红”一“绿”,对立相生,极富诗味。
尤其“乱点碎红”四字,无一字不情趣盎然,最能体现诗人观察的细致与技巧的成熟。
白居易全文注释
白居易全文注释白居易全文注释白居易全文注释1[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释:【1】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
乃是嵩阳处士,名字未详。
【2】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3】醅(pēi):酿造。
【4】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
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5】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6】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注解】: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评析】: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
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赏析: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
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但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酒是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炉火又正烧得通红。
这新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朴素,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地诱人,那样地叫人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友小饮一场。
酒,是如此吸引人。
但备下这酒与炉火,却又与天气有关。
“晚来天欲雪”──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
可以想见,彼时森森的寒意阵阵向人袭来,自然免不了引起人们对酒的渴望。
而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结了缘的。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所谓“独酌无相亲”,说明酒还要加上知己,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
杜甫的《对雪》有“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之句,为有酒无朋感慨系之。
白居易在这里,也是雪中对酒而有所待,不过所待的朋友不象杜甫彼时那样茫然,而是可以招之即来的。
白居易《杜陵叟》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杜陵叟唐·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注释⑴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
叟:年老的男人。
⑴薄田:贫瘠的田地。
⑴秀:植物抽穗开花。
⑴青乾(gān):谓庄稼的子实还未长饱就干浆了。
⑴申破:上报说明;申报。
⑴长吏:泛指上级长官,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的地方官。
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
⑴明年:次年;今年的下一年。
⑴帛:丝织品。
⑴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⑴钩爪锯牙: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
喻人的凶恶残暴。
⑴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⑴放德音:宣布恩诏,即下文所言减免赋税的诏令。
德音:用以指帝王的诏书。
至唐宋,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⑴京畿(jī):古时称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杜陵所在地属国都长安的郊区。
⑴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是低级官吏,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⑴敕牒(dié):传达诏令的文书。
榜:张贴,张挂。
⑴虚受:空受。
蠲(juān):除去,免除。
翻译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像钩、牙齿像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居易的自然灾害诗
白居易的自然灾害诗(2)白居易的自然灾害诗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各种异端现象感到困惑,亟需一种合理的解释,以《洪范》为代表的五行学说应时而生。
经由汉儒伏胜、刘向刘歆父子,以及董仲舒、班固等人的阐释,五行学说不仅成为解释自然界灾异的理论,而且还是推占未来的重要工具。
汉唐灾异思想的共同核心是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正如《晋书》卷二十七《五行志序》所归纳的:“综而为言,凡有三术。
其一曰,君治以道,臣辅克忠,万物咸遂其性,则和气应,休征效,国以安。
二曰,君违其道,小人在位,众庶失常,则乖气应,咎征效,国以亡。
三曰,人君大臣见灾异,退而自省,责躬修德,共御补过,则消祸而福至。
此其大略也。
”简单来讲,其要点可归纳为“休征”、“咎征”和“自省”三方面。
“休征”是祥瑞,即阴阳调谐,政治清明的反映;“咎征”是灾异,即阴阳失和,政治混乱的表征;所谓“自省”,就是面对“咎征”的消祸之道。
这种思想在唐代占据主流地位。
如唐玄宗认为:“政教不修,则阴阳隔并,精诚有感,则风雨顺时。
”(《答裴光庭等贺雨诏》,《全唐文》卷三十)他认为求雨得到应验,即是“休征”,是群臣“同心燮理,戮力谋猷”的结果。
唐人普遍认为:“太平之代,天地合而流津;至德之时,阴阳和而布泽。
”(崔融《为百官贺雨请复膳表》,《全唐文》卷二一八)而“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形于上,咎征之作,必有由然”(《旧唐书》卷十二)。
这样就将自然界灾异现象与政治和人事紧密联系起来。
推究天灾成因,往往归咎人祸。
所以,防灾救灾也就要从燮理阴阳,推行善政等方面着手。
受上述灾异思想的影响,白居易曾在《策林》中明确提出对灾害的认识以及防灾救灾的主张。
他认为灾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君上失道:“或兵戈不戢,军旅有强暴者;或诛罚不中,刑狱有冤滥者;或小人入用,谗佞有得志者;或君子失位,忠良有放弃者;或男女臣妾有怨旷者,或鳏寡孤独有困死者;或赋敛之法无度焉,或土木之功不时焉。
”(《策林》第十八)于是忧伤之气,愤怨之心,积以伤和,变而为沴。
大雨 古诗元代
1. 《春夜喜雨》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朝·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 《临安春雨初霁》宋朝·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6. 《寿阳曲·潇湘夜雨》元朝·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7. 《秋雨夜眠》唐朝·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8. 《夜雨寄北》唐朝·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 《剑门道中遇微雨》宋朝·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0. 《秋雨叹三首》唐朝·杜甫【其一】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其二】阑风长雨秋纷纷,...1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朝·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2.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朝·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雪夜小饮赠梦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作品赏析
【注解】:
①永夜:长夜,整夜。
②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鉴赏】:
这首《雪夜小饮赠梦得》作于洛阳。
这是一首记叙诗。
雪夜,诗人与友人小酌慢饮,促膝叙谈,销磨了一整夜时间;谈得高兴了,就开怀大笑,以爽朗的胸怀,度过残年。
老年生活情趣,生动而又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二年戮李錡,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 本诗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任 左拾遗、翰林学士。 • 这是一首讽喻诗。 • 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暮,天大旱无雨,唐宪宗因此欲 降德间,白居易于是上书皇帝,乞求豁免江淮两地赋税, 而且要求“多出宫女”,以期获得上天宽恕降雨。皇帝都 照办了,结果真的下了一场大雨。白居易就作了此诗。 • 诗中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始终,并对皇帝即位以来的政绩进 行了歌颂;最后提出:希望皇帝能够有始有终,坚持爱国 爱民的政策。 • 本诗反映了白居易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贺雨【唐】白居易
• 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暮,天大旱无雨, 唐宪宗因此欲降德间,白居易于是上书皇 帝,乞求豁免江淮两地赋税,而且要求 “多出宫女”,以期获得上天宽恕降雨。 皇帝都照办了,结果真的下了一场大雨。 白居易就作了此诗。 诗中描述了整个事件 的始终,并对皇帝即位以来的政绩进行了 歌颂;最后提出:希望皇帝能够有始有终, 坚持爱国爱民的政策。 本诗反映了白居易 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