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课件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课件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A C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 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 (3)①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②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③进 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①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趋缓;②对水质的影响:入 河泥沙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探究一
探究二
(3)危害。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 响。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也会对人类的生 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4)解决措施。 联系实际,针对成因、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2.框图分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3.湿地减少的原因分析 造成湿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 湖泊、沼泽消亡的过程。湿地减少的原因用框图表示如下:
12345
答案:(1)东北 黑土流失 (2)a b d c(自左向右,自上而下)
(3)
地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森林资源 ① 的破坏
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 等
② 土地荒漠化
牧区生产力低,不合理放牧(超载、过载等),滥垦草原, 使草场破坏严重
12345 乙 ①②两地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12345
(1)按地形区来说,甲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位于
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平原,该区北部
(2)将下列代号填入乙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a.以风力作用为主 b.以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 d.年降水量小且 不稳定
(3)读图,完成下表。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保护森林 1.国际:1992 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 了《⑲___关__于__森__林__问__题__的__原__则__声__明_________》,在国际范围内确 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1984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 《⑳__森__林__法____》),2002 年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
2.中国湿地(湖泊)减少
1.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2.保护湿地的措施 (1)1971 年,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 6 国签署了 《湿地公约》。 (2)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 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砍伐森林 草场退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锐减
3.森林的生态功能 (1)吸收⑬__二__氧__化__碳__,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2)⑭__保__持__水__土__,__防__风__固__沙_____。 (3)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4)⑮_过__滤__尘__埃___,吸收噪声。 (5)调节气候,⑯__涵__养__水__源__。 4.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 导致洪水频发、⑰__水__土__流__失__加__剧__、⑱__土__地__沙__化__、河道 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青藏高原
G草场退化、湿 高寒气源自、降水少导 地萎缩、土壤 致生态环境脆弱 侵蚀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人民生活贫穷,过杜开 垦、过度砍伐
过度放牧
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 相关性
森林破坏
森林破坏 土地侵蚀 草场退化
土地侵蚀 生物多样性锐减
这里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精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ppt课件.ppt

精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ppt课件.ppt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演示课件
学习目标
1、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3、形成良好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演示课件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物物种减少 森林和草原破坏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湿地减少
演示课件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分布地区
森林破坏 东北的大兴安岭、西南的横断山区
次生盐碱化 华北平原、松辽平原地区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2005年,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遭遇数十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演示课件
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1.林木砍伐 2.林地开荒和开矿 3.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 4.空气污染
演示课件
3.湿地减少
演示课件
什么是湿地?
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 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还 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的、半咸或咸的水 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以的水域。
演示课件
互花米草:引入外来物种引起的问题
演示课件
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1.乱砍滥伐 2.过度捕猎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
演示课件
2.森林资源的破坏
森林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声, 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提供旅游休 闲场所。
热带雨林的损失尤其严重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如何看待“围湖造田”
❖ 为什么要围湖造田?
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
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
系的恶性循环;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
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增加导致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大,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可能破坏生态平衡。

2. 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会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3. 农业活动: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大规模的畜牧业,可能导致土壤退化、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4. 滥伐森林和过度开垦: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会破坏生态系统,减少植被覆盖,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问题。

5. 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燃烧化石燃料等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以下结果:
1. 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2. 环境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3.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4. 资源短缺: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减少,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等。

5. 人类健康问题: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和健康风险的增加。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⑴.原因:一是污染源。

大气污染来自工业、农业、家庭化石燃料使用,金属冶炼,还有沙尘天气等;水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残留等;噪声污染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工地、社会活动等;固体废弃物污染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

二是净化能力差。

大气污染与风力小、或逆温导致的大气对流运动弱有关,水污染与水量小、流速慢有关。

⑵.措施:一是控制污染源。

首先是预防,尽量减少排放,其次是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再次是进行无害处理。

二是分散污染源。

通过分散布局,减轻污染程度。

三是增强净化能力。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参加区域合作,加强环保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2.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④地形起伏大。

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过度放牧;④开矿等。

治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适度载畜,改善天然草场;③开矿后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④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结合,保塬、护坡、固沟。

3.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②全球变暖,气候干旱,多大风,蒸发旺盛;③广布沙质沉积物;④鼠害,蝗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采取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退耕还林、还牧,营造“三北防护林”;③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建设人工草场;④禁止采药材,挖发菜等;⑤合理用水;⑥构筑草方格沙障;⑦基本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4.干旱缺水问题(华北地区)产生原因:自然原因——年降水总量不多,河流年径流量小;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植被覆盖差,涵养水源的功能低。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A.直接提供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娱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答案】B 解析:城市森林并不以提供有形林产品为主,A项错误;C、D两项 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城市森林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 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 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答案】虽然原始森林面积的损失,可以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补偿, 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态功能却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弥补的。原始森林,尤 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 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 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森林资源破坏 读下图,回答(1)~(2)题。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答案】D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 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 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 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课件-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课件-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针对该区域湿地变化的特点,提出对策。
解析 不同时段是指表格中的1976~1986年和1986~2005年,湿地变化特点要从 表格中的湿地斑块数目、湿地总面积进行说明。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水源、 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应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 退耕、严禁围垦。
答案 (1)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 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不利 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 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等。
沼泽
珊瑚礁
水稻田
滩涂好放鸭
滩涂
2、湿地功能
1)湿地的生态价值 ——“地球之肾”
调节气候 调蓄水量 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 美化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湿地、海洋
2)经济价值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鱼塘
提供水资源
提供矿物资源
提供能源和பைடு நூலகம்运


3)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
教育与科研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
(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赣、闽、台)
缺林地区:
广大西北和黄河中下游的晋、冀、豫
思考
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的原因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 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的原 因主要是烧荒耕作、过度 采伐、、过度放牧、修建 道路和森林火灾等造成, 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 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 的45%。在垦荒过程中, 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 马孙森林,把树木砍倒, 再放火烧。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措施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包括过度开发 、污染、城市化等,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质 量的下降。
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 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以遏制生态环境的 进一步恶化。
展望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宣传 ,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
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根治的环境问题,如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 等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也面临 着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公众对环保意识的淡薄, 缺乏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
政策和管理缺失
政策和管理缺失导致生态 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 和管理,从而加剧了生态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03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政策措施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以限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发展环保产业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如环保设备 制造、生态修复等,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强化环境监测和预警
政府应建立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 决环境问题,预防环境风险的产生。
教育措施
加强环保教育
01
政府应加强环保教育,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
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②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③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例如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3章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重点)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

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非法贸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原因: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3.湿地减少(1)湿地概念: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还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湿地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湿地破坏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

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问题3问题4学生分组探究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提示】自然原因: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保护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全社会都应该齐心协力,一起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关键字:生态环境原因对策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一)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虽然经过近50年的努力,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已增加到13.92%,森林面积达13370.3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01.37亿立方米。

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公顷,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8.75%;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10.39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43%;同时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加之单位面积蓄积量在持续下降,有林地面积逆转较为严重。

因而,森林资源的供求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二)草场退化加快我国共有草地4亿公顷.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片面追求牧畜头数,使草场退化日趋严重,退化率由70年代的16%上升到现在的37%,平均以每年67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牧草单位面积产量下降1/2至1/3。

同时,草地牧畜头数直线增长。

畜草平衡遭到破坏,不仅直接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加剧了草地灾害的发生。

与草地灾害相伴生的是牲畜饥饿、营养不良和冬瘦春死的大量发生,每年因掉膘和死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元(三)耕地日趋减少,土壤沙化面积扩大全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但由于人口众多,各项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量呈直线下降。

19571990年,各项建设用地、弃地、浪费与因灾害损失的耕地4273万公顷,目前还在以每年6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40年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18公顷,如今仅为0.085公顷,我国耕地承载力己处于严重的危机状态。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生物物种减少
1、现状
速度上: 大大加快
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上: 热带森林及岛屿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 减少;加之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使它们从远古便 受到人类猎杀,且捕杀数量越来越大,20世纪初在中国几 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中国犀牛是生长在 中国的三种犀牛 (印度犀、苏门犀、 爪哇犀)的种群统 称,一般体长在 2.1-2.8米,高1.11.5米,重1吨。
(三)湿地减少
1、湿地破坏现状
面积在急剧减 少
潘塔尔沼泽地
2、湿地减少的原因
(1)水土流失,河湖淤积。
(2)大量引水灌溉,河流截流改 道。
(3)围湖、围海造田
(4)环境污染
(5)人类不合理的活 动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长江中上游森林破坏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3、华北平原土地盐渍化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在 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目前 几乎在野外灭绝,仅在各地动物园、繁殖基地里人工饲养 着100余只。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动物活动空间压缩 森林的乱砍滥伐 食物来源减少
植物种类减少
一个狮群约有20-30名成员, 每一个狮群的领地区域相当明确,
在猎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
方千米;而在猎物稀疏的地域中它 们也许不得不建立大到400平方
千米的领地。
过度捕猎及非法贸易
非洲非法捕象
加拿大人捕杀海豹
日本人捕鲸
环境污染
在过去的50年内, 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 过度渔猎以及海洋酸化 等因素所致,全球珊瑚 礁覆盖面积减少了四分 之一。此外,全球近三 分之一的珊瑚种类已濒 临灭绝。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及可行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及可行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及可行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等不良行为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引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许多地方牺牲了自然环境。

过度开发森林、过度开垦土地和大规模采矿等活动导致了大量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水源枯竭。

2. 能源消耗与排放:依赖化石能源的产业结构以及使用低效能源设备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同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生活方式与习惯:人们不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并存在过度消费的倾向,例如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和不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行为。

三、解决方案1. 转变发展理念:要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政府应加大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2. 节约资源与能源:政府和公众应共同努力推动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意识。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企业采取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国家也可以提供给予减税或超额奖励等政策支持。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排污企业和散乱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重视母婴健康问题,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品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4.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手段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活动,并提供获得可持续发展技能的培训。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通过共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发展。

四、可行性与成效1. 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合理规划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 强化监督执法,减少环境违法行为,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 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并与公众形成共识以推动可行解决方案的实施。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中国生态环境目前的现状3.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4.解决的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哪些?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进一步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生物物种减少造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

(二)森林资源破坏造成森林破坏多的原因有:1.砍伐林木;2.开垦林地,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开垦林地的耕作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加剧了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复能力;3.采集薪材,我国约有一半以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4.大规模放牧,在西北、内蒙地区放牧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草地的大量减少。

(三)湿地减少湿地减少的原因:1.农牧业发展,农业的迅速发展,盲目开垦湿地,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

畜牧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对湿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农牧业的发展造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水位下降,湿地水大量补充地下水,造成湿地系统物质能量流失衡及生态功能减弱,直接导致湿地系统的退化。

如松嫩平原的原始自然景观为疏林草原和草原,垦荒活动使草原面积大幅减少。

2.水利工程建设,人为修建水库和堤防,特别是随着水库库容和堤防长度和高度的增加,拦截水源使得河流下游以及周围的水利联系减少乃至被切断,一方面减少了平原区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的上游水源;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切断了内流区的外泄通道,导致湖泊萎缩、沼泽化,沼泽湿地变干、萎缩,使地表盐分难以向下游排泄而加剧湿地盐碱化。

3.点面源污染,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营养物质富集、土地盐碱化、农药杀虫剂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一系列点、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湿地水体受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湿地功能减弱,湿地系统不断退化。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说课稿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说课稿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_____版本_____年级_____册的_____单元。

本单元以“环境保护”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阐述以及对其产生原因的深入剖析,为学生后续学习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让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教材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新闻媒体等途径对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但对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列举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描述其主要表现。

(2)学生能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图表、资料等,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产生的原因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产生的原因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到目前为止威胁人类生存并己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锐减、森林消失、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沙漠扩张、垃圾、噪声、电磁辐射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

(1)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 6的酸性降水。

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坯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浪怪类等化合物,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3 )生物物种锐减: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

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

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4)森林消失: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5)全球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一暖一冷一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0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