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1、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
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对策:1、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达成了共识。
2、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a.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
b.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d.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
2、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形成。
1、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2、从1989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1999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
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的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3、从2000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
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3、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关系总称。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灵的途径上, 政府被赋予了不同角色, 却很少有人对政府在解 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提出质疑 ( 即使是对纠正市场失灵的科斯 途径而言, 政府在产权界定, 制订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作为对于 环境治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换句话说, 无论政府在干什么, 政府总是正确的。然而, 这一普遍的看法, 受到公共选择理论 的挑战。
以1986年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获 得 者 布 坎 南(Buchanan)为 代 表 的 公 共 选 择 学 派 重 新 审 视 了 政 府 的 性 质 与 作 用 , 将 “经 济 人 ” 概念进一步延伸到那些以投票人或国家代理人身分参与政治或 公共选择的人们的行为中, 即承认政府追求的也是某种特殊利 益而不是全民利益, 政府也有失灵的情况。公共选择学派的这 一理论同样被环境经济学家们应用于对环境问题的分析, 指出 政府失灵也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一是政府政策没有纠正现行环境市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 离; 二是一部分经济政策甚至人为地扭曲了市场价格, 如不适 当的资源补贴价格政策。当然, 指出政府失灵也并不是完全否 认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甚至排除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干 预。环境经济学家的观点是, 解决政府失灵的关键还是在于提 高决策当局对环境问题的正确和全面理解, 以及制定出可操作 性强的政策措施。当然, 这也有赖于经济学家们提出更好的理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污染者的环境行为和建设项目的
市场 市场经济手段
社区( 公众) 信息手段
环境影响对生产、消费以及投资行为的影响。而社 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公众和社会团体参与管理﹑监 督污染者和项目决策的环境行为。
图 3 环境管理的三角模式
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 在新的历 史阶段, 我们要多角度地认识环境污染, 认清根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
此外,人口增长还加剧了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供需矛盾,使得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二、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使得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此外,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土壤、大气、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农业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然而,这种转变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例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行为加剧了土地退化;农药、化肥残留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使得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高度集中,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城市扩张导致大量耕地、林地被占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交通拥堵、尾气排放等城市病问题严重影响了大气质量;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五、消费模式消费模式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过度包装、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环境污染。
六、政策法规不完善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此外,环境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使得一些企业敢于违法排污。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要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完善政策法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虽然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但是环境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那么,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为您介绍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侵占和破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侵占和破坏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些年来,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越来越高效,却也越来越浪费和过度。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远大于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导致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
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人们采用过度的开采和砍伐树木的方式来满足发展需要,这不仅导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间接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无疑,经济发展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强大的生产力和推动力。
但是,现今的经济发展模式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现今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而且也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需求。
三、人类的行为习惯与环保意识不足人类的行为习惯与环保意识不足是导致环境问题的又一大原因。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了个人行为对环境的长远影响。
例如,人们往往会以自己的便利为出发点,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不可降解材料,而这些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
同时,环保意识不足也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人们缺乏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不会根据环保原则来进行日常行为。
这样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四、政策措施的滞后和不完善政策措施的滞后和不完善也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政策上,进步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环保举措,但是在大多数地区,环保法规的颁布和执行都还有待提高。
政策的滞后和不完善使得人们对环境问题依然麻木不仁,对违反环保法规的惩罚也不够严厉,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
结论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侵占和破坏、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人类的行为习惯与环保意识不足以及政策措施的滞后和不完善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石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1972年6月5日B.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4、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5、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6、造成次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oA.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B.对自然环境过度排放污染物C.破坏自然生态系统D.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oA.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
C.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D.经济发展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 8、世界三大酸雨地区分布在A.北美、南美、欧洲B.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南C.南美、欧洲、中国长江以北D.南美、欧洲、非洲 9、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2、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A.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 水污染、白色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3、第•届“世界环境日”是. A. 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10、我国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A.有毒物质B.需氧有机污染物C.植物营养物D.酸性污染物E.碱性污染物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1、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引起的,但可以通过人为力量避免。
环境污染的原因都有哪些
环境污染的原因都有哪些我国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是与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分不开的。
在这种粗放式增长背后还隐含着其他一些主客体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环境污染的原因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环境污染的原因一、环境问题产生的认识论根源1.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导。
现代众多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认识上的短视和盲区,表现在人类共享问题上,就是对自然的片面认识所产生的一系列错误自然观——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和人类中心主义论;表现在人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就是一种机械的发展观。
(吴次芳等:《我国沿海城市的生态危机与调控机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3期)很久以来,人们以人类为中心,忽视自然,忽视人的生存本质,放大了人的主体性,认为人可以成为自然界的征服者。
无视自然的存在和价值,使文明的发展一步步地走向了人类的对立面,人类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持续发展设置了障碍和陷阱。
2.业务知识欠缺,管理者素养低下。
尽管30年来我国环评队伍的“质”和“量”都大幅提高,但环评队伍业务素质仍参差不齐,某些环评人员职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坚持科学评价,不能以客观事实和科学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
某些环评单位或评审专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不能全方位考虑环境负荷,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还有个别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
这些现象都使环境问题疏于监管而逐渐恶化。
3.法律意识淡薄,依法办事观念不强。
在2009年的“环评风暴”中的“圆明园事件”折射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观念的欠缺。
由此可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和强化全社会的依法办事观念迫在眉睫。
4.观光旅游观念趋同,审美情趣单调。
必须承认,很多工程的初衷更多的仅是为开发旅游资源,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但是仅从狭隘的旅游观光观念出发,这种审美视角和情趣就会有失偏颇。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篇)
第1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人口增长过快1. 人口基数庞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巨大。
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下,人口增长过快必然导致环境问题加剧。
2. 人口分布不均:我国人口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过大,资源利用过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均衡,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二、资源过度开发与利用1. 资源开发方式不合理:我国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长期采用粗放型增长模式,对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
例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
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加剧了环境问题。
三、环境污染1. 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排放量大,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 生活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生活污水、垃圾、噪声等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 农业污染:农业发展过程中,化肥、农药等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此外,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也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生态环境破坏1. 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砍伐、湿地破坏、草原退化等问题严重,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
2.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五、环境法规不健全1. 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执法力度不够,导致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
2.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无一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2 环境保护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3 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对环境管理的意义:1.环境管理属于公共行政学的范畴,有利于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有利于提高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环保管理人才。
3.有利于推进我国环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有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4 三种生产理论的意义: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5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
共赢:共赢原理。
控制: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协同:冲突协同原理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1)从国家的技术政策方面对新建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以减少重复建设、杜绝新污染的产生,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政策。
(2)对可以开发建设的项目提出了超前的污染预防对策和措施,强化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3)促进了国家环境科学技术、监测技术、预测技术的发展。
(4)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
7 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作用:(1)它是进行总量控制、有效管理总量目标的重要措施;(2)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工业布局;(3)有利于促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4)有利于强化环境管理;(5)有利于实现污染总量在区域范围内的宏观调控。
实施程序:排污申报登记,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规划分配,审核发证,许可证的监督管理8确定限期治理项目的原则1) 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2) 坚持强制与自觉相结合的原则3)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先易后难4)必须坚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5)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治理的范围1)区域性限期治理2)行业性限期治理(3)污染源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的重点(1)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治理后对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厂群矛盾,保障社会安定有较大作用的项目(2)位于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温泉疗养区、城市上风向等环境敏感区,污染物排放超标、危害职工和居民健康的污染企业(3)区域或水域环境质量十分恶劣,有碍观瞻、损害景观的区域或水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污染范围较广、污染危害较大的行业污染项目。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我们以前较少接触!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6分)
(2)合理开采地下水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加强管理和立法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等技术措施;
(2011年新课程)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图13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 岛屿或临海国家。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4分)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分)
壹
贰
气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全球气候变暖
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总结不同地区生态问题表现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7分)
(2009年福建) 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煤炭消费量
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2分)
(2010年福建)下图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污染:工业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2. 交通污染:交通工具的燃烧会产生尾气,其中的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物质会对空气产生污染。
3.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养殖中的粪便等,如果不合理使用和管理,就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产生污染。
4. 垃圾处理:城市垃圾产生量巨大,并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加强监管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2.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并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和污染。
4. 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鼓励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同时引导公众选择环保产品和采取绿色消费方式。
5. 增加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氛围。
综上所述,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方法
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与治理方法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严重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理方法。
一、环境污染的原因1. 工业生产排放:工厂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有毒废气和废水,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经常排放到空气中和水体中,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2. 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导致雾霾等问题日益严重。
3. 生活垃圾产生: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垃圾中的有机物和塑料等易降解垃圾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4. 化学品使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以及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品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二、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1.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
严格依法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
2.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3. 循环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
4. 提倡绿色出行:鼓励采用公共交通、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建设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而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只有通过加强污染源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提升环保意识,才能有效减缓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绿化质量不高
城市绿化质量不高,缺乏 植被多样性,绿化景观单 调,生态功能有限。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排水设施落后
部分城市排水设施老化、落后,无法满足城市排水需求,导致内 涝频发。
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雨污水混流,加重了排水负担。
缺乏维护管理
城市排水设施缺乏有效的维护管理,导致排水不畅、淤积等问题 ,影响城市正常排水和环境卫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人口增长 • 工业生产 • 农业活动 • 交通排放 • 城市规划与建设 • 政策与法规
01
人口增长
人口数量增加
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源消耗和 环境压力增大。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食物、 水、能源和住房等资源的需求也相应 增加,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化进程加速
缺乏科学规划
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未能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导致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
城市绿化不足
01
02
03
绿地建设滞后
城市建设中绿地建设滞后 ,绿化覆盖率低,缺乏足 够的生态空间。
绿地分布不均
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部 分地区绿地过多,部分地 区则缺乏绿地,影响城市 整体生态环境。
06
政策与法规
环保政策执行不力
1 2 3
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在环保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 和评估机制,导致政策执行不力,环境问题得不 到有效解决。
地方保护主义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可能对 当地企业或产业进行保护,对环保政策执行不力 ,甚至纵容污染行为。
缺乏激励机制
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还会对地 下水造成污染,威胁饮用水安 全。
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 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我们需要分析其中的根本原因。
以下是一些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1.1 工业污染工业活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许多工业过程涉及废物排放和化学物质释放,这些废物和化学物质对土壤、水体和大气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工厂废水的排放、废气的释放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害物质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
1.2 交通污染交通运输是引发环境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排放物污染了空气,尤其是在拥堵的城市地区。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3 农药和化肥使用农业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渗入土壤和水体,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不适当的农药使用和化肥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2. 环境污染的整改措施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整改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整改措施:2.1 排污规范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排污标准是减少工业排放和污染的关键。
通过要求工业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优化生产过程,并进行定期的污染检测和监测,可以降低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2.2 促进可持续交通为了减少交通污染,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
此外,改善道路设计、优化交通流量管理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减少交通污染的重要措施。
2.3 推广绿色农业为了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应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种植作物。
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支持措施,以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结论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实施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并保护我们的地球。
> 注意:> 本文中提到的原因和整改措施仅为例示,并非穷尽所有可能。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因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
2、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环境问题: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各种手工业作坊和居民抛弃生活垃圾,曾出现环境污染。
3、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的环境问题:⑴、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
⑵、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4、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
治理环境的方法(1)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既不能离开发展,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发展。
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明确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责任。
存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在过去一两个世纪中追求工业化造成的后果。
他们对全球环境问题负有不容失掉的主要责任,也理应承担更多的义务的环境问题(3)维护各国资源主权,应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1972年第一次环境做大会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第21条也明确规定,各国对其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是各国的内部事务。
(4)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在国际环境事务中,存在着忽视发展中国家具体困难的倾向,他们的呼声得不到充分反映,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参与国际环境领域中的活动与合作。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ppt课件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表现
成因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 生态 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会 破坏 引发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 环境 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 变化 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 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 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矛盾冲突。
原因的 矛盾冲突
性质
表现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 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短期经济 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利益与长 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不少 远环境效 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 益的矛盾 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 的环境问题
原因的 性质
矛盾冲突
表现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灵的途径上, 政府被赋予了不同角色, 却很少有人对政府在解 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提出质疑 ( 即使是对纠正市场失灵的科斯 途径而言, 政府在产权界定, 制订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作为对于 环境治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换句话说, 无论政府在干什么, 政府总是正确的。然而, 这一普遍的看法, 受到公共选择理论 的挑战。
最初的产权安排的。科斯所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为解决外部性问 题所提出的政策思路是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政府没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干预。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是产权理 论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运用。通过建立交易许可证制度, 政 府对某个地区定出排污或消耗自然资源的最大限量, 然后将排 污权以许可证的形式赋予企业或者个人, 同时允许他们相互之 间进行交易, 让市场来决定其价格。这种政策一个显著的优点 就是政策制定者可以决定可接受的污染水平。当污染会带来大 量潜在损害时, 这点尤为重要 ( Weitzman, 1974) 。
4. 混合型工具。由以上我们可以知道, 对于环境问题, 人 们提出了标准、排污税、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等多种政策工 具。然而任何环境政策工具都存在缺陷和使用特性的局限。为 了 摆 脱 政 策 工 具 “孤 掌 难 鸣 ” 的 困 境,需 要 政 策 工 具 组 合,以 完 善环境政策工具内在品质和外部条件, 因此混合型的政策工具 应运而生。事实上, 组合政策是一块多产的领域, 如押金— —— 退 还 制 度 , 税 收 — ——补 贴 制 度 以 及 退 还 排 污 费 制 度 等 。 以 税 收— ——补贴方案为例, 实质上它是标准﹑排污税以及补贴的组 合政策。在税收— ——补贴制度中, 排污者的排污权被限定在由 管 理 者 规 定 的 基 准 排 污 标 准 范 围 中 (Pezzey,1992;Farrow,1995)。 排污者对超出基准排污量的部分要支付费用。而当排污低于基 准排污量时, 政府则会对 “节约”的部分给予补贴。新企业没 有排污权, 而且必须为他们的排污支付费用。这种手段有吸引 人的特性。一方面, 它为排污者对环境的财产权范围和基准排 污量之间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联系; 另一方面, 它揭示了社会或 排污者应该支付多大的稀缺租。总体上, 它包括了作为特殊例 子的补贴和庇古税。如果基准排污量为零, 那么手段就是税 收; 如果基准排污量等同于当前 ( 没有受到控制) 排污量, 那 么这种手段总体上就成为一种补贴。值得注意的是, 政策组合 中的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可能会产生不利的效果。因 此, 对于混合型政策工具, 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 影响, 适时组合和排列有关工具, 以实现多重目标。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的把环境落到实处?
第七周、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的把环境落到实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
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制造了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最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经常生活在灾难的阴影下,气候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一大问题。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迎接挑战。
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制定合理政策措施,减少损失,变害为利,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面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掌握其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制定的政策要取得积极的效果,需要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只有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政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矿产后备资源不足
3.老矿山产能下降甚至面临枯竭
谢 谢!
•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 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同时,令人担 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 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据初步测算,区域内 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黄河水污染 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 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 60亿元。
后备资源不足
2.土地退化 表现: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
土地污染
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1 建设占用耕地 2.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 3 灾毁耕地
哪些是实质性的减少?哪些只是 暂时的减少? 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暂时的 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是永久性的
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
1 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低
P22的思考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小结:我国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1.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加速发展 2.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 3.人为因素: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等不合理的利用
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1.耕地资源短缺
表现: 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
耕地整体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