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概述-成都中医药大学共18页

合集下载

科普一下,鼻息肉的手术知识!

科普一下,鼻息肉的手术知识!

科普一下,鼻息肉的手术知识!梁成先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民医院 628300鼻息肉是一种生长在我们鼻腔、鼻窦黏膜的一种增生组织。

长了鼻息肉的人,在生活中,会出现面部疼痛、嗅觉减退或丧失、鼻腔里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儿童群体中只有少部分人会有鼻息肉。

由于鼻息肉属于不可逆转的疾病,所以在去除病因的时候,息肉不会立即消失。

因此在治疗鼻息肉时,一般会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切除鼻息肉恢复鼻腔正常结构,使患者能够回归到正常的健康生活中去。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鼻息肉相关的手术知识,让我们在对鼻息肉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更加明确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过程,为鼻息肉患者提供帮助,并早日的恢复到健康的工作生活中去。

鼻息肉的典型症状鼻息肉会长在鼻子的单侧或双侧,所以患者会有持续性鼻塞的症状。

严重者患者在嗅觉减退的时候,会出现睡觉打鼾、鼻子吸气不通畅等情况。

受鼻息肉影响,患者还会存在耳鸣、头痛、流鼻涕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甚至会在鼻息肉增多、变大的时候,让自己的鼻子变宽,影响美观,困扰自己的正常生活。

鼻息肉的原因鼻息肉的病因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鼻部疾病,如果我们的鼻粘膜血管通透性变高,鼻子中的血浆渗出量增加,所以鼻子的粘膜会出现水肿情况,从而演变为鼻息肉。

或者是患有鼻窦炎、鼻炎等慢性疾病的人,鼻腔在分泌物的刺激下,会产生息肉组织。

除此之外,天气变化的时候,身体受到风寒时,一些脾胃虚弱、肺气虚寒的人,就会因为长期鼻塞而出现鼻息肉。

鼻息肉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呼吸,甚至会在不断增大中,影响我们鼻子的健康。

如果我们长期不干预治疗的话,还会损害我们的嗅觉及其他功能。

因此,在发现自己得了鼻息肉之后,一定要重视鼻息肉的早期治疗。

同时主动学习鼻息肉的相关知识,给自己的多一分健康的保障。

鼻息肉的手术知识鼻息肉手术是临床上一种治疗鼻息肉的常用手术方式,这种手术在医学发展,以及临床实践中,在治疗鼻息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鼻息肉临床概述

鼻息肉临床概述
1.颅内并发症:颅内血肿、气肿、脑脊液鼻漏、脑膜膨出以及脑 实质损伤等
2.眼眶及眶周并发症:视力障碍、眶内血肿及气肿、眼球运动障 碍等。
3.鼻内并发症:术腔黏连闭塞、窦口闭锁、出血等并发症。
感谢各位观看
术后后期鼻腔通气功能明显改善,嗅觉功能也明显改善,鼻涕逐 渐减少,鼻内创面未上皮化前,会出现涕中带血。局部使用激素 可能会有鼻腔干燥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面部疼痛,头痛等症状。 术后后期更要防止黏连,一旦形成黏连处理不及时,可形成纤维 瘢痕黏连,会造成已扩大的上颌窦口、额隐窝和筛窦的阻塞甚至 闭锁
手术并发症
3.鼻腔恶性肿瘤 年龄多在40岁以上,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少量出血或血性鼻涕,外鼻变形,颜面麻木, 剧烈头痛,一侧鼻腔可见表面不光滑的新生物。病理可明确诊断。
4.脑膜-脑膨出 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比谁症状不明显,病史长并且进展慢,多见于儿童。
5.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多见于青少年,前鼻镜或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后鼻镜可见息 肉位于后鼻孔,息肉过大者可突入鼻咽腔以及口咽部。
• 手术适应症: 来自中鼻甲或中鼻道、单侧或双侧的鼻腔息肉,或后鼻孔息肉。已将鼻腔大部或完
全堵塞,影响鼻生理功能者,应先行手术治疗。
• 手术禁忌症: 心脑疾病或全身其它严重疾病,如哮喘发作期、出血性疾病或急性炎症期等。
术后处理
术后当天鼻腔少许渗血,头部胀痛,眶周痛,由于鼻腔填塞导致 张口呼吸。待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上述症状即可改善。通常鼻腔 填塞物取出的时间为24--48小时。术后早期黏膜肿胀和渗出。在 取出鼻腔填塞物后的2天,手术创面的渗血在鼻腔内凝固、干硬, 形成黑色的血痂。
临床表现:
1.渐进性持续性鼻塞,单或双侧, 2.嗅觉减退, 3.多涕 4.头痛 5.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 6.“蛙鼻” 7.耳鸣、听力下降

鼻息肉,鼻息肉的症状,鼻息肉治疗【专业知识】

鼻息肉,鼻息肉的症状,鼻息肉治疗【专业知识】

鼻息肉,鼻息肉的症状,鼻息肉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也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关。

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

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疾病病因一、病因引起本病的病因仍不清楚。

现多认为上呼吸道慢性感染、变态反应,是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

一、慢性感染 Woakes(1885)最早提出筛窦反复感染使粘膜发生坏死性炎症,最终导致筛窦息肉,至今仍有许多人同意这一观点。

因为在感染性炎症过程中释放出的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可使粘膜内淋巴引流不畅,静脉瘀血,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粘膜水肿,现时毒素也引起支配血管的神经末梢受损而使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渗出。

长期存在水肿的粘膜,屏障作用减弱,又可产生反复感染性炎性反应,粘膜水肿又进一步加重,最后促使息肉形成。

StieRNA(1991)最近证实,封闭动物上颌窦窦口,然后向窦内引起致病菌,结果发现窦内粘膜有息肉生成。

此外,在某些先天性呼吸粘膜异常(如囊性纤维化、不动纤毛综合征)所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中,也常有鼻息肉的发生。

在这类鼻息肉组织中可见较多嗜中性粒细胞,但临床观察应用抗生素治疗鼻息肉收效甚微。

尽管X线平片显示鼻息肉病人多有鼻窦粘膜增厚的“鼻窦炎”征象,但鼻窦灌洗液中很少见有脓细胞和细菌(Dawes等1989)。

因此认为感染可能促进息肉生长,但不是息肉发生的必备条件。

二、变态反应 Kern和Schenck(1933)基于临床统计资料分析认为,鼻息肉是变态反应的结果。

因为他们发现在哮喘、枯草热(季节性鼻炎)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鼻息肉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则极少见。

后来的许多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主要根据是:①鼻息肉组织含有高水平组胺(Bumsted,1979;董震1983);②鼻息肉组织内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Friedman,1989;Drake-Lee等,1984、1987);③鼻肉组织中有IgE 生成细胞,息肉液体中IgE水平高于血清(Drakee-Lee,1984);④以特异性变应原激发鼻息肉组织,可使其释放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相同的化学介质(Kaliner等,1973);⑤与鼻粘膜相比,鼻息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代谢明显增高,使产生大量白细胞三烯、炎性细胞趋化因子等(Jung,1987)。

鼻息肉 ppt课件

鼻息肉  ppt课件

天,手术创面的渗血在鼻 腔内凝固、干硬,形成黑 色的血痂。
术后早期处理: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为减轻病人的疼痛,术后
持续镇痛至取出鼻腔填塞 塞物;
术后 24-48 小时取出鼻腔
填塞物,同时吸引清理鼻 腔底部和上颌窦内积聚的 分泌物、伪膜。
术后第 4 天,清理血痂、
痂皮和伪膜,同时吸出术 腔的分泌物。
期随访应在12月以上。
鼻内镜术后表现 ESS手术后 一周,术腔 大量结痂
ESS术后二周,术前及残余中鼻甲 粘膜有囊泡形成,须及时清理
ESS手术后3周,中鼻窦形成大囊泡, 若没有坚持随访,易复发形成息肉
术后4周,术腔散在小肉芽及囊泡, 部分上皮开始上皮化
术后3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
恶变。
术时易出血、术后易复发,并可

特 上 胞 头 生 理
病 理 点 为 皮 细 呈 乳 状 增 , 病 检查,
鼻咽纤维血管瘤

纤维血管瘤基底广,多在鼻腔后 段及鼻咽部,偏于一侧,不能移 动,表面可见血管、色红、触之 较硬、易出血,有鼻塞、鼻出血 史,多见于男性年青病人。
鼻腔恶性肿瘤
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单侧进行性鼻
蛙鼻
后鼻孔检查、鼻内窥镜 检查、X线或CT检查
检查
CT检查:
鼻息肉病
临床上鼻息肉病有以下特点:
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 复发史 糖皮质激素有效
息肉样变黏膜与正常黏 膜无明显分界线
双侧广泛炎症反应和息 肉样变性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形似多发性鼻息肉,色灰白或淡
红,表面粗糙,多发于一侧鼻 腔 。
鼻息肉
什么是鼻息肉?

鼻息肉讲课PPT课件

鼻息肉讲课PPT课件

专家建议与答疑
鼻息肉患者应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鼻息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刺激性食物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 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鼻内镜检查是诊断鼻息肉的主要方法 鼻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鼻腔内的情况,包括鼻息肉、鼻窦炎等疾 病 鼻内镜检查可以确定鼻息肉的大小、位置和数量
鼻内镜检查还可以发现其他鼻腔疾病,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
鼻窦CT检查
诊断鼻息肉的重 要手段
显示鼻腔和鼻窦 的结构
判断息肉的位置 和大小
协助医生制定治 疗方案
病理学诊断
鼻息肉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鼻息肉的概述
02
鼻息肉的诊断
03
鼻息肉的治疗
04
鼻息肉的预防与护理
05
鼻息肉的并发症及处理
06
鼻息肉的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01
鼻息肉的概述
鼻息肉的定义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内出现肿块。 鼻息肉通常发生在鼻腔的鼻窦、鼻道等部位。 鼻息肉的形成原因包括炎症、过敏、遗传等因素。 鼻息肉可能导致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04
鼻息肉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 用手挖鼻孔、揉眼睛等不良

什么是鼻息肉

什么是鼻息肉

什么是鼻息肉?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也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关。

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

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症状:1.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2.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3.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4.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5.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6.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二、体征:病史长,息肉体积大,可引起鼻外形改变。

鼻梁增宽扁平,两侧鼻背隆起,即所谓“蛙形鼻”。

息肉若突出前鼻孔,因受空气、尘埃刺激,前鼻孔处的鼻肉表面呈淡红色。

在鼻腔内可见息肉为圆形、表面光滑、质软、灰白色囊性肿物,其蒂部在中鼻道内。

Johansen等(1993)提出描述息肉大小的记分方法:息肉体积小,仅引起轻度鼻塞,未达到下鼻甲上缘者记1分;引起较明显鼻塞,息肉大小位于下鼻甲上下缘之间记2分;引起鼻腔完全阻塞,息肉前端已达下鼻甲下缘以下者记3分。

三、分类:鼻息肉由高度水肿的鼻粘膜构成。

常将鼻息肉分成三种病理类型:水肿型、腺泡型和纤维型。

前两型主要是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渗出增多、腺体分泌旺盛的结果,后者则源于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

Kakoi等(1987)认为前两型是鼻粘膜组织反应的活跃表现,而后者为组织反应的终末阶段。

其完整的病变变化规律是:圆细胞浸润于鼻窦粘膜,固有层水肿,进一步引起粘膜限局性突起,并有腺体在局部增生。

突起的粘膜由于固有层水肿逐渐加重,可经窦口膨入鼻腔并继续生长。

鼻息肉PPT演示课件

鼻息肉PPT演示课件
鼻息肉
汇报人:XXX 2024-01-11
目录
• 鼻息肉概述 • 鼻息肉的病理生理学 • 鼻息肉的临床治疗 • 鼻息肉的并发症与风险 • 鼻息肉的预防与康复 • 总结与展望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鼻息肉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起的肿块,多为双侧多发性, 表面光滑,颜色灰白或淡黄,质地柔软,可活动,无触痛。
炎细胞浸润。
息肉表面覆盖着鼻腔粘膜,其下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大量浆细
胞和淋巴细胞。
炎症反应及免疫机制
鼻息肉的形成与鼻腔内的慢性炎症反 应密切相关,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其中发挥重要作 用。
鼻息肉中常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提示过敏反应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免疫机制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也起 着重要作用,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 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 与。
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保持饮食 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 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 步、慢跑、游泳等,增强 身体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 鼻腔,避免用手挖鼻孔等 不良习惯。
定期检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情况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鼻炎
鼻息肉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炎 发生,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 嚏等症状。
鼻塞、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鼻塞
鼻息肉堵塞鼻腔,导致鼻塞,影响呼 吸通畅。
呼吸困难
严重鼻息肉可能导致呼吸道狭窄,出 现呼吸困难,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生 活。
嗅觉减退或丧失等感觉障碍

中医药方治疗鼻息肉

中医药方治疗鼻息肉

鼻息肉是常见的五官科疾病,发病者成人多于儿童,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

文章来源:兰州西京医院:七里河区西站东路27号黄金大厦往南50米。

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的良性赘生物,其形状如葡萄,光滑柔软,带有蒂且可活动。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并伴有头昏头痛,检查鼻腔时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色灰白或淡红色的赘生物,接触赘生物时不痛,可移动,且一般不易出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至。

鼻窍长期受风湿热邪侵袭,使鼻窍滞留邪浊,最后凝结成息肉;亦会因嗜食厚味,使湿热内生,上蒸肺胃,结滞鼻窍而成。

本病的中医疗法为:清肺泻火,利湿散结,活血凉血。

对于治疗该病,提供参考药方:黄芩12克,桑白皮15克,鱼腥草18克,辛荑花10克,白芷15克,川芎15克,败酱草30克,皂角刺18克,生地24克,白术18克,丹参24克,云苓15克,党参18克,黄芪24克,丹皮10克,川足2条。

鼻息肉 ppt课件

鼻息肉  ppt课件
1 、颅内并发症:颅内血肿、气
脑、脑脊液鼻漏、脑膜膨出及脑 实质损伤等。
2 、眶及眶周并发症:视力障碍、
眶内血肿及气舯、眼球运动障碍。
窦口闭锁、出血、全身并发症。
3 、鼻内并发症:术腔粘连闭塞、
天,手术创面的渗血在鼻 腔内凝固、干硬,形成黑 色的血痂。
术后早期处理: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为减轻病人的疼痛,术后
持续镇痛至取出鼻腔填塞 塞物;
术后 24-48 小时取出鼻腔
填塞物,同时吸引清理鼻 腔底部和上颌窦内积聚的 分泌物、伪膜。
术后第 4 天,清理血痂、
痂皮和伪膜,同时吸出术 腔的分泌物。
概述



(nasalpolyps):
是水肿的鼻 粘膜突入鼻
腔而形成的 赘生物.
好发于筛 窦、上颌窦、 中鼻甲游离 缘、中鼻道 内的钩突、 筛泡、半月
发病率占总人口1%~4%. 可单发或多发。
鼻息肉复发倾向强,术后复 发率可达15%~40%。
鼻腔、鼻窦黏膜极度水肿肥 厚而形成的肿物。
病因
嗜酸性粒细胞炎症 细菌超抗原学说
鼻中隔出血性息肉 多 见于青年人。肿物多发生 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 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 患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认 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
其他少见的颅内肿物突 入鼻腔如脊索瘤、神经母 细胞瘤、脑垂体瘤等。 此外,老年患者如有多 次鼻息肉手术史,应注意 有否恶性变的可能,尤其
治疗 糖皮质激素疗法
塞,反复少量出血或血性脓涕,外 鼻变形,颜面麻木,剧烈偏头痛, 一侧鼻腔内发现表面不光滑的新生 物。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脑膜 –脑膨出
鼻内脑膜脑膨出
肿块多 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 呈粉红色。鼻塞不甚明显, 病史长且进展慢。多见于 少年儿童。

耳鼻喉课件-鼻息肉

耳鼻喉课件-鼻息肉

❖蛙鼻
❖後鼻孔檢查、鼻內窺鏡檢 查、X線或CT檢查
檢查
❖CT檢查:
鼻息肉病 臨床上鼻息肉病有以下特點: ❖有鼻息肉前期手術及術後復 發史 ❖糖皮質激素有效
❖息肉樣變黏膜與正常黏膜 無明顯分界線 ❖雙側廣泛炎症反應和息肉 樣變性 ❖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鑒別診斷
❖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
形似多發性鼻息肉,色灰白或淡 紅,表面粗糙,多發於一側鼻 腔。
鼻息肉
什麼是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部常見疾病, 也與某些全身疾病有關。
❖它是由於鼻粘膜長期炎性 反應引起組織水腫的結果。
❖鼻息肉多來源於中鼻道竇口、 鼻道複合體和篩竇,高度水腫 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竇口向鼻 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
❖由於病因的多元性和明顯的術 後復發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 佔有重要地位。
治療
❖糖皮質激素療法
1.初發息肉較小或鼻甲息肉樣 變較輕者:口服強的松30mg/ 日、共7天,然後用鼻可靈鼻 腔噴霧,每次50~100ug,每 日3~4次,可阻止息肉生長甚 消失,控制復發。
2.堵塞總鼻道的大體積息 肉:口服強的松30~60mg/ 日,連服2周。
3.術後:鼻腔噴入,每日 兩次,連用1~2月。
手術禁忌症
❖心腦疾病或全身其 他嚴重疾病,如哮 喘發作期、出血性 疾病或急性炎症期 等。
鼻內鏡術後表現
ESS手術後 一周,術腔 大量結痂
ESS術後二周,術前及殘餘中鼻甲 粘膜有囊泡形成,須及時清理
ESS手術後3周,中鼻竇形成大囊泡, 若沒有堅持隨訪,易復發形成息肉
術後4周,術腔散在小肉芽及囊泡, 部分上皮開始上皮化
❖鼻中隔出血性息肉 多見 於青年人。腫物多發生於 中隔,暗紅色,單發且體 積不大,觸之易出血,患 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認為 是胚胎過程中造血細胞殘 留所致。

鼻腔息肉的健康宣教

鼻腔息肉的健康宣教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避免熬夜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
0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增强体质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05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 烟酒、粉尘等
06
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及 时发现和治疗鼻腔疾病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避免接触香烟、酒精等 刺激性物质
避免接触粉尘、化学物 质等刺激性环境
鼻腔息肉的健康宣 教
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
01 鼻腔息肉的概述 03 鼻腔息肉的治疗
02 鼻腔息肉的预防 04 鼻腔息肉的康复
鼻腔息肉的概 述
什么是鼻腔息肉
鼻腔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 主要表现为鼻腔内出现肿块。
鼻腔息肉的病因包括慢性炎症、 过敏反应、遗传因素等。
鼻腔息肉的症状包括鼻塞、流鼻 涕、嗅觉减退、头痛等。
鼻腔息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等。
鼻腔息肉的分类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单发性鼻腔息 肉:单个鼻腔 息肉,常见于 鼻中隔前部
多发性鼻腔息 肉:多个鼻腔 息肉,常见于 鼻中隔两侧
鼻窦息肉:鼻 窦内长出的息 肉,常见于上 颌窦、筛窦等
鼻咽息肉:鼻 咽部长出的息 肉,常见于鼻 咽顶部和侧壁合理饮食Βιβλιοθήκη 多吃蔬菜水果, 补充维生素和
矿物质
少吃辛辣刺激 性食物,减少 对鼻腔的刺激
多喝水,保 持鼻腔湿润
避免吸烟和过 量饮酒,减少 对鼻腔的损害
谢谢
汇报人:刀客特万
鼻腔息肉的病因
慢性炎症:鼻腔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导致鼻黏膜 水肿、增生,形成息肉。 过敏反应:对某些物质过敏,导致鼻腔黏膜水肿、 增生,形成息肉。

鼻息肉(鼻痔)

鼻息肉(鼻痔)

鼻息肉(鼻痔)【病因】引起本病的病因仍不清楚。

现多认为上呼吸道慢性感染、变态反应,是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

一.慢性感染 Woakes(1885)最早提出筛窦反复感染使粘膜发生坏死性炎症,最终导致筛窦息肉,至今仍有许多人同意这一观点。

因为在感染性炎症过程中释放出的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可使粘膜内淋巴引流不畅,静脉瘀血,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粘膜水肿,现时毒素也引起支配血管的神经末梢受损而使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渗出。

长期存在水肿的粘膜,屏障作用减弱,又可产生反复感染性炎性反应,粘膜水肿又进一步加重,最后促使息肉形成。

Stierna(1991)最近证实,封闭动物上颌窦窦口,然后向窦内引起致病菌,结果发现窦内粘膜有息肉生成。

此外,在某些先天性呼吸粘膜异常(如囊性纤维化、不动纤毛综合征)所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中,也常有鼻息肉的发生。

在这类鼻息肉组织中可见较多嗜中性粒细胞,但临床观察应用抗生素治疗鼻息肉收效甚微。

尽管X线平片显示鼻息肉病人多有鼻窦粘膜增厚的“鼻窦炎”征象,但鼻窦灌洗液中很少见有脓细胞和细菌(Dawes等1989)。

因此认为感染可能促进息肉生长,但不是息肉发生的必备条件。

二.变态反应 Kern和Schenck(1933)基于临床统计资料分析认为,鼻息肉是变态反应的结果。

因为他们发现在哮喘、枯草热(季节性鼻炎)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鼻息肉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则极少见。

后来的许多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主要根据是:①鼻息肉组织含有高水平组胺(Bums ted,1979;董震1983);②鼻息肉组织内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Friedman,1989;Drake-Lee等,1984、1987);③鼻肉组织中有IgE生成细胞,息肉液体中IgE水平高于血清(Drakee-Lee,1984);④以特异性变应原激发鼻息肉组织,可使其释放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相同的化学介质(Kaliner等,1973);⑤与鼻粘膜相比,鼻息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代谢明显增高,使产生大量白细胞三烯、炎性细胞趋化因子等(Jung,1987)。

鼻息肉是怎么回事

鼻息肉是怎么回事

鼻息肉是怎么回事?发布时间:2021-07-22T15:05:24.1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作者:杨林[导读]杨林(成都民生福音耳鼻喉专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31)冬春季节交替时,会有很多人出现鼻阻塞现象,甚至需要张口呼吸。

其实这有可能是鼻息肉引起的,该疾病属于常见的一种鼻部疾病,发病初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待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呼吸困难、鼻阻塞等现象。

基于此,本文给大家讲讲鼻息肉是怎么回事?以便各位早发现、早治疗该疾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一、鼻息肉的病因(1)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损伤鼻黏膜上皮屏障,并侵入鼻黏膜引起感染,导致鼻黏膜上皮血管形成、增生、组织重塑、成纤维细胞增生,最终发展为鼻息肉。

(2)变态反应:因大部分鼻息肉是因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的,其临床症状和过敏时的体征、症状比较相似。

此外,哮喘和鼻息肉息息相关。

所以,鼻息肉和变态反应有密切关联。

(3)中鼻道微环境学说:窦口鼻道复合体部位的黏膜肿胀、狭窄会促使黏膜互相接触,进而降低该部位黏膜血流量,并引起纤毛活动障碍,继而导致局部黏膜缺氧,减弱黏液纤毛清除能力,最终形成鼻息肉。

(4)遗传:据报道,鼻息肉属于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症。

所以,有关学者推测其和多基因遗传有关。

(5)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药,其会干扰体内花生四烯酸代谢,进而引起鼻息肉。

该类病人病灶多是双侧,且术后病情容易复发。

二、鼻息肉的临床症状(1)多涕:大部分鼻息肉患者会出现鼻窦阻塞性炎症,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且其呈现脓性或者粘液脓性。

(2)鼻塞:该症状呈现持续性加重,且会减弱嗅觉,有时还会伴有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现象,单侧发病比较少见,多是双侧发病。

(3)头痛:鼻息肉累及鼻窦时,会引起头痛症状。

(4)嗅觉障碍:鼻息肉促使嗅区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或者引起息肉堵塞时,会引起嗅觉障碍。

(5)听力下降: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闷、耳鸣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