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理论》课件

《精神分析理论》课件

治疗理论
自由联想
治疗的一个主要手段是 让病人自由提及与身心 有关的任何事情,不加 干预地表达内心的忧虑 和冲突。
分析的目的和 过程
治疗的关键在于帮助病 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认 识到精神冲突的存在, 并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重要 概念之一,指的是病人 通过治疗关系与治疗师 的关系产生的赞誉、恶 感、依赖等情感交流。
冲突与防御机制
冲突是人类心灵中常见的现象,人们运用各种防御 机制来解决心理压力。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自我和超我
精神分析认为,人的个性是由本 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
本我:
是人类心灵中原始冲动、欲望和 需求的来源。
超我:
由道德标准和理想自我构成,是 人类道德行为的来源。
自我:
平衡本我和超我的需求,是人们 心理稳定的关键因素。
精神病理理论
1 父亲形象和嫉妒情结
2 恐惧与焦虑
精神分析认为,父母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恐惧和焦虑是人们常见的心理症状,有时可 以通过分析来缓解。
3 投射机制
4 分离与否认机制
投射机制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人们会将自己的 想法和情感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
分离与否认机制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欺骗方式, 人们会将某些现实事件排除在心理之外。
终止分析
精神分析治疗必然要有 结束的时候,这中间需 要权衡多种因素。
小结
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
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不仅深刻影 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在心理治疗 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的争议
精神分析理论面临着很多争议,包 括其科学性和治疗效果等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与现代心理学 的关系
虽然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已经超越了 精神分析,但是精神分析理论在心 理学思考中仍然有其独特的地位。

《精神分析理论》课件

《精神分析理论》课件
防御机制
个体在面对焦虑和冲突时,会采用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如压抑、 否认、投射、反向形成等。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强调潜意识和无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01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的情感、行为和人
格特征有重要影响。
强调童年经验和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02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的经验和性心理发展对个体的人格和
文学艺术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艺术 家和电影导演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
欲望。
社会文化
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在心理学、哲 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中,精神分析理论被广泛运用。
03
CATALOGUE
精神分析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荣格
荣格的生平简介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
01
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无意
识是指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无法进入意识层面。
02 03
性心理发展
弗洛伊德提出性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性冲动和性满足在人格形成 中起重要作用。他将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蕾 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精神分析理论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
01
文学创作
许多作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通 过深入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创作 出具有深刻心理内涵的作品。
艺术表现
02
03
艺术批评
艺术家们借鉴精神分析理论,探 索潜意识的意象和象征,创造出 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精神分析理论为艺术批评提供了 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深入理 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 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意识之中,理性无法觉察潜意识的经验。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其中,本我遵循享乐原则,不会随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自我是由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

超物由自我发展而来。

朝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

4、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害怕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等。

5、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

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

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试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表现有:(1)否认否认的内涵是指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

(2)替代替代的内涵是将感受与行为转换到另一替代对象。

(3)认同认同的内涵是指有意识或部分有意识的接受另一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贬抑的感受。

(4)投射投射的内涵是指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

(5)合理化合理化的内涵是指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表面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

(6)反作用反作用的内涵是指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冲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

(7)退化退化的内涵是指采用前一阶段的行为,如五年级小学生因母亲生了小弟弟,出现了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行为。

(8)压抑压抑的内涵是指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潜意识中。

(9)升华升华的内涵是指一种正常且非导致压抑的替代行为方式,如将性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释放方式。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

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

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心理学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心理学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32
2、早期记忆
人追求优越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童年的 经验。儿童在4-5岁时就形成其生活风 格。
由于儿童所处的家庭、生活条件及周 围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便会形成不同 的生活风格
3、潜意识梦境
2021/7/3
33
3、生活风格的类型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分类
1、统治--支配型 2、索取--支配型 3、躲避型 4、社会有益型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 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 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2021/7/3
13
1895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 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 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1902年因读了佛 氏「梦的解析」而深受感动,曾追随弗洛伊 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年他参加弗洛伊 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 心成员之一。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 会主席。
2021/7/3
5
5、精神分析的内部分歧:
弗洛依德,既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又 是一位专权的领导人。他十分专制,决不 允许学生对他的学说提出异议,否则,轻 则痛责,重则驱逐门外、憎恨终生。为此, 他的一些得意门生如阿德勒、荣格、奥 托·兰克等纷纷出走,各自创立了自己的 学派。 这又为霍妮、沙利文等人创建新 精神分析学派树立了榜样。
末生儿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往往缺乏创 造力。
2021/7/3
31
d. 备受保护的独子(女):
由於父母将希望全摆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所以有时他会变得依赖,由於他常是众人 注目的焦点,所以他很容易觉得自己真得 大有价值,当他不再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 时,他的人生态度便很容易发生错误.

人格心理学课件第三章-新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学课件第三章-新精神分析

一、阿德勒生平



[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不幸的童年:佝偻病、三岁时弟弟死亡、五岁时肺炎、两次车祸、弟弟出生、学 习成绩平平 自卑感困扰 1895年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眼科和内科医师 器官缺陷 1902年与弗洛伊德合作,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第一届主席 1911年分歧、辞职,创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1912年改称个体心理学协会; 1914 年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920 年后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并在学校系统中组织儿童指导临床活动,成 立儿童指导中心。在 1922 年至 1930 年期间,他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 学会议。1926 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 年他到长岛医学院任美 国医学心理学的第一个讲座。1934 年定居纽约。1937 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 旅行时病逝。





阿德勒认为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 梦能够显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阿德勒认为,做梦是有目的的。梦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 部分,人们可以从对梦的期待中,看出梦的目的。梦的工作 就是应付我们面临的难题,并提供解决之道。人的所有活动 都具有目的性,梦作为人生活的整体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地 有目的性。阿德勒认为,梦和生活相互一致。 “梦是联系做梦者所面临的问题与其成功目标之间的桥梁。 在这种情况下,梦常常可以应验,因为做梦者会在梦中演习 他的角色,以此对事情的发生作出准备。”
(七)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



头生儿童:不安全感、自卑感比较强烈,敌视别人。 问题儿童、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等多见于头 胎儿童。 中间儿童:强烈的追求优越特性,大都雄心勃勃, 有远大的抱负,不墨守成规,一般比较干练、果断。 末生儿童:比较依赖、缺乏创造性,有强烈自卑感。 独生子:常常是逗人喜爱的,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为 了吸引别人而形成优雅的举止,但在缺乏良好教育 方法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相反的后果。

第三章 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第三章 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四)引发受者的潜意识 南方“黑五类” 南方“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 英国多家媒体指责这些奥运 圣火护卫队“具有攻击性” 圣火护卫队“具有攻击性” 2012年伦敦奥运筹委会主席 2012年伦敦奥运筹委会主席 科勋爵更是用‘暴徒’ 科勋爵更是用‘暴徒’来形容护 卫队成员。 卫队成员。 英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康妮• 英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康妮•胡 克在完成圣火传递后给自己一位 朋友打电话。她说: 朋友打电话。她说:“你有没有 注意到那些穿蓝衣的家伙? 注意到那些穿蓝衣的家伙?他们 气势汹汹,难道不是吗?” 气势汹汹,难道不是吗?
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的对象性
所谓大众传播的对象性, 所谓大众传播的对象性,是指针对特定的受众提供特 定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定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人格发展阶段论启示我们, 人格发展阶段论启示我们,大众传播要取得预期的传播 效果,不仅要考虑到受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节目定位、 效果,不仅要考虑到受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节目定位、 节目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还应遵循不同阶段的个体人格发展的 特点。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要采取受众能够接受的形式, 特点。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要采取受众能够接受的形式,要 能反映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矛盾。 能反映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矛盾。
第四节 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
一、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而不是本我和 超 我压迫的产物。它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 我压迫的产物。它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 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 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 展综合起来,共同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展综合起来,共同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着 个人的命运。 个人的命运。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按照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过程,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按照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过程,分为 八个阶段 : 表4—1 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相应品质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理解: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

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

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85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85

第三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8.自由联想法在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它与催眠疗法有何不同。

9.什么是过失,为什么会产生过失。

10.什么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总目标。

通常使用的治疗技术有哪几种。

第一节人格结构理论个体在其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经由成熟与学习的发展历程,逐渐建立起来的包括多种特质的统合性人格整体,称为人格结构(personalitystructure)。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是其学说的核心,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提出心理结构说,认为人的心理由潜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意识(表层)三个层次所构成;直至1923年才在《自我与本我》中正式提出人格结构说,认为整个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

这是对早期提出的心理结构说的修正与发展。

人格结构说既融入了心理结构说的思想,又强调了人格结构说的心理动力。

本节从介绍人格结构的组成入手,兼述人格的动力状态,说明心理能量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中的分配与流动。

本节最后再简要地回顾弗洛伊德早期提出的心理结构说。

人格结构的组成有关人格结构的论述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一个基本方面。

他在晚年明确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节对人格结构各组成部分的性质、起源、作用以及进行活动时所遵循的原则,分别进行说明。

(一)本我本我(id)是人格系统中最原始、最隐私的部分,它处于潜意识的深层,由先天本能、基本欲望组成,如饥、渴、性,它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知觉与记忆的所有欲望。

弗洛伊德曾说过,本我是我们人格中最黑暗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贮存心理能量的地方,与肉体联系着,肉体是其能量的源泉;蕴贮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此等冲动一旦发生即要求立即得到需求的满足,不受个体意识的支配,也不受外在社会规范的约束。

我们叫它一团混沌,一口充满沸腾、激动的大锅。

本我沸腾着、喧嚣着,毫无掩饰与约束地寻求生理的满足,它不受理智和逻辑法则的约束,也不知道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好、是坏;什么是道德。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一、概述从心理角度入手论述文学艺术,古已有之。

柏拉图认为诗歌使人心智衰颓而诗的创作能力属于神性的迷狂,亚里士多德提出心灵净化说,柯勒律治对想像进行了一番论述,都可以证明心理批评的历史源远流长。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分析批评始自19世纪末,在当代盛行的诸多批评模式中。

它是出现得较早、影响也极为深远的一种,它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其他现代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批评之中。

追溯精神分析批评的百年演变历程,考察它所研究的无意识对象,可以看出在不同发展阶段精神分析批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弗洛伊德本人为代表的传统精神分析批评(本我心理学批评),主要研究作者个人(或作品中人物)的无意识心理,文学作品被当作作家的心理征候来加以分析;后弗洛伊德时代的自我心理学批评开始分析读者对文本的心理反应,突出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原型心理学批评中,文学作品既不是体现作者个人心理征候的地方,也不是满足读者的个人无意识中隐秘幻想的渠道,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再现。

雅克·拉康等人将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从语言学角度重新阐释和改造了传统精神分析学中的许多概念,例如,“无意识”被认为是语言的产物,具有同语言一样的结构。

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a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精神分析首先将目光投向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对影响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心理作了细微的阐发。

注重对作家各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自传、私人信件、讲稿及其它文稿,特别是作家童年生活的记载。

作家内心深处的冲突尤其是童年生活中性爱冲动的幻想和挫折构成了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了解作家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的基础上,精神分析要求反观作家的作品,以揭示这些文本中暗藏的意义或深层的内容。

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

b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人物的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关系c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d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神经症研究
弗洛伊德最初专注于研究神经症 的心理机制,逐渐发展出精神分 析理论。
无意识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无意 识的部分,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对 人的行为和情绪有重要影响。
理论发展
01
02
03
自我心理学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 学派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发 展方向,其中自我心理学 派强调自我调节和平衡。
03
梦境解析有助于了解个体内心深处的需求、冲突和情
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的概念
移情是指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将对过去某人的情感投射 到咨询师身上的现象。
反移情的概念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将对来访者的情感投射 到自己身上的现象。
移情与反移情的作用
移情和反移情对咨询关系有重要影响,咨询师需对自身反移情保 持觉察和反思,同时帮助来访者理解和管理移情,以促进咨询效
自我成长与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强调个体潜力的发 掘和自我成长。
02
通过自我反思和内省,个体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和
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鼓励个体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福感。
人际关系改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问题往往 与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防御机制有 关。
精神分析理论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 • 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 精神分析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 精神分析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
19世纪末
精神分析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的 欧洲,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 德创立。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四、评价:投射测验1、投射测验的类型夏普墨迹测验——包括10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面只有一张墨迹,有的卡片上墨迹颜色不止一种,受测者根据指导语,描述他们在墨迹中看到的东西。

多数心理学家依靠他们个人的洞察力和直觉来解释受测者对墨迹测验的反应。

主题统觉测验(TAT)——设计者是亨利·默里。

测验由一系列模糊图片构成,让受测者根据情境讲故事,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境,结果将如何。

画人测验——画人测验的模糊刺激是一张白纸和要求受测者画一幅图画的指导语。

它通常被当做评定心理问题尤其是儿童心理问题的指标。

精神分析师常把受测者画的人看做是自我的象征。

2、对投身测验的评价反对者——它更应该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访谈支持者——首先,要区别好研究与差研究。

好研究目的是在于检验当前的预测,而差的研究把个体对测验的反应与任何一种行为联系起来,当评论家审视那些做出了合理预测的好研究的结论时,他们找到了可以支持测验有效性的证据。

其次,与其他类型的人格测验相比,为投射测验找到良好的效度资料更为困难。

但是很多心理学者提醒人们,不要夸大地解释受测者对投射测验的反应,不要过分依赖这些测验做诊断,采用投射测验获得的信息,应当和访谈、观察、个案材料及其他类型测验所收集的信息同时使用。

五、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和批判1、贡献:弗洛伊德理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与人格的理论。

被公认为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

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2、批判:首先,怀疑其原创性其次,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提出的许多假设是不可验证的。

例如病人在无意识中强烈地憎恨姐姐,用什么样的证据去证明呢?再次,主要依靠个案资料证明其理论,存在一定偏差。

最后,忽视或者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没有认识到生命最初五年之外的经验如何影响人格,不考虑社会文化对人格的重要影响,没有关注日常的心理机能和人格的积极面。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简介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主张人的行为和思维受潜意识的影响,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来理解和治疗心理问题。

在心理学和精神治疗方面,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潜意识与意识精神分析理论中,个体的心理活动被划分为潜意识和意识两个层次。

意识是个体能够直接感知和注意到的心理活动。

而潜意识则是个体无法直接察觉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心理防御机制等。

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个体的潜意识对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会通过各种方式滋生出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等。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强调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来理解和治疗这些心理问题。

冲突与欲望的解析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冲突主要源于潜意识中的欲望与现实的冲突。

个体的无意识潜意识中存在着强烈的欲望,如性欲望、压抑的童年经历、社会规范等。

这些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抑制和压抑,从而导致心理冲突的产生。

精神分析理论通过解析个体的潜意识来理解这些心理冲突和欲望,并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解析梦境和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通过解析梦境和自由联想中的隐含信息,可以揭示个体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个体免受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的困扰,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潜意识中的一种反应模式,通过将冲突和欲望排斥到潜意识中,以防止其对意识活动的干扰。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等。

压抑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冲突和欲望排斥到潜意识中,使其无法自觉。

否认是个体拒绝承认或接受一些现实情况或心理需求。

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欲望和冲突归因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心理防御机制来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个体认识到这些机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2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2
神经症病人的行为根源,应该从他们在儿童时
期与父母的关系中去寻找。这些看法构成了霍
尼与众不同的人格发展观点。
霍尼自己在儿童时期并不快乐,她自己缺
乏父亲的关爱,又和母亲关系密切,这些在她 个人的发展和她的理论观点方面都有较大的影 响。
几种主要原型 人格面具(persona) 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 暗影(shadow) 自性(self)
• 人格面具 • 个体用来应付社会习俗和传统要求,在公 共场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开人格。 • 面具是我们人格中必要的一面,但如果我 们过度认同我们的面具,就无法觉知我们 自己真正的个性,使个人的自我呈现受到 阻碍。
ISFJ
Protector 保护者
INFJ
Counselor 咨询师
INFP
Healer/Tutor 治疗师/导师
ESTJ
Supervisor 督导
ESFJ
Provider/Seller 供给者 /销售员
ENFJ
Teacher 教师
ENFP
Champion/Advoca te /Motivator
倡导者 /激发者
ENTJ
Field Marshall /Mobilizer
ENTP
Invertor 发明家
统帅/调度
五、评价 • 理论价值 • 扩展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 • 强调人格的整体性 • 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 领域 • 缺陷 • 神秘宗教色彩浓厚,晦涩难懂
第四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 论
一、生平 二、自我与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 感) 三、人格的终身发展阶段论
ISTP
操作者/演奏者
ISFP
INTJ
智多星 /科学家

第3章-心理学基本理论--第1节-精神分析理论

第3章-心理学基本理论--第1节-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 超我 自我 由 深 到 浅
意识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本我



弗洛伊德关于性的含义极为广泛,包括人追求快乐 的一切欲望。性本能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弗洛伊德把这种动力称作为力比多。 正常情况下力比多可以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性活动 方式发泄,但在失常时会走非常途径,附着在其他 看似无关的活动上 弗洛伊德将人一生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其中前三个阶段对塑造一个正常的成人人格有极为 重要的意义



梦是人在睡眠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 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梦与潜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睡眠时,超我的管制放松,潜意识的欲望会以伪装 的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形成可以被感知的梦 境,因此,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 的一种委婉表达 显梦与隐梦



压缩作用 即几种隐义以一种象征出现 转移作用 将隐义中的因素加以转移;将梦的思 想的精神重点或中心加以转移 戏剧化 即“梦中的描述手段”,将思想转化 为画面,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润饰 即“二级加工”,指醒后将梦中的材 料条理化,并更好地掩饰真相
第三章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本节内容
一、潜意识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三、性本能和性心理发展理论 四、释梦论 五、心理防御机制
又称精神动力理论,由弗洛 伊德(右图)在精神障碍治 疗实践中创立。当代将以弗 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为代 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称为 “弗洛伊德主义”,而将艾 里克森、弗洛姆等人发展过 的理论称为“新精神分析理 论(也称新弗洛伊德主义)”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 的主要理论之一。




积极意义 通过对心理障碍的病因做细致地分析,发掘出潜意 识中未被满足的根本原因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的问题, 帮助病人充分了解自己,并形成更成熟的心理防御 机制,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理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消极意义 过分强调人的生物性本能,过于重视早期的性本能 压抑,而忽视了成人的心理发展。 理论基础建立在对精神病人的观察上,分析依靠逻 辑,缺乏实验根据。 治疗周期过长。

第3章_精神分析理论

第3章_精神分析理论

35
年龄因素对防御机制选择的影响

把为社会不能接受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 动能量。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为积极的形式。
2016/3/25
30
升华
2016/3/25
31
3、替代displacement

把对某事物的强烈感情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事物 上,例如替罪羊、迁怒,通过迁怒可以减轻情感 上的痛苦。 拒绝承认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件,似乎其根 本未发生过。常用语言:“这不可能”、“绝对 不会”等。 与压抑不同,否认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 些事不是真实的。
2016/3/25 7

无意识(或潜意识 ) unconsciousness
指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思想和 行为影 响极大。其特点为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 是非性、非现实性和最具活力和能量。 1、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 意识到。其中包含一些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 个人生活准则的原始欲望;早期被压抑的愿望,被 压抑的童年经历与事件;来自种族天赋遗传经验。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 进行着 。 3、潜意识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 获得满足;也会通过口误、笔误、一些神经症症状 等表现。
10
2016/3/25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是一能量系统;能量是一定的。人格构成: 本我 id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 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 遵循“快 乐原则”。
自我 ego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 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2016/3/25
27

精神分析理论(侧重心理学)

精神分析理论(侧重心理学)
神经心理分析
结合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心理现象 的神经机制和生理过程。
情绪与认知过程
研究情绪和认知过程在大脑中的活动和相互作 用,揭示心理过程的物质基础。
神经精神分析
探索神经损伤、神经疾病等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精神分析在治疗中 的应用。
社会建构论的影响
社会建构主义
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和行为 的影响,以及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社会素与心理过程
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 程,以及个体如何通过社会互动塑造自己的心理世 界。
社会建构论与精神分析的 整合
探讨如何将社会建构论与精神分析理论相结 合,以更全面地理解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THANKS
人格理论
人格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 我三个部分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
形成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
人格障碍
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对人格障碍的理解和 治疗方案,如依赖性、焦虑症、强迫症等。
人格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受到童 年经验和早期关系的影响,通过潜意识的 冲突和防御机制来塑造人格。
精神分析理论(侧重心 理学)
目录
Contents
•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 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 精神分析理论的争议与批判 • 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与发展
理论起源
精神分析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奥地利 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工作,他提 出了无意识过程和人格结构的概念。
发展历程
精神分析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经历了 多位重要代表人物的发展,包括阿德 勒、荣格、埃里克森等,他们为理论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

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

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第一章引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探讨人际互动的一门学科。

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社会心理学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社会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概述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潜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根据该理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冲动,这些冲动可以通过梦境和日常行为来表达。

这些冲动可能会被压制,导致精神问题。

第三章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应用:3.1 人类行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一个自我保护和满足内心需求的过程。

这在社会心理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可帮助人们了解人类行为的真实动机,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提供帮助。

3.2 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心理防御机制,认为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会通过压抑或否认等防御机制来应对潜在的恐惧和痛苦。

该理论在研究社会行为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3.3 神经症神经症是社会心理学中经常研究的一种现象。

精神分析理论在研究该现象时,强调了潜在的事物,并通过研究神经症的内心动机来提供有关治疗的见解。

3.4 童年经历精神分析理论还强调了童年经验对人类行为的长期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中,童年经验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接受。

通过研究童年经验,人们可以了解个体的个性发展、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践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实践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个体治疗在个体治疗中,精神分析理论被广泛应用。

心理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梦境、日常行为和沟通方式,来解决患者的问题。

4.2 社区治疗在社区治疗中,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侧重于解决集体性问题,如压抑和羞愧等问题。

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集体问题的本质、动机和影响。

4.3 儿童发展在研究儿童发展方面,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见解。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儿童内部的冲动、压抑和防御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展的超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 两部分。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经验, 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 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 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超我的主要功能是 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 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 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 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 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服从超我的 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 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 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超我,简言之,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 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 式中产生的,即根据父母的价值观,儿童 的某些行为因受到奖赏而得到促进,而另 一些行为却因被惩罚而受到阻止。这些带 来奖赏和惩罚的经验逐渐被儿童内化,当 自我控制取代了环境和父母的控制时,就 可以说超我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自我”对外界的功能是感知外界感激,将 经验消化、储存。外界刺激若过强,“自 我”则避之,若适合则就之。“自我”对 “本我”的功能是指挥它,决定它的各种 要求是否能得到满足。这种调节是根据快 乐与不快乐原则及现实原则进行的。“本 我”的要求若得到满足则产生快感,若不 能满足就产生不快感,若遇到可能增加不 快感的情况则产生焦虑不安。

这种要求若有迟缓就会感到烦扰,懊恼, 其结果不是这种原动力消失或减弱,而是 企图满足的要求更加迫切。因而在“本我” 的动力之下,一切困难,疼痛和挫折都要 克服且在所不惜。本我策动的力量如受到 压抑,就会改变方向而转移地方。“本我 “是人格的一个永存的成分,在人一生的 精神生活中,的动力基础

19世纪中叶,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 提出了能量守恒定理。这个定理说明, “能”实际上是一个量,它可以转换形式, 但不可以被消灭;当能在一个系统的某部 分里消失时,它就一定会在该系统的其它 地方出现。能量守恒定理的提出,使科学 家们对人的看法有了改变,出现了所谓动 力生理学。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 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 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 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 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 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 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 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 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 升华等。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 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 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 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结果是婴儿会按照活动的结果好坏来发展 活动或抑制活动。此时婴儿的行为,比之 生活开始的时候,变得更少盲目性。作为 “本我”和外界之间的中介,我们精神生 活的这一部分可以命名为“自我”。“自 我”要调节外界与“本我”。一面使“本 我”适应外界的要求,一面用肌肉的活动 使世界满足“本我”的欲望。


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难扮的角色:“有 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 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 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 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 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 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 部世界、超我和本我。”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 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 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 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正是人格中的这一侧面——“超我”——表 达了人的性格特点,使人按照价值观念和 各自的理想行事。“超我”一旦形成了, “自我”有职责同时满足本能冲动、“超 我”和现实三方面的要求……“自我”要使 “本我”的要求获得满足,不仅需要考虑 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 否认可。这样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可以从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人 格动力关系中得以阐明。
弗洛伊德与他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Frend 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 理学家艾内斯特· 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1881年 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 莎· 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 弗洛伊德后来也成 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 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压抑在 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 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 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 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 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 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 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员” 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 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检查 员”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 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一、人格结构图式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 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 的部分。早期,弗洛伊德提出了“二部人 格结构”说,即无意识和意识的结构说, 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 意识和潜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 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究竟什么是潜 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 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 能有关的欲望。

假如人格中仅有本我和自我这两个结构部 分,那么人就将成为快乐主义和兽欲主义 的有机体,当他处于一种需要状态时,他 就会从合适的环境对象中寻求对需要的直 接满足。然而人格中还存在着使情况变得 更加复杂的第三个结构部分,即“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

在和环境的交往中,儿童终于不仅发展了“自 我”,而且还知道了什么是对的和什么是错的— —能够对正确与错误做出辨别。这就是人格中的 “超我”。“超我”有许多清规戒律,强迫“自 我”遵守。而这些清规戒律都是来自内心,而不 是外部环境应急的需要。从种族发展来看,“超 我”起源于原始人。“超我”的原形虽然是从遗 传传授给个体,但主要是由儿童期受挫折的性冲 动为根据。所以它是婴儿时期的延长及性欲的延 迟的结果。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 J· 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 一名叫安娜· 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 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 沙可 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 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 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 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 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机体也是一个动力系 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的规律。弗洛伊 德接受了这种新的观念,并把它引入心理 学,认为动力学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的躯体, 同样也适用于人格,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 是心理能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所致。他开 创的“动力心理学”便是研究人格中能量 的转换与改变。

弗洛伊德的动力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 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其中操纵人格 三部结构运转和作用的能叫心理能。在弗 洛伊德看来,人格可以获得的能量是一定 的,人格中某一系统获得能量后,就意味 着其它系统已丧失能量。一个人有坚强的 自我,其本我和超我就势必虚弱。人格的 动力状态是由能量在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 布决定的,而一个人的行为则取决于其所 具有的动力状态。

。“自我”是“本我”的对立面,在与环 境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婴儿 最初只有“本我”这一部分,但婴儿不久 就会反应环境中的各种方面,包括社会方 面。婴儿不断长大,生物冲动的影响就以 各种方式受到改变。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 婴儿为了满足“本我”的要求,逐渐懂得 用某种方式和某些地方,比用其他方式和 其他地方,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得到满足。

晚期,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1923 年)中对他的理论做了修正,提出了新的 “三部人格结构”说,即人格是由伊底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来源, 是遗传下来的本能。它是“一个原始的、 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 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 础。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 而不可及的部分,我们对它几乎什么都不 知道。

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 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 的中介。弗洛伊德在《自我与伊底》一书 中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 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指导马的能量 朝着他想去游历的路途前进。

这就是说,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 然而由于自我联系现实,知觉和操纵现实, 于是能参考现实来调节伊底。这样,自我 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现实地解除个体 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欲望。因此,自我并 不妨碍伊底,而是帮助伊底最终合理获得 快乐的满足。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 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 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 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 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 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意识才是人的精 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


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 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程中有无意 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 生活。弗洛伊德宣称:“精神分析的第一 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 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 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 析引论》

我们的“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的 影响。就像弗洛伊德所说:“在这冗长的 儿童时期,正在长大的孩童依赖父母生活, 留下了一个沉淀物。这个沉淀物构成了自 我里面一个特殊的机关,使父母的影响能 够长期存在。”儿童(尤其在幼年时期) 在与父母的接触中,通过心力内投或内化 的机制,将父母的人格及祖先的社会道德 等变成为自己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