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乘加、乘减(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可以交换顺序,但乘法不一定可以交换顺序。
2.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够进行乘加、乘减的综合计算。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2.乘加、乘减综合计算。
3.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重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乘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操作练习
让学生分组练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上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
教师循序渐进地展示每一个步骤,并通过复盘回放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3. 案例解析
通过学生的操作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一些乘加、乘减的综合计算。
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或者让学生自己编出一些例子,然后答案进行核对。
4. 举一反三
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去。
例如,工厂需要制作200个相同的产品,请问需要多少原材料?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够进行乘加、乘减的综合计算,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还需要深入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加复杂的问题中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参考教案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参考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乘加、乘减的卡片、图片等。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
(2)出示乘加、乘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探究新知(1)乘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加的概念。
② 讲解乘加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③ 学生进行乘加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减的概念。
② 讲解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③ 学生进行乘减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交流答案。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实际问题。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并进行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进行签字。
七、板书设计课题:乘加、乘减1. 乘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乘加混合运算a. 引导学生观察乘加混合运算的算式,发现其特点。
b. 讲解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c. 学生尝试计算乘加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点评并指导。
(2)乘减混合运算a. 引导学生观察乘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发现其特点。
b. 讲解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c. 学生尝试计算乘减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1)解决实际问题a. 出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b. 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
(2)趣味数学活动设计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相关的趣味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3. 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 看杂技《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看杂技《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其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2.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教学难点:运用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草稿纸、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杂技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吗?2.新课讲解-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 讲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强调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课堂练习- 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并分享解答过程和答案。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提醒学生课后做好复习。
(六)板书设计1.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2.板书内容:-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课后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思考题:设计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解决。
(八)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上册)》1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建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模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摆积木吗?有一位小朋友也喜欢摆积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上摆的积木是什么图形的?图1 学生观看课件(见图1),会发现积木的形状是小正方体。
师:仔细观察,这些正方体是怎么摆的?预设1:横着摆,一行摆5个,摆了3行,还多了2个。
预设2:竖着摆,有2行摆4个,有3行摆了3个。
预设3:竖着摆,一行摆3个,有这样的5行,还多了2个。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设计意图】通过图示让学生自主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一)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师:那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预设:17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1:一个一个数的。
预设2:我可以计算出来。
师:用自己的方法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二)组内交流,归纳方法师:愿意把你的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吗?要求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建立乘加模型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算的?预设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一横行有5个,有这样的3行,就是5+5+5=15,再加上2个,一共有17个,列式是:5+5+5+2=17(个)预设2:我们小组和第1组想的一样,先算一行有5个,有3行,3×5=15,再加上2个,列式是:5×3+2=17(个)预设3: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一竖行有3个,有这样的5行,3×5=15,再加上2个,一共有17个,列式是:5×3+2=17(个)预设4: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有2竖行,一行有4个,2×4=8;有3竖行,一行3个,3×3=9,再把它们的和加起来是17个,列式是:2×4=8,3×3=9,8+9=17(个)教师组织学生边交流,边思考,弄清楚所列算式分别求的是图中的哪一部分,交流中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一等奖教案2018-2019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2—23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活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的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的计算。
难点: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旧知,铺垫新课(1)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5+5+5 4+4+4(2)全班一起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谈话:同学们,在一次手工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小:正方体和小圆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1:一排有5个小正方体,有3排,最后一排只有2个小正方体。
生2:一排有4个圆形,有4排,最后一排只有2个圆形。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3: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生4: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谈话:同学们,你想不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正方体呀?你能求出一共有有多少小正方体吗?仔细观察,我找同学说一说。
生1:我可以数出来。
生2:我可以把每一行的加起来。
生3:我想先求出上面三行有多少,再加第四行的。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请你根据提示解决刚才的问题。
探究提示: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一共有有多少小正方体。
2.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结合图形画一画、分一分,理解每一个算式的意义。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预设:生1:我把每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连加。
5+5+5+2=17(个)生2:前三行一共有5×3=15(个),再加上第四行的2个,15+2=17(个)生3:我也是先算3个5是多少,再加上2个。
乘加乘减两步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乘加乘减两步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两步解决问题的含义,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
2. 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问题的含义,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问题的含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乘加乘减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
2. 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问题的列式及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乘加乘减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乘加乘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
本节课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意义、列式及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乘加乘减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看杂技《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看杂技《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第二节的《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学会如何计算。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自己的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杂技表演,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用。
通过观看这个表演,同学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魅力。
2. 讲解知识点:然后我会带领同学们学习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4. 实际问题解决:然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1. 规则:先乘后加(减)2. 步骤:(1)计算乘法部分(2)计算加法(减法)部分(3)将两部分结果相加(相减)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46页的练习题。
答案:(1)25 × 3 + 4 = 79(2)18 × 4 4 = 68一个篮子可以装5个苹果,3个香蕉。
现在有20个苹果和10个香蕉,问:(1)一共需要几个篮子来装这些水果?(2)如果每个篮子多装一个香蕉,还需要几个篮子?答案:(1)20 ÷ 5 + 10 ÷ 3 = 4 + 3 = 7(个篮子)(2)(20 + 10) ÷ (5 + 1) = 30 ÷ 6 = 5(个篮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实际应用。
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乘加、乘减(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加的概念,并学会乘加的运算方法。
(2)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减的概念,并学会乘减的运算方法。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生活中的乘加、乘减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4.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乘加、乘减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新课”部分,因为这是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对这一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讲解新课部分,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理解乘加、乘减概念的同时,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乘加和乘减。
1. 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场景,如购买水果、分配零食等,让学生理解乘加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要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乘加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使用青岛版(五年制)教材。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法与加法(减法)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重点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2.学生归纳总结乘法与加法(减法)的关系;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预备知识1.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2.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3.前面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口算题目,如“3 + 5 + 4 x 2 = ?”,引发学生思考并回忆之前所学的加减法与乘法知识点,提出乘加混合运算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学习内容及方法(1)学习内容教师向学生举例阐述乘加混合运算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提供具体习题进行讲解。
(2)学习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示范演算以及讨论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模式。
3. 实例演练教师出示具体实例,例如“①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买了3件衣服,每件衣服20元,又买了2个玩具,每个玩具1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②小燕妈妈在商场买了2个苹果和3个桔子,一共花了36元,请你们想一想,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加起来花多少钱?”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学生在思考、观察和归纳总结中完成计算。
4. 归纳总结通过针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乘加混合运算和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思想,从而掌握本课的关键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合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应适当地增加互动与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课堂,突出教学亮点——新课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教材的使用,又给当今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亮点,对广大教师来说,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九单元《休闲假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课程标准还倡导,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形势下广大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基本理念。
为了更好地体现青岛版教材“情境串引出问题串”的特色,我们精心改编了教材情境,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旅游为媒介,选取了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且风景优美的泰安肥城,创设了一系列吸引孩子们眼球的情境串:世上桃园——智慧转盘——精选甜桃——丰收乐园——桃木工艺品展厅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旅程中理解并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也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总之,从这节课的系列情境和教学效果上,完全可以透视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精巧的构思,让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使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1.在“美景欣赏”中踏上学习旅途泰安肥城有十万亩桃园,是桃文化的胜地,肥城桃驰名中外。
有了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前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图片欣赏,带孩子们走进了美丽的肥城,感知了绯红如霞的桃花、个大诱人的肥桃,享受了美的熏陶,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从而踏上了快乐的学习旅程。
2.在“世上桃园”中建立数学模型世上桃园情境图进行了巧妙的改造,成为我们把教材上的“登山观光” “世上桃园”风景区。
【教学实录】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实录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3. 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比赛吧?学生非常兴奋,跃跃欲试要开始比赛。
师:动画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请用学过的数学算式表示出来!看谁的方法多!老师要播放动画了,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呦!师播放动画,学生聚精会神的观察。
二、新授:1、观察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师:先播放3组小方块依次出现的画面,停顿下再单独出现2个小方块,问这时候有多少小方块?应该怎样解决?请同学们尝试着列出算式。
师:列出算式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问:谁来说一下你的想法生:5+5+5=15;15+2=175+5+5+2=173×5=15;15+2=17师:还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吗?借助动画,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3×5+2并且借助动画的播放顺序理解3×5+2=17的计算顺序。
2、发散思维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小组讨论交流生:可以列出4×5-3=17;把缺少的部分补上,自己画3个小方块,这样就一共有4×5=20个小方块,再去掉我们自己画的那3个就是人家自己有的17个了。
师: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借助动画的播放顺序理解4×5-3=17的计算顺序。
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巩固师:播放动画显示小圆片的出现次序,请用列一个综合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生马上在练习本上列式。
师:谁讲台上配着老师的动画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的?生1:先求先出现的4组一共多少个,再加上单独出现的2个,所以算式是4×4+2=18个。
九 休闲假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九休闲假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结合实例,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3. 应用: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解答。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九休闲假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
(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结果。
2. 提高题: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学生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否理解,课堂练习是否完成,课后作业是否能够独立完成。
3. 改进措施: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乘加(减)除加(减)实际问题-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乘加(减)除加(减)实际问题-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减)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减)除加(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加(减)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 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3. 运用乘加(减)除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减)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用乘加(减)除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与法则- 讲解乘加(减)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与法则。
- 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加(减)除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 实际问题分析- 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 引导学生运用乘加(减)除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4. 练习与讨论-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乘加(减)除加(减)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本节课通过讲解乘加(减)除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与法则,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分析”环节。
乘加、乘减-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加、乘减-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计算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1.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乘加、乘减计算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加、乘减计算;2.应用乘加、乘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实物或图片:橙子,火车,公园等;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师课件、学生小黑板、小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橙子,火车等实物或图片呈现出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讲授(15分钟)1.乘加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师写出以下例子,如:(1)小芳有3个铅笔盒,每个铅笔盒里有5支笔,请问小芳有多少只笔?(2)小明每天要看2小时的电视,他每天去学校需要1小时,那么小明一天要花多少时间?教师通过黑板和小计算器的应用,讲解乘加的计算方法。
2.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师写出以下例子,如:(1)小张有12个苹果,他送给了3个同学,还剩多少个苹果?(2)公园里有20个车位,现在有12辆车进来了,还有多少个车位?教师通过黑板和小计算器的应用,讲解乘减的计算方法。
3. 练习(20分钟)教师通过习题的形式进行习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4. 实践应用(10分钟)教师运用乘加、乘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1)小玲家里有24个鸟窝,每个鸟窝里住着6只小鸟,请问小玲家里有多少只小鸟?(2)一列火车共有30辆车厢,每辆车厢可以容纳28名乘客,请问这列火车最多可以容纳多少名乘客?5. 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小黑板或其他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方法,并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乘加、乘减方法教学,通过实际问题的呈现和问题求解的实践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2)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六、附录本节课所需的教具、学具等物品。
注:本教案根据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相应教材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十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
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得运算顺序,把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预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一、领会课程标准新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的知识动身,给学生出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说明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乘加(减)混合运确实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差不多把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今后连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游人来到景区购票、付车费的情境,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依旧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得混合运算的顺序。
如此安排,一方面,能够利用现实的素材关心学生明白得运算顺序。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体会,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摸索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时期,再加之本课内容关于学生来讲,明白得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复习两步计算乘加(减)、除加(减)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复习两步计算乘加(减)、除加(减)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中的两步计算乘加(减)、除加(减)解决问题。
我要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过的内容包括:1. 两步计算乘加(减)问题;2. 两步计算除加(减)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来找到答案。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两步计算乘加(减)、除加(减)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掌握两步计算的方法,难点是能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题目,还有白板和记号笔,我们可以一起在白板上解答这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5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这是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计算妈妈的苹果数量,然后再加上小明的苹果数量。
在讲解完例子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白板上写下题目的要求和计算步骤,让大家可以看到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5个橙子,他吃掉了2个橙子,然后又吃掉了3个橙子,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橙子?答案:小明还剩下0个橙子。
2. 小华有8个糖果,他给了小明3个糖果,然后又给了小红2个糖果,请问小华还剩下几个糖果?答案:小华还剩下3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复习,更好地掌握两步计算乘加(减)、除加(减)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复习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重点关注和解释的细节。
一、两步计算的顺序在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计算的顺序。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先进行乘除运算,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在解决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5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时,我们应该先计算妈妈的苹果数量,即3+5,得到8,然后再加上小明的苹果数量,即8+3,得到最终答案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小学青岛版数学上册100—101页信息窗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也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旅游团一起去泰山游玩,好吗?
二、合作探究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泰山脚下,(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快来说一说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9辆大汽车
生2:9人一组,分成了4组,还剩下5人。
师:还有其他的吗?引导学生找出小汽车的信息。
生:每行有4辆,一共有3行。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能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几辆大汽车?
师:大汽车有几辆啊?生:9辆
生2: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一共有多少人?师板书生3:大车和小车一共有多少辆?
师: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好不好?生:好
师:小车比大车多几辆?
师:问题找到了,这一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好吗?请同学们快来找一找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在哪里?
生:9人一组,分了4组,还剩5人。
师:把我们找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好吗?生齐读
师:谁来说一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我们要先求什么呢?
生:先求出4组一共有多少人,再加上剩下的5人
师:也就是求的?生:一共的人数。
学生自己列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算式。
生说教师板书:4×9+5=41(人)
师:同意她的算法吗?4代表什么?
生:4组的人数。
师:9代表什么?
生:一组9人。
师:4×9求的是什么?
生:4个组有多少人?
师:再加5呢?
生:加上剩下的5人
师:就是
生:一共的人数。
师: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有谁的和他的不一样的?
4×9=36(人)36+5=41(人)
师:在这两个算式里你先的求得是什么?
生:4组的人数
师:为什么加5?
生:加上剩下的人数,就是一共的人数。
师: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生:李海算的是一个算式,桑玉婷算的是两个算式。
师:不管是一个算式还是两个算式,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生:得数,单位
师指算式生:先算4×9
师:在有乘有加的算式里,我们都是先算的什么?
生:在有乘法有加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老师说一遍看谁能重复老师的话。
生重复。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接下来有没有信心表现得更棒呢?我们再来挑战有难度的问题好吗?
出示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师:在这个问题里,谁是知道的,谁是不知道的呢?
生:小汽车的数量不知道,大汽车9辆。
板书
小汽车虽然不知道,但是你能找到与小汽车有关的信息吗?看谁先找出来。
生:一行4辆,有3行,教师简单板书。
)
师:要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要先求谁?
生:小汽车
师:再求谁?
生:多几辆。
师: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好吗?
学生展示
4×3-9=3(辆)
师:代表什么呢?4呢?
生:3行,每行4辆。
师:减9呢?
生:小车比大车多几辆的。
师:和他的算式写法不一样的有吗?
生:4×3+12(辆)12-9=3(辆)
师:你的4×3求出的是什么?
生:小汽车的辆数。
师:减9呢?
生:多几辆。
师;看着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生:上面是两个算式,下面是一个算式。
师: 相同点?
生:先算小汽车。
师:在这两个算式里我们先算的?
生:乘法
师:又算的?
生:减法
师引导学生说: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出示算式
再次把黑板上的算式连在一起让学生观察:
4×9=36(人)36+5=41(人)
9×4+5=41(人)
4×3+12(辆)12-9=3(辆)
4×3-9=3(辆)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引导总结: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
师引导学生指读。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智慧转盘”
师:(课件)同学们看,桃园风景区中有一处小朋友们都爱玩的游戏——智慧转盘。
想不想玩一玩。
你算的快它就转的快,开始。
师:谁来挑战第一题?(3×7+20)
生:先算3×7=21,再算21+20=41。
师:祝贺你挑战成功,顺利跳到下一个转盘!(10+6×5)
生:先算6×5=30,再算10+30=40。
师:完全正确!第三个。
(4×5+6)
生:先算4×5=20,再算20+6=26。
师:太迅速了!下一个。
(3×4+5)
生:先算3×4=12,再算12+5=17。
师:胜利就在眼前了!最后一个。
(62-5×8)
生:先算5×8=40,再算62-40=22。
师:祝贺你们顺利通过了智慧转盘。
2、看图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明白情景,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总结课堂,提出希望
谁想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混合运算
师:在运算中药注意
生: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4×9=36(人)36+5=41(人)9人一组,有4组,还剩5人4×9+5=41(人)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4×3=12(辆)12-9=3(辆)?9 4×3-9=3(辆)
一排4,有3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