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的制备步骤和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是一种具有尺寸在1到100纳米范围内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光学特性。

它在生物医学、电子学和光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1.湿法还原法湿法还原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首先,将对金离子具有还原能力的化合物如柠檬酸、乳酸、氯化亚锡溶解在溶剂中,调节溶液的ph值。

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氯金酸(HAuCl4)并搅拌,利用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为金颗粒。

最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将胶体金分离出来。

2.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首先,将一定浓度的氯金酸(HAuCl4)溶解在溶剂中,并加入少量的还原剂,如氢氯酸或异硫脲。

接下来,使用滴定管将还原剂溶液滴加入氯金酸溶液中。

滴加过程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黄色变为红色,直到达到滴定点。

在滴定过程中,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为金纳米颗粒。

3.还原法还原法是一种通过还原剂直接将氯金酸还原为金颗粒的方法。

在制备中,首先将氯金酸溶解在溶剂中,并加入一定浓度的还原剂,如硼氢化钠(NaBH4)或乳酸铺盖。

接下来,向该溶液中滴加还原剂溶液,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转变为红色。

当滴加过程停止后,胶体金制备完成。

4.光化学法光化学法是一种利用光能进行胶体金制备的方法。

在制备中,首先将氯金酸溶解在溶剂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接下来,向该溶液中加入光敏剂如染料丙酮酸(AA),并进行紫外光照射。

在光照射的作用下,金离子将被还原为金纳米颗粒。

上述方法是一些常见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它们各有优劣。

在具体选择时,需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还在不断发展中,有些新的制备方法如微乳液法和微流控法也被广泛应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胶体金制备及参数调节

胶体金制备及参数调节

胶体金制备及参数调节一、胶体金的制备1.制备方法胶体金的制备多采用还原法。

氯金酸(HauC14)是主要还原材料,常用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

根据还原剂类型以及还原作用的强弱,可以制备0.8nm~150nm不等的胶体金。

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为柠檬酸盐还原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HauC14先配制成0.01%水溶液,取100ml加热至沸。

(2)搅动下准确加入一定量的1%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水溶液。

(3)继续加热煮沸15min。

此时可观察到淡黄色的氯金酸水溶液在柠檬酸钠加入后很快变灰色,续而转成黑色,随后逐渐稳定成红色。

全过程约2~3min。

(4)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恢复至原体积。

用此法可制备16~147nm粒径的胶体金。

金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制备时加入的柠檬酸三钠的量。

表19-1列举制备4种不同粒径胶体金时柠檬酸三钠的用量。

表19-1 四种粒径胶体金的制备及特性胶体金粒径(nm)1%柠檬酸三钠加入量(ml)*胶体金特性呈色λmax 16 2.00 橙色518nm24.5 1.50 橙红522nm41 1.00 红色525nm71.5 0.70 紫色535nm*还原100ml0.01%HauC14所需量2.注意事项(1)氯金酸易潮解,应干燥、避光保存。

(2)氯金酸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配制氯金酸水溶液时,不应使用金属药匙称量氯金酸。

(3)用于制备胶体金的蒸馏水应是双蒸馏水或三蒸馏水,或者是高质量的去离子水。

(4)是以制备胶体金的玻璃容器必须是绝对清洁的,用前应先经酸洗并用蒸馏水冲净。

最好是经硅化处理的,硅化方法可用5%二氯甲硅烷的氯仿溶液浸泡数分钟,用蒸馏水冲净后干燥备用。

(5)胶体金的鉴定和保存:胶体金的制备并不难,但要制好高质量的胶体金却也并非易事。

因此对每次制好的胶体金应加以检定,主要检查指标有颗粒大小,粒径的均一程度及有无凝集颗粒等。

胶体金制备方法

胶体金制备方法

胶体金制备方法胶体金是一种由纳米颗粒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一种常见的胶体金制备方法是还原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氯金酸盐作为金源,还原剂如氢氯酸、次氯酸钠、亚硫酸钠等,以及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首先,将氯金酸盐溶解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经过搅拌和加热处理后,溶液中的金离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形成胶体金溶液。

另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光化学法。

该方法利用光的照射作用,将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一般使用紫外光或可见光作为光源,将含有金离子的溶液暴露在光源下,金离子在光的作用下逐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电化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胶体金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首先,在电解质溶液中放置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为金电极,另一个电极为参比电极。

然后,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金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金离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并被带到溶液中形成胶体金溶液。

还有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化学共沉淀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金盐和还原剂共同作用,使金离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首先,在含有金离子的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氢氯酸或亚硝酸钠,然后通过搅拌和加热处理,金离子被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形成胶体金溶液。

通过上述几种制备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胶体金纳米颗粒。

这些胶体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学、催化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中,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于肿瘤治疗、生物传感器等。

在光学领域,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备纳米光学材料、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

在催化领域,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反应的促进。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和调控制备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质和应用的胶体金纳米颗粒。

胶体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胶体金法使用方法

胶体金法使用方法

胶体金法使用方法胶体金法是一种利用胶体金作为信号增强剂的分析方法。

胶体金颗粒具有较小的尺寸、高度结构可控性、良好的离散性和比表面积等特点,使其成为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

一、胶体金的制备胶体金的制备是胶体金法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乳液法、还原法、微乳液法等不同的方法制备胶体金。

其中最常用且操作简单的方法是还原法。

1.材料准备:0.02%HAuCl4溶液、0.01MKCN溶液、0.1MNH4OH溶液。

2.反应操作:(1)将100mL的0.02%HAuCl4溶液倒入烧杯中;(2)在快速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0.01MKCN溶液,使溶液保持颜色不变;(3)继续快速搅拌,并缓慢滴加0.1MNH4OH溶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4)继续搅拌,加热至70-80℃恒温反应30分钟;(5)关闭加热,继续搅拌冷却至室温。

二、胶体金的表征制备好的胶体金颗粒需要进一步表征其形貌、粒径和分散性等。

常见的表征方法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动态光散射(DLS)等。

1.TEM观察(1)将制备好的胶体金溶液滴在碳膜上,自然风干;(2)使用TEM对样品进行观察,并通过软件对颗粒进行形貌和大小分析。

2. UV-vis光谱测定(1)取胶体金溶液,使用纳米级石英池进行测量;(2)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波长范围为400-800 nm;(3)记录吸光度值和峰位。

3.DLS粒径分析(1)将胶体金溶液使用适当稀释后,使用DLS仪器测试;(2)通过光散射自相关函数得出胶体金颗粒的尺寸分布和平均粒径。

三、胶体金的应用胶体金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化学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生物医学领域(1)生物传感器:胶体金可以与生物分子结合,通过改变颗粒的形貌或表面等特性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2)免疫检测: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可以进行免疫检测,如ELISA。

(3)药物递送:胶体金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释。

干化学法 胶体金

干化学法 胶体金

干化学法胶体金
胶体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纳米材料。

它是由小至10纳米大小的金粒子组成的,具有独特的光学和光电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催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种使用干化学法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第一步,将氯金酸溶液与还原剂溶液混合。

其中,氯金酸是含有Au3+离子的化合物,还原剂通常选择为维生素C、氨水等。

混合后的溶液会呈现颜色变化,从黄色逐渐过渡到红色;这是由于金离子逐渐被还原为金原子,并组装成金纳米粒子。

第二步,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观测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和形状。

在实验条件下,最好要控制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在10至50纳米之间。

同时,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pH值、还原剂用量等,可以调控金纳米粒子的形状(如球形、椭球形等)。

第三步,通过添加稳定剂,如PEG(聚乙二醇)、C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稳定金纳米粒子。

稳定剂可以形成保护层,防止金纳米粒子产生团聚,同时也可以改变胶体金对生物组织和细胞的相容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稳定剂对金纳米粒子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稳定剂时需根据具体应用来进行选择。

最后,在制备胶体金后,可以通过表征手段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功能化处理胶体金,如通过修饰表面结构、连接生物分子等方法赋予其特殊性能和功能,如药物传递、成像等。

综上所述,干化学法制备胶体金需要掌握一系列技术。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选择稳定剂等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粒径和形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胶体金,为其在生物医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

胶体金工艺流程

胶体金工艺流程

胶体金工艺流程
《胶体金工艺流程》
胶体金工艺是一种将金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并通过特定的工艺制备出各种功能材料的技术方法。

胶体金工艺在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制备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挑战。

胶体金工艺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料准备:首先要准备金源材料,一般是金盐溶液,如氯金酸溶液。

另外还需要其他辅助试剂和溶剂,如还原剂、稳定剂等。

2. 混合溶液制备:将金盐溶液与还原剂、稳定剂等混合,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和加热,使金盐还原生成金纳米颗粒,并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3. 精细处理: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参数,进一步调控金纳米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性质等特征,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4. 分离纯化:将制备好的胶体金溶液进行离心、超滤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物质,得到纯净的胶体金溶液。

5. 应用加工:将纯净的胶体金溶液用于各种应用领域,如纳米材料的合成、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医学诊断和治疗等。

胶体金工艺流程所涉及的操作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需要在严格的实验室环境和专业的操作人员指导下进行。

同时,由于金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前景,胶体金工艺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未来还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节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第三节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第三节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是一种纳米尺度的金颗粒悬浮于溶液中的胶体系统。

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化学性质,胶体金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将介绍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一、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制备胶体金的常用方法之一,通常使用水溶液中的金盐(如氯金酸盐)作为前驱体,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将金离子还原为金原子,形成胶体金。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硼氢化钠、乙醇、维生素C等。

该方法制备的胶体金尺寸较小,粒径均匀分散,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二、光化学法光化学法是利用光敏化合物的光解过程来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通常使用光敏化合物(如硝酸银)和还原剂(如柠檬酸)混合溶液,在紫外光照射下,光敏化合物发生光解反应,还原剂进一步还原产生胶体金。

该方法制备的胶体金尺寸可调控,适用于制备不同尺寸的金颗粒。

三、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将金离子还原为金原子,并在特定条件下控制金原子的凝聚形成胶体金颗粒。

常用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

沉淀法将金盐与还原剂反应后,通过控制pH值、温度等条件,使金原子凝聚形成胶体金颗粒。

水热法则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金离子的还原和凝聚形成胶体金。

微乳液法则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水油两相界面形成微乳液,通过控制条件和加入还原剂,使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形成胶体金颗粒。

四、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产物参与胶体金的制备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发酵。

植物提取物中含有诸多的活性物质,如多酚、酚类化合物等,可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来制备胶体金。

微生物发酵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对金盐进行还原,形成胶体金。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途径,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

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光化学法和化学合成法能够得到具有较窄粒径分布的胶体金颗粒,适用于需要粒径可调控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法则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需求的情况。

总之,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际需求,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来获得高质量的胶体金。

胶体金法操作注意事项

胶体金法操作注意事项

胶体金法操作注意事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体金法是一种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粒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制备、生物医药、传感器等领域。

在进行胶体金法操作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的结果。

实验室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进行胶体金法操作时,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是必要条件。

操作人员应戴好实验室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金属离子或其他化学物质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胶体金法操作中需要使用高纯度的试剂。

金属离子溶液、还原剂、稳定剂等试剂应该经过严格的处理和净化,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器材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胶体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大小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如温度、pH值、还原剂浓度等。

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验要求精确控制反应条件,避免因条件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稳定或无法复制。

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反应的进行情况。

通过观察反应体系的颜色、浑浊度等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反应的进行情况,并及时调整操作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如反应失控、溶液溢出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实验后需要对产物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

胶体金纳米粒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仍可能发生聚集或变性现象。

操作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稳定剂、储存条件等手段,保证产物的质量和活性。

胶体金法是一种有效的制备金纳米材料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的结果。

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准确控制反应条件,及时监测反应的进行情况,对产物进行适当处理和储存,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产物的质量稳定。

希望以上内容对胶体金法操作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胶体金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其中金纳米颗粒通过还原金盐来制备。

在进行胶体金法操作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是指金纳米粒子悬浮于溶液中形成的胶体系统。

胶体金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胶体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溶剂热法和激光还原法。

1. 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制备胶体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常使用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为金纳米颗粒。

常用的还原剂有氢氯酸、氢氢氧化钠和氢氢氧化钙等。

制备过程中,首先将金盐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并加热搅拌。

在适当的温度下,金离子被还原为金原子,并逐渐聚集形成金纳米颗粒。

2. 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是利用溶剂中的高温和高压条件来制备胶体金。

该方法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正丁醇和二甲基甲酰胺等。

制备过程中,首先将金盐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

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金离子被还原为金原子,并逐渐聚集形成金纳米颗粒。

3. 激光还原法
激光还原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来还原金离子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激光束照射含有金盐的溶液,激光的能量使金离子还原为金原子,
并形成金纳米颗粒。

激光还原法具有快速、简单和可控性好的优点,因此在制备胶体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胶体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溶剂热法和激光还原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的选择对于获得高质量的胶体金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胶体金工艺流程

胶体金工艺流程

胶体金工艺流程胶体金工艺流程是一种将金纳米粒子悬浮于溶剂中,并通过控制其形貌和尺寸来制备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的方法。

胶体金工艺常用于制备各种晶体、膜、纳米结构和传感器等材料。

以下是胶体金工艺的一般流程:第一步:材料准备在胶体金工艺中,准备好高质量的金纳米粒子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化学还原法、电化学法或激光烧结法等方法来合成金纳米粒子。

合成金纳米粒子时需要注意控制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并保证粒子的分散性。

第二步:溶剂选择选择合适的溶剂是胶体金工艺的关键。

溶剂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且能够维持纳米粒子的分散状态。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二甲基亚砜等。

第三步:分散处理将金纳米粒子悬浮于选择好的溶剂中,并进行分散处理。

分散处理的目的是使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溶液中,并避免粒子的聚集。

分散处理可以通过超声处理、机械搅拌或磁力搅拌等方法来实现。

第四步:添加稳定剂为了防止纳米粒子的沉积和聚集,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稳定剂。

稳定剂可以控制纳米粒子表面的电荷状态,并阻止粒子的聚集。

常用的稳定剂有可溶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胶体硅等。

第五步:控制反应条件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控制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

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液pH值等。

不同的反应条件将导致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第六步:纳米粒子沉积和固化将分散好的纳米粒子溶液浸渍到所需的基材上,并使其沉积和固化。

固化的方法可以包括烘干、热处理或化学交联等。

固化后,金纳米粒子将牢固地附着在基材上。

第七步: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常见的性能测试包括表面形貌观察、尺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等。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胶体金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溶剂选择、分散处理、添加稳定剂、控制反应条件、纳米粒子沉积和固化以及性能测试等步骤。

通过控制这些步骤,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质的金纳米材料。

胶体金工艺在纳米技术、催化、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胶体金的制备方法

一、制备胶体金的准备(一)玻璃器皿的清洁制备胶体金的成功与失败除试剂因素以外玻璃器皿清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如果玻璃器皿内不干净或者有灰尘落入就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形成的颗粒大小不一,颜色微红、无色或混浊不透明。

我们的经验是制备胶体金的所有玻璃器皿先用自来水把玻璃器皿上的灰尘流水冲洗干净,加入清洁液(重铬酸钾1000g,加入浓硫酸2500ml,加蒸馏水至10000ml)浸泡24h,自来水洗净清洁液,然后每个玻璃器皿用洗洁剂洗3~4次,自来水冲洗掉洗洁剂,用蒸馏水洗3~4次,再用双蒸水把每个器皿洗3~4次,烤箱干燥后备用。

通过此方法的处理玻璃器皿不需要硅化处理,而直接制备胶体金。

也可用已经制备的胶体金溶液,用同等大不颗粒的金溶液去包被所用的玻璃器皿的表面,然后弃去,再用双蒸水洗净,即可使用,这样效果更好,因为减少了金颗粒的吸附作用。

(二)试剂的配制要求按照Frens法还可以制备出其它不同颗粒大小的胶体金出来。

许多研究证明用该法制备胶体金时金颗粒的大小是柠檬酸三钠用量的函数,基本的规律是柠檬酸三钠用量多,胶体金颗粒直径小,柠檬酸三钠用量越少,腔体金颗粒直径越大。

(1)所有配制试剂的容器均按以上要求酸处理洗净,配制试剂用双蒸馏水或三蒸馏水。

(2)氯化金(HauCl4水溶液的配制:将lg的氯化金一次溶解于双蒸水中配成1%的水溶液。

放在4”c冰箱内保存长达几个月至1年左右,仍保持稳定。

(3)白磷或黄磷乙醚溶液的配制:白磷在空气中易燃烧,要格外小心操作。

把白磷在双蒸水中切成小块,放在滤纸上吸于水份后,迅速放入已准备好的乙醚中去,轻轻摇动,等完全溶解后即得饱和溶液。

储藏于棕色密闭瓶内,放在阴凉处保存。

柠檬酸三钠还原法(Frens 1973)此方法是由Frens在1973年创立的,制备程序很简单,胶体金的颗粒大小较一致,广为采用。

该法一般先将%的HAuCl溶液4加热至沸腾,迅速加入一定量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开始有些蓝色,然后浅蓝、蓝色,再加热出现红色,煮沸7~10min出现透明的橙红色。

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胶体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合金,又称金纳米粒子,是指大小为纳米的金颗粒,散落在溶剂中,一般是水。

这些粒子因其体积小,表面面积与体积比例高而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子和化学性质。

合金在各个领域,包括医学、电子学和催化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共聚金有几种方法,最常见的是柠檬酸还原法。

在这种方法中,氯原子酸被沸水中的柠檬酸钠还原,从而形成球状金纳米粒子。

另一种流行的方法是Turkevich方法,其中氯原子酸在高温下通过柠檬酸还原,从而形成单分散金纳米粒子。

其他方法包括Brust—Schiffrin 法,种子介导生长法,以及光化学法。

类合金在各种行业中有许多应用。

在医学领域,它被用于诊断测试,药物输送系统和癌症治疗。

在癌症治疗中,配合金纳米颗粒可以功能化,可以瞄准韧带,选择性地向肿瘤细胞运送抗癌药物,从而尽量减少对健康组织的副作用。

在电子工业中,共线金被用于生产印刷电子的导电墨和粘贴,并作为电子传感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合金具有催化性质,用于各种化学反应,包括氧化、氢化和C—C键形成。

在医学领域使用杂合金的一个例子是它在横向流体测定中的应用,后者通常用于快速诊断检测。

在这些化验中,共聚金纳米粒子与抗体或抗原发生功能化,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病原体或生物标记等特定分析物。

当样品被应用到测试带时,分析剂会粘合到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上,从而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表明正结果。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简单和成本效益高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护理点测试。

具有独特特性和多用途的杂合金继续在各种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研拟各种新方法,以制备合金,并在新兴领域探索其潜力,是积极研究的领域,为今后的进步带来了希望。

胶体金生产工艺

胶体金生产工艺

胶体金生产工艺
胶体金是一种常见的金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胶体金的一种常见的生产工艺。

胶体金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和光化
学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将介绍该方法的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原材料。

常见的原材料有硫酸氨、
HAuCl4等。

接着,将硫酸氨和HAuCl4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到适量的溶剂中,通常选用水为溶剂。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然后,将溶剂中的原料放入反应器中,并控制好反应的温度和时间。

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则根据需要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在反应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反应的pH值。

一般来说,在酸性
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较小的金纳米颗粒,而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则可得到较大的金纳米颗粒。

当反应时间到达后,将反应液进行过滤或离心,以将金纳米颗粒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来。

过滤或离心的方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分离后的金纳米颗粒可以进行洗涤和纯化。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反应液中的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

常用的洗涤方法有多次重复过滤、离心和再悬浮等。

最后,通过适当的手段(如加热干燥、溶剂蒸发等)将金纳米颗粒集中成固体,即可得到胶体金产物。

需要注意的是,胶体金的生产工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溶剂选择等。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胶体金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产物。

胶体金抗体制备

胶体金抗体制备

胶体金抗体制备胶体金抗体制备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目的是用来检测、识别特定的生物分子。

胶体金抗体制备的主要步骤包括:抗原制备、抗体制备、胶体金(nanoparticle)制备和结合等,各个步骤环环相扣,互为依存,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步骤。

一、抗原制备抗原是指在生物体内或体外会引起免疫反应的分子,其通常是一种蛋白质或多糖体,也可以是一种小分子,例如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

在制备胶体金抗体之前,必须首先制备出需要检测或识别的抗原。

制备抗原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对目标生物分子进行纯化或化学修饰等。

具体来说,离心、柱层析、电泳、超滤等技术可以用于纯化需要检测或识别的抗原。

二、抗体制备抗体是指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它可以与抗原结合并产生免疫反应。

制备抗体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免疫动物、克隆技术等。

一般情况下,采用小鼠、兔等动物免疫得到的抗体具有很高的抗体效价,但没有人源化;而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出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则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制等领域。

三、胶体金制备胶体金(nanoparticle)的制备方法常常是通过控制还原剂的添加速率调控金盐还原过程,从而控制胶体金粒子的大小形状等特性,并选择相应的表面修饰分子进行包覆。

胶体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分子可以是聚乙二醇等碳水化合物,也可以是脂质、蛋白等。

四、胶体金抗体复合胶体金抗体复合就是把制备好的胶体金粒子与抗体结合,形成一种可以用来检测、识别目标分子的新型生物小分子复合物。

在胶体金抗体复合过程中,一般使用一种称为卡夫迈耳试剂(kappa-carrageenan)的阳离子多糖进行包覆,以增强复合物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综上所述,胶体金抗体制备技术是一种基于抗体创新的新型生物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成本等特点,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胶体金(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的制备步骤和注意事项

胶体金(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的制备步骤和注意事项

胶体金(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的详细制备步骤和注意事项胶体金的制备一般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

下面介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玻璃容器的清洁:玻璃表面少量的污染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一切玻璃容器应绝对清洁,用前经过酸洗、硅化。

硅化过程一般是将玻璃容器浸泡于5%二氯二甲硅烷的氯仿溶液中1分钟,室温干燥后蒸馏水冲洗,再干燥备用。

专用的清洁器皿以第一次生成的胶体金稳定其表面,弃去后以双蒸馏水淋洗,可代替硅化处理。

2、试剂、水质和环境:氯金酸极易吸潮,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金属药匙,避免接触天平称盘。

其1%水溶液在4℃可稳定数月不变。

实验用水一般用双蒸馏水。

实验室中的尘粒要尽量减少,否则实验的结果将缺乏重复性。

金颗粒容易吸附于电极上使之堵塞,故不能用pH电极测定金溶液的pH值。

为了使溶液pH值不发生改变,应选用缓冲容量足够大的缓冲系统,一般采用柠檬酸磷酸盐(pH3~5.8)、Tris-HCL (pH5.8~8.3)和硼酸氢氧化钠(pH8.5~10.3)等缓冲系统。

但应注意不应使缓冲液浓度过高而使金溶胶自凝。

3、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金溶胶:取0.01%氯金酸水溶液100ml 加热至沸,搅动下准确加入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0.7ml,金黄色的氯金酸水溶液在2分钟内变为紫红色,继续煮沸15分钟,冷却后以蒸馏水恢复到原体积,如此制备的金溶胶其可见光区最高吸收峰在535nm,A1cm/535=1.12。

金溶胶的光散射性与溶胶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一旦颗粒大小发生变化,光散射也随之发生变异,产生肉眼可见的显著的颜色变化,这就是金溶胶用于免疫沉淀或称免疫凝集试验的基础。

金溶胶颗粒的直径和制备时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是密切相关的,保持其他条件恒定,仅改变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可制得不同颜色的金溶胶,也就是不同粒径的金溶胶,见附表。

附表100 ml 氯金酸中柠檬酸三钠的加入量对金溶胶粒径的影响1%柠檬酸三钠ml 0.30 0.45 0.70 1.00 1.50 2.00金溶胶颜色蓝灰紫灰紫红红橙红橙吸收峰(nm) 220 240 535 525 522 518径粒(nm) 147 97.5 71.5 41 24.5 154、柠檬酸三钠-鞣酸混合还原剂:用此混合还原剂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金溶胶,操作方法如下:取4ml1%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加入0~5ml1%鞣酸,0~5ml 25mmo/L K2CO2(体积与鞣酸加入量相等),以双蒸馏水补至溶液最终体积为20ml,加热至60℃取1ml1%的HAuCl4,加于79ml双蒸馏水中,水浴加热至60℃,然后迅速将上述柠檬酸-鞣酸溶液加入,于此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待溶液颜色变成深红色(约需0.5~1小时)后,将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5分钟即可。

胶体金法操作注意事项

胶体金法操作注意事项

胶体金法操作注意事项
使用胶体金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用于制备纳米尺寸的金颗粒。

以下是在进行胶体金法操作时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1.实验环境:
•在实验室中确保良好的通风,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和护目镜。

2.清洁度:
•所有实验用具和玻璃器皿应事先清洗并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以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反应容器:
•使用干净的玻璃器皿进行反应,确保其表面没有灰尘或异物。

4.溶液准备:
•使用高纯度的溶剂和试剂,以减少杂质的引入。

•用去离子水制备溶液,防止金纳米颗粒被离子污染。

5.金源选择:
•选择高纯度的金盐(如氯金酸),以确保制备的金颗粒质量较好。

6.还原剂: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氢气、硼氢化钠(NaBH4)等。

注意还原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7.搅拌条件:
•适当的搅拌条件有助于均匀悬浮颗粒。

选择适当的搅拌速度和时间。

8.温度控制:
•温度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和颗粒大小,确保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实验。

9.监测实验:
•定期取样监测实验进展,以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胶体金颗粒的合成质量。

10.防止光照:
•防止实验系统受到强光的照射,因为光照可能影响反应的进行和颗粒的形成。

这些注意事项有助于确保在制备胶体金颗粒的过程中获得可重复和稳定的实验结果。

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要求,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操作步骤。

胶体金法 配方

胶体金法 配方

胶体金法配方胶体金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其配方主要包括金盐溶液、还原剂溶液和稳定剂溶液。

本文将详细介绍胶体金法的配方及其制备过程。

一、配方1. 金盐溶液:通常使用氯金酸盐(AuCl4-)作为金源,溶于水中得到金盐溶液。

2. 还原剂溶液: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氢钠(NaHSO3)、氢氯酸(HCl)等。

还原剂的作用是将金离子还原为金原子,使其形成纳米颗粒。

3. 稳定剂溶液:为了防止金纳米颗粒的团聚和沉淀,需要在制备过程中添加稳定剂。

常用的稳定剂有胶体硅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二、制备过程1. 首先,将金盐溶液加入到适量的溶剂中,通常溶剂选择为水或乙醇。

2. 添加适量的还原剂溶液,快速搅拌混合均匀。

还原剂的加入会引起溶液的颜色变化,从无色或淡黄色变为红色或紫色。

3. 在搅拌的同时,缓慢滴加稳定剂溶液。

稳定剂的加入可以控制金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分散性。

4. 持续搅拌一段时间,直至溶液中的金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并稳定。

胶体金法制备金纳米颗粒的关键在于控制还原剂的加入速率和稳定剂的使用量。

还原剂的加入速率过快可能导致金纳米颗粒的团聚,而稳定剂的使用量过少则会使得金纳米颗粒易于沉淀。

胶体金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具有许多优良性质,如较小的粒径、良好的分散性和表面活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胶体金法的配方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还原剂的种类和浓度来调控金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可以通过调整稳定剂的类型和浓度来调节金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和表面化学性质。

胶体金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

通过合理控制配方中金盐溶液、还原剂溶液和稳定剂溶液的比例和加入顺序,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质的金纳米颗粒。

在实际应用中,胶体金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

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

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胶体金是一种由纳米金颗粒组成的胶体溶液,其表面特性和粒径大小对于其性质和应用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胶体金原料工艺的指导原则对于生产高质量的胶体金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胶体金原料工艺指导原则:1.原料选择:选择高纯度的金粒子作为原料,以确保胶体金的稳定性和纯度。

金原料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2.溶剂选择:选择适合的溶剂用于制备胶体金。

一般来说,溶剂应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挥发性,以及较高的溶解能力和稳定性。

3.表面修饰剂的选择:表面修饰剂是控制胶体金颗粒聚集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选择适当的表面修饰剂可以增强胶体金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其性能和应用价值。

4.原料处理:原料的处理过程对胶体金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超声波处理、热处理或化学修饰等,来优化原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5.控制粒径大小和分布:胶体金颗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对其性质和应用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控制工艺参数,如反应温度、溶剂浓度和添加剂浓度等,可以控制胶体金颗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

6.反应条件控制:胶体金的制备过程通常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

控制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温度和pH值等,可以控制胶体金的质量和性能。

7.产品分离和纯化:胶体金的制备过程通常会产生一些杂质或溶剂残留物。

通过适当的分离和纯化工艺,可以去除这些杂质,提高胶体金的纯度和稳定性。

8.质量控制和测试:制备胶体金的过程中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一批次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总之,胶体金原料工艺的指导原则是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溶剂,优化原料的处理过程,控制胶体金颗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控制反应条件,分离和纯化产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以生产高质量的胶体金。

这些原则对于确保胶体金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其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金(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的详细制备步骤和注意事项
胶体金的制备一般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

下面介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玻璃容器的清洁:玻璃表面少量的污染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一切玻璃容器应绝对清洁,用前经过酸洗、硅化。

硅化过程一般是将玻璃容器浸泡于5%二氯二甲硅烷的氯仿溶液中1分钟,室温干燥后蒸馏水冲洗,再干燥备用。

专用的清洁器皿以第一次生成的胶体金稳定其表面,弃去后以双蒸馏水淋洗,可代替硅化处理。

2、试剂、水质和环境:氯金酸极易吸潮,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金属药匙,避免接触天平称盘。

其1%水溶液在4℃可稳定数月不变。

实验用水一般用双蒸馏水。

实验室中的尘粒要尽量减少,否则实验的结果将缺乏重复性。

金颗粒容易吸附于电极上使之堵塞,故不能用pH电极测定金溶液的pH值。

为了使溶液pH值不发生改变,应选用缓冲容量足够大的缓冲系统,一般采用柠檬酸磷酸盐(pH3~5.8)、Tris-HCL (pH5.8~8.3)和硼酸氢氧化钠(pH8.5~10.3)等缓冲系统。

但应注意不应使缓冲液浓度过高而使金溶胶自凝。

3、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金溶胶:
取0.01%氯金酸水溶液100ml 加热至沸,搅动下准确加入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0.7ml,金黄色的氯金酸水溶液在2分钟内变为紫红色,继续煮沸15分钟,冷却后以蒸馏水恢复到原体积,如此制备的金溶胶其可见光区最高吸收峰在535nm,A1cm/535=1.12。

金溶胶的光散射性与溶胶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一旦颗粒大小发生变化,光散射也随之发生变异,产生肉眼可见的显著的颜色变化,这就是金溶胶用于免疫沉淀或称免疫凝集试验的基础。

金溶胶颗粒的直径和制备时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是密切相关的,保持其他条件恒定,仅改变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可制得不同颜色的金溶胶,也就是不同粒径的金溶胶,见附表。

附表100 ml 氯金酸中柠檬酸三钠的加入量对金溶胶粒径的影响
1%柠檬酸三钠ml 0.30 0.45 0.70 1.00 1.50 2.00
金溶胶颜色蓝灰紫灰紫红红橙红橙
吸收峰(nm) 220 240 535 525 522 518
径粒(nm) 147 97.5 71.5 41 24.5 15
4、柠檬酸三钠-鞣酸混合还原剂:用此混合还原剂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金溶胶,操作方法如下:取4ml1%柠檬酸三钠(Na3C6H5O7.2H2O),加入0~5ml1%鞣酸,0~5ml 25mmo/L K2CO2(体积与鞣酸加入量相等),以双蒸馏水补至溶液最终体积为20ml,加热至60℃取1ml1%的HAuCl4,加于79ml双蒸馏水中,水浴加热至60℃,然后迅速将上述柠檬酸-鞣酸溶液加入,于此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待溶液颜色变成深红色(约需0.5~1小时)后,将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5分钟即可。

改变鞣酸的加入量,制得的胶体颗粒大小不同。

5、白磷还原法:在120ml双蒸馏水中加入1.5ml1%氯金酸和1.4ml 0.1mol/L K2CO3,然后加入1ml五分之一饱和度的白磷乙醚溶液,混匀后室温放置15分钟,在回流下煮沸直至红褐色转变为红色。

此法制得的胶体金直径约6nm,并有很好的均匀度,但白磷和乙醚均易燃易爆,一般实验室不宜采用。

要得到大小更均匀的胶体金颗粒,可采用甘油或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经分级后制得胶体金颗粒直径的变异系数(CV)可小于15%。

免疫胶体金制备
1、蛋白质的处理:由于盐类成分能影响金溶胶对蛋白质的吸附,并可使溶胶聚沉,故致敏前应先对低离子强度的水透析。

必须注意,蛋白质溶液应绝对澄清无细小微粒,否则应
先用微孔滤膜或超速离心除去。

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磷酸根离子和硼酸根离子的存在,因为它们都可吸附于颗粒表面而减弱胶体金对蛋白质的吸附。

2、蛋白质最适用量的选择:将待标记的蛋白质储存液作系列稀释后,分别取0.1ml(含蛋白质5~40ug)加到1ml胶体金溶液中,另设一管不加蛋白质的对照管,5分钟后加入0.1ml 10%NaCl溶液,混匀后静置2小时,不稳定的金溶胶将发生聚沉,能使胶体金稳定的最适蛋白量再加10%即为最佳标记蛋白量。

3、标记:在接近并略为高于蛋白质等电点的条件下标记是比较合适的,在此情况下蛋白质分子在金颗粒表面的吸附量最大。

下述标记步骤最为常见:
①用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调节金溶胶至所需pH(标记SPA时调到pH6.0)。

②于100ml 金溶胶中加入最佳标记量的蛋白质溶液(体积为2~3ml),搅拌2~3分钟。

③加入5ml1%PEG20000溶液。

④于10000~100000g离心30~60分钟(根据粒径大小选择不同离心条件),小心吸去上清液(切忌倾倒)。

⑤将沉淀悬浮于一定体积含0.2~0.5mg/ml PEG20000的缓冲液中,离心沉淀后,再用同一缓冲液恢复,浓度以A1cm/540nm=1.5左右为宜,以0.5mg/ml叠氮钠防腐,置4℃保存。

⑥包被后的金溶胶也可浓缩后于Sephadex G-200柱进行凝胶层析分离纯化,以含0.1%BSA的缓冲溶液洗脱。

通常用IgG包被的金溶胶洗脱液pH为8.2,以A蛋白包被的金溶胶洗脱液为pH7.0。

以上操作中应注意,一切溶液中不应含杂质微粒,可用高速离心或微孔滤膜预处理。

.
以上信息是由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我公司专业生产各种纳米金试剂以及功能化纳米金试剂产品,产品可被应用于诊断探针、免疫印迹、治疗药物、药物传送等等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提供系列纳米试剂产品包括以下这些:
1.纳米金粒子产品Gold nanoparticles及其功能化衍生试剂-常规浓度0.1mg/ml
➢Gold Nanoparticles, 0.01% Au普通的纳米金粒径从2-200nm不等
➢功能化基团的纳米金,基团包括NH2,MAL,COOH,Biotin,NHS等
➢亲和素和链酶亲和素包裹的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 Streptavidin/Neutravidin
➢蛋白包裹纳米金产品包裹的蛋白包括有Protein A、Galactose、Transferrin、BAS、Dextran ➢抗体连接的纳米金产品有羊抗人IgG/羊抗鼠IgG/IgA/IgM等
➢荧光素标记的纳米金荧光素包括有FITC RB CY3 CY5 纳米金粒径15-50nm
➢短链PEG耦合的纳米金衍生物,PEG分子量400和500,末端基团NH2 COOH N3 BIO ➢长链PEG耦合的纳米金衍生物,PEG分子量5000,末端基团NH2 COOH Biotin
2. Silver Nanoparticles银纳米产品及其衍生试剂:
➢Spherical Silver Nanoparticle普通球形银纳米粒子粒径从10-100nm不等
➢Anti Silver Nanoparticle Conjugates抗体银纳米粒子交联
➢Protein A Silver Nanoparticle Conjugates 蛋白银纳米粒子交联产品
➢PEG Silver Nanoparticle Conjugates聚乙二醇银纳米粒子交联产品
3.磁性纳米颗粒及其相关产品,超顺磁性纳米颗粒
➢油酸包裹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溶在有机溶剂中-脂溶性的产品
➢水溶性的磁性纳米颗粒无包裹分散在水中
➢二氧化硅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
➢介孔二氧化硅磁性纳米颗粒
➢PEG和磁性纳米颗粒交联的产品
➢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Fluorescent label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荧光标记磁性纳米颗粒➢Bioconjug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生物蛋白磁性纳米颗粒
➢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微球Fe3O4 Magnetic Microspheres
4. Polystyrene Beads聚苯乙烯微球
➢Polystyrene Beads常规聚苯乙烯微球
➢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Fucntional Polystyrene Beads
➢Fluorescent Polystyrene Beads荧光聚苯乙烯微球
➢PLGA Beads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
➢PMMA Bead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
➢Gold Nanorods金纳米棒及其功能化产品
➢Functional Agarose Beads功能性琼脂糖珠产品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纳米管及功能性纳米管产品
➢Fluorescent Quantum Dots荧光量子点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