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300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初中生物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获取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带走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亲子间的相似性叫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变异。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包括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适应环境:例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散失,骆驼尿液非常少是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3、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能疏松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

(三)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反光镜等。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五)细胞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地生中考必背知识点

地生中考必背知识点

地生中考必背知识点
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板块构造理论: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若干块,并且这些块在地球表面随时在移动。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4.地球的四季变化: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冬至和夏至时离太阳最远,春分秋分时距离太阳最近。

5.地理条件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对生物的生存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6.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包括高山、高原、平原、水文等多种地理条件。

7.我国的政治地理条件: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按照省、市、县划分的,每个地方的政治地位和地位各不相同。

8.我国的人口流动: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而且人口流动性较大,主要集中在城
市和沿海地区。

9.环保知识: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环保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0.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常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防灾减灾是人类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初中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生物地理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和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初中生物地理常考的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物群落是具有相同环境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物种群体的集合,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光线、气候等。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总和。

其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生态圈:生态圈指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4. 气候: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因素组成。

气候的不同会影响到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

5. 生物适应:生物适应是指生物在环境的压力下,通过自身的基因变异和选择来适应环境的过程。

例如长颈鹿的颈部变长,是为了适应吃高处的树叶。

6. 污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变异和生态系统破坏的行为。

例如工业排放物、垃圾、化学品等都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7.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在人类活动中,积极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防止生物物种灭绝。

以上是初中生物地理常见的知识点,考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初中生地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地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地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和生物是两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世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初中生地的重要知识点。

一、初中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2、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点叫南极。

3、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经度和纬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180°。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 90°。

5、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即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世界地理1、海陆分布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2、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4、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最全面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
1、地球的外表
1)地球的结构
(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是由温泉石、花岗岩、深成岩、橄榄岩和辉石组成的地壳,分布在地幔和地核之间。

(2)地球表面有两大板块,即洋板块和陆板块,洋板块按照形状的
不同,分为中央海洋板块、南美洲板块和西印度洋板块。

2)地球的重力
重力是地球表面上物体经受的最大的自然力,它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每
一点,引起地球表面物体的引力,从而影响地壳的形成和活动。

3)地球的气候
气候是几种气象要素以一定周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气象状况,它由空
气温度、降水量、湿度、气压、风速、风向、云凝状等气象要素构成,这
些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地球表面的不同气候类型。

4)海洋
海洋是一个大的净水体,其量位于全球水体体积的97.5%,而河流,
湖泊及地下水体体积仅约2.5%。

海洋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一是水,即
海水;二是泥沙、矿物,即海床土壤。

海洋是全球水循环、气候及相关生
态活动的重要载体。

5)土地
土地是地球表面以及土壤层以下的地质结构的总称,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土地有四类: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

地理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

地理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

地理生物初中知识点总结一、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

-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是北极,另一点是南极。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 经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E),西经(W)。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3. 地图。

-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二)世界地理。

1. 陆地和海洋。

-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 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

- 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 - 乌拉尔河 - 里海 -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 - 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1.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物是指地球上各种有机体,根据其共同的特征和组织结构,可以对生物进行分类。

常见的生物分类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等。

2. 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繁殖等功能。

3.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遗传的性状。

生物会在繁殖过程中将自身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进化是指物种在环境选择下逐渐发生变化并适应环境。

4.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如婴幼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等。

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生理变化和器官发育。

5.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6.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变化:地球是由固体地核、液态地幔和固态地壳组成的。

地壳变化包括板块构造理论、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7.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物质或能量。

环境保护是指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8.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因素。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时间尺度上发生的变化,如全球变暖。

9.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全部人口数量。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城市功能的增强和经济发展。

10.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指通过耕种和养殖提供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活动。

工业是指使用机械设备和化学物质进行生产的活动。

这些知识点都是初中生物地理学科的基础内容,有助于同学们了解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七年级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分布规律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作为生物地理学学习的初步阶段,七年级主要涉及到四个篇章,分别是生命现象、生态系统、物种和分布规律。

以下是七年级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帮助大家提高对生物地理学的认识和学习。

一、生命现象1.生物的特征: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生物在遗传、发育、进化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2.生物的组成:生物由无机物、有机物和水组成。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有机物,也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3.生物的代谢:生物的代谢包括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的吸收、转化和排泄,能量代谢是指生物利用食物中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生物的繁殖:生物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需要两个不同的生物互相配合,产生后代,而无性繁殖则是由同一生物体自身繁殖。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态环境和各种生物组成的。

其中,生态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2.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和环境角色。

生态位分为原生态位和现生态位,原生态位是一个种群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可能占据的特定位置,现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实际上所处的位置。

3.生态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和掠食、寄生和寄主、竞争等。

4.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被组织成为食物链或食物网。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线性食物关系,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三、物种1.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指可以相互繁殖,而且后代是可育的生物群体。

2.物种多样性: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

3.物种适应性: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关键。

初中地理生物重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生物重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生物重点归纳总结地理科目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生物部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地理主要研究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数量等,同时也包括生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生物部分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复习和回顾。

1. 生物地理的基础知识1.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处的非生物因子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物群落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而非生物因子包括气候、土壤、水等。

1.2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适应与分布生物根据其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和要求不同,分布在地球上的不同区域。

比如,热带雨林适合生长茂盛的植物和动物,而苔原地区则适合耐寒的生物。

1.3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氮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碳和氮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在生态系统内不断循环。

碳通过光合作用的过程,从大气中被植物吸收,然后传递给其他生物,最后通过呼吸和分解等过程返回到大气中。

氮循环主要包括氮的固定、氮的硝化和反硝化等过程。

2. 生物分布的地理因素2.1 气候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生物的分布有着巨大的影响。

例如,热带地区温暖潮湿,适宜生物生长,而极地地区寒冷干燥,只有少量的生物能够适应。

2.2 土壤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土壤的结构、质地和养分含量等,对生物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从而决定了它们在地球上的不同分布区域。

2.3 水文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水文因素包括水的温度、盐度、流速等,对水生生物的分布和生存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淡水鱼类适应在淡水环境中生存,而海洋鱼类则依赖海洋水域。

3. 生物地理的应用与保护3.1 生物地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物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分布,从而合理规划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比如,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控制非法捕捞等都是生物地理应用的一部分。

3.2 生物地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农作物适应性,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初中地理 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 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分类1. 生物的分类(1)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生物体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个体。

(2) 生物的分类原则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生物分类方法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来进行分类。

2. 动植物的分类(1) 动物的分类按照动物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2) 植物的分类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其中被子植物又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二、地球生物圈1. 地球生物圈的组成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总和,包括陆地生物圈和海洋生物圈两部分。

(1) 陆地生物圈陆地生物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地理环境中。

(2) 海洋生物圈海洋生物圈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近海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的各个环境中。

2. 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其中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生物体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总体,非生物因素指的是光、温度、水、土壤和气候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生物圈的平衡、净化环境、维持气候和提供生物资源等功能。

三、生物的适应性1. 生物的生存适应性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性特征,比如体形、体色、体温调节、地域适应性等。

2. 生物的行为适应性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性行为,比如昼夜活动规律、繁殖行为、迁徙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四、生物的繁殖1. 生物的繁殖方式(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特点是后代与父母有显著的遗传差异。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通过单个生物体的自体生殖细胞或体细胞分裂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特点是后代与父母具有相同的遗传特征。

八年级地理生物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生物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生物重点知识点地理生物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生物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是我们学习地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八年级地理生物的重点知识点:
第一部分: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概念及构成
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单位,由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环境三个部分组成。

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流向生物体,再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递。

第二部分:气候与生态
1.气候与生态的关系
气候是生态的基础,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

2.气候带
气候带是地球各地不同的气象区域,每个气候带都有不同的植被、生物和地理条件等。

第三部分:人类与生物资源
1.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意义
生物资源包括水域、陆地和大气中的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适度利用生物资源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得生物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如何适度利用生物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总之,地理生物对于我们了解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地理生物的重点知识点,学生们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生物部分。

1. 生物与环境。

-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例如,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羊是消费者,直接以草为食;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如沙漠中水分少,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散失),生物适应环境(如北极熊白色的皮毛利于它在雪地中隐藏和捕食),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提供能量。

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例如,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组成,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

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绿色植物的类群: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如海带;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如葫芦藓;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如肾蕨。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如松)和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

-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还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

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

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地理生物是研究地球上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生物的分布、数量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地理生物的知识点。

一、生物的分布1. 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

2. 生物的分布特点:不同生物在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分布特点,如南极地区的企鹅、北极地区的北极熊等。

二、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因子等组成。

3.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功能。

4. 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三、生物的适应能力1. 生物的适应能力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2. 生物的适应方式:生物通过进化,逐渐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具有节水能力,极地的动物具有抗寒能力等。

四、生物资源1. 生物资源的定义:生物资源是指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材料等有用物质的生物。

2. 生物资源的分类:生物资源可以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3.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有助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捕捞和砍伐、加强环境教育等。

六、生物的人类利用1. 农业生物:农业生物是指人类通过驯化和培育而得到的植物和动物。

如小麦、水稻、猪、牛等。

2. 医药生物:医药生物是指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生物资源,如中药材、微生物制剂等。

3. 工业生物:工业生物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生物资源,如木材、纤维、酶等。

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就介绍到这里了。

通过对地理生物的学习,可以增加对地球上生物的认识,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024年地理生物会考知识点

2024年地理生物会考知识点

2024年地理生物会考知识点一、生物部分。

(一)七年级上册。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如,人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这是植物的应激性。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个体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

如种子的萌发、动物的繁殖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例如,沙漠中水分少,只有少数耐旱植物生存;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柑橘适宜生长在南方温暖地区。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

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蚂蚁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是合作关系;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是寄生关系。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对环境表现出适应性。

例如,骆驼尿液少、出汗少,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环境。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例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3.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生物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生物分布的规律、原因及其与地球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地理的内容包括物种分布、动植物区系、生态分区以及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地理的原理和方法1.生物地理分布的规律(1)群落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生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与气候有相关性。

气温和降水是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2)物种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物种的分布与地理因素、气候因子、生态因子等密切相关。

2.生物地理研究的方法(1)野外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取样,了解生物分布的情况,收集资料。

(2)统计分析法: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断生物分布的规律和原因。

(3)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室和野外实验,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4)地图分析法:通过制作地理分布地图,研究生物的分布规律和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物种的适应性和适应性进化1.物种的适应性物种对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适应程度。

2.物种的适应性进化物种适应性的进化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适应性进化使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四、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气候的影响(1)温度:温度是决定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温带和热带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物种的分布。

(2)湿度:湿度对动植物的生活适应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3)降水量:降水量的多少和分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动物的活动分布有显著影响。

2.地形的影响地形对生物的分布和迁徙有重要影响,如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因素。

3.土壤的影响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也影响其他生物在该地区的分布。

五、地球生物的分布1.生物区系的划分生物区系是指具有相似或一致动植物组合的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地理单元。

2.全球生物区系的划分(1)界:全球生物区系的基本单元,按生物地理特征分为七个界。

(2)界中的区:界中的生物区系又根据其地理特征划分为区。

六、物种的类型和分布1.物种的类型物种可分为广域分布种、局域分布种、特有种和地理变种等。

初二会考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二会考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二会考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一、生物部分。

(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长成大树;动物的繁殖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种瓜得瓜体现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变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 生物部分:-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控制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等);绿色部分的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细胞质中还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可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 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汇编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①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②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

③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昼夜交替现象
b.地方时: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o,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相邻
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

注: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o经线上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注: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o34′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 一年四季的变化。

注:(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

(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

(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

b.地球的五带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

(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
二、地球仪
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南极(S)。

2、经线与纬线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4、几个重要的分界
66.5°N)(66.5°N)北温带北回归线北回归线(23.5°N)(23.5°N)赤道赤道(0°)0°)南回归线南回归线(23.5°S)(23.5°S)南温带
南极圈66.5°S))
几条重要的纬线五带的分布
oN 中纬度oN o 赤道0o
oS 北半球中纬度赤道oS 南半球低、中、高纬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三、地图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方向:(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判断:(其他方式:以指南针、北极星、手表定方向)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 000或1/100 000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0
1 2 3 4千米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出主意有,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
名称,以及山高、
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2、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4)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一)(七年级上册)
一、海洋与陆地
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其他几个海峡或运河也要注意)
二、世界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三、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它们是由于各大板块的相互运动(水平运动:相离或相碰挤压;垂直方向的运动:上升或下降)造成的。

大家可以分析:喜马拉雅山的“长大”;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等。

2、火山、地震: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3、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思考:若发生地震,如何逃生,P37中,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附:①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亚洲和太平洋;
②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大洋洲和北冰洋;
③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④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⑤面积最大的平原和高原分别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⑥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分别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
⑦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⑧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⑨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⑩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人种是根据人类的体质方面的特征(包括:肤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所划分的人群,共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此类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语言和宗教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注意三大宗教的典型代表建筑P50)。

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③佛教主要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