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信仰_王元林

合集下载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

妈祖敬仰文化简介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信仰文化。

妈祖是福建沿海地区的守护神,被视为海上的女神和渔民的保护神。

妈祖文化以妈祖为核心,围绕妈祖信仰、妈祖传说、妈祖庙宇等相关内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和民俗活动。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起源于宋朝,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信仰体系。

妈祖被尊奉为海上助佑之神,被广大渔民和海员奉为守护神,祈求平安和丰收。

妈祖的故事也成为了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的传说中,她是明代福建沿海漳州南靖人,原名林默娘。

她在12岁时出家为尼,法号“林默”,后来成为了妈祖。

妈祖在担任巫婆期间,曾经多次化险为夷,拯救渔民于危难之中。

她的事迹感动了众多的信徒,妈祖信仰也因此逐渐扩散开来。

妈祖庙宇是妈祖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妈祖信仰的核心场所。

福建沿海地区有众多的妈祖庙宇,其中以漳州南靖的天后宫最为著名。

这座宫庙是妈祖的故乡,也是全国最大的妈祖庙宇,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除了妈祖庙宇,妈祖文化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纪念日,这一天被定为妈祖文化的重要节日,人们会组织盛大的祭祀活动,举行庙会、舞狮子、舞龙等传统表演,喜庆热闹。

此外,妈祖还被赋予了医药、教育、福利等多重功能,妈祖文化在南方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妈祖文化在海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海上交通的象征,也是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在妈祖文化中,人们对大海怀有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海洋的感恩之情。

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中国海洋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妈祖文化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也在海外华人华侨中得到了传播。

妈祖信仰和妈祖庙宇在东南亚地区、台湾地区、马六甲等地也有很高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使者。

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妈祖信仰、妈祖传说、妈祖庙宇等相关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妈祖文化现象。

妈祖林默简介 天上圣母妈祖林默的成仙之路

妈祖林默简介 天上圣母妈祖林默的成仙之路

妈祖林默简介天上圣母妈祖林默的成仙之路升天成神因林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尊为海神,立庙祭祀。

后因灵异非常,屡显灵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天上圣母,庙宇遍海甸。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起初作为民间信仰,后来成为道教信仰,最后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信仰所不曾有过,不可思议的。

历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

由莆田到泉州,再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

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

”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元封天妃,确立妈祖的海神职位。

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请封,特封天后。

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

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所属宗教为道教。

妈祖宋代护国庇民,元代漕运保泰护航海运,明代使洋护航,清代协助定台,现代成为海峡统战女神。

清朝咸丰给予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全部字后再加上‘嘉佑’二字。

妈祖之成神传播与古代福建发达的海外交通相关连,并随繁荣的海外交通贸易和移民传播海内外。

妈祖诞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岛。

关于妈祖,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

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望族莆田九牧林家后裔。

盛行海南700年的妈祖文化_陈耿

盛行海南700年的妈祖文化_陈耿

海南日报/2007年/3月/19日/第015版海之南一种朴素的民间信仰,历经千年而绵延不断……盛行海南700年的妈祖文化陈耿本期看点:自古以来,海上航行凶险无常,生死未卜。

大约1000多年前,一位善良的福建湄洲女子,被渴望平安的人们演绎成能逢凶化吉的海上保护神———妈祖。

从宋至清,妈祖的称谓一次次被改变:林姑娘、灵惠夫人、天妃、天后。

在千年的传播中,形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妈祖文化也被闯海人带向世界各地。

海南岛四面环海,岛上移民或渡海而来,或以海为生。

海南与海洋的深深情结,注定了妈祖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据有关记载,最晚至元代,海南已有多座妈祖庙,而后明清两代更是盛行,并延续至今。

每次出海捕鱼,临高县调楼镇的船老大们都要到渔港边的天后宫上香祈福,祈求海上行船平安,捕捞满载而归。

这座天后宫,是记者在海南岛见过的最高大的一座纪念妈祖的庙宇。

它临海而建,坐落在距海平面约10米的高地上,入庙朝拜须拾级30个台阶,站在庙前向西可望见北部湾上的艘艘渔船。

站在庙门,但见庙分三进,占地亩余,高逾十米,气势不凡。

庙内雕龙刻凤,栩栩如生,楹联壁画,功力深厚。

守庙的是66岁的老渔民林文香,这位个头不高的老人身上还有一股海水的味道,飞逝的流光在他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稀疏而泛白的须茬,浑浊而凝重的眼神,让人感到他经历的风浪必定不少。

林文香从船上下来整整10年了,妈祖对他来说是一生的精神寄托,无法再出海捕鱼时,他便主动要求到庙内陪伴和守护妈祖。

林文香说,这座天后宫始建于清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庙中原有很多古老的碑刻和木雕的楹联,却都毁于天灾人祸中。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天后宫灾难重重,要么被海盗焚毁,要么受风暴摧残,庙宇先后经过多次修复和重建,现在的样子是去年10月重修完毕的,在规模上超越了从前。

也许可以这么说,调楼渔民现在的天后宫已经丧失它作为文物的历史价值,但它历经几百年而不至于消失,至少能够说明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种朴素的民间信仰。

海南岛冼夫人崇拜与妈祖信仰比较研究

海南岛冼夫人崇拜与妈祖信仰比较研究

海南岛冼夫人崇拜与妈祖信仰比较研究作者:李娟王元林来源:《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04期【摘要】海南岛冼夫人崇拜和妈祖信仰非常普遍,是海南娘嬷信仰的代表。

但寻根溯源,两者在信仰习俗及祠庙分布、神灵的起源和来源、历代赐额封号的要旨、神职功能的特点及其演变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较两者异同,可从中探求两大崇拜的文化蕴涵与海南岛民间信仰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冼夫人崇拜;妈祖信仰;海南岛【作者】李娟,暨南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王元林,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510632【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9)04-0078-006Abstract: The worship of Madam Xian and Mazu’s b elief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Hainan Island, they are representaives of Niangma beliefsBy seeking theirs roo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ustom of belief, the origins and sources of the deities, the gist of confer titles in past dynast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priesthood functionCompare their differences and resemblances, to seek for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wo major worships and the inherent law of folk belief in Hainan Island.Key words: The worship of Mad冼夫人崇拜和妈祖信仰在海南岛均非常普遍,是海南岛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和金花娘娘等其他女性神灵一起,共同构筑了海南岛娘嬷信仰的神灵世界。

上海地区妈祖信仰研究

上海地区妈祖信仰研究

均适用上述授权 。


呈丽亚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郑土有 有 蔡丰明 明 名 全 三 ` 乙 泉 三
多喊 尸 与 叉乍 亡
职称 称 教授 授 研究员 员 副教授 授 副教授 授
副教授 授
单位 位 复旦大学 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院 上海大学 学 上海大学 学
华东师范大学
备注 注 主席 席
第三节 道士辅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耿敬
安俭
论 文 摘 要
妈祖信仰 从宋代开始传入上海 , 经过元 明两代 的发展 , 于清代达 到鼎盛时期 。 上 海地区拥有大量 官建妈祖庙和会馆妈祖庙 , 主要 分布在沿海 、 沿江码头 以及商 贸中心地
带 。 官方出于嘈运 、 海防 、 御灾及外交的需要 , 通过救加封号 、 修建庙宇 、 御赐匾额 、
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吉林省军转干部安置考试《申论》(章节题库 贯彻执行能力专题 十三)【圣才出品】

吉林省军转干部安置考试《申论》(章节题库 贯彻执行能力专题 十三)【圣才出品】

(十三)【给定资料】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航海者就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就是这样一位天神。

中国沿海的地方或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有华侨聚集的大小埠头,几乎都有她的宫庙。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3千多座妈祖庙以及2亿多崇信者。

她的影响力从南方沿海辐射开去,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地区。

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

因为不爱啼哭,起名林默。

因她识些天文,懂点医理,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所以为乡人所信赖。

附近渔民也渐渐相信她可以“预知吉凶”,从而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将她神化成可以“逢凶化吉”的保护神。

她过世不久,当地乡民便在莆田湄洲岛为她建庙祭祀,这座“落落数橡”的简陋祠庙,也是最早的妈祖庙,当时已经香火非常旺盛。

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佛教也将妈祖演绎进自己的神话世界,称林默是东海龙王的女儿,有一次游玩遇险,被观音菩萨挽救,从而成为观音的侍女,并渐渐幻化为可与观音菩萨平起平坐的主神。

儒家也对这一优质的“文化”载体予以高度重视,对妈祖神话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增添了惩恶扬善故事,力图去除妈祖浓厚的巫女色彩,将其塑造成为儒家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

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

公元1281年,忽必烈便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

虽然妈祖是汉族人,可加上一个“天”字,成为天神,那就没有种族划分的界线了。

元朝统治者对这位深得民心的海神推崇备至,源于对海运的重视和依赖:一方面是元时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另一方面则是供应京师的海上运输线。

公元1329年,元朝的皇帝曾派遣“天使”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进香之旅,耗时半年,行程万里,沿途拜谒淮安、苏州、杭州、绍兴、温州、福州、湄州、泉州等重要港口的十五座妈祖庙,并代表皇帝呈献祭文。

妈祖的来历和传说(妈祖的来历和传说的地点)

妈祖的来历和传说(妈祖的来历和传说的地点)

妈祖的来历和传说(妈祖的来历和传说的地点)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在宋雍熙四年(987年)年以后,当地渔民立一座香火小祠,称之为“通灵神女”。

此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朝尊号的出现。

民间的称呼有两个原因:1、“妈祖”是林姓家族人对其的尊称。

“妈祖”的“妈”,不是妈妈之意,而是奶奶之意。

而“妈”与“祖”连在一起称呼,就是对族内年高德勋的女人的尊称。

因此妈祖是林姓族人对妈祖的昵称。

莆田林姓族人还昵称为“姑妈”,更下辈的也有称“祖妈”的,台湾林姓人也有称为“祖佛”的,后来逐渐顺口称为“妈祖”,以此来称呼自己的先辈,就显得更加亲切了。

2、“妈祖”是民间神祗。

随着妈祖信仰的推广,妈祖信仰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推崇,也成了所有人共同信仰的民间神女,于是世人就跟随林姓族人尊称她为“妈祖”。

这样“妈祖”这个名称,就传遍世界,代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历史功绩1.经济部门协助了这场战争。

助师助战,表现了统治者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愿望,因此感受到了妈祖的神奇力量。

2、助剿海盗。

海盗猖獗,沿海渔民难有宁日,因此,清代朝廷非常重视剿除海盗,以安抚渔民。

3.协助水运、海运排除洪水。

妈祖生前因护送分流而受人景仰,有相当多的记载其显贤助水运、海运、除洪,也反映了统治者对海上和平的期待。

4.册封琉球。

琉球的册封表明了清朝对琉球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当时两国和平共处的一段时期,都与妈祖的神佑有关。

当代功绩妈祖信俗对当代两岸信众关系的和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岸宗教直航的实现即为一例。

从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间,海峡两岸的妈祖信众几乎没有以“妈祖”为名义的交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首倡实现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1982年,台湾省北港朝天宫主任蔡福雄来到湄洲岛,了解湄洲妈祖庙重建情况,台湾省妈祖信众与湄洲妈祖庙首次正式交流。

论海口的妈祖信仰

论海口的妈祖信仰

论海口的妈祖信仰作者:许阳威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2期摘要:文章以海口的妈祖信仰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妈祖信仰在海口的发展,其次分析妈祖信仰在海口的部分分布,最后阐述妈祖文化对海口的影响。

关键词:海口;妈祖信仰;民俗一、妈祖信仰在海口的发展(一)妈祖介绍。

妈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根据明正德《琼台志》卷二十六《坛庙》有载:“海口天妃庙按《灵著录》,妃莆田人,都巡检林公愿第六女。

母王氏,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生妃于湄后林之地…”林默是家里的第六个女儿,从小聪明颖悟,在塾师启蒙读书时不仅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以行善济人为终身志向,矢志不嫁,父母虽无奈,但也顺了她的意愿。

林默热衷慈善,热心助人,平日里精研医理,治病救人,乡里乡亲都感激她,遇到困难,也都愿意找她帮忙,因为生活在海边,林默不仅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还会预测天气变化,时常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因而人们都说她有“乘席渡海”、“预知休咎事”的本领,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为救遇难渔民,被台风卷入大海中,与世长辞,享年二十八岁。

因她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因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林默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迹海甸。

林默的故事由民间传入朝廷,之后还被列入国家祀典,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对她有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先后共获三十六次册封。

(二)信仰起源。

沿海人民常年靠海吃海,以海为家,由于当时的航海技术并不发达,未知的海上凶险随时都可能危及他们的性命,于是他们希望能有神明能够庇佑他们,使他们平安往返。

早期沿海人民将龙王视为海神所供奉,但因龙王“褒贬不一”的传说和其令人畏惧的长相,让他们又敬又怕,时常担心惹怒了龙王,落个掀船翻舟、浪没人亡的下场。

到了南宋初期,妈祖的事迹流传沿海,再加上妈祖慈眉善目,令人们心生好感,在面对惊涛骇浪时也能处事不惊,于是妈祖逐渐取代了龙王的地位,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海神。

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的流行与传播及其当代价值

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的流行与传播及其当代价值

妈祖信仰在海南岛的流行与传播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文章阐述了元明清时期妈祖庙宇在海南岛的分布和海南妈祖信仰向南海诸岛及海外的传播情况,探讨了海南妈祖信仰文化的当代价值。

认为,海南妈祖信仰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一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稳定,二是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维护国家统一。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海南;妈祖信仰;当代价值妈祖,又称天妃、天后,本为福建莆田林氏女子,“宋宣和中,朝廷遣使臣船海中流,适有风涛之变,赖神以免难。

使臣路允迪以闻,于是庙中始知妃之灵验著于海也。

高宗甫渡,绍兴丙子(1156)始有灵惠夫人之封。

壬子(1192),加以妃号。

元朝以海运足国,于是配妃以天”。

[1]即是说妈祖信仰在宋代即已经开始出现,先是赐封为“灵惠夫人”,后又加封妃号;元代时候封为“天妃”。

明清之际,朝廷多有赐封,妈祖信仰更是广泛传播至中国沿海各地区,包括台湾、海南岛等地,同时还传播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许多国家。

妈祖信仰在海南岛,亦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据明代唐胄所撰正德《琼台志》载,在琼州府所属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万州(今属万宁市)、崖州(今属三亚市)和感恩县(今属东方市)等地有4座天妃庙,它们都是元代时候所建立。

[2]明清时期,海南岛妈祖信仰达到高潮,在琼州府所属的13个州县均建有天妃(后)庙,据统计共有50座之多。

“到了近现代,妈祖庙宇在海南有增无减。

……在海南岛只要是有港口、码头和商埠的沿海地区就有妈祖庙,数量之多估计已经超过100座。

”[3]所以说,妈祖信仰在海南岛具有悠久的传统,同时海南渔民还将妈祖信仰带到南海诸岛,海南籍华侨更是将妈祖信仰传播至所到的南洋各地。

一、元明清?r期妈祖庙宇在海南岛的分布据地方史志和相关文献著录,元明清以来,海南分布有大量的妈祖宫庙,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妈祖信仰之盛行。

妈祖信仰:海上信仰的神奇故事

妈祖信仰:海上信仰的神奇故事

妈祖信仰:海上信仰的神奇故事在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港口城市中,有一种信仰深植于人们的心中,这就是妈祖信仰。

妈祖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女神,她被尊奉为海上航行的守护神,给海上渔民带来祥和与安全。

妈祖信仰的故事充满着神秘和美妙,它是海上文化和传统信仰的生动体现。

妈祖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有一个名叫林默庵的小女孩,她出生在福建省的一个渔村里。

从小,林默庵就表现出超常的智慧和善良。

她常常会做一些奇妙的事情,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困难。

有一次,村里的渔船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暴雨,大家都感到非常害怕,然而林默庵却毫不畏惧,她祈祷着海神,突然风停雨静,船只得以安全回到港口。

从那以后,林默庵被村民们尊奉为妈祖。

妈祖以后成为了海洋神灵的代表,被誉为“海上圣母”。

她的信仰逐渐传播到了中国的沿海地区,成为渔民们保佑祈福的对象。

每年七月二十三是妈祖的诞辰日,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数以万计的信徒汇聚在一起,表达对妈祖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妈祖的信仰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海洋精神的凝聚。

在妈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海洋的敬畏和渴望,也可以感受到海洋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妈祖信仰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就是妈祖曾经乘着一叶扁舟,穿越东海,进行了一次奇妙的航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妈祖代表了海洋的力量和智慧,她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带领人们安全渡过海上的风浪。

妈祖信仰在中国的沿海地区流传至今,渔民们相信只要虔诚地祈祷,妈祖就会保佑他们平安出海、丰收归港。

他们会在船上供奉妈祖的神像,为自己和家人祈福,祈求平安和吉祥。

妈祖信仰也给了中国沿海城市一个独特的风景线。

例如,在台湾的基隆和湄洲岛,都有妈祖庙供奉妈祖。

每年七月,这些庙宇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吸引着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参与庆典活动。

妈祖信仰的神奇故事让人们深感敬畏,也让人们更加热爱大海。

妈祖信仰的长久传承让人们对于宗教和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尊重。

无论是信仰妈祖的渔民,还是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都在追溯和传承着妈祖信仰的精髓。

妈祖的信仰

妈祖的信仰

妈祖的信仰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尤其是在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东南亚中有广泛的妈祖信仰,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

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莆田县湄洲岛,为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尊为海上女神,又名天后圣母,天王母后。

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从宋朝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

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妈祖生平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

妈祖出生时是南唐清源军(今泉州)莆田县人,莆田县湄洲岛之女,妈祖在其主要生活年代的籍贯是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县人,964年宋太祖改清源军(今泉州)为平海军(今泉州),授莆田人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仍然管辖着泉(包括莆田)、漳二州,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

莆田、仙游二县为平海军所辖。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复灭吴越。

陈洪进纳土归宋,至此,莆田人陈洪进所管的泉(包括莆田)、漳二州才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纳入宋朝版图。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县地和仙游县地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边境的一部分地方,另置兴化县。

同年,改为太平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地。

980 年太平军改为兴化军。

泉州天后宫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的一座妈祖庙。

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些失望。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湖北地区的传播

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湖北地区的传播
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21年 第3期
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湖北地区的传播

庄美连
(莆田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根据湖北各县方志等资料统计,湖北境 内 历 史 上 有 史 可 考 的 妈 祖 宫 庙 有 31 座.对 妈
祖宫庙的创建者、创建背景等的分析发现,位于东南沿海之滨 的 妈 祖 文 化,随 着 福 建 商 人 和 移 民 的
了作用呢?
1、商业的长足发展
清代,湖北政区正式形成.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湖北 的 农 业 经 济 得 到 长 足 发 展,棉 花 种 植 与
纺织印染业兴起,经济比较发达.以商业贸易带动手工业发展,汉 口、沙 市、宜 昌 等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迅 猛,
带动了整个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扩张,汉口、宜昌、沙市相继
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地势和降雨等诸种因素 的 不 利 影 响,导 致 全 省 各 地 水 旱 灾
害频繁发生.据统计,湖北从秦代至清末见于记载的较大范围的水灾 316 次;秦代至 1949 年见于记载
的较大旱灾 214 次.[24](P3)因此,寻 求 与 航 运 紧 密 联 系 的 “航 海 保 护 神”妈 祖 的 庇 佑 也 就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一、妈祖信仰传入湖北的背景
(一)湖北自然环境对妈祖信仰传入的影响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 省”之 称,境 内 江 河 众 多、湖 泊 星 罗 棋 布. 长 江 自 西 向 东 横 贯 全 省,流 程 长 达
1061 公里,占长江全长 6300 公里的 16
84% .22
[ ](
P2)
境 内 的 长 江 支 流 有 汉 水、沮 水、漳 水、清 江、东 荆 河、

天妃、南海神崇拜与郑和下西洋

天妃、南海神崇拜与郑和下西洋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dliness of Mazu the God of Nanhai and Zheng He'voyages 作者: 王元林[1]
作者机构: [1]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8-136页
主题词: 天妃;南海神;郑和下西洋;明朝
摘要:明永乐七年天妃、南海神几乎同时受封,时正值郑和第二次下西洋,两者受封必定与郑和等出使海外有关.由于两者司辖地域不尽一样,历史发展脉络亦不尽相同,在郑和前两次下西洋中的作用不一,导致了其封号的不同.永乐两封号的出现与不同地域和阶层民众信仰不同有关,而天妃、南海神崇拜与郑和下西洋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明清国家礼制中的四海祭祀

明清国家礼制中的四海祭祀

作者: 王元林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历史系,广州 510632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73-7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四海;祭祀;国家礼制;寓意
摘要:东西南北四海,不仅是国家礼制中属于中祀岳镇海渎的一类,而且是国家权力在疆域中的象征。

国家郊祀和地方专庙祭祀的目的在于利用四海神的阴佑功能,保障国家大事的顺利和社稷的安定,并拱卫政权的长治久安。

明清国家大事有涉四海神的祭祀,多流于形式,内容僵死,变化不大。

虽然郑和下西洋、嘉靖帝求子嗣、嘉庆后派遣地方武职官员就近祭祀等有些新变化,但四海祭祀,与宋元相较,其等级和地位明显下降。

祭祀四海的表象是为国家大事、社稷安定的需要,象征着国家皇权在疆域上的表现,其实质却是儒教思想的体现,是国家正祀在地方上的集中展现。

清代对妈祖的敕封与祭祀

清代对妈祖的敕封与祭祀

清代对妈祖的敕封与祭祀
杨永占
【期刊名称】《历史档案》
【年(卷),期】1994()4
【摘要】妈祖原名林默娘,是宋朝时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渔家姑娘.据《林氏宗谱》记载,她是“晋安郡王禄公二十二世孙,惟悫公(林愿)第六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庆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妈祖从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常帮助附近乡民采药治病,颇受当地乡民敬重.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离开人间,年仅二十八岁.之后被人们奉为神灵;留下了大量传说和故事.传说妈祖死后时常显灵,常衣着红衣,飞翻海上,救助遇难船只,被人们称为海上保护神.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东南沿海渔民百姓,都要赶赴妈祖庙会,拈香祭拜.就是在今日的台湾和香港,参拜亦仍属盛事.人们纪念她,是把她看作乐善好施、扶危济难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本文拟根据清代档案及文献的记载,对妈祖神号的迭封和祭祀活动略作介绍.
【总页数】4页(P92-95)
【关键词】妈祖庙;天后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册封琉球;地方官;《琉球国志略》;太常寺;九月初九;清代档案;大清会典
【作者】杨永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泰山碧霞元君祭:从民间祭祀到国家祭祀——以清代“四月十八日遣祭”为中心[J], 周郢
2.从清代台湾妈祖宫庙题匾看妈祖的助战功能 [J], 刘福铸
3.清代京师满汉祭祀与《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府祭祀书写 [J], 樊志斌
4.施琅出师台湾地点及泰请敕封妈祖之史实 [J], 孙英龙
5.清廷敕封妈祖考 [J], 姚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清海军的妈祖信仰

晚清海军的妈祖信仰

晚清海军的妈祖信仰
甘满堂;刘润森
【期刊名称】《莆田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3(30)1
【摘要】简述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明清官方与民间涉海活动中得到普遍的推崇与信仰;认为晚清时期福建船政、福建海军与北洋海军也崇拜妈祖,并形成一整套祭拜礼仪,这种信仰格局是由福建船政局奠定,波及北洋海军,发挥着精神慰藉与道德教化等多重功能。

【总页数】7页(P1-6)
【作者】甘满堂;刘润森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社会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89.2
【相关文献】
1.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妈祖信仰变迁——以湄洲岛妈祖信仰为个案
2.论妈祖信仰的国际化与地方化——以新加坡妈祖信仰为例
3.从信仰流动到信仰叠合: 妈祖信仰在辽宁地区的文化传播学阐释
4.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化——民间道坛之妈祖信仰相关科仪及文化形态考探
5.民间-庙堂-民间:妈祖阐释与妈祖信仰的螺旋式上升结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冼夫人信仰与妈祖信仰传播演变比较研究

冼夫人信仰与妈祖信仰传播演变比较研究

冼夫人信仰与妈祖信仰传播演变比较研究
罗远玲
【期刊名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26)002
【摘要】冼夫人信仰和妈祖信仰在发端之初都属于地方性的民间信仰,冼夫人的原始身份远比妈祖要显赫,但在两种信仰的传播演变过程中,妈祖信仰却在传播范围、传播能力上超越了冼夫人信仰.两种信仰主体的生命历程、原初身份及传播历程中官方力量的参与程度、信仰传播的环境等因素,皆为两种信仰传播演变异同之成因.【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罗远玲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海南岛冼夫人崇拜与妈祖信仰比较研究 [J], 李娟;王元林
2.祠庙与祭祀——海南冼夫人、妈祖信仰比较研究 [J], 安华涛
3.明清时期处州地区妈祖信仰的传播及其演变考 [J], 莫莹萍
4.冼夫人信仰与妈祖信仰传播演变比较研究 [J], 罗远玲;
5.江西省妈祖信仰的分布、传播、演变及影响 [J], 林明太;连金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汕尾大德岭五身妈祖故事

汕尾大德岭五身妈祖故事

汕尾大德岭五身妈祖故事
妈祖信仰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

妈祖文化起源于宋代的福建莆田,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

妈祖是海上保护神,妈祖信仰历经近千年的发展,遍及世界上任何与海有关的中国人聚落。

在广东汕尾大湖镇,有一个世界唯一的五身妈祖花岗岩石雕像,雕像始建于2017年,高24.88米,2018年竣工。

雕像高高矗立在大德岭上,面朝大海,护佑着海上众生。

雕像为五面,原来除了我所知道的林墨娘外,还有四位女性也是妈祖信仰中的成员,他们五位各有其传说和故事,共同在近千年历史积淀中逐渐演变、丰富和形成了当今的妈祖文化。

居中的是大妈祖林墨娘,其它四位女神分别是:二妈祖郑祖禧,三妈祖庄静云,四妈祖林淑贤,五妈祖莫妹。

五面妈祖像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大妈祖林默娘
被民间神化了的一个来自福建湄洲的传奇女子,上晓天文,下知地理,能占卜,会医术,懂星象,识水性,被当时的百姓敬若神灵二妈祖郑祖禧
郑祖禧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胞妹,出身于武术世家,曾经在海陆丰地区抗击敌寇而壮烈牺牲
三妈祖庄静云
从小跟随父亲,研究医术,为人天资聪明好学,十多岁就跟随父亲行医,疑难杂症,药到病除,村邻称其为华佗在世,仙女下凡四妈祖林淑贤
陆丰传奇女子,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无所不晓,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菩萨心肠,经常拿出钱粮救济贫苦村民乡邻,为其排忧解难
五妈祖莫妹
罗峰山女神,姓莫名妹,因为山洪冲塌神庙,漂流至大德山,无处容身,妈祖托梦给庙祝说她乃是灵显益民之神应当供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12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ec.2004第22卷第4期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Vol.22No.4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信仰王元林,邓敏锐(暨南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510632)[摘 要]通过系统考察明清时期海南妈祖庙分布以及其所反映的规律,探讨海南妈祖信仰兴盛的原因,并述及妈祖信仰经由海南人传到海外的情况以及妈祖崇拜在东南亚海南华人崇拜中的地位。

[关键词]妈祖信仰;海南;明清时期;华侨[中图分类号]K248,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4)04-0381-06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明清时期设置琼州府,属广东省管辖。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妈祖,自宋时始,便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较广泛的民间崇拜,海南岛亦不例外。

明清时期,琼州府妈祖崇拜不仅庙宇林立,香火鼎盛,而且还随着海南人向海外发展而传到了南洋各地。

本文拟以明清时期海南岛妈祖崇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妈祖庙分布的时空规律加以探讨,分析这一地区妈祖崇拜兴盛的原因,并略述海南妈祖信仰在东南亚的传播概况。

一、明清海南岛妈祖庙的分布及其规律洪武元年(1368年),明廷在海南岛置琼州府,以琼山为府治,以文昌等13州县属之,清沿之。

除定安县为内陆县外,其他各县均为沿海州县,其行政区划呈环状分布在海南岛周边的沿海地带。

环岛近海是海南行政建置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为妈祖庙的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史料记载,明清琼州府13州县均建有妈祖庙,其中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有3座,分别在“海口所”(元建)、“郡城内总兵署前”和“白沙门”;崖州(今三亚市)有2座,分别在“州治西南海边”(元建)和“在州治南海边”;儋州(今儋州市)有4座,分别在“城东门外大街尾”、“销皮街”、“距州20里之处”和“海头老市”;万州(今万宁市)有7座,其中2座在“朝阳街”,其他分别在“城东”(元建)、“城东迎恩街”、“东市”、“草子坡墟”和“城中迎恩街”;会同县(今琼海市)有2座,分别在“县治东”和“县治西”;乐会县(今属于琼海市)有4座,分别在“县东门外”、“县北门内石碛上”、“城南门”和“城东门外”;文昌县(今文昌市)有11座,分别在“便民桥南紫贝山”、“城南门外”、“县南新安桥南”、“邑北百里溪梅市”(该庙宇名为双龙庙,内祀有天妃)、“下市”、“邑南白延市”、“邑南四十里陈一啬龙朝村前”、“铺前市北”、“迈号市南西边街”、“清澜所陈家市海边”和“东北区清澜所马头埠”;临高县(今临高县)有2座,“在县城之东郊,后迁于临江桥东”,另一位置不详;澄迈县(今澄迈县)有2座,一“初在城西下僚地(《琼州府志》称通潮阁右),后迁于通潮门外”,另一则在“那托都道僚铺”;感恩县(今东方市)有3座,分别在“县西”(元建)、“县北”和“城西北一许里”;昌化县(今昌江县)有2座,在“附所治西”和“城西小岭”;陵水县(今陵水县)有4座,分别在“城南”、“北门外”、“上灶村”、“城北”;定安县(今定安县)有1座,在“中街东向”①。

这些妈祖庙的分布反映了以下的时空特点:[收稿日期]2004-07-16[作者简介]王元林(1968-),男,陕西大荔人,暨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和中外关系史研究。

① 上述资料主要由以下文献整理而得:正德《琼台志》卷26《坛庙》,1964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书影印本;万历《琼州府志》卷4《建置志》(日本内阁所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康熙《乐会县志》卷2《秩祀》,清康熙八年(1669年)刻本;乾隆《陵水县志》卷4《祠祀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刻本;嘉庆《琼东县志》(旧为《会同县志》)卷3《建置志》,1925年铅印本;道光《广东通志》卷151《建置略》,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道光《琼州府志》卷8《建置志》,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补刻本;道光《万州志》卷4《建置略》、卷9《古迹略》,1958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油印本;咸丰《琼山县志》卷5《建置志》,清咸丰七年(1857年)刻本;咸丰《文昌县志》卷3《建置志》,清咸丰八年(1858年)刻本;光绪《临高县志》卷5《建置略》,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刻本;光绪《澄迈县志》卷2《建置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刻本;光绪《定安县志》卷2《建置志》,清光绪四年(1878年)刻本;民国《儋县志》卷4《建置志》卷9《金石》,1936年铅印本;民国《感恩县志》卷5《建置志》,1931年海南书局铅印本;民国《文昌县志》卷3《建置》,1920年刻本;《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1380卷《琼州府部》;《大清一统志》(《嘉庆一统志》)卷453《琼州府》。

381(一)从地理分布上看,妈祖庙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或江河交汇处明清海南岛上共有妈祖庙47座,除了4座是元朝所建外,其他43座均建于明清时期。

元所建的4座庙宇,分别在琼山县、万州、崖州和感恩县内,此4地均靠近海岸,故妈祖庙首先在沿海一带出现。

明清时期,妈祖庙遍布各个州县,且个别地方数目还相当可观,最多的是文昌县,共出现过11座,其次是万宁县,有7座,而最少的亦有1座。

与明清时期雷州的23座妈祖庙相较[1],琼州府妈祖庙的数量是雷州府的2倍,足见海南岛信奉妈祖之风之盛。

由于妈祖为海上和水上保护神,故妈祖庙多建于临海要津之道或港口附近,以便海上或水上居民,尤其是商人祭祀之需。

琼山海口的天妃庙居“琼郡环处滨海海门一区,犹郡治要津,通南北而便商民者也。

”②此外,文昌的清澜、万州的东市、崖州的西南海边等地妈祖庙的修建也是如此。

除了依“水”而建的妈祖庙外,其他多数则建于城邑、街道或墟市等商业繁华地带。

而儋州王五市“距州城20里地,虽僻壤而为西路咽喉,往来辐辏,商贾云集,中有天后宫。

”③此外,乡村或高山地带也绕缭着拜祭妈祖的袅袅香烟,如文昌县城南40里陈一啬龙朝村前的天后庙及便民桥南紫贝山的天妃庙,昌化县城西小岭上的天后宫等,可见妈祖庙覆盖范围之广。

(二)从修建的次数看,出现了新建和重修妈祖庙并举的繁荣局面明清时期建立的妈祖庙共有43座,不仅数量相当可观,而且重修现象尤为多见。

临高县城东郊的天妃庙,修建达8次之多④,澄迈县通潮门外的天后庙也达8次⑤,海口的天后庙,则有6次②。

明朝就已有对前代妈祖庙的重修,而到了清朝就更加频繁,尤其在康熙、乾隆以及道光年间,妈祖庙的重修或复建情况最多,共计康熙年间有13次,乾隆年间有7次,道光年间有5次。

部分妈祖庙的规模还在重修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如海口天后庙,明洪武年间,商人谭海清等增建后寝3间,并塑有神像,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监生陈国安、生员杨凤翔等募建大门3间,而到乾隆七年(1742年),陈国安又于庙前募建铺屋10间②。

万州城东迎恩街的天后庙,初有“后庙3间,前堂3间”,后增修“门楼5间”⑥;儋州城东门外大街尾的天后宫,“道光间城民增建头门,外戏台庙地,前后环水,最为清爽。

”③至于对妈祖像的重塑或于庙中增添拜祭用具也是常见的现象。

如在定安县中街的天后庙,乾隆四年(1739年)就有广府商人铸铁鼎1个,“重千斤,高5尺,周围8尺,周身龙蛇花鸟山水人物。

”[1]由上反映出当地人民对妈祖的崇敬程度是相当高的。

(三)参与妈祖庙修建的人员呈现多样化,其中政府官员和商人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上述庙宇中,参与修建妈祖庙有确切姓名记载的近70人中,其中属政府官员的有52人,占总人数近80%,他们大多数是当地的县令、知县等,几乎每个州县妈祖庙的创建和修建都有当地政府官员的参与;而商人则近10人,约占总人数的15%,这些商人多为外来经商之人,如定安县中街东向的天后庙,于明万历年间由广府南顺新三邑商民创建⑦;万州朝阳街之天后庙,一由五邑客建,另一则由潮邑客建⑥。

此外,也有是官商合办的,如儋州之朝天宫,由吏目周行率商人创建⑧。

可见,政府官员成为妈祖信仰在海南岛上发展的主体,而商人则是推动海南岛妈祖信仰的另一支重要的力量。

(四)妈祖庙不仅是善男信女求神庇佑的场所,而且发展成商人联谊的场所即会馆,其香火和祭祀费用多由官府、商人和附近乡民承担妈祖信仰在海南岛上立足生根后,其信奉者渐次增多,除了渡海者之外,一般的官民也相当崇敬,“今3822004年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4期②③④⑤⑥⑦⑧参见陈昌齐,刘彬华:道光广东通志,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参见王映斗:光绪定安县志,清光绪四年(1878年)刻本。

参见杨士锦,吴鸣清:道光万州志,1958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油印本。

参见陈所能:光绪澄迈县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刻本。

参见桂文炽,汪:光绪临高县志,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刻本。

参见王国宪:民国儋县志,1936年铅印本。

参见郑文彩,蔡藩:咸丰琼山县志,清咸丰七年(1857年)刻本。

王元林等: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信仰渡海来往者,官必告庙行礼,四民必祭卜方行”[2],故香火颇盛。

妈祖祭祀的开支是备受关注的内容。

咸丰《琼山县志》载:“知县鲍启泌详准在海口关税内支担规银四两四钱办春秋二祭”②;定安县位于中街的天后庙,置铺附6间,其收入为修饰妈祖神像和妈祖、观音祭诞之用[2];临高县的妈祖庙则“生员符锡祚田48丘载税,米1石,以为关帝、天妃、观音、城隍四祀香火”,此外还有邑侯聂缉庆“拨公项5000文交绅士发商,生息以为天后庙祭费。

”④观音、关帝、城隍的崇拜起源较早,且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奉祀,妈祖和这些神灵享有同等地位的祭费来源,说明妈祖信仰备受重视。

海南的妈祖信仰与会馆有密切的关系,“不问何种会馆,何种公所,他们都要在春秋二季祭祀庙神,祭祀的庙叫天后庙,那是颇堪注意的。

”[3]一方面,妈祖庙本身就是会馆,如儋州建于城东门外的天后庙,清初为广东会馆;建于销皮街的天后宫清初改为广府会馆,后又改为福潮会馆③。

另一方面,会馆内设有妈祖神像以供拜祭,如陵水县的凤城会馆、顺德会馆、陵阳顺邑会馆、琼邑会馆等,内均塑有妈祖神像,奉妈祖为“万年香火”[4]。

会馆是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它是商人聚集经商或乡人联谊的主要场所。

妈祖庙与会馆的结合,恰恰说明了妈祖庙与当地的商业经济是密切联系的。

二、明清海南妈祖信仰兴盛的原因妈祖信仰在海南岛落户并于明清迅速发展,这与海南的地理位置、妈祖属性以及当时海南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密切联系,下面试逐一论述之:(一)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妈祖信仰在此立足生根提供了客观条件海南岛“地居海洲中”[5],“外匝大海,接乌里苏密吉浪之州,南则占城,西则真腊、交趾,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东北远接广东、闽浙,近至钦、廉、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