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近代百年看天津-百项第一

近代百年看天津——百项中国第一2008-08-07 05:13教育1. 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2. 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北洋大学“考凭”3. 中国第一套完整的私立教育体系——南开系列学校4. 中国第一所工业技术学校——北洋电报学堂5. 中国第一所法政专科学院——北洋法政学堂6. 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师学堂7.中国第一所培养音乐、体育师资的专科学校——天津音乐体操传习所8. 中国第一所水产学校——直隶水产讲习所军事1. 近代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胜利——1859年大沽口保卫战2.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火药厂——天津机器局东局3. 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4. 中国第一所培养海军驾驶人才的军事学校——北洋水师学堂5. 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6. 中国第一座近代化军事训练基地——小站练兵7. 中国第一所培养水雷技术人才的军事学校——电气水雷学堂8. 中国第一次试制潜水艇——水底机船司法行政制度1. 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天津巡警2. 中国第一套地方司法分立机构——天津县审判厅暨司法警察3. 中国第一套近代检察机构——天津检察厅(检事局)4.中国第一次地方选举——“天津县议事会”选举5.中国第一所警察学校——北洋巡警学堂6.中国近代第一座新式监狱——天津罪犯习艺所第一家劳动教养机构——天津游民习艺所市政建设1.中国唯一美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城市——天津的“风貌建筑”2.中国第一个修建开启式铁桥的城市——五座开启式铁桥3.中国第一座拥有公共交通的城市——有轨电车4.中国第一个市政工程机构——工程局5.中国规模最大的通商口岸租界市政厅——戈登堂6.中国城市夜间照明最为完善的街区——天津旧英租界金融1. 中国第一座机器铸币厂——北洋铸币厂中国第一座国家造币厂——户部造币总厂2. 中国第一家实行机械采煤的近代化煤矿中国第一家发放股息的企业——开平矿务局3. 中国第一家为工业融资设立的银行中国第一家设立有奖储蓄的银行——天津实业银行4. 中国第一份企业招股章程——开平铁路公司招股章程邮电通讯1. 中国第一所邮政管理局——海关书信馆总办事处2. 中国第一套邮票——“海关大龙”邮票3. 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北塘—大沽—天津军用电报线中国第一家电报局——(津沪)电报总局4. 中国第一条远程陆运邮路——津迪万里邮程5. 中国第一条自建长途甥话线——天津至保定电话线6. 不国第一座自建自动电话局——天津电话东局7. 中国第一次航空邮运——京津空运试邮8. 中国第一批国产自动电话机———中天牌”电话机铁路运输1. 中勽第一条自建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2. 中国第一台自制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机车3. 中国第一个铁路管理机构——开平铁路公司4. 中国第一条复线铁路——津芦复线铁路5. 中国第一座铁路大桥——滦撳大桥6. 中国第一座拥有“两干线三车站”的铁路枢纽城市——天津的三个火车站和津浦、京山干线7. 中国第一条开办联运业务的铁跧——京奉铁路8. 中国第一所铁路中学——扶轮中学9. 中国第一座铁路公园——天津宁园海洋化工1. 严国第一家精曐制造厂——久备精盐公司2. 中国第一家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厂3. 中国第一个达䈰世界领先水平的化学工艺——“侯氏制碱法”4. 中国第一家民营化工研究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5. 中国第一家私营企业杂志——《海王》旬刊工业1. 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生产火柴的厂家——丹华火柴公司2. 中国第一家近代化制革厂——北洋硝皮公司3. 销售量占全国第一的水泥企业——启新洋灰公司4. 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玻璃企业——耀华玻璃公司5. 中国第一家皮革制球工厂——利生体育用品厂6. 中国第一个国产毛线著名品牌——“抵羊牌”毛线7. 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天津“飞鹰牌”三轮桽车科学技术1. 丩国第一只载人气球升空成办——天津輽人气球2. 中国第一个研究地理的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3. 中国第一家地理学术期刊——《地学杂志》4. 䨭第一个发现“化扩散原理”的科䭦家——䤩津南开大学张克寠教授5. 中国第一个硝基漆先进工艺——永明漂6. 中国第一水利工程试验机䞄——北洋大学“中国第一水工实验所”7. 中国第一台飞朸发动机——北椋工学院试制成功医学1. 中国第一所臊办西医医院——天津储药施医总医院及其西匳学堂2. 中国第一所中医学⠡ —天津私立中国医学传习所3. 中国第一家公立妇产专科䌻院——北洋女医院中国第一所兌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子医学校对外贸易1. 冺口量占全国笤一的畜产品——津畜产品出口口岸2. 严国第一䘪荣获噭际金奖瘄地歯牌——天津地毯. 中国第一家畅销国内外的制帽著名品牌——天津盛锡福商业·娱乐业1. 中国第一家“外交饭店”——利顺德大饭店2. 中国第一座商品展览馆——劝工陈列所3. 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多功能俱乐部——乡谊俱乐部4. 中国第一座国际标准赛马场——天津赛马场港口·农场1. 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塘沽新港2. 中国第一家股份机械化农场——沽塘耕植畜牧公司宗教1. 拥有多项“古建筑第一”的佛寺——独乐寺2. 为中印传统友谊作出贡献的——大悲禅院3. 全国唯一保存的义和团坛口——吕祖堂4. 楹联墨宝荟萃的——清真大寺5. 中国最著名的天主教堂——望海楼教堂6. 中国建筑规模最大的——犹太教堂民俗1. 中国最早的“敕建”妈祖官庙——天后宫社会团体1. 中国第一个基督教青年会——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思想·文化1. 中国西学第一人——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2. 中国第一位传播西方戏剧、音乐、绘画的文化名人——李叔同(弘一法师)3. 中国甲骨文鉴识第一人——王襄4. 中国第一部拼音字母专著——王照创造《官话合声字母》5.中国第一家发行量超过1.5万份的文化刊物——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庸言》杂志6. 中国第一座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新闻媒体1. 中国第一家百年老报——《大公报》2. 中国第一份政府报纸——《北洋官报》在天津发刊音乐·美术·电影·戏剧1.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权仙电戏园2. 中国第一家放映苏联影片的电影院——平安电影院3. 中国话剧艺术第一城——中国话剧运动的摇篮4. 中国第一次演出话剧《雷雨》、《日出》的城市5. 中国第一位促成京剧走向世界的学者——南开大学新剧团团长张彭春6. 中国第一支铜管乐队——北洋水师学堂军乐队中国第一支由中国乐手组成的交响乐队——赫德乐队7. 中国第一种进入宫廷的民间年画——杨柳青年画体育1. 中国率先兴起足球运动的城市——天津早期足球2. 中国率先兴起篮球运动的城市——“篮球城”天津3. 中国第一部篮球专著——天津出版的《篮球术》。
天津市华明学校五年级天津与世界教案设计

授课年级 5 授课教师闫忠华日期1周总课时数 1 授课内容第一课严复与《天演论》教学目标了解严复的求学简历。
了解严复是如何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的。
了解严复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和培养海军人才所做的贡献。
了解严复所翻译的主要名著和通过翻译介绍西方先进科学和先进思想所做的贡献。
教学重点知道严复是中国精通西学的第一人,《天演论》是他的重要译著,《天演论》对中国人民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用具有关资料,图片,照片教学过程1、通过课文和海爷爷与天天、津津的对话以及海爷爷带天天、津津在严复塑像前的景物照片,介绍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的一生最有作为的时光是在天津度过的。
2、通过课文和严复故居及故居石碑照片,介绍严复从出生到英国留学的简单经历以及在英国留学时受到的思想影响。
3、通过课文和严复的头像以及当年北洋水师学堂的照片,北洋水师学堂所在地区的景观照片和海爷爷同天天、津津的对话,介绍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的办学经历,办学主张,教育思想和对培养中国海军人才对中国海军建设所做的贡献。
4、通过《国闻报》的报纸照片和课文,介绍严复在国家危难时刻,宣传新思想,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政制度,倡导维新的事迹、5、介绍《天演论》。
6、通过课文和严复所翻译书籍的图画书样,介绍严复所翻译的作品名称和主要内容,概述严复作为翻译家所做的贡献。
四、小结授课年级 5 授课教师闫忠华日期2周总课时数 2 授课内容第二课孙中山三莅津门教学目标知道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曾经三次来到天津,三次天津之行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于献身的精神。
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以自己是天津人而自豪。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用具有关资料,图片,照片教学过程1、由中山公园及小哪吒的话,引出孙中山的足迹曾经多次踏临天津的这一段历史。
被历史遗忘的“名校”,三大军校

马尾船政学堂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
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
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
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
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
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
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
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
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学等课程,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
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
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
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
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
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
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帅星闪烁中华:名将辈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国人眼中,大多以为中国最大的四合院在北京,最早培养军官、将帅级别最高的是广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军校:民国将星闪耀的地方(精)

保定军校:民国将星闪耀的地方本文摘自《看历史》2011·3月刊,作者:金满楼。
原标题:保定军校:民国将星闪耀时民国军事史上有三大派系格外引人注目,即“保定系”、“士官系”和“黄埔系”,这三大派系均以其发源之军校命名:“黄埔系”出于黄埔军校,“士官系”源于日本士官学校,“保定系”则是保定诸军校毕业生的合称。
民国成立后,陆军部改前清陆军兵官学堂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定于直隶原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内,这是中华民国第一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为人所熟知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下称“保定军校” 。
早在清末袁世凯练兵之时,保定即设立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学堂选址于保定东关原关帝庙废址(庚子之役中被八国联军焚毁。
1903年3月底,袁世凯在原庙址的基础上征购了周边大片土地,学堂占地超过一千五百亩,东西各两公里有余。
在清末时期,学堂已初具规模,其建筑格局以日本士官学校为蓝本,同时兼采天津武备学堂之优点,整体构局气势雄伟,校内气象森严有序,全校分本部、操场、靶场三部分,本部为教学区与生活区,占地约三百亩,靶场面积与本部相当,大小操场占地近千亩,其规模虽不能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相提并论,但与原天津武备学堂(毁于八国联军相比,已非同日可语。
辛亥革命期间,原各省招收的陆军兵官学堂入伍生及陆军中学学生因局势突变而分散于全国各地,为免于其荒废学业并为民国军队建设培养基层军官,陆军部将军官学校的复学视为头等大事。
在给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呈文中,陆军部称:“民国初建,自以培植将才为整顿军队,力图自强之基础,是以近月以来,督饬部中各员悉心筹划,规复陆军各项学校”。
由此,保定军校得以顺利成立并成为黄埔军校创办前惟一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相比于各省所办“讲武堂”及军阀内部设立的“学兵队”等,保定军校的教学与训练都要严格正规得多,其学制章程大多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官与科队长也多为留日士官生、陆军大学及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担任。
在教学安排上,学员每天至少要有半天的课堂学习,内容包括战术、兵器、筑垒、军制、测绘等军事学及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普通学科;在术科训练上,则安排有劈刺、体操、武技、马术等;制式教练一段时间后,学员们由简入繁,分别参加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及全面联合演习;在教学设施上,保定军校可谓是得天独厚,学员们实弹射击时有打靶场,马术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训练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体操、劈刺、武术等辅助术科也都有专业教官和专门的器械操场。
晚清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研究述评

晚清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研究述评晚清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指绥远城常备军武备学堂和绥远城陆军小学堂的学堂教育。
自1901年12月武备学堂创设到1912年清朝灭亡,军事学堂教育共存在10年,文章力图梳理出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在晚清最后十年的研究现状,并对该地近代化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思路。
晚清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研究述评根据目前掌握的史料情况来看,尚未发现有关晚清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研究的相关著述,这体现了本研究具有的学术基础和预想的学术价值。
虽然晚清军事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专门介绍晚清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军事教育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这些研究只是从近代史、教育史、军事史三方面粗略地概述,对于晚清军事学堂教育的演变规律、军事教育与社会近代化的关系等问题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1]179。
通过对档案分析,晚清绥远城共创办绥远城常备军武备学堂、绥远陆军小学堂两所近代化军事学堂,并向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中学堂、陆军贵胄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定期选送优秀毕业生游学,进行军事人才交流。
因此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整合,文中试对国内外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晚清军事学堂教育研究成果做逐一阐述,根据散见的一些文献资料,主要对晚清时期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和绥远城军事学堂进行梳理。
一、晚清武备学堂和陆军小学堂的研究成果国内研究成果方面,大陆史学界对晚清军事变革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涉及军事学堂教育的研究成果却很少。
晚清武备学堂和陆军小学堂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方志以及文史资料中一些回忆录或口述资料散见地介绍了当时武备学堂和陆军小学堂的情形。
时至今日,关于晚清陆军学堂教育体制的演变规律、国防教育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著作方面主要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兵略录存》[2]、《训练操法详晰图说》[3]这两部著作对编练新式陆军的全部操典、条令、规章加以整理汇纂,对晚清新式陆军的军制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但没有涉及军事学堂方面。
洋务运动最新

(3)广州同文馆 它是继京师同文馆、 上海同文馆后,中国 第三所外国语学校。 是洋务派在广州所办 的第一件较重大的洋 务事业。同治元年 (1862)李鸿章奏请 在广州建立同文馆。 同治三年(1864)创 办,位于广州市北大 门朝天街(今广州朝 天路朝天小学)。
广州同文馆成立时的合影
2、军事学堂
(1)福建船政学堂
(5)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又称北洋武备学堂、陆军 武备学堂。为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清光绪十 一年(1885)正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 章仿照西洋军事学院所创立,以造就将材为宗 旨。荫昌任督办,杨宗濂为总办,聘德国军官 为教官。从各营挑选精健聪颖、略通文义弁兵 百余名入堂学习;其中有文员愿习武事者,一 并量予录取;学制一年。另由汉教习讲授经史。 二十三年增设铁路工程科,招收学生四十人, 学制一年,结业后发回各营,由各统领量材授 事。二十六年六月,毁于八国联军之役。
三、教会教育的扩张
近代中国教会教育主要为基督教各差会
和天主教各修会举办。19世纪60年代以后, 在基督教办学层次不断提高,而天主教教 会学校虽数量不断增加,但仍停留在初等 教育层次,中等层度学校寥寥无几,因此 影响越来越不及基督教教会学校。以下我 们以基督教教育为主进行介绍。
(一)教会学校的发展
它是我国近代陆军军官学校之始。
天 津 水 师 学 堂
天津水师学堂学生的合影
天津武备学堂
3、科技实业学堂
1876年福州电气学堂;1880年天津电报学堂;
1882年上海电报学堂; 1891年湖北算术学堂;
1894年天津医学堂; 1895年山海关铁路学堂; 1896年南京铁路学堂; 1896年南京储才学堂; 1898年湖北农务学堂; 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13历史学基础》考前点题卷一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313历史学基础》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1968年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中没有()A.(江南博哥)匈牙利B.南斯拉夫C.波兰D.东德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1968年苏联联合东德、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使“布拉格之春”夭折。
因此,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2.春秋后期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病人的医学家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扁鹊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春秋后期的名医、齐国人扁鹊.精通各科医术,最早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这种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因此,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人类在从猿到人发展的四个时期中,具有现代人种学分化特征的时期是()A.早期猿人B.晚期猿人C.早期智人D.晚期智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早期猿人生存在距今约380万年到175万年前。
它也被称为“能人”,最典型的化石是20世纪60年代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化石人,据测定,年代为175万年之前。
除能人之外,考古学家们还在东非其他很多地区发现了古人类化石以及打制石器,年代大约为37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不等。
早期猿人虽然还带有明显的猿的特点,尤其是头部,但他们是能制造工具的人,并且正处于现代人种学分化特征的时期。
因此,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4.关于总理衙门的评述,正确的有①适应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而建立②实权由洋务派掌握,是洋务运动的推动机构③反映了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④反映了清朝中央机构趋向近代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侵略者在华设使馆、驻使节,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总理衙门的设立适应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
经恭亲王奕诉等奏请在京师设立,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
实权由洋务派掌握,设立后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总理衙门实际上是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它的设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晚清四川新式军事学堂概述

晚清四川新式军事学堂概述刘扬1901年清廷下令推行新政,将练兵摆在要位。
“军队现代化的必需条件是部队的技术教育,尤其是官佐的技术教育。
”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合格军事人才迅速被提上议事日程。
四川开始筹建各类军事学堂,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所。
1 武备学堂武备学堂建于1898年,系四川总督恭寿仿照湖北武备学堂而建。
虽然武备学堂只招收了1届学生就停办了,但却首开风气之先。
1901年,清廷下诏停止武举,称“因练兵必先选将,而将才端由教育而成,自应广建武备学堂。
”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恢复重建武备学堂。
1903年,新任总督锡良模仿日本士官学校扩建武备学堂。
武备学堂分为速成、次课、本课3科。
速成科面向军队招生,吸纳被保送的中低级军官入学,1年毕业。
次课科和本课科面向平民招生,入学考试合格者获得就读资格。
文化基础较浅、年龄较小者被编入次课科,文化基础较好、年龄较大者被编入本课科。
次课科学制5年,前2年学习中文、算法,2年后升入本课科,学习军事相关科目。
本课科学制3年,课程分为中文和外国功课两大类。
中文功课包括修身、经、史、舆地、诸子、词章6门。
外国功课分为学、术两科。
“学”是课堂讲解内容,包括战术、兵法、地形、测绘、兵器、军粮等。
“术”是操场演习内容,包括各种体操、阵法、枪炮演放、测准、骑驭等。
武备学堂先后毕业200余名学生。
多数毕业生进入新军担任教习和低级军官,部分本课科学生被选送到日本士官学校或保定陆军大学继续深造。
1906年,陆军部统筹全国军官训练计划,武备学堂因此停办。
2 军医学堂军医学堂建于1903年。
总督岑春煊初创办时,军医学堂规模很小,学生仅有10人。
1904年,陆军部颁布《营制饷章》,规定军队中设立军医官、军医分管卫生。
根据每营配1名军医的比例,锡良扩建了军医学堂,学生增加到30人,聘请外国医生任教习。
军医学堂的教学内容以医学为主,侧重西医,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物学、内科、外科等科目,此外,还要讲授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知识,训练军事体操等。
民国时期的四大王牌军校是哪四个?

民国时期的四大王牌军校是哪四个?保定军校:一手培养出“黄埔系”保定当年是直隶首府,辖道京畿,在这里担任总督的都是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人物。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新军,成立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校长。
后又改名为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大学堂等,1912年,民国改元后正式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由于军阀之间混战不断,军校在培养了九批学生后,终因无以为系,于1923年停办。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里的毕业生不仅人数多,而且质量优。
若算上清末,保定军校毕业后成为将军的有名有姓的毕业生就有1800多人,其中不乏蒋介石、顾祝同、傅作义、张治中等国民党领导人和高级将领,还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叶挺、赵博生、董振堂等一批将军。
黄埔军校的教官中毕业于保定军校的足有五六十人,因此说“黄埔系”是“保定系”一手培养出来的毫不为过。
军校所在地原是一座拥有千亩庙产、殿宇百间的关帝庙。
也许是想借助武圣人的神力庇佑,关帝庙后来被改为军营,然而1900年却遭到了八国联军的焚毁。
袁世凯筹资扩建的军校依然选址在关帝庙,又扩充了周围的部分农田和民宅,总占地面积一千五百余亩。
校舍建筑格局仿日本士官学校,校本部据中心。
按照中国传统院落的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
陆军讲武堂:中国革命的熔炉1909年9月,在昆明美丽的翠湖旁,清末“洋务运动”实施军制改革、建立新式陆军,云南陆军讲武堂便顺应潮流而创办,并正式迎来第一期学员。
辛亥革命以后,讲武堂继续兴办,截止1945年,共办二十多期,培养学生2万多人,包括华侨学生500多人,朝鲜籍学生30多人,越南籍学生60多人,缅甸籍学生20多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国际军事学校。
讲武堂是一座青瓦黄墙的走马转角式建筑,东、西、南、北楼围着1.2万多平方米的院子,每楼长约120米,周长近500米,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入,墙体采用青石、土坯、砖砌成,对称衔接,浑然一体。
民国时期各地军事学校

百年军校风云录

物《 时 代 吴》 佩周 孚刊 封 面 人
将星闪闪
——
张 治 中
蒋介石
叶挺
傅 作 义
李 济 深
郝梦龄
陈诚
东北陆军讲武堂
学校简介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的“东 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 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三省讲武 堂设立于1906年。它与“云南讲武 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 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在广东创办的黄埔 军校,在东北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 比广东黄埔军校还要早,它就是东北 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 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 堂。
国民党系统
杜聿明——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毛泽东«
敦促杜聿明投降书» 胡宗南——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 张灵甫——黄埔四期,整编74师 毛人凤——黄埔四期,戴笠死后的军统头目 戴笠——黄埔六期,创立军统 谢晋元——黄埔四期,太行仓库八百壮士 戴安澜 ——黄埔三期,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 师长
百年军校风云录
——民国五大名军校
五大名校目录
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2:东北陆军讲武堂
3:黄埔军校
4: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5:云南陆军讲武堂
学校简介: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堪称中国近现代军 事教育史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 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 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 军军官学堂。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 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 成为黄埔军校教官(蒋介石,李济深)。在国民 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 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 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保定军校先后任职共 八位校长,其中第一任正式校长为蒋百里。保定
中国近代有名的军校

中国近代有名的军校1;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办创办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2月-----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灭天津武备学堂的中国近代名人段祺瑞、冯国璋、曹锟、靳云鹏、王士珍、段芝贵、陆建章、李纯、李长泰、鲍贵卿、陈光远、王占元、田中玉、何宗莲、张怀芝、景启、刘锡钧、唐国治、李得胜、杨汝钦、崔朝俊、韩辉增、赵学治、何兰芬、王风岗、孙鸿中、丁得胜、徐邦杰、任永清、梁华殿、张锡藩,刘承恩、李天保、吴凤岭、李壬霖、申保亨、汪本崇、劳本泉、傅宪武、张心全、吴佩孚、王者化、张文元、胡思光、吴鼎元、孔庆塘、滕毓藻等。
冯国璋、曹锟,后来都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段祺瑞,当了国务总理和执政。
李纯、陈光远、王占元分任苏、赣、鄂长江三督,田中玉当上山东督军,而吴佩孚则成为了直系首脑。
2.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袁世凯办简称保定军校,创建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
校址在河北保定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民国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学校的最初负责人是冯国璋,当时称总办(即校长),1906年,改由段祺瑞接任。
其后,军事专家蒋百里、第二次直皖战争中任皖军总指挥的曲同丰等都先后担任过校长。
若从民国元年(1912年)算起,保定军校办过9期,毕业生达6000余人。
若从北洋武备学堂算起,保定军校训练了近1万名军官,其中1600多人获得将军头衔。
这些人遍布当时的军界和政界,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民党方面毕业于保定军校的有:蒋介石、张群、陈调元、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黄绍竑、张治中、傅作义、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唐生智、李品仙、罗卓英、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陈诚、白崇禧、钱大钧、刘峙、上官云相、薛岳等。
其中,蒋介石曾任国民政府首脑,统治中国20余年。
在国民政府中曾任部长级的人物有张群、张治中、顾祝同、陈诚、白崇禧等。
第十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洋 务 派 重 要 棠 左 宗
民 18 的 76 年 配 , 合 他 下 率 , 清 清 军 军 , 取 分 得 三 重 路 大 进 胜 军 利 新 。 疆 不 , 久 讨 阿 伐 古 阿 柏 古 兵 柏 败 。 身
( 人 18 物 12 之 18 一 85 , 年 任 ) 闽 , 浙 字 总 季 督 高 时 , , 湖 于 南 湘 18 阴 66 人 年 底 。湘 奏 军 请 军 创 阀 办 , -
二、工业技术学堂
(一)福州船政学堂 1、创立人 2、时间 3、地点 4、专业 左宗棠 1866年 马尾 造船技术 驾驶技术
二、工业技术学堂
(二)江南制造总局
1、创立人 2、时间 3、地点
曾国藩和李鸿章 1865年 上海
三、军事学堂
(一)天津水师学堂 1、创立人 2、时间 3、地点 李鸿章 1880年 天津 (二)江南水师学堂 (二)天津武备学 堂 曾国荃 1890年 南京 李鸿章 1895年 天津 中国第一所陆 军学校
(一)京师同文馆
12、不足 同文馆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孱弱的婴儿,它的 身上既保留了封建痼疾,又反映出外国侵略的烙印。 经费被外国侵略着控制。从海关办公费中提成三成。 在教学内容中,充斥着殖民主义思想,渗透着宗教观念。
一、外国语学校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二)上海广方言馆 (三)广东同文馆 李鸿章
第一节 创办新式学堂
第一节 创办新式学堂
(一)京师同文馆 1、创立人 2、时间 3、地点 4、专业 奕訢 1862 北京 最初英文,1863年添设俄文和法文馆 1872设德文馆,1896年设日文馆
北京大学大门
(一)京师同文馆
5、历程 6、教师 7、学生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除中国语文和算学二科由中国教师 担任,其他均为外国教习 最初来自八旗,后来有其他洋务学堂 选派的学生以及满、汉聪颖子弟经考 试进入。 英、法、俄、日、德等国语言外,西 方近代自然科学列入课程,如算学、 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万国 公法等。
近代天津百项中国第一(社科部)

近代天津百项中国第一一、填空1.1888年,李鸿章建成总部设在天津的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是北洋海军。
2.1866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火药厂是天津机器局东局。
3.近代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个胜利是1859年的大沽口保卫战。
4.1910年,近代教育家卢木斋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所水产学校是直隶水产讲习所。
5.1908年,教育家林墨青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培养音乐、体育师资的专科学校是天津音乐体操传习所。
6.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组建中国第一所警察学校“天津警务学堂”,翌年更名为“北洋巡警学堂”。
7.1903年,袁世凯在天津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座新式监狱“犯罪习艺所”后更名为天津监狱。
8.1904年,袁世凯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个劳动教养机构是“游民习艺所”。
9.在近代中国,被中外媒体唯一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城市是天津。
10.1889—1927年,天津先后修建了金华桥、金刚桥、老龙头铁桥、金汤桥、万国桥(今解放桥),使天津成为中国第一座修建开启式铁桥的城市。
11.1906年,天津建成环形有轨电车线路,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公共交通设施的城市。
12.1931年,北宁铁路局建成中国第一座铁路公园是天津宁园。
13.1918年,天津创办中国第一所铁路中学是扶轮中学。
14.1912年,天津开办中国第一条联运业务的铁路是京奉铁路。
15.1880—1911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建车站和修铁路,使天津成为中国第一座拥有“两干线三车站”的城市。
16.1894年,天津铁路公司修建中国第一座铁路大桥是滦河大桥。
17.1883年,天津成立中国第一个市政工程机构——工程局。
18.1892年,天津英租界工程局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通商口岸租界市政厅,别名戈登堂。
19.1886年,电灯照明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城市夜间照明最为完善的街区是天津旧英租界。
20.1890年,李鸿章在天津建成中国第一座机器铸币厂是北洋铸币厂。
21.1905年,清廷在天津设了中国第一座国家造币厂是户部造币总厂。
世界上七所著名军校,西点第二,中国有两所,一所令人钦佩

近代世界上七所著名军校,西点第二,中国有两所,一所令人钦佩史海品茗 2016-11-07 17:47近代史是一个是一段充满战争的历史,无数的军人为之殒命。
为了更好的赢得战争,每个国家都开办了自己的军校,培养自己的军官。
其中最著名的军校有七所,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介绍。
第七名: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高级军官学校)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蜚声全球。
其前身是高级军官学校,它于1810年创建于柏林,是世界上第一所培养参谋人员的学校。
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在此担任过教官和12年之久的校长。
它的第一任校长是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
该校培养出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军事人物,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是德国培养和轮训三军高级参谋人员和中级指挥官的学校。
其著名校友有普鲁士和德国元帅、军事理论家老毛奇,德国陆军元帅、"闪击战"理论的开山人施利芬,德国陆军上将、总体战理论奠基人鲁登道夫以及德国陆军上将、"坦克制胜论"的积极倡导者古德里安。
第六名:英国克兰韦尔军学院克兰韦尔空军学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英国海军部想在南部和东部海岸航空站以补充海岸警卫系统的地对来自海上和空中的入侵预警,为此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于1915年决定成立独立训练军官和船员操作飞机、观测汽球和飞艇。
1916年4月1日皇家海军航空兵克兰韦尔训练团正式成立,戈费雷佩因海军准将任指挥官,1918年4月1日皇家海军航空兵和皇家飞行团的合并,克兰韦尔的所有权也转交给英国皇家空军前海军,基地的名称也被换为英国皇家空军克兰韦尔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查德爵士决定皇家空军独立军种的地位的一项措施,开办一所军事航空学院为皇家空军未来的指挥官们基础训练和飞行训练。
1920年2月5日英国皇家空军正式成立,朗克罗夫特空军准将为学院院长,这也标志着世界上个军事航空学院的诞生。
第五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校址在河北保定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中国近代三所著名军事院校

中国近代三所著名军事院校作者:王恩收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0年第04期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简称保定军校,该校创建于 1902 年,停办于1923 年。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地址在河北保定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民国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学校的最初负责人是冯国璋,当时称总办(即校长),1906 年,改由段祺瑞接任。
其后,军事专家蒋百里、在第二次直皖战争中,曾任皖军总指挥的曲同丰等都先后担任过校长。
若从民国改元后(1912~1923年)算起,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达6000余人。
若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头衔。
这些人遍布军界和政界,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代的许多风云人物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
例如,中国近代有名的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吴佩孚是直系军阀,曾坐镇洛阳,拥兵数十万,梦想统一中国,但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打败。
孙传芳也曾拥兵十多万,威震一方,后被北伐军打败。
国民党方面毕业于保定军校的有:蒋介石、张群、陈调元、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黄绍竑、张治中、傅作义、白崇禧等。
其中,蒋介石曾任国民政府首脑,统治中国二十余年。
在国民政府中曾任部长级的人物有张群、张治中、陈诚、白崇禧等。
曾任兵团司令级人物或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有熊式辉、顾祝同、刘峙、薛岳、罗卓英、傅作义、马法五、周至柔、上官云相、李品仙、余汉谋等。
一些人地方实力派的领袖人物,如川军的刘文辉、邓锡侯,桂系的白崇禧、黄绍竑、李品仙,晋绥军的楚溪春、傅作义等。
应指出的是,唐生智也是一个有名的军阀,在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曾有军队二十余万,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后被打败。
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们后来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深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红色故事】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代“将军摇篮”

【红色故事】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代“将军摇篮”近代中国史,一部悲惨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战争怎可少了军人。
中国近代军人派别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来自三个摇篮,天津武备学堂、保定军校、黄埔军校。
天津武备学堂,源自于晚晴洋务运动自救。
李鸿章认为面临“数千年大变局”,“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于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那年)在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地址是唐家口柳墅(乾隆行宫)旧址。
为了和列强接轨,李鸿章高薪聘请德国人为教官,训练新型人才。
李鸿章的本意是要增加淮军的实力,毕业生都被分配到淮军各营中,比方说曹锟就在叶志超手下办事。
比起完全依靠乡情、亲情、友情为基础的湘军、淮军进步了一点。
从大格局上看,天津武备学堂是中国军事职业化的一个尝试性起点。
因此影响非常之大。
学堂从创办起,到被八国联军彻底破坏,仅仅存在了16个年头。
然而已经足够成为将军摇篮。
摇篮里走出冯国璋和曹锟两任北洋大总统,走出后袁世凯时代掌控北洋政府的国务院总理段祺瑞,走出过人称“北洋之龙”的王士珍,其它军阀如李纯、陈光远、王占元等等。
他们实际上就是北洋政府和北洋军阀的骨干和支柱。
所以说天津武备学堂是第一代将军(或者说军阀)的摇篮。
说他们是将军,是因为跟随袁世凯时代,他们确实从某种程度上扮演将军职责。
说他们是军阀,是因为在袁世凯死后,他们都是祸国殃民的野兽。
孙中山革命数十年,最大障碍就是这第一代摇篮的军阀们。
从大脉络上看,这第一代摇篮,是李鸿章栽树、袁世凯乘凉。
第二代摇篮——保定军校——则是袁世凯栽树,段祺瑞乘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内阁总理的身份掌控北洋政府实权。
北洋军阀内战与新旧军阀之间的战争主要围绕段祺瑞展开。
在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之前,他还有一个身份,保定军校的校长。
保定军校全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于1902,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辛亥革命之后改称为保定军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沿革考

・民国机构・民国档案2001.2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史沿革考刘志强 王新哲 任方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我国近代一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实施养成教育的军事学校。
它是清朝末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在编练新军、引进东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军事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创办的。
保定军校,位于保定市区北郊,原占地3000多亩,1912年创办,保定学校由校本部、分校、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组成,建筑格局工整对称。
共办九期(1912-1923),培养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等科初级军官六千五百余名。
①保定军校开办期间,正逢清末民初改朝换代之时,后又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局势动荡,战祸连年。
处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情况下,保定军校独具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有较浓的旧军色彩,又受辛亥革命后各种思潮的影响;在军事教育中既沿袭了清末各军事学堂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又聘用外籍教官和留日士官学校毕业生进行新式教学,可谓中西结合。
它所培养的毕业生也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有的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有的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军政人员,还有的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级将领,有些还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将帅的摇篮,保定军校的教育特色、教育体制对今天的军事教育亦有很深的借鉴意义,保定军校生绝大多数在中国近代军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保定军校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保定军校的历史沿革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历史渊源上讲,它是清末北洋军事学堂的延续和发展。
11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到袁世凯大办军事学堂清朝末年尤其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日益腐败,社会政治昏暗,军队腐朽,外不敌洋枪洋炮,内受农民起义的威胁。
在清政府面临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危机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等便打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
在他们的倡导下,一场号称“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便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他们在各列强的支持下,聘用外国军官教习军事,购买枪炮、军舰,随之又开办了种种军事工业,还开办了我国第一批铁路、矿山、工业等。
历史趣谈揭秘历史上走出14位民国领导人的史上最牛学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历史上走出14位民国领导人的史上最牛学堂导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京畿之地天津曾有一个名叫“行营武备学堂”的讲武堂。
而就是从这个学堂中,走出了民国时期的十四位领导人。
这个学堂的所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京畿之地天津曾有一个名叫“行营武备学堂”的讲武堂。
而就是从这个学堂中,走出了民国时期的十四位领导人。
这个学堂的所在地是一个名叫小站的地方。
因为这个名叫小站位于天津境内,于是这个小站人们都叫它天津小站。
小站其实就是一个小镇,由于“行营武备学堂”的存在,竟然让当时的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在它们所印刷的中国地图上都会标注这个叫做小站的镇子。
那么,这个唯一被标注的中国小镇,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获此殊荣呢?这还要从这个小站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背景说起。
天津小站位于天津南区,在天津咸水沽南约十公里。
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此督练“新建陆军”。
清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
他在原来十营近五千人的“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二千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
袁世凯在小站设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
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同时控制军事教育权,袁世凯还建立了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
在军事装备训练方面,袁世凯虽然极力采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但是在选拔将领方面,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兵为将有”,专门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
这不仅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而且最后形成了军阀集团。
北洋军阀集团是清末民初由天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
———天津武备学堂
●冀满红
清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2月),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根据淮军将领周盛波和周盛传的建议,在天津创办了一所武备学堂,这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李鸿章之所以创办这所军事学堂,用他的话来说,是因为西方列强“讲究军事,精益求精”,“陆营将弁,必由武备书院造就而出,故韬略皆所素裕,性习使然”,“其余战阵攻守之宜,直视为身心性命之学,朝夕研求,不遗余力,而枪炮之运用理法、步伍之整齐灵变,尤为独擅胜场”,而清军将领“仅凭血气之勇,粗疏之材,以与强敌从事,终恐难操胜算”。
这是从军事指挥人才方面找出了清军与列强军队之间的差距。
要缩短这个差距,就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在中国创设培养新式指挥人
才的武备学堂。
(《李文忠公全书・奏稿》第五十三卷,42
页)天津武备学堂创设4个月后,李鸿章向清廷奏报学堂创设事宜,清廷认为他的做法“规画周详,均为当务之
急”(《光绪朝东华录》第2册,总第1943页),给予了肯
定和支持。
近代武备学堂的创设,是中国陆军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
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发端于对西洋近代武器的采纳。
在抵御西方侵略的战争中,清军吃尽了洋枪洋炮的苦头,也认识到了它的威力;在随后与外国军队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便开始逐渐摒弃旧式的刀矛弓箭,采用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的更新必然要导致教育训练的更新,创办传授西方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的军事学堂,就成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李鸿章在创办淮军的过程中,开始采用西方新式枪炮装备和训练方法。
在用“新法”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并不满足于聘请外国军官,而是先行一步,于光绪二年
(1876年)派淮军将弁卡长胜等7人赴德国学习最新军
事技术,培养淮军自己的军事指挥人才。
这是近代中国派出的第一批军事留学生。
然而派遣留学生毕竟人数有限,要想大批培养掌握新式军事技术的人才,必须创设军事学堂。
光绪十一年天津武备学堂开设,乃中国军事近代化之势所必然。
光绪十一年正月,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向李鸿章建议:“仿西国武备院之制,择德弁中精者,专司教练,饬各军挑选剽健而又精细之弁勇,送院学习,以期成就
将才,为异日自强之本”(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3册,621页)。
当时正苦于缺乏新式指挥人才的李鸿章立即
接受这个建议,在天津设立武备学堂,令淮军各部挑选“精健聪颖、略通文义之弁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
辑,上册,533页),派送天津。
淮军各部选送的第一批学员当月来到天津,当时学堂还没有负责人,李鸿章临时委托津海关道员周馥具体筹办。
周馥经过认真考核,从中选录了100余人。
第二年,李鸿章奏准由已革湖北道员杨宗濂为学堂总办,总管学堂的行政事务;他的继任者有联芳、荫昌等人。
除总办外,学堂的行政人员还有帮办、监督和提调各1人。
第一批学生入学时,校址尚未选定,临时安置在天津水师公所。
一年后座落于紫竹林天津租界对面的新校舍建成,计有房舍500余间,其中有办公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模型室、标本室、绘图室、印刷室、宿舍、饭厅、医院等,规模宏大,设备齐全。
当年开办经费用了白银8万余两,以后常年经费维持在5万两左右,均由李鸿章奏准在北洋海防经费内支出。
天津武备学堂聘请德国军官为教习,先后有李宝、崔发禄、哲宁、那珀、博郎、阃士、已思壬、艾德、黎熙德、敖耳、高思兹等人在学堂任教。
至于为什么专聘德籍教习,是因为李鸿章等人迷信德国的军事技术,其所部淮军及直隶练军到均采用了在当时最为先进的德国的军事装备,训练均采用德国操法,军事学堂自然要聘请德籍教习了。
德籍教习讲授西学,都配备有翻译人员,另聘汉教习讲授中国经史。
在教学内容上,学堂初设炮队、步队、骑队、工程营4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增铁路工程科,所设课程有内堂课和外堂课二种。
内堂课是理论课,设有天文、地舆、格致、测绘、算化、兵法、地利、军器、炮台等有关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军事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
外堂课是技术课,在操场进行,主要是“操演所习炮队、步队、工队及分合阵法”等初级指挥员应有的知识。
内堂课所学称为学科,外堂课所练称为术科。
从此,中国军事学校教
—
2
3—军事历史 1998年2期
军事史资料
育有了学科术科之分。
教学之余,学生经常被派遣至山海关、旅顺口等地军营实习,遇有战事即赴前线参战。
学生来源主要有三个。
一是淮军将弁,由北洋淮练各营选送粗通文义、质地灵敏的年轻将弁,每届百人左右,学期一至二年,这是学堂最主要的学生来源,前述首批学生即属此类。
再一是幼童,年龄在13~16岁,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始招收,学期5年;前3年学文化,后2年学军事。
另一是满洲子弟,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从八旗精壮子弟中招收。
学生修业期满毕业后,来自军营的仍回原属各营;由于旧军官的抵制,除少数武备学生委以兵权外,大多数人只能充当教习,在各营传授所学西方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用先进的训练方法训练部队。
这与李鸿章和周盛传兄弟当年“以期成就将才”的创办武备学堂的宗旨有了一定的差距。
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天津武备学堂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从开办至此凡15年。
由于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百事均属草创,因而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历任总办不懂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德籍教习的语言障碍影响教学,招生不重质量,学生之间年龄悬殊、文化程度参差不一,思想教育崇洋尚武,滋养了穷兵黩武、弱肉强食的思想,考试制度和技术教学流于形式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堂自身的发展和对新式人才的培养。
尽管如此,也正因为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所以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军事制度的变迁,乃至对中国近代的政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作为一所崭新的近代陆军学堂,天津武备学堂聘请了军事技术比较先进的德国人为教习,完全采纳当时最为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知识为教学内容,为引进西方近代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起了重要的作用。
天津武备学堂在15年间毕业了100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也具有一些近代民主意识,毕业后到北洋淮练各军任职,进一步传播了近代军事科学技术。
显而易见,天津武备学堂在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天津武备学堂的办学宗旨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掌握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的指挥人才。
尽管开始阶段它的毕业生到军队后受到原有的将领的抵制和排斥,多数人只能充任军事教习一类的教官,但随着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也在不断改变。
到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时,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便成为基本骨干。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启动了中国陆军近代化教育,带动了其他武备学堂的开办。
天津武备学堂在教育制度、管理制度、教育方针、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来的武备学堂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
在它的带动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之洞在南京创办了江南陆师学堂;次年袁世凯创办了直隶武备学堂,张之洞又在武昌设立了湖北武备学堂。
从那时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浙江、贵州、陕西、安徽、山西、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广东、甘肃、湖南、河南等省都陆续办起了武备学堂。
这些武备学堂从制度到教学内容无一不是模仿天津武备学堂。
随着陆军军官学校的普及和军校毕业生在军队中任职日渐增多,这样就逐步堵塞了由武举任职的人的进身之路,由武举选拔军官的封建任官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清廷废止武举制度,采用军校毕业生担任军职的近代军官任职制度,就彻底取代了盛行一千余年的由武举选拔军官的封建任官制度。
天津武备学堂在中国近代史上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尤其是对军事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编辑:魏碧海)
(上接26页) 圈内人物之间的意见交换也越来越少。
尤其是1965年以后,约翰逊及其高级幕僚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行政当局内有关政策方向的讨论,以致怀疑和反对几乎只在“两人之间最隐秘的意义上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翰逊甚至越来越倾向于甩开国家安全委员会,转而依靠一个仅由少数心腹组成的“星期二聚餐小组”。
由于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排斥,持不同意见者差不多先后都离开了政府或调任与越战无关的工作,起初是副国务卿鲍尔斯,而后是以哈里曼为首的一大批官员,最后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正因为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美国行政当局在越战的决策问题上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从根本上导致了其越战的最终失败。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大动因,它们也引起了越战结束后美国国内有关战略问题的大讨论和长达近20年的政治、军事改革。
因此,越战的后杲具有双重意义,而无论哪一重意义,其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
(编辑:徐 飞)
—
3
3
—
军事史资料 军事历史 199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