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单位等。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距离、计算面积等。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与同学合作交流等。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的课件或板书,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本学期的数学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单位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学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整理和复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可以通过课件或板书展示,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复习。

2. 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复习,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三、练习和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本学期数学知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距离、计算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回顾整理总复习(教案)一、前言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是儿童数学学习阶段中关键的一年。

本教案旨在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数学知识点回顾1. 十以内的数的认识通过数块、数带或大小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认识0-100以内的数,并进行准确、迅速的比较。

教师可采用字典的方式,将十以内的数字呈现出来,让学生快速掌握。

2. 超大数的认识与读法超过十万的数,可以通过分节记数、逗点记数等方式进行认识和读法。

通过生活实例等案例,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3. 算术运算三年级是加减法的学习阶段,主要精力放在加减法的基础理解和能力培养上。

3.1 加法基础加法、进位加法、加数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取消律等是加法的基础知识点。

提倡教师通过游戏、抽象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并掌握加法知识点。

3.2 减法基础减法、借位减法、减数交换律、减法结合律和取消律等是减法的基础知识点。

提倡教师通过游戏、抽象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并掌握减法知识点。

4. 空间与几何空间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一环,建议教师通过实物、生活案例等方式进行教学。

4.1 画图作图通过简单形状的绘制、图形分析、对称轴的确定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和几何意识。

4.2 方向与位置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课外图像等学生容易接触到位置与方向的基本知识点,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5. 分数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食物、水果、面包等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应提倡学生将分数化为简介的分数。

6. 时间、长度和重量时间、长度和重量知识点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实用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等方式进行教学,提倡学生始终记得“时间上的比较是比较分秒,长度上的比较是比较千米和米,质量上的比较是比较千克和克”。

三、总结通过此教案的梳理和总结,我们期望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内容,更好的引导学生快速、准确掌握数字及算术运算等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意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是对本册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巩固。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挑战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基本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基本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复习加减法运算、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知识,总结要点。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整理与复习1-》-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整理与复习1-》-北师大版

说课稿《整理与复习1-》一、说教材《整理与复习1-》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内容,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说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整理和复习各个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学习方法和技巧。

3.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总结和归纳学习方法和技巧。

五、说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2.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整理和复习知识点,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

3. 教师引导:教师在学生复习过程中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整理和归纳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整理和复习知识点,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

4.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复习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学重点:1. 整理和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2.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能说出来吗?二、整理和复习1.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章节顺序,逐一整理和复习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整理和复习的任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和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否达到预期。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8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8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8 分数的初步认识 & 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4. 通过对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读法、写法、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 分数的整理与复习:分数的比较、加减法、与整数的互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读法、写法、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加减法、与整数的互化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读法、写法、分子和分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分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布置与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分数的概念、读法、写法、分子和分母的含义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能力。

北师大三上第五册《整理与复习(二)》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北师大三上第五册《整理与复习(二)》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北师大三上第五册《整理与复习(二)》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教学目标〗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稳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娴熟地进展计算,能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看法方面的安康开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

5.在活动沟通中造就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力。

〖教材分析〗本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老师组织学生回忆这三个单元的所学内容,包括对学问的整理、复习和运用。

我的设计思想,首先是让学生分组探讨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本段的也许内容,并且要举出自己身边的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的养成,即“小小设计家”;其次,在班内作集体探讨与沟通,给学生以自我展示的时机,使学生获得胜利的体验,将课堂变成他们共同缔造和共享新问题、新发觉、新体验的课堂,把味同嚼蜡的练习课变成富有竞争气氛的数学活动,即“小小记者会”;最终,再回来到“我的成长踪迹”上,引导学生作学习小总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法、思索的方法、驾驭的方法、经历的积累等,即引导学生对学习状况的自我评价。

这样,90%的课堂就交给了学生自己操作。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有15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京博集团的支持下,在师资建立、教学环境等方面逐步走向标准化。

京博盼望小学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却有着优秀的教学设施:整齐的教学楼、优雅的教学环境;配备有微机室、音乐室、舞蹈室、大试验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器材室等特地教室;30多位老师人手一台微机;各教室网络在进一步建立当中。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邻镇的村庄(一小局部来自镇直单位),除了周三和周六,他们都像一个个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小天使,热忱大方,装扮得特别美。

特殊是三年级的这一批幸运儿,他们与课改一起静静长大,喜爱把自己带入到数学问题之中,自己去探究、去操作、去探讨、去解决,可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对三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复习课本中已学过的知识点,并巩固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
1.复习三年级上册数学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
2.掌握加减法口算技巧;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复习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2.提高学生加减法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某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整理好课件和教材;
2.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具等教学工具;
3.备有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知识点
首先,通过复习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并巩固学过的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2. 加减法口算练习
针对加减法口算技巧,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逻辑思维训练
通过一些逻辑思维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4. 计算能力与运算速度的提高
设置一些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运算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与练习,相信学生对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七、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即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整理和复习(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整理和复习(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整理和复习(2)》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 复习前几节所学的知识点; - 掌握几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 熟练掌握几种计算方法; -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多位数加减法运算;•复杂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准备好演示课件,展示数字比较和简单计算题;•手册:备有教案手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游戏道具:准备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道具,增加学生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10分钟)•利用板书,让学生回顾前几节所学内容,包括数字比较、简单加减法计算等。

•让学生自己做几道练习题,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数字大小比较(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数字比较的例题,让学生分析数字大小的规律。

•让学生分组比较数字大小,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三、计算练习(20分钟)•利用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问题解决(15分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堂小结(10分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字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勤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加减法计算题,让学生完成。

•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写出解答。

•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做好笔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熟练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和几种计算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整十数、整百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排列规律。

2. 量的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

3. 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整百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4. 乘法:表内乘法,乘法口诀,乘法的应用。

5. 除法:表内除法,除法的应用。

6. 混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7. 认识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的分类和识别。

8. 测量: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面积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9.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几何图形,测量,统计。

2. 教学难点:数的排列规律,乘法口诀,简便运算,图形的分类和识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四、教学时间本单元教学时间预计为2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式,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 采用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 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设计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长方形、正方形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评析

“长方形、正方形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评析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
发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 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22黑龙江教育叫、学2014 万方数据
12
二、合作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师:下面以小组合作进行知识梳理。
明确合作要求: 1.我们已经回顾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所有知识,你 能与同伴合作,试着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长方形和正方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推进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 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切实落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 为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使复习课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如何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更好发挥复习课的主要功能(复习与补救的功能.深化提高的功能.落 实高层次目标的功能,促进智能迁移的功能)和作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概括,对已经学习过 的知识内容进行强化巩固、加深理解、拓展提升。从而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技能;提高综合
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知识缺漏,强化薄弱环节,消除模糊认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加深对基本
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经验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为此,本刊把几篇 复习课的设计与评析呈现给大家,共同切磋,资源共享。
“长方形\正方形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评析
刘艳丽 .1.评析者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王宏
3.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4.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 极合作,感受学习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 特征。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开门见山,利用课件出示

如何上好复习课——《数的整除的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如何上好复习课——《数的整除的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 (
) )
( 多媒体 出示 ) 运动会 比赛场 面。出示信息 : 班要 选1 名 每 2
运 动员 , 我们六年级7 个班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参加 ? 学 生 列 式 解 答 : 2 4 名 ) 7X1 =8 ( 教师引导学生根 据算式 , 说出7 1 、4 、2 8 相互之 问的关系。 : 如 7 1是8 的约数 ;4 和1 的倍数 ,教师把概念 出示 在投影 和 2 4 8 是7 2 上, 并引导学生说 f约数和倍 数的意义 。 f I 学 生在教师创设 的有趣气氛 中学得非常积 极主动 。 除了 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还可 以让学生 回想在 这个单元 中还学了哪 些概念。教 师根据学 生的 回答 , 把概念一一 出示在投影 上。因 为, 这个单元的概念特别多 , 显得杂乱无章。学生看 了之后 自然 而然的产生 了一个念头 : 要把这些概念进行 系统 的梳理与分类 , 使 自己对学习的概念形成完整 的知识 网络和 良好的知识结构 。 这样 , 进入第二个学 习环节就水到渠成 了。
师: 同学们 。 我们 刚才谈到 了这么多概念 、 知识 , 那么我们a, 多 少 ? H - k 不 能想办法根据它们 之间的联系给它们排顺序 , 或建立表格 , 或 电话号码是 8 位数 :从左 面数第一位和第二位上 的数字相 画图, 使人 一看就 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呢? 等, 这个数 字既是 l 以内的奇数又是 l 以内的合数 , O O 左面数第三
学生在小组 内讨论并 尝试 制作 , 然后展示成果 , 说明理 由, 最后 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开始 , 在汇报时 , 每个小组整理 的内容 不够 完整 , 形式 不 够 直观 。 过其它学生的补充 , 通 评价之后 , 小组的同学通过补充 、

【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参考案例三篇

【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参考案例三篇

【导语】做⼀份好的教案,可以让⽼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够强⼤的⾃信。

⽽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种⽅式说不准呢?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 归总应⽤题 教学⽬标 1.使学⽣掌握两步应⽤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分析、解答应⽤题的能⼒. 教学重点 使学⽣掌握乘、除法应⽤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联系⽣活实际,以旧引新.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的⽣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作总量÷⼯效=⼯时 学⽣可能举例: ①⼀个⾜球50元,3个⾜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约120千⽶,坐汽车⾏了2⼩时,这辆汽车每⼩时⾏多少千⽶? ③王师傅⽤⼩推车为⾷堂运菜,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时运完? 2.改编:⼯⼈们修⼀条路,每天修12⽶,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 此时,学⽣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作总量)根据哪⼀数量关系求⼯作总量? 教师导⼊:⽣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1)出⽰例5:⼯⼈们修⼀条路,每天修12⽶,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天修完? 学⽣们⾃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可能提出: 题⽬中已知⼏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组讨论),师⽣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同⼀条路(说明⼯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b.要求⼏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效),⼜知道修了10天(⼯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题⽬⾥没有给⼯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作总量.]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法. (学⽣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 12×10=120(⽶) ⼏天修完? 120÷15=8(天) 综合算式:12×10÷15 ⑤请学⽣说⼀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每天修30⽶、每天修40⽶”,问题不变,仍求⼏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 12×10÷20=6(天)12×10÷30=4(天) 12×10÷40=3(天) (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应该怎样解答呢? 订正:这条路长多少⽶?12×10=120(⽶). 每天应修多少⽶?120÷6=20(⽶). 综合算式:12×10÷6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步算式的含义. (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怎样列式? 12×10÷5=24(⽶)12×10÷2=60(⽶) 2.对⽐质疑,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较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明确:从应⽤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中⼀般在第⼀句话表⽰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 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题叫做归总应⽤题.(出⽰课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 1.独⽴完成下题. ①⼩华读⼀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天可以读完? ②⼩华和⼩刚读同样⼀本书,⼩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页? 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 四、课堂⼩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师傅给⾷堂运菜.如果⽤⼩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2.招待所新来⼀批客⼈.每间住2⼈,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需要⼏间房?【篇⼆】 归⼀应⽤题 教学⽬标 1.使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应⽤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应⽤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应⽤题. 2.培养学⽣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思考,提⾼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 3.使学⽣感受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了解归⼀应⽤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题. 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法. 教学过程 ⼀、联系⽣活,激趣引⼊.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调查各⾃所⽤的学习⽤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下. 学⽣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每⽀8元. 师问:我要卖6⽀,需要多少钱?⽤到了我们学过的哪⼀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铅笔共花了4元5⾓,我想买这样的10⽀,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 3.教师导⼊:⽣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例3:学校买3个书架,⼀共⽤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多少元? (1)请学⽣⾃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组讨论:尝试⽤线段图表⽰题⽬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 (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买5个要⽤多少元? 25×5=125(元) 教师让学⽣独⽴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6个、9个、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 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共⽤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独⽴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独⽴解题.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25=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括号? 200÷(75÷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⑥引导学⽣说说⾃⼰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 3.请同学们⾃⼰试做下⾯两道题. ①⼀辆汽车2⼩时⾏70千⽶.照这样计算,7⼩时⾏多少千⽶? ②⼀台磨⾯机5⼩时磨⼩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麦,需要⼏⼩时? 订正: ①a.每⼩时⾏多少千⽶? 70÷2=35(千⽶) b.7⼩时⾏多少千⽶? 35×7=245(千⽶)70÷2×7 ②a.每⼩时磨⼩麦多少千克? 250÷5=50(千克) b.磨1750千克⼩麦需要⼏⼩时? 1750÷50=35(时)1750÷(250÷5) 请学⽣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教师提问:⽐较例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是什么?不同地⽅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 使学⽣明确:从应⽤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课题:归⼀应⽤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独⽴分析题⽬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林看⼀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林看⼀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确的算式后⾯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明5分钟⾛300⽶,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要⾛多少分钟? A.300÷5×720B.720÷(300÷5) C.720÷5÷300D.720÷300÷5 ②⼩明5分钟⾛300⽶,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 A.300×5×15B.300×(15÷5)C.300÷5×15 (3)⽤不同的⽅法解答下⾯的应⽤题. 某⾷堂4天⽤⼤⽶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够吃⼏天? 四、课堂⼩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篇三】 课题:连除应⽤题 教学⽬标 1.使学⽣掌握连除应⽤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两种⽅法解答连乘应⽤题. 2.培养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所学知识的能⼒,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激疑诱趣. 1.出⽰【图⽚“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共有多少⼈?(⽤两种⽅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共90⼈.2.改变复习题的⼀个条件和问题后,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已知条件和问题发⽣了变化,还能⽤原来的⽅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题) ⼆、师⽣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题的⽅法. 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 (1)⾃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如何表⽰? ②要求每组多少⼈?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回答,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就是把9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 板书: 每队多少⼈?综合算式:90÷2÷3 90÷2=45(⼈)=45÷3 每组有多少⼈?=15(⼈) 45÷3=15(⼈) 第⼆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必须先求出⼀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乘法计算.6组对应90⼈,要求出每组多少⼈?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共多少组?综合算式:90÷(2×3) 3×2=6(组)=90÷6 每组多少⼈?=15(⼈) 90÷6=15(⼈) 2.观察⽐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样,第⼀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第⼆种解法先求⼀共多少组,所以第⼀步的解法也就不⼀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题?(⼩组讨论) 引导学⽣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两种⽅法解答,⼝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共收⼊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做纸花多少朵? (2)奶⽜场有5个⽜棚,每个⽜棚⾥有12头奶⽜,⼀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3.连乘应⽤题与连除应⽤题对⽐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发现:连除应⽤题与连乘应⽤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连除应⽤题)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连除应⽤题的不同解答⽅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题是有⼀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运⽤合适的⽅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第6题 电池⼚⽣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盒,6盒装⼀箱,⼀共可以装多少箱? 练习⼆⼗三的第9题 学校给三好学⽣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共⽤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练习⼆⼗三的第10题 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服,第⼀组做34件,第⼆组做42件,⼀共⽤布228⽶.平均每件⾐服⽤多少⽶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掌握已学内容,包括数的认知、数的读写、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能够正确使用认识数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数的认知、数的读写、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

•难点:解决生活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数的认识表和认识数表。

3.生活实例图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认识0-100之间的数。

2.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3.学生互相出题,练习加减法计算。

第二课时
1.复习数的读写,学生完成读写数的练习。

2.引导学生根据实例图片解决生活问题,应用加减法计算。

3.引导学生用认识数表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
1.复习认识数表,分组进行数表应用游戏。

2.学生自主进行数表练习。

五、教学反馈
1.教师评价学生的练习情况。

2.学生互相交流,对错互相指正。

3.教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并加深认识数表的重要性。

六、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数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上是本次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的教学安排,希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大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大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大数的读写和换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读写大数时,部分学生容易混淆位数,对亿以上数的读写不够熟练。为了帮助学生们克服这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增加了互动环节,让学生们互相提问和解答,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位数的敏感度。
2.教学难点
(1)大数的读写: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容易混淆位数,特别是亿以上数的读写。
突破方法:通过分组读写、练习口算等方法,加强学生对位数的认识。
(2)大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比较时容易忽略位数的重要性,误认为数字越大,数值就越大。
突破方法: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位数的重要性。
(3)大数的组成和换算:学生在进行计数单位换算时,容易混淆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突破方法:运用换算表、实际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4)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大数知识进行计算和估算。
突破方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大数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的是《大数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表示非常大的数字的情况?”(如:我国的人口数量、宇宙中星星的数量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复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数的奥秘。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来讲解大数的概念,这样能够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我发现,当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时,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加减法运算方法,学生能熟练掌握两位数相加减、三位数相加减;2.整理学习过的数字组合,让学生能够快速识别数字,并进行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师需要注意,学生们掌握加减运算的能力差异较大,重点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2.整理数字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巩固,才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加减法运算的复习;2.数字组合的整理。

教学方法1.用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的方法;2.设计数字组合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数字整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加减法运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加减法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运算的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相加减、三位数相加减。

2. 数字组合的整理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数字整理,例如: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分别组成两个数,使其和为20。

2.教师出示两个数,让学生找出能够组成这两个数的数字,并进行加减法运算,例如:分别有2个10元、4个5元,问有多少元?3.教师设计练习题目,例如:23 + 37 = ,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行填写答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整理数字,让学生学会快速识别数字并进行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部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相关技能。

此外,练习题目的略具挑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难度的题目进行训练。

总的来说,此次教学整体效果较好,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处理,做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分数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分数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③ 善÷ 3 = 妻× 3 = 5 。 ()
④ 男兵人数 的 是女兵人数 , 是把女兵人数看作

了 全程的喜 少 1 . 2 千米, 城堡东西两头相距多少千米?
师: 第 5 ★堡 垒是 最难 攻克 的堡 垒 , 有 人 攻克 了 吗?上 来分享一下你 的战斗 经历 。

单位“ I ” , 关 系式是女兵人数 × =男兵人数 I 大,






生。 : : 第4 题对, 因为“ 是” 字后 面是女兵人数 。
生 不 对 , 男兵 人 数 的 是 女 兵 人 数 就 是 把 男


= 2 一 2 0
兵人数 平均分成 5 份, 女 兵 占其 中的 2份 , 所 以 男兵
人数是单位“ 1 ” 。
2 . 计 算 阵地
× 8 ÷
5 5
三+ 上 ×
5 2 5
三 ÷ ÷三
6 3 6
‘ 5 + 詈 ) ÷ 萼 ( 丢 一 号 ) ×
谁 先 擒 下 6只 “ 猛虎 ” 。
÷ ( 詈 + )
师: 恭喜 大 家顺 利 闯关 , 现在 进 攻计 算 阵地 , 看 学生在 练 习本上独立计 算 , 师巡视 , 请 先写完的
上 台板 演 , 再逐 一 订 正 分析 。
师: 做 完这 6 道计 算题 , 你有什 么想对 大家说 的? 生 : 要 看清数 字和运 算符号 , 计算要仔 细。
生 做 除 法 , 要 先 改 写成 乘 法 , 能 约分 的先 约 分 。 生 一 个数 除 以两 个数 的 和 不 能 用分 配律 , 一 定 要 分 清 … …

4 万以内的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4 万以内的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万以内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这部分、是教学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内容。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一部分是对整数加、减法笔算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另一部分是应用题,通过解答应用题巩固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在编排上,教材第1题和第2题都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进行计算,最后从中各选一道算式进行验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并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材第3题计算法则涉及估算方法及在解决问题是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学情分析这是一节复习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习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展示一幅幅田间卫士卡通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巩固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伴之间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正确率。

2、熟练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运用加减法的知识处理应用题中的关系,加强对实际问题解决,进一步培养数学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和创新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巩固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整理和复习》为例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整理和复习》为例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整理和复习》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恰当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并以《整理和复习》课程为例,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本文将首先阐述结构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点,明确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接着,以《整理和复习》课程为例,详细介绍如何根据结构化教学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安排以及评价方式的设计等。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还将对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挑战与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结构化教学理论概述结构化教学理论是一种强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系统化和连贯性的教学理论。

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结构化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

它首先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基本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到各个部分,详细讲解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最后再将各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数学作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10整理与复习四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0整理与复习四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0整理与复习四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乘法口诀。

2. 量的计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

3. 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4.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数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百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乘法口诀,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巩固知识。

(2)量的计量: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通过实例、练习等方式巩固知识。

(3)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通过观察、练习等方式巩固知识。

(4)解决问题: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4.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旨在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准确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准确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提高计算能力.
(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四)巩固和深化本单元所学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网络,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法则.
难点: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启发谈话: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复习课)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计算部分和应用题部分.下面我们共同进行复习,自己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够好,就要多下一点工夫.
1.集体进行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30×40 20×50 18×50
40×60 200×30 24×20
35×2 140×6 300×10
500×4 7×80 50×70
2.笔算.
请同学回忆一下,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法则.然后在作业本上计算下面各题.(同时请几名同学分别写在玻璃片或胶片上,以备订正时用)
同学做完后,集体订正.(投影出示)下面同学同座位互相交换.在订正过程中,要讲清自己怎样思考、怎样计算的,要达到练习的目的.
(1)193×27本题重点放在复习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法则,强调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以及竖式的格式.
(2)182×54本题重点放在复习用乘数的十位5乘被乘数的个位2,乘得10个十,0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1.
(3)506×43本题重点放在复习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强调用乘数的个位、十位分别去乘被乘数时,被乘数中间的“0”都要乘.
(4)240×60本题重点放在复习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强调“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判断正误,并说明错误原因.
以上四小题,小组讨论,并说明原因,然后在本上写出正确算式.
复习近似数
师:请同学回忆一下什么叫近似数?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座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286≈300 729≈700
4090≈4000 2705≈3000
2.判断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是否正确.
(学生用手势或反馈牌判断)
(1)495≈500( ) (2)828≈900( )
(3)3498≈4000( ) (4)4501≈5000( )
3.在下面的方框内可以填哪些数字.
(1)3□5×7≈2800 (2)5□95×3≈15000
小组讨论后,共同研究,老师小结.
第(1)小题方框内填5,6,7,8,9.
第(2)小题方框内填0,1,2,3,4.
复习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投影逐题出示)
(1)每个篮球32元,买5个篮球一共用多少元?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2)每棵梨树平均产梨40千克,8棵梨树共收梨多少千克?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40千米,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4)修一条路,每天修 250米, 4天修完,这条路长多少米?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以上几个小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2.编题练习.
可以请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指定任意一个关系式,让同学根据指定的关系式编题.采取不同的形式,个人编、小组编,请同学分别说出每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量,求的是哪一种量.
3.把下面相关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线连起来.
(投影出示)先由同学独立思考.
作业:第34页第7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是对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系统地.通过,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与过去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注意形式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在备课时,首先摸清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练
习,做到查漏补缺.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