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

合集下载

洗面奶的配置实验原理

洗面奶的配置实验原理

洗面奶的配置实验原理
洗面奶的配置实验原理主要是通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将不同的成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对混合液进行性质和功能的测试,从而确定最终的成分配方。

常见的洗面奶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保湿剂、乳化剂、防腐剂、香料等。

这些成分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如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清洁的作用,保湿剂可以保持皮肤的水分,乳化剂可以使油水混合,防腐剂可以延长产品的保存期限等。

根据预期的产品功能和使用对象(如干性皮肤、油性皮肤等),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成分的比例,达到最佳的配方。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分选择:根据产品的预期功能和目标用户群体,选择适合的成分,并了解各成分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2. 配比实验:按照一定比例将各成分混合,并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如稠度、乳液的稳定性、PH值、泡沫性能等。

3. 功能验证:通过实验测试洗面奶的清洁、保湿、滋润等功能,如清洁能力的测试、皮肤水分含量的测试等。

4. 调整配方:根据实验结果对配方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

5. 安全性评估:对最终的配方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皮肤刺激性、过敏性等测试。

通过以上实验原理和方法,可以确定最佳的洗面奶配方,以获得良好的清洁效果和护肤效果,同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皂基洁面化妆品

皂基洁面化妆品
皂基洁面化妆品
一、洁面膏的配方结构
• • • • • • 洁面膏的配方体系从结构上区分,应包含以下五部分: 1、脂肪酸+碱 2、多元醇 3、乳化剂 4、表面活性剂 5、润肤剂及其他添加剂。
二、脂肪酸选择

其中脂肪酸+碱是构成洁面膏体系的骨架,产品的 稳定性以及清洁能力、泡沫效果、珠光外观、刺激性 等都取决于脂肪酸的选择和配比。 常用的脂肪酸有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 酸,根据各种酸的性质的以及对产品要求的不同,一 般采用以一种酸为主体,其他酸为辅助的搭配比例。 脂肪酸所产生的泡沫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越来越 细小,同时泡沫也越来越稳定,但是泡沫生成的难度 也越来越大,其中十二酸生产的泡沫最大,也最易消 失,十八酸生产的泡沫细小而持久。
• 中和度的计算方法是: (氢氧化钾的用量×氢氧化钾的纯度) 中和度= (体系中所用的脂肪酸的用量×脂肪酸的酸值)
四、多元醇的使用
• 洁面膏常用的多元醇有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 三种,多元醇在洁面膏的配方体系中主要起到分散或 溶解脂肪酸皂的作用,由于在皂化的过程中生成的皂 只能微溶解于水,在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皂如果不 及时分散或溶解,皂化的过程将无法完成,生产也无 法继续下去。

在体系达到结膏点时,保持结膏点的温度,继续 低速搅拌30~60分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皂 的分布更加均匀,使体系的硬度能够控制在一个比较 低的程度,而不至于使体系变成一个整体很硬的结构, 同时也有利于加快珠光的结晶析出,一般以十八酸为 主体的洁面膏体系,经过这样长时间的低速保温搅拌, 珠光可以在生产结束后马上结晶析出,而且搅拌的时 间越长,珠光效果越明显 。
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表面活性剂在皂基型洁面膏体系中最明显的作用有以 下几方面: • 1、对皂基的高PH具有缓冲的作用,降低皂基的刺激 性 • 2、改善皂基的泡沫性质,改善使用时的肤感 • 3、增加洁面膏体系的拉丝感,使用10%左右的表面活 性剂能够明显增加产品的拉丝感觉,进而增强皂基的 稳定性和改善使用时的手感,这种拉丝感远远超过PE G类物质所能达到的效果。

洁面乳制备实验报告

洁面乳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洁面乳的组成及制备原理。

2. 掌握洁面乳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3. 评估制备的洁面乳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洁面乳是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具有清洁、保湿、护肤等功能。

洁面乳的制备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在水中形成胶束,使油污与水分散,从而达到清洁皮肤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1. 原料: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甘油、聚乙二醇、自乳化单甘脂、PEG-100硬脂酸酯、聚甘油、深海两节芥籽油、起泡剂等。

2. 仪器:搅拌器、烧杯、电子天平、温度计、锥形瓶、移液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材料称量、溶解、混合,按照配方要求准备原料。

2. 制备过程:(1)将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甘油、聚乙二醇等原料按比例称量,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3)加入自乳化单甘脂、PEG-100硬脂酸酯、聚甘油等乳化剂,继续搅拌。

(4)将混合液加热至60-70℃,维持10分钟,使原料充分溶解。

(5)加入深海两节芥籽油、起泡剂等原料,搅拌均匀。

(6)继续加热至80℃,加入少量去离子水,调整pH值至6.5-7.5。

(7)将混合液倒入锥形瓶中,用移液管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混合液充分搅拌均匀。

(8)将混合液冷却至室温,用滤纸过滤。

(9)将过滤后的混合液倒入烧杯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10)将混合液分装至洁面乳瓶中,密封。

3. 性能测试:(1)清洁性能:取一定量的洁面乳,涂于皮肤上,按摩2-3分钟,观察清洁效果。

(2)保湿性能:取一定量的洁面乳,涂于皮肤上,观察保湿效果。

(3)稳定性测试:将洁面乳置于室温下,观察其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清洁性能:实验制备的洁面乳在清洁性能方面表现良好,能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污和污垢。

2. 保湿性能:实验制备的洁面乳在保湿性能方面表现良好,能保持皮肤的水分,使皮肤保持滋润。

3. 稳定性测试:实验制备的洁面乳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月后,无明显变化,表明其稳定性良好。

洗面奶配方分析

洗面奶配方分析

洗面奶配方分析一、洗面奶的定义用于清洁、营养、保护人体皮肤的化妆品称为清洁类化妆品。

清洁类化妆品主要有清洁蜜(洗面奶、洁面乳、洗颜霜)、清洁霜、磨面膏、清洁喱、清洁面膜、沐浴化妆品等。

在清洁类化妆品中,草本洗面奶目前销量最大的是洗面奶,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洗面奶色泽纯正、香气淡雅、质地细腻,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延展性和渗透性。

用它洗脸能去除面部的汗渍、油垢、粉底、皮屑等,用其卸妆能彻底洗去油彩、脂粉、唇膏、眉笔迹等,它最适合洗去难以去除的眼影膏。

有一些特殊性质的洗面奶还可以在无水条件下使用,不仅能清洁面部皮肤,同时还兼有护肤、保湿、营养皮肤等功能,用后能使面部肌肤柔嫩光洁。

由于用洗面奶洗脸卸妆具有极好的洁肤保健功效,具有用香皂洁肤无可比拟之优点,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二、分类及特点目前市场上的洗面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每种洗面奶的功效不大一样,对不同类型皮肤的选用应选用不同功能的洗面奶,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1.第一种是表面活性剂型,这种类型的洗面奶脱脂力较强,适用于中性和油性皮肤,如洁面乳。

2.第二种是溶剂型洗面奶,此种洗面奶适用于干性皮肤,属于无泡型。

3.第三种是乳化型,此种洗面奶兼有护肤功能,去污作用除少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外,主要利用产品中的油性成分作为溶剂去溶解脏物,适用于干性皮肤,如洁面霜。

三、原理一般来说,洗面奶是由油相物、水相物、表面活性剂、保湿剂、营养剂等成分构成的液状产品。

其中奶油状洗面奶含有油相成分,适用于干性皮肤使用;水晶状透明产品不含油相成分,如配方调理适当,可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使用。

洗面奶中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分散、发泡、去污、乳化五大作用,是洁面品的主要活性物。

此外,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洗面过程中,可借油相物溶解面部油溶性的脂垢;借其水相物溶解脸面上水溶性的汗渍污垢。

四、主要组分保湿洗面奶组分百分含量十八醇硬脂酸羊毛脂白油聚二甲基环硅氧烷三乙醇胺甘油HAMES香精适量防腐剂适量去离子水加至100五、主要组分功能分析1、水:溶剂。

氨基酸洁面产品配方架构介绍

氨基酸洁面产品配方架构介绍

复合皂基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传统皂基的冲水干涩感与干后紧绷感,同时降低皂基的刺激性,复合皂基中最常见的氨基酸表活是酰基甘氨酸盐,它
市场上洁面膏大多为谷氨酸盐体系,谷氨酸盐在做洁面产品时,易结膏且相对易析出珠光;酰基谷氨酸盐是易结晶增稠体系,自结晶的膏体比较松散不稳定,需要加入大量的多元醇和其他辅助表活分散晶体和有效影响
酰基甘氨酸盐体系在中性和弱酸性环境下具有结晶自增稠的特点,而这种结晶增稠并不稳定,但和聚合物增稠相比,利用酰基甘氨酸盐结晶作为主要增稠方式,避免了聚合物增稠带来的膏体不结实、发粘不易推开、
复合氨基酸体系可以根据需要得到独特的触变性外观和良好泡沫、肤感的洁面产品;在复配体系中用液晶增稠可得到很好的乳霜型外观,同时可获得较好的高低温稳定性。

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

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

洁 面 膏 配方 中的主 要成 分 有 主表 面 活性 剂 、辅 表
面活 性 剂 、增 稠 剂 、富 脂 剂 (ueft gaet 、保 sprtn gn) ai 湿 剂 、防 腐剂 、珠 光剂 、香精 和 功 能性 添加 剂 等 。 主
表 面活 性 剂是 洁 面产 品 配方 中的最 主 要成 分 ,它 直接 决定 配 方 的温 和 性 和起 泡 能力 ,因此 选择 什 么 样 的 主 表 面活 性 剂是 很 重要 的 。很 多 时候 ,泡 沫 与温 和性 是 矛盾 的 两 方 面 。如果 以皂基 作 为 主表 面 活性 剂 ,则 通 过调 整 不 同脂 肪 酸 比例 和皂 化 程度 以及 皂 的用 量 ,可
根据 皮 肤 清 洁剂 的 化学 组 成 、去 污 机理 和 亲 水 一 亲 油性 质 ,大 体 可分 为 3种 类 型 :① 以皂 基 或 其 他表 面活 性 剂 为 主体 的表 面 活性 剂 型 ;② 以油性 成 分 、保 湿剂 、酒 精 和水 等溶 剂 为 主 的溶 剂 型 ;③ 介 于 前 两 者 类 型之 间 的水 包 油乳 化 型 。其 中 ,表 面 活性 剂 型 脱脂 力较 强 ,适 用 于 油性 和 中性 皮 肤 ;溶 剂 型适 合 于 干性 皮肤 ;乳 化 型兼 有护 肤 的 功能 ,它 的去 污作 用 除 了少 量 的表 面 活性 剂 的作 用 外 ,主 要利 用 产 品 中的 油性 成 分 作为 溶 剂对 皮 肤 上 的脏 物 起 溶 解 作 用 u2,它 适 合 ' j 于 中于 l 生皮肤 。洁 面产 品 可做 成半 流 动状 ,一 般 称 为 洁 面乳 ,如做 成 膏状 ,则称 为洁 面膏 。膏状 和 乳 状 只 是 物理 状 态 的差 异 ,现 在 市场 上 的 占有 率基 本 相 同 。

洗面奶研究报告

洗面奶研究报告

洗面奶研究报告洗面奶研究报告一、引言洗面奶是一种常见的清洁护肤品,用于洗脸和去除面部污垢。

由于洗面奶市场上有着众多的品牌和种类,本研究旨在对洗面奶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成分、作用、使用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综合文献回顾和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科学文献和产品资料,了解洗面奶的成分和作用机理。

同时,对市场上的洗面奶品牌进行了调研,了解消费者对不同品牌洗面奶的评价和体验。

三、洗面奶的成分洗面奶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保湿剂和香料等。

表面活性剂可以起到清洁皮肤的作用,帮助去除污垢和污染物。

防腐剂能够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保持其稳定性。

保湿剂可以补充皮肤的水分,减少干燥和紧绷感。

香料则能够给予洗面奶一种宜人的气味。

四、洗面奶的作用洗面奶的主要作用是清洁面部皮肤,去除污垢、油脂和化妆品残留等。

它可以清洁毛孔深处的污垢,减少黑头和粉刺的产生。

同时,洗面奶中的保湿剂可以帮助补充皮肤的水分,使其保持柔软和水润。

五、洗面奶的使用方法洗面奶通常是在洗脸过程中使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先将脸部用清水湿润,然后挤出适量的洗面奶涂抹在脸上;2. 用指尖轻柔地按摩脸部,特别是T区和容易出油的部位;3. 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确保洗面奶及其残留物完全清除。

六、洗面奶的效果不同的洗面奶品牌和成分组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般来说,洗面奶可以清洁面部皮肤,使其清爽、柔软和光滑。

然而,有些洗面奶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或干燥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洗面奶时需要根据个人肤质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七、结论洗面奶是一种常用的清洁护肤品,具有清洁、去污垢和保湿等作用。

选择合适的洗面奶对皮肤的健康和美容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洗面奶的成分、使用方法和效果,以保持皮肤的健康和美丽。

---MAP型洗面奶配方研究

---MAP型洗面奶配方研究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名:Βιβλιοθήκη 导师签名:日期:
二o o九年九月十四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洗面奶概述
皮肤护理包括皮肤的清洁、整肤、调理、营养和美容等方面。清洁皮肤不仅是保持 肌肤卫生健康所不可缺少的过程,同时,也是皮肤护理的基础。皮肤的调理和美容需要 建立在卫生健康的皮肤上。传统清洁皮肤的方法是使用香皂洗涤皮肤,随着皮肤对生理 学研究和化妆品工业的发展,清洁皮肤用化妆品发展得很快,并已经成为护肤从中很重 要的组成部分‘。
肌肤清洁是肌肤护理最为重要的一步,不仅能够去除不需要的污垢、油份、皮肤产 生的细菌,而且会洗去死亡的表皮细胞,在肌肤清洁时要尽可能减轻对角质层的损伤。 采用温和的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制备的洗面奶就能做到。
MAP(单烷基磷酸酯)的钾盐温和、刺激性低,特别适用于应用个人清洁护理产品 中(例如洗面奶),具有丰富的泡沫和舒适的类似皂基的清洁感。
清洁皮肤时,洗涤的对象物为人体皮肤,因此,与通常的洗涤、清洗不同,若单纯 地除污垢,只要求提高洗净能力;但由于清洗的对象是有生命力的皮呋,所以,脱脂力 不能太强,即必须考虑到人体皮肤的生理作用,应在尽可能小影响皮肤生理作用的条件 下有效地清除皮肤上的圬物,使安全和效率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化妆品因该更加着重于 温和和安全性。Cellen02等人曾讨论了清洁皮肤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学方面的问题:如 脱皮pH值变化、皮肤微生物的改变。
cleansers).Provides high foam volume and pleasant lather properties。 Study on formula of facial cleanser containing monoalkyl phosphate.The performance

化妆品(洁面乳、洗发水)配方详解(研发人员必备)

化妆品(洁面乳、洗发水)配方详解(研发人员必备)
1、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钾盐或钠盐(皂基) 烷基硫酸酯盐(K12、K12A) 烷基醚硫酸酯盐(AES、AESA) 十二烷基磷酸钾盐或钠盐(MAP) 氨基酸钾盐或钠盐
(2)两性表面活性剂 烷基甲基甜菜碱、咪唑啉型甜菜碱、烷基甲基氧化胺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烷基醇酰胺、烷基葡萄糖苷
洁面乳 成分解析 (二)
原料名称
配比, %
解析
N-月桂酰基-L-谷氨酸钾 0.5-5 温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泡
乙二醇二硬脂酸酯
1-5 珠光剂,改善外观
山俞醇
0.5-1.0 增稠剂,并改善肤感
微晶纤维素
0.5-1.0 增稠剂,具有很好的悬浮能力
氯化钾
0.5 增稠剂
甘草酸二钾
qs 活性成分,降低皂基刺激性
质量控制要求:外观、含量、水分
洁面乳原料
3、调理剂
(1)保湿剂类: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PCA-2Na等 (2)赋脂剂类:油脂、水溶性油脂、水溶性硅油等 (3)季铵盐类:聚季铵盐-7、聚季铵盐-39 (4)脂肪醇类:鲸蜡醇、硬脂醇、山嵛醇
质量控制要求:外观、气味
4、珠光乳白剂
(1)珠光剂:乙二醇单硬脂酸酯、乙二醇二硬脂酸酯 (2)乳白剂:水溶性钛白粉、水性苯乙烯/丙烯酸乳液
质量控制要求:外观、气味、pH、活性物含量、无机盐含量、其他杂质
洁面乳原料
2、增稠剂
(1)聚合物类: 聚丙烯酸酯(SF-1)
(2)胶质类:
羟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
瓜尔胶、汉生胶
(3)表面活性剂类:烷醇酰胺、氧化胺
(4)无机盐类: 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
(5)PEG类:

氨基酸洁面膏配方分析

氨基酸洁面膏配方分析

氨基酸洁面膏配方分析一、氨基酸洗面奶要素外观:一款好的氨基酸洗面奶应该外观给人舒适感,膏体细腻易涂开,靓丽的外观能提升一个产品的档次和客户的视觉享受。

泡沫:泡沫应起泡快,泡沫柔软绵密易冲洗,泡沫围绕脸部的感觉等同于享受一次泡沫按摩的过程。

清洁:氨基酸洗面奶应该再保证良好清洁的同时洗后皮肤清爽不紧绷,具有始中的清洁能力。

稳定性:应耐热、耐寒、耐剪切和货期期间料体保持正常稳定,无分层、变色、微生物超标、泛粗等不良现象。

刺激性:应具有温和低刺激性,不会熏眼、刺痛、过敏等不良反应。

可持续性:料体应尽选用天然环保可降解材料。

二、常见氨基酸表活分类N-酰基谷氨酸及其盐类(阴离子型)椰油酰谷氨酸钠、椰油酰谷氨酸钾、月桂酰谷氨酸 TEA 盐、月桂酰谷氨酸钠、硬脂酰谷氨酸钠等,谷氨酸体系易自结晶,易出珠光,膏体偏松散,PH改变胶束状态,PH约为5.5-5.8之间泡沫和膏体才能达到平衡,肤感滋润。

N-酰基甘氨酸及其盐类椰油酰甘氨酸钾、椰油酰甘氨酸钠等,甘氨酸体系洁面膏珠光不易析出,PH对结晶有很大影响,中性偏酸性时候结晶,肤感在清爽和滋润之间。

当pH=7.35时,料体是流动液体,不成膏,当pH≤7.21,料体才呈现膏状。

N-酰基肌氨酸及其盐类(阴离子型)月桂酰肌氨酸钠等酰基甲基牛磺酸及其盐类甲基牛磺酸钠、椰油酰甲基牛磺酸牛磺酸钠、甲基月桂酰基牛磺酸钠、月桂酸牛磺酸钠等N-酰基-N-甲基-β-丙氨酸及其盐类椰油酰氨基丙酸钠等研究比较泡沫性和温和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中,泡沫性顺序为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基葡糖苷>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在硬水中,泡沫性顺序为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月桂基葡糖苷>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

温和性顺序为: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月桂基葡糖苷>月桂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椰油酰甘氨酸钠>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

皂基洁面膏配方思路总结!

皂基洁面膏配方思路总结!

[]皂基洁面膏配方思路总结!大家对皂基洗面奶都很关心,下面是本人对做皂基洗面奶的一些经验,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不足之处还请补充和更正。

1、酸:以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同时搭配使用,这几种酸的搭配比例可以参见本论坛《欧珀莱洁面膏中的脂肪酸分析》一文。

这几种酸应该以一种为主体,另外几种为辅助少量使用。

2、脂肪酸的总量:脂肪酸的总用量在28%~35%之间,酸的总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结膏温度和硬度,皂的量大,结膏温度膏,膏体硬。

3、中和度,酸碱中和度应该在75%~90%之间,中和度可以通过KOH的含量和各种酸的酸值计算出来。

4、甘油和1,3丁二醇的使用,有的配方只用甘油,这不利于溶解生产中出现的皂块,除非甘油的量特别大。

在配置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1,3丁二醇,也可以辅助使用甘油,1,3丁二醇最低用量14%,甘油10%以内,如果单独用甘油,甘油的用量也至少应该在20份左右或者更多。

5、工艺:采用水相加入油相的皂化方法,可以避免生成大量的皂块而无法及时溶解。

6、甘油和1,3丁二醇应该先单独加热,然后作为油相的一部分加入到加热后的酸溶液中,这时可以注意到,如果单独使用甘油,甘油和酸溶液是分层的,而加入了1,3丁二醇后,则可以完全混溶,如果添加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把甘油和丙二醇作为水相和KOH放在一起。

7、高温稳定性,通过添加少量的单甘酯和平平加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8、配方中的单甘酯,使用普通单甘酯较为合适,如果使用自乳化单甘酯反而会导致膏体耐热出现泛粗的现象。

9、加入少量PEG可以使膏体产生适当的拉丝感,同时也会提高体系的高温稳定性。

顺便在补充一点:根据欧珀莱的洁面膏的PH值,我们可以判断它是100%皂化的(PH10."5是完全皂化的一个指标或者说特征),但是我们无法做到一点,如果我们也按照它所使用的脂肪酸的比例,只能皂化90%左右,但是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也是比较好的。

如果使用以十八酸为主体的脂肪酸皂化体系,皂化度大约80%左右比较合适,珠光可以加双酯或者单酯,直接可以看到效果,如果硬脂酸多的话珠光马上就会出来。

洗面奶及其配方技术概述

洗面奶及其配方技术概述

洗面奶及其配方技术概述洗面奶的洁肤机理是通过其配方中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渗透和乳化作用,去除皮肤上的污垢。

但是,洗面奶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较香皂要低很多,而且一般多采用低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

而且,洗面奶中多以油性成分作为溶剂。

溶解皮肤中的油污和化妆品残迹等。

然而,洗面奶中的油性成分含量一般在10~35%左右。

洗面奶一般都是乳化型乳液,根据产品结构、添加剂的不同,可以将洗面奶分成普通型、磨砂型和疗效型三个主要类别。

针对使用对象还可以分为油性皮肤用洗面奶、干性皮肤用洗面奶和混合型皮肤用洗面奶,另外还有家用洗面奶、美容院用洗面奶等品种。

洗面奶的组成一般来讲包含有油性组分、水性组分,部分游离态的表面活性剂和营养成分等。

由于洗面奶是一种液态乳化体系,要保持奶液的流动性以及储存过程中的稳定。

配方组成和制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并调整配方中水相和油相的密度,要使二者接近相同采用适当的乳化剂,一般选择两种以上的乳化剂较单独采用一种乳化剂效果更佳提高连续相的粘度使用高效乳化设备,如均质乳化,以获得均匀并且微小的乳化颗粒,达到稳定的乳化体系一、洗面奶的配方组成1.油性组分在洗面奶配方中作为溶剂和润肤剂。

主要包含有矿油――一种很好的除去油污和化妆品残迹的溶剂。

另外的油性组分还有: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辛酸/癸酸甘油酯以及羊毛脂、十六醇、十八醇等作为溶剂或润肤剂使用。

2.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洗净作用的温和型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两性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三乙醇铵、月桂醇醚琥珀酸酯磺酸二钠、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椰油单乙醇酰胺、Geropon AS―200、Jordapon CI-75、月桂酰肌氨酸钠盐等。

作为乳化剂,常用的有自乳化型单硬脂酸甘油酯,Tween-20。

Tween-80、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酯等。

近几年来,有更多的原料可以被用作洗面奶的乳化剂,如SalcareSC91、TinovisADM、Sepigel 501等等。

浅析皂基型洁面膏配方与工艺

浅析皂基型洁面膏配方与工艺
4. 表活通常在皂化结束后添加,添加温度不应低于60℃,以免体系温度因表 活加入而骤降,避免了体系黏度增大使由表活带入体系内的气泡无法浮出消除。
5.气泡主要来源:a.加热产生;b.表面活性剂产生;c.搅拌和抽真空产生。 因此,应避免皂化过程再次加热,缓慢加入表活,并低速搅拌,避免抽真空。
皂基型洁面膏的配方结构
3
碱的选择及中和度的计算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钾为脂肪酸 中和制备洁面膏的 最佳选择。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中和,生成的皂 太硬,不适合用于化妆品 中。
三乙醇胺
三乙醇胺中和,生成的皂 易变色;当体系中皂的量 很大时生产也不易控制。
碱的选择
(用于脂肪酸中和的碱)
皂基型洁面膏的配方结构
3
碱的选择及中和度的计算
影响氢氧化钾用量的因素:1. 配方体系中脂肪酸的用量 ;
2. 氢氧化钾中和脂肪酸的程度。
洁面膏中脂肪酸和氢氧化钾的中和度一般应控制在75%~90%,主要原因如下:
中和度过低, 会导致体系 不稳定 。
中和度过高, 会导致产品 刺激性增加。
中和度过高, 皂液黏度易高, 产品的结膏点 升高,不易生产。
皂基型洁面膏的配方结构
准确称取定量试样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中性乙醇。加温溶解,边振荡 边用0.1 mol/L氢氧化钾试液滴定(指示剂:2~3滴酚酞1%乙醇试液)。滴至溶液的 淡红色能持续30 s为终点。酸值可按下式计算:
酸值 V c 56.11 m
式中:V — 样品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 —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ol/L; m — 称取试样的质量,g; 5 6.11 — 每毫摩尔数氢氧化钾的克数。
而使反应难以顺利进行;

洗面奶配方分析范文

洗面奶配方分析范文

洗面奶配方分析范文
洗面奶是一种常用的洗脸清洁产品,它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面部的污垢、油脂和多余的皮脂,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健康。

洗面奶的成分配方是非常重
要的,下面将对常见的洗面奶配方进行分析。

1.基础洗净剂:洗面奶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是洗净剂,它能够起到溶
解污垢和油脂的作用。

常见的洗净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酸钠、辛酸
/癸酸肽羧酸盐、辛酸肽酸盐等,它们能有效地去除面部的污垢和油脂,
但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2.保湿剂:由于洗面奶在清洁过程中可能会带走皮肤上的水分,因此
添加一些保湿剂非常重要。

常见的保湿剂包括甘油、丙二醇和透明质酸钠等,它们可以有效地锁住水分,保持皮肤的水润和柔软。

3.抗炎剂:有些人的皮肤比较敏感,容易发红和发炎。

为了避免过度
刺激,洗面奶中添加一些抗炎剂是很有必要的。

常见的抗炎剂包括尼泊金、甘草酸二钾盐和新洁尔灭等,它们可以缓解皮肤的不适感,减少刺激和炎症。

4.天然提取物:为了增加洗面奶的功效,一些天然提取物也常常被添
加到成分中。

例如绿茶提取物、薰衣草精油和深海泥等,它们具有抗氧化、镇定和清洁的作用,可以让肌肤更加清爽和光滑。

5.防腐剂:洗面奶是一种常用的日常护肤产品,因此防腐剂的添加是
十分必要的,以保持洗面奶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常见的防腐剂
有苯氧乙醇、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它们能够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滋生和
繁殖。

化妆品中面部按摩膏的配方研发与应用

化妆品中面部按摩膏的配方研发与应用

化妆品中面部按摩膏的配方研发与应用化妆品作为现代人日常美容保养的必备品之一,其中面部按摩膏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和使用。

本文将探讨面部按摩膏的配方研发与应用,以及其对肌肤的益处。

一、面部按摩膏的配方研发1. 成分选择面部按摩膏的配方研发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成分。

常见的面部按摩膏成分包括天然油脂、植物提取物、维生素等。

天然油脂如橄榄油、葡萄籽油等能够提供滋润保湿效果,而植物提取物如石斛、薰衣草等则具有舒缓和修复肌肤的作用。

同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能够增强产品的抗氧化性,延缓衰老。

2. 功能设计面部按摩膏的配方研发还需根据产品功能设计,包括不同肤质的需求。

例如,深层清洁型按摩膏可添加炭粉、泥土等成分,有助于去除肌肤深层的污垢和毛孔堵塞物;保湿型按摩膏可添加玻尿酸、胶原蛋白等成分,能够补水锁水,改善肌肤干燥问题。

3. 稳定性测试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面部按摩膏的稳定性测试,确保产品在保存期内能够保持稳定的质地和成分。

稳定性测试主要包括乳化稳定性、pH值测试等,以确保按摩膏在长期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分层或质地变化。

二、面部按摩膏的应用1. 清洁按摩面部按摩膏可用于深层清洁,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使用时,将适量的按摩膏取出,轻轻按摩于面部,尤其是T区和毛孔粗大的区域,然后用清水或温水洗净。

这一步骤能够有效去除表面的污垢和老化角质,使肌肤焕发光彩。

2. 护肤按摩面部按摩膏还可用于护肤按摩,滋润肌肤,提升肌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使用时,取适量按摩膏均匀涂抹于面部,并进行按摩,可以选择轻柔按摩或推拿按摩等方式,以促进肌肤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同时,按摩膏的滋润成分能够深入肌肤底层,为肌肤补充养分和水分。

3. 舒缓修复面部按摩膏含有的植物提取物和舒缓修复成分,能够帮助舒缓肌肤不适和修复受损肌肤。

使用时,将按摩膏均匀涂抹于面部,然后用指腹轻轻按摩至吸收,能够有效减轻肌肤敏感、泛红等问题,并加速肌肤自我修复能力。

洁面液配方分析及成分检测

洁面液配方分析及成分检测

洁面液配方分析及成分检测
多呈具有一定稠度和流动性的透明或不透明液体,属水溶性洁肤品,可清洁面部的灰尘和油脂。

洁面液主要是包含两个类别,一个是常见的洗面奶哪些产品,另外一个就是涂抹很多化妆品后,需要卸妆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洁面液了。

一、洁面液简述
洁面液是一种具有一定稠度和流动性的透明或不透明的水溶性液体产品,主要由溶剂、表面活性剂、提取物、增稠剂、防腐剂等制备而成的,可用于清洁面部的灰尘和油脂。

另外洁肤液属于清洁产品,与卸妆水很像,能够清除面部肌肤上所残留的彩妆,还能清除掉肌肤上的污垢与油脂。

二、洁面液优点
洁面液也就是洁肤液是结合清洁、卸妆、化妆水和保湿乳液功能的多功能产品,大体可分为利用界面活性剂清洁功能的界面活性剂型产品和利用油脂自身清洁能力的溶剂型产品。

1、能祛除黑头,白头;
2、能收缩毛孔,紧绷的肌肤;
3、对痤疮等有一定的缓解;
4、可以使肌肤清洁,湿润,柔软有光泽;
5、平衡油脂,减少炎症。

三、洁面液配方技术
洁面液可以清洁皮肤,使其尽可能无污染且无创,并为皮肤提供良好的生理条件,使用时以打圈的方式揉脸部,洗完脸后,不要着急擦掉,您可以轻拍脸部以帮助吸收水分。

洁面液配方是主要由溶剂、表面活性剂、提取物、增稠剂、防腐剂等制备而成的面部清洁产品。

洁面乳都含有清洁成分,这也是洁面产品的主要成分。

此处的清洁成分又被称为表面活化剂,大致可分为皂基型、硫酸盐,磷酸盐类型和氨基酸型。

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

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

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摘要:从原理上剖析了洁面膏基础体系的配方结构。

根据增稠方式和微观结构的不同,将洁面膏体系划分为3种不同体系:聚合物增稠体系,表面活性剂液晶增稠体系和乳化体增稠体系,并阐述了不同体系的优缺点。

每种体系都附有基础配方说明,为开发洁面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化妆品;洁面膏;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配方根据皮肤清洁剂的化学组成、去污机理和亲水—亲油性质,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①以皂基或其他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表面活性剂型;②以油性成分、保湿剂、酒精和水等溶剂为主的溶剂型;③介于前两者类型之间的水包油乳化型。

其中,表面活性剂型脱脂力较强,适用于油性和中性皮肤;溶剂型适合于干性皮肤;乳化型兼有护肤的功能,它的去污作用除了少量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外,主要利用产品中的油性成分作为溶剂对皮肤上的脏物起溶解作用,它适合于中干性皮肤。

洁面产品可做成半流动状,一般称为洁面乳,如做成膏状,则称为洁面膏。

膏状和乳状只是物理状态的差异,现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基本相同。

1 原料的选取洁面膏配方中的主要成分有主表面活性剂、辅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富脂剂(superfatting agent)、保湿剂、防腐剂、珠光剂、香精和功能性添加剂等。

主表面活性剂是洁面产品配方中的最主要成分,它直接决定配方的温和性和起泡能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主表面活性剂是很重要的。

很多时候,泡沫与温和性是矛盾的两方面。

如果以皂基作为主表面活性剂,则通过调整不同脂肪酸比例和皂化程度以及皂的用量,可以做成丰富细腻的泡沫,适合于泡沫型洁面膏。

但是皂基的pH值比较高,一般在9~10,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

现在已经有很多合成的很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醚磺基琥珀酸型表面活性剂、肌胺酰胺酸型表面活性剂、谷氨酰胺酸型表面活性剂、牛磺酸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酰乳酸盐、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两性咪唑啉和椰油两性醋酸盐等等。

它们比皂基要温和,但泡沫的丰富细腻程度要差。

皂基洁面化妆品

皂基洁面化妆品

• 中和度的计算方法是: (氢氧化钾的用量×氢氧化钾的纯度) 中和度= (体系中所用的脂肪酸的用量×脂肪酸的酸值)
四、多元醇的使用
• 洁面膏常用的多元醇有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 三种,多元醇在洁面膏的配方体系中主要起到分散或 溶解脂肪酸皂的作用,由于在皂化的过程中生成的皂 只能微溶解于水,在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皂如果不 及时分散或溶解,皂化的过程将无法完成,生产也无 法继续下去。
五、乳化剂的选择
• 乳化剂在洁面膏产品最主要的作用是解决一个体 系稳定性的问题,准确的说应该是辅助稳定作用,添 加适量的乳化剂可以有效的解决洁面膏在高温稳定性, 并防止产品体系在恢复常温后泛粗的现象,乳化剂在 洁面膏配方体系中的这种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常用的乳化剂可以选择磷酸酯类乳化剂,其用量 一般在0.5%~2%之间。乳化剂对产品的珠光效果也有 很大的影响,如果体系中的乳化剂量过多,最终的产 品珠光将无法析出,因此在选择乳化剂种类的同时应 该考虑到乳化剂的最低用量,在保证体系稳定的前提 下乳化剂的用量应尽可能的少。
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表面活性剂在皂基型洁面膏体系中最明显的作用有以 下几方面: • 1、对皂基的高PH具有缓冲的作用,降低皂基的刺激 性 • 2、改善皂基的泡沫性质,改善使用时的肤感 • 3、增加洁面膏体系的拉丝感,使用10%左右的表面活 性剂能够明显增加产品的拉丝感觉,进而增强皂基的 稳定性和改善使用时的手感,这种拉丝感远远超过PE G类物质所能达到的效果。

在这四种脂肪酸中,对最终产品的珠光效果影响 最大的是十四酸和十八酸,十四酸产生的珠光性质是 一种微透明的、类似于陶瓷表面釉层的乳白色珠光, 而十八酸产生的珠光是一种强烈的白色闪光状珠光。 因此,通过对各种脂肪酸的性质的分析,综合对 产品的泡沫性质、珠光外观的要求,洁面膏配方中脂 肪酸的搭配应该是以十四酸或十八酸为主体,其他酸 为辅助的搭配方式。

皂基洁面膏配方思路总结!

皂基洁面膏配方思路总结!

[原创]皂基洁面膏配方思路总结!大家对皂基洗面奶都很关心,下面是本人对做皂基洗面奶的一些经验,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不足之处还请补充和更正。

1、酸:以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同时搭配使用,这几种酸的搭配比例可以参见本论坛《欧珀莱洁面膏中的脂肪酸分析》一文。

这几种酸应该以一种为主体,另外几种为辅助少量使用。

2、脂肪酸的总量:脂肪酸的总用量在28%〜35%之间,酸的总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结膏温度和硬度,皂的量大,结膏温度膏,膏体硬。

3、中和度,酸碱中和度应该在75%〜90%之间,中和度可以通过KOH的含量和各种酸的酸值计算出来。

4、甘油和1,3 丁二醇的使用,有的配方只用甘油,这不利于溶解生产中出现的皂块,除非甘油的量特别大。

在配置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1,3 丁二醇,也可以辅助使用甘油,1,3 丁二醇最低用量14%,甘油10%以内,如果单独用甘油,甘油的用量也至少应该在20份左右或者更多。

5、工艺:采用水相加入油相的皂化方法,可以避免生成大量的皂块而无法及时溶解。

6甘油和1,3 丁二醇应该先单独加热,然后作为油相的一部分加入到加热后的酸溶液中,这时可以注意到,如果单独使用甘油,甘油和酸溶液是分层的,而加入了1,3 丁二醇后,则可以完全混溶,如果添加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把甘油和丙二醇作为水相和KOH放在一起。

7、高温稳定性,通过添加少量的单甘酯和平平加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8、配方中的单甘酯,使用普通单甘酯较为合适,如果使用自乳化单甘酯反而会导致膏体耐热出现泛粗的现象。

9、加入少量PEG可以使膏体产生适当的拉丝感,同时也会提高体系的高温稳定顺便在补充一点:根据欧珀莱的洁面膏的PH值,我们可以判断它是100%皂化的(PH10.5是完全皂化的一个指标或者说特征),但是我们无法做到一点,如果我们也按照它所使用的脂肪酸的比例,只能皂化90%左右,但是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也是比较好的。

如果使用以十八酸为主体的脂肪酸皂化体系,皂化度大约80%左右比较合适,珠光可以加双酯或者单酯,直接可以看到效果,如果硬脂酸多的话珠光马上就会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面膏基础体系配方的研究摘要:从原理上剖析了洁面膏基础体系的配方结构。

根据增稠方式和微观结构的不同,将洁面膏体系划分为3种不同体系:聚合物增稠体系,表面活性剂液晶增稠体系和乳化体增稠体系,并阐述了不同体系的优缺点。

每种体系都附有基础配方说明,为开发洁面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化妆品;洁面膏;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配方根据皮肤清洁剂的化学组成、去污机理和亲水—亲油性质,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①以皂基或其他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表面活性剂型;②以油性成分、保湿剂、酒精和水等溶剂为主的溶剂型;③介于前两者类型之间的水包油乳化型。

其中,表面活性剂型脱脂力较强,适用于油性和中性皮肤;溶剂型适合于干性皮肤;乳化型兼有护肤的功能,它的去污作用除了少量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外,主要利用产品中的油性成分作为溶剂对皮肤上的脏物起溶解作用,它适合于中干性皮肤。

洁面产品可做成半流动状,一般称为洁面乳,如做成膏状,则称为洁面膏。

膏状和乳状只是物理状态的差异,现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基本相同。

1 原料的选取洁面膏配方中的主要成分有主表面活性剂、辅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富脂剂(superfatting agent)、保湿剂、防腐剂、珠光剂、香精和功能性添加剂等。

主表面活性剂是洁面产品配方中的最主要成分,它直接决定配方的温和性和起泡能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主表面活性剂是很重要的。

很多时候,泡沫与温和性是矛盾的两方面。

如果以皂基作为主表面活性剂,则通过调整不同脂肪酸比例和皂化程度以及皂的用量,可以做成丰富细腻的泡沫,适合于泡沫型洁面膏。

但是皂基的pH值比较高,一般在9~10,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

现在已经有很多合成的很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醚磺基琥珀酸型表面活性剂、肌胺酰胺酸型表面活性剂、谷氨酰胺酸型表面活性剂、牛磺酸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酰乳酸盐、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两性咪唑啉和椰油两性醋酸盐等等。

它们比皂基要温和,但泡沫的丰富细腻程度要差。

故它们可用来做温和的无泡或低泡型的洁面膏。

多数温和表面活性剂都可以降低皂的刺激性,且增加泡沫的弹性,如果将皂基和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则可兼顾泡沫和温和性两个方面。

辅表面活性剂主要考虑增稠和稳泡,降低体系的刺激性。

一般甜菜碱(如烷基羟磺基甜菜碱,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和双烷基甜菜碱等)用作增泡剂,十二烷基二乙醇酰胺作为稳泡剂和增稠剂。

即使温和的表面活性剂也会脱去表皮中的油脂,从而引起表皮中的水分过分挥发,这样在表面活性剂的洁面膏中需加入一些富脂剂,如:羊毛脂、蓖麻油和聚氧乙烯化的油脂。

但油脂有消泡作用,故不能多加。

另外还可加入一些硅油,改善洗后的肤感。

为了防止水分的过分散失,需加入保湿剂。

常用保湿剂多为一些多元醇,如: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800等。

若使膏体有珠光效果,可加入一些珠光剂。

用得最多的珠光剂是丙二醇双硬脂酸酯。

洁面产品中还可加入许多种类的功能性添加剂,如:美白、抗皱及植物提取液等,这里只研究基础体系配方,故不作考虑。

2 洁面膏体系的分类理想的洁面膏品质要求:①具良好的清洁作用,且对皮肤温和;②通过24h的耐寒和耐热实验而无明显外观变化;③在高温(40℃)不能流动,在低温(0℃)不能变硬;④膏体细腻,室温涂抹性好。

本文在做洁面膏的过程中,根据主表面活性剂溶液怎样增稠到膏状,总结为将洁面膏分成3种体系。

它们分别是:①聚合物增稠体系;②表面活性剂液晶增稠体系;③乳化体增稠体系。

2.1 聚合物增稠体系用于化妆品的聚合物一般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当聚电解质溶于离子强度较低的水溶液时,由于分子内带电基团间排斥,引起聚合物离子膨胀,形成伸张的构型,从而使溶液的黏度增加。

如果非离子聚合物与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表面活性剂使聚合物带电,形成复合物具有聚电解质的性质,由于其膨胀的构型,使溶液的黏度明显增加。

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双电层的厚度受到压缩,聚合物溶液的水合能力下降,从而聚合物增稠效果下降。

用在洁面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多是离子型,一些美白和抗皱等添加剂都可能使体系的离子强度增加。

为了将表面活性剂体系增稠到膏状,笔者曾试过许多增稠剂。

对于改性纤维素类聚合物(羟烷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及季铵化纤维素等)适合做成能流动的洁面乳,很难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到膏状。

如果将它们的用量增加,膏体将发黏,甚至出现拉丝现象,同时也会降低体系的珠光效果。

对于聚多糖类聚合物汉生胶,质量分数≤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汉生胶很好的配伍,质量分数≥15%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会使汉生胶盐析,在此质量分数以下稳定性较好。

对于无机聚合物(硅酸铝镁,膨润土等),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有机增稠剂复合使用效果都不很好。

对于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如:Goodrich公司的Car—bopol 940等,在非电解质体系中增稠效果非常好。

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可溶性盐会降低它的增稠效率,故要做成膏状困难。

为此,许多公司特别合成一些抗电解质的增稠剂,效果比较好的有:Carbopol 2020,ISP公司Aculyn22,Seppic的Capigel 98和Amerchol的GlucamateDoe-120等,它们都是聚丙烯酸的改性聚合物,对于非皂基体系效果很好。

配方1利用Carbopol 2020增稠,以烷基聚葡萄糖苷作为主表面活性剂的泡沫型洁面膏。

但是上述的聚丙烯酸的改性聚合物对于复配皂基体系,增稠效果比较差。

因为体系中有许多过剩的KOH存在,它是强电解质,使双电层压缩,从而使增稠剂的增稠效果降低。

配方1(w/%):A C8-10烷基聚葡萄糖苷20.0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0.0十二烷基二乙醇酰胺 3.0丙二醇二硬脂酸酯 1.0PEG-6辛酸/癸酸甘油酯 1.0甘油20.0B Cabopol 2020 0.8蒸馏水至100C 三乙醇胺 1.0D 香精、防腐剂适量制法:分别将A和B两部分混合均匀,在70℃下将B部分加入到A部分中,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入C,冷却到40℃加入D部分,搅拌均匀。

经过许多尝试,发现单一的增稠剂很难将皂基体系增稠到膏状。

两种以上的抗电解质的聚合物复配,效果比较好。

配方2是利用Aculyn22与PEG6000双硬脂酸酯来增稠的皂基体系。

配方2(w/%):A 十四脂肪酸13.0十八脂肪酸 6.0丙二醇二硬脂酸酯 1.0甘油10.0B 氢氧化钾(分析纯) 4.3蒸馏水100C Aculyn22 3.0蒸馏水 6.0D PEG6000乙二醇双硬脂酸酯0.2月桂酰基肌氨酸钾(30%) 10.0PEG-6辛酸/癸酸甘油酯 1.0十二烷基二乙醇酰胺 3.0E 香精、防腐剂适量制法:分别将A与B加热到75~C,在搅拌下将B慢慢力[1AA中,恒温皂化30min,在恒温下按顺序慢慢加入C和D,搅拌均匀后,降温到40℃加入E,搅拌均匀。

2.2 表面活性剂液晶增稠体系洁面膏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因此可看作表面活性剂的浓水溶液。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参数(如浓度、温度等)发生变化时,会形成一系列结构不同的相,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液晶相,液晶可分为两大类,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

表面活性剂溶液多数出现溶致液晶,它可分为六角液晶相(中间相)、层状液晶相(净相)和立方液晶相(黏性均质相),其中六角相黏度很高,外观透明,其结构为任意长度的柱体单元按六角形排列而成的重复构型。

立方液晶相外观呈透明的冻胶状,通常呈现最高的黏度。

这种表面活性剂液晶增稠体系可以做出很漂亮的珠光效果,但要求表面活性的含量比较高。

因而会引起较强的脱脂力,适合于做油性皮肤用的洁面膏。

这种体系对主表面活性剂要求容易形成立方相或六角相液晶。

配方3是以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醚硫酸钠和PEG-5月桂基柠檬酸琥珀酸二钠来形成液晶相。

配方3(w/%):A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醚硫酸钠10.0 (70%)PEG-5月桂基柠檬酸琥珀酸二钠10.0 (50%)十二烷基二乙醇酰胺 3.0丙二醇双硬脂酸酯 1.3PEG-6辛酸/癸酸甘油酯 1.0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30%) 10.0甘油10.0十六、十八醇 1.0蒸馏水至100B 香精、防腐剂适量制法:将A搅拌加热到75℃,恒温搅拌30min,降温到40℃加入B,搅拌均匀。

2.3 乳化体增稠体系将表面活性剂当作乳化剂,加入较多的油相进行乳化,使体系成为乳化体。

这与传统的清洁霜不同,前者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来清洗,油脂只起润肤作用,后者主要是利用油脂作溶剂溶解皮肤上的脏物。

根据乳化体的增稠原理,可以增加内相的熔点或比例,还可以用聚合物来增稠,故这个体系很容易做成膏状。

这种体系的洁面膏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使之适合于做中干性皮肤用脱脂力弱的洁面膏。

由于内部可以乳化很多油相,对电解质也不太敏感,因此它也适合做功能性强的洁面产品。

但这种膏体的缺点是:对于非皂基体系,由于许多油容易消泡,也不能做出珠光的效果。

配方4是用APG作为主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无泡型洁面膏。

对于皂基体系来说,选择合适的油相仍可做出丰富的泡沫。

配方5是以脂肪酸皂作为乳化剂,以未反应的脂肪酸作为内相乳化而成。

配方4(w/%):A十八醇 3.0角鲨烷 5.0自乳化型硬脂酸单甘油酯 2.0B蒸馏水至100C9-10烷基聚葡萄糖苷(50%) 30.0C香精、防腐剂适量制法:分别将A与B加热到75℃,在搅拌下,将B慢慢加入A中,搅拌均匀后均质3min。

降温到45℃,加入C,搅拌均匀。

配方5 (w/%):A硬脂酸9.0棕榈酸9.0肉豆蔻酸9.0月桂酸 4.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1.0C12烷基磷酸单酯钠盐(50%) 2.0十六醇 2.0甘油20.0B 麦门冬糖 5.0氢氧化钾 6.0精制水至100C 防腐剂,香精适量制法:分别将A与BJJll热到75℃,在搅拌下将B慢慢加入A中,搅拌均匀后,降温到40℃,再加Ac,搅拌均匀。

综上所述,3种不同增稠体系的洁面膏,脱脂力和膏体外观都不完全一样。

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增稠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