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1、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2、新中国尚没有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你认为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有没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与我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有关系。
1.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含义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主体是人,是人在对学校教育价值认识、判断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的自觉选择;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指向的是整体的教育实践,体现在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中。
2.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形态(1)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在阶级社会中,教育主要体现为政治功能。
如柏拉图认为教育只有一种功能,为理想国培养各阶层人员。
法西斯教育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2)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亚里斯多德承认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治制度,但同时,他认为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有用”,还要考虑到“闲暇”,“因而应该有这样一种教育,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他是自由和高贵的,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心灵。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简答题部分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特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播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继承性4.教育的长期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生产性7.教育的民族性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几方面?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四.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和无等级性(平等性)2.教育没有脱离生产劳动3.教育具有原始性五.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1.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阶级性3.等级性4.道统性5.专制性6.刻板性7.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六.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公立化)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法制化)七.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国际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八.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九.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十.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化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与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十一.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十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十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2.环境3.教育(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十四.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十五.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十六.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十七.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1.导向作用(规范作用)2.激励作用3.调控作用4.评价作用5.选择作用十八.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十九.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十.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民族文化传统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二十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二十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二十三.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3.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二十四.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二十五.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二十六.教师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健康二十七.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有哪些?1.对待事业--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二十八.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二十九.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专业自我的形成三十.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同伴互助5.自我教育三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阶段三十二.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该做的主观努力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三十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4.学生是责权主体三十四.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那几个特点?1.可塑性2.依赖性3.向师性三十五.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的表现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形式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三十六.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十七.学生是发展的人表现在哪几方面?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三十八.学生是独特的人表现在哪里?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十九.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表现在哪几方面?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四十.师生关系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四十一.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四十二.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四十三.课程类型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4.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7.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课程四十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四十五.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四十六.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7.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四十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的趋势2.由“双基”到“四基”的趋势3.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趋势4.加强课程综合化与实践性的趋势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趋势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7.课程法制化的趋势四十八.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四十九.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五十.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五十一.教学过程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哪?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引导性5.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五十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双边性规律)五十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五十四.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五十五.班级授课制的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五十六.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3.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发展5.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6.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五十七.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过分整齐划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实践性不强,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容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3.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五十八.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化教学五十九.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5.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六十.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教学的重难点3.课程性质和特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时间、设备、条件六十一.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六十二.写好三种计划包括?1.学期(学年)教学计划2.单元或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即教案六十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求理论联系实际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六十四.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六十五.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3.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六十六.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1.评价目的2.评价功能3.评价观念4.评价内容5.评价方式6.评价主体7.评价过程六十七.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六十八.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与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六十九.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原则)8.知行统一原则9.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七十.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员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七十一.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奖惩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七十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基本功能)2.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七十三.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七十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七十五.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七十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七十七.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建立学生档案5.操行评定6.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7.个别教育工作8.班会活动的组织9.偶发事件的处理10.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11.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知道课余生活七十八.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广泛性七十九.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人活动八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3.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4.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论述题部分一.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部分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教育不是均衡教育,更不是削弱个性的教育。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二是社会意识的觉醒,使得人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两个条件相互作用,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不断地得到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和要求。
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第一,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形式,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形式。
第二,家庭教育具有亲情、温馨、和谐的特点。
第三,家庭教育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强的特点。
第四,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渐进性的特点。
第五,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受到家庭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首先,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其次,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能力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
第三,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包括程序教学模式、发现研究教学模式、掌握研究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以及个别差异性。
要全面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获得发展,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包括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教会学生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自我教育,以及养成自我教育的惯。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以及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整体性。
最后,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起着桥梁作用,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可以使学生能力提高及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一)、论述题题型特点: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
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
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
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
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
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
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
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
教育学简答题及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及论述题第一章1、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答:(1)主张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信心;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循序渐进。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了那些新的观点?①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②改变经院主义的学风,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③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将美与善结合起来。
3、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①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②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③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简述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①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
②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③系统论述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5、古代学校教育有那些重要特征?①阶级性。
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②道统性。
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而为一③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④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额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出现了那些变化?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教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8、凯洛夫教育学的额主要缺陷及对我国教育学体系的负面影响:①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习的关系上,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②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③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④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专升本教育学/44个必备简答论述题汇总/好老师
专升本教育学44个必备简答论述题汇总1.简述教学的意义教育在传承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2.简述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中交往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的结果。
(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3)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4)品德的发展是由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3.简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制约受教育权(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4.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5.简述教师的角色扮演(1)“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2)“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管理者”的角色(4)“心理调节者”的角色(5)“研究者”的角色6.简述班级上课制作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有哪些?(1)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
(2)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3)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相互帮助、相互竞争(4)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7.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转变课程功能(2)优化课程结构(3)更新课程内容(4)转变学习方法(5)改革考试评价(6)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8.简述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古代教育的特点(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9.简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智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他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教育制度的特点:(1)客观性(2)规范性(3)历史性(4)强制性10.简述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现实背景(一)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1)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2)信息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3)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二)改革中小学课程教学的需要(1)课程教学目标单一(2)课程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3)学习方式单一11.简述如何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1.间接经验的选择(1)科学的基本事实(2)科学的基本概念(3)科学的原理和方法2.直接经验的选择(1)直接经验的选择依据是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
教育学原理 简答题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
教育学原理是指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论述和研究。
下面是几个与教育学原理相关的简答题。
1. 请简要说明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
它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相应的规律,通过对教育过程的研究和探索,为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2. 请简要解释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的目的”指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指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的目的,为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3. 请简要阐述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内容”是什么?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它涉及到学科内容、社会常识、审美素养、体质健康等各个方面。
教育学原理研究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原则,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内容。
4. 请简要解释教育学原理中的“教学方法”指的是什么?
教学方法是指教育者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技巧和教学形式等方面。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学原理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原则,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这些简答题涉及到教育学原理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了解教育学原理以及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帮助。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教育学:一、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
1)研究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研究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4)研究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应正确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9、中国教师角色行动中的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小我本位。
(3)自我涵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孕: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根据。
《教育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题库及答案《教育学》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这种课程就是______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条教学原则是___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________。
教育学原理 选择+简答+论述
教育学㈠选择: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句话。
1.教育起源的学说①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②心里起源说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③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学家。
3.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古代教育是适应自然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教育分为原始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⑴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⑵教育没有阶级性;⑶教育水平低下。
古代学校教育:⑴古代中国中国在夏朝就出现了学校教育形态;正式的学校诞生于商朝;西周以后形成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⑵古代印度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
⑶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⑷古代欧洲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即社会教育。
4.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6.《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7.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
8.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柏拉图强调理性思维,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事物,学习即回忆,这就是柏拉图的“回忆说”。
9.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10.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教育学原理之简答题(全)
教育学原理之简答题(全)第一篇:教育学原理之简答题(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任选4小题回答,每小题8分,共32分。
多选答的只按回答的前4小题计分)26.谈谈智育与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27.简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8.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9.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0.简答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
31.直接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2.美国现行学制的特点。
3.影响教育内容确定的因素。
4.家庭教育的特点。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2.简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3.从社会的角度把“教育”定义区分为哪三个不同层次?4.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哪些内容?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教育学创立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27.教育发展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8.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三个主要层次是什么? 2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0.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结构?31.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师的素养。
2.简述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
3.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2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28.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29.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30.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31.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27.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哪几方面的关系? 28.什么是教育?这一定义的特点是什么? 2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0.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1.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绪论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老鸭子教小鸭子不是教育,老小偷教小偷也不是教育)2.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他在总体上概括和阐述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教育科学体系,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获得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支撑。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伴随着近现代形态的学校教育而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在始于18世纪末的社会研究科学化大背景下,教育学也在19世纪初进入了科学化的发展时期。
5.现代教育意义、教育学的诞生:XXX的《大教学论》,学界通常将它视为进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也是作为教学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
6.XXX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学术界一般也把这本书作为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的开端。
7.在《普通教育学》中,XXX明确的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
8.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伴随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它也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的产生,为人类认识教育现象开启了科学的大门,也为人类的教育活动奠定了科学认识的基础。
9.我国的西式黉舍教育是从西方传入的,最初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兴办新式黉舍教育。
10.XXX是第一位在中国体系流传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
11.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研究和研究教育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和研究教育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选、填、简第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研究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根蒂根基。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1. 简述教育的外部规律。
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产生反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对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起决定作用;反过来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还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不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决定性作用。
(2)生产力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教育结构变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专业设置等起到制约作用;教育可以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生产力。
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质量、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育技术等;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可以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它既可以传播文化,又构成文化本体。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可以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其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育可以传承、改造、传播交流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
(5)人口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和有助于人口迁移。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可以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可以传播、交流、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规范(即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2)学校教育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面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 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 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补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中与现牢意文,"二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批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解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1、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实验和论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评价: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方法有局限性,易走上“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2、文化教育学出现在19世纪末的德国,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其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主张建构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
评价: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教育学的发展,在教育本质、师生关系等方面给人启发;思辨气息很浓,哲学色彩太重,限制了其在教育实践的应用;过分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相对价值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存在。
3、实用主义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学校即社会;③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⑤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⑥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评价: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加里宁、杨贤江、马卡连柯、凯洛夫等。
基本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⑥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教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
(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3.学习教育原理有何实践意义?(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5.简述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1)环境和谐(2)方法科学(3)爱严相济(4)以身作则(5)要求一致(6)全面关心1.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传统教育派主张: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
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现代教育派主张: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
第二,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2.简述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第三,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看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四,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
第五,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素质教育的构成是什么?答案要点:第一,政治素质教育。
第二,思想素质教育。
第三,道德素质教育。
第四,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第五,身体素质教育。
第六,心理素质教育。
5.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一,先导性。
儿童来到人间,首先接触的是家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问题的看法、思想观点、爱好特长都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先入为主的影响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感染性。
父母与子女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彼此心心相印,情感对子女教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权威性。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证和前提。
第四,针对性。
家长对子女了解深刻,在家中子女的优点和不足也容易显露,因此家庭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有着更强的针对性。
第五,个别性。
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对象人数要少,独生子女的增多,更使家庭教育的对象单一化,家长可以把全部爱心倾注于单一的教育个体。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
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场所——学校。
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国家建立后,统治者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和强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统治。
2.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第一,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不能简单地用现成的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文化传递,而必须把教育内容加工成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
第二,教育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必须依据科学的、时代的、民族的、辩证的要求进行文化选择。
第三,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目标、教育过程、课程标准、教师群体等途径进行文化的选择。
第四,教育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
3.简述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重视学前教育。
第二,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第三,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教学的任务是什么?第一,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现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发展。
第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途径,它实现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各项教育的任务。
5.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哪些?第一,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职业道德素质。
第三,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教育理论素质。
第五,教育能力素质。
第六,身体心理素质。
1、列出五种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模式(2)“发现学习”教学模式(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5)“合作教育”教学模式2、如何运用实践原则?(1)提高学生思想认识(2)多形式的实践(3)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典范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与阶段性(2)稳定性与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1、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1)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获得发展。
(3)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2)教会学生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自我教育(3)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1)创造姓(2)示范性(3)长期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整体性。
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教学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何基本的技能技巧。
第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教会学生学习。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
第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方法有何意义?答:1.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起着桥梁作用2。
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3。
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力提高及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答案要点:(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
试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答案要点:(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现实。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的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具有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社会功能。
教育这些社会功能决定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试论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的主体”的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
这种复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活动的主客体。
第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共同的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
第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共同的活动目的,即发展受教育者的素质。
由此可知,在教育活动中,虽然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的主体”的受教育者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者,二者联合构成教育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