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课件@北师大】ppt0
合集下载
《生态学基础》PPT课件 (2)
地球上的碳有两类库:
①贮存库:贮存于岩石中的碳。容量大,流通率低,只有8g/(m2·a)。
②交换库(循环库):碳在生物体和它们生活的环境之间的交换。容量小, 流通率很大,达400g/(m2·a),十分活跃。
地球上99.9%的碳被岩石圈束缚着(以碳酸盐的形式)。碳在海洋中约占 0.1%,在大气中约占0.0026%。
营养分
非生物成分
转变者
生物成分
图3-4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 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了解)
1.物种结构 3.垂直结构
2.平面结构 4.时间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如:Ⅳ哺碎乳类食或性鸟食类物→链跳-蚤---→--以原碎生食动物为→基过础滤。性病毒
如:树叶碎片及藻类 →虾 →鱼 →食鱼的鸟类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即以能量和营养的联系而形成的各 种生物之间的链索,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上的每一个层次都称为一个营养级,彼此交错的 食物链构成食物网。
2、食物网
食 物 网 的 作 用:
一是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二是推动着有机界的进化。 三是对某些元素或稳定难分解物质有“生物放大作用”(见图)
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物质随食物链的延长浓 度逐步增加的现象。
106
0.5ppm
0.04ppm
Predator:食肉动物 herbivore:草食动物
(1)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生物:
①贮存库:贮存于岩石中的碳。容量大,流通率低,只有8g/(m2·a)。
②交换库(循环库):碳在生物体和它们生活的环境之间的交换。容量小, 流通率很大,达400g/(m2·a),十分活跃。
地球上99.9%的碳被岩石圈束缚着(以碳酸盐的形式)。碳在海洋中约占 0.1%,在大气中约占0.0026%。
营养分
非生物成分
转变者
生物成分
图3-4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 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了解)
1.物种结构 3.垂直结构
2.平面结构 4.时间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如:Ⅳ哺碎乳类食或性鸟食类物→链跳-蚤---→--以原碎生食动物为→基过础滤。性病毒
如:树叶碎片及藻类 →虾 →鱼 →食鱼的鸟类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即以能量和营养的联系而形成的各 种生物之间的链索,称为食物链。食物链上的每一个层次都称为一个营养级,彼此交错的 食物链构成食物网。
2、食物网
食 物 网 的 作 用:
一是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我调节能力;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二是推动着有机界的进化。 三是对某些元素或稳定难分解物质有“生物放大作用”(见图)
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物质随食物链的延长浓 度逐步增加的现象。
106
0.5ppm
0.04ppm
Predator:食肉动物 herbivore:草食动物
(1)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生物:
基础生态学全套课件
新题解析-1
1.温度每升高10℃,化学过程速率即加快2~3倍的现象符合 A.范霍夫定律 B.阿朔夫规律 C.贝格曼规律 D.十分之一定律
A .范霍夫定律: Q10=(R2/ R1)10/(T2-T1) 即ln (R2/ R1) =0.1 (T2-T1) ln Q10 B.阿朔夫规律:恒黑使夜行性动物似昼夜周期缩短,恒光则使
90.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变化是:
A.成熟生态系统的矿物质营养循环相对更开放
B.成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较高
C.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抗外部干扰能力良好
D.在发展期,物种的多样性较低且各物种生态位较宽
2013联赛B
56.下列有关生态位理论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B. A.物种生态位可随发育而改变 B.互利共生倾向于扩大基础生态位 C.生态位指种群在系统中所处的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
2.种群空间分布( distribution)类型
分布指数D= S2 /xa,S2=[∑xi2- (∑xi) 2/n]/(n-1) D <1均匀分布 D =1 随机分布 D >1聚集分布 例1:考察小队采用等距法调查某河岸树林池鹭种群个体数
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 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 全部要素。
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
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最小因子)。 两个补充条件(Odum,1983): 1)严格的稳定状态;物质-能量输入/输出达平衡状态 2)因子替代补偿作用(factor compensation) :如缺乏钙时软 体动物会用锶替代钙。 2010.11.02美国宇航局天体生物学家西蒙筛选出产自南加州莫 诺湖的食砷菌,称首次发现砷能代替生命必需元素P! 值得讨论一下。生命6大必需元素是什么? HCNOPS
《生态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18
三、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 高斯假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由于竞争的结果, 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在进化过程中,由于激烈的 竞争,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一个物种完全排斥 另一物种;二是两个物种之间必须出现栖息地、食性、 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 生态位是指生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 作用。
精选ppt
21
二、群落的结构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 科学则是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生 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因此,生态学 作为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指 导人们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
精选ppt
1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生态学 第四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平衡
I型——凸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达到生理寿命之 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如人类和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II型——对角线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各年龄期的死 亡率基本相同,如鸟类、大多数爬行动物和一些小 型哺乳动物。
III型——凹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幼体的死亡率很 高,只有极少数个体能够活到生理寿命,如大多数 鱼类,两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0.014
0
0.014
2.0
0
-----
精选ppt
死亡率 qx
0.563 0.452 0.412 0.225 0.290 0.409 0.692 0.000 1.000 -----
Lx
Tx
102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态学基础》课件
总结词
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减少碳排放并增加 碳汇,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 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05
CATALOGUE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核心过程,它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如何被循环利用。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这些元素在生物体之间循环利用,通过生 产者的光合作用、消费者的摄食和排泄、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过程实现。物质循环的平衡对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生态学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 生态平衡等方面。它研究生物种群如何适应环境、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生态学还研究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分布,以及生态
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生态观、近代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三个阶段。
种群的特征
种群具有空间特征、时间特征、 遗传特征和数量特征。
种间关系的类型与机制
竞争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发生冲突, 导致生长受抑或死亡的现象。
寄生
指一个物种寄生于另一个物种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捕食
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的现象。
互利共生
指两个物种通过相互合作,彼此都能获得益 处的现象。
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减少碳排放并增加 碳汇,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 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05
CATALOGUE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核心过程,它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如何被循环利用。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这些元素在生物体之间循环利用,通过生 产者的光合作用、消费者的摄食和排泄、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过程实现。物质循环的平衡对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生态学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 生态平衡等方面。它研究生物种群如何适应环境、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种群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生态学还研究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分布,以及生态
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生态观、近代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三个阶段。
种群的特征
种群具有空间特征、时间特征、 遗传特征和数量特征。
种间关系的类型与机制
竞争
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发生冲突, 导致生长受抑或死亡的现象。
寄生
指一个物种寄生于另一个物种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捕食
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的现象。
互利共生
指两个物种通过相互合作,彼此都能获得益 处的现象。
基础生态学课件(全)@北师大_部分1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太阳与地球构成了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 二者奠定了生态学上的宏观概念。 1,大气圈(atmosphere) 对流层厚度约为10km,占全部大气质量的70—80%。 对流层中,空气组成的主要成分保持不变。3-4km以上高度 内,CO2要比下层少。O2总含量近108kg。 2,水圈hydrosphere 全球估计有15亿km3的水。其中海水占97%,淡水3%。
+
环境 非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态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三 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工固氮总量已经超过天然固氮总量 2)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30% 3)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 4)地球上大概四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在过去两千年中灭绝 5)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渔业资源过捕或耗尽 6)大量不易分解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环境
生态学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 泳,李庆芬,基础生 态学(第二版)。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辅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and Sonia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第二 版)。科学出版社, 2004 3 Smith, R. L. and T. M. Smith. Elements of Ecology, 5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2 4 Manuel C. Molles Jr.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th Edition. McGraw-Hill, Dubuque, Iowa, 2002.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8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4生态系统生态学_《基础生态学》 ppt课件
• 千卡/平方米·年
2020/12/27
25
energy pyramid
2020/12/27
26
生物量金字塔
• 以相同单位面积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生物量即生命物质 总量建立的金字塔。对陆地、浅水生态系统中比较典型,因 为生产者是大型的,所以塔基比较大,金字塔比较规则
2020/12/27
27
生物量金字塔
• 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
2020/12/27
6
生态系统的特征
• 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 究的最高层次
•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
功能 • 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能
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个 • 动态系统
2020/12/27
7
11.2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结构
• 11.2.1 生物群落 • 生产者 (producer) • 消费者 (consumer):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 食肉动物
• 分解者 (decomposer) • 11.2.2 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物质 • 气候因素(及其他物理条件) • 11.2.3 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
•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 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去 • 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 • 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食物链就不可能太
长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
2020/12/27
•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 类-节肢动物
2020/12/27
25
energy pyramid
2020/12/27
26
生物量金字塔
• 以相同单位面积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生物量即生命物质 总量建立的金字塔。对陆地、浅水生态系统中比较典型,因 为生产者是大型的,所以塔基比较大,金字塔比较规则
2020/12/27
27
生物量金字塔
• 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
2020/12/27
6
生态系统的特征
• 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 究的最高层次
•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
功能 • 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能
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个 • 动态系统
2020/12/27
7
11.2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结构
• 11.2.1 生物群落 • 生产者 (producer) • 消费者 (consumer):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 食肉动物
• 分解者 (decomposer) • 11.2.2 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物质 • 气候因素(及其他物理条件) • 11.2.3 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
•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 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去 • 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 • 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食物链就不可能太
长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
2020/12/27
•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 类-节肢动物
-生态学基础ppt课件
n 与生命活动相关联的物质循环
碳、氮、磷和水等许多与生命活 动相关联的物质以多种形式—生 物的或非生物的形式,原子的、 分子的或生物大分子的形式等在 自然界中循环,这些物质的循环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中所有物质的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共同的特点:
(1)碳、氮、磷和水等都有一个非生物的库;(2)有一些物质 的一部分可以完全通过地学过程进行循环;(3)有些需要经过 微生物的加工才能被生物所利用;(4)微生物对各级别营养水 平生物有机质的分解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热带雨林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 南美洲和大洋洲以北赤道附近。
▪ 垂直分布明显 ▪ 生物种类多
高大常绿乔木、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 灵长类、鸟类、各种昆虫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热带 季节性干旱地区。 ▪ 大量草本植物、有些散生矮小的小片阔叶丛林 ▪ 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鸟类、爬行动物 ▪ 周期性的雨季和旱季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针叶林主要由常绿的针叶树如松、杉、柏等树种所组 成,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的温带到亚寒带地区。
▪ 林下植被不发达,地表常被枯枝落叶所覆盖。 ▪ 动物种类较多,如野鸡、松鼠、鹿、狼、熊和各种鸟类。
针叶林中昆虫的种类也很多。
n 地球上的主要群落类型
冻原又称为苔原,分布于北极圈以南环绕北冰洋的 严寒地带),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0%。
Hale Waihona Puke n环境与生态因子➢对于一个生物,其周围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它的环境。 ➢一个生物的环境因素按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
物因素两大类。
➢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称为生态因子,而对 于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则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系统ppt21 北师大版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
旧知回顾: 生物成分
生 态 系 统
(即群落)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 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太阳、水分、空气、养料、气候因子等
植物 昆虫 青蛙 蛇
鹰
成 生产者 一级
二级
三级
分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果园、菜地
粪
猪
鸡
粪
蚯蚓 沼渣、沼液
练习:
1、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D) A、阳光 草 兔 狐 B、田鼠 蛇 猫头鹰 C、植物 大象 鼠 D、植物 鼠 蛇 猫头鹰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C)
A、有机物
B、化学能
C、太阳能
D、绿色植物
3、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 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变的。 5.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
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思 考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是一条食物链吗?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 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流动的渠道。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分 布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你能从上图中找到几条食物链?
4、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点:1)起点:生产者,终点:最高营养级。2)单向, 不循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链可能崩溃,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植物种子
昆 虫
小 鸟
蛇
生态农业
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 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的一种新型农业。
1、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
2生态系统
旧知回顾: 生物成分
生 态 系 统
(即群落)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 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
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太阳、水分、空气、养料、气候因子等
植物 昆虫 青蛙 蛇
鹰
成 生产者 一级
二级
三级
分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果园、菜地
粪
猪
鸡
粪
蚯蚓 沼渣、沼液
练习:
1、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D) A、阳光 草 兔 狐 B、田鼠 蛇 猫头鹰 C、植物 大象 鼠 D、植物 鼠 蛇 猫头鹰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C)
A、有机物
B、化学能
C、太阳能
D、绿色植物
3、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 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变的。 5.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
别一定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思 考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是一条食物链吗?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 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流动的渠道。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分 布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你能从上图中找到几条食物链?
4、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点:1)起点:生产者,终点:最高营养级。2)单向, 不循环。
5、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破坏,食物链可能崩溃,生态系统遭到冲击。
植物种子
昆 虫
小 鸟
蛇
生态农业
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 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的一种新型农业。
1、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学基础知识》课件
生态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总结词:平衡与影响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过度开发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03
生物种群与群落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总结词
种群是生态学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空间和时间三 个基本特征。
群落的演替与变化
总结词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 争的影响。
详细描述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演替受到环境变化和物种竞争的影响 。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壤变化、地形变化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物种的适应性,从而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 度。物种竞争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 的相互影响,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优势物种的出现和 演替的进行。
04
生物与环境关系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总结词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是指生物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通过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 形成的不同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以 及由此产生的物种多样性。
VS
详细描述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如不同物种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各异 ,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此外,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因为它 们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总结词
种群增长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受到内源调 节和外源调节的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种群增长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增加的过程,是生态学中 一个重要的概念。种群增长受到内源调节和外源调节的 共同作用。内源调节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竞争、捕食、疾病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 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量。外源调节则是指环境 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如气候、食物、栖息地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调节种群数 量。
《生态学基础讲义》课件
外来入侵物种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种群数量,使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面临灭绝的风险。
气候变化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栖息地,防止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提高公众意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禁止非法捕猎、采矿等活动。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作用等过程,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这些过程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城市生态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例如,通过城市绿化、雨水收集等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修复
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例如,土壤污染修复、水体生态修复等。
生态学前沿研究领域
VS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是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关注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导致大气污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破坏陆地生态系统。
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03
02
01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生物的栖息地和分布范围。
全球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的生存。
基础生态学北师大
1,生产者(producers) :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2,消费者(consumers):包括杂食动物、寄生生物
食草动物(herbivores)
食肉动物(carnivores)
大型食肉动物或顶级食肉动物(top carnivores): 3,分解者(decomposer)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 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 和蚯蚓、白蚁以及秃鹫等 大型腐食性动物。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反之 亦然。
2,食物链的类型 • 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
以吃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
• 碎屑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 以吃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 。
• 寄生食物链(parasitic chain)
生产效率=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 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即 Pe = Pn / An
消费效率= n+1营养级的消费能量/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即 Ce = In+1 / Pn;
林德曼效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n营养级获得能量
特点
• 大型动物的生长率低于小型动物。 • 老年动物的生长率低于幼年动物。
3,食物链的特点 • 陆地和浅水生态系统中,能流是以碎屑食物链为主。 • 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只有很少一部分通
向捕食食物链。 • 只在某些水生生态系统中,捕食食物链才会成为能
流的主要渠道。
• 沿着食物链动物个体越来越大的概念,只适用于一般情况。
五、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1,营养级(trophic level)
4,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化合物: 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 • 气候因素
生态系统概述 PPT课件1 北师大版
思考
• 1.从图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生物有哪 些? • 答:有松树、冷杉、云杉,草本植物;黑尾鹿,人, 美洲狮、狼和郊狼。 •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会存在什类 型的生物? • 答:有鸟、鱼、细菌、真菌、病毒等。 • 3.凯巴森林中的黑尾鹿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 答:食物、水、空气等。 • 4.要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森林中还应具备什么条 件? • 答:略
区,动植物种类比较少。
其 他 生 态 系 统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
动物种类很多,
思考 •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哪些组成成分呢?
分析下列生态系统的图片资料,找出各生态系 统的各组成成分。
思考
1、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该生态系统中有哪些 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
2、按照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生物分类。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这个生态系统中,除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分等
2、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 中有哪些成分?
3、水族箱中又有哪些成分呢?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 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的物质 和能量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
还有:硝化细菌和蓝藻。
生 态 系 统
生物 成分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 消费者: 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和寄生动物等。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还有:蚯蚓、屎壳郎和白蚁。
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生 物 部 分
生产者 ——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为各种生物提 供物质和能量) —— 动物(直接或间接以 植物为食) —— 腐生细菌、真菌等微 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成简 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 物重新利用。
【基础生态学课件@北师大】15_2生态系统服务
总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计的重要意义 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1) 生态系统服务估价较好地反映了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 )的 价值,它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意识和国家领导人作出保 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决策的决心。过去的实践表明这是非常 重要的,因为人们通常容易把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环境对立起来。
毕竟这项研究还是初步的,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地 球上的生态系统中,人们对荒漠、冻原等生态系统还没有 充分研究资料;即使已经有很多资料的生态系统,也会有 人们忽视或没有认识的重要服务项目;在不同洲和不同区 域的同一类生态系统,其生态过程也可能有重要的区别, 它们也必然会影响到其服务的价值。因为生态系统生态学 的理论本身还处于尚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所以,全球生态 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只能说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不可避 免地有其局限性。 但是,最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刺激了生态系统服务的进一 步研究,包括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 的结合、全球生态系统更深层次的研究。
4。 Costanza还提出,据此研究可以得到一个
重要结论:社会应彻底检查和修改其环境和经济政 策,例如对湿地丧失收取税收。当然,也有学者说, 每个生态系统是不同的,通用的环境税可能会导致 某一些地区的过保护,和另一些地区的低保护。不 过,后者显然是可以通过试行和在实践中的修正而 解决的。 过保护和低保护的提法,表明了他们既反对只 就发展经济而忽视自然保护、又反对只要保护不能 开发的两种极端片的观点。
Castanza根据已出版的研究报告和少数 原始数据进行最低估计,获得全球生态系统 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为:每年平均33万亿(1654亿)美圆,与之相比,1997年全球GNP的 年总量为18万亿美圆,即全球生态系统服务 总价值大约为当年全球GNP的1.8倍。下表是 Roush简化后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五 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1, 远古时代的萌芽时期 2,十九世纪末的创立时期 3,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百家争鸣时期 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时期 英美学派 法瑞学派 北欧学派 前苏联学派
六、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的(field approach) 2,实验的(experimental approach) 3,理论的(theoretical approach)
+
环境 非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态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三 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工固氮总量已经超过天然固氮总量
2)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30%
3)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
4)地球上大概四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在过去两千年中灭绝
5)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渔业资源过捕或耗尽 6)大量不易分解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环境
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问题:
全球变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各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我国西部问题,沙尘暴问题,洪水问题等
生态学研究及其理论知识的有效利用是解 决上述问题的基础。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生态学?
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3 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 4 生态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一
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有机体及 其周围环境-包括 非生物环境和生 物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
二
生物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物群落
生态学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泳, 李庆芬,基础生态学 (第二版)。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辅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and Sonia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第二 版)。科学出版社, 2004 3 Smith, R. L. and T. M. Smith. Elements of Ecology, 5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2 4 Manuel C. Molles Jr.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th Edition. McGraw-Hill, Dubuque, Iowa, 2002.
四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五 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1, 远古时代的萌芽时期 2,十九世纪末的创立时期 3,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百家争鸣时期 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时期 英美学派 法瑞学派 北欧学派 前苏联学派
六、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的(field approach) 2,实验的(experimental approach) 3,理论的(theoretical approach)
+
环境 非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态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三 学习生态学的意义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1)人工固氮总量已经超过天然固氮总量
2)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30%
3)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
4)地球上大概四分之一的鸟类物种在过去两千年中灭绝
5)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渔业资源过捕或耗尽 6)大量不易分解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环境
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问题:
全球变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各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我国西部问题,沙尘暴问题,洪水问题等
生态学研究及其理论知识的有效利用是解 决上述问题的基础。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生态学?
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3 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 4 生态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一
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有机体及 其周围环境-包括 非生物环境和生 物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
二
生物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物成分
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生物群落
生态学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泳, 李庆芬,基础生态学 (第二版)。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辅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and Sonia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第二 版)。科学出版社, 2004 3 Smith, R. L. and T. M. Smith. Elements of Ecology, 5th Edition. Benjamin Cummings, 2002 4 Manuel C. Molles Jr. 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2th Edition. McGraw-Hill, Dubuque, Iowa,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