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国语》筮例解析

合集下载

《左传》、《国语》易例于《周易》之文本意义

《左传》、《国语》易例于《周易》之文本意义

《左传》、《国语》易例于《周易》之文本意义《左传》、《国语》所载易例,《四库总目》所谓“太卜遗法”,不惟特显其神验,且于其间《周易》之形成或者接受过程亦可特见出。

就《左》、《国》所见,掌易者不惟卜人而已,而常常是史官,以至其他人员。

宗周礼乐讲求制度,《周礼》条陈井然,职官如卜、史等各有分别。

但是王朝一级明确的分工到了诸侯国,卜、祝、史的职责往往由史兼掌。

而其他人员懂得《易》笙或类似篮法并施行之,在功能、思维上或与卜史相当,可将《左》、《国》掌易之人通谓为卜史。

不过尚需注意的是,掌易者实际身份的差异于不经意间又恰恰体现了《易》之接受情况。

在此需要先分别予以考察,将诸掌易者统计如表一,知有卜、筮五人,史多人,医一人,其他多人。

一归诸史一类的多人中除名字本身已经表明身份的八人以外,又以董因、辛廖、蔡墨三人皆为史官。

案《左传•昭十五年》董氏世督晋典,闻名者如董狐,即孔子以为“古之良史,书法不隐”的那位,则董因名虽非“卜”、“史”,其身确为史官。

又晋之太史出于辛廖,辛甲为周太史,则推断辛廖也是史官。

唯蔡墨身份较为可疑,其例当魏献子之问。

魏献子主政晋国,与赵较为同时代人,则蔡墨乃晋人。

而《昭二十九年》见“蔡史墨”当赵轶之问。

然而二例各仅一见。

杜注谓“蔡史墨即蔡墨”,则蔡墨乃史。

又晋有史墨,于《左传》之中凡四见。

《昭三十一年》当赵简子间,《昭三十二年》一自言、一当赵简子问,以至《哀九年》阳虎(赵鞍)例亦见史墨参予赵较之卜。

案《昭二十五年》赵简子即赵鞍,则此“蔡史墨”当即“史墨”。

若然,则《昭二十九年》当魏献子问之“蔡墨”当与“史墨”为同一人,杜预、孔颖达等人即作如是观。

孙治让谓“卜筑官通谓之史”。

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谓“卜辞中卜、史、祝三者权分尚混合,而卜史预测风雨休咎,又为王占梦,其事皆巫事而皆掌之于史。

”即卜、筮、史一般可通视为史,前文亦谓史兼掌诸职。

而《论语》谓“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是医者乃巫,卜、祝、史亦巫,如此可将前三者归为一类人,也就是作为巫的分支掌握占筮之人,这一类人共出现十七人次,且谓之“卜史”,应当是最早掌握《易》筮或者类似的笙法的,也是《易》旅或者类似筮法的最早传播者。

聚讼纷纭论易筮_关于_左传_国语_筮例的评说

聚讼纷纭论易筮_关于_左传_国语_筮例的评说

July, 2010 No. 4
【 易学道家研究】




黄黎星



— — —关于《 、 《 左传》 国语 》 筮例的评说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周易》 。《左传 》 、 《国语》 “神奇灵异 ” 《易 》 要 的原貌乃是古代占筮之书 所记载的十六则 的 筮实例, 令后世学
, 《周易 》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原始经典 ” 之一 具有 特殊的外部形式与内在蕴涵 。肇始于远古时代的传承渊源 、 奇特玄妙的卦形符号体系 、 简古奇奥的卦爻辞文字 、 天地人 “三才之道” 的丰富蕴涵, 使《周易 》 焕发出恍惚窈冥的象征 , 《周易》 “范围天地之化而 哲理之光华。然而 这部被推崇为
① 的经典著作, 不过, 曲成万物而不遗” 其原貌乃是古代占筮
《周易》 之书。占筮曾是 卦形符号、 卦爻辞创制成立后最突出 从卜筮之书演成哲 的用途之一。于卜筮之树绽放哲理之花, 《周易》 学经典, 是 所具有的独特性。 因此, 从尊重事实的原 《周易 》 则出发,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 科学严谨的态度, 探析 作 《易》 为占筮之书的原貌, 研究 筮的发展、 流变状况, 对理解把 《周易》 握 的独特性及其实质内蕴大有助益 。 《左传》 “春秋三传” “十 是 之一, 也是被奉为儒家经典的 。《国语 》 , 三经” 之一, 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历史文化典籍 是 以国别记载春秋( 包括战国初期) 史事的另一部重要的历史 。《左传 》 、 《国语》 文化典籍 保存了极为丰富、 弥足珍贵的春 秋时期( 包括战国初期)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文化等多方 面的史料。甚至, 我们可以这么说: 倘若没有此二书, 中国的 《左传 》 、 《国语 》 春秋史将是一片混沌 。在 所保存的丰富、 珍 《易》 《易 》 贵的史料中, 对 学研究极具价值的, 是其中关于 筮 《易》 以及 论的记载, 它们是现今所能看到的文献上最古老的 收稿日期: 2010 —03 —09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一)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一)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一)摘要:《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对于我们考究先秦人们治《易》之基本情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八”字之谜乃《左传》、《国语》中存留至今的“阙疑”,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八”字之疑阐发一下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与读者朋友共同商榷。

关键词:左传;国语;筮数;八Atentativeresearchonthedivinationnumberof“eight”recordedinZuoZhuana ndGuoYuHANHui-ying (CenterforZhouyiandAncientChinese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 50100,China)(Departmentof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 Abstract:AsimportantclassicsrecordinghistoricaleventsoftheSpringperiod,Z uoZhuan(Zuo'sCommentariesontheSpringAnnals)andGuoYu(RemarksofMo narchs)couldexertfunctionswhichcannotbeunderratedforustostudythebasi ccircumstanceinIChinglearningresearchofthepre-Qintimes.Thecharacterof“eight”(八)hasbeenapuzzleleftbyZuoZhuanandGuoYu.Onthebasisofthepredeces sors'achievements,theauthorelucidatedheropiniononthecharacterof“八”,t oinduceotherstocomeforwardwithbetterideas.Keywords:ZuoZhuan;GuoYu;IChinglearning;divination;eight引言《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周易》以筮书的面目出现在书中,并展现了其逐步向哲学演化的步伐,两部书中与《周易》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前人对这些“筮例”多有研究。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国语筮例
《左传》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刘向成编纂的励学、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史书。

《左传》共有《公羊传》和《谷梁传》两种版本,其中《公羊传》以公羊高为作者,《谷梁传》以谷梁赤为作者。

这二者各有特色,互为补充。

国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方言,广义上指周朝时期的官方语言,狭义上指战国时期楚国的方言。

《左传》使用的就是国语,表达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事件,以及当时人物的言行。

筮例是指在古代进行卜卦(筮法)时所使用的卦例。

《左传》中也提到了一些关于筮卦的内容,例如卫国卜筮,卜得“射鸿矢于珪”的结果,被认为是卫国灾难的预兆。

总的来说,《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古代卜卦的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国语筮例一、左传简介《左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记载了从周朝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

《左传》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二、国语与左传关系国语,即《国语》,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官方编纂的一部重要文献。

与《左传》相比,《国语》更加注重记载各个诸侯国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以及君臣关系等方面内容。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在《左传》中,作者对于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通过对话和议论的形式展示了当时人物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思想交锋。

而《国语》则更加注重对于各个诸侯国家制度和政治文化的介绍,以及对于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探讨。

两者共同构成了对于春秋时期历史的全面展示。

三、筮例在左传中的重要性筮例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占卜和预测吉凶的方法,它在《左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社会,筮例被视为一种神圣而神秘的仪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决策、军事行动以及个人生活等各个领域。

在《左传》中,筮例经常被用来预测吉凶和决定行动方向。

例如,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鲁国发生了一场大旱灾,鲁国国君向神明进行筮卜,并得到了灾祸即将结束的结果。

这一结果使得鲁国国君得以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旱灾问题。

四、左传与筮例的思想内涵从《左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筮例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他不仅将其作为一种占卜手段,更将其视为人与天命之间联系的象征。

通过对于筮例的运用和描写,作者试图表达人类对于命运和未来的探索和思考。

在《左传》中,筮例往往与道德和人性问题相联系。

作者认为,通过筮例可以揭示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动机,从而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他也警示人们不能过分依赖筮卜结果,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道德准则来决定行动。

五、结语《左传》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

《左传》《春秋》卜筮例

《左传》《春秋》卜筮例

《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

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

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

现从二十二条筮例中,选取十三条代表不同情况的例子,试解如下:(一)引证《周易》经文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这里,医和引了《蛊》卦卦象分析晋侯的病,没有涉及及卦爻辞。

《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里,伯廖只说像“《周易》《丰》之《离》”,并未具体引用爻辞。

“《丰》之《离》”,是指《丰》卦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就变成《离》卦。

《丰》卦上爻辞为:“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意思是有高屋大厦,但家里被阴影遮蔽着,从外向里看,悄然无人迹,三年见不到动静,凶呵!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

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

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

”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其《大有》曰:“飞龙在天。

”其《夬》曰:“亢龙有悔。

”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

”《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或论事,尚无“九”“六”之称,故蔡墨称《朝气》卦初九爻谓“《乾》之《姤》”;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称上九爻谓“其《夬》曰“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曰‘见群权,无首右’”;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左传》《国语》筮例的断卦方法

《左传》《国语》筮例的断卦方法

《左传》《国语》筮例的断卦方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筮法一直被视为一种可以预测未来的神秘现象,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解读卜卦的方法。

《左传》和《国语》是我国古代的两部重要经典,它们也都包含了关于筮例的相关内容。

本文将探讨这两部经典中的筮例断卦方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中的卜卦文化。

1. 起源与传统古代筮法起源于我国,最早的卜卦方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左传》和《国语》中都有对筮例的描述,这表明筮法在古代我国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那个时候,筮法不仅仅是一种神秘的预测手段,还承载着祭祀、决策和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责任。

2. 筮例的步骤根据《左传》和《国语》的描述,筮例的断卦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起卦:使用特定的工具(如策、龟壳等)投掷,并记录卦象。

- 解卦:根据卦象的变化和组合,解读所得到的卦象所代表的含义。

- 摘取筮例:根据卦象的含义,得出相应的筮例,以供参考。

这一过程中,卜卦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准确理解卦象,把握筮例的含义。

3. 筮例的意义和应用《左传》和《国语》中对筮例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它的意义和应用方面。

筮例在古代不仅用于解读未来,还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活动、政治决策、军事行动等各个方面。

它被认为是通向神灵的桥梁,也是人们与神明对话的媒介,因此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断卦方法,我个人认为它不仅仅是一种预测未来的方法,更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命运的认知和探索。

通过研究这些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古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筮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宗教信仰和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尊重,这对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断卦方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我国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

筮法作为古代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预测未来的神秘手段,更是古人们对于探索世界和寻求信仰的一种方式。

古代易占实例:《国语》筮例三则

古代易占实例:《国语》筮例三则

古代易占实例:《国语》筮例三则《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与《春秋左传》一样,都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又称“内传”,两书并称“春秋内外传”),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之事,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下迄智伯被灭(前453年),凡五百余年历史。

《左传》中有十三则易筮实例(详见《古代易占实例:〈左传〉筮例十三则》),《国语》中则仅有三例,而且这三例都是关于晋国的,其中两例又都是关于晋文公重耳的。

一、《国语·周语下》:晋三代国君之筮晋孙谈之子周適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

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後国。

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

象天能敬,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仁,利制能义;事建能智,帅义能勇,施辩能教,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敌能让。

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

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经纬不爽,文之象也。

文王质文,故天胙之以天下。

夫子被之矣,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国。

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耸,成也;言无远,慎也。

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终也;慎,德之守也。

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

慎成端正,德之相也。

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被文相德,非国何取!“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

’一既往矣,後之不知,其次必此。

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三而畀驩之孙。

器之为道——《左传》、《国语》筮例的筮器问题

器之为道——《左传》、《国语》筮例的筮器问题
管子 学刊
2 1 年第1 00 期
古 今论 坛
器 之 为 道
《 传 》《国语 》 例 的筮 器 问题 左 、 筮 龚 传 星
( 四川 大 学 历 史文化 学 院古籍 所 , 四川 成 都 6 0 6 ) 1 0 5
[ 要]在 中 国 观 念 史上 , 一 个 从 神 学 观 念 向哲 学 观念 的过 渡 时 期 。《 传 》 《 语 》 摘 有 左 、国 正是 在 这 个 阶段 成 书 , 它们 所 代 表 的 观 念 是 即
[ 稿 日期 ]2 0 收 0 9—1 —1 1 2
佚 失传 了[ , 4 我们 现 在 所 能见 到 的仅 仅是 出土 的 ]
[ 作者简介]龚传星 (9 3 , , 1 8 一) 男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所 0 8级博 士生 , 研究方 向为中国儒家思想 。
① 《 书 ・ 文志 》 :及 秦 燔 书 , 易 为 筮 之 事 , 者 不 绝 ” 他 据 《 记 ・始 皇本 纪 》 录 :史 官 非 秦 纪 皆 烧 之 。 所 不 去 者 , 药 汉 艺 云 “ 而 传 , 史 记 “ 医
筮 植 树 之 书 ”但 司 马迁 这 里 并 没 有 明 说 这些 没 有 烧 的书 中含 有 《 经 》 何 况 还 有 “ 树 ” 说 。大 致 可 以猜 测 , 马 迁 所 说 的 未 烧 的 , 易 , 植 之 司 书 中 含 有《 》 含 有 讲 b 书 , 易 也 之 以及 其他 医药 、 树 类 的 书 多 种 。班 固 并 没有 引用 完 全 司马 迁 的话 , 至 于 到 了朱 熹 那 里 还 说 : 易 本 植 以 “
②《 书 ・ 文 志 》 “ 占者 , 百 事之 象 , 善 恶 之 微 。骨 b乃 是 杂 占之 一 类 。李 镜 池 先 生 在 《 易 探 源 》 汉 艺 :杂 纪 侯 ” 周 中认 为 杂 占与 蓍 龟 之 占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国语筮例一、介绍左传1.1 左传的起源与作者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史书。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散文史书,以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

左传是由左丘明所撰写,故得名左传。

1.2 左传的价值与地位左传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

它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同时,左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史传之冠。

二、国语的意义与特点2.1 国语的定义与发展国语,又称为古文国语,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体,指的是在史书、经典等文献中使用的文言文。

国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2.2 国语的特点与风格国语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国语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精炼性,追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

其次,国语注重修辞的运用,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最后,国语强调文化传承,注重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三、筮例的起源与应用3.1 筮例的定义与起源筮例,又称卜筮,是一种古代的卜卦方法。

它通过投掷或摇动筹子、龟甲、蓍草等工具,根据其落点、形态等来推测吉凶、预测未来。

筮例起源于古代的巫术和宗教信仰,是古代人们探求未知和求助神灵的一种方式。

3.2 筮例的应用与意义筮例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筮例被用于决策和预测。

古代的君王和贵族常常借助筮例来决定重大事件的走向,预测天灾人祸的发生。

其次,筮例被用于祭祀和祈福。

人们通过筮卜来了解神明的意愿,以求得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最后,筮例也被用于个人咨询和解惑。

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筮卜来寻求对未来的指引,解答疑惑和困惑。

四、结语左传、国语和筮例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左传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记载,国语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而筮例则是古代人们探求未知和寻求神明指引的一种方式。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和《国语》是两部重要的先秦古籍,其中都记载了一些易经占卜的实例,具体如下:
在《左传》中,有十三则易经占卜的实例,这些实例主要涉及到战争胜负、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等方面。

例如,在《左传·僖公四年》中,晋献公准备讨伐虢国,他向卜偃询问卦象,卜偃根据《周易》卦象推断出战争的结果。

此外,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中,陈佗将取代郑伯执政时,陈佗的母亲根据易经占卜选择了良辰吉日,以保佑儿子的平安。

在《国语》中,只有三例易经占卜的实例,这些实例主要涉及到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

例如,在《国语·晋语四》中,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通过易经占卜来预测自己未来的命运。

在《国语·周语》中,周幽王姬宫湦在位期间,周太史伯阳父通过易经占卜来预测国家的兴衰。

这些筮例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易经占卜的信仰和重视,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春秋诸国所用筮书筮法

春秋诸国所用筮书筮法

春秋诸国所用筮书筮法春秋诸国所用筮书筮法《周易》的经部原为筮书,在其成书之初的一段时期内,它和筮法是紧密相连的。

《左传》、《国语》中记载以《周易》占筮,往往运用变卦之法,但在当时,《周易》和变卦筮法并不是唯一的筮书与筮法。

《史记·龟策列传》有云:“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

”在春秋年间,社会上还流传着各种不同的筮书及筮法,《周易》及其相应的筮法在各国的运用是不一样的。

《左传》昭公二年(前540)载:“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

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及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韩宣子所见到的《易》即为《周易》,这一点后人向无疑问。

从他所表露的赞叹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昭公二年,《周易》还没有广泛流传,只有少数文化发达,且与周天子关系密切的诸侯国能拥有《周易》。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记载: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陈厉公,蔡出也。

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

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

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周史见陈侯当在桓公六年(前706)与庄公八年(前686)之间,具体时间不可确知。

这是《周易》用于筮占见于史书的最早记载。

在此之前,至少在陈国尚未见过《周易》。

显然,《周易》在当时还是一本颇为神秘的书,因此周史见陈侯才被作为一件大事载入史册。

而且,我们可以推测,在此之前,陈国显然没有运用变卦筮法,因此周史献上《周易》后,陈侯马上让他表演了一番用《周易》占筮的操作过程。

在这之后,懿氏之妻占妻敬仲,仍用的是卜法,可见用《周易》的筮占法仍未被完全接受。

考察一下其他诸国的情况,我觉得这个推测可以成立。

《左传》僖公十五年载: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左传》中的占筮初探

《左传》中的占筮初探

《左传》中的占筮初探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其中,占筮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预测未来、卜算吉凶的方法,也是当时各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和决策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左传》中的占筮实践入手,对占筮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初步探究。

《左传》中所记载的占筮大多源自于各国的历史事件,比如晋文公的“兵践”、“湣姑”的“三问”、晋国占筮“八旗”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中,占筮大多是用来预测战争胜负、吉凶吉凶和政治决策等问题的。

例如,晋文公在“兵践”中对一只鸟的飞行路线进行了推演,预测了自己的军队会取得胜利;湣姑则通过占卜来确定其父亲墨翟是否能成为齐国宰相。

这些例子中,占筮可以影响各国的政治决策,间接影响当时的历史发展。

此外,《左传》中还记载了一些占筮的具体方法,如“八卦”、“六十四卦”、“爻辞”等等。

这些方法多是基于易经而形成的,也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宇宙中的秩序的认识。

例如,“八卦”中的每个卦象都代表着一种元素,如“乾”代表天、刚、父等等,而“坤”则代表地、柔、母等等。

通过占筮时根据卦象判断吉凶,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命运的关系的认识。

总之,《左传》中的占筮现象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也是当时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对《左传》中占筮的初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和认清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特点,并对当时中国人对自然、宇宙、人生及历史的认识有所了解。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

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

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

现从二十二条筮例中,选取十三条代表不同情况的例子,试解如下:(一)引证《周易》经文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这里,医和引了《蛊》卦卦象分析晋侯的病,没有涉及及卦爻辞。

《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里,伯廖只说像“《周易》《丰》之《离》”,并未具体引用爻辞。

“《丰》之《离》”,是指《丰》卦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就变成《离》卦。

《丰》卦上爻辞为:“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意思是有高屋大厦,但家里被阴影遮蔽着,从外向里看,悄然无人迹,三年见不到动静,凶呵!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

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

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

”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其《大有》曰:“飞龙在天。

”其《夬》曰:“亢龙有悔。

”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

”《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或论事,尚无“九”“六”之称,故蔡墨称《朝气》卦初九爻谓“《乾》之《姤》”;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称上九爻谓“其《夬》曰“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曰‘见群权,无首右’”;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一)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一)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一)《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

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

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

现从二十二条筮例中,选取十三条代表不同情况的例子,试解如下:(一)引证《周易》经文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这里,医和引了《蛊》卦卦象分析晋侯的病,没有涉及及卦爻辞。

《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里,伯廖只说像“《周易》《丰》之《离》”,并未具体引用爻辞。

“《丰》之《离》”,是指《丰》卦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就变成《离》卦。

《丰》卦上爻辞为:“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意思是有高屋大厦,但家里被阴影遮蔽着,从外向里看,悄然无人迹,三年见不到动静,凶呵!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

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

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干》之《姤》曰:“潜龙勿用。

”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其《大有》曰:“飞龙在天。

”其《夬》曰:“亢龙有悔。

”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

”《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或论事,尚无“九”“六”之称,故蔡墨称《朝气》卦初九爻谓“《干》之《姤》”;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称上九爻谓“其《夬》曰“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曰‘见群权,无首右’”;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聚讼纷纭论易筮——关于《左传》、《国语》筮例的评说

聚讼纷纭论易筮——关于《左传》、《国语》筮例的评说
《 左传》 “ 是 春秋三传 ” 一 , 之 也是 被奉为儒家经 典的“ 十 三经” 之一 , 是先秦 时期 重要 的历 史文 化典 籍 。《国语 》 是 , 以国别记载春秋 ( 包括 战国初期 ) 事的另一 部重要 的历史 史 文化典籍 。《 左传》、 国语》 存 了极为 丰富 、 《 保 弥足珍贵 的春 秋 时期 ( 包括 战国初期 ) 治 、 政 经济 、 事 、 军 思想 、 化等 多方 文 面 的史料。甚至 , 我们 可以这么说 : 倘若 没有 此二书 , 中国的
特殊 的外 部 形 式 与 内在 蕴 涵 。肇 始 于 远 古 时 代 的 传 承 渊 源 、
占筮实例 。《 左传》、 国语 》 《 所记载 的《 易》 筮实例 以及相关 《 论, 易》 对于剖析古代 占 卜 文化现象 , 考辨《 周易》 书过程 成 若 干阶段 的遗迹 , 研究春 秋时期对 《 周易》 理解运 用的特点 ,
关 于《 左传 》 《 、 国语 》 筮例 的评说
黄 黎 星
(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福 州 30 0 ) 50 7

要 : 周易》 《 的原貌乃是古代 占筮之书。《 左传》 《 、 国语》 所记 载的十六则“ 奇灵异” 易》 神 的《 筮实例 , 后世学 令
者论说纷纭。历代学者关于《 左传》 《国语》 、 筮例 的论述 , 需要进 行全面 的梳 理, 绎其 中有价值 的 内容, 此基 础 寻 在
《 洞林》 ” 《 。 ( 洞林》 原书 已亡佚 ,清代马国翰重辑编入《 玉函
春秋史将是 一片混沌 。在《 传》 《 左 、 国语》 保存 的丰 富 、 所 珍 贵的史 料中 , 易》 对《 学研究极具 价值 的, 其 中关 于《 筮 是 易》 以及《 论的记载 , 易》 它们是现今所能看到的文献上最古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

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

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

现从二十二条筮例中,选取十三条代表不同情况的例子,试解如下:(一)引证《周易》经文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这里,医和引了《蛊》卦卦象分析晋侯的病,没有涉及及卦爻辞。

《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里,伯廖只说像“《周易》《丰》之《离》”,并未具体引用爻辞。

“《丰》之《离》”,是指《丰》卦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就变成《离》卦。

《丰》卦上爻辞为:“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意思是有高屋大厦,但家里被阴影遮蔽着,从外向里看,悄然无人迹,三年见不到动静,凶呵!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

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

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

”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其《大有》曰:“飞龙在天。

”其《夬》曰:“亢龙有悔。

”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

”《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或论事,尚无“九”“六”之称,故蔡墨称《朝气》卦初九爻谓“《乾》之《姤》”;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称上九爻谓“其《夬》曰“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曰‘见群权,无首右’”;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在这里,蔡墨旨在引《易》论龙,故只举《乾》《坤》卦中称龙之爻,如“《乾》之姤”(《乾》卦初爻);“其《同人》”(九二爻);“其《大有》”(九五爻);“其《夬》”(上九爻);“其《坤》”(用九);“《坤》之《剥》”(《坤》卦上六爻)等,证明古代真的有龙。

前人杜预在注《左传》时,以为蔡墨将《乾》卦“用九”称作“《乾》之《坤》”,是指《乾》卦六爻由阳变阴。

故注谓“《乾六爻皆变”。

尚秉和先生认为:蔡墨举“《乾》之《姤》”“其《同人》”“其《大有》”“其《夬》”等,都是指的一爻变。

举“《坤》之《剥》”,也是指的一爻变。

这是当时周人称爻的惯例。

故于“用九”称“其《坤》”,绝不会指六爻全变,而是泛指该卦之乾爻变为坤爻。

尚先生说:“《易》于《乾》坤》二卦之后,独赘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曰:‘用六:利永贞。

’何也?曰:此圣人教人知筮例也,非占辞也。

且专就筮时所遇之一爻言,非论六爻之重卦也。

“”其曰‘见群龙,无首吉’‘利永贞’者,则所以申明‘九’‘六’必变之义。

”“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辞占之,则非也。

”“‘用九’‘用六’专指三变成一爻言耳。

”(上引皆见尚氏《周易古筮考•用九用六解(一)》)若以筮法考之,尚氏此说确实很有道理。

欧阳修在《易童子部》中也说:“《乾》曰‘用九’,《坤》曰‘用六’,何谓也?曰,释所以不用‘七’‘八’也。

乾爻七,九则变。

坤爻八,六则变,《易》用变以为占,故以名其爻也。

”尚氏之说与欧阳修此论正同。

他们认为,在《周易》筮法中,“九”“六”变,“七”“八”不变。

《周易》以变为占,故以“九”“六”作为一卦阳爻与阴爻的代表符号,并于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坤》两卦,设“用九”“用六”,告诉人们,凡占筮得老阳之数“九”,此爻须由阳变阴。

如遇老阴之数“六”,此爻须由阴变阳。

其余遇“七”“八”则不变。

以此启“九”“六”之用。

案之《参同契》:“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

”所谓“二用”,即指“用九”“用六”而言。

意思是说,《乾》《坤》两卦的“用九”“用六”虽然没有爻位,但占筮时,“用九”“用六”的变化原则,却时时周流运行于《乾》《坤》卦的六爻之间。

若按杜预注,“用九”指《乾》卦六爻全变而成《坤》卦,则是“二用”有爻位而不“周流”了。

杜预正是这么理解的,故接着在“见群龙,无首吉”名下注曰:“用九爻辞。

”如按杜解,“用九”是“爻辞”,则《乾隆》卦共有七爻了,尚秉和先生问道:“古今岂闻有七爻这卦哉?”(《周易古筮考•用九用六解(一)》)杜注虽有不妥,然而也向阳花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若“用九”称“《乾》之《坤》”,只是泛指乾爻变坤爻,而不是指六爻全变,那么,设若蔡墨当初不是举例论龙,也就是说,不是只讲一爻变之卦,而是例称“《乾》之《姤》”(一爻变);“其《遁》”(二爻变);“其否”(三爻变);“其《观》”(四爻变);“其剥”(五爻变);而至六爻全变时,又该如何称谓呢?对此,尚先生亦未作出正面回答。

只是说:“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辞职占之(按:指“用九”之辞)则非也。

”(同上)然而问题在于,使不“即此辞占之”,而是只论六爻全变,若不称“《乾》之《坤》”,又该如何称呼呢?宋人朱熹可能也考虑到这点不好办,故在《易学启蒙》卷四中说:“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

”棗这是折中之辞。

杜预是古人,又是名家,所以他的这段“用九”注,引起后人不少争论,仿据《左传》文意而考之,问题仍未得到圆满解决,故稍费笔墨,对此问题作如上辨析。

(二)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

1.首先,我们选几例一爻变的记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曰,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

’晋侯辞秦师而下。

”这里记载了晋臣狐偃劝晋文公去勤见周襄王(当时襄王被狄后击败,流落在郑国汜地)晋文公听了狐偃的建议后,先让卜偃以龟甲卜一下,得到“黄帝战于阪泉”的吉兆,文公还是不放心,再主用蓍草占筮一下,结果演算出的卦为“《大有》之《睽》”。

“之”,变的意思,“《大有》之《睽》”即《大有》卦变为《睽》卦。

通过《大有》卦与《睽》卦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是因为《大有》卦九三爻由阳爻变为阴爻才成为《睽》卦的。

因而“《大有》之《睽》”,是指本卦《大有》卦因九三爻变,从而得出变卦《睽》卦的。

如前所述,这种“X卦之X卦”的方式,是春秋时代人们谈爻的惯例,下面所遇者,皆同此例,不再赘述。

《大有》卦九三爻辞:“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故卜偃说这是吉卦,象征战胜狄兵受到周王的晏请,还有痹烩更大的吉祥吗?更何况从筮得的卦象看,内卦由《大有》卦的乾为天,变《睽》卦的兑为泽,而《大有》卦与《睽》卦的外卦相同,皆为离,离为曰,有天变为泽以迎曰之象,这也正是天子降尊以迎接公侯的卦象,这样还不可以吗?更何况支《睽》卦而单论《大有》卦,其下卦乾为天为父,上卦离为火为子,也有天子降尊以迎公的意思呵!晋文公听了卜偃的分析,辞秦师而去。

由这一卦可以看出,卜偃以“象”“辞”兼取的方式,对事物吉凶进行推断分析,其中以取象为主,取辞则取本卦变爻之辞。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

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无所归也。

’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齐棠公死了,崔武子前去吊丧,他看到齐棠公的遗孀棠姜很美,要取棠姜。

用《周易》占了一卦,遇到困卦六三爻变,而成为《大过》卦。

史官们为了奉承崔武子,都说这是吉卦。

给陈文子看,因为筮得卦为《困》卦六三爻变,这样,《困》卦内卦就由坎变为巽,在《说卦》中,坎为中男,坎变巽,巽为风,故陈文子说:“夫从风。

”,巽又为长女,内卦位置在下,所以文子又说“风陨妻”,据此卦象,文子认为:“不可娶也!”他又进一步引证《困》卦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并一一讲解这段爻辞,说明不可娶棠姜的道理。

但崔武子色迷心窍,不听陈文子这一套,说:“一个无夫之妇能有何害!这些凶险她原先的男人都承担了!”于是娶了棠姜。

由这个筮例可以看出,陈文子分析此卦时,既用卦象进行分析,又引本卦变爻之辞进一步说明,也是采用“象”“辞”兼取的做法。

《左传•闵公元年》:“毕万筮仁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复之,从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

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毕万想到晋国去做官,不知仁途如何,于是用《周易》占了一卦。

遇《屯》卦。

初爻变,这样就成为《比》卦,辛廖说:“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屯固比入”棗这是春秋时代人们对《屯》《比》两卦卦义的解释。

由此可证,早在春秋时代,即已有对各卦名义的解释了。

今本《杂卦》曰:“屯,见而不失其居。

”即有“固”义。

《彖》中也说:“比,辅也。

”《象》《比》:“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亦可见《比》有亲辅之义,故曰“比入”。

辛廖先从解释卦的名义入手,下面“震为土”指《屯》卦初爻变,内卦由震变坤,坤为土,故曰“震为土”,即震雷变成坤土的意思。

震又为车,坤为马(《说卦》称乾为马,可见周人在春秋时代的象亦有与《说卦》异者)故曰:“车从马。

”据《说卦》,震为足又为长子,故下面说“足居之,兄长之”;“母复之”,坤为母,在《屯》卦中,二爻至四爻互卦成刊,《比》卦内卦为坤,两卦皆有坤象,故称“母复之”。

《屯》卦与《比》卦的外卦都是坎,《国语•晋升语》筮例中称“坎为众”(见后)可见在春秋时代,坎象众,故曰“众归之”。

“六体不易”一句,杜预注“初一爻变,有此六义,不可易也”,故“六体不易”之义,似指前文中的“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复之”,“众归之”而言。

又因《国语•晋语》诬例中说“震,车也,车有威武”(见后),再结合前而说的“屯固比入”之旨,故辛廖总结此卦说:“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