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桥的传说

合集下载

《五里桥,传说》五里桥传说

《五里桥,传说》五里桥传说

“五里桥”是一座石拱桥,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的朱昌村与五里村之间,当地布依族老百姓对桥的来历是这样传说的。

很久以前,朱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河的两岸,各有一个村寨,为了互相往来方便,有一天,两村寨的人们组织了几十个强壮劳力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十多丈长、三尺多宽的木桥。

可是,第二天木桥不见了。

大家还以为是桥没有修牢固,被水冲垮了,于是,他们又重新选用最结实的木料,请来能工巧匠,架起了第二座桥。

当天晚上,奇怪的事情出现了。

本来皓月当空的夜晚,突然间狂风四起,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河面上恶浪滚滚,好像要把两岸的山崖都冲垮下来一样。

一股黑浪散后,河面上出现了一个怪物,恶狠狠地说:“修桥,想从我的身上走过,哼,我看你们修!修好一座我冲垮一座,叫你们尝尝我老龙精的厉害。

”说完,它将身子一摇,变成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一头钻进水中,掀起几丈高的狂浪,只听“哗啦”一声,木桥顷刻间变成数不清的木块,顺着恶浪向下游飘去。

第二天一早,两寨的人们来到河边,发现木桥又不见了。

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哪个良心不好的把桥弄垮了?”有的说:“恐怕是被大水冲毁的哟!”还有的说:“可能是被风吹垮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哪个也不能肯定桥是咋个垮的,修桥的事只好放了下来。

转眼一年过去了,两岸的人们吃尽了绕远路的苦头。

他们经过多次商量,决定以石代木,修一座高大的石桥。

经过五个月的辛勤劳动,一座又高又大的石拱桥终于修成了。

这座桥造型古朴,桥两头塑有一对怒目圆睁的狮子,远远望去,就像美丽的长虹。

因为这座桥的北面村寨离东南面的村寨有五里路,人们就把这座桥叫做“五里桥”。

石桥修好不久的一天晚上,那个怪物——老龙精又来到河面上,当它掀起恶浪,准备把石桥冲垮时,忽然桥下放出了一圈圈金光,同时桥上发出了雷鸣般的吼声。

老龙精吓了一跳,它正要钻进水中,突然飞来一个金圈子,一发势就将它的脑壳套住了。

接着,又飞来一根大铁链,把它的身子紧紧捆住。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你知道吗?在中国,有这么一个超级厉害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叫五里桥。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直白,你可能会想,哦,五里长的桥呗。

可当你真的站在它面前,你就会被深深震撼到。

五里桥坐落在福建那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

我第一次去看五里桥的时候,就像一个刘姥姥进大观园,满心满眼都是惊叹。

这桥啊,远看就像一条长龙卧在水面上。

它那石头做的身子,一块一块的石头像是忠诚的士兵,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守护着这座桥的每一寸地方。

这些石头可都有年头了,摸上去糙糙的,但是你能感觉到它们的坚固,仿佛在跟你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当时就在想,以前的工匠们得多厉害啊,没有那些高科技的工具,就靠着一双手,把这些大石头摆弄成一座这么宏伟的桥。

沿着桥慢慢走,你会发现桥栏上也有不少有趣的东西。

有些地方雕刻着一些小图案,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有点模糊不清了,但还是能看出当年雕刻师傅的用心。

也许是一朵小花,也许是一只小动物,这些小细节就像是五里桥这个“大明星”身上的小装饰,虽然不起眼,但却让它更加迷人。

桥下的水缓缓地流着,那水就像是五里桥的镜子,把桥的模样倒映在水里。

水里还有一些小鱼呢,它们在桥的影子里游来游去,就像是在跟这座古老的桥玩捉迷藏。

我当时就站在桥上,看着水里的鱼,再看看远处的风景,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自己变成了一个文人墨客,想要吟诗一首。

走在五里桥上,你会遇到很多和你一样来参观的人。

有当地的老人,他们就像是五里桥的老朋友,对这座桥的每一个角落都熟悉得很。

还有一些小孩子,在桥上跑来跑去,笑声回荡在桥的上空。

这时候的五里桥,就不仅仅是一座桥了,它更像是一个大舞台,不同的人在这里演绎着自己和五里桥的故事。

而且啊,五里桥周围的景色也特别美。

远处的青山像是它的背景板,青山绿水加上古老的石桥,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那金色的阳光洒在桥上,五里桥就像是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五里桥就像一个时间的胶囊,它把过去的历史、文化和技艺都封存在了这里。

五里桥

五里桥

家乡之景——泉州长在泉州,心在泉州。

虽如今暂憩福州,但仍旧怀念泉州美好的回忆。

身为一个泉州人,自然比较熟知泉州的历史文化。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些我们泉州的悠久古迹吧。

五里桥又称安平桥。

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

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历经八百多年沧桑,驰名海内外。

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

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

而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闲时常与朋友游玩此桥,如今安海与水头镇政府已勾勒出修建五里桥的宏图,加强两区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蔡氏古民居寺。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其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

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7座,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

随处可见的雕刻技术让人眼花缭乱,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牛姆林。

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

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

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也是旅游避暑的胜地,更是我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清源山。

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

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安平桥介绍

安平桥介绍

安平桥介绍【安平桥】因桥长近五里俗称“五里桥”,又因安海镇东建有“东桥”,故相对称“五里西桥”。

它东连晋江安海镇,西接南安水头镇,横跨在两市交界的海湾上,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历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1961年3月4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安海又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宋元时期,由于商贸兴盛,经济繁荣,为利于物资运转、行旅往来,泉南沿海掀起一股“造桥热”。

据记载宋代泉州城外晋江县境造桥达40几座。

安平桥也就是这一时期因安海港地位的更加重要而兴建的。

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安海大财主黄护和僧智渊带头各捐钱一万緍,由僧祖派主持开始兴建。

但在工程快完成一半时,黄护和祖派相继亡故,就停了下来,直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郡守赵令矜再主持续建,又花了一整年时间,才完成这个浩大工程。

安平桥的构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能力。

它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属石墩石梁桥。

实测原桥长2255米,面宽3—3.8米,原有桥墩361座,疏水道362孔。

根据桥梁横跨海湾中贯穿着五条港道的特点,桥墩分别设计为三种形式:一种是长方形墩,筑于水浅流缓水域,计308座;一种是一头尖、一头方的半船形墩,筑于较深的水域,尖端朝向深海,以缓和海潮的冲力,计有25座;在深港处的桥墩则设计为双头尖的船筏形,用来分解溪流和海潮的冲击。

桥墩概用长方形条石横竖交垒而成,上部顺桥梁方向有三四层出挑,以缩短桥梁跨度,增强桥面承受能力。

桥基根据地层的不同分别采用“卧本沉基”和木桩基础。

桥面每间架设5—8条石板,长度在5—11米之间,重量自四五吨至25吨不等,相传这些巨大的石材采运自隔海的金门岛、大佰岛,建造时,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船只的高低位置,把石板架上桥墩。

为了安全,桥面的南北两端都筑有石栏杆防护。

安平桥的疏水道为什么有362孔呢?这当然是根据石桥的跨度及其他因素来设置的,但它也有个传说。

五里桥的传说

五里桥的传说

五里桥的传说看了“安平桥,泉州人的重托”一文及征稿,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听来的一些关于“五里桥”的传说。

小时候,仲夏入夜,辛劳一天的人们在晚饭后,不愿意呆在拥挤和闷热的家中,大人小孩们会去有天然空调之环境的“五里桥”上或坐或躺在冰凉又干净的桥面上,头枕着波涛,数星星、看月亮、观海潮、吹海风、讲趣闻,听传说。

这种诗一般的意境,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下成我讲一讲小时候听来的一些传说。

一、关于“八板桥”的故事整条近五华里的长桥上,三百六十几节桥面,都由五至七条大石板构成,全桥唯一一个“八板”,一个“四板”构成桥面。

“八桥”上有一个类牛脚印的石窟窿(现在仍存)。

为什么有一个牛脚印?传说其桥墩下埋有一个金牛腿,而得到金牛脚有两个可能。

一是要“九胎十八子”(就是九个双胞胎,而且都是男孩),二是要32岁牵孙过桥(就是32岁就有能走路的孙子)。

还有未婚男女如果在“八桥”桥面上偶遇,就会结成美满姻缘。

那么金牛脚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宋朝末期建造浩大的跨海工程也需要民间捐资。

当慕捐人找到水头首富肖小姐时,她只表态捐一头牛,而当时的牛非常便宜,只相当于一只鸭的价格,因为当时信佛教的不杀牛,不吃牛肉,牛的自然繁殖过剩,慕捐者认为这富人太吝啬而不理会她,但当建桥资金用到无以为继时,就想这一点点也好,派两人去取,到了肖府,肖小姐笑着说:“你们要牵这头牛,两个人来牵不动”,这时才知她捐的是头金牛,因为有这笔大资金,桥建成后还剩一个金牛腿,就埋在这“八板”桥下。

二、关于“四板”桥的俚语:全桥唯一的“四板”桥面很厚,很大(还不是最大的)所以说人脸皮厚时就会说:“你的脸皮像大四板----厚。

”(“八板”及“四板”桥而都在近水头侧)。

三、关于五里桥老鼠的俚语。

关于老鼠的成语及俚语都是贬义的。

什么鼠目寸光、抱头鼠窜、过街老鼠… …等等。

但水头安海一带有一古老的俚语,冒天下之大忌,愿做老鼠。

比如光明磊落、嫌正当钱和物,就会说:我是“五里桥老鼠----吃人甘愿物。

俗称五里桥

俗称五里桥

09中文系对外汉语一班黄丽荣090109146一安平桥的介绍安平桥: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桥上有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宫亭等五座安平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

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二.与安平桥有关的名人和题词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的,工程历时十五年。

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于。

黄护去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

后代安海镇桐林村黄氏一族,奉黄护为一世祖,郑芝龙的伯母黄慈慎和继母都是黄护的后代。

说到郑芝龙就要讲起名族英雄郑成功。

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后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

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后,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Zeelandia)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平区,明代时,桥东的安平古镇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家族豪宅,后被清廷所毁。

安平桥上还有许多名人的题词郭沫若: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赵令衿,就是当时负责修建安平桥的人,在安平桥建成之后很高兴地写了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安平桥介绍作文400字

安平桥介绍作文400字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驰名中外的桥——安平桥,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石桥,在桥上有五个亭子,最大的是“中亭”,中亭的石柱上就刻着“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联句。

安平桥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了,中亭的一块石碑上记载着历代修桥.碑记。

安平桥是民工们历经了十四年的艰苦劳动,才使安平桥如此的雄伟壮观。

如果要去水头镇,便可通过此桥,所以有了横跨晋南界的美称。

记得那一次,我们去安平桥,在中亭的时候,还救过一只小乌龟呢!因为小乌龟夹在两座假山间,动弹不得,是我们救了它呢!用一根较粗的棍子,从下面往上抬,一、二、三、“噗通”一声,小乌龟钻到水底去了。

我和弟弟开心得直拍手。

我们还看了野生的白鹭,翠鸟捕鱼的情景,那简直可以用一个字表达我的感受,那就是:快,还有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闪一闪而又平静的海面。

啊!安平桥,你既给人们带来方便,又给人带来多少欢乐。

你还是我们家乡人的自豪与骄傲。

安海五里桥简介

安海五里桥简介

安海五里桥简介安海五里桥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海镇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桥梁建筑,位于五都溪与天都溪交汇处,是泉州地区乃至福建省最著名的古桥之一。

五里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据传始建于唐玄宗大中二年(827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五里桥全长约290米,由桥墩、栏杆、廊柱、石拱、楼阁等组成,主体结构以花岗岩石材、红砖和青砖为主要材料。

桥面呈弧形,由18个拱券组成,其中位于中心的三个为主桥拱,尺寸较大。

桥墩上设有廊柱和护栏,整座桥梁显得恢弘而神秘。

桥面铺有青石,由于历史悠久,石面已经被不同的年代及车辙所刻画出各种造型,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之美。

据史料记载,五里桥的修建始于唐代,建桥初衷是为了解决泉州与四邻地区的军事运输和商贸活动。

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经过多次扩建和修葺,现在的五里桥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的痕迹。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五里桥上的涂鸦和石雕,这些涂鸦和石雕多为古代民间艺术,一些涂鸦上还刻画有文人诗作与名人的留言,是古桥上罕见但又不失文化价值的表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五里桥上的石雕群,它们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古代人民不同的生活场景及文化内涵,也是五里桥古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历史长河中,五里桥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交通设施,同时也是反映了泉州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性建筑。

它见证了泉州城市的繁荣和辉煌,也成为了泉州人民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

在现代,桥梁建筑的相对比重已经不像古代那样重要,不过在许多人心中,五里桥仍然是一个充满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泉州人最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

总之,安海五里桥不仅是福建省重要的建筑遗产,也是中国文化古迹中的珍贵部分。

在人们的记忆中,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载体与精神的转化器。

因此,在保护和修缮五里桥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这座古桥本身的尊重与呵护,更是对这一片文化遗产的担当与传承。

五里桥的历史故事

五里桥的历史故事

《五里桥的历史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五里桥的历史故事哟!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五里桥。

那时候,人们出行很不方便,因为有条河挡住了路。

于是,大家就决定一起建一座桥。

建桥可不容易啦,好多人都来帮忙。

他们搬石头、运木材,辛苦地工作着。

经过很长时间,桥终于建好了。

这座桥方便了大家过河,人们都很开心。

小朋友们,你们说这座桥好不好呀?
《五里桥的历史故事》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五里桥的历史故事呀!
在过去,五里桥这个地方没有桥。

人们想要过河,就得绕很远的路。

后来,有个很聪明的人说要建一座桥。

大家一听,都觉得是个好主意。

建桥的时候,天气很热,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

有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有的人手都磨破了。

终于,桥建成了,大家都欢呼起来。

从那以后,人们过河就方便多啦。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厉害呀?
《五里桥的历史故事》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说一说五里桥的历史故事哦!很久以前,五里桥这里没有桥。

河的两边住了很多人,他们都盼着能有座桥。

有一天,大家决定一起动手建桥。

小朋友们也来帮忙啦,他们捡小石头,给大人们送水。

大家忙忙碌碌,桥一点一点地建起来了。

这座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啦。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五里桥呀?。

五里桥的传说_872字

五里桥的传说_872字

五里桥的传说_872字很早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变这种苦难。

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

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

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

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在的"龙湖"和"虺湖(huǐ)"。

"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

"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

这两堆土就成了现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

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

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

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

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

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

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

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清江之畔,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石拱桥。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五里桥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

相传,在东汉时期,当时的皇帝刘秀被王莽军追得逃到了清江河畔,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刘秀情急之下跳入清江河中。

到了下游河段时,只见一个大漩涡里面有一个小漩涡。

原来小漩涡里面藏着一条大龙。

刘秀趁机从龙口中钻出,渡过了清江河。

后来刘秀当上了皇帝,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建造了这座桥。

五里桥桥长为18米,宽为4.2米,桥墩采用4根青石圆柱
组成。

桥面铺有24块青石板,每块石板上刻有文字,共计一千
多字。

桥头两侧各有一块石鼓。

传说是刘秀为感谢青龙托生之恩而建造的。

五里桥上铺着24块石板。

每块石板上都刻着字:“丙午(1626)年建”、“丙午(1627)年造”等字样,在这些字中有一
个“龙”字上面没有刻出“丙午”年的字样。

—— 1 —1 —。

关于五里桥的介绍

关于五里桥的介绍

关于五里桥的介绍关于五里桥的介绍一、概述五里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跨越河流大运河,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石拱桥。

五里桥总长约240米,宽4.5米,高10米,桥面由青石铺成,桥墩为砖木结构。

五里桥自建成后已有些建桥年代,是苏州市标志性的古桥之一。

二、历史五里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建桥年代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五里桥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水运,使运河的交通更加便利。

五里桥的桥墩为石砌形式,桥面铺设青石,这种古老的建造方式保留至今,也是五里桥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

三、特色五里桥虽然历经沧桑,仍然保持着古老的样貌和特色。

五里桥的桥拱艺术非常独特,桥拱部分是以弧线为主要构成形式,这种古老的技术在当今的建造中已经鲜有应用。

五里桥的墩身雕刻精美,反映出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墩身的雕刻图案以动植物、人物等为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四、文化价值五里桥作为苏州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具有物质价值,更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五里桥为苏州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是苏州市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代表着苏州市老城区的城市风貌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游客们来到五里桥,可以领略到苏州市民的传统文化、历史和建筑工艺,也能更好地了解苏州市的民俗、传承、知识和技艺。

五、旅游价值五里桥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并举。

五里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美丽的石拱桥,更是苏州市的旅游胜地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为苏州市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活力和就业机会。

众多的游客都到五里桥来游玩,感受古老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在五里桥留下美好的回忆和照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我们可爱的祖先,也留给了我们传递给下一代。

五里桥的景点介绍

五里桥的景点介绍

五里桥的景点介绍
五里桥位于长春市榆树市经济开发区,是榆树市的标志性地标景点,也是榆林河的“桥洞”之一。

五里桥历史悠久,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榆树市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也是榆树市五星级旅游景区之一。

五里桥全长86.4米,宽7.4米,高4.5米,由朱砂石铺成,以彩绘香槟砖砌成,集各个历史文化古迹于一处,形成了介于古代与现代之间独一无二的景观。

五里桥两侧的双塔之间,建有一座新式的拱桥,拱桥上下两端矗立着牌坊,由此可见其名。

桥上的拱形石碑,上书“五里桥”四个大字,字迹清晰,刻画精美,雕刻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五里桥自古以来就是榆树市的标志性景点,颐养天伦的涵养和情调,令游客们对五里桥的美景大为赞叹,更表示无法抵赖其美丽,令游客徜徉在其中,流连忘返。

闽南千年古桥:安平桥,又叫五里桥

闽南千年古桥:安平桥,又叫五里桥

闽南千年古桥:安平桥,又叫五里桥闽南千年古桥:安平桥,又叫五里桥
沟通南安水头安海的安平桥及桥中庙宇,安平桥,又叫五里桥
武士与桥墩,安平桥不如漳州江东桥气派,人文积淀却更深厚
这个角落,似乎也只有这个角落,生态似乎不坏,泉州地区有许多东西值得珍藏,可惜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破坏得太严重,比如对面的水头空气就非常脏污。

常常让我打不起精神,今天是奔蚶江去的,古镇已经面目皆非,深部可能有戏,待天凉一些再去拍细节吧。

今天的霾非常浓重……
人、桥和古塔
今天空气真的很差,早上更差!2012年8月5日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咱中国超厉害的世界文化遗产——五里桥。

你要是到了福建那一带,可一定要去瞧瞧这五里桥。

这桥啊,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水面上,那气势,杠杠的!五里桥还有个名字叫安平桥,它可有年头了呢。

想当年啊,没有那些现代化的造桥机器,全靠咱老祖宗的智慧和一双双勤劳的手,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把这桥给建起来的。

你就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工匠们就像一群超级厉害的魔法师,把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变成了一座跨越水面的大桥。

当你走上五里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桥特别长。

可不是嘛,五里地呢!走着走着,你就感觉自己像是在穿越历史的长河。

脚下的石板被岁月打磨得有些光滑,每一块石板可能都有自己的故事。

也许曾经有个小书生,背着书篓匆匆走过,要去进京赶考;也许有个小商贩,挑着货物,满心欢喜地走向对岸的集市。

桥两边的风景也是美极了。

水面波光粼粼的,就像撒了一河的碎金子。

有时候,还能看到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好像在和桥上的人捉迷藏。

远处呢,是一片翠绿的田野或者是错落有致的村庄,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沿着桥走,还有一些小亭子。

走累了就可以到亭子里歇一歇,吹吹从水面上吹来的凉风,那感觉,简直爽歪歪。

而且在亭子里,你可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座桥的建筑细节。

那些石头的拼接,严丝合缝的,就像拼图一样完美。

这可体现了咱老祖宗精湛的技艺,他们可不像我们现在有那么多精确的测量工具,全靠经验和耐心。

这五里桥啊,不仅仅是一座交通的桥,它更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座文化桥梁。

它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迭,多少人的悲欢离合。

现在它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赏。

我就特别佩服古人的智慧,能造出这样一座又实用又美观的桥。

每次站在五里桥上,我就觉得自己像是和历史来了一场亲密的对话。

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去感受一下五里桥的魅力哦,保证让你不虚此行!。

50字作文五里桥

50字作文五里桥

50字作文五里桥
晋江安海镇有一座古老的桥,叫做“安平桥”,俗称“五里桥。

”这座桥是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镇的海滩,是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为修建缮。

五里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石桥,因此,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五里桥,是多么美丽啊!这座古老的桥,一看便像是没有尽头,然而,走在这座桥上的人们心中都会回旋着一幕景象:人们挑着担子从这里路过,许多妇女们也在河岸边洗衣裳,一阵微风吹过,人们露出愉快的笑容……
五里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

桥墩多用花岗岩条石横交错曡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而这样分配,是为了便于排水。

凡是到晋江地区游玩的朋友们都会去看五里桥。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这里游玩。

来到那儿的时候,只见旁边会立着一块石碑,上面会刻一些文字,虽然这座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然而牌上的文字依然完整。

有时,我也会低下头来看看石板,石板中间是坑坑洼洼的,而且还有一条一条的缝隙。

从缝隙间便能看见水流的湍急。

有时,我还会抬头观看旁边的景色!一排排树木围绕着这整座桥,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此情此景,让人心魂俱静。

倾听着湖水的叮咚声,更是回味无穷!
湖面上波涛滚滚,微波荡漾。

不论男女老少走在桥上都不会摔下去,这使我感到惊叹!800多年的历史,这座桥依然完整,人走在这上面也是如此的安全。

当我走完这座桥时,我的心潮是如此的汹涌澎湃,就如那五里桥的浪花一般激荡着!我感叹这美丽的五里桥,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五里桥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纯洁,像一颗晶石在闪闪发光……。

五里桥景点简介

五里桥景点简介

五里桥,又称为安平桥,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位于福建省的晋江市安海和南安市水头交界海湾上。

这座桥横跨海湾,全长2255米,桥墩多达361座,桥面宽度在3到3.8米之间变化。

五里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绍兴八年(1138年),历经13年建成。

五里桥的建筑风格独特,由大石块构成,整体呈现出古朴厚重的氛围。

桥上分布着五座亭子,分别是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和宫亭,它们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观赏的场所,也为五里桥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韵味。

东头的白塔是另一处令人注目的景点。

这座白塔高达22米,由五层六角空心砖塔构成,外表覆盖着白色灰泥。

白塔与长桥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整座桥添了一份神秘感。

五里桥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壮丽的建筑,还在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古代海运贸易的繁荣,也记录了历史上的众多事件。

走在桥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可以想象出当年商船来往、人们忙碌的场景。

游客来到五里桥,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一壮丽的建筑,还能够体验到古代海运文化的魅力。

此外,五里桥所在的海湾风景也十分宜人,碧海蓝天,沙滩海浪,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

游客可以在桥上漫步,感受海风拂面的清新,也可以在海湾边的沙滩上享受阳光和海浪带来的惬意。

五里桥是中国的国宝级文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

游客可以免费欣赏这一奇迹,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前往当地旅游网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
信息。

五里桥

五里桥

五里桥五里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跨在南安市水头镇与晋江市安海镇的海湾之上,全长约五里。

故称五里桥,因安海古称安平,故此桥又称“安平桥”。

泉州桥梁建筑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素有“泉州桥梁甲天下的”的美誉。

唐宋以来,为了适应海上交通发展的需要,泉州大型石桥较早,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横跨在泉州与惠安洛阳江上的洛阳桥,便是在北宋时泉州太守蔡襄任职期间造的。

到了南宋,泉州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地处晋江、南安沿海一带经济、贸易非常繁荣。

但由于水头、安海间被相隔五里的海湾阻隔,严重制约了两地的往来和经济发展。

因此建造一条连接南安水头和晋江安海两地的桥梁,成为两地百姓梦寐以求的愿望。

南宋绍兴八年(1138),僧人祖派开始建造石桥。

安海富绅黄护与龙山寺住持智渊钱万缗(一缗为一千铜钱)为之倡。

桥建未一半,祖派与黄护相继逝世,建桥工程中断。

14年后,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十一月,泉州太守赵令衿才鸠工继续建造,第二年十一月完工,花时一年。

但前后工程历时13年才告竣工,是一座花岗岩构筑的梁式长桥。

当游人从南安水头镇海潮庵启程步入五里桥,首先映入眼里的是大桥门楼石匾上“海国安澜”四个大字,系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南安县令盛本所书。

五里桥全长2255米,面宽3-3.8米,共有桥墩361座,疏水道3962孔。

桥面每孔用5-8挑大石板直铺,每条长约5—11米之间,重量4.5吨至25吨不等。

桥墩的形状各有不同,有方形、单边及双边船型墩。

这是因为桥墩形状与水深和流速有关。

为减轻水的冲击,在水域深、水流急的地方桥墩用船型,而方形的桥墩就表示该水域较浅,流速较缓。

桥基和洛阳桥一样,采用筏形基础。

反映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辉煌成就。

造桥所需石料,据说采自金门岛和石井大佰岛。

大佰岛东边是深水地带,工匠在退潮时把石板弄上大木筏,等待潮涨时木筏上浮,再用帆船拖到“五里桥”石墩边,然后又利用“潮涨上墩,潮退撤筏”的轻便方法,一板一板地铺设起来。

泉州五里桥简介

泉州五里桥简介

泉州五里桥简介
泉州安平桥,又称五里桥,是连接晋江与南安的一座跨海大桥。

东起晋江安海,西接南安水头。

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

据《晋江县志》记载,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后因故停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太守赵令衿继续建造,一年后建成。

安平桥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初建时“郦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丈有一尺”状若长虹,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

八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全国桥梁长度的冠军,直到郑州造成黄河大桥后,纪录才被打破。

五里桥-石材从这里走向世界

五里桥-石材从这里走向世界

五里桥——石材从这里走向世界是一座历经八百年岁月沧桑和风雨洗礼的古老石桥;这是一座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美誉的梁式石桥;这是一座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石桥。

八百多年前,僧祖派用石头垒就了“天下无桥长此桥”;八百多年后,水头人同样用石头垒就了“国际石材之都”。

千年五里桥悠悠石材情漫步五里桥上,思绪万千。

从桥西到桥东,五里的路程并不长,却仿佛带领我穿越到了八百多年前。

我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伟大。

没有钢筋混凝土,没有起重机械,从开石、运石到造桥,都是手工操作。

在潮起潮落间,用花岗岩和砂石在南安市水头镇和安海镇的海湾之上架起一条长虹。

八百多年里,这里被时光缝下了密密麻麻的针脚。

无数石头人心寄石材情、胸怀石头梦,从这里起步,走出南安,走向世界。

这座古桥,目睹了水头苍凉的过去,也见证了水头繁华的现在。

它作为水头古老石材文化的载体,见证了水头石材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走向世界的过程。

“零资源经济”打造中国石材城五里古桥,在空无一物的海湾之上从一条石板到“天下无桥长此桥”,成就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历经八百多年风风雨雨仍延续着石头人的顽强精神。

而处在石桥一端的水头,从一个没有石头资源的滨海小镇,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地,成为一个石材帝国。

很多人都会好奇:“零资源经济”如何创造石材帝国的神话?时间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涉足石材业的水头人只是做着简单的石材加工贸易,粗放式作坊是水头石材业的初期模式。

由于当时石材产业属于政策保护的产业,采购商自己会找上门买石头,根本不愁销路。

在这样一个卖方市场的环境下,水头石材业逐步进入了发展轨道。

然而, 1995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让水头石头人发现营销渠道通路太窄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于是,他们开始主动开拓市场寻求商机,建立强大的供销大军,并且随着工艺和对原材料需求的提高,南安的供销大军开始迈出国门,这也使得水头石材业迎来了最繁荣的十年。

上世纪90年代末,水头的石材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此时的石材产业只是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里桥的传说
看了“安平桥,泉州人的重托”一文及征稿,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听来的一些关于“五里桥”的传说。

小时候,仲夏入夜,辛劳一天的人们在晚饭后,不愿意呆在拥挤和闷热的家中,大人小孩们会去有天然空调之环境的“五里桥”上或坐或躺在冰凉又干净的桥面上,头枕着波涛,数星星、看月亮、观海潮、吹海风、讲趣闻,听传说。

这种诗一般的意境,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下成我讲一讲小时候听来的一些传说。

一、关于“八板桥”的故事
整条近五华里的长桥上,三百六十几节桥面,都由五至七条大石板构成,全桥唯一一个“八板”,一个“四板”构成桥面。

“八桥”上有一个类牛脚印的石窟窿(现在仍存)。

为什么有一个牛脚印?传说其桥墩下埋有一个金牛腿,而得到金牛脚有两个可能。

一是要“九胎十八子”(就是九个双胞胎,而且都是男孩),二是要32岁牵孙过桥(就是32岁就有能走路的孙子)。

还有未婚男女如果在“八桥”桥面上偶遇,就会结成美满姻缘。

那么金牛脚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宋朝末期建造浩大的跨海工程也需要民间捐资。

当慕捐人找到水头首富肖小姐时,她只表态捐一头牛,而当时的牛非常便宜,只相当于一只鸭的价格,因为当时信佛教的不杀牛,不吃牛肉,牛的自然繁殖过剩,慕捐者认为这富人太吝啬而不理会她,但当建桥资金用到无以为继时,就想这一点点也好,派两人去取,到了肖府,肖小姐笑着说:“你们要牵这头牛,两个人来牵不动”,这时才知她捐的是头金牛,因为有这笔大资金,桥建成后还剩一个金牛腿,就埋在这“八板”桥下。

二、关于“四板”桥的俚语:
全桥唯一的“四板”桥面很厚,很大(还不是最大的)所以说人脸皮厚时就会说:“你的脸皮像大四板----厚。

”(“八板”及“四板”桥而都在近水头侧)。

三、关于五里桥老鼠的俚语。

关于老鼠的成语及俚语都是贬义的。

什么鼠目寸光、抱头鼠窜、过街老鼠… …等等。


水头安海一带有一古老的俚语,冒天下之大忌,愿做老鼠。

比如光明磊落、嫌正当钱和物,就会说:我是“五里桥老鼠----吃人甘愿物。

”为什么呢?因为在长达近五华里的桥上,离岸甚远,而桥下是浩浩的大海,老鼠吃什么呢?它们只有晚上出来找白天过桥人扔掉不要的食物-----心甘情愿物,和自食其力,抓海上的小虾小蟹。

不象家鼠偷吃我们的赖以生存的食物。

四、关于“五公参”(古代预言家的预言)。

小时候,文革前就听老人讲古代预言家说了很多预言,我只记得“奎峰山青,五港‘di’(满)”,以前五里桥下有五条深港沟排泄山洪而形成,现存三条,即中亭港,安海侧水心亭港,水头侧水头港,奎峰山就是在桥上即可见的水头山前的一个赤土独立山峰,寸草不生。

文革期间封山育林-----山青了,围海造田加泥土淤积------港满成陆地,预言实现了。

还有一则如“有厝无人住,有路没人走、一文三斗米”,怎么理解?现在大都盖了新房,各村中旧厝大都----没人住,现在的人大都坐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路没有人用脚走的。

人们不再只为三餐挣扎,粮食相对也便宜了。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预言在当时无法理解。

在文革期间人们的猜测是爆发核战争,死亡太严重也就会出现预言的情况,现在却用另一种形式实现了。

五、全桥最大的石板的尺寸,一条80×80×1000cm(图1771)。

另一条90×70×1000cm(图1775)。

重量都超过
十七吨。

图片在附件。

图1770为大四板,图1771为最厚,图1775为最宽,图1780、1782为八板桥及牛脚印。

吕欣
2007年6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