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序结构的探讨 孔子的优良言行

合集下载

《周易》第一卦乾卦四论君子之道

《周易》第一卦乾卦四论君子之道

《周易》第一卦乾卦四论君子之道
一、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二、君子行四德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三、君子终日乾乾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四、君子成德日可见之行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从_周易_需_卦看孔前之儒

从_周易_需_卦看孔前之儒

只是到了西方人所谓的“ 轴心时代”“, 道术将为天下 从事相礼, 这是他们的职业; 相礼本来是巫祝的专
裂”, 各家纷纷沿着“ 道”的一个方面发展, 在某种程度 职, 早期的巫祝是当时社会最有学问而知礼的人 , 这
上, 都进行了一场理性化的蜕变, 此不独孔子对儒家 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早期阶段, 如凉山彝
2006 年 5 月 ( 第 3 期, 总第 119 期)
【 历史纵横】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May, 2006 ( No.3,Gener al No.119)
从《周易·需》卦看孔前之儒
刘银昌
(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关键词: 需; 儒; 周易
摘 要 : 本 文 认 为 , 从 文 字 学 的 角 度 讲“, 需 ”就 是 最 初 的“ 儒 ”字 , 它 揭 示 了 早 期 儒 者 的 术 士 性 。而《 周 易》中 的
的基石正是巫史传统所构建的。儒家作为一个学派, 略》的推测大概是看到了后世儒家与教育、教化的密
当然是孔子所创立的, 在孔子之前, 儒的存在形态必 切 关 系 , 因 此 才 得 出 上 述 的 论 断 。事 实 上 , 正 如 我 们
然有巫史的性质 , 只是在孔子之后, 从巫史的非理性 上面所说, 儒的源头是殷商术士。这一点很多学者均
章太炎先生的观点, 胡适先生在他的《 说儒》中认为: 术界对此还未达成共识。然而, 有一点我们需要澄清,
“ 太炎先生这篇文章在当时真有开山之功”, 其“ 大贡 那就是在理解“ 儒”字时, 早期的文献都注意到儒的术
献在于使我们知道了‘ 儒’字的意义经过了一种历史 士性, 如《 庄子·田子方》“: 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 履句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文章开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周易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其中的“易经”是一部以占卜为基础的典籍,用来说明宇宙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在易经中,有一章名为《序卦》,其中提到了孔子对易经的看法。

孔子晚而喜易,《易经》对他而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

孔子对易经的喜爱和重视是出了名的,他曾说:“学易,不易则易,易则难也,吾知之矣。

”这句话说明了孔子对易经深刻的理解和认可。

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序卦》,它是易经卦辞的开篇,是对易经的简要概括和总结。

在《序卦》中,提到了“象传”、“说卦”和“文言”等概念。

这些都是易经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说到的是“象传”。

在易经中,“象”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序卦》中提到:“象者,万物之所从生也,乘时以行,尚乎天,御而顺之,故以义莫大乎象。

”这句话指出了“象”在易经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我们要顺应天时,与时俱进,以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乘时以行”,即紧跟时代的发展,紧跟主题和概念的变化,以求得文章的深度和价值。

接下来是“说卦”,在易经中,“说卦”是指解释卦的含义和义理。

《序卦》中提到:“说卦者,述而应乎象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说卦”和“象传”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文章撰写中,我们也需要将“说卦”贯穿其中,对主题和概念的含义和义理进行深入的解释和阐述,以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

最后说到的是“文言”,在易经中,“文言”是指经文的简练、质朴和深刻,它是易经的核心所在。

《序卦》中提到:“文言者,颂而可观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文言”在易经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在文章中,要用简练而富有内涵的文字,来颂扬主题和概念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晚而喜易,对易经的喜爱和重视是理所当然的。

《序卦》中的“象传”、“说卦”和“文言”,对我们撰写文章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要“乘时以行”,贯穿“说卦”,用“文言”表达,以使文章更具价值和意义。

孔子“序”《易传》五篇考辨

孔子“序”《易传》五篇考辨

孔子“序”《易传》五篇考辨摘要:《史记》有孔子“序”《易传》五篇的记载,但是太史公所谓的“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这一关键问题,传统易学家和现代学者的解说都不能够令人完全满意。

如果以原始材料为基础,从澄清孔子的易学思想本真和梳理《易传》各篇内容入手,可以另辟蹊径说明孔子“序”(上、下)、(说卦》、(文言》、《序卦)、<杂卦》真的都是孔子所作吗?现在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这一点学界已有共识。

“战国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继承孔子解<易》的宗旨,借助于《周易》筮法的独特结构形式,综合诸家之说,演绎儒家的价值观念,编成(易传)一书,”圆子L 子自称“述而不作”,他本人并没有亲手写作(易传》全部篇章,“但不否认孔子曾经讲<易》,不否认现存(易传}中载有孔子的言论”①。

所以,传统易学之中对“序”字的解说即使不是错误的,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有些现代学者提出了对“序”字的新解说。

比如金德建先生就认为这一句的句读是:“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④这里金德建先生把“序”字与“系”、“说”并列,都解释为动词,这样“序”字的含义就非常接近于“作”(创作),即传统经学之中“序”字的第二重含义。

金景芳先生则认为对这一句的理解应该是“孔子晚而喜<易》”,著“序、彖、系、象、说卦、文言”③。

这里金景芳先生把“序”字解释为名词,其含义是“<序)”。

指<易传》中的(序卦》,即传统经学之中“序”字的第一重含义。

一个拆拼词句,一个添字解经。

现在看来。

金德建先生和金景芳先生的解说都显得牵强。

另外,郭沂先生根据{史记,孔子世家)之中的孔子“迫三代之礼。

序{书传)”和“至于序<尚书}则略”。

认为这里的“序”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排列次序,二是序跋之序”⑥,可谓有据。

但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序”字。

我们恐怕很难给司马迁这句话一个圆满的解说。

<史记)作者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受(易)于杨何;而杨何为孔子易学传承体系中的九传弟子,这在{史记)之中有明言。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原创版】
目录
1.孔子与《易经》的渊源
2.孔子晚年喜易的原因
3.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正文
1.孔子与《易经》的渊源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立者,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

在孔子的学术体系中,《易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孔子曾言:“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则无大过矣。

”可见孔子对《易经》的高度重视。

2.孔子晚年喜易的原因
孔子晚年喜易的原因有二:其一,《易经》包罗万象,融汇了宇宙、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对孔子的儒家学说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其二,孔子认为《易经》具有变通、应变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适应并取得成功。

3.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孔子对《易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序彖:孔子为《易经》撰写了序彖,对《易经》的卦辞、爻辞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和阐述,使得《易经》的哲学思想更加明确、完整。

(2)象:孔子提出了“象”的概念,即将《易经》中的卦象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相联系,从而进一步阐述和发挥《易经》的哲学思想。

(3)说卦:孔子创作了“说卦”篇,对《易经》中的八卦进行了深
入的解读和诠释,使得《易经》的卦象体系更加完善。

(4)文言翻译:孔子对《易经》的古文进行了翻译,使得《易经》的文字更加通俗易懂,有利于《易经》的传播和普及。

综上所述,孔子对《易经》的学术贡献是巨大的。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翻译摘要:一、孔子晚年喜好《易经》二、孔子对《易经》的贡献1.序彖2.象3.说卦4.文言翻译三、孔子研究《易经》的意义四、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正文: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在他的晚年,孔子对《易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对《易经》的解读和阐述,使得这部古老的经典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孔子对《易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序彖。

孔子认为,《易经》的彖辞是阐述卦象内涵的重要部分,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使得彖辞的意义更加明确,便于后人理解和学习。

二是象。

孔子主张,《易经》的象辞是揭示卦象与现实生活之间联系的关键,他悉心研究象辞,并以之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得《易经》的实用价值得以凸显。

三是说卦。

孔子对《易经》的卦辞进行了深入的解释,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卦辞的意义,使得这部古老的经典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和接受。

四是文言翻译。

孔子将《易经》原文翻译成文言文,使得这部经典的内涵得以更好地传承。

他的翻译工作为后世的《易经》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得《易经》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

孔子研究《易经》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对这部经典的传承和发扬,更在于他所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精神鼓舞了无数人,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孔子研究《易经》的精神和实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智慧。

其次,我们要学会运用古人的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使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最后,我们要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时俱进,不断追求进步。

总之,孔子晚而喜易,他对《易经》的研究和传承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周易·蒙卦》卦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周易·蒙卦》卦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周易·蒙卦》卦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周易蒙卦》是中国古代经典对六爻的卦象解读,这个卦虽然简单,但是它的意义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这个卦以“湮”字为象征,其字义为残。

它告诉我们,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困难,是由人为因素而来的,人为因素很容易引发各种苦难。

卦象表达的是,当子孙承袭祖上的病态时,前辈的残缺往往会影响后代,使其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都受到打击。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古代教育。

孔子认为,学习是培养性格和自然能力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有孝心、有爱心、有智慧的人。

他主张,人必须遵守四大原则:仁、义、礼、智,以此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仁义这两个原则尤为重要,他认为仁义是一种修养,仁义是一种道德、向往的本质,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他还倡导家庭教育,认为家庭教育是良好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重视对青少年的熏陶,鼓励青少年积极思考,提高自我修养,同时要求他们尊重老师,孝顺父母,爱护弟兄,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周易蒙卦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联系:周易蒙卦以“湮”字为象征,其字义为残,这一点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即要做到仁爱、崇尚礼仪、积极思考、良好的人生观,以及尊敬老师、孝顺父母、爱护弟兄的道德观念,而这一切都要从家庭教育着手,其中以“仁义”尤为重要,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这一点也同《周易蒙卦》中所表达的深刻大义是一致的,即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困难,是由人为因素而来,人为因素很容易引发诸多苦难,前辈的残缺往往会影响后代,而人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减少病态的传承,这正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所强调的,即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尊重仁义,以达到改善状况的目的。

综上所述,《周易蒙卦》卦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

在《周易蒙卦》中,人类因为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章品残缺会影响后代,孔子的教育思想则是要求培养有孝心、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以及尊重仁爱、崇尚礼仪、积极思考、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道德素质的家庭教育,这是两者最主要的相同之处。

易学札记:孔子的乾卦理念03

易学札记:孔子的乾卦理念03

易学札记:孔子的乾卦理念03贞者,事之干也。

贞就是土已生金,金正生水,水将生木。

“貞”甲骨文说是用神鼎占卜,烧个龟壳,察看神迹。

《说文解字》认为“贞”有卜问神灵的意思。

其实在我看来,“贞”就是“真”,贞是一宝贝,看象而占,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可在难处,贞下起元。

贞下起元就是“真”。

真是“八+直”,阴中生阳,坤卦里“直方大”就是真。

“贞”和“卜”的不同在于,卜是一竖加一点,“卜”为大,点为小,卜了个事情的大小,要走的方向。

“贞”的上边也是个“卜”字,是个“卜+贝”,不过这个“卜”的点,不在左边,而在右边,这个反向“卜”就是阴中生阳的表现。

所以,贞有冬藏之义,是说古代部落制下的祖先们要猫好冬天,期待春天,执于中而行事。

这就是“事之干也”。

“事”字,看简体就是手抓了个“中”,手执了个“中”字,不过这个“中”下边的竖钩要拐弯,说明这个中是月窟的中,不是天根的中。

月窟的中,阴中生阳,贞下起元。

天根的中是阳退阴长,二者理一样,道不同。

“事之干”是天道,因为“干”就是天,就是乾,就是自强不息地熬过季节的寒冬、人生的黑暗、心中的忧郁......事之干,如一颗大树,到了冬天没有了绿叶,只有一个光秃秃的树干。

还有个“之”字。

就是慢慢地走,不停息地走,一直走,顺着天道走。

甲骨文的“之”有脚印的意思。

简体“之”很像是甲骨文的“骨”,巧合到了一个词上叫“事之骨干”,四个字用气望去,在某处合为一个意义,有的意思的巧合?这就是“事之干也”,贞,正,正道也。

“贞者,事之干也”,“干”为纲,为骨,为主干,为执中。

告诉我们要坚持正道,心要正,身要正,事要正。

如果说“元亨利”是一个开始、成长、繁荣的过程,是一个经过努力,有了收割的过程。

如果没有后边这个“贞”就有了一个不完.美的遗憾,这是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虚到实,由小到大的波浪前进,螺旋上升,如果没有贞,就成了始终,不是终始。

始终就是死终,终始就是中始。

不论如何成功安泰,醉后一定要能够“贞”才是平衡,才是圆.满,才是善终,也叫做持盈守泰。

《易经》六十四卦顺序是孔子解说的

《易经》六十四卦顺序是孔子解说的

《易经》六十四卦顺序是孔子解说的《易经》六十四卦顺序是孔子解说的□毕宝魁当开始深入解读和思考《易经》的时候,许多问题纷至沓来。

重读《序卦传》,忽然感觉孔子对于宇宙以及人类社会问题思考的博大精深,富有哲理和辨证的思想,真是太深邃缜密了。

孔子的哲学思想都隐藏在对于八卦的解释中。

原来,《易经》六十四卦排列的原理是孔子思索和解释的。

仅此一点,便值得我们给予极高的敬意。

那么,有几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思索。

一、六十四卦的卦名是不是原来就有的?从理论上推测,卦名应该是原来就存在的,但究竟是谁命的名则不好确定。

既然是孔子之前,文王又推演过周易,那么卦名中的绝大部分是文王命名的可能性最大。

这个问题好像难以确定,暂时存留这里。

二、六十四卦的顺序是否原来就如此?这个问题也很难说清楚,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从现存的文献资料看不出肯定是孔子排列的根据。

但是,孔子排列的可能性也有。

因为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原来的顺序究竟是谁排的?他又是根据什么排列的?孔子怎么会知道他如此排列的原因?如果再这样一思考,似乎六十四卦的顺序原先是不确定的。

孔子感觉应该排列次序,同时说明排列的理由。

这种可能性似乎更大。

退一步说,六十四卦顺序以及各卦相互关系的解释文字肯定是孔子原创的,这是没有疑问的。

这一点能够确定便足矣,我们可从中体会出孔子博大精深的情怀和睿智敏捷的才情。

《序卦传》中前十三卦的排序孔子对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进行解释,这是前无古人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从中可以最充分体现孔子的辩证法思想。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我们研究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我们先看看孔子在《序卦传》开头对前十三卦排序的解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饮食之道也。

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

《师》者,众也。

孔子自筮卦例赏析

孔子自筮卦例赏析

孔子自筮卦例赏析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愀然有不平之色。

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者吉,而夫子之色不平,何也?”孔子曰:“以其离也,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

夫质也,黑白宜正也。

今得贲,非吾之兆也。

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也。


孔子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

曰:“子有圣知而无圣位。

”孔子泣曰:“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之命也。

”于是始作十翼。

【赏析】
以上二例为孔子自占其命得出贲与旅卦,从两卦中离卦分别位于上卦和下卦,在《易经正释》中有独到之见解今摘录:“在下则多附丽之情。

在上则多离散之志。

以阳不可骄。

亦不可纵。

骄纵之敝。

......此离在上者。

易肇离散之祸。

携贰之忧。

如火泽睽是也。

而其往来卦风火家人。

则有家庭之乐。

睽则成乖异之悲。

同属离所为。

而一则以聚。

一则以分。

”。

孔子与周易的故事

孔子与周易的故事

孔子与周易的故事
孔子作为儒家圣人,我们都清楚其为中华文化传承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们今天说熟知的《论语》就是其弟子根据孔子周游列国以及平日的言行进行记录整理而成,成为了一部儒学大作。

但孔子的文学贡献可不仅在于《论语》而已,最主要还是在于对五经的整理编著,《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这五部经典也成为了历代儒生必要研习的核心书籍。

其中,《周易》被称为五经之首,并且孔子将其列为其弟子的必学教材。

那么《周易》一书同孔子之间有何等渊源,能让孔子对其有如此的看重?
儒家所倡导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一思想同易学里所提出的“元、亨、利、贞”的说法有着很高的关联性。

可以说,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易经上得到了一种认同的回应,而孔子本身也从易经上得到了更多的思想启发。

因此,《易经》对于孔子来说,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典籍。

而孔子真正开始对“易”有深入的了解是从晚年开始,他说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对自己因为不能早一些就领悟易经中的道理而感到可惜。

易经越是深入领会越是能感悟其博大精深,因此孔子被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深深吸引而近乎到了不舍昼夜的程度,流传至今“韦编三绝”的故事就是讲的孔子对易经的专研。

最终,孔子通过对易经的研究领悟作出易经《十翼》,作为解释《易经》经文的传文,称为“易传”。

后世的《周易》就是把《易经》的经文和孔子的传文合二为一,作为一个整体而成的。

原本的《易经》
只有经文而没有传文,孔子的传文之所以称为“十翼”,就是因为该文为人们学习,理解《易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帮助,象为人们的思维插上了翅膀。

孔子和周易的评论

孔子和周易的评论

孔子和周易的评论孔子与《周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其内容丰富,包含了宇宙观、人生观、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思想。

而孔子对《周易》的评论和解读,则进一步丰富了这部经典的内涵。

1.孔子对《周易》的态度:孔子对《周易》的态度可以说是十分推崇的。

据传,孔子晚年对《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韦编三绝”,即反复阅读以至于编联竹简的皮绳都断了三次,表明他对《周易》的钻研非常深入。

孔子认为,《周易》不仅仅是一本占卜书,更是一部包含深刻哲理的智慧之书。

2.孔子对《周易》的解读:孔子对《周易》的解读主要体现在《十翼》中的《彖传》、《象传》、《文言传》等篇章。

《十翼》是后人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易》的言论整理成篇的集合,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彖传》中,孔子解释了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辞的含义,强调了卦象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意义。

《象传》则进一步阐释了各卦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以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

《文言传》则是对《周易》中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如“元亨利贞”等。

孔子在解读《周易》时,特别强调了“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他认为,《周易》中的阴阳变化不仅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人们可以领悟到如何在社会中行事,如何修身养性。

3.孔子对《周易》的影响:孔子对《周易》的评论和解读,极大地提升了《周易》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他将《周易》的占卜功能转化为哲学思考的工具,使其成为了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的这种解读方式,也为后世的儒家学者所继承和发扬,形成了以《周易》为基础的儒家易学传统。

结论:孔子对《周易》的评论和解读,不仅展现了他深邃的哲学思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解读使得《周易》从一部占卜书转变为一部充满哲学智慧的经典,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数千年的文化发展。

孔子与《周易》的结合,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推荐下载】周易经传与孔子诗论的哲学品格

【推荐下载】周易经传与孔子诗论的哲学品格

周易经传与孔子诗论的哲学品格 广大朋友们,关于周易经传与孔子诗论的哲学品格是由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周易》经传是中国先秦文献中最早的有系统的哲学著作,《周易》对先秦《诗》说有深刻的影响。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是到目前为止所知最早的有系统的古代《诗》论著作。

本文通过阐述《孔子诗论》与《周易》经传之间的关系,揭示先秦《诗》学的哲学美学品格,并探寻周代以来中国美学若干理论渊源新的线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围绕着《诗经》进行的文学艺术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开端和中国早期艺术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周易》经传是中国先秦文献中最早的有系统的哲学著作,《周易》对先秦《诗》说有深刻的影响。

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具体的阐说。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下简称《诗论》) ①是新发现的最早的、最有系统的古代《诗》论著作,有关材料公布之后,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表现《诗论》与《周易》经传密切关系的典型文例之一是《诗论》第23简。

其中的鹿鸣句,各家释读多有歧异②。

我们发现,该句正确的读法应该是: 《鹿鸣》以乐始而会,以道交,见善而效,终乎不厌人。

将上述简文的断句与释读与《鹿鸣》全篇文辞对照,密合无间。

 首先看《小雅鹿鸣》的诗句。

该篇的首章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其三章说: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所谓以乐始而会,指上引诗句所述以笙、簧、琴,瑟等乐器奏乐娱宾而开始宴会。

句中的乐指奏乐,始意为开始,会为今日良宴会之会。

我们曾经指出,筐是宴飨时盛装食物所用的大型容器③。

周代人们往往特意制作宴会需用之大型食器。

《多友鼎》即为其例: 多友敢对扬公休,用作尊鼎,用朋用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④。

《鹿鸣》描写以奏乐开始,主人以丰富的食物和旨酒来款待与会的嘉宾,这就是以乐始而会的具体内容。

易经讲解:孔夫子的道行

易经讲解:孔夫子的道行

易经讲解:孔夫子的道行易经讲解:孔夫子的道行孔子的道行如何?孔子的思想如何?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孔子这一篇报告,道德提出来《易经》上说的“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是咸卦九四爻的爻辞、咸卦是,九四爻是陽爻。

假设卜卦卜到了咸卦,它的结论要看动爻,所谓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假定动爻在九四爻,它的爻辞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它形容这个人心里很不安,语音很多,思想不定,奶难下决心,想把它放下,丢掉不要管吧,又感觉事情还有希望,禁不住又在心里起了涟漪,一下来,一下去,思想不定。

“朋”是很多很多,像朋友一样,说不定有两三个,乃至七八十来个,“朋从尔思”,跟着你思想来来去去。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事他会来卜卦呢?如果你要跑江湖卜卦的话,这就是秘诀。

我们再回头看,“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八个字非常简单,但在文章里边,包含了很多意思。

人们的思想永远断不了,形容人们的思想,就是“憧憧往来”,这个去了,那个来了,这是第一层意思。

“朋从尔思“,你有思想,就有联想、感想、理想、幻想……我们中文就有这样的好处,一个想字,上面可以加很多形容词,成各种不同的想,究竟起来,就是一种心理状况。

普通人心理状况是不一定的,随时因客观环境而变化,这是第二层意思。

这八个字就有那么多意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读古文可不那么简单,不像看一篇白话文,只要眼睛晃一晃,看几个字,全篇的意思就已经了然了。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也可以说是哲学层次的道理。

我们说思想,东方哲学与西洋哲学不同。

东方哲学,人就是靠思想,人如果没有思想,就没有人文世界。

以前常听人说一句话“某某人思想有问题”,我说你真胡说!哪个人思想没有问题?只有一个人思想没有问题,死人、殡仪馆的人。

”孔子演八卦“精解

”孔子演八卦“精解

”孔子演八卦“精解有朋友发信息,让我揭秘一下《易经》里面孔子演卦的部分。

对于是否在朋友圈讨论孔子,我内心是有些纠结的。

一方面,不少朋友是喜欢孔子的;另一方面,我是极其讨厌孔子的。

让喜欢孔子的人看到我寒碜孔子的“反动言论”,这友谊的小船,还会那么牢靠吗?所以,还是先打个预防针,本篇文章就事论事,仅供参考,不针对个人喜好。

一、孔子的套路我之所以讨厌孔子,原因有二。

其一是因为他宣传“礼治”,是要把人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的,而我,把自由等同于生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很长时间内,我一直以为这首诗就是专门为我而作的。

比如大学时,学校会经常搞什么卫生评比,系里为了不被扣分,就变本加厉,要求宿舍里桌子上不能放书,墙上不能挂衣服。

我认为这个严重损害了本人的自由权,属于“苛政”“恶政”,于是牢骚满腹,并付诸于行动对着干。

据说,我的不当言论传到系领导那里,入党资格就被一票否决了。

党票没有了,仕途之路被堵死,我虽然颇为遗憾,却没有丝毫后悔——党国失去了一名精英,后悔的应该是他们才对。

其二,是因为他是传销的鼻祖,喜欢脱离实际的乱说。

当时孔子在朋友圈里发的都是些什么信息呢?仁,礼,能让你家庭和睦;仁,礼,能提高你的修养;仁,礼,能让你成为君子(领导);仁,礼,能让天下太平;仁,礼,能帮助你开拓疆土;仁,礼,能包治百病......现在微信上卖大力丸的微商们,那些套路其实都是跟孔子学的。

可惜呢,孔子的那一套主张,源于丧礼,其有效范围也仅仅局限于丧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孔子的套路不能当吃,不能当喝,不能打胜仗,也就不受各国君主待见。

孔子周游列国,经历颇为坎坷,饥寒交迫,众叛亲离,最后成了个光杆“君子”,落了个“博学而无所成名”的评价。

晚年的时候,他开始接触《易经》,并感叹说:“如果能让我多活几年,我一定能把易经的内容给搞得清楚明白。

“不过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孔子点评《易经》的内容,多半又和仁呀义呀的联系上了。

从孔圣人人生卦象悟智慧精彩人生

从孔圣人人生卦象悟智慧精彩人生

从孔圣人人生卦象悟智慧精彩人生吾十五而至于学,十五卦刚好是謙卦。

謙卦,上坤下艮,大象的意思就是山在地底下。

寓意我们做人处事一定要谦虚低调。

孔子人生第一卦就是谦卦,十五岁确定了人生的方向,就是为官为相,所以发愤图强,学习态度就是论语中的孔门三乐的第一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十而立,刚好对应的是离卦,也就是孔子的人生第二卦,讲的就是事业有成之时要学会分享,正好是孔门第二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十而不惑,四十卦刚好是解卦,也就是解决人生的困惑,说明孔子当时的治政理念国君不欣赏,事业出现了瓶颈,解决的办法就是孔门第三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中可以映射出孔子当时修养已经达到了很高境界。

五十而知天命,刚好是鼎卦,确立人生第二个方向,万世师表。

做学问到了发愤忘食境界。

六十而耳顺,生活到了乐以忘忧境界。

刚好是节卦,人生已经如夕阳落山,到了尽头,好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要为了功名利禄治国安邦再劳心费神了,好好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惧,循易道而行,不知老之将至。

刚好是个艮卦,也就是山上有山,孔子一生本想做治世能臣,然而时也命也,当时国君不欣赏,然而孔子没有消沉下去也没隐遁不出,而选择做万世师表,又一座大山矗立在世界的东方,纵观孔子的一生就是乾卦的代言人,犹如一条巨龙宛然盘旋在泰山之颠。

蒙卦六爻感悟:初六:发蒙,用榜样启发童蒙。

即教书又育人,追求卓越,实为名师楷模。

九二:包蒙理解童蒙过失,示范感染感化。

示范引领,仁爱博学,学无止境,通晓万理,明易而行,明师典范。

六三:好为人师,道德为先,摒弃金钱至上。

好为人师需以道德为本,不能视金钱为命,走出世俗,不甘当庸师。

六四:童蒙迷茫,不知所措。

此种学生迷茫不知所措,随波逐流。

教育方法:启发鼓励,再接再厉,争当优秀。

六五:童蒙谦虚好学,乐于请教,定会学有所成。

此种学生谦虚礼让,敬老尊师。

教育方法:示范引导追求卓越。

上九:击蒙,心怀爱心善心,适当打击激发童蒙心智,引入正道。

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角度看《周易》与孔子的联系

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角度看《周易》与孔子的联系

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角度看《周易》与孔子的联系《周易》在中国整个文明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中国古代各个派别视为自己的经典著作,其中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尤为突出,被儒家称之为“群经之首”。

从古至今,在众多研究《周易》的学者中,孔子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晚年在毕生学术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易学观,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而作《易传》,因此《易传》中的思想不仅是《易经》的亦是孔子的,孔子体会到了蕴藏在《周易》中的“仁义”、“志向”、“忧虑”等进步思想,并将其融入到儒家文化中,而《周易》也因有了《易传》,使其思想更加丰满,对于学易者来说更加方便,从而对《周易》的传承与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所谓“《传》因《经》而生,《经》因《传》而名”。

在孔子与《周易》的思想中,先秦时期的儒家伦理思想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从《周易》的象、卦爻辞、爻变等《周易》的基础方面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周易》的思想,进而从《周易》中探索先秦儒家伦理的主要思想。

其次,从探讨孔子与《周易》联系的过程中,研究西周时期的主要伦理思想与新旧交替之际的孔子伦理思想,进而文章指明孔子的易学观、《易》之“道”。

最后,本文着重研究从《周易》与孔子的伦理思想中提取的“德”,阐述“德”的发展进程以及在《论语》与《周易》中的主要思想,本文突出强调“德”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而统治阶级对社会和谐的建设更为重要。

文章最终将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社会和谐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研究,从中提取一些有益的且为现代社会所用的思想。

曾仕强:6句话一个卦,诠释孔子伟大的一生。

曾仕强:6句话一个卦,诠释孔子伟大的一生。

曾仕强:6句话一个卦,诠释孔子伟大的一生。

孔子一生不只画了一个卦,孔子更重要的卦,是对自己一生在六个阶段中完全不同的人生感受。

那么孔子在自己人生的六个阶段中,都有些什么样的人生感受?而这些人生感受,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启发呢?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孔子的一生还画了一个更重要的卦,这个卦分上、下两部分。

第一个,出现在《论语》的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与“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对应的。

“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孔子人生的一个理想和计划,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他实践的成果。

这个“习”绝对不是温习、复习。

我们现在的老师搞错了,叫学生拼命温习、拼命复习,以至于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习”是习惯,只是学了并不算数,还要养成习惯,这样才会快乐。

学了以后只是记在脑子里,不会操作,成了记忆的负担,这有什么快乐呢?只是应付考试而已。

孔子的意思是,学了以后要赶快在生活当中实践,并养成习惯。

当我们发现学习会带来这么好的习惯,而这些好的习惯又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收获,这多喜悦呀!第二个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就是“三十而立”的成果。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跟所有人来往都有了基本的原则,不乱来,朋友才会乐意跟你交往,才会一有时间就大老远地来看你。

那这个原则是什么?就是要将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场来想事情,不能只顾自己,不想别人。

“四十而不惑”的成果是什么?就是“人不知而不愠”。

“愠”就是小小的生气。

因为你对自己的原则已经不惑了,可是别人会惑,人家会说:“你干吗这样子?”遇见这种情况,你一点都不必生气,因为别人没有办法了解你,你生气做什么?“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

今天许多人跟孔子所讲的刚好相反,是人不知而大怒:“你不知道我是谁吗?瞎了眼了!”完全与孔子背道而驰。

其实“隔行如隔山”,所有的运动明星里面我只知道姚明,其他的我都不认识,因为姚明的个子特别高。

为什么电影明星我都不认识?因为没有必要。

孔子悟易经3

孔子悟易经3

孔子悟易经3升卦迁升刚中而应君子顺德去混保清爱民如子勿苟私营法不容情大智邦兴注解:升卦阐发的是增升,求进之理。

从卦象看上坤地,下巽木,是地中生木。

佳木自地中萌芽而生,渐次长出地面,迁升之象明矣。

木感阳气而破土,是刚中而应,故君子顺时顺理而为,即为顺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戒慎恐惧,去其混浊,保其清白,小善必为,微恶必去,积小萌大,渐次壮大,如佳木萌芽,始则成苗,及至沾点雨露,茁壮成长,终为栋梁之才。

君子保家治国,亦爱民惜物,老成谋国,大智兴邦。

困卦困厄狱中受刑皆因贪嗔利欲熏心君子正行遂志致命取财有道出师有名注解:困卦讲述的是如何应对穷困和折磨。

从卦象看上兑泽,下坎水,泽漏则水不蓄藏,泽中无水必干枯,陷入困局。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世人遭逢穷途末路,皆因乐时不作苦想,得意时不作失意时想,被贪欲蒙蔽心智,享福禄太过,逞威风太尽,最终鸡飞蛋打,或一无所有,或遭逢国法,狱中受刑,皆是自讨苦吃。

有智之士明鉴于此,不敢作奸犯科,明行正道,立志以致命,致命以遂志,不得其时,宁愿抱道而终,是以德高后世,名垂当代。

君子非不爱财,取之有道而已,故陶朱公经商致富却能三聚三散,智能聚财,德能散财;君子非不用兵,师出有名而已,故姜太公待时渭水,最终助周文王灭商兴周,一统天下。

井为井田生命之源节约用水科学用田君子品行点滴展现恶事虽小心中明鉴注解:井卦讲述的是饮水思源,滋养之道。

从卦象看上坎水,下巽木,木上有水,五行中水能生木,水升于木上,木借助于水之滋润而嫩脆鲜活,得其所养,井之象也。

水为生命之源,无水则万物失其生机,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才能避免生命之源干涸,得其滋养才能世代繁衍。

饮水思源,故有德之士必定砥砺品行,一点一滴,丝毫不苟,外则养身,内则养心,身心俱养,返朴归真,扬善去恶,心如明境。

革卦改革去故革新君子治世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万物化成何能长久变通方知注解:革卦讲述的是除旧布新,改物革命之道。

从卦象看上兑泽,下离火,泽中有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卦序結構的探討孔子的優良言行林文欽碩士作者簡介:前任職於馬來亞大學數學系,歷任講師、副教授,於一九九七年退休。

林君除專長於數學、電腦研究外,也喜愛中華文化,對易經、歷史、古典文學、中醫都有涉及。

現擔任馬來西亞易經學術研究會顧問兼指導老師,及馬來西亞孔學研究會顧問。

已經發表關於易經的論文有•周易占筮法的探討‣、•周易占筮法的數學性質‣、•從卦爻結構看周易的形成‣、•周易卦序結構的探討‣等篇。

…一‟前言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亦是儒家的始祖。

儒家學派是由孔子弟子門人基于孔子的思想、言行、學說而發展、建立起來的。

經過漫長年代的演化,原始的儒學(即孔子的思想、言行、學說)與後來的儒學,就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宋儒創立的禮教,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縛人的言行、壓制人的思想,這是當時孔子所始料不及的。

孔子本人․述而不作‥(•論語.述而‣),因此要研究孔子的思想、言行與學說,迄今最可靠、最原始的資料,應推孔子的弟子們基于孔子講授的紀錄所編纂的•論語‣,其他弟子門人的儒學著作,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孔子的思想、言行,在今天動蕩的世局,有很多的處世方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個人修養,入世精神,以及用溫和手段改革社會弊病的態度,都是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人事、甚至國際關係的問題。

…二‟重視國家完整、社會安定、愛好和平孔子行事的原則主要放眼於大局,不計較小節,這可以從以下孔子對齊桓公與管仲的評價得出:•論語.八佾‣記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塞門。

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禮,熟不知禮?‥•論語.憲問‣記載: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齊桓公在爭奪王位時,不惜殺死自己的兄弟。

管仲眼見其主公子糾被殺,不能從死,後來又做了宰相,又揮霍又僭禮。

這在當時不但被認為是不仁不義的行為,同時也抵觸孔子本身所提倡的禮與仁。

但是孔子還是給與兩人很高的評價,因為孔子認為他們兩人合力統一齊國,擊退外來的侵略,穩定周王室的政權,從而恢复社會的秩序,保障人民的安全,使大量人民避免戰爭動亂的災難。

這種造福大量人民的功德,已經完全掩蓋他們個人的不良行為,所以對他們的評價,孔子還是肯定他們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不必計較他們的小過節。

?孔子很重視社會安定、愛好和平。

•論語.季氏‣記載孔子極力反對那些借故侵犯他國領土、擾亂社會安定的人,同時也借題訓導弟子冉有與子路,應該開導其主人,避免興動干戈: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以下幾則記載孔子治理國家社會的主張,他推行以溫和方式開導人民,反對用高壓、濫殺的手段,領袖本身必須建立良好榜樣,推行正道摒棄枉道,以便影響治理下的平民:•論語.為政‣載: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論語.顏淵‣載: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子路‣載: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孔子的最終理想是建立一個“大同世界”,希望人人各盡其能,互相照顧,永遠和睦相處。

理想是美麗的,但到今天還是無法實現,以下是這一副美麗理想的描述:•禮記.禮運第九‣載: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

‥…三‟重視人命、愛護生命、肯定人的價值在孔子的時代,平民的生命財產,完全沒有受到保障,當政者因揮霍無度,對平民通常都是予取予求,一點憫恤都沒有。

孔子很同情不幸者的遭遇,更斥責那種無理苛刻的統治為“苛政猛於虎”(•禮記.檀弓下‣)•論語.子路‣記載: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証之。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粗率一看,孔子似乎不知有刑罰。

同時如果當時的刑罰適當、公正,那麼孔子的做法就完全錯了。

但看看韓非的記載,就可以知道孔子維護生命、推行禮治的苦心:•韓非子.五蠹‣載:․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

令尹曰:“殺之!”以為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

以是觀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

…‥從“季氏將伐顓臾”、“季康子問政”、“父子相隱”以及以下兩則記載:•論語.鄉黨‣載:廄。

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論語.衛靈公‣載: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可見孔子關心人命,愛護生命,肯定人的價值。

這種思想在當時的歷史環境提出來,是難能可貴的,是划時代的發明,對後人不但影響很大,還引發後來孟子提倡“民重君輕”的民本思想,進一步肯定人的價值,可惜這種思想得不到發揚,被歷代的統治者壓制下去。

…四‟提升個人修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孔子授課講學,轉播思想,訓練學生,以便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使社會安定繁榮,人民安居樂業。

他收學生的條件不很嚴格,所謂“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但訓練就相當嚴格,以至及格人數很少,•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弟子七十,養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

孔子對個人學識修養的要求,必須達到“君子”的水平。

但孔子只是敘述“君子”對處理事物應有的修養態度與應對方法,沒有給出特別的定義。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簡單地理解“君子”為一位具有相當高水准學識與德行的人。

孔子塑造的君子,主要在發揮他的思想與言行。

因此•論語‣里記載的君子德行,可以認為是孔子部分的思想言行。

孔子認為每個人只須努力求上進,都可以進修到“君子”的水平。

但除七十子外,其他三千人里不知還有多少位君子。

孔子的教學資料,除了古書典籍如詩、書、禮、易、春秋之外,似乎沒有編出一套課本,專供進修“君子”之用。

孔子的教學是基於學生的資質,因材施教。

所以在•論語‣記載君子的言行,因弟子的不同領悟,記載繁多,超過一百多處。

關於君子基本的涵義,謝川成在•君子‣介紹得相當詳細,這里不再贅述。

不過這里要強調的是對現代社會還有價值的訓練,即君子時刻都在求進步,提升自己的學識與修養,以及培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入世精神。

†一‡•論語.述而‣載: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為政‣載: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以上兩則可認為是學習君子的開始,首先必須嚴肅地向先賢學習,不浪費時間於“不如己者”,處事要專心、審察、誠信,一有錯誤不怕改正。

†二‡•論語.述而‣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里仁‣載: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論語.里仁‣載: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里仁‣載: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以上幾則指導君子必須堅定信心,不追求享受,要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少說空話,努力落實。

†三‡•論語.述而‣載: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子張‣載: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到了有所成就,或從仕(從政)或誨人(教導人),自己還是不可鬆懈要勤勉不斷地學習。

†四‡•論語.為政‣載: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論語.顏淵‣載: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以兄弟般的友愛誠懇對待他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落實自己的理想,使全體達成共識,那麼大家就可以相處猶如兄弟。

…五‟增強人際關係、保持和諧相處君子有很多優良的德行,除上述外,以下列舉是一些對現代人際關係,以及人與人和諧相處有參考價值的德行。

…一‟尊敬對方、做事盡責、互相諒解。

•論語.衛靈公‣記載: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八佾‣記載: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二‟勤奮向學、謙虛待人。

•論語.述而‣記載:子曰: ? ? 女奚不言,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論語.子罕‣記載: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

有匹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

…三‟愛護、關懷、寬恕、體恤他人。

•論語.雍也‣記載: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顏淵‣記載: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家無怨,在邦無怨。

‥•論語.顏淵‣記載: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論語.憲問‣記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四‟行事認真、謹慎、戒貪、中庸。

•論語.子路‣記載:子夏為莒父宰,問政。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雍也‣記載: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五‟內心磊落、誠敬生勇,不怕勢力、雖人微言輕,也要見義勇為。

•論語.顏淵‣記載: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憲問‣記載: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

‥參考資料…一‟朱熹注•四書章句集注‣,上海書店…一九八七年‟。

…二‟陳澔注•禮記‣,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