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教案剖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何用?(一)案例分析1.为什么上大学?我来告诉你一件我的教师生涯中最早的一次令我啼笑皆非的经历。
那是2000年1月我刚刚从研究生院毕业,开始了在一所大学的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
一个高个子的男生来到我的课堂,坐了下来,两臂交叉往胸前一放,看了我一眼,好象在说:“好吧,哥们儿,教我点什么吧!”两个星期后我们开始上《哈姆雷特》,三个星期后的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双手放在臀部,“你要知道,”他指着桌上的书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成为一个药剂师,可是为什么非得学这个?”虽然我是一名新教师,我也完全可以告诉这名学生,他现在上的是大学,而不是技术培训学校,在大学里学生接受的应该是教育而不仅仅是培训。
我试着这样向他解释。
我说:“对于你以后的日子,平均每天大致24小时。
这24小时中,大约有8小时要睡觉,你既不需要培训也不要受教育就能安然地度过你的生命中这三分之一的时间。
每个工作日的大约8小时里,我希望你能从事有用的职业,假设你读完了药学或是工学院、法学院甚至别的什么学院,在工作的8小时里你就可以完全地应用你的专业知识,在你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你当药剂师的职责就是不把氯化物弄到阿司匹林里去,当工程师就不能让工程失控,当律师就要做到你的当事人不因你不称职而上了电椅。
这里面包含了每一个人都尊重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都能给你良好的基本需求。
除了满足其他的需求外,这些职业将来会是你餐桌上的食物,养活你的妻子,抚育你的儿女。
职业是你的收入的来源,祝愿你的收入永远够用。
”“那么还有另外8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你生命中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你怎样度过?还是回头说说你的家庭吧!你要把你的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们能够接触到高深的思想吗?我们自认为是一个伟大文明社会的成员,文明社会只有保持其创造性,才能存在。
将来你成为一家之主的时候,你的家庭是否对整个人类文明思想有起码的了解?或者你的家庭生活的内容只有冰镇啤酒?你的家里是不是应该有一些书呢?或者说应该有些画?你的家人能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不能就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意见?你的孩子能不能有机会听到巴赫的音乐?”我说的大致就这些,可是那个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讲好绪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什 么又 要 强调 “ 必 须 坚持 马 克 思 主 义不 动 摇 ” ? 针 对 学 生 的
这一 迷惑 . 教师必 须讲清楚 “ 马克思 主义基本 原理 ” 和“ 马克
思 主 义 创 始 人 针 对 特 殊 历 史 条 件 的一 些 具 体 论 述 ” 的 区别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 是 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 系 中最基本 、 最 核 心的 内容 。 是对 马克思 主义 的立 场 、 观点 和方 法 的集 巾概 括 。它体现 马克思 主义的根 本性质 和整体特 性 ,具有 普遍
笔者在 教学过程 中发现 , 学生在学 习“ 原理 ” 课 绪论 时 , 容
易 产 生 一 些 思想 上 的 迷 惑 。只 有 有 效 消 除 这 些 迷 惑 , 才 能 使
笔者认为 , 要讲好绪论应 注意做到 以下 几点 。
一
、
改 变偏 见 , 端 正 态 度
学 生放 下精 神包袱 , 轻 装前进 . 增 进对 这 门课 程 的信任 。
的、 根本 的和长远 的指导 意义 。“ 必 须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不 动 摇” 。 指 的是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不 动 摇 。 而 与 时 俱 进 、 不 断创新 的是 “ 马 克 思 主 义 创 始 人 针 对 特 殊 历 史 条 件 的 一
( 一) 强调 马克思 主义具 有科 学性 。马克思 主义具 有科
学 性 ,它 是 对 客 观 世 界 特 别 是 人 类 社 会 本 质 和 规 律 的 正 确
反映 。它 的科学性表现 在 : 坚持世 界的物质性和 真理的客观
性。 力 求 按 照世 界 的 本 来 面 目如 实 地 认 识 世 界 : 力 求 全 面 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绪论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及其历史地位。
2.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1.1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1.2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奠基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1 马克思主义哲学2.1.1 唯物史观2.1.2 辩证法2.2 政治经济学2.2.1 剩余价值理论2.2.2 社会发展的规律2.3 科学社会主义2.3.1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2.3.2 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条件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3.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2 阶级分析法3.3 实事求是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3. 教学过程:6.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及基本观点(4课时)6.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3课时)6.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3课时)6.4 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3课时)6.5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使命(3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2.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八、教学环节1. 导学: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4.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马克思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第1-4课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第5-8课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第9-12课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第13-16课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第17-20课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六、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辅助读物:《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3. 网络资源:马克思主义相关网站、论坛、学术论文等4. 视频资源:马克思主义相关纪录片、讲座、研讨会等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讲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马克思主义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分享心得。
3.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案例,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八、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何用?(一)案例分析1.为什么上大学?我来告诉你一件我的教师生涯中最早的一次令我啼笑皆非的经历。
那是2000年1月我刚刚从研究生院毕业,开始了在一所大学的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
一个高个子的男生来到我的课堂,坐了下来,两臂交叉往胸前一放,看了我一眼,好象在说:“好吧,哥们儿,教我点什么吧!”两个星期后我们开始上《哈姆雷特》,三个星期后的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双手放在臀部,“你要知道,”他指着桌上的书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成为一个药剂师,可是为什么非得学这个?”虽然我是一名新教师,我也完全可以告诉这名学生,他现在上的是大学,而不是技术培训学校,在大学里学生接受的应该是教育而不仅仅是培训。
我试着这样向他解释。
我说:“对于你以后的日子,平均每天大致24小时。
这24小时中,大约有8小时要睡觉,你既不需要培训也不要受教育就能安然地度过你的生命中这三分之一的时间。
每个工作日的大约8小时里,我希望你能从事有用的职业,假设你读完了药学或是工学院、法学院甚至别的什么学院,在工作的8小时里你就可以完全地应用你的专业知识,在你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你当药剂师的职责就是不把氯化物弄到阿司匹林里去,当工程师就不能让工程失控,当律师就要做到你的当事人不因你不称职而上了电椅。
这里面包含了每一个人都尊重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都能给你良好的基本需求。
除了满足其他的需求外,这些职业将来会是你餐桌上的食物,养活你的妻子,抚育你的儿女。
职业是你的收入的来源,祝愿你的收入永远够用。
”“那么还有另外8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你生命中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你怎样度过?还是回头说说你的家庭吧!你要把你的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们能够接触到高深的思想吗?我们自认为是一个伟大文明社会的成员,文明社会只有保持其创造性,才能存在。
将来你成为一家之主的时候,你的家庭是否对整个人类文明思想有起码的了解?或者你的家庭生活的内容只有冰镇啤酒?你的家里是不是应该有一些书呢?或者说应该有些画?你的家人能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不能就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意见?你的孩子能不能有机会听到巴赫的音乐?”我说的大致就这些,可是那个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马原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从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特征4、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专题讲座四、学时数3学时五、基本内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内容十分丰富,1883年马克思去逝后由考茈基在纪念马克思的文章在首次使用的,后来便流传至今。
(一)狭义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从狭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证实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落脚点和归宿。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
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二)广义的定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且还包括后人对它丰富和发展。
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的列宁主义,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发展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定义1、从理论成果的角度看,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及其后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从阶级属性上看,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即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其在当代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功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实践。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论文,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辅助读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
3. 网络资源:马克思主义相关网站、论坛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引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关注。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实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论文,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 第二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 第三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4. 第四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实践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之“绪论”教学的再思考
成果、 阶级 属性 、 研究 对 象 和 主要 内容 等 ) 对 马克 思 主 义的界 定 , 也有 马克思 主义 的“ 狭义” ( 仅指 马克 思 和恩 格斯 创立 的基本 理论 、 基本 观 点 和学说 的体 系 )
克思 主义 。
化 的 马克 思 主义 等 ) 之说 , 还有从“ 科 学 性 与革 命 性
的统 一 ” 方 面对 马克思 主义 的分 析 和 阐述 [ 1 ] 。 。 这 些 界定 和 阐述 从 不 同 的角 度 、 不 同 的层 面 向大学 生 呈 现 了马 克思 主 义 的科 学 内涵 和 特 征 , 让 大学 生 对 马 克思 主义有 一 个相 对 全 面 的认 识 , 这 对 于大 学 生 接
和“ 广义” ( 除“ 狭义” 之义 外 还包 括 列 宁 主义 和 中国
马 克 思 主义 ” 的 问题 , 教 师 在讲 授 “ 绪论” 部分时, 有 必要 费 些 口舌 , 依 据 经典 文本 阐述 并 提炼 马 克 思 主
义 的核 心 和灵 魂 , 并 以此 核 心 和灵 魂 为基 础 将 以上 几 个部 分勾 连 起来 , 让 大 学 生 能够 深 刻领 会 并 抓住 马 克思 主 义真 正 内涵 的 同时 , 在 现 实 中真正 践 行 马
第2 8卷第 2期 2 0 1 3年 2月
宿 州
学
院
学
报
V0 1 . 2 8, NO . 2
J o u r n a l of S u z h ou Uni v e r s i t y
Fe b .2 0 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2 0 0 6 . 2 0 1 3 . 0 2 . 0 2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教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福建警察学院思政部刘妙玉【教情分析】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本章内容多,理论性强,学好本章内容对后面几章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
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其重要内容,加深理解,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因此在充分发挥有限时间的课堂讲授作用外,还要发挥课堂外延伸作用,用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引伸方式,加深对相关原理的理解,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学员情况分析:对于我们学院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专业理论课程在很多方面与本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本课程的科学性以及和专业课程的联系,把理论和方法结合,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也将原理转换为实际工作的指导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事半功倍。
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很多都从事公安一线工作,工作中需要的是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如何学会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方法对他们而言也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方法应用:为此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贯彻十八大报告的有关精神,将党中央的最新要求和精神实质贯彻于教学过程;联系实际,展开课堂内和课外结合,通过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十八大报告,联系教学内容加以把握;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在客观评价公安工作的成效基础上利用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引入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通过例举、比较、讨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加强实践教育的作用,再以此指导分析案件,由此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案例、视频、分析讨论以加强本部分的教学,同时还要做到和兼顾到本章节和其他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章教学内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3. 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2.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的发表,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分析。
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就马克思主义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分别阐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3. 分析历史和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就马克思主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课程: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3. 关注时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感悟和收获。
4. 讨论互动:评估学生在讨论互动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教案课件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掌握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彻底、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的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及其各种矛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法国、德国先后兴起,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
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阶级关系的改变,引起国家政权和社会意识的改变,使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关系、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更为清楚地表现出来,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日益明显表现出来,这就为正确认识社会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3. 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4.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5.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分析。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逻辑性。
4. 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2.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包括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理论、社会生产等。
3. 使学生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等。
4.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理论、社会生产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1.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分析19世纪中叶欧洲社会的矛盾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探索1.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唯物史观等1.3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评价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指导作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1 唯物论与唯心论比较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唯物论与唯心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2.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探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2.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批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阐述辩证法的本质、规律和核心观点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3.1 剩余价值理论解读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剩余价值规律分析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普遍存在3.2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发展阐述资本积累的过程及其矛盾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3.3 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启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和基本矛盾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4.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回顾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和实践基础4.2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探讨社会主义在我国的探索和实践4.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5.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地位5.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和伟大成就评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作用5.3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6.1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分析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6.2 国际关系中的马克思主义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分析中的应用6.3 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与实践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探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7.1 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阐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7.2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指导作用评价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7.3 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争议阐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发展伦理问题的立场和观点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8.1 当代文化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交融趋势探讨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形态的出现8.2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阐述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发展的理论指引作用评价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创作和批评中的应用8.3 当代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分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第九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9.1 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全球性贫困、生态危机、社会不公等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对这些问题的理论解释和解决方案9.2 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阐述马克思主义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持分析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9.3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评价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探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十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使命10.1 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阐述当代青年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当代青年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2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启示解读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问题的理论观点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成长和发展的指导作用10.3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青年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鼓励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重点解析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案,共分为十个章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历史地位。
2.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a.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b.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c.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c.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c. 实践观和群众路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2. 教学难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 第二课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 第三课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4. 第四课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5. 第五课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教案编写过程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要紧跟时代发展,突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以及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地位。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第六课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发展2. 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于全球化的理论贡献3. 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的指导作用第七课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1. 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2.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 讨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八、教学内容与要求第八课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1. 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科技革命的理解2. 分析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影响3. 讨论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九、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九课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1.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化的贡献2. 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3. 讨论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文化发展十、教学内容与要求第十课时: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当代青年1. 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的意义2. 分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3. 讨论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编写剩余章节的教案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价值,以及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为例
。 这 部分共 分 为两讲 , 第 一讲 是关 于马克 思 的 临三个问题 : ( 1 ) 理论上的内容是什么?( 2 ) 当前现实社 义 的思 考”
因此 如何 在大学 教育 中既 丰 富大学 生知识 , 同时加 强大 键 环节 。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成为大学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
“ 马 克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概 论 ” 绪 论 部 分 的 内容 通 常 被 认为 在整个 教学 中不 占主要 地位 , 又没 有需 要掌 握 的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4 1 0 7 ( 2 0 1 5 ) 1 卜0 0 8 8 — 0 3
随着 社会 的不 断发展 , 世界 已进入 全 球化 时代 。全 的重点 内容 , 因此要 全面 分析 和梳理 课本 的逻 辑顺 序 以 球 化 时代 既是 一 个开 放 、 多元 与 自由 的时代 , 各 种新 事 及 理 论 内容 安排 , 包括 概 念 澄清 区分 、 原 理 的完 备 性 理 物、 新 现 象 不断 涌 现 , 同 时它 也 是对 于传统 提 出严 峻考 解 以及 意义 的把 握 。但 是 正如 歌 德所 说 : “ 理论 是 灰 色
愿承担 自己在集体 与社会的责任 , 缺乏积极参 与社会的意识。 从 大学生存在的责任意识 问题 来看, 马克思主义理 论 并不是抽 象的理论教条 ,而是 蕴含在社会现 实生活之 中。做好 这一教 育不仅有助 于大学生 自身的成长与发 展, 而且有助 于形成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意识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普 罗米修斯情结 ; 责任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案-绪论-
再次,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 学的理论依据。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细胞学说是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发育的理论。细胞学说揭示了生 物界在细胞层次上的统一性和共同起源,对神创论和形而上学是一个 有力的驳斥,为生物进化论的产生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 供了重大的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 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
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 习马克思主义.
2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 “千年思想家”
5
*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 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 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 的内容。
6
“我坚信,世 界上赞成马克思主 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科学。”
7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涵盖了极 其深刻和丰富的内容。
1837年中学未毕业,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1841年,在 柏林服兵役,业余时间在柏林大学旁听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
1842年,去英国其父经营的纺织厂工,途中第一次与马 克思会面。在英国经常深入工人群众 ,参加工人集会,研究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844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表明他完成由唯 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同年8月, 与马克思在巴黎再次会面,成为两人终生伟大友谊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绪论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生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条件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本质特征和理论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从根本上和总体上讲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本章的难点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意义。
课外阅读文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课外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马克思与孔子谁对当代中国影响更大”进行讨论。
并做好课堂交流的发言准备。
分课时教学安排:第1课时: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第2课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第3课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理论来源第4课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学习方法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本章的教学内容可围绕以下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是什么?在讲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不能一上来就给出一个教科书上的定义,一下子就让学生进入理论思辨的王国。
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这门课抽象、枯燥,难以学进去,不愿意花心思去学。
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引导性问题,师生之间围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相互问答,教师再根据学生在问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进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过程,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掌握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彻底、完整、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的后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及其各种矛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法国、德国先后兴起,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
生产方式的改变引起阶级关系的改变,引起国家政权和社会意识的改变,使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关系、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更为清楚地表现出来,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日益明显表现出来,这就为正确认识社会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可能性。
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1825年在美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在1836年和1847年又爆发了波及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周期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根深蒂固,难以克服。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的经济条件和基础。
第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人数和力量日益壮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
19世纪30至40年代,美国、法国和德国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这些革命斗争标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革命的理论指导,总结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指明请进的方向。
无产阶级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就是无产阶级。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在19世纪在的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三大发现,使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观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为辩证的哲学观点开辟了进一步前进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时资本主义的产物,而且也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产物。
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物。
(一)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
黑格尔哲学的巨大功绩,就是在人类哲学史上,在唯心主义形式中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并企图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联系。
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代替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费尔巴哈则通过对宗教科学和唯心主义的批判,恢复了唯物主义。
但费尔巴哈仍坚持形而上学、坚持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他们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继承了他们的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建立了新的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各种商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比较客观的研究,在一定程度和层次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以及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并未做出科学的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上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科学说明,这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决定性环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关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理论领域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以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方面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种种猜测和设想。
由于受历史观的局限,他们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未能说明资本主义如何才能灭亡,而社会主义如何才能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并在社会实践和革命斗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种发展首先是在俄国革命中由列宁实现的。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垄断的出现,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大战中,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曾经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同时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面对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十月革命理论,领导俄国实现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度的转变,探索和开创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与发展的道路,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际。
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再次推进了新的阶段。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创新”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相对于正统马克思主义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作出了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创新”。
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处在萌芽阶段,其代表人物有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又发展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
广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在于它的理论批判精神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主张追求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它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现。
马克思明确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公开声明了自己的阶级性,它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和其它社会理论的本质区别。
第二,这也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无产阶级不仅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一个承担着伟大历史使命的阶级,无产阶级要摆脱剥削和压迫,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要夺取政权,就要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
但无产阶级政党它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同时也代表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
无产阶级如果不能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不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统一战线,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根本不能取得胜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旗帜鲜明地向全世界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反映着、体现着、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以为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也就是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现代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