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1.2学时安排:32学时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1.4学时分配:-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二、教学目标2.1知识与理解-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2能力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2.3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教学内容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仪器校正与标定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四、教学方法4.1理论讲授4.2仪器操作演示4.3实验操作指导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5.3实验报告撰写和考勤20%5.4实验室安全与卫生10%5.5队伍合作与表达能力10%六、实验设备及耗材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技术及方法,熟悉仪器分析的实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1.仪器分析的概念和历史2.分析化学基础知识3.仪器分析的分类、特点和应用4.仪器分析的误差和精密度2. 常用分析仪器1.光谱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2.色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3.质谱分析仪–气相质谱仪–液相质谱仪4.电化学分析仪–电位滴定仪–电化学分析仪5.其他常用分析仪器3. 分析实验操作1.光度法测定2.色谱法测定3.质谱法测定4.电化学法测定5.其他分析实验操作三、教学方法1.经典教学法:讲授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线上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视频教学和在线答疑。
3.实验教学法:开展仪器分析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进行考查。
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要求1.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化学和数学基础。
2.学生应当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3.学生应当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并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
4.教师应当严格制定考试和评分标准,公正评分。
5.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参考教材1.《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刘文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与操作》,张明诗,科学出版社。
3.《仪器分析原理与技术》,谷宝玉,高等教育出版社。
4.《仪器分析与化学计量学》,杨志华,化学工业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6学时光谱分析仪器6学时色谱分析仪器6学时质谱分析仪器6学时电化学分析仪器6学时分析实验操作18学时课堂讨论和考试复习6学时期中考试3学时期末考试3学时总计54学时。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教学目的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方式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2.2 技能目标2.3 情感目标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3.1.1 仪器分析的定义与分类3.1.2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3.1.2.1 信号检测与处理3.1.2.2 信号传递与转换3.2 常见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3.2.1 分光光度法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3.2.2 色谱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2.3 质谱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2.4 核磁共振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3.2.5 电化学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3 仪器分析常用方法与技术3.3.1 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技术3.3.2 仪器分析操作步骤与技巧3.3.3 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方法3.4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3.4.1 实验设计的要点与方法3.4.2 实验建议与注意事项3.4.3 仪器操作与实验数据记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授课方法4.2 实验教学方法4.3 讨论与互动4.4 考核评价方式五、教学资源与使用5.1 教材5.2 参考资料5.3 实验设备与仪器六、评价与考核6.1 评价标准6.2 考核方式6.3 考核内容七、参考教学计划7.1 单元教学计划7.2 实验教学计划八、教学团队8.1 教师配置8.2 实验室助教配置九、教学保障措施9.1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操作指导 9.2 仪器维护与管理9.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十、教学改进与创新10.1 教学反馈与改进机制10.2 教学创新与教育研究十一、总结与展望11.1 教学总结11.2 课程发展展望以上为《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能够独立进行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具备正确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能力。
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仪器分析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0142110课程类型:必修课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课程类型:基础方向课学时:64学时讲课学时:60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化学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执笔人:刁春鹏审定人:张金萍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要求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
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仪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更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重点介绍光谱、电化学和色谱三大块和质谱法的内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了解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今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用到先修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学时:2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任务、作用、特点及其仪器分析的方法、分类及发展概况,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重点: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难点: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第一节仪器分析简介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仪器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3、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1、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绘制,相关系数2、灵敏度3、精密度4、准确度5、检出限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学时:2基本要求:本章介绍光学分析法的基本知识,作为各类光学分析法的基础。
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及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弄清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概念。
重点:基本知识,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及光谱分析法的分类难点:光谱项第一节电磁辐射1、电磁辐射的性质2、电磁辐射第二节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1、原子光谱2、分子光谱第3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学时:8基本要求:重点介绍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光谱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还介绍了仪器的基本构造。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发射光谱仪器,记住激发光源的作用、要求及常用的光源;掌握光谱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原理、方法及必要的公式;了解此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重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光谱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原理、方法及必要的公式难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方法及公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2、谱线的强度第三节原子发射光谱仪器1、激发光源2、光谱仪第四节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1、光谱定性分析2、光谱半定量分析——谱线黑度比较法,谱线呈现法第五节光谱定量分析1、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1)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2)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原理(3)摄谱法光谱定量分析原理(4)光电直读法光谱定量分析原理2、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3、光谱定量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第六节作业:1.2.3.第4章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和应用简述原子发射光谱法原理。
简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化原理。
简述原子发射光谱法特性。
原子吸收光谱法学时:8基本要求:重点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该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干扰与消除方法,还讨论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和测定条件的选择及应用。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吸收线的轮廓与变宽,玻耳兹曼方程,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等;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基本构造,掌握空心阴极灯;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及灵敏度和检出限。
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法重点: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定量分析方法及灵敏度和检出限。
难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第一节第二节概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1、原子吸收线(1)原子吸收线的产生(2)吸收线的轮廓与变宽(自然变宽,多普勒变宽,压力变宽)2、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的关系3、原子吸收法的测量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仪器1、锐线光源2、原子化器3、分光系统4、检测系统第四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1、物理干扰及其抑制2、化学干扰及其抑制3、电离干扰及其抑制4、光谱干扰及其抑制第五节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1、定量分析方法2、灵敏度与检出限3、测定条件的选择第六节第七节作业: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1.2.第5章原子吸收光谱法谱线变宽类型有哪些?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化器有哪些?简述其工作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学时:4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还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与影响因素,及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仪器类型重点: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难点: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多组分的测定第一节第二节概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电子跃迁类型(2)生色团的共轭作用(3)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4)共轭烯烃的λmax计算规则2、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基本部件-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器2、分光光度计构造原理(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第四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1、紫外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分析中的应用(1)化合物的鉴定(2)结构分析2、定量分析-单组分、多组分物质分析;导数分光光度法作业:1.分子中电子跃迁方式有哪些?在紫外光谱分析中,哪种跃迁是最主要的?简述其原因。
2.简述双波长紫外光谱法定量分析原理。
第6章红外吸收光谱法学时:4基本要求:主要介绍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及未知物结构的确定,揭示了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还介绍了红外吸收光谱仪。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振动形式、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掌握基团频率与红外光谱区域及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了解红外吸收光谱仪主要部件及类型;学会解析简单的红外光谱谱图——进行定性分析。
重点: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基团频率与红外光谱区域及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解析简单的红外光谱谱图难点:解析红外光谱谱图第一节概述1、红外吸收法特点2、红外光谱图表示方法第二节红外吸收基本理论1、分子的振动(1)谐振子和非谐振子(2)分子的振动形式(3)振动自由度1、红外吸收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3、基团振动与红外光谱区域——基频区(4000~1350cm),指纹区(1350~650cm)-1 -14、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第三节红外吸收光谱仪1、红外吸收光谱仪主要部件2、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3、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第四节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试样的制备2、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红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一般过程(2)图谱解析实例作业:1. 2.简述分子红外光谱产生原理。
简述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一般步骤。
第7章分子发光分析法学时:4基本要求:掌握荧光和磷光的产生机制;掌握荧光和磷光分析法的仪器结构;熟悉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熟悉化学发光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掌握荧光和磷光的产生机制;掌握荧光和磷光分析法的仪器结构。
难点:荧光和磷光的产生机制。
第一节荧光分析法原理1、荧光产生的机理2、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3、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4、溶液的荧光强度第二节荧光分析仪器第三节荧光分析法及其应用1、定量分析方法2、应用第四节磷光分析法1、荧光分析法与原理2、荧光分析法仪器3、应用第五节化学发光分析法1、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化学发光的类型3、化学发光的测量仪器4、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第9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学时:2基本要求:电化学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换的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的极化及电化学分析的一些基本知识。
了解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掌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概念及电池的表示方法;熟悉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的概念;弄清电极的种类。
重点:掌握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概念及电池的表示方法;熟悉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的概念。
难点:原电池与电解池第一节第二节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化学电池1、原电池2、电解池3、电池的表示方法第三节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1、电极电位2、液体接界电位3、极化电位第四节电极的种类1、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2、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作业:1. 2. 3.简述电池书写规则。
简述电极电位的组成及其产生原因。
常见电极种类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第10章电位分析法学时:4基本要求:重点介绍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和电位分析法的两大类方法(基本原理包括指示电极、参比电极、测定原理,两大类方法包括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讨论了膜电极的构造、响应原理以及应用等问题。
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掌握玻璃电极的响应原理、特性及pH的测定,掌握晶体膜电极(F电极),了解液膜电极、气敏电极和酶电极;熟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掌握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掌握电位滴定法。
重点:掌握玻璃电极及晶体膜电极的响应原理、特性;掌握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掌握电位滴定法。
难点:响应原理;离子活度的测定方法;电位滴定法。
第一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原理1、离子选择性电极分类2、玻璃电极3、晶体膜电极4、液膜电极第二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1、电位选择系数2、线性范围和检测线第三节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1、浓度和活度2、标准曲线法3、标准加入法4、测量误差第四节电位滴定法1、方法原理2、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1)E-V曲线法(2)ΔE/ΔV-V曲线法(3)ΔE/ΔV-V曲线法3、指示电极的选择作业:1.2.第11章离子选择性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如何表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优劣?直接电位法的误差来源有哪些?电解、库仑及电导分析法学时:2基本要求:重点介绍了电解、库仑及电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仪器装置和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