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分析和研究一门重要技术,也是分析化学发展方向。
本课程教学目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牢固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以及仪器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了解。
此外,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有一些初步了解,从而为其今后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铺垫。
在完成该课程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等知识前提下,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选择最为合适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二、课程目标现代仪器分析是以测量物质物理性质为基础分析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并成为现代实验化学重要支柱。
仪器分析一些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已成为食品研究人员所必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环节。
课程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仪器分析方法和原理,能根据实际任务合理选择分析方法和测试条件,解决生产和科研中测试问题。
三.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地位,了解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仪器分析方法特点;仪器分析在食品科学中作用;仪器分析发展趋势。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一、学习目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基本原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基本装置以及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新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电磁辐射不同区域(一般)识记:电磁辐射不同区域。
(二)光学分析法分类(一般)识记:光学分析法分类。
(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基本原理(重点)识记: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原因。
理解: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四)光谱分析仪器主要组成及其作用(重点)识记:光谱分析仪器基本装置。
理解:光谱分析仪器主要组成(光源、光谱仪、观测设备)作用。
(五)光谱定性分析基本原理(重点)识记:光谱定性分析基本术语:灵敏线、最后线、共振线、分析线。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6216〕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12〕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30〕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职业能力训练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必修课程,是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和培养分析操作技能的课程。
本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为考试课,计划学时72学时。
(2)课程任务:本课程打破理论加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做中学,学中做”。
针对化工专业的岗位要求,结合实际的化工产品,注重分析检验的操作技能培养。
参照化工企业操作工人的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在内容上以“理论够用为度”为原则,突出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利用学院的分析检测实训中心尽可能地进行实践生产实际中涉及的产品检验工作,把这种实践过程作为培训现代化企业人才的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具有职场化氛围的实训中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适合工厂生产实际要求的具体实训项目,让学生掌握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工厂所涉及的各种规范要求和工作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吸收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也使学生更加关心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动态,关注其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课程衔接:先行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顶岗实训及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实验室常见仪器的操作和各种实验方法。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化学所属教研室:分析化学课程代码:ZBB09202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分学时: 1 学分/ 18学时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仪器分析》是四年制化学教育本科专业类的专业选修课,是在学生学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化学教育专业教学的要求,本课程教学以解决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主,讲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化合物结构鉴定上的应用。
(二)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本课程面向化学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课程实施理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拓宽视野的过程。
3.注重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应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 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1.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本着为地方经济、教育服务的原则,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
2.总体设计原则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有机、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波谱知识、原理,为实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仪器分析》课程标准(供2009级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用)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学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我们在岗位调研和深入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和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为了了解和学习国内同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和经验,我系先后派出8名教师参加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的新一轮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工作。
通过学习、调研和讨论,我们在总结多年药学专业教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以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的传统模式,初步形成“针对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体现‘四化’特色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共识。
1.教育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2.培养方向动态化课程体系应体现“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方向”特色,充分体现在统一基础知识平台上进行分流培养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原则。
为学生发现自己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适应社会需求动态变化提供可能。
3.课程体系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六个课程模块,从分析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入手,在确定岗位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岗位课程。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仪器分析技术适用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检测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仪器分析技术》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和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在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化学基本能力综合训练等课程基础上学习各种分析仪器检测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仪器的操作、维护和简单故障排除,掌握利用仪器对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和化学检验工(高级)、食品检验工(高级)等技能鉴定打下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1.2设计思路对于《仪器分析技术》课程的设计,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和检测方法需要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坚持以实用、够用、可持续发展为标准选择教学内容,针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在生产实践工作中能够满足“必需、够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突出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性。
具体课程设计思路和理念如下:(1)围绕学生毕业后在食品行业、质检、商检等企事业单位分析检测岗位的具体工作需求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的应知、应会要求选择教学内容;(2)以分析仪器在检测中的应用为主线,根据企业、质检、商检检测内容设计训练项目。
保证学生“现在学”和“未来用”的零距离对接,同时达到拓宽学生就业岗位的目的;(3)项目的实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缩短了理论与技能之间的距离,有效实现学以致用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真正实现能力的迁移训练。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学分为4.5学分,课程内容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结构与学时分配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根据岗位需要,食品检验工(中、高级)、化学检验工(中、高级)、企业质检、第三方检测需要,掌握仪器分析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维护的基本知识;掌握根据检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仪器进行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了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概念、有关定律公式和数据处理方法;2.了解各种仪器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仪器分析方法;3.了解各种仪器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应用范围,通过实训使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初步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4.通过教学,逐步增强学生的法律、环保、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一定的安全、环保知识。
二、课程内容三、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场地与设备①理论授课教室理论课教室除了配备常规的黑板、桌椅外,还需配置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以小组学习为主,全班以7~8人为一组,分为6个小组,每组需配备一台电脑供学生查阅资料。
②实训室实训室应配有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还需配有电源、空调等基础设施。
2.师资要求①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②在企业从事相应专业工作(含企业挂职锻炼)累计达半年以上,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累计1年以上企业相应专业经历(含企业挂职锻炼),并具备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
③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④兼职教师应具备相同或相近专业工程师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具备承担任教课程所需的业务能力。
3.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动画使学生更易掌握方法原理;采用大量图片或者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和仪器,不要对各方法的原理作太多阐述,防止内容偏多、偏深;结合录像、实物和动画使学生更易掌握仪器结构和操作。
通过实样分析操作使学生掌握样品分析程序、教学中通过分析相关的实例,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分析方法的对比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以至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仪器分析总学时数:150学分数:开课单位:化学工程学院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工业分析技术)一、课程的性质《仪器分析》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培养化工、石油、医药、冶金、轻工、电子、建材、纺织、农业、商检、环保等行业化学检验职业岗位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
它是在学生学完相关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掌握了必要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之后开设的。
该课程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含量,是分析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和强调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指导下,基于工学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等开发设计。
尽力做到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似,实践场景与工作场景一致,实践内容来源于实际工作一线。
根据各种仪器分析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采用循序渐进与典型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课堂与车间融合,课内与课外的融合等形式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各种仪器分析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三、课程基本目标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分析仪器,能对工业产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试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仪器分析所必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为学生毕业后能结合企业实际产品进行仪器分析的应用,胜任化工类行业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职业行动能力:(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中所用仪器的各个组成部件;2、了解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类型;3、理解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4、理解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相关分析流程;5、合理应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的专门术语;6、理解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的条件选择与优化原则;\7、合理应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定性或定量、定性和定量方法;8、能验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具有评价相关产品品质的知识;9、理解仪器分析中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10、应用相关的资料检索、实验室管理知识;(二)能力目标1、职业专门技术能力(1)能独立操作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中所用的仪器;(2)针对具体样品能完成从试样处理到仪器操作,试验条件确定,定性或定量分析、数据处理,结果验证的整个过程,准确表述分析结果;,(3)能对实验数据,分析方法作出科学的评价。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高职)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1课程信息表表2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含校外专家)二、课程性质:必修仪器分析是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的专业基础课,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业分析专业一门重要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其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仪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示波极谱仪、pH计、电位滴定仪、气相色谱仪等基本原理,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仪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示波极谱仪、pH计、电位滴定仪等使用方法及一些简单的排故障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期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为从事分析检验工作打下必备基础。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训则压缩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将基本操作融入综合实验、分析项目与课程项目为一体。
根据分析项目的程序要求,按照分析项目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分析项目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强化分析测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分析检验的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供2009级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用)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学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我们在岗位调研和深入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和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为了了解和学习国内同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和经验,我系先后派出8名教师参加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的新一轮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工作。
通过学习、调研和讨论,我们在总结多年药学专业教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以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的传统模式,初步形成“针对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体现‘四化’特色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共识。
1.教育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2.培养方向动态化课程体系应体现“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方向”特色,充分体现在统一基础知识平台上进行分流培养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原则。
为学生发现自己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适应社会需求动态变化提供可能。
3.课程体系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六个课程模块,从分析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入手,在确定岗位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岗位课程。
4.知识体系综合化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应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特点和多个岗位需求,体现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方面、前沿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方面,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体现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以便及时适应药学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和高新技术转化迅速的特点。
二、课程性质1.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应用非常广泛。
按照测量过程中所观测的性质分类,仪器分析法可分为电化学分析法、一般光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
近几年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光谱与光谱的联用、光谱与色谱联用,使得复杂化合物的分析变得容易起来。
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训,直接为后期《药物分析》、《药物检测技术》、《药品与食品检验检测》、《生物检测技术》等课程服务。
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仪器工作原理、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仪器分析》于第2学期开设,共36学时;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基本原理、掌握仪器使用。
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并达到如下目标: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仪器:pH 计、电位滴定仪、永停滴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基本原理,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仪器:pH 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使用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后期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素质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有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刻苦、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为从药物分析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章序理论实训1电化学分析法6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83红外分光光度法44液相色谱法45气相色谱法66高效液相色谱法67其他仪器分析法2合计3636理论与实训之比1:1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学时活动建议1电化学分析法第一节概述1、了解电化学分析法的概念2、说出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第二节电位法的基本概念1、说出化学电池的概念2、叙述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结构、原理第三节直接电位法1、说出直接电位法概念2、阐述溶液的pH测定原理3、讲述溶液的pH测定方法第四节电位滴定法1、说出电位滴定法概念2、叙述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及特点3、讨论应用与实例第五节永停滴定法1、说出永停滴定法概念2、讲述永停滴定法原理3、讨论应用与实例61.讲授。
2.小组讨论3.运用多媒体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了解光学分析法的概念2、叙述光谱分析的基本概念3、讲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的吸收第二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叙述透光率与吸光度2、讲述光的吸收定律3、说出吸光系数、吸收光谱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说出分光光度计的一般结构2、简述分光光度计的光学性能3、简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四节分析条件1、说出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2、说出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3、说出参比溶液的选择第五节定性与定量分析1、讲述定性分析方法2、详述定量分析方法3、讨论实例第六节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1、简述基本概念2、讨论实例81.讲授2.小组讨论3.运用多媒体3红外分光光度法第一节概述1、了解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2、说出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图及表示方法3、讲述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的区别第二节基本原理1、说出振动频率的计算方式2、讲述振动形式、振动自由度与峰数3、讲述吸收峰的峰位、强度及影响因素第三节红外分光光度计与制样1、说出常见类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及主要部件2、简介工作原理3、叙述制样方法第五节红外光谱法的应用1、说出定性分析与结构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41.讲授2.小组讨论3.运用多媒体4液相色谱法1、说出色谱法的分类2、讲述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柱色谱法1、详述柱色谱2、讲述固定相及选择3、讲述流动相及选择第三节薄层色谱1、说出原理2、讲述吸附剂、展开剂的选择3、讨论操作方法4、介绍定性与定量方法第四节纸色谱法1、说出原理2、讨论实例41.讲授2.小组讨论3.运用多媒体5气相色谱法第一节概述1、说出气相色谱的分类及特点2、介绍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概念1、讲述基本概念2、讲述基本术语第三节色谱柱1、说出色谱柱的类型2、说出固定液的分类及选择第四节检测器1、介绍检测器的类型2、简介常用的检测器及性能指标第五节分离条件的选择1、说出分离度的概念2、介绍分离条件的选择第六节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1、简介定性分析方法2、叙述定量分析方法3、讲述定量计算方法第七节应用与实例61.讲授2.小组讨论3.运用多媒体6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一节概述1、说出高效液相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异同第二节基本原理1、简介基本原理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61.讲授2.小组讨论3.运用多媒体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活动建议《仪器分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简练、生动的教材引导,才能逐步获得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中应注意:1.突出学生主体。
在理论讲授灌输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互动式”、“引导式”,如小组讨论、实例分析讨论、PPT、研究性教学、项目教学和模拟情景教学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
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更增强了知识的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和社会能力。
2.突出实践能力。
《仪器分析》教学应尽量安排在实训基地和仿真的环境中,让学生熟悉和习惯今后工作的氛围;同时结合多媒体实例展示、组织讨论或进行情景模拟,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二、学习评价建议1.遵从全方位评价的原则。
实施《仪器分析》学习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本课程的结果,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如学习兴趣与态度、基本理论及技术掌握与运用能力、主动学习的方法能力与合作精神等。
2.遵从多元化评价的原则。
在评价主体上应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在评价方式上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笔试与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3.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功能。
既要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又要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使学习评价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一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确保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1、说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2、讲述液-固吸附色谱法3、讲述化学键合相色谱法4、讲解流动相的要求和洗脱方法第四节高效液相色谱仪1、说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2、讲述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第五节应与示例1、说出分离条件的选择2、讨论实例7其他仪器分析法第一节荧光分析法1、说出一般概念第二节核磁共振波普法1、说出一般概念第三节质谱法1、说出一般概念24.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评价应与分层次、学分制、教学安排相结合,对不同学生设有不同的标准,且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为评价目标,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