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介绍
颅内血肿微创除技术ppt课件
颅内血肿微创去除技术重点之一是血肿的 准确定位,定位方法也是微创术的难点, 总结近八年来宽广医务人员运用较广,穿 刺胜利最高、既简捷,又方便运用的方法: A. 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B. CT片定位 法;C. 二点定位法等三种。为了确保穿刺 胜利,做到一针见血,积大家的临床阅历, 我们特别强调还有条件的单位,都应优先 思索采用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因该定 位方法既顺应于颅内任何部位的血肿,操 作又简便,穿刺胜利率高,下面详细引见 血肿定位的相关知识和这三种定位方法。
〔3〕双侧脑室呈铸型血肿,采用双针同时 穿刺双侧脑室前角或侧脑室三角区。
〔4〕基底节、丘脑、小脑出血并血肿破入 脑室,靶点可直接选择在基底节、丘脑、 小脑血肿中心位,凡破入脑室血肿引起脑 脊液循环梗阻者,都要另加打一微创针在 积血较多的一侧脑室,如血肿量过大,破 入双侧脑室,且呈双侧脑室铸型血肿,病 情非常危重,那么应采用三针治疗,双侧 脑室都要各加打一微创针,以尽快排空血 肿,挽救患者生命。
〔1〕确定血肿穿刺平面N、头 表穿刺点G、 穿刺靶点H方法同上〔略〕 〔2〕确定穿刺描准点L 〔3〕在头表确定穿刺描准点L的位置
〔4〕划线 按照CT下直接定位法和CT片定 位法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在患者头表分别划 出血肿穿刺平面标志线,并在此标志线上划 出头表穿刺点G和穿刺描准点P的准确方位。
〔5〕在患者头表确定头表穿刺点
按以下三步进展:
a.在头表划出正中矢状线,在前额部 正 中矢状线与血肿穿刺层面线必有一交汇点 P〔此点与CT片中P点同位〕;
b.用不断角尺摆放在患者头表血肿穿 刺层面线上标志,要求其中直角尺一条直尺 摆放在患者前冠状线方位上,另一条直尺摆 放在最外侧线方位上,两直尺都要摆放在血 肿穿刺层面头表标志线上,两直尺内侧沿的 交点相当于CT片上O点;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占据了我国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地位。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进步。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微创手术技术在脑出血治疗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就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该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创伤、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脑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原理及技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技术清除颅内出血引起的血肿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主要通过在局部麻醉下,经皮或经鼻进入颅内,利用微创治疗设备将血肿进行清除,手术创面较小,创伤轻微。
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进行传统的开颅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同时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也较短。
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适应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对具有一定条件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该技术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的患者:1. 年龄较大的脑出血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差,传统手术的手术风险较大,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成为了治疗的首选方法。
2. 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脑出血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由于这些疾病可能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影响,降低手术风险。
3. 颅内血肿较小的患者,传统手术可能存在一定的创伤和并发症,微创手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脑组织,降低手术风险。
四、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注意事项虽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进行这项治疗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避免术后出现问题:1. 术前全面评估。
在进行微创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符合该项手术的适应症。
2. 术中严格掌握手术技巧。
微创手术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严格掌握手术的操作技巧,避免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创伤。
3. 术后密切观察。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讲解课件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
三、手术时机 最佳手术时机为发病后12-24小时,不足2小时者易发生再出血。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
四、术前准备 一般准备:血生化,胸透心电图,血糖肾功,颅脑CT,备皮,签署手术同意书。 控制血压在150/90mmly左右。 确保呼吸道畅通,及时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烦躁患者需给予镇静治疗。 器械准备:电动钻,穿刺针具一套。 药品准备。
血肿半固态部分的处理:用5ml注射器抽吸3~5ml生理盐水,用适当力度快速推注、缓慢回吸,重复2~3次,正负压力交替在血肿清内形成压力震荡,可使血肿中央部分破碎形成一个空洞。用25~50u/ml肝素生理盐水液或单纯生理盐水冲洗液,冲洗时必须严格遵循“等量置换”或出多于入的原则。 液态部分和半固态部分的抽吸,控制在血肿量的30%左右(较大血肿不超过15ml),血肿余下部分可通过“等量置换”冲洗液及引流液方法排出。 血肿紧密固态部分的处理:用3~5ml血肿液化剂注入管内,液化剂注射后在加注1.5ml生理盐水将保留在馆内的液化剂全部注入血肿内,关闭引流管。 4)连接管接无菌引流袋,闭管4小时后开放引流管。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
二、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1. 出血时间(发病时间)≤2小时。 2. 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大剂量抗凝治疗。 3. 全身严重疾病,难以治愈者。 4. 脑疝发生单侧瞳孔散大≥6小时,双侧瞳孔散大≥2小时。 5. 家属不同意手术拒绝签字者。 6. 局部头皮严重感染者。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
2)冲洗、液化周期 微创术后,根据复查CT的情况,进入重复液化周期。一般第一个24小时内,运用上述方法作3~4个周期处理。第二个24小时酌情使用2~3个周期,这样血肿将会在3天内基本被清除掉。3~5天内根据病情拔管,原则上保留针时间不超过6天。 冲洗方法:忌用暴力,抽吸负压应维持在0.5~1ml负压之内,冲洗时以一定力度推注冲洗液,同时观察注入后,自引流管流出液体的质和量的情况。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颅内出血是指在颅骨内发生的出血现象,通常会造成颅内压增高、缺血性病变等问题,常常情况下需要及时治疗。
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出血类型,常常需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清除术已经成为了目前颅内血肿治疗的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颅内血肿治疗的成功率和治愈率。
颅内血肿的分类颅内血肿按照发生的位置和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种:1.硬膜下血肿: 血液积聚在硬膜与颅骨之间,并压迫大脑产生症状。
3.脑内出血:发生在大脑内部的出血,常常发生在脑室、脑干、丘脑等大脑部位。
4.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进入脑膜上的蛛网膜下腔,并积聚增多,压迫大脑产生症状。
传统颅内血肿治疗方法传统的颅内血肿治疗采用传统颅骨开颅及血肿清除手术方法,风险较高,恢复时间长,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较大,常常需要长期住院观察和护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许多痛苦。
因此,医学界一直致力于开发创新的颅内血肿治疗方法,以期减少治疗风险和创伤,提高治疗效果,传统颅骨开颅手术逐渐逐渐被微创手术代替。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比传统颅骨开颅手术更加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其操作方法为在患者头皮上直接开一条2-3厘米的小切口,通过显微镜引导抵达颅内止血带,清除颅内血肿。
此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体检、化验等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
如果患者吸烟、饮酒、患有高血压等疾病,需要在手术前及时加以控制和治疗。
手术过程手术过程首先要在患者头部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医生会在患者头皮上直接开一条2-3厘米的小切口进行显微镜引导,抵达颅内止血带附近,随后直接用一个小吸管去清除颅内血肿。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还会用到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仪等器材,以帮助更好地清除颅内血肿。
整个手术过程大约需要30-60分钟不等。
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期。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PPT精品文档36页
2020/5/8
9
(一) CT引导、标志物定位法
2020/5/8
10
该方法是在CT扫描的同时,按照三维立 体定向的原理,对所穿刺的血肿进行准 确的定位。其原理是通过CT扫描的层面 图选择血肿最大切层作穿刺层面,即确 立穿刺针在水平(三维中的水平面)面 上的方位;穿刺平面和穿刺靶点确定后, 通过移动头表标志物摆放的前后方位, 来确定头表穿刺点的位置,头表穿刺点
2020/5/8
23
2020/5/8
24
2020/5/8
25
c.调整摆放在前冠状位直尺摆放位置,如 上述举例中某患者,应使摆放在前冠状位 直尺6cm处正好落在正中矢状线上(相当于 CT片上P点),在摆放在最外侧矢状线方位 上直尺7cm处(相当于CT片上R点),用一 棉签从此点R出发,平行于前冠状位直尺, 并向中线延伸,直达患者头表,用龙胆紫 在头表点表记,此点即为头表穿刺点G的确 切位置。
2020/5/8
7
(5)脑叶、硬膜下、硬膜外 血肿穿刺靶点应选择在靠近 颅骨内板最近、血肿最厚、 最大层面上。
2020/5/8
8
《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法》
颅内血肿穿刺定位是微创术治疗的关键 步骤,准确的定位对提高血肿穿刺成功 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节重点介绍三 种临床上常用的、简易三维立体定位法。
2020/5/8
2
《血肿穿刺平面(N)的选择》
原则上选择既是血肿的最大CT 层面,又是血肿中心的层面作 为穿刺平面N。
2020/5/8
3
《血肿头表穿刺点(G)的选择原则》
(1) 避开头皮颞浅动脉主干、静脉窦 ( 矢 状 窦 左 、 右 旁 开 2cm 和 横 窦 上 、 下 2cm内不能选作穿刺点)、侧裂血管和脑 重要功能区(如运动区等)等。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优质荟萃)
守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和保守组。
参照一类
5
表2 三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有效率(%) 无效 死亡率(%)
微创组 23 6 手术组 21 2 保守组 35 5
13
2 91.31
2 8.69
8
3 61.90
8 33.33
7
3 42.86
参照一类
17
参照一类
18
参照一类
15
2、不需要复杂设备和环境,采用局部麻 醉10min内完成手术操作,对年老体弱或 病情较重的病例可以在床旁实施手术。
3、手术后并发症少(5%),复发率低 (7.5%),耐受性好,8例80岁以上患 者均顺利康复。
参照一类
16
微创穿刺引流术简便
迅速、安全有效、创伤小 (针外径仅3mm )、并 发症少等优点,适于临床、 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参照一类
3
2、结果 表1 三组病例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x±s)
组别
微创组 手术组 保守组
治疗前
36.60±3.56 36.90±3.53 36.63±4.59
第1天
22.43±3.44 29.53±4.68 35.66±3.71
第5天
16.13±3.44 22.71±3.33 32.03±3.38
2、结合血肿液化剂的使用,能早期快速 清除血肿,在发病24小时内及时减轻 HCH所致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参照一类
9
3、微创清除术方法简便,创伤小; 4、不受年龄限制:所治患者最大
年龄93岁; 5、手术时间短,疗效好; 6、死亡率低,并发症少;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4期副主任医师罗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州434000)因天气冷、长期高血压,去年11月的一个下午,陶大爷突发胡言乱语、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被送到我院急诊科,初步诊断为急性脑卒中。
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
颅脑CT提示左侧脑出血,出血量达70毫升。
神经内科主任确诊患者为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病症,若救治不及时,很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开颅手术虽有一定疗效,但创伤大,费用高,死亡率仍高达40%-60%。
陶大爷出血量大,年事高,意识障碍,治疗更有难度。
老人的病情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神经内科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在科主任的带领下迅速评估病情,决定为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征得家属的同意。
通过CT准确定位、细针软管穿刺、抽吸血肿、血肿液化剂应用、持续引流5步骤,陶大爷颅内血肿被清除,手术十分成功。
术后第一天陶大爷意识清楚,讲话清晰,第二天可以吃东西,引流三天后血肿完全清除。
半月后陶大爷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能独立活动,并顺利出院。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之一,占全部脑中风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 40%,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脑出血患者往往由劳累、情绪激动、用力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且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很高。
幸存者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1.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以及身体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而无法耐受手术者。
对大于40毫升的颅内出血患者,此方法的死亡率几乎达100%。
2.开颅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多、患者有明显颅内高压症状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手段。
但开颅手术创伤大,费用高,而且对相关医疗设备及医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什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颅内血肿手术治疗方法需要进行颅骨开颅,切开大块颅骨,再将颅内血肿清除。
这种手术方式有很大的创伤,术后恢复周期长,容易并发感染等并发症。
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出现,通过微创技术将颅内血肿清除,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的恢复周期也会明显缩短。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适用于急性颅内血肿、慢性颅内血肿和脑出血等颅内血肿的治疗。
特别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或者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患者颅内血肿的位置和大小也是选择微创手术的重要考虑因素。
1. 减少创伤: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通过微创手术技术进行,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大块颅骨的创伤,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2. 缩短恢复周期: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术后,患者的恢复周期较传统颅内血肿手术明显缩短,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 减少并发症:传统手术治疗颅内血肿术后易并发感染等并发症,而微创手术治疗减少了手术创伤,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创伤美观: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手术切口较小,术后创面愈合迅速,创伤美观。
虽然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患者的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颅内血肿的位置和大小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2. 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各项检查,确保患者身体条件适宜手术。
3. 术中操作:术中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成功手术的关键,确保患者术后的休息和恢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讲课课件
01
02
03
04
微创
该技术创口小,对脑组织损伤 小,术后恢复快。
定位精确
利用影像设备进行精确的定位 ,提高手术成功率。
安全性高
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颅内 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安全性更高
,并发症更少。
适应症广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颅内 血肿,特别是高血压性脑出血
和外伤性颅内血肿。
技术应用范围与限制
应用范围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讲课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引言 • 颅内血肿概述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介绍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操作流程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效果与 评价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典型病例分 享
01
引言
课程背效的治疗以降低对脑组织的损伤 。
病理
颅内血肿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压迫脑 组织,导致脑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危 及生命。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血肿的症状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偏瘫等。
诊断
通过颅脑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颅内血肿,同时需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 进行综合诊断。
03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介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优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已成为治疗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 。
课程目标
01
掌握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02
了解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技术的手术操作流程和 技术要点。
03
掌握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技术的术后护理和康复 指导。
技术原理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
第14页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十、穿刺过程中再出血原因及处理
(二)处理
小量鲜血只需快速控制性降低血压,普 通降至100/70mmHG,配制冰盐水 200ml+正肾2mg+凝血酶4000万单位冲 洗液,每次2-3ml,重复冲洗至冲洗液变淡、 变浅。
大量出血难以控制时,需马上备血,做 开颅手术准备,向家眷再次交代病情。
抽吸量不超出总量2/3,若吸出脑组织及鲜血应停顿抽吸,亲密注意引 流量、颜色、改变等。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
第10页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七、冲洗与注药
检验侧管证实无活动出血后,可用冲洗 液或生理盐水等量冲洗。注意:入量等于或 小于出量。冲剂量多为2-4ml,不要超出 5ml,酌情决定冲洗次数。然后用2-4ml生 理盐水加尿激酶2-3万单位从侧管注入,闭 管4小时。日后每日2-3次,穿刺清除技术mpst
第12页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九、拔管指征 1. 术后患者意识好转,症状减轻。 2. 引流液变淡、变浅。 3. 术后CT复查血肿基础吸收。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
第13页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十、穿刺过程中再出血原因及处理 (一)原因 1. 病人血压过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 穿刺位置欠准确,累及血肿边缘。 3. 穿刺过猛、过深,未避开主要血管。 4. 过分抽吸,不恰当冲洗。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
第11页
微创颅内穿刺技术常规
八、术后管理
术后常规综合施治,3日内复查CT。若 病情稳定,早期复查CT,深入了解血肿残 留量及穿刺针位置,可做适当调整,必要时 可行第二枚穿刺针穿刺。每日2-3次尿激酶 溶解直至血肿去除。拔针后,创口可菱形切 除缝合,7天拆线,拔针后酌情腰椎穿刺, 深入了解颅内压及适当放液常规送检(生化 和培养)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讲稿课件
5、血块机化 术前评估
• 就病例3而言,我们常规用的肝素钠、尿激酶效果欠佳,第 5天仅引流出少量淡黄色液体,复查CT血肿变化不大。
• 这一看似简单的病例却引发我们深思:
•
1、回顾患者第一张CT是否有明确的手术指针,但仔
细看不难看出当时部分血肿机化,推测出血时间较长,但
2、外伤性颅内血肿:
1)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幕上≥30ml,幕下≥10ml), 病情稳定,短时间不至于出现脑疝
2)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参照脑出血 4)颅脑损伤并发脑疝发生和阻塞性脑积水者
禁忌症:
1、脑干功能衰竭:比如双瞳孔散大>2h,单瞳孔散大>6h 2、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 3、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 4、出血时间<2h 5、病人家属不同意手术 6、局部头皮严重感染 7、全身体严重并发症且难以治愈 8、散在多发血肿 9、脑血管淀粉样变性
病例分享
病例4 患者,女,84岁, 因“头晕头痛伴四肢无力、 行走不稳8天”入院。入 院时意识模糊,言语略 含糊,双上肢肌力4级, 双下肢肌力3级,步态不 稳。
• 入院第2天行微创术, 无液体引出 !!!
※复查CT位置良好! WHY?
病例分享
“简单”病例,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治疗的适应症? 术前如何进行充分评估?
至今,我院成功救治的患者年龄最大者93岁。
微创清除术技术流程
手术 时机
术前 准备
病例 选择
拔管
高血压脑出血 硬膜下、硬膜
外出血
穿刺 引流
CT引导 下定位
麻醉 方式
病例选择:即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摘要】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技术。
本文探讨了该技术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优势和治疗效果。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微创性、精准性和安全性等优势,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未来该技术可能在脑出血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注意技术的局限性,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治疗、新技术、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优势、治疗效果、未来发展方向、意义和影响、局限性。
1. 引言1.1 脑出血临床治疗新技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概述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利用微创技术,通过小孔镜或内窥镜等器械进入颅内,清除血肿,达到缓解颅内压力、改善脑缺血、减少神经细胞损伤等效果。
相比传统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优势及治疗效果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促进该技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推广和应用。
2. 正文2.1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原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原理是通过显微镜和微创手术技术来清除颅内血肿。
该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将导致出血或血肿的组织进行清除,以减轻颅内压力和神经损伤,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手术主要分为减压和清除两个步骤。
通过减压操作来缓解颅内压力,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随后,在清除血肿的过程中,医生将尽可能清除所有可疑的出血血肿组织,以减少血肿的扩张和脑损伤的发展。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原理是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地清除血肿,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这种微创手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对于治疗颅内血肿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
临床资料
• 通过基线(OM或EM线),利用特 制的筛状直角定位标尺确定穿刺点 部位,避开大的血管、静脉窦以及 重要功能区等重要解剖部位。
• 标记出头皮钻颅点,龙胆紫标记, 碘酒固定。
a c ed
b
手术方法
选用合适长度YL-1型血肿粉碎穿 刺针,用特制限位器固定于穿刺针 针体,使针尖保留的距离为该处颅 骨内板至头皮的厚度。
手术方法
• 常规消毒局麻后,用手电钻顺时针方向转 动直接穿透颅骨层;
• 退去限位器,拔去钻芯,换成塑料针芯, 缓慢将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央;
• 拔去塑料针芯,密封穿刺针顶口,侧口接 引流管,用注射器震荡抽吸
手术方法
液态部分抽出后,从穿刺针顶口置 入连接塑料管和注射器的针型粉碎 器,每次用适当力量将3ml液化冲 洗液推入血肿腔,利用射流作用击 碎胶冻状血凝块,血肿液自侧管引 流出颅外 。
• 针形血肿粉碎器末端有一组微孔,可 在血肿范围内各部位连续地、全方位 地进行冲洗、破碎,使粘稠的血肿不 断被稀释、搅碎后从侧孔排出
结论
生物酶血肿液化剂主要成分为尿激 酶、地塞米松,该成分能使坚密凝 血块在数小时内溶解液化,以利于 颅内血肿的引流和清除,减轻了血 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毒性作用, 术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提 高。
临床资料
治疗结果 :
I 级 :10例,占手术人数的50%; II 级 :7例,占手术人数的35%; III级 :2例,占手术人数的10%; IV级:1例,占手术人数的5%; V级:0。
结论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使用的YL-1型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外径仅3mm,损 伤小,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只受到 一次穿刺的损伤
临床资料
本组共选择病例20例。 其中男11例,女9例; 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
高复发率的特点。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大样本人群监测资料,我国城乡脑血管病病死率近年一直
呈上升趋势。
北京、天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一些城市和农村脑卒中已升为各种死因的第一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上升的速度约为2-3%,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发病率更为严重。
据八十年代完成的大规模城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超过150万,死亡12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600万,其中75%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增高,预计今后几十年内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还会继续上升,危害将日趋严重,每年造成数百亿元的损失。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
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寻求一种治疗效果肯定而广大农村基层医院能够掌握开展的新的治疗技术
势在必行。
我国的脑卒中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脑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西方国家脑出
血约占全部卒中的10%左右,而我国约占总数的35%-40%,个别地区高达45%以上。
全国每年发生脑出血(首次发病)患者约为80-100万,加上复发病例估计每年超过100万。
加之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外伤性脑出血发病数急剧上升,目前外伤性脑出血患者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 万。
多年来国内对脑出血治疗一直是个难题。
原因其一是城市中一些大医院神经外科床位紧张,而
传统的手术方法效果又不太理想,术后压床严重;二是大多数中层、基层医院,特别是农村基层医
院没有手术条件和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而此病在农村的发病率尤为严重。
因此,基层医生在接
到脑出血患者时往往束手无策。
一些患者因转院而延误了抢救的关键时机,直接影响愈后。
还应特
别指出的是医疗费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但治疗费用非常昂贵,平均每例患者的
治疗费用在1-3万之间,这对广大农村患者是一个不可承担天文数字。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自97年问世以来,使广大基层医院的医生看到了希望。
这项新的治疗技术主要的特点是采用微创技术,患者在局麻的条件下,应用直径3毫米的穿刺针进入血肿,再配合生化酶技术液化血肿来达到治疗效果。
自97年至今,全国已有超过3000家医院使用此项技术。
到目前为止,各医院已治疗各类脑出血病例超过10万例。
据2002年11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的资料统计,所治疗病例中病死率比传统治疗方法降低15%以上,病
死率降至10-15%患者生存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项技术不但治疗效果较传统
治疗方法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治疗费用大为降低。
由于采用了有效而便宜的药物,患者全程的治疗
费用不超过8千元,平均治疗费用在3-4千元,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的负担。
目前本项技术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包括西藏、青海、甘肃等偏远西部省份,其中80%为县医院,也包括乡镇,职工医院。
目前应用本项技术治疗成功的脑出血患者,年龄最小的患者仅为出生4天的新生婴儿,此病例是由东顺德桂州医院(镇医院)韦玺主任完成。
年龄最大的成功病例为100岁的患者,由广东省177 医院李志超主任完成。
此病例曾被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
本项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
肯定,创伤微小,愈后好,基层医师经过培训都能熟练开展此项技术。
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技术,2003年2月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为广大医师开展此项技术提供了一个规范的指导。
总之,本项技术自97年开展以来,经过6年来广大医院医师的10多万病例的实践,证明此新治疗脑出血技术是一项成熟的、费用低、疗效好,适合广
大基层医院和医师掌握和开展的好技术,也易为广大患者接受。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解决了:
(1)快速,安全,创伤小的进入血肿技术;
(2)使血块粉碎液化,变成液体,很快地由穿刺针排出颅外的血肿液化技术;
(3)形成了完成的规范化治疗常规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的理论基础: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的理论基础理论归纳为:
(1)利用本方法的唯一专利器械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做为小创伤一次性 快速进取血肿的工具,快速建立起清除颅内血肿的工作通道,由于该针具的特殊设计, 使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只需受一次性微小针道创伤即可进入血肿,不但避免了脑组织 再损伤和再出血的发生,而且利用了颅骨自锁固定技术,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通过 快速建立起的工作通道,能马上排出颅内液态,半固态血肿,迅速缓解颅内压,为降 低死亡率,残废率,提高生存质量打下了基础。
并且该针具还具有连续冲洗清除血肿 的能力,可在治疗中保持颅内压力平稳,这点对治疗高龄患者至为重要,如广州177医 院李主任就曾用此方法救治了一位98岁的患者;
(2)利用生化酶技术,研制出了相关的血肿冲洗剂,血块液化剂配方,根据颅内血肿三种 状态存在的理论,配合针形血肿粉碎器,先对液态,半固态血肿用血肿冲洗剂冲洗、 融碎排出,再利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将血块液化剂均匀全方位地喷送到紧密凝血块的各 个部分,使血块快速同时降解,液化成流体排出,这也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其它 方法最大的区别之处,也是其先进之处,它应用生化酶降解作用代替了其它穿刺方法 的机械式破碎血肿,因此清除血肿快速,无损伤,无盲区,患者康复快,这也是提高 患者生存在质量的关键所在;
(3)形成了一整套临床操作常规,提出了适应症的范围及相关的处理方法,能尽可能地避 免并发症的发生,为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了保证。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 主要由配套专利器械,血肿液化技术及临床治疗方法组成。
1、系列针具研制成功解决了进取血肿的技术和方法,熟练的情况下1-2分钟就能进入血肿,快
速建立起一个清除血肿的工作通道。
针具应用自锁技术能将针尖牢固地固定在血肿靶点,
很安全,不会移动或切割神经组织,应用配套的针形血肿粉碎器,可以经穿刺针放入到血
肿中心,通过它用液流来冲刷血肿,并通过它将血肿液化剂均匀地喷射到血肿各个部位以
达到彻底清除血肿的目的。
2、血肿液化剂的研制,通过几年的研究,找到了一种高效,安全的血肿液化剂配方,通过它
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可高效、安全地彻底清除颅内血肿。
3、有一套完整治疗常规,在临床应用中严格规范地按照治疗常规去操作,可取得确定的疗效;
2000年4月,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 24个省对144家医院做了随机抽样调 查,统计结果如下:全国 24个省 144家医院共治疗了4912例患者,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3986例,平均出血量57.69ml,总病死率仅为12.83%,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死率为15.18%, 总致残率为22.5%,其中重残率(指卧床等)仅为6.75%,只占总致残率的30%。
该项技术早于1990年在北京市科委将本课题立项为市重点科研课题;1993年被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评为高新技术,并颁发证书;1993年国庆节,北京市科委举办科技潮活动中被评为北京市十大
重要科研成果之一,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并在重大科技成果展区展示; 1993年该技术重要专用器械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获实用新型国家专利;1994年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10名国内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的鉴定;1995年被复评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被列入北京市重大科研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996年被北京市第八届发明展览会授予发明金奖;1997年5月份在北京市举办了第一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全国培训班”;2000年7月在青岛举行了首届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协作
组(现更名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全国研究与推广协作组);2000年12月20日本项技术被评为卫生部第十批“十年百项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01年12月被国家“十五” 神外和神内相关课题列
为最主要研究内容之一;2002年被列为卫生部课题;2002年11月在长春举行了第二届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研讨会,并在会上颁发了首届微创技术推广奖及协作医院标志,通过了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手册。
应用范围:
高血压脑出血
外伤性颅内血肿
脑室、小脑、丘脑出血 囊性变、脑脓肿
活检使用特点:
新颖、高效 简单、安全 方便、普适 洁净、微创 高质、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