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发病部位总结
肝血管瘤总结
发病机制
以上均说明肝血管瘤的生长和复发与性激素有密 切的关系,外源性如口服避孕药物,内源性如怀 孕等,即怀孕或口服避孕药可使肿瘤生长加快或 治愈后复发。另有报道肝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表达阳性率高达78%,VEGF表达越 高,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越旺盛,由此肝血管瘤应 被视为新生物。但目前对激素在肝血管瘤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真正机制尚未了解,有待我们深入 研究,为临床药物治疗肝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
诊断依据
肝血管瘤的cT增强特征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 高密度强化与同层之腹主动脉一致;增强区域呈 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5min)扫描病灶呈等 密度充填,再延迟1h后病灶又恢复到平扫时之低 密度,有学者把这种征像简称为肝血管瘤特有的 对比剂“快进慢出”表现。而肝癌的cT增强表现 为“快进快出”的特有CT征像,即为早期(动脉 期)整个病灶达到均匀或不均匀之高密度,随后 迅速下降与密度上升的肝实质密度接近,2-3min 肝实质CT值开始下降与继续下降的病灶密度接近, 从而出现两次等密度交叉征,然后对比剂迅速排 出,恢复到平扫时的低密度影。
诊断依据
1.B超 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 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简单易行而无刨伤性,属首选影 像学方法。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 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 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 <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 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 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 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 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 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 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肝血管瘤
和肝血管瘤相鉴别的几种疾病
肝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肝内恶性肿瘤的鉴别。 1.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变病史, AFP可为阳性,静脉增强扫描有助鉴别。 2.肝转移瘤:部分肝内转移瘤增强扫描 可表现边缘强化,类似血管瘤早期表现,但延 时扫描呈低密度可资鉴别。 3.肝脓肿:一般病变周围界限不清、模 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典型的病变周 围强化,病变内气体存在。需结合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 , 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 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 肿瘤,多为大至30cm 者。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 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 肝区不适
4.MRI
T1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2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
肝血管瘤的防治
无症状者要定期复查肝脏B超(6-12月),肿瘤超过 4cm或多发者复查时间应该缩短。
预防和治疗肝脏的原发疾病如肝炎、肝包虫等。
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婴幼儿、青少年肝脏海绵 状血管瘤有较好疗效,常用泼尼松2毫克,每天3次, 亦可用至20毫克,每天1次;对限于一叶,肿瘤超过 6cm以上,尤其引起许多症状的大血管瘤应予切除。 病变广泛或多发肿瘤不能切除者可予肝动脉结扎术或 栓塞治疗。放射治疗亦能奏效。
肝血管瘤的分类和症状(1)
肝脏内血管瘤分两种类型:一型是海绵状血管瘤,较 为多见;另一型是真性血管瘤,较为少见 (1)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小于4cm者多无症状,常 于体检作腹部B超时偶然发现;4cm以上者约40%伴腹 部不适,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厌食、恶心 呕吐,也可长期发热、寒战和盗汗,类似肝脓肿。肿 瘤增大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 如吞咽困难、腹胀、腹痛、嗳气、黄疸和腹水等,孕 妇则可影响分娩。肝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可因反复 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肿块 很少自发破裂。 若因外伤、分娩时急产等可引起血管 瘤瘤体破裂而造成腹腔内出血、休克。瘤体内出血侵 蚀肝内胆道可造成出血而产生胆质血症。
血管瘤
淋巴管瘤症状淋巴管瘤是淋巴管的低流速畸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
这种畸形可以仅累及淋巴管,也可以涉及其他的脉管成份。
传统分类将淋巴管瘤分为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状水瘤,囊状水瘤是由于扩张的淋巴囊,不能以中心静脉系统建立交通所致。
这种病变主要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处,该部位可允许病变生长到一定的程度。
较小的淋巴管畸形可能缘于周边富于淋巴网的间质组织,其生长受到周围致密组织(如皮肤、肌肉组织)的限制,这些部位是该类畸形的主要发生部位。
大多淋巴管瘤在出生后两年被发现,颈部特别是颈后三角是最常发生的部位,尽管有时病变可累及或起始于下颌部、口底、颊部、腮腺和锁骨下区。
临床上淋巴管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无博动的软组织肿块,表面色泽正常。
较大的病变可以穿过筋膜间隙,表现为双侧膨隆;颈中部的病变还可以压迫食管和气管,产生呼吸道压迫症状。
大约10%的颈部淋巴管瘤可以扩展到纵隔,造成气管移位、呼吸困难。
尽管淋巴管瘤生长较慢,但有时由于内部出血感染,可以导致快速生长,导致病变周围的器官移位或受侵。
淋巴管瘤病因淋巴管瘤较血管瘤少见,淋巴管瘤是由原始淋巴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瘤。
淋巴管和血管属于同一来源,只有在以后发育过程中才形成血管和淋巴管。
淋巴管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
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管瘤与淋巴系统隔绝后,原始淋巴继续增长,且因与淋巴系统隔绝导致淋巴和内淋巴液聚集,淋巴管扩张,形成淋巴管瘤。
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
2、妇女在怀孕期间,受到环境污染,药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导致胚胎3个月内血管网异常增生扩张。
3、环境污染及食物因素。
4、外伤因素。
淋巴管瘤危害淋巴管瘤生长的速度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发现越早,侵袭性生长力越强,属于高分级病变;低分级病变往往出现较晚并发症少。
感染、病变内自发性或创伤出血,可使病变突然或迅速增大,病变通膨胀、侵蚀其内血管是其原因。
呼吸道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或由病变缓慢发展引起,也可由感染或病变出血突然导致。
血管瘤
血管瘤文章目录*一、血管瘤的概述*二、血管瘤的典型症状*三、血管瘤的病因病机*四、血管瘤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血管瘤的并发症*六、血管瘤的防治方案血管瘤的概述1、定义血管瘤(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
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
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4。
2、别称无。
3、发病部位头颈部。
4、传染性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婴幼儿。
6、科室肿瘤科。
血管瘤的典型症状1、血管瘤的典型症状早期症状: 瘤体外观看起来像葡萄酒斑状或杨梅状等。
用手触压血管瘤,则瘤体会褪色或缩小。
晚期症状: 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
侵及深层组织,即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如吞咽障碍、呼吸道阻塞、吐血、大出血等。
2、血管瘤的分类血管瘤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2.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通常发病于面部皮肤或是口腔黏膜部位。
毛细血管增生后,使血管被突起,颜色较为明显,呈现鲜红色或是紫红色,用手轻轻压后,就会褪色,形状像草莓型,因此也叫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另外,有的只是以红斑的形式表现出来,叫葡萄酒斑。
2.2、海绵型血管瘤:海绵型血管瘤多见于面部以及口腔部位。
会导致皮肤或黏膜表面隆起,不及时治疗,会向组织深部蔓延。
通常表现出青蓝色状,形状不规则,比较柔软,按压后会缩小。
这种血管瘤严重时会导致颌骨病变,造成面部皮肤畸形,出现面部功能障碍。
2.3、蔓状血管瘤:这种血管瘤多是指动静脉之间引起的脉管畸形,多呈现暗红色状,皮下组织血管扩张,形状迂回蔓延,可以感觉到血管的震动,医生听诊时可以听到风类似风声的杂音。
血管瘤课件
血管瘤
01
04
概述
治疗
02
05
血管瘤的发病情况
护理
03
常见的种类
一、概述
见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 全身血管瘤的60%,多属先天性,是由血管内 皮增生而来。多见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少数 见口腔粘膜(如唇、舌、颊、口底等)(附 图)。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 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蔓状血 管瘤最少见。
4、蔓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由曲张、蜿蜓、盘曲如肠襻状的异常血管群组成, 可见曲张的血管影,质软,用手摸有明显的波动感,且温度较 高。好发于成人的外部、口唇部和肢体部位。较毛细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少见,约占血管瘤1.5%。扪之有 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常见于头面部和肢端 (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与四肢广泛性动静脉瘘有所不 同。
海绵状血管瘤(舌及左颊部)
3、混合型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常见病之一,根据部位可分为 面部混合型血管瘤、口腔混合型血管瘤、头部混合型血管瘤、 颈部混合型血管瘤,好发部位多属于人体重要部位,如果不积 极治疗很可能造成巨大危害. 混合型血管瘤迅速生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 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 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 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 死、瘢痕形成。混合型血管瘤增大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继发性问 题,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因而出现呼吸、饮食、视觉、 听觉等的功能障碍。
四、治疗
原 则:
控制血管瘤增长 促进消退 保护美容及器管功能
指 征 :各类血管畸形、血管瘤面积大,增长快,
可能损害美容及伴各种并发症者,尤其 是头面部血管瘤 ; 血管瘤观察中持续增大,无明显静止消 退迹象或增长快速者
血管瘤的风险等级及分级依据
血管瘤的风险等级及分级依据
风险特征分级依据
1.0高风险
1.1节段型血管瘤>5cm、面部伴随结构异常(PHACE),瘢痕,眼/气
道受累。
1.2节段型血管瘤>5cm、腰骶部、会阴
部
伴随结构异常(LUMBAR),溃疡。
1.3非节段型大面积血管瘤面部(厚度达真皮或皮下,或明显隆起皮肤表面)组织变形,有形成永久瘢痕/毁形性风险。
1.4早期有白色色素减退的血管瘤溃疡形成的标志
1.5面中部的血管瘤高度存在毁形性损害的风险
1.6眼周、鼻周及口周血管瘤功能损害,毁形性损害风险
2.0中度风险
2.1面部两侧、头皮、手、足血管瘤毁形性风险,低度的功能受损的风险2.2躯体皱褶部位血管瘤(颈部、会阴、
腋下)
高度形成溃疡的风险
2.3节段型血管瘤>5cm 躯干、四肢溃疡形成的风险和永久的皮肤残留物
3.0低风险
3.1躯干、四肢血管瘤(不明显)低度风险的毁形性损害和功能损害
马琳《儿童皮肤病学》2014.09 第一版。
血管瘤
血管瘤血管瘤的症状是怎样的?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在生活中,大家都爱美,特别是女性朋友们要注意,这是很关键的,再有如果大家要引起关注,特别是那些爱美的女性朋友喜欢用一些化妆品,用化妆品多含激素,使用不当,特别是误用,会出现雌激素过多,导致血管瘤的出现。
性腺肿瘤,血管瘤的瘤细胞分泌较多雌激素。
脑内肿瘤也可以出现类似情况。
肝脏功能异常,雌激素生成与降解失衡,出现雌激素过多。
肥胖,脂肪细胞中会蓄积较多雌激素。
因此,这也是重要的诱发出现血管瘤的病因的因素。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常常吃一些营养品,动物源性,植物源性雌激素或雌激素类似物摄入比较多。
造成的一些内分泌失调,都是对身体不好的,可能会引发血管瘤的疾病的发生。
这是造成血管瘤的病因之一。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要引起特别的关注,特别是血管瘤病因,好的治疗办法是离不开这个疾病的发病因素和特征的,这是十分的重要的,再有关于这个疾病我们也要引起关注,特别是在饮食上,这是很关键的。
血管瘤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3%~8%。
它可以出现在人们各个部位,以皮肤、皮下组织最为多见,血管瘤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特别是在生后第一年。
尽管血管瘤是良性的,但它能破坏周围组织,有些血管瘤呈浸润性生长,从而造成儿童美容缺陷。
另外也可导致功能障碍。
在少许情况下,血管瘤又有恶性进程特点,可出现诸多的并发症如:溃烂、出血、感染等,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许多患儿父母发现孩子患了此病,认为是“胎记”,放弃了治疗,结果血管瘤瘤体发展迅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血管瘤的分类及病理
临床上常把血管瘤分成四类: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
一、毛细血管瘤的病理
毛细血管瘤属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而形成的积血,80%以上多在表皮。初生时多为鲜红色或毛细血管网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步加深,80%以上的青春期发展为葡萄酒红色。部分患者表皮长出黄豆
Rondn-osler-weber综合征,又称遗传性出血性血管扩张症或家族性出血毛细血管扩张症。基本病变为毛细血管扩张,壁菲薄,有时仅有一
层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组织缺乏肌肉,血管脆,不收缩。
六、Klippel-Trenally综合征
Klippel-Trenally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脉管系统异常,病因不详。病理改变为先天性肢体深静脉发育异常合并血管瘤,深静脉回流障碍,局部淤血,表浅静脉曲张,侧支循环加强,下肢血流供应增加,增长肥大。
七、Rendn-Dsler-rveber综合征
大小的结节状,破后出血难止。
毛细血管瘤也有海绵状毛细血管瘤,海绵状毛细血管瘤是大量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而形成的海绵体,称之为海绵状毛细血管瘤。血管网状的毛细血管瘤50%以上可以自愈。凡属形成整块红色的毛细血管瘤和草莓状血管瘤是不可自愈的。
毛细血管瘤压之色退,松懈压力后立即充血,很多毛细血管瘤在婴儿出生时已形成草莓状瘤体(外形似草莓)。部分这类的患者压迫颅骨下陷。若血管瘤生长在关节囊处可导致终生残疾。
二、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海绵状血管瘤属静脉血管畸形,它具有蔓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不同的是瘤腔内无搏动感。肿瘤多位于皮下,易于深入到深部肌肉,部分有完整包膜,易与周围组织分离,部分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生长较大,压迫周边大量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毛细血管瘤,使所处部位组织严重变形。
血管瘤介绍以及治疗
近期很多咨询血管瘤的,厚朴方舟医学顾问特意整理了比较全面的血管瘤资料,给大家介绍,以帮助大家。
血管瘤分类血管瘤从本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错构瘤),一种系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
按其结构分为四种,临床过程和预后各不相同—。
此外,血管瘤还常是某些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Sturge-Weber综合征即葡萄酒色素斑和同侧软脑膜瘤、Klippel Trenaunna三联综合征即葡萄酒色素斑加静脉畸形和肢体长度差异;Parkes-Weber’综合征与Klippel Trenaunay三联综合征表现相近,后者常伴动-静脉瘘等。
疾病概述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40%属先天性的。
血管瘤属于良性,很少恶变。
毛细血管瘤:为表浅的毛细血管扩张、曲折、迂回而成。
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
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
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的聚集。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
深部及颌骨内的学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血管瘤的一般症状1.鲜红斑痣鲜红斑痣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
出生时即存在,表现为小的红斑到大的红色斑片,颜色淡红、暗红或淡蓝色,形状不规则,不高出皮面,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
可分两型:(1)中位型鲜红斑痣见于枕部及面中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皮损不高出皮面。
(2)侧位型鲜红斑痣带见于一侧面部,亦见于一侧或数侧。
发生于面部者,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颜色变深,亦可高出皮面或其上发生结节,常伴发其他血管畸形。
根据受累血管部位及伴有炎症的不同而有Sturge-Weber综合征(软脑膜蛛网膜样鲜红斑痣)和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骨肥大性鲜红斑痣)的病名。
血管瘤
左前臂、腰部逐渐增大性包块8年余。
现病史:8年前洗澡时发现左前臂,腰部各有一黄豆大小包块,无皮肤红肿、溃烂、溢液、疼痛。
当时未在意,近来发现包块逐渐增大,有鹌鹑蛋大小,时有肿胀感,无疼痛、红肿等。
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左前臂血管瘤腰部脂肪瘤”,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佳,睡眠好,二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否认性病及冶游史。
无吸烟嗜好,偶有饮酒。
婚姻史:结婚17年,爱人体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
兄弟姐妹身体均健康,生有两女,体健。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T 36.5℃ P 80/min, R 20/min, BP 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可,自主体位,检查合作。
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五官端正,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下肢水肿,巩膜明显黄染,瞳孔同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耳无溢液,听力正常。
鼻翼无扇动,鼻通气好。
鼻窦无压痛。
口腔粘膜正常,牙齿全,正常。
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无脓性分泌物。
颈软,气管居中。
双侧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肿大,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语颤相称,双肺部叩诊无异常,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不明显,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cm最强,无抬举性冲动、震颤及摩擦感,心界不扩大,心律齐,心率80/min,各瓣音区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
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皮疹、色素沉着、瘢痕、静脉曲张、肿块。
全腹肌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液波震颤,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胆囊区无压痛,Murphy 征阴性。
双肾区无叩击痛。
膀胱无膨胀。
移动性浊音阴性。
丛状血管瘤病历
丛状血管瘤(T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其病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和部位:丛状血管瘤通常在儿童期发病,好发
于躯干、头颈和四肢近端。
虽然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但5岁以前是最常见的发病年龄。
在成人中,丛状血管瘤可能表现为手指或其他部位的病变。
2.症状和体征:丛状血管瘤的早期表现可能是境界不清的
红色-红褐色斑片,类似于葡萄酒色斑的斑疹或丘疹。
这些病变会逐渐进展,形成蓝紫色浸润性斑块或坚实性结节。
少数病例的损害可能呈线状排列或为硬化斑。
尽管这些损害通常是无症状的,但有时会出现剧痛或伴有多毛、多汗等症状。
3.组织学特征:在组织学上,丛状血管瘤的特征是真皮层
多发性丛状小叶和炮弹样聚集物,以及与之相连的新月形血管。
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血管瘤进行鉴别。
4.病程和预后:丛状血管瘤的病程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但大多数病例的损害会持续存在,少数可自发消退。
预后通常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大小,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
针对丛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定。
同时,定期的随访和监测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病情变化。
肢体血管瘤大病历
以下为你提供一份关于肢体血管瘤的大病历:
患者XX,女,XX岁,因发现左上肢肿物12年,伴疼痛10年入院。
患者12年前(2岁时),家长发现其左上肢肿物,后肿物缓慢增大,伴明显疼痛,今来院求治。
入院查体:左上肢肿物,大小约XXcm,皮温稍高,皮肤表面可见静脉曲张。
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上肢静脉畸形。
诊断:左上肢静脉畸形(血管瘤)。
治疗:介入栓塞治疗。
术中情况:患者全麻下,通过造影明确供血动脉,遂给予介入栓塞治疗,手术约1小时,过程顺利。
术后情况:患者术后第1天无不适,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对于肢体血管瘤患者,建议尽早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局部清洁等,以促进康复。
2024年肝血管瘤总结课件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临床医学》第十五章“肝胆疾病”,主要涉及第三节“肝血管瘤”。
详细内容包括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 了解肝血管瘤的病理生理及诊断方法。
3. 掌握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肝血管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难点:肝血管瘤的病理生理及诊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肝血管瘤的定义及分类。
(2)肝血管瘤的病理生理。
(3)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4)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
(5)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肝血管瘤的形态。
(2)分组讨论:针对病例,讨论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4.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关于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疑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十五章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2. 肝血管瘤的分类图解。
3. 肝血管瘤的诊断流程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肝血管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2)阐述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 答案:(1)肝血管瘤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
临床表现主要为肝区不适、腹胀、腹痛等。
(2)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甲胎蛋白等)。
治疗原则为:无症状的小肝血管瘤可观察;有症状或体积较大的肝血管瘤可采用手术、介入、射频消融等方法治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肝血管瘤的基本知识,对病例的分析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1)了解肝血管瘤的发病机制。
血管瘤知识
常见的几种血管瘤分型发布时间:2013/02/28 15:59 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chenghuanhuan 我要评论 1937人关注血管瘤是发生在血管内的良性肿瘤,人体生长发育的各时期都可能出现血管瘤,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新生儿斑痣新生儿斑痣也叫橙色斑,孩子出生时即可发现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长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
其增大速度常比婴儿发育更快,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
一般在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出现,随患儿生长颜色并不加深,可自行消退。
葡萄酒色斑这种斑面部多见,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也属于新生儿毛细血管瘤中的一种,一般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
蜘蛛形痣这一类型血管瘤分布如蜘蛛,期形状为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这是成人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瘤。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一般表现为面稍粗糙,有些患者可出现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一般会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一般症状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老年血管瘤老年人血管病变较多,且血管脆性较高,容易发生血管瘤,发病年龄以50岁左右居多,多发生在躯干部位,病情不严重。
临床上常把血管瘤分为:(1)葡萄酒色斑(又名鲜红斑痣)表现为皮肤上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红斑,一般不高出表面,边界比较清楚,颜色从淡红、深红以至紫红色不等。
局部加压后可褪色,压力解除后很快恢复原色。
(2)单纯性血管瘤(又名毛细管瘤)病变主要在真皮层内,范围大小不一,一般边界尚清楚,局部略高出表面,表面很薄,易受外伤而破裂出血。
(3)海绵状血管瘤病变主要在皮下软组织,因位置较深,不易发现。
患者常因发现一个无痛的软性包块而就医。
肿块可大可小,局部隆起,并常随体位变化而改变。
触摸肿块像摸海绵,可压缩,松手后慢慢重新胀起。
表面皮肤可以是正常色泽,也可微紫蓝色。
常需借助穿刺来确定诊断。
生活疾病-血管瘤危险吗
血管瘤危险吗【导读】朋友们对血管瘤应该都很熟悉,并且这种疾病常常发生在新生儿的身上,这种疾病80%都是先天性的,并且它的生长非常的缓慢,不过血管瘤常常发生在皮肤暴露的地方,所以非常影响人体的美观,那么血管瘤危险吗?不治疗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血管瘤危险吗虽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现象,它也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血管瘤,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今天小编就针对血管瘤危险吗?这个问题具体的讲解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是体表血管瘤,也就是说在皮肤的表面部位比方,面部,颈部,躯干以及四肢部位,那么就会影响患者的美观,对患者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2,当患者出现体表血管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血管瘤,因为如果一旦受到外力的撞击,那么有可能引起大出血的现象,导致血流不止。
3,血管瘤本身瘤体的表面还会发生一些溃疡,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出现畸形,如果是儿童那么有可能造成生长发育异常。
4,血管瘤还有可能侵蚀到人体的肝脏部位,造成肝内血管瘤,肝内血管瘤主要会引起患者的腹部不舒服症状,比方说腹胀,腹痛,恶心等等,如果血管瘤破裂那么有可能造成腹内的大出血现象,严重的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血管瘤是什么引起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常常因为血管瘤这种疾病而特别的苦恼,除了影响美观以外,血管瘤还有可能对其他的器官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么血管瘤是什么引起的呢?具体的原因听小编为您讲解以下内容。
首先,血管瘤有可能是因为外伤的原因而导致的,也就是说人体的血管常常因为损伤,而使大量的血管不能及时的增生,那么就会导致血管在修复过程中出现一些畸形或者扩张,从而形成瘤体血管瘤也就产生。
其次,环境因素也有可能导致血管瘤的发生,比方说怀孕的女性朋友如果在怀孕期间受到环境的污染,那么就会导致胚胎在早期的血管分化出现一些异常,从而导致孩子血管瘤的发生。
还有的女性朋友在怀孕期间经常吃一些激素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也能导致宝宝血管瘤的产生。
血管瘤
一、概述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系统发育异常 , 属于错构瘤性质 , 而非真性肿瘤 , 具有畸形和肿瘤的双重特性。
国外文献报道 :1 岁婴儿发病率已达 5 ~ 10 %;未成熟儿发病率较成熟儿高,如出生时体重 500 ~ 1000 克未成熟儿发病率为 22.9 %,出生时体重达 1000 ~ 1500 克者发病率降为 15.6% ,出生时体重 1500 ~ 2600 克接近成熟者发病率则降为 9.5% ;患者以女性多见,大约的比例是女 : 男= 2 ~ 5:1 ;约 15 ~30 %的患儿病变在 1 个以上。
二、分类传统的分类方法依据形态学分类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统称为“血管瘤”,并分为: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Mulliken 和 Glowacki 提出了生物学分类方法,将传统意义上的血管瘤划分为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两大类。
1996 年,国际脉管病变研究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 , ISSVA) 在采纳了 Mulliken 和 Glowacki 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并完善了脉管性疾病的分类方法。
如 PPT5 所示,血管瘤分为血管肿瘤、脉管畸形,血管肿瘤又分为婴幼儿血管瘤(包括浅表型、深部型和混合型)、先天性血管瘤(包括迅速消退型和非消退型)、 Kaposi 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丛状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血管外皮细胞瘤脉管畸形;单纯性脉管畸形分为单纯性脉管畸形(包括毛细血管型、静脉型、淋巴管型、微囊状、巨囊状和动静脉型)、混合性脉管畸形(包括毛细血管 - 淋巴管- 静脉畸形、毛细血管 - 静脉畸、伴有动静脉短路和/或瘘的毛细血管 - 静脉畸、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皮肤)。
血管瘤的概念定义为:血管瘤是“由胚胎期间的血管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发生在皮肤和软组织的良性肿瘤”或者可以称为“血管组织的错构瘤”。
富血供肿瘤的分类
富血供肿瘤的分类肿瘤是一种由于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疾病。
肿瘤的生长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因此富血供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
根据肿瘤的富血供特点以及病理特征,我们可以将富血供肿瘤分为以下几类。
1. 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种由毛细血管和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
它们通常呈现为血管扩张和异常增生,形成了新的血管网。
血管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皮肤和软组织。
这些肿瘤常常表现为红色或紫色的结节,触摸时有弹性。
血管瘤易出血,因为它们的血管较为脆弱。
2. 血管肉瘤血管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由恶性血管内皮细胞构成。
它们的生长速度很快,并具有高度的浸润性和侵袭性。
血管肉瘤通常发生在软组织、骨骼和内脏器官中。
它们常常表现为肿块、肿胀、疼痛和溃疡。
血管肉瘤的血管密度很高,因此它们具有明显的富血供特征。
3.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
它们通常呈现为黑色或棕色的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
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速度很快,具有高度的浸润性和转移性。
这些肿瘤的血供丰富,往往在早期就可以触及到血管脉搏。
4. 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中的肌肉、骨髓或成骨细胞。
它们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骨肉瘤生长迅速,疼痛明显,并且易于发生骨折。
这种肿瘤的血供非常丰富,因为骨骼本身富含血管。
5. 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肺组织中的上皮细胞。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它通常与吸烟有关,但也可以发生在非吸烟者身上。
肺癌的血供丰富,因为肺组织本身具有丰富的血管网络。
6. 肝癌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组织中的细胞。
它通常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肝癌的血供非常丰富,因为肝脏是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之一。
7. 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胰腺组织中的细胞。
它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且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胰腺癌的血供丰富,因为胰腺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器官。
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颌骨中心性血管瘤源于颌骨中央的海绵状骨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细胞。 按组织学形态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 临床多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种混合型;其组织学结构特点为
海绵状窦腔与毛细血管网混合组成。 蔓状血管瘤中有较大的动脉血输入。
• 发病率较低,多见于下颌骨中心部,可侵 及升支。
影像学表现: •下颌角及下颌骨升支 •肿瘤膨胀性生长,颌骨膨大,皮质变薄。 •呈低密度囊变区,边缘常不规整呈半月形 切迹,周围包绕一层致密的骨带。 •其内常见间隔呈多房状,为主要诊断依据 •少数可呈蜂窝状或单房状。 •CT、MR增强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病理诊断:(左下颌骨)成釉细胞瘤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 病灶呈不均匀囊状透光区,内可见无数细小的骨 隔自病灶中心向周围放射。
• 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MRI表现
•T1WI病灶为低信号,部分病灶内含有脂肪 呈高信号。
•T2WI呈非常高信号,病灶内存在低信号纤 维隔。
•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侵袭性血管瘤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本病发生率低,局部活检或拔牙可导致致 命出血。
•发生于上颌骨者多累及同侧的上颌窦、筛 窦、眶下壁及鼻腔等。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谢谢• 源自T及MRI增强扫描对诊断帮助较大。
成釉细胞瘤
•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是上皮性 牙源性颌骨肿瘤,为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 肿瘤。
•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 • 多发生于下颌骨,大多数在磨牙区和升支 • 肿瘤生长较缓慢,增大时可引起颌面骨变
形,肿块按之有乒乓球感,病区可见牙齿 松动、移位或脱落。
• 是颌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性颌骨 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瘤发病部位总结
一、按血管瘤的发病部位分
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
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1.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又称葡萄酒色斑,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畸形。
后天获得性发病者极少。
因常发生于颜面部或口腔粘膜及颌骨,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红斑或组织增生样红色斑块。
影响容貌或伴随出汗,组织温度升高或长期反复失血。
2.海绵状血管瘤
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
它的形态和质地均像海绵,故而得名。
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生长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
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颜色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柔软而境界清楚。
3.蔓状血管瘤
多见于四肢,口腔颌面部的常见于颞浅动脉所在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或是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
4.淋巴管瘤
是扩张的、内皮细胞增生的淋巴管和结缔组织所共同构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内含淋巴液、淋巴细胞或混有血液。
按照构成组织的淋巴管腔隙的大小不同,可以基本上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状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部位为舌、唇、颊、颈。
大多数在出生时或1岁以内发病,但也有迟发者或老年发病。
(1)毛细淋巴管瘤
表现为群集,深在,张力性水疱,组成斑片状,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常见于颈部、上胸部、肢体近端等处。
单个水疱大小在1-3mm,一般不超过1mm,
内容物似黏液。
有时带有血性水疱,呈淡紫或暗红色。
水疱下方的皮下组织有轻度的弥散性水肿,偶见整个肢体肿胀。
有些水疱间甚至顶部皮肤可呈疣状外观,破后可流出浆液性液体,损害的范围变异很大。
(2)海绵状淋巴管瘤
这是淋巴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很小,但也可以很大,甚至侵及一个肢体。
病损为境界不清、海绵状皮下组织肿块或弥漫性肿胀,质软,硬度如脂肪瘤。
除非伴有血管瘤,一般表面无颜色改变。
发生在颊部及舌部者多为单纯海绵状淋巴管瘤,而发生在颈、腋、口腔底部及纵隔者以合并囊性者为多见。
淋巴管瘤对人体并无害,可以生长得很大造成畸形,甚至死亡。
如侵及舌部,可以大得口腔都不能容纳,以至舌尖只能突出口腔之外,牙齿及下颌骨水平外移,口腔不能闭合。
如发生周期感染、溃疡、肿胀,结果纤维化而进一步使肿瘤增大。
如发生于头颈部,侵犯口腔底部、气管或纵隔,可引起呼吸道阻塞而致死。
继发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的损害,可使病损增大而威胁生命,其特点如下。
(3)囊性淋巴管瘤
囊性淋巴管瘤通常为多房性、张力性皮。
下组织肿块,但不能压缩,大多发生于颈部,尤其是颈后三角,偶有发生于腋下、腹股沟及腹膜后区者。
通常进行性增大,膨胀性扩大,但也可不变大,很少病例还可自然消退。
起源于颈后三角者有向颊、耳下腺区域发展倾向,或下达纵隔。
在颈前三角者,则倾向于侵犯舌部及口腔底部。
如有感染及出血,可使肿瘤迅速增大,以致呼吸障碍,发生喘鸣声、吞咽困难或死亡。
继发感染后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最后引起败血症。
5.草莓状血管瘤
又称单纯性血管瘤,一般出生后3-5周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随婴儿成长而增大,数月内增长迅速,直径可达数厘米,在1年内长到最大限度,以后数年内可逐渐自行消退。
损害为一个或数个,高出皮肤表面,表面呈草莓状分叶,直径为2-4cm,边界清楚,质软,呈鲜红或紫红色,压之可退色。
广泛损害的深部常并发海绵状血管瘤。
此瘤内毛细血管增生,内皮细胞也明显增生,包体较大,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胞质染淡伊红色,胞核呈不规则椭圆形。
增生内皮细胞排列不止一层,呈实性条索状或团块状,有的仅见少数很小而不清楚的官腔。
以后发生纤维化。
6.鲜红斑痣
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大多数发生于幼儿期,可能的发生率为0.3%-0.5%。
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见于双侧性,有时累及粘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的、一个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的斑片,呈不规则,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偶呈疣状或结节状。
发生于前额、脑脊膜鲜红斑痣除有面部单侧损害外,还有同侧视网膜和脑脊膜血管瘤,可引起青光眼和对侧轻度偏瘫和癫痫。
骨肥大性鲜红斑痣伴软组织和骨肥大,常见静脉曲张和动脉瘘。
发生于眼睑或颊部者常波及附近粘膜。
发生于小腿和足部的可出现痛性紫蓝色结节或斑块,并可破溃。
7.混合型血管瘤
初起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侵犯的范围可超过表面病损面积,形成隆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多见于面部及四肢。
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
二、血管瘤依人体的结构分:
北京美莱医师整理资料,血管瘤依人体的结构分体表血管瘤和体内血管瘤。
体表血管瘤分为口腔血管瘤、面部血管瘤、四肢血管瘤、躯干血管瘤、头部血管瘤、颈部血管瘤。
1、体表血管瘤
(1)影响美观:体表血管瘤可发生于人体表面各部位,但以颌面、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多为常见,因其颜色多为红、黑、青且形状不规则或外凸,或曲张,或蜿蜒等,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2)受外力撞击、压迫影响,引起大出血致使血流不止。
(3)破坏周围的组织,引起畸形,影响功能。
(4)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异常。
(5)瘤体发生溃疡。
(6)肢体严重畸形。
2、内血管瘤
肝内血管瘤实际上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其含纤维的多少,可分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
本病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单发,也可多发,左右肝时均可发生,肿瘤大小不一,小者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大者可重达20余公斤,本病
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之久。
主要危害有:
(1)当肿瘤逐渐增大或压迫胃肠时,引起上腹部不适,出现腹胀、腹痛、恶
心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内脾胃等正常器官发生变形,破坏其功能形态。
(2)位于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
(3)可转变恶性血管瘤。
(4)肝区疼痛和心理压力。
(5)通常绝大部分都是好发生于患者的头面部皮肤,或是乳房、大腿深部肌肉,其次为腹膜后、躯干及四肢皮肤。
这种血管瘤的恶性程度比较高,常在早期即可经血循环转移至肝、肺、骨,经淋巴可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