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合成液相
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液相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

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液相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因其优异的电学、磁学、光学及催化性能,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的液相合成方法,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深入表征,并进一步研究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阐述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背景和重要性。
随后,详细综述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的液相合成方法,包括前驱体的选择、溶剂和反应条件的影响等,并分析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实现对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形貌、尺寸和组成的精确调控。
接下来,本文将运用多种表征手段,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对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的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和表面状态进行全面分析。
还将探讨其电学、磁学、光学和催化性能,以及这些性能与纳米结构之间的关联。
本文将展望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在未来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能源转换与存储、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的合成、表征与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过渡金属氧化物一维纳米结构的液相合成液相合成是制备一维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在溶液中进行,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pH值等,以及选择适当的反应前驱体和溶剂,可以实现一维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
在液相合成中,常用的前驱体包括各种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
这些前驱体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沉淀、氧化还原等反应,生成一维的纳米结构。
例如,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pH值,可以使金属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物纳米线,然后经过热处理转化为氧化物纳米线。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液相法)

(2)雾化水解法
将一种盐的超微粒子,由惰性气体载入含有金属 醇盐的蒸气室,金属醇盐蒸气附着在超微粒的 表面,与水蒸气反应分解后形成氢氧化物微粒, 经焙烧后获得氧化物的超细微粒。
这种方法获得的微粒纯度高,分布窄,尺寸可控。 具体尺寸大小主要取决于盐的微粒大小。
例如高纯Al2O3微粒可采用此法制备: 具体过程是将载有氯化银超微粒(868一923K)的 氦气通过铝丁醇盐的蒸气,氦气流速为500— 2000 cm3/min,铝丁醇盐蒸气室的温度为395— 428K,醇盐蒸气压<=1133Pa。在蒸气室形成 以铝丁醇盐、氯化银和氦气组成饱和的混合气 体。经冷凝器冷却后获得了气态溶胶,在水分 解器中与水反应分解成勃母石或水铝石(亚微 米级的微粒)。经热处理可获得从Al2O3的超细 微粒。
• 金刚石粉末的合成
5ml CCl4 和过量的20g金属钠被放到50ml的高压釜中,质量比为Ni:Mn:Co = 70:25:5的Ni-Co合金作为催化剂。在700oC下反应48小时,然后的釜中冷却。 在还原反应开始时,高压釜中存在着高压,随着CCl4被Na还原,压强减少。 制得灰黑色粉末。
(A)TEM image (scale bar, 1 mm) (B)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C) SEM image (scale bar, 60 mm)
§2.2 .1 沉淀法 precipitation method
沉淀法是指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 当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后,或在一定 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 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 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除去,经热分解或脱 水即得到所需的化合物粉料。
ZrOCl2 2NH 4OH H 2O Zr(OH ) 4 2NH 4Cl
基于液相沉积技术的金属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基于液相沉积技术的金属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近年来,金属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液相沉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
本文将通过讨论液相沉积技术在金属纳米材料制备和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方面的发展,探讨其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液相沉积技术的原理及发展液相沉积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实现溶液中金属原子、离子或其他分子的沉积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电场、化学反应或热力学效应来促进金属离子的还原沉积。
目前,液相沉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金属纳米材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金、银、铜、镍等金属的纳米材料。
液相沉积技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包括化学还原法、电沉积法、电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等。
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和NEMS(纳米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兴起,液相沉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液相沉积技术除了可以制备各种形态和尺寸的金属纳米粒子外,还可以制备各种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管、纳米棒等。
与传统方法相比,液相沉积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较低的成本、易于控制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
二、液相沉积技术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器件中,如能源器件、传感器、电容器等。
现在,我们将主要探讨金属纳米材料在电极材料和导电材料方面的应用。
1. 电极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可以作为电极材料使用,其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性能。
研究发现,利用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二氧化钛/金属纳米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此外,利用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也显示出了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2. 导电材料金属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作导电线路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电导率和对光照的灵敏度,在光电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使用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纳米线阵列制作的导电膜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器件和触摸屏等。
纳米材料-5.2 液相法和固相法

第五章纳米材料的制备5.2 固相法和液相法徐强2009-03-11上次课内容重点1.气相法制备纳米颗粒气体冷凝法、流动液面上真空蒸镀法、通电加热蒸发法、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2.气相法制备纳米薄膜物理气相沉积(蒸镀、溅射、离子镀的原理与比较)化学气相沉积(定义、化学反应)主要内容一、气相法二、固相法三、液相法固相法1、高能球磨法(机械合金化法)(重点)2、剧烈塑性变形法(等通道挤压和高压扭转)(了解)高能球磨高能球磨历史高能球磨技术简介高能球磨理论研究高能球磨结构材料开发 高能球磨功能材料开发高能球磨历史高能球磨(High-energy Ball Milling)技术,也称为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 Alloying),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国际镍公司(INCO)开发的,最初是用于研制氧化物弥散强化的镍基超合金。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它可用来制备非晶态材料后,对它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近年的研究表明,由于高能球磨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应变、缺陷及纳米量级的微结构,使得合金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不同于普通的固态反应过程,提供了其它技术(如快速凝固等)不可能得到的组织结构,因而有可能制备出常规条件下难以合成的许多新型合金。
高能球磨技术简介高能球磨是一个高能量干式球磨过程。
简单地说,它是在高能量磨球的撞击研磨作用下,使研磨的粉末之间发生反复的冷焊和断裂,形成细化的复合颗粒,发生固态反应形成新材料的过程。
原材料可以是元素粉末、元素与合金粉末和金属间化合物、氧化物粉末等的混合物。
磨球一般采用钢球。
唯一一种由上到下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高能球磨工艺特点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产量大。
整个过程在室温固态下进行,无需高温熔化,工艺简单灵活。
合成制备材料体系广,不受平衡相图的限制。
可得到其它技术较难得到的组织结构,如宽成分范围的非晶合金、超饱和固溶体、纳米晶合金及原位生成的超细弥散强化结构。
可合成制备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合金,特别是不互溶体系合金、熔点差别大的合金、比重相差大的合金及蒸汽压相差较大的合金等难熔合金的制备。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整理)

7、等离子体加热蒸发法
等离子体的概念及其形成
物质各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反物质(负)+物质(正) (正负电相反,质量相同) 只要使气体中每个粒子的能量超过原子的电离能,电子将 会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而原子因失去电子成 为带正电的离子(热电子轰击)。这个过程称为电离。当 足够的原子电离后转变另一物态---等离子态。
4
1、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的生长机理
• 2) 高频感应加热: 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热来加热。 类似于变压器的热损耗。 高频感应加热是利用金属和磁 性材料在高频交变电磁场中存 在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因而 实现对金属和铁磁性性材料工 件内部直接加热。
5
1、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的生长机理
• 3) 激光加热: 将具有很高亮度的激光束经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数千
17/372
3、非晶晶化法
原理:先将原料用急冷技术制成非晶薄带或薄膜, 就是把某些金属元素按一定比例高温熔化,然后 将熔化了的合金液体适量连续滴漏到高速转动的 飞轮表面,这些合金液体沿着飞轮表面的切线方 向被甩了出去同时急遽地冷却,成为非晶薄带或 薄膜。然后控制退火条件,如退火时间和退火温 度,使非晶全部或部分晶化,生成的晶粒尺寸可 维持在纳米级。
18/372
4、机械破碎法
是采用高能球磨、超声波或气流粉碎等机械方法,以粉 碎与研磨为主体来实现粉末的纳米化。 其机理主要是产生大量缺陷,位错,发展成交错的位错 墙,将大晶粒切割成纳米晶。 球磨工艺的目的是减小微粒尺寸、固态合金化、混合以 及改变微粒的形状。球磨的动能是它的动能和速度的函 数,致密的材料使用陶瓷球,在连续严重塑性形变中, 位错密度增加,在一定的临界密度下松弛为小角度亚晶 晶格畸变减小,粉末颗粒的内部结构连续地细化到纳米 尺寸
5.2 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化学液相法-ly

(一)沉淀法
一种或多种阳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通过沉淀反应形成不溶 性的前驱体沉淀物(氢氧化物、氧化物或无机盐类);沉淀 物经过洗涤、干燥或煅烧,直接或经热分解得到纳米微粒。
溶液体系中沉淀反应的引发机制:
•直接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 •自发生成沉淀剂;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沉淀物
单相共沉淀法
在BaCl2+TiCl4 中 加入草酸沉淀剂后,
通过草酸沉淀剂制备BaTiO3 纳米粒子: 形成单相化合物
高速搅拌
BaTiO(C2H4)2.4H2O沉 淀。经高温(450-
750°C)分解,可制
得BaTiO3的纳米粒子。
反滴法:将盐的混 合溶液滴入大量的 草酸溶液中,保证 过量的沉淀剂,以 提高沉淀的均匀性
1.2 分类
按反应温度分为: 亚临界和超临界合成反应。
亚临界反应温度范围是在100~240℃之间。
高温高压水热合成实验温度已高达1000℃,压强高达0.3 GPa。
1.3 合成的特点
1)体系一般处于非理想非平衡状态,应用非平衡热力学研究
合成化学问题。高温高压下,水或其它溶剂处于临界或超临 界状态,反应活性提高,物质在溶剂中的物性和化学反应性 能改变很大,反应不同于常态。
•对于同一种离子,离子 浓度越高,发生沉淀的 pH值越低;
•对于不同离子,相同的 浓度条件下所对应的沉 淀pH值各有不同
沉淀剂和搅拌的影响
为了保证沉淀的均匀性,通常是将含多种阳离子的 盐溶液慢慢加到过量的沉淀剂中并进行搅拌,使所有 沉淀离子的浓度大大超过沉淀的平衡浓度,尽量使各 组份按比例同时沉淀出来,从而得到较均匀的沉淀物。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液相法)

05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前景与展 望
新材料开发与应用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在新型材料开发 中具有广泛应用,如高分子纳米复合 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相法制备的纳米 材料在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广阔,如燃料电池、太阳 能电池、生物传感器等。
提高制备效率与质量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可控性,能够实 现规模化生产。
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和工艺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纳米材料的 性能和质量,如粒径分布、结晶度等。
降低制备成本与能耗
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能耗,能够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改进制备技术和设备,可以进一步降低液相法制备纳 米材料的成本和能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微乳液法
总结词
通过将前驱体溶液包含在微小的水或油滴中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详细描述
微乳液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在微乳液法中,将前驱体溶液包含在微小的水或油滴中, 形成微乳液。通过控制微乳液的尺寸和前驱体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纳米材 料。微乳液法可以用于制备有机或无机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液相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 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适用于制 备多种纳米材料,如金属、氧化 物、硫化物等。
液相法的分类
01
02
03
化学还原法
通过化学还原剂将金属盐 或氧化物还原成金属纳米 粒子。
沉淀法
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温 度等条件,使金属离子或 化合物沉淀为纳米粒子。
微乳液法
利用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 通过控制微乳液的组成和 反应条件,合成纳米粒子。
纳米材料的液相制备技术及其进展

在 采 用 这 类 方 法 制 备 纳 米 材 料 的 过 程 中 , 响 影
最 终 纳 米 材 料 结 构 的 因 素 主 要 有 3种 . ( )前 驱 物 或 醇 盐 的 形 态 是 控 制 胶 体 行 为 及 纳 1
无 机 物 、 晶 态 材 料 、 合 材 料 等 , 国 对 纳 米 材 料 非 复 各 的研究 都首先 注重 于制备 方法 1 5 般 而 言 , 米 材 ]一 纳 料 的 制 备 按 反 应 物 的 聚 集 状 态 分 为 液 相 法 、 相 法 气 和 固 相 法 , 且 随 着 科 技 的 不 断 发 展 , 上 述 方 法 的 并 在 基 础 上 衍 生 出许 多 新 的 制 备 技 术 口 液 相 法 是 目前 实验室 和工 业 上广 泛 采用 的 制备 纳米 树 料 的方法 , 与 其 他 方 法 相 比 , 相 法 具 有 反 应 条 件 温 和 . 控 液 易 制 , 得 的 纳 米 材 料 组 成 均 匀 、 度 高 等 优 点 . 文 制 纯 本
性 质 , 引 起 众 多 学 科 领 域 的 专 家 和 学 者 浓 厚 的 兴 这 趣, 誉为 2 被 1世 纪 的 新 材 料 . “J 目前 , 米 材 料 研 究 的 种 类 已经 涉 及 到 有 机 物 、 纳
经 水 解 缩 聚 过 程 逐 渐 胶 凝 化 及 相 应 的后 处 理 而 得 到
纳 米 材 料 结 构 和 性 能 的 因 素 厦 其 优 缺 点 . 出 了辐 射 法 、 乳 液 法 等 几 种 方 法 蛄 合 起 来 将 是 制 备 纳 指 擞
米材料 的新 思路.
关 键词 : 米材料 ; 备 ; 相 法 纳 制 液 中 图 分 类 号 : B 8 T 33 文献标识 码 : A 着 重 讨 论 液 相 法 制 备 纳 米 材 料 的 技 术 发 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 灼烧 150
8.6
冲击波 冲击波 合成 合成
10
30
13.7 31.0
冲击波合成机理
冲击波有极大的剪切作用,两种颗粒相互接触的表面 附近的物质发生强烈的摩擦和混合,不断产生新表面。
冲击波可产生极高的温度,在强冲击波作用下,固体 物质将发生高速运动,其速度可达每秒千米的水平。 不同颗粒的运动速度不同,使固体物质之间发生强制 扩散。
表征结果
5.2.4 溶剂挥发分解法 ----冻结干燥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 (1)生产批量大,适用于大型工厂制造超微
粒子; (2)设备简单、成本低; (3)粒子成分均匀。 将金属盐的溶液雾化成微小液滴,并快速冻结
成固体。然后加热使冻 结液体中的水升华汽化, 形成溶质的无水盐,经焙烧合成超微粒子粉体。 分为冻结、干燥、焙烧三个过程。
5.3.1球磨法 (Ball Milling)
领域:矿物加工、陶瓷工艺和粉末冶金 工业
目的:粒子尺寸的减少,固态合金化、 混合或融合,以及改变粒子的形状。
球磨方法:包括滚转、摩擦磨、振动磨 和平面磨等 。
球磨的基本工艺
掺 有 直 径 大 约 50m 的典型粒子的粉体被 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 里,其中有许多硬钢 球或包敷着碳化钨的 球。此容器被旋转、 震动或猛烈的摇动。 磨球与粉体质量的有 效比是5-10。
制备工艺示意图
5.2.5 溶胶-凝胶法优缺点
(ⅰ)化学均匀性好:由于溶胶-凝胶过程中,溶胶由 溶液制得,故胶粒内及胶粒间化学成分完全一致。
(ⅱ)高纯度:粉料(特别是多组分粉料)制备过程 中无需机械混合。
(ⅲ)颗粒细:胶粒尺寸小于0.1m。 (ⅳ)该法可容纳不溶性组分或不沉淀组分。不溶性
冲击波一般是由炸药爆炸或物体的高速 碰撞产生的,它可以在介质中产生几十 万到几百万的大气压,温度升高有数千 度,但冲击波阵面持续时间很短,只有 微秒量级(10-6秒)。
冲击处理装置(轻气炮)
Los Alamos Lab. in USA
冲击处理装置(接触爆炸)
Los Alamos Lab. in USA
5.2.4 溶剂挥发分解法
(1)液滴的冻结
使金属盐水溶液冻结 用的冷却剂是不能与 溶液混合的液体,如 正己烷或液氮。
5.2.4 溶剂挥发分解法
(2)冻结液体的 干燥
将冻结的液滴加热, 使水快速升华,同时 采用凝结器捕获升华 的水,使装置中的水 蒸汽压降低,达到提 高干燥效率的目的。
5.2.5 胶体体系分类
5.2.5 溶胶-凝胶法
(1)溶胶的制备 有两种方法制备溶胶 (2)溶胶-凝胶转化 由于溶胶中含有大
量的水,凝胶化过程中,使体系失去流 动性,形成一种开放的骨架结构。 (3)凝胶干燥 一定条件下(如加热) 使溶剂蒸发,得到粉料。
5.2.5 溶胶-凝胶法
水解:M(OR)4 + nH2O M(OR)4-n(OH)n + nHOR 缩聚:2M(OR)4-n(OH)n [M(OR)4-n(OH)n-1]2O + H2O 总反应式表示为 M(OR)4 + H2O MO2 + 4HOR 式中M为金属,R为有机基团,如烷基等。
(ⅱ) 金属卤化物与醇反应 (a) 直接反应(B,Si,P)---置换反应
MCl3+3C2H5OHM(OC2H5)3+3HCl 氯离子与烃基氧(RO)完全置换生成醇
化物。
金属醇盐制备法
(b) 碱性基加入法:平衡右移 B+ROH(BH)++(OR)-,
(OR)- + MCl MOR +Cl-, (BH)+ + Cl- (BH)+Cl-
(ⅰ)两种元素间有较大的负混合热。 (ⅱ)两种元素有较大的原子尺寸差。
材料的纳米韧化
由扩散蠕变速率
=Db/d3kT
式中为拉伸应力;为原子体积;为系 数;为晶界厚度;Db为晶界扩散系数; d为晶粒直径;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绝 对温度。
随d的减少或Db的增加而增加。
两个概念
优点:可以制备非常小的颗粒 可以控制颗粒特性、尺寸以及形态
的能力。
缺点:产量低,需要使用大量的液体。
5.3 固相法
固相反应法在制备纳米材料中正受到越 来越多的重视。
用力化学(Mechanical Chemistry)的方法 也可以用来制备纳米材料。包括球磨法 和高压法(冲击波法和静高压法)。
TiCl4 + 3C2H5OH TiCl2(OC2H5)2 + 2HCl, TiCl4 + 4C2H5OH + 4NH3 Ti(OC2H5)4 + 2NH4Cl,
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制备
由两种以上金属醇盐制备 (a) 复合醇盐法 碱性醇盐和酸性醇盐中和形成复合醇盐. MOR+M’(OR)nM[M’(OR)n+1] (b) 金属醇盐混合溶液 没有化学结合,形成混合液. 快速水解形成
(3)雾化灼烧法 此法是将金属盐溶液经压缩空 气由窄小的喷嘴喷出而雾化成小液滴,雾化室温 度较高,使金属盐小液滴热解生成了超微粒子。
5.2.3 水热法(高温水解法)
水热法(hydrothermal method)合成纳米 粉体是指在高压下将反应物和水加热到 300℃左右时,通过颗粒的成核与生长, 制备出形貌和粒度可控的氧化物、非氧 化物或金属纳米颗粒的过程。
蠕变(creep):固体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 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缓慢而连续的变形 现象.与位错、晶界、晶粒度等有关。
扩散蠕变(Diffusion creep):在高温极低应 力下,由应力梯度引起的原子定向扩散 流动所产生的蠕变。它是具有小晶粒多 晶体的高温变形机制之一。
5.3.2冲击波法 (Shock Wave)
产物.
BaTiO3粉末制备流程
有人报道利用左图所 示的工艺流程制得了 粒 径 为 1015nm, 纯 度 大 于 99.98% 的 BaTiO3 纳米微粒。
影响因素
醇盐的种类对微粒的 形状和结构基本无影 响.
醇盐的浓度对粒径影 响不大.
浓度0.01-1mol/L,
粒径10-15 nm
5.2液相合成法
液相法是目前实验室 和工业上应用最广泛 的合成超微粉体材料 的方法.
与气相法比较有如下 优点:
①在反应过程中利用多 种精制手段;
②通过得到的超细沉淀 物, 可很容易制取高 反应活性的纳米粉体.
主要特征: ①可精确控制化学组成; ②容易添加微量有效成分,
制成多种成分均一的纳米 粉体; ③纳米粉体材料表面活性高;
体系
分散相
溶胶
固
乳胶
液
固体乳胶
液
泡沫
气
雾、烟、气溶胶(液体粒子) 液
烟、气溶胶(固体粒子)
固பைடு நூலகம்
合金、固体悬浮液
固
分散介质
液 液 固 液 气 气 固
5.2.5 溶胶-凝胶法 (sol-gel)
基本原理: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 水解直接形成溶胶或经解凝形成溶 胶 (sol) , 然 后 使 溶 质 聚 合 凝 胶 化 (gelation) , 再 将 凝 胶 干 燥 、 焙 烧 去 除有机成分,最后得到无机材料。
(ⅳ)水热还原:例如
MexOy + yH2 xMe + yH2O
其中Me为铜、银等。
(ⅴ)水热分解,例如
ZrSiO4 + NaOH ZrO2 + Na2SiO3
(ⅵ)水热结晶:例如
Al(OH)3 Al2O3·H2O
溶剂热合成金刚石
Na+CCl4 →C(diamond)+NaCl Tem. 700℃, Cat. Ni-Co Particle size: 100-200nm Yield: 2% 钱逸泰等, Science, 1998, 281:246.
共沉淀的顺序
各种不同金属离子水 溶液发生沉淀的pH值 不同.
发生共沉淀的金属离 子必须有共同的沉淀 条件.
共沉淀法的影响因素
①沉淀物类型: 简单化合物、固态溶液、混 合化合物;
②化学配比、浓度、沉淀物的物理性质、 pH值、温度、溶剂和溶液浓度、混合方 法和搅拌速率、吸附和浸润等;
③化合物间的转化:分解反应和分解速率、 颗粒大小、形貌和团聚状态、焙烧后粉 体的活性、残余离子的影响等。
(2)选择球磨介质,根据所制产品的性质,在钢球,刚 玉球或其他材质的球中选择一种组成球磨介质。
(3)把初始粉末和球磨介质一起按一定比例放入球磨机 中球磨。
(4)工艺的过程是:球与球,球与研磨桶壁的碰撞制成 粉末,并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合金粉。经长时间 的球磨,复合粉末的组织细化,并发生扩散和固态反 应,形成合金粉。
机械合金化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端际固溶度, 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弥散相的体积份数,达到提 高材料的耐热性能的目的。
机械球磨制备非晶合金
①由两种或多种单质或金属间化合物粉 末的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反应。
②由金属间化合物的高能球磨制备非晶 合金→相变 。
两种元素固态扩散反应形成非晶合金 [A+B(AB)非晶]的条件如下:
反应物包括金属盐、氧化物、氢氧化物 及金属粉末的水溶液或液相悬浮液。
5.2.3 水热法
(ⅰ)水热氧化:反应式可表 示为
mM +nH2O MmOn + H2 其中M可为铬、铁及合金等。 (ⅱ)水热沉淀:比如
2KF +MnCl2 KMnF2+2KCl (ⅲ)水热合成:例如
FeTiO3 + KOH K2O·nT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