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十年来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综述

041301009 郝陈雪

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成长以及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挫折,都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研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术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更好地总结党的经验。

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开始,但主要是分析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比较深入的研究才真正开始,并在80年代形成了一次高潮,后由于资料受限而转入沉寂。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后大量档案公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展:对涉及二者关系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系统性研究,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史的专题性研究。近三十年来,中外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著作及文章大量涌现。

一、对涉及二者关系的历史人物的研究

由于苏俄、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的无产阶级,所以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相关人物研究,主要是涉及苏俄、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对中国国民党方面的人物研究很少,接下来主要谈谈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苏俄、共产国际方面的相关人物

盘点活跃在中国革命舞台上的共产国际代表,考察共产国际有关史料,可以说其指导中国革命是以派驻代表的方式实现的。如维经斯基、马林、鲍罗廷、罗易、李德等代表来华,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所以学者们首先研究的便是苏俄、共产国际方面的相关人物,而这方面的主要研究者为国外学者。如美国学者罗伯特·诺思的《罗易赴华使命——一九二七年的国共分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丹尼斯·雅各布斯的《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赫尔穆特-格鲁柏的《斯大林时代共产国际内幕》(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西班牙共产党员费尔南多-克劳丁的《共产国际、斯大林与中国革命》(求实出版社,1982)等著作的相继发表,但这些著作大都是从对苏俄、共产国际持批判角度出发的。

80年代后,中国又相继翻译和出版了苏俄、共产国际来华人员的回忆录或在华笔记等,如崔可夫的《在华使者——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新华出版社,1980)、达林的《中国回忆录(1921-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卡尔图诺娃的《加伦在中国(1924-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一书中,客观全面地介绍了加伦作为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的军事顾问在华期间的各项活动。近来也有许多文章是论述这方面的,《鲍罗廷与中国革命》、《瞿秋白与共产国际的米特凯维奇》、《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许多期刊、学位、会议文章的出现。相较之前,之后的著作及文章更加客观地评价了相关人物及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方面的相关人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而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中接触最多的也是中共,所以对中共方面的影响最大,而对中共方面的相关人物与共产国际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

早在1998年出版的《巧解矛盾——周恩来与共产国际》(重庆出版社)一书中,姜爱凤就论述了周恩来与共产国际的有关交往活动。张秋实的《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与丁言模的《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代表》(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二者的著作都是论述瞿秋白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不仅因为瞿秋白是中共早期的著名领导人,更是因为共产国际影响了瞿秋白的人生起伏,与其关系的密切,两位作者在书中也都论述了这一点。罗重一的《共产国际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一书,从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角度研究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过程。姚金果、陈胜华的《共产国际与朱毛红军1927-193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此书则收集了1927-1934年间,联共(布)、共产国际有关领导机构和领导人、驻华代表,以及中共驻共产国际会决议、指示、报告、书信、文章等与朱毛红军有关的内容。而徐玉凤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张闻天与共产国际》(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一书,则主要论述了共产党人张闻天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及其思想的演变过程,从一个缩影的额角度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1925-1943年左右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同时也表明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有力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文章也很多,大都是论述中共方面的相关人物如陈独秀、毛泽东、瞿秋白、李立三等人,从他们与共产国际的交往或是共产国际对其影响上,进而反映出苏俄、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研究

随着专家学者们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相关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资料等也在不断丰富。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解读相关历史人物,而是通过有关人物和历史事件系统地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史,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联邦德国华裔学者郭恒钰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三联书店,1985)一书,是80年代以后最早引入中国的一部介绍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早期历史的重要著作。书中详细描述了国共统一战线从形成到破裂的历史过程,用大量材料阐明了共产国际在1924-1927年间指导中国革命的情况。在这之后,国内学者又著述了很多关于系统论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如向青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编的《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许俊基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简史》(北京出版社,1986)、陈再凡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988年系统论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作,先后出版的就有5部——张庆瑰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孙武霞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向青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朱铃和张先智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90年代后,著作渐少,但偶有出现。如翟作君、吴小松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研究荟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超钢、李江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杜文焕、刘德喜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曲厚芳、路建洪、刘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