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

合集下载

普通逻辑学(科学版)授课教案:概念2.2概念的种类

普通逻辑学(科学版)授课教案:概念2.2概念的种类

普通逻辑(科学版)授课教案第二章概念第二节概念的种类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某些特征,可以把概念分成不同的种类。

研究不同类型概念的逻辑特征,有助于我们明确概念准确地使用概念,为以后学习和掌握判断、推理和思维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事物的概念。

它的外延只有一个对象。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北京”、“鲁迅”、“‘五四’运动”等。

普遍概念指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

这个“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组成,普遍概念的外延是反映某类事物的所有对象。

如“警察”、“公安局”“痕迹”、“尸体”、“证据”、“矛盾”、“规律”等。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事物的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由若干有联系的、性质相近的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其特点是组成集合体的任何个体不具有该集合体的属性。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

例如:在通常情况下,“共产党”、“军队”、“词汇”、“森林”、“布匹”、“船只”、“花朵”等都表达集合概念,这些概念的每一个组成个体都不具有这个集合体的属性。

如“军队”是由许多指战员和战士组成的,但其中的某个指战员或战士都不具备“军队”的属性。

另外,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我们把属性相同的分子组成一个“类”,这个“类”的每个组成分子都具有该“类”的属性,这种“类”就是“非集合体”。

非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例如:“学校”、“战士”“词”、“树”、“布”、“花”等表达的就是非集合概念。

“学校”这个概念是由许多具体的学校组成的。

如“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等。

其中每一所学校都具有“学校”的属性。

“树”是由许多种类的树,如“柳树”、“樟树”、“松树”等组成,每一种树、或每一棵树都具有“树”这一概念反映的属性。

我们要根据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特点,正确地区别和使用这两种概念。

10.概念的种类与概念间的关系

10.概念的种类与概念间的关系

例2
• 某大学一寝室中住着若干个学生。其中,一个 是哈尔滨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 两个在法律系,三个是进修生。该寝室中恰好 住了8个人。 • 如果题干中关于身份的介绍涉及了寝室中所有 的人,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寝室的断定都不与题 干矛盾,除了: • A.该校法律系每年都招收进修生。 • B.该校法律系从未招收过进修生。 • C.来自广东的室友在法律系就读。 • D.来自哈尔滨的室友在财政金融系就读。 • E.该室的三个进修生都是南方人。
一、 同一关系(全同关的a是 b并且所有的b是a。 • 欧拉图
a b
• 外延全同是说对象相同,但其内涵不 同,即从不同方面反映的同一对象。
欧拉
• 莱昂哈德· 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5日~ 1783年9月18日)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一 些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 (另一位是卡尔· 弗里德里克· 高斯)。欧拉是第一个 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 例如:y = F(x) (函数的定义由莱布尼兹在1694年给 出)。他是把微积分应用于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 主要成就:提出函数的概念 创立分析力学 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给出欧拉公式
a b
• 交叉关系至少一部分既是a又是b,不能 对立,也不能并列。
五、全异关系
• 全异关系就是两概念的外延无重 合,即所有的 a 不是 b,并且所有 的b不是a。 • 欧拉图
a b
(一)反对关系
• 两概念外延无任何重合,且外延之和小 于邻近的属概念。 • 欧拉图 •
• c a b
• 不能由不是a推出b,反之亦然。
例1
• 某宿舍住着若干个研究生。其中,一个是大 连人,二个是北方人,一个是云南人,两个 人这学期只选修了逻辑哲学,三个人这学期 选修了古典音乐欣赏。假设以上的介绍涉及 了这寝室中所有的人,那么,这寝室中最少 可能是几个人?最多可能是几个人? • 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 • 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 • 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 • 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 • E.无法确定。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性质命题)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种类
3、普遍概念:是反映若干事物组成 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事物。如“学校”的外延 包括古今中外所有的学校。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1、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特有属 性的概念。如“森林”是由树木组成 的集合体,但是具有树木不具有的属 性。
• 2、非集合概念(类概念):它反映的 不是集合体的特有属性,而是每一分 子都具有的属性。如“星球”指每一 颗行星、恒星、卫星等。
概念的种类
一、空概念、单独概念、普遍概念
1、空概念:是反映人们想象或虚拟的事 物的概念。它有内涵,但它的外延没有 分子。比如“鬼”、“神”、“方的圆” 等等。但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空概念的, 它不是一点意义也没有。比如“虚拟人” 就是很有意义的。
2、单独概念:就是反映单个对象的 概念。专有名词一般都是单独概念。 如“北京”、“地球”等。摹状词 也是表示单独概念的,如用指示词、 时间空间等来确定的名词,如“这 朵花”、“清朝的末代皇帝”等。
3、类概念与集合概念的区别(难点:教 材第16页) (1)属性上的区别 (2)外延上的区别 (3)关系上的区别 注意:
(1)集合概念可以理解个名 词可以或者是集合概念,或者是非 集合概念。
如“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其中 的“人”是集合概念。而“人都是 要死的”中的“人”是非集合概念。
练习:人是猿猴变来的,老王是人, 所以老王是猿猴变来的。错误在哪 里?

普通逻辑内容[1]

普通逻辑内容[1]

概念的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质、反映了什么对象、S是什么)•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量、反映了哪些对象、S有哪些)如:人•概念内涵的确定性和可变性(如:死亡)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根据概念的外延是否为惟一对象,可以把该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特定对象(地方、人物、时间、单位、事件)、专有名词、最高适度副词、序数词的词组、指示代词•普遍概念(类概念、大类、小类、分子):普通名词、名词性词组、动词、形容词•普遍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是该类中的每个子类、每一个分子都具有的属性。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性质(是否反映集合体的特有属性),可以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同类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与部分)•组成集合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同类的个体,而一般整体分解成的部分则不是同类个体。

(如森林和树、树和树干)•单独集合概念(大兴安岭森林、中国共产党)和普遍集合概念(森林、政党)三、正概念和负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是正属性(具有)还是负属性(缺少),概念可以分为正概念(肯定概念)和负概念(否定概念)。

•负概念的外部语言标志:非、不、无、未•论域:负概念与它相对应的正概念处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两者的外延之和)四、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

如:花、书、英雄、联合国•复合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如:红色的花、教学用书、抗洪英雄•简单概念和复合概念之间是可以转换(限制和概括)。

五、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根据概念外延是实体还是属性,区分为实体概念(具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抽象概念)。

•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如:“长江”、“动物”、“城市”等;•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某种属性的概念,如:“美丽”、“伟大”等。

•所有属性概念都是普遍概念,并且都是非集合概念。

逻辑学

逻辑学

逻辑学一、逻辑与概念1、形式逻辑把思维的形式结构作为研究对象。

2、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3、概念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4、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的外延是一个还是多个事物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1949年10月1日;北京;杜甫;;抗日战争;汉朝第一个皇帝等等;普遍概念:国家;商品;动物等等。

(2)集合概念:由个别事物所化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如:森林,舰队,工人阶级等等;非集合概念:反映非个别事物的集合体的概念。

如:树木,军舰,工人等等。

(3)肯定概念:反应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否定概念:反应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4)实体概念: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属性概念:反映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属性的概念;关系概念:反应具体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概念。

5、概念间的关系:(1)相容关系:A.同一关系:指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完全重合。

同一概念可以彼此说明,交替使用。

B.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外延部分相同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D.相容并列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三个以上的种概念,他们的外延部分相同,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就是相容并列关系。

(2)不相容关系:A.矛盾关系:在同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其相加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B.反对关系:两个包含于同一属概念之中具有全异关系、并且其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概念“黑”与“白”同是属概念“颜色”之下的两个种概念,“黑”与“白”具有全异关系,其外延之和小于“颜色”的外延,因此,“黑”与“白”具有反对关系。

C.不相容并列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三个以上的种概念,他们的外延完全不同,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并列关系。

6、形式逻辑的性质和作用:性质:基础性:人类一切思维活动和知识领域都离不逻辑。

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作者】王心铭【提要】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分别表现为交叉关系要搞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首先应把握客观事物中类和分子、整体和部分、集合体和个体三种不同关系。

在此基础上要把一个概念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准确判定它的类属。

这样才不会在概念的使用上出现误用集合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类、整体、集合体、集合概念概念的逻辑分类,是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特征给概念进行的划分。

单独概念对应于普遍概念,划分根据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

反映某一特定对象的概念,是单独概念其外延独一无二;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是普遍概念,其外延最少两个。

集合概念对应于非集合概念,划分根据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一类事物的集合体。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因而,每一种划分的子项之间是互相排斥的。

即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的,集合概念和非集体概念之间也是不相容的。

但是,由于它们是采用不同的根据从不同的方面对概念进行的两种划分,因此,两种划分所得的不同系列的子项之间并不互相排斥,其中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分别表现为交叉关系。

只有把握好这三种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一个具体概念进行正确的归类,才能做到使用准确。

一弄清客观事物中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集合体与个体三种关系是区别三种概念的根据。

客观事物中的类是许多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事物的综合,从属于类的每个对象叫做分子,属于一个类的任何分子都具有这类事物的属性并能独立存在。

比如综合大学是由一所所象山东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大学等设有文科、理科方面各种专业的大学组合而成的类,综合大学所具有的多科系的高等学校这一属性作为分子的每个具体的大学必定具有,用造句法检验时,山东大学是综合大学这样的语句必定成立。

综合大学与山东大学之间就是类与分子的关系。

反映类的概念和反映分子的概念在外延上表现为属种关系。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种类
现象本身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2.表达实体概念的语词通常是指称事物
和现象本身的普遍名词、专有名词和 摹状词等。
(二)属性概念 1.属性概念又称抽象概念,是以事物
或现象具有的属性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2.属性概念一般用形容词、副词等具
有抽象意义的语词来表达;事物的属性 还包括事物间的关系(关系概念也属于 属性概念)。
z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
念。 (一)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2.表达集合概念的语词可以是普遍名词或专 有名词。 3.集合概念的逻辑特征 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为其中的每
一个体所具有,个体的属性集合体也不一定有。
z
5.在(1)“中国人是勤劳的”和(2)“小王是中 国人”中,“中国人”这一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 B.在(1)中是非集合概念,在(2)中是集合概念 C.都是非集合概念 D.在(1)中是集合概念,在(2)中是非集合概念
lj
6.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在集 合意义下,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 (1)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一代,青 年都应该努力学习。 (2)陈景润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lj
三、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
性,概念可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一)肯定概念 1.肯定概念又称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 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语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以 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表示事物及其属性 的词组一般都直接表达肯定概念。
(二)否定概念 1.否定概念又称负概念,是反映对象 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否定概念的内涵揭示了对象“不是 什么”或“不具有的属性”。 3.否定概念是相对于肯定概念而言的, 其语词表达形式通常为在表示肯定 概念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词组 的前面加上否定词所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作者】王心铭【提要】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分别表现为交叉关系要搞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首先应把握客观事物中类和分子、整体和部分、集合体和个体三种不同关系。

在此基础上要把一个概念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准确判定它的类属。

这样才不会在概念的使用上出现误用集合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类、整体、集合体、集合概念概念的逻辑分类,是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特征给概念进行的划分。

单独概念对应于普遍概念,划分根据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

反映某一特定对象的概念,是单独概念其外延独一无二;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是普遍概念,其外延最少两个。

集合概念对应于非集合概念,划分根据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一类事物的集合体。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是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因而,每一种划分的子项之间是互相排斥的。

即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的,集合概念和非集体概念之间也是不相容的。

但是,由于它们是采用不同的根据从不同的方面对概念进行的两种划分,因此,两种划分所得的不同系列的子项之间并不互相排斥,其中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分别表现为交叉关系。

只有把握好这三种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一个具体概念进行正确的归类,才能做到使用准确。

一弄清客观事物中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集合体与个体三种关系是区别三种概念的根据。

客观事物中的类是许多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事物的综合,从属于类的每个对象叫做分子,属于一个类的任何分子都具有这类事物的属性并能独立存在。

比如综合大学是由一所所象山东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大学等设有文科、理科方面各种专业的大学组合而成的类,综合大学所具有的多科系的高等学校这一属性作为分子的每个具体的大学必定具有,用造句法检验时,山东大学是综合大学这样的语句必定成立。

综合大学与山东大学之间就是类与分子的关系。

反映类的概念和反映分子的概念在外延上表现为属种关系。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每个单独事物都可看作一个单个整体,整体依赖部分,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整体所具有属性部分并不具有。

比如山西大学是由山西大学组织部、山西大学后勤处、山西大学哲学系等党务、业务、行政方面许多具体部门组成,任何一个部门不可脱离山西大学而独立存在。

比如离开了山西大学,也就没有山西大学哲学系。

同时,这些部门也都不具有山西大学所具有的高等学校这一属性。

用造句法作检验时,山西大学哲学系是大学这一语句必定不能成立,山西大学与山西大学哲学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反映整体的概念和反映部分的概念在外延上表现为全异关系。

集合体是由许多同类个体有机构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或叫群体),这个统一体形成后,有着自己的本质属性,组成集合体的个体,虽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它不具有集合体的本质属性,而组成集合体的个体所具有的属性,集合体也不具有。

比如行列,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群体,其中行列中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具有排成的直行或横行这一关于行列的属性。

而组成行列的人所具有的五官、四肢、男女之别等属性行列也不具有。

用造句法检验时,某某某是行列不成立只能说某某某是行列中的一员,当然,某局长和欢迎的行列一一握手的语句也不能成立。

行列与行列中的任何一员就是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和反映个体的概念在外延上表现为全异关系。

以上关系下,以类和分子关系中的类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属普遍概念,以整体和部分关系中的单个整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属单独概念,以集合体与个体关系中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为集合概念。

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对应于集合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那么,又如何理解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与集合概念之间关系相容的一面,即为什么有的概念可说是集合概念,又可说是单独概念,而有的概念可说是集合概念,又可说是普遍概念呢有些概念,从它反映的事物的构成成份上分析,是由许多同类个体构成的集合体,是集合概念从它反映的事物的外延数量上,看是独一无二的单个整体是单独概念。

如面向世界丛书是由《人与社会》、《大洋东岸》、《奇异的循环》等许多书汇集编成,它与这一本本书之间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这个概念就是集合概念;而从它反映的是一套书,外延只有一个这个意义上说是单独概念。

这种反映兼有集合体和单个整体特点的单独集合体的概念,也可叫单独集合概念。

有些概念从它反映的事物的构成成分上分析,也是集合体,而从它反映的事物的外延数量上看,不是一个,而是若干具有相同结构的集合体作为分子组成的类。

是集合概念,也是普遍概念。

如丛书这个概念,是以由一本本的书作为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作为反映对象的,是集合概念;但它却不同于面向世界丛书这个单独集合体,它是面向世界丛书、生活之路丛书、逻辑应用视角丛书这些具体的集合体组成的集合体类,从外延数量上看,它又是普遍概念,这种反映集合体类的概念,也可叫普遍集合概念。

二我们从以上分析类和分子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集合体和个体的关系中可以看到: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把握了这三种关系就认识了三种概念各自的基本特征。

然而,在人们的思维实际中,概念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一个具体概念,只有采取判断这种思维形式,才能把它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揭示出来。

概念通过语词表达但语词与概念之间又存在着不一致性,即在实际思维过程中,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或不同类的概念,所以我们只有把语词放到语句中结合具体的语境去考察,才能理清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中的关系,才能客观、准确地确认该语词在该判断中表达的是什么种类的概念,如(1)《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着。

(2)书是知识的源泉。

(3)书是装订成册的着作。

以上例(1)中的红楼梦是由作为部分的许多不同的章回组成的。

全书依赖章回,章回不能脱离全书而独立存在。

语境中提供的一部不朽的文学名着这一属性各个章回并不具有,红楼梦这个概念反映的是单个整体,因而是一个单独概念。

例(2)中的书是由能独立存在的同类一本本书组成,显然不是单个整体,而且语境中所提供的知识的源泉这一属性并不是任何一本具体的书都具有,我们不能说哪一本书是知识的源泉,如不能说《家常菜谱》是知识的源泉,书在该句中反映的是集合体与个体关系中的集合体,因此是集合概念。

例(3)中的书,虽是由能独立存在的同类一本本书组成,但据语境,装订成册的着作这一属性任何一本书都具有《家常菜谱》是装订成册的着作这个语句成立。

因此,书在该句中反映的是类和分子关系中的类,是普遍概念。

三讨论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为具体概念进行正确归类,对于表达和论证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思维中,若混淆了集合概念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就会犯逻辑错误。

如(1)一个宽肩膀,一脸横丝肉的警备队,抓着雨来的脖领子向上一提,雨来就不由地坐起来。

例(1)中警备队是集合概念。

其中集合体不具有个体的属性,即警备队不具有手这个属性,不会抓,不会提,作者用警备队指称一个警备队员这样的个体,误将集合体概念作单独概念使用。

(2)比赛当中,北京市第二某某厂啦啦队和个别运动员不断哄骂裁判员,在距离下半场比赛结束还差25秒时,某某厂运动员不服裁判员裁诀,追打裁判员,一些观众某某厂啦啦队也乘机冲进赛场,对裁判员进行围攻和谩骂。

例(2)中啦啦队是运动员呐喊助威的一组人,就概念分类来说它是集合概念。

句中将啦啦队这一集合概念与个别运动员这一普遍概念并列使用,势必将组成啦啦队这一集合体的个体所有的属性强加给了集合体,哄骂这类概念只能是个体性质的反映,而不能是集合体的反映。

(3)的确,语言单调、词汇贫乏在工作和学习中是会受憋的。

语言、文字是人的交际工具,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这些工具,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由许多词汇组成的。

因此可以说,每个人头脑中都存在一个词汇的仓库。

例(3)中词汇一词共出现了四次。

其中词汇贫乏、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仓库中的词汇都是指的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集合概念,这里对词汇的使用是恰当的。

而在每一句话都是由许多词汇组合成的中的词汇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一个词,因此应该使用词,而不应使用词汇。

(4)国庆前,夕园林部门在天安门广场上摆出了十万花卉,使首都北京显得更加美丽。

例(4)中,花卉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反映的是由各类花组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用十万这个数词来限制,也犯了误用集合概念的错误。

按照原意,应将花卉这一集合概念换成普遍概念花。

(5)《家常食谱》共分十五类,包括三百余种家常菜和点心的作法。

例(5)中家常食谱无法分类,因家常食谱在此句中是特指一本书的单独概念,不能用分类法进行划分,只能对它的内容进行分类或将本书归入某类。

从语境看,句中十五类不是指对书的分类,而是对书中的菜点的分类。

显然,作者把家常食谱与家常食谱中的菜点两个不同概念混淆了。

(6)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英雄。

在这个三段论推理中,尽管大、小前提都是正确的,但从这两个前提推不出我是英雄。

因为大前提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的群众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集合概念,而我是群众中的群众则是非集合概念下使用的普遍概念,因而在三段论推理中出现了四名词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

收稿1995-06-10注释①克拉潘《年法国和德国经济的发展》第266页。

②福斯特《1920世纪法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第31页。

【责任编辑】王银娥【参考文献】1.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教学参考》。

2.诸葛殷主编《形式逻辑原理》。

3.李衍华主编《逻辑病例分析》第7885页。

4.蒋以瑾《普通集合概念辩析》人大复印资料19824P4548。

5.孟自黄《关于集合概念之我见》河北师大《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6P5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