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先生访谈

合集下载

钱伟长:科学巨子 传奇人生

钱伟长:科学巨子 传奇人生

钱伟长:科学巨子传奇人生钱伟长,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

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

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

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

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

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

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

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从科学家到教育家的钱伟长

从科学家到教育家的钱伟长
后 出 国 留 学 的独 立 生 活 有 很 重 要 的影 响 。
期 , 与 钱 学 森 、钱 三 强 一 起 被 周 恩 来 总 理 誉 为 “ 钱 ” 。 1 5 三 94 年 , 钱 伟 长 和 他 的 学 生 合 著 的科 学 专 著 《 性 圆 薄 板 大 挠 度 问 弹
题 》 出 版 , 在 国 际 上 第 一 次 成 功

钱伟长(92 0 日-00  ̄3 E),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 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 11年l月9 21年7 0 I ・。他长 期从事高等教 育领导工作,为培养我国科 学技术人才作出 了 要贡就 他 与钱学森、钱三强囊、 重
并称 “ 三钱”。钱家之所以会人才辈出,钱伟长先生的解释是: “ 我们钱氏家族十分往意i教 菊京 _一 8 c :
田 园 之 间 , 享 受 山 林 之 趣 ; 或 到 城 中 书 摊 书 店 选 购 图 书 , 或 瞻 仰
镇 第 一 初 级 小 学 校 长 职 位 后 , 就 带 着 钱 伟 长 走 马 上 任 了 。 后 宅 小 学 是 住 读 , 7 的 伟 长 便 开 始 过 岁 上 了 半 独 立 的 生 活 , 这 对 他 今 后 个 人 的 成 长 、 尤 其 是 他 大 学 毕 业
训的指引 家庭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他认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培育人才l 遮 j
根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确实,从他的成长轨迹上,看得出来,家庭教育对于人的・生起着至饕鼙
耍 懒 叠、 誓
从科学家到教育家 的钱伟长
文/ 黑珍 珠
读 书 , 靠 从 钱 家 的 义 庄 领 取 粮
钱 伟 长 在 叔 叔 的 熏 陶 下 , 背 了很 多 古 文 和 古 诗 , 后 来 还 读 了 许 多 儒 家 著 作 , 如 四 书五 经 等 。 钱 穆 也 住 在 学 校 里 , 那 时他 最 感 兴 趣 的 是 读 欧 洲 文 艺 复 兴 以 来 的 各 种 著 作 。 他 钻 研 学 问 时 , 总 要 钱 伟 长 陪 伴 在 旁 。叔 叔 看 的 西 方

力学大师钱伟长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

力学大师钱伟长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

力学大师钱伟长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每个人的认识不尽一样,是教育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

我讲的是自己的一些经验,以及我所熟悉的一些人的经验。

一、不要死记硬背。

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学而不思则罔”。

指学习的时候要思考相关的问题,不边学习边思索,会什么也学不到。

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可是常常被很多人忘了。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书法、画和诗“三绝”的著名学者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官时,发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贫穷青年,天资很好,过目不忘,很多东西念过一、两遍,就可以准确背诵出来。

可是郑板桥提个相关的问题,这个青年人支支吾吾地回答不清楚。

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这个青年更是答不上来。

他发现这个青年人完全是在靠记忆进行学习。

郑板桥就给他讲了“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告诉他,学习一定要思考,不能靠背诵,不然是不会有出息的。

后来这个青年人完全放弃了过去死记硬背的念书方法,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在乾隆中叶,考上了状元。

这个故事说明,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

这样,一辈子才会不断进步,永远向上。

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考题都是有范围的,而且还有温书的重点,这实际上就是让你去背,鼓励学生去背书。

小学毕业考初中,初中毕业考高中,考的成绩能拿到多少分,就能进重点中学,在这个分数线以下就只能进一般的中学。

大家为争取进重点中学,只好死背,中、小学生都是靠背书过日子。

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说一点用处也没有!在你们这些大学生中,有很多是高分考进大学的。

可是进校以后,我们发现其中不少人是高分低能。

在中学时靠背书过日子,大学的书太厚了,背不下来了,他的学习必然感到很困难,觉得很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我听说很多大学里都有那么一批学生神经衰弱,睡不着觉。

这就是上大学后,仍然采取中学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后果。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

我小时候也很能背书,我背过很多老书。

钱伟长:“用好刀杀最难的问题”

钱伟长:“用好刀杀最难的问题”

钱伟长:“用好刀杀最难的问题”2010年08月03日上世纪90年代,钱伟长的一次演讲登上杂志,作为卷首篇。

从中可以窥见他60年科研的心得。

“不要做刀匠。

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

”钱伟长告诫听众。

“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

”他说,“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

“杀最难的问题”,这是这位科学家的秘诀。

力学家李家春院士说,钱伟长的力学成就,就在于他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二十世纪航空航天的兴起,催生出一系列力学难题需要解决。

冯·卡门以及他的许多学生,面对着制造飞机和火箭的种种不确定性,需要创造性地利用数学工具。

钱伟长和钱学森等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取得了科学的成功。

飞机火箭上天作为成功的标志,这才是学术的硬道理。

关于这一点,钱伟长在《八十自述》也有过论述。

他这样描述半个世纪前导师辛格和冯·卡门遵循的研究逻辑:“他们为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不惜跳进数学这个海洋来寻找最合适的工具,甚至于创造新工具。

”钱伟长写道,“Synge教授甚至说:你们应该有捏着鼻子跳进海洋的勇气,但应该懂得避免淹入海底,懂得在完成任务后爬上来,寻找新的物质运动的主题。

”从导师那里体会到的学术精神,钱伟长秉持终身。

他曾经说过:“我没有专业”,但他同时又自我评价说:“我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这份自信的原因,就在于他始终在解决问题,在“做屠夫”。

正因为他解决了问题,后人评价钱伟长,提到的不是他发了多少篇SCI,而是他做出的实在贡献。

比如说,他的摄动理论和变分理论,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可以简化大量计算。

少了他的成果,中国制造的飞机就上不了天。

他研究坦克电池,没出什么论文,而是建了一家电池厂;他研究汉字计算机编码,也没出论文,出的是一套“钱码”;他研究河口冲淤,也没有出论文,而是把灾害消灭掉了。

就如他曾经告诫学生的,在选题上“目光要远大一些,不要去搞那些没有应用背景的雕虫小技。

钱学森之问与钱伟长之答

钱学森之问与钱伟长之答

大师钱伟长仙逝,《钱江晚报》昨日采访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为中国一颗科学巨星的陨落丘院士倍感伤感。

他说:“为什么中国至今无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钱学森之问,症结在于中国学者缺乏科学精神。

”虽然中国科学界至今无缘诺贝尔奖,但是钱家却已经捧回诺贝尔化学奖。

钱家满门皆才子,如钱伟长先生所说,“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钱家的学问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

因此,回答钱学森之问也非钱伟长先生莫属,从家的智慧看国之难题,或许会有飞来之笔。

少时,钱伟长追随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学了啥?看得是四书五经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经典。

试问,考试满分的中小学生可曾读过《大学》、《中庸》,有谁知道卢梭、黑格尔?待到考大学,英文0分,物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文史满分,结果收到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五份录取通知书。

如今,这份成绩单只能接受“家里蹲大学”的命运。

进入清华,他又中途从零开始投入物理专业门下,终成文理皆通一代大师。

因此钱先生质问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考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学。

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

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那个学校就是好学校。

即使仅就智育而言,这也是片面的。

应试教育是“残缺的智育”,何谈大师,唯有工匠。

纵观中国科学界的“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和国学界的“两钱”(钱钟书、钱仲联)的成就,都是“一心评古今文章、两脚踏东西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正如康德的名言“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钱氏大师们不为规则所束缚,方发展成为世界创造规则的人,一个具有健全智育的人。

钱伟长弃文从理,鲁迅弃理从文,都是源于对科学精神的信仰。

梁启超将科学精神定义为这样的“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而应试教育恰恰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如何找回失落的精神?钱伟长的回答是:破除“四道墙”。

钱伟长先生访谈观后感

钱伟长先生访谈观后感

钱伟长先生访谈观后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先要感谢老师推荐了一个这么好的视频给我们。

这是我们真正需要汲取的营养,我们荒芜的精神世界需要这种及时的灌溉。

中国已经走入了一个失去信仰,物质至上的时代,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优秀的传统品质岌岌可危。

国家、民族这些词语在人们的词典里慢慢的被淡忘、抹去。

文化交流是应该的,但是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文明的动荡,长期偏重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对民族精神的忽略放任使中国人渐渐失去了自我。

不敢想象这样下去,国人会不会变成唯利是图的一群乌合之众,我们曾引以为豪的民族凝聚力再下一次国难到来之际会不会所剩无几。

视频叫作三位一体钱伟长,我自视频开始时便在思忖,为什么用三位一体来形容钱老。

看到后来觉得,这大概是说钱老一生涉猎诸多领域,集各种专长于一身,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看到最后终于明白,这些专长,各种荣誉背后其实只需一种称谓来诠释钱老,便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

钱老少时即博览群书,以文史见长,入清华求学以报国。

听闻倭寇侵华,愤而弃文从理,以期振兴军工以御国辱。

初时于理科外语一窍不通,但凭满腔爱国之热忱,奋发刻苦,终为全班之首,获资助留洋深造,因二战爆发,一再耽搁,二次成行却因途中停靠敌国城市,诸生愤而弃护照于黄浦江,看到此处慨而叹之,扪心自问放至当今,吾等有此气概乎?三次终成行,于西洋师从大家,屡获殊荣,如日中天之时毅然回国执教,国内生活艰辛,因不愿叛国而放弃赴美。

建国后,奋然忘我投身科技强国之路,以祖国需要为己任,奠定新中国科技发展之基石。

钱老所思所行无愧于一名炎黄子孙,每一个国人都该引以为傲。

睹现今社会之诸般怪现状,上至庙堂,下自山林,有多少人摆正过国家在心中的位置并付诸实施?我们肩负的责任在纸醉金迷背后还能剩下多少?有人说,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不需要那么多崇高伟大的理想,幼稚的很。

没错,钱老所为按照现在流行的价值标准可以用幼稚来形容,就因为船要在交战国停靠,就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耽误大好的前程怎么办?可就是因为这些当年执著的幼稚之人的舍身忘我的幼稚行为,这些自诩成熟的人才有机会坐享其成,夸夸其谈。

钱伟长访谈观后感

钱伟长访谈观后感

钱伟长访谈观后感钱伟长,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他的卓越成就与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关于钱伟长的访谈节目,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这场访谈的观后感。

一、勤奋好学,立志报国钱伟长先生的勤奋好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访谈中提到,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依然坚持读书,追求知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立志报国,毅然选择了物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这种勤奋好学、立志报国的精神,让他成为了我国科技界的佼佼者。

二、严谨治学,求真务实钱伟长先生在访谈中强调了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他认为,作为一名科学家,必须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科研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使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同时,他也以此要求自己和学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三、全面发展,注重素质钱伟长先生在访谈中提到,他倡导全面发展,注重素质。

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专业能力强,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包括道德、文化、体育等方面。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面对人生的曲折与困难,钱伟长先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进取。

访谈中,他讲述了自己在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五、传承精神,激励后人钱伟长先生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拼搏的传奇。

他在访谈中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勤奋好学、严谨治学、全面发展等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的大爱情怀。

总结:观看钱伟长先生的访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位科学家的严谨治学、全面发展、乐观向上等优秀品质。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著名力学家简介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著名力学家简介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著名力学家钱伟长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

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早年提出的薄板薄壳非线性内禀统一理论对欧美的固体力学和理性力学有过重大的影响。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导工作,为培养我国科学技术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社会活动十分活跃,积极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西学东渐,国学衰微之际。

钱伟长就出生在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

在无锡这个毗邻太湖的鱼米之乡,为了家族的繁衍昌盛,还延续着义庄制度。

由于做私塾先生的祖父早逝,钱伟长的父亲钱声一(钱挚)和叔父钱宾四(钱穆)就是靠从钱家的义庄领取粮米,艰苦求学的。

他们在家乡七房桥办起了第一座新式小学,又到其他小学任教。

少年的钱伟长有时就寄住在父亲和叔父的老师宿舍里。

16岁那年,父亲钱声一病逝,他随叔父在苏州读书。

后来,叔父钱穆到北京大学与胡适同时担任中国通史的教授,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60年代在台湾作资政,继续研究国学。

他的母亲王秀珍和善而勤劳,除操持家务外,还养蚕、桃花、糊火柴盒贴补家用。

清贫的幼年生活和母亲的贤良品德,帮助造就了他在曲折的一生中独立支持的精神力量。

妻子孔祥瑛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文学院国文系,50年来是他生活上、精神上忠实的伴侣,也是他事业上成功的一个保障。

小学时期,钱伟长主要学习国文和历史,也学到算术、自然、音乐等新课程。

由于家贫,还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

起先,他就学于家乡的七房桥小学,家乡失火后,又进过荡口镇的三所小学和后宅小学,但受学时断时续,时间都不长。

13岁时,他来到无锡,先后在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读书。

两位专家回忆钱伟长

两位专家回忆钱伟长

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今日在上海去世,享年98岁;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三人已均逝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朱毅麟在年轻时代作为学生与钱伟长先生相处过半年时光,本网第一时间与朱毅麟进行连线,追忆钱伟长生前故事。

那是在57年的时候,钱伟长正在清华大学做老师,我才23岁,刚刚毕业在学校做助教,当时是钱伟长和钱学森两位力学大师在清华大学创办了一个工程力学研究班,我有幸参与了那次学习,并听钱先生的课程有半年之久。

在52年前后有过我们国家有过一次院系改革,那个时候开始统一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

在苏联的教育模式中,力学更偏重于数学,而在全国各高校中只有北大有一个力学数学系,而工程力学这个系别是根本不存在的。

然而钱伟长与钱学森两位先生一致认为力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不能仅限于数学之中,要同工程密切结合起来,要放在工程学里面才能发挥真正的意义。

所以两位大师在清华创办了一个工程力学研究班,由此可以说“二钱”在推进我国力学如何为工程服务,如何为建设的服务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我们听钱伟长先生讲课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钱伟长先生的学识很渊博,根基很牢固,并深表钦佩。

当是钱伟长主讲工程数学这门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有很多很繁杂的数学公式,有的甚至要写一整个黑板,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关系,钱先生都不需要用讲义,讲课过程中完全凭借他的掌握给同学进行讲解,一步一步推导下来。

对此我到今天都还记忆深刻。

华中科大人工智能研究所和计算语言研究所所长、著名数学家李国平之子李德华教授回忆钱伟长当年做客家中的情形,说:“钱老是父亲的知己,也是我尊敬的长辈。

”同是学部委员,钱伟长和李国平因学术观点接近,结下深厚友谊。

“文革时,钱老被打成右派。

1973年,父亲嘱咐我去钱老家中看望。

”李德华回忆,当时钱老在清华的家既小且挤,因钱老仍在挨批斗,他只见到钱老夫人孔祥瑛,“钱夫人很坚强,在钱老最落魄的日子里,她也是乐观鼓励。

钱伟长:一片丹心为报国

钱伟长:一片丹心为报国

他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鼓励年轻学 者投身科研事业,为国家科技创新做 出贡献。
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贡献
钱伟长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包括力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
他带领团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钱伟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中 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3
CATALOGUE
钱伟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教育理念与实践
全面发展
钱伟长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他提倡跨学科学习和创新教育,鼓励 学生探索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其综合素质。
实践教育
钱伟长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主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他提倡 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术追求
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期间,钱 伟长展现出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后转至物理系,奠定了他日后 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学术贡献与发明
科研成果
钱伟长在弹性力学、板壳理论等领域 取得重要突破,提出了许多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学术观点。
学术地位
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引用 ,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 出贡献。
社会与公益事业
社会活动家
钱伟长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 活动,为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 出了不懈努力。
公益事业
他热心公益,捐资助学,支持教育事 业的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倾注了大 量心血。
02
CATALOGUE
钱伟长的爱国情怀
为国争光的决心
钱伟长在学术上追求卓越,以振 兴中华为己任,立志为国家争光

我与钱伟长教授的一段往事

我与钱伟长教授的一段往事

要 当工人 ,就 学 了三个 月钳 工 。 因为 在 国外 ,从 事 任何职 业 都要 有 职业 证 书 ,教授 没 有 中学 教 师
证 件 就 不 能 教 中 学 。 没 想 到 , 他
曼哈 顿 科研 计 划和 阿波 罗登 月宇 航 计利 工 程 ;我 国农
个 星期 的时 间才 整理完 。我 头 次到 清华 钱府 ,将 文稿 请钱教

家经 委主 任康 世恩 同志 看 了我发 言简报 ,认为我 思想 开放 。钱 教
授 说我 赶上 了好 时候 , “ 去你 过
说 这 些 话 可 不 得 了” 。
授 审改 ,并 向他 道歉 :为 了专业
需 要 ,我作 了一 点增改 。如 交通
前与 钱 老合 作的 一件 往 事 。那 是
时 弊 ,如 “ 后 门 ” 、 “ 关 走 拉
1 8 年 初 ,钱教 授 在全 国首 次运 90 输 经 济学 术讨 论 会上 作报 告 ,题
目是 系统工 程 。他讲 了三个
问 题 : 系 统 工 程 的 重 要 性 和 什 么
系 ” ; “ 校是 个 大 圈 圈 ,什 么 学
惊 悉 科 学 泰 斗 钱 伟 长 教 授
仙 逝 。 伤 感 之 余 ,使 我 想 起 3 年 0
的 E常 生 活 。 他 敢 于 评 点 当 时 行 t 政 、 经 济 、 文 化 、 教 育 等 领 域 的
笑 。钱 教 授 深 入 浅 出 、诙 谐 自如
的 四 个 多小时 报 告 ,赢 得 阵 阵掌 声 。真 是 聆听 一 席话 ,胜 读十 年 书。 当时 我在 国家 经济委 员会 综 合运 输 研究 所任 职 ,主 持 综 合 运输 》 编辑 部工 作 ,决 定 将此报 告刊载 到该杂志 1 8 年第 1 。我 90 期

钱伟长先生访谈观后感

钱伟长先生访谈观后感

钱伟长先生访谈观后感“国家需要我就干。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搞什么。

”整场访谈节目结束,留在我脑中的就只是这两句话。

那位在萤幕上依然微笑着的老人叫什么,这一生有过多么轰轰烈烈的成就都不重要了,仅凭这样一种把自己低到泥土里,只为“国家”二字而活的态度便足以打动我,打动所有人。

钱伟长,在观看这部访谈节目之前我从未接触过这个名字,自然也没有那些先入为主的既定概念,类似于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力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诸如开创板壳理论新方向等等这一类的荣誉。

其实在我看来,钱老不过就是一个最为纯粹的中国人,一位可敬的爱国者。

钱老少时即博览群书,以文史见长,一心想在文学上有所深造。

然而天意弄人,9.18事件的发生如一道霹雳划过钱先生的心中。

他抱着只有知识才能拯救中国的信念,毅然决然弃文从理。

经过刻苦地努力和强大的信仰支撑,钱先生在原本对理科一窍不通的情况下迎头赶上,并且获得留洋深造的资助资格,却因二战爆发,一再耽搁,二次成行却因途中停靠敌国城市,诸生愤而弃护照于黄浦江。

工作后回到国内,生活艰辛,因不愿叛国而放弃赴美。

建国后,奋然忘我投身科技强国之路,以祖国需要为己任,奠定新中国科技发展之基石。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想,那他一定不知道中国有一位叫钱伟长的老人。

事实上,我们的国家有太多太多如钱老一般的存在,将“小我”舍弃,成就“国家”这一最高信仰!身处不同时代的我们,可能真的很难真正感受到这些前辈们的大义,责任二字于我们或许更多的是从自我出发,完善自我,组建并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小世界。

但无论如何,这份对于祖国赤诚的热爱与付出永远不该被遗忘,即使做不到如钱老一般全身心地奉献,十分之一也好,万分之一也罢,我们必将也必须热爱我们的国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这片土地涂抹上属于我们自己的色彩。

钱伟长回答钱学森之问.

钱伟长回答钱学森之问.

钱伟长回答钱学森之问刘义忠一代大师钱伟长离我们而去,他对中国教育的真知灼见和他在大学校长岗位上的身体力行,永远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钱伟长正是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回答了钱学森给世人留下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伟长告诉我们,大学要营造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环境,钱老一直试图在中国的大学里实现一种理想:重新勾勒西南联大自由活泼的教学氛围、加州理工学院积极严谨的科研氛围,如果大学校长都按照钱老的做法去做,“钱学森之问”的问号就能拉直了。

钱伟长特别关注两个问题,即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

关于教师队伍,钱伟长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

” 曾有一所著名高校的校长问钱伟长,“你到上大20年,最得意的是什么?”钱伟长说:“用我的思想办了一所大学。

”“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教师的水平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 钱伟长把教学看得特别重。

他自己的第一次教学实践是1939年在西南联大开始的,他的老师叶企孙给了他三页讲稿,让他代课。

“这三页讲稿,告诉我怎么做老师。

”所以钱伟长晚年不止一次告诉学校的老师,“把教材越编越厚的不是好老师,把教材越编越薄的才是好老师。

” 如今,许多大学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

钱伟长却早早提出来,经过研究生培养的年轻老师,应该首先开专题课,开与他的研究领域相关的课程。

逐渐地成为副教授以后,可以开专业课。

资深的老教授,应该去开基础课,“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知识面宽了,工作经验和讲课经验也丰富了。

” 钱伟长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教学是必要的要求,而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每年虽然讲同一门课,但应该不断变化,使一门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我鄙视那种一本教科书讲30年不变的教学方式。

搞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扩大眼界,晓得当代这个专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丰富这个学科的内容,使之不断地往前发展。

” 钱伟长指出,“你们老是要写多少论文,拿多少大奖,这不是目的,你要看看你为国家、为上海的建设做出了多大贡献,你们的研究成果在企业里、行业里发挥了多少引领作用,为国家解决了多少问题。

道山求真——记苏州中学校友钱伟长

道山求真——记苏州中学校友钱伟长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年级10名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话剧《道山求真———记苏州中学校友钱伟长》在2018年苏州市“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简称“三语”或“三话”)比赛中获团体特等奖和主角个人总冠军殊荣,苏州市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苏州市“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比赛,旨在“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面向全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走向世界,说一口地道的方言热爱家乡”,迄今已举办了整整十届。

2018年9月,苏州中学高一10位新生(周天意、曹书逸、谈骅逸、徐嘉滢、王思语、吴悦、胡亦玎、苏峥豪、袁润熙、陆轶荻),经班级推荐、年级选拔后脱颖而出,成为苏州中学参赛团队代表。

在语文教研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原创剧本、优选整合、修改完善,经20余次反复排演、修改,先后经初赛、复赛,最终在11月15日总决赛中夺冠。

舞台话剧《道山求真》延续了苏州中学《道山问道》《道山寻根》等系列选题,旨在挖掘苏州府学千年文脉中的名贤逸事,以苏州中学校园的历史人文景点“道山”为轴心,将范仲淹、吕叔湘、陆文夫、钱伟长等人在苏州中学任教或求学经历中的精神风貌呈现给世人,道出苏州中学作为“千年府学、百年新学”一以贯之的“道山精神”,以激励后学诸生发奋努力、求学报国。

———程振理道山求真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周天意王思语道山求真,风采伟长江苏省苏州中学程振理刘仟慧名校集训———江苏省苏州中学“三语”舞台话剧主角———钱伟长配角———女同学,男同学,老师,同学1,同学2,吴有训,冯·卡门,同学3(这一幕以苏州话为主)旁白:(普通话)又是一天清晨,日头初升,道山脚下便书声琅琅,这,就是沧浪十景之一的府学晨读。

(三个学生或坐或站,诵读古诗。

)女同学:(苏州话)“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艾格是偶最欢喜格一首搭苏州有关格古诗,水乡格风味几或浓!(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水乡的味道多么———记苏州中学校友钱伟长2019.3作文通讯2第一幕苏州府学,道山脚下65作文通讯2019.3名校集训浓。

人物传记阅读——钱伟长探寻已故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成才“秘诀”

人物传记阅读——钱伟长探寻已故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成才“秘诀”

从偏科生到科学巨擘——探寻已故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成才“秘诀”我国又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巨擘辞世,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昨天在沪逝世。

他,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学界的“三钱”;他的姓氏,冠于诸多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之上,“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

这个出自普通农家的小个子男孩如何成为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他为何能在诸多科学领域中摘得硕果?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

由于战乱连年,11年的小学和初中,他真正念书的时间还不到5年。

考入苏州高中时,钱伟长是全班最后一名。

高中三年,他努力学习,补上不少。

但到考大学时,只有文史尚过得去,数理化、英文还是弱项。

19岁那年,钱伟长以历史100分、中文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还不到100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

他在《八十自述》中说,正在考虑读历史系还是中文系时,“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义愤填膺的他决定弃文从理,“改学飞机大炮”。

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不同意,为啥?他知道钱伟长物理只考了5分。

可钱伟长铁了心要学物理,经过1周的执着请求,吴有训被打动了,给了钱伟长一年的试读机会:如果数理化三门课有一门低于70分,就得转回文学院。

这名偏科生开始走进物理学的殿堂,并摸索出用思考的方法学习的“门道”。

果然,他达到了吴有训的要求,毕业时,他还成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我是不相信有天才的,我只相信勤奋,只要刻苦钻研,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钱伟长曾写道。

许多认识钱伟长的人,无不赞叹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天才。

但他从未承认过这一点,相反他说:“‘天才’是不存在的。

无论谁,也无论有什么样的条件,要想学得好,要想搞出成就,最先和最后必不可少的都是勤奋。

”因此,晚年他还自信地说:这么多年来,我没有懒过,我的知识没有老化。

钱伟长

钱伟长

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伟长的颁奖辞: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

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

1931年,18岁的他以中文和历史两门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

钱伟长:如果要是考状元,我是要考状元的。

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爆发,国难当头。

马上要进入清华历史系学习的钱伟长,得知这个屈辱的消息后,当天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钱伟长:蒋介石说的,谁要站起来,不要抵抗,因为人家飞机大炮,我听了以后这个火了,年轻嘛。

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个玩意儿了,我要学飞机大炮。

而之前的录取考试中钱伟长数理化加英文的总成绩只有25分,放弃双百的文史转学物理,钱伟长无视个人的风险得失。

钱伟长:我这些都没考虑。

我是将来要造坦克。

就是这样的思想。

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70分,四年后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且成绩优异。

1939年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获得宝贵的去加拿大学习的资格,但是因为搭乘的轮船要在日本横滨逗留三天,钱伟长等留学生拒绝上船。

钱伟长:我就不干了,敌国我们不能去,当场就有好多人把护照扔在黄埔江里头了。

经过近一年的等待,1940年8月,钱伟长等留学生才搭乘不停靠日本的轮船出发,赴加拿大留学。

赴加拿大50天后就因为一篇论文的发表而成名,两年后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至1945年,钱伟长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范围内的知名科学家。

且收入颇丰。

钱伟长:那很不错,大概八万美金一年呢。

就在钱伟长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传来了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此时他选择了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机械系担任教授。

钱伟长:我是决心,来回家培养更好的学生。

一心为国永不变——访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

一心为国永不变——访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

一心为国永不变——访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张沪
【期刊名称】《国际人才交流》
【年(卷),期】1990(000)006
【摘要】为了采访钱伟长先生,我足足找了一个月,好不容易在“八·一”前夕找到了他。

他笑笑说:“我出去了一个月,昨天才回家,明天又要离开北京!”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张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2
【相关文献】
1."创新"人生--访我国著名创伤外科学家、皖籍院士王正国 [J], 秦品端
2.新世纪话创新——与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一席谈 [J], 方荣
3.访我国著名武术养生技击家、永京拳创始人——葛永志先生 [J],
4.我国著名牧草育种科学家--吴永敷教授简介 [J],
5.我国煤层气工业前途远大——访我国著名天然气勘探专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宋岩教授 [J], 王大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钱伟长介绍

钱伟长介绍

钱伟长介绍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大家钱伟长(2010-08-01 23:52:16)标签:98岁的钱老先生逝世,惋惜不已。

对钱先生最初的印象来源于中学课本,着名的力学专家应用数学专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

对钱先生最有感时,是看到《大家》他的访谈,被震撼,真正的大家是这个样子。

老先生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从容大气,满身透着自信却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愿意臣服在他的风度气度中。

钱先生拥有我最欣赏的艺术和科学气质的结合,钱学森先生也是如此。

在某一个行业顶尖我觉得可以理解,那是天才。

但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得这么妥帖是极其难得,那是天才中的天才。

最难得钱先生对祖国的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钱先生是有名的才子,历史文学造诣非常深厚,在物理学领域也是泰山北斗级人物。

钱先生很小时候就看完资治通鉴,考清华时以一篇450字赋《梦游清华园》技惊四座,被老师评不能增一字也不能减一字,当场判100分。

钱先生说:“如果在清朝或是古代,我一定是状元。

”自信溢于言表但是理所当然。

以历史文学各满百成绩进入清华历史系-他最感兴趣的专业。

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

钱先生怒极,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读历史系,历史改变不了中国的现状。

他要学造飞机大炮,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国家才不会受欺负。

当时钱先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地拒绝其转学要求。

钱先生提出过多次申请均惨败。

钱先生说,那可如何是好,怎么能进物理系,后来想出一个办法,他每天地去系主任吴有训办公室报到言必称我要转物理系我要转物理系BALABALA。

吴先生被磨得甚厌其烦也被其诚意打动甩出一句话:“一年后你数理成绩能达到70分,就让你转物理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伟长先生访谈有个学生的高考成绩是这样的:语文、历史两门满分,数、理、化、英文一共考25分的学生(其中英语0分,物理5分;注:每门满分都是100分),请问:按照今天高考标准,这个学生能够上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钱伟长先生。

就是这样的成绩,他被清华大学录取,而且学校应他个人的要求,让他进入物理系学习。

显然,这一切,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的高考学生中,有没有具有钱伟长先生潜质的学生?以下是摘自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著名力学家钱伟长”节目内容:[解说]:1931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七房桥一个清贫的教师之家,但是他却有个十分著名的四叔,就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的钱穆。

在钱伟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之后他就一直跟随四叔生活,钱伟长受其耳濡目染,在十八岁那年的高考中,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的校园。

[访谈]:钱:我这语文是很好的,假如重新考状元,我就要考状元对不对?记者:您还记得当时的语文题目是什么?您怎么答的吗?钱:语文题目叫《梦游清华园记》。

记者:《梦游清华园记》。

钱:就是说你没到过北京清华的,你怎么晓得要考这个学校?你想象清华是怎么样的?我写了一篇赋,四百五十字,四十五分钟。

他们那个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一个字也改不了。

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记者:一个字也改不了,那就只能得满分。

钱:满分。

记者:然后钱木先生看到,你四叔看到了。

钱:后来看见了,批评我了,他说你年青不要那么厉害。

记者:这个文章很好,他为什么批评你呢?钱:他批评我写得太骄傲。

记者:就是因为您太骄傲了批评你?钱:要不我看到人家没办法写,我一个人,45分钟写了一篇赋,我自己很得意对不对?后来考历史我也满分。

记者:那历史的题目是什么?钱: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多少卷、解释人是谁?这样一个题目,我考了一百分,没有错。

记者:当时您知不知道有没有第二个考一百分?钱:没有,好多人考零分。

这样一个怪题目,当然零分了。

钱:其它四门课,数、理、化、英文,我一共考了25分。

记者:一共?钱:一共考了25分。

记者:也就是这数、理、化、英文四门课,分数非常低?钱:很低,我的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我根本没有学过,所以没分。

记者:当时很多人都认定,您要不上中文系,要不上历史系?钱:是啊,都等着我。

[解说]:(4)就在钱伟长决定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的9月18号,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时间,全国青年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支持抗日。

钱伟长当天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他决定弃文从理。

[访谈]:钱:我听了以后就火了,年轻嘛。

我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玩意儿,我要学飞机大炮。

有老同学告诉我,你进物理系吧。

但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他怎么也不肯。

记者:当时他知道您物理只考了5分?钱:我这物理是一塌糊涂,5分考的。

怎么办呢?我说坚决要学物理。

有人告诉我,说你跟那个系主任泡,软磨硬泡,天天去。

记者:你怎么泡的呢?钱:同学说让他办公,你就去,他一到你就跟他说,我要进物理系,我天天这样,跑了一个礼拜,他办公都没法儿办。

他因为8点钟去上课,我6点三刻就到了。

记者:等着他。

钱:跟他泡。

记者:他不生气吗?钱:后来他没办法,他说这样,你那么坚决,可以。

可要有一个限制,因为现在想进物理系太多了。

所以他得限制人家,说在一年中,这三门课,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要能考70分,先让你试读。

记者:能考70分才收你。

钱:那么我当然要答应了,先学了再说。

对不对。

记者:但是当时有没有担心过,您长处在文史方面,如果你放弃了长处,去学一个自己只考了5分的物理,那将来一旦学不好怎么办?钱:我这些都没有考虑。

记者:可是当时您的家庭支持你上大学,是因为希望您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能够很好地养家。

钱:我反正是要学这个,我将来造坦克,就是这样的思想。

记者:就自己下了这么一个决心。

那上学之后,物理学得怎么样?钱:物理上了七个礼拜,测验一塌糊涂。

记者:连续七周,您的考试测验都不及格?钱:都不及格。

记者:那你是不是很着急?钱:也不着急,我年轻嘛。

记者:还不着急?钱:我当时也有点害怕,我怕学不好,学不好就不行了。

那拼命,拼命学。

记者:那个时候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人比你更刻苦?钱:有啊,那时候跟我同时去的,是华罗庚。

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5点到科学馆去背书去,可是华罗庚已经背完了。

记者:您到那儿的时候,他已经背完了。

钱:已经背完了。

钱:所以我和华罗庚是很熟的,我们同时学。

记者:就是俩个人比着看,看谁更用功。

钱:后来,我在物理系待了四年,我物理学得很好,变成全班最好的学生。

[解说]当时和钱伟长一起而改学物理的学生共有五名,但是最后只有钱伟长一人坚持到毕业,1939年他考取了中英庚款会公费生留学生,但是留学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钱伟长的留学计划也被迫中止,但是三个月后,当中英庚款会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时,他却和同学们一起选择了放弃。

[访谈]:钱:第二次是在年底,我们不用去英国,可以去加拿大。

因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还有名教授,都逃难逃到加拿大去了。

所以让我们到加拿大去,说是中英庚款的负责人在上海英租界等你们。

船到了,那是俄国皇后五号,早上八点上船了,中英庚款的负责人就把护照给我们,他倒是好意,说你们过日本的时候啊,息船三天,没事,你可以到横滨去玩玩。

记者:也就说,护照上面有日本的签证,可以在日本玩三天。

钱:可是日本那时候占领了全国了,还没占领香港,还没占领上海租界。

那么一看签证我们就不干了,当场有好多人,把护照扔在黄浦江里去了,21个人全下来了。

记者:但是我想作为你们这21个人,当时去加拿大读书,应该说对你们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

钱:是啊,我们不干,我们不干。

它占领我们全国领土,我们受了那么多苦,还签证跑那干什么?!结果中英庚款的管理负责人,是个英国人,他自己承认错了。

他说我们不懂得你们中国人的爱国心,他自己那么说,你们先回去再说。

记者:所以第三次的时候,就没有再让您经过日本。

钱:第三次没有了。

[解说]:1940年的8月,钱伟长终于第三次出发,赴加拿大留学,在“俄国皇后号”邮船的甲板上,留学生们为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留下纪念,之后他们共同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其中钱伟长主攻弹性力学,不久他就和他的老师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是世界第一篇有关板壳内禀的理论,几十年来深受国际间的重视。

这篇论文和爱因斯坦等著名学者的文章共同发表在一本文集里,而那时钱伟长到加拿大还不到一年。

1942年他博士毕业后来到了美国,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门下,在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一文。

冯·卡门曾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弹性力学论文。

然而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做了一名普通的教授。

[访谈]:钱:我46年回来,我是想回家,培养更好的学生,我一个礼拜讲十几次,谁也没上这么多,一般教授一个礼拜上六堂课,我讲17堂课。

我没有怨言。

48年钱学森从美国回来了,他回来是结婚来了。

他回来看我,看我很可怜。

那时工资是15万金圆券,只能买两个暖瓶,叫我怎么过日子?记者:可是在回国之前,您在美国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钱:很不错。

那是8万美金一年。

钱学森说这样吧,美国特区研究所,就是美国的GPL,还希望我回去。

记者:当时您想回去吗?钱:我当然不想回去,可是那时艰苦了。

记者:所以当时您在这样的情况下,您就选择了说我还是回去吧。

钱:于是要到外国大使馆,去申请注册,美国大使馆注册,好多问题,我都无所谓,你信什么教?我说我没教,他说不行啊,没教在美国人看来,你是无教之徒,是野蛮人。

后来他说这样,你填孔教,我是孔教。

最后一条,我填不下去了,讲中国和美国打仗的时候,您是中国还是忠于美国?那我说,我说当然忠于中国了,我是中国人,我不能忠于美国人。

我就填了一个NO,我绝不卖国。

结果就因为这个,他不让我去了。

记者:填这个NO的同时,就意味着你跟美国人讲,我不去你美国了。

你心里很清楚这一点。

钱:是啊,我总不能忠于美国人,我是中国人。

记者:所以在这个签NO的时候,您毫不犹豫。

钱:我毫不犹豫,我这一点是毫不犹豫。

我是忠于我祖国的。

[解说]1957年6月,反右派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展开,已经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成了倍受攻击的对象,事情源于5个月前,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对当时清华大学照搬苏联模式的教学思想提出了意见。

但是这些主张,与清华园内外的时潮相背,并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

随着反右运动的愈演愈烈,清华报刊上开始长篇累牍地刊登批斗钱伟长的文章,最终他被打成了右派,唯一幸运的是,毛主席的一句话使他保留了教授资格。

[访谈]:钱:毛主席说,他是好教师,所以要保留教授,就是说我还能讲课的,所以我还给工资的。

我这右派,是保留教授的右派。

假如没有这个右派,我到北大荒去了。

那时候所有教师是右派都要到北大荒去。

记者:也就是说,当时您还算是一个受优待的右派?钱:这是毛主席保的。

记者:可是当时把您打成右派之后,您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钱:那很大变化,那无所谓。

我告诉你,右派连儿子上大学都不许,我的儿子女儿都没上大学。

记者:当时学校已经没有工作机会了,所以您在做些什么呢?钱:我右派做我该做的工作。

记者:您都做了一些什么?钱:我做了很多奇怪的事。

记者:您给我们讲讲,有多奇怪,这个事情?钱:有一个事就是,我国在跟前苏联打仗,珍宝岛战役。

我们开始俘虏了一个坦克,给我们拉走了,我们这个解放军很厉害的,用这个步枪把坦克拉下来了,后来陈列了出来,我一看,我说这个坦克设计的很笨啊,你们迎头打,打不坏它,你们让它过去的时候,从侧面打,侧面打它有一块,这一块打中,就一直打到里头去了,它很薄这个防护板,我一看就晓得。

记者:您从它的结构上,做了一个分析?钱:所以后来,第二天,他们又带了两个坦克来,也陈列在苏联展览馆里头,我再去看,就打的那个地方,所以我说话是很有效的。

我还晓得,我们的坦克只能走几十公里顶多了,再远走不了,因为我们的坦克电瓶啊,用铅酸电瓶,坦克启动的时候,需要电力很大的,需要四个电瓶,只能启动15次,这个电就不够了。

所以坦克打打停停是经常的事情。

记者:在那个时候,您想到了要给坦克搞一个更有效的电池。

钱:我们想法子自己做高能电池,叫高能电池。

记者:这些东西都不是您原来学的力学的那个专业?钱:都不是,我就找化学系,普通化学的教师,他们都同意很我一起搞。

记者:后来这个做的结果怎么样?钱:一样大的一个电瓶,就是足够两千回发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