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周作人研究综述
人的文学周作人赏析
人的文学周作人赏析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的文学》是一篇重要的文学宣言,表达了他对文学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首先,周作人强调了文学的个体性和人道主义。
他认为,人作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不属于上帝、帝王和父母,也不是任何人的奴隶和私有物。
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是被传统的观念和道德所束缚。
因此,他主张文学应该以个人为中心,关注个体的生命和经验,而不是仅仅反映社会和政治的变迁。
其次,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社会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文学不仅应该关注个体,也应该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问题。
他主张通过文学作品来探讨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如生死、爱情、家庭、社会公正等,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周作人强调了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一种宣传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文学作品不仅应该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应该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追求语言的美和韵律的美,以及通过形象和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见解的文学宣言。
它强调了文学的个体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以及人道主义的价值。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人的文学主要观点
标题:周作人的文学主要观点与人生之旅导语:周作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与文化评论家,他的作品不仅富有情感,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周作人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他的独特观点,感受到他对人性、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以周作人的文学主要观点为线索,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
第一幕: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抉择在周作人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抉择。
他深知人生充满了变数与挑战,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迷茫与坚持之间做出选择。
他在《热风》一文中写道:“生活中有些无法改变的东西,也有些必须抛弃的东西。
”这句话道出了周作人对人性与命运的洞察,他认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勇敢地追求真理,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
第二幕:儿童与纯真的世界周作人对儿童与纯真的世界有着特殊的情感与观察。
他在《我们仨》中展现了一个小家庭的生活,通过孩子的眼睛,透露出家庭的温暖与悲喜。
他认为儿童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存在,他们的天真无邪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周作人的作品中常常以儿童的视角来反思成人世界的种种问题,警醒人们要保持纯真的心灵,不被功利与虚伪所腐蚀。
第三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周作人在他的作品中也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有着深刻的触动。
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并不意味着对现代社会的抗拒。
相反,他希望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与智慧。
他在《西江月·读史》中写道:“欲问世道如何,原来便是人心如何。
”他希望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与反思,启迪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
第四幕:爱与责任的探索周作人笔下的爱情并非单纯浪漫的描绘,而是包含了责任与牺牲。
他在《父与子》中描写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通过一系列的小故事表达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周作人认为,爱与责任是互相依存的,只有在承担起责任的同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力量与意义。
他通过作品呼吁人们在家庭与社会中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以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
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dang'anjiemi周作人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迄今也少。
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贡在他的30多种翻译著作中,对日本。
本文将对周作这些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如梦记》、平家物语》(前七卷)、《枕草子》、《古事记》、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浮世澡》、《徒然草》、《现代日本小说集》等作品,。
一、周作人日本文学译者的三个阶段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译者生涯始于五他译者了第一篇日本短篇小说小小的一个人》(江马修著),并于1918年月15日刊登在《崭新青年》杂志。
周作人的《点滴》在1920年8月出来其唯一的短篇小说也收录于在内,这就上开。
至1966标志着周作人渡过了半个世纪的日。
在这50多年的岁周作人获得了在日本文学译者领域里这毫无疑问将并使其在中国的外[1]380-441。
随着周作人对日本文学作品的挑选也出现了。
所以,在相同的时期和阶段,周作人甩。
我们可以根据周作人思想的相同1918年至1928年,为第二阶段1928年至1938年,周作人应邀出席“Cattenom”,就是周作人“自保投”时期,其译者的日本文学作品代表就是《闭合》;第三阶段从1938年至1966《平家物语》第七卷年才,在这个时期周就用一年的《例如梦记》,该《艺文杂志》第一卷和第二。
因此,周作人的日本文学译者生涯的第。
在这一阶段,他译者了很多日本这又就是周作人在其日本文学[2]80-87。
二、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果。
根据对日本文学翻译的工作性质和规年轻时的周作人月份发表的《读武者小路君作〈一个青年的梦〉》,再到1966年5月5月,周作人译者的《平家物语》(第七卷)域新纪元的开拓者。
从1918年5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不少的文学作品(主要包含诗歌和小说两种体式)。
周作人渐渐地关心起日本的诗歌和平民文学,这是和他留日期间广泛接触平民的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在小说方面的成绩主要体现在1922年周作人和鲁迅先生合作翻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一书,接着周作人还翻译了《浮世澡堂》、《平家物语》、《枕草子》和《狂言十番》等日本古代著名著周作人作[3]60-64。
周作人散文简介
周作人散文简介周作人(1898年-1973年),原名周揆,字季侯,号呆子。
江苏吴江人。
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散文之神”。
他的散文作品凝练、深入,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他深受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影响,继承了契诃夫散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农村现实、人情世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他的作品不仅有思想深度,而且富有艺术性和美感。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既有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也有展示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批判。
比如,他的代表作《春》中,通过对北方冰冻的自然景象的描述,寓意了农村人民面对严寒的苦难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展示,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农村人民的艰辛。
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不仅关注农村生活,也关注城市生活。
他的《上海》,以及《南京大屠杀见闻录》都是他对城市生活的真实描写。
他在作品中透露出他对现代城市社会的的深思熟虑和对人性的思索。
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和庸俗,对城市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也同样关注传统文化。
他在作品中常常以自己的文化背景来展示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赞美。
他的《茶》、《书籍和文化》等作品都是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思索和传承。
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解读,寻找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宝贵遗产之一。
他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思想内涵,深入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他的作品不仅有思想深度,而且艺术性极高。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深思熟虑。
他的作品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呼唤人们对社会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珍贵瑰宝,也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的良师益友。
周作人研究的十一部著作
展示 ,周 氏著 译文集的出版 渐趋完 备 ,人 张》 《 鲁 迅 与 周 作 人 所 走 的不 同道 、 论
们 曾有的对于周 氏的单一 、刻板的印象已 经或者正在发生改变。截至 2 1 0 0年 9月 ,
路》 。《 … 周作 人评 析》 以周作 人 的人 生
经历和思想变 化为主线 ,把 他的一 生分为
巨 石 重 镇 有 7他 们 , 文 学 史 上 便 要黯 然 失 光 。 没 新 ”
周 作 人 年 谱 ,张 菊 香 主 编 , 南开 大 学 出版 社 ,18 95
周 作 人 评 析 ,李 景 彬 著 , 陕 西人 民 出版 社 ,18 96
周 作 人 传 ,钱 理群 著 , 北 京 十 月 氏的全部
著称 于世 ,其 声 誉 和影 响 不 下 于其 兄 鲁 译 、校订 的 古 籍 、校 阅 的 译 文 ,均 加 记 迅。 ”这样 的论 点 在 当时颇 有胆识 。作 者 把周作人 的文学 思想和散文创作置放 于基 著译 ,能够搜集到 的 ,一律 编人。对 于他 于政治革命 而选择 的不 同人生道路 中去 理 的著作 ,可 以说 明其政治 见解 、思想 状况
新生” ,这 样 定 下带 有 政 治性 的基 调 后 , 等工作在 内的 “ 杂学 ” 。如在谈 “ 五 四 ’ ‘ 以后 的 动 摇 ” 后 ,谈 “ 艺 思 想 的 贫 文
l 万 字 ,添人 了新 的材 料 ,较 为突 出的 3
再论其文艺思想 、小 品文创作 和包括翻译 如 加强 了传主与新村关 系的记述 ,增 加 了 关 于 13 9 9年 元旦 遇刺 事 件 的材 料 ,充 实 了周作人 14 9 9年 以后 的生 活 、交往 和 写
作 :“ 在新 文学运 动最初 的十年 中 ,周作
中国近代作家周作人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家周作人生平简介周作人,原名櫆寿,字星杓。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作家周作人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周作人简介周作人简介如下。
他是周树人即鲁迅的弟弟,1885年生于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思想家等。
名字很多,比如启明、启孟,还有笔名启明、启孟等,号知堂、药堂等。
他小时候是在家乡读私塾,也是那个三味书屋,十几岁时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就读,期间改名为周作人。
毕业后,周作人与鲁迅以及好友等人到日本留学,学习了日语、海军技术、以及希腊文、俄文等外国语,于1911年回到中国。
回国后,周作人先后在浙江的高中、北大教书,还在北大创办了东方语言文学系,担任系主任。
期间,他广泛参加社会活动,比如新文化运动,支持进步学生。
日本侵华后,他没有随北大南下而是留在北平,两年后的元旦他被学生枪击,据说是因为不满他亲日。
之后周作人就开始在汪伪政府任职。
抗日战争结束后,周作人曾经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在众人的求情下改判十年有期徒刑,最后在1949年李宗仁接任总统时被释放。
原来他想要去台湾,之后在北京定居,专心翻译和写作,以稿费维持生计。
新中国后,周作人曾经上书给毛泽东,要求不被当做汉奸对待。
后来,周作人担任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制外特约译者,稿费有涨有跌。
文革时,失去稿费,还被抄家毒打,曾经写信想要吞安眠药自杀。
最后,周作人于1967年突然病逝,享年82岁。
周作人简介就是这样。
周作人和鲁迅周作人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绕不开的一个人,鲁迅也是,而提到周作人又必须提到鲁迅,鲁迅简直就是他一生的最重要关键词之一。
那么周作人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周作人是鲁迅的二弟。
周作人,原名周櫆寿,而鲁迅是个笔名,他原名周樟寿,不过还有一个更为人知的名字,就是周树人。
他们是兄弟,鲁迅为长兄,周作人是二弟,年长三岁多。
近三年鲁迅与其他作家比较研究综述
近三年鲁迅与其他作家比较研究综述作者:王文林来源:《好日子(下旬)》2017年第11期摘要:本综述以近三年为时间基点,分为三大部分进行整理集合:一、关于鲁迅作品与日本文学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二、关于鲁迅作品与欧美文学家作品的比较研究;三、关于鲁迅作品与中国文学家作品(古代、现代及当代)的比较研究。
在总体上显现出近三年鲁迅比较研究的特点,并启示着未来鲁迅比较研究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鲁迅;日本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综述一、日本现代文学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深造,故其作品受日本近代文学影响颇深。
各民族的艺术虽各具特色,但它是无国界的。
鲁迅对于日本文学极为推崇,对多位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创作并在中国推广,如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
在小说创作方面,鲁迅并不是一味的模仿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而是借鉴与革新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壮丽的瑰宝,同时又在世界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甚至又扭转乾坤影响当代日本作家的文学创作,如松本清张,大江健三郎等人。
以下是整理近三年来(2014年,2015年,2016年)学者对于鲁迅与日本作家们比较研究的综述。
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坛堪称“鬼才”的优秀作家,虽与鲁迅不处于同一国都但生活时代相近。
二人在艺术创作上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因抨击现实社会之丑陋与揭露人性之阴暗而被世人广泛接受,众多当代学者将二人的文本进行比较研究,整理后发表论文。
2014年,顾晶姝的《鲁迅和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比较》中论述了二者作品之异同,笔者首先说明两篇作品的创作时间相隔不久,但创作背景却各异。
创作《一件小事》时,鲁迅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而芥川龙之介的《桔子》则创作于大正时期(明治维新)以后的盛世,两国的社会环境存在巨大的差距。
但芥川龙之介并未展现出应有的积极之态度,主要因其早期小说多创作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遇到瓶颈期,加之日本社会急剧变革后形成的消极现象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十年代散文综述
三、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30年代: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自评: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题材:宇宙之巨 苍蝇之微 提倡幽默 闲适 性灵三位一体的小品文 幽默大师 现代娓语式散文的开创者之一 散文集:《人生的盛宴》 《吾国与吾民》 小说:《京华烟云》《朱门》《红牡丹》等
四、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何其芳 《画梦录》 开明派:丰子恺 叶圣陶 等 多为上海立达学园的教师 聚集在上海开明书店周围 都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爱国者 讲究品格、气节和操守 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
五、报告文学与游记
左联:正式从外国传人“报告文学”名称 并有意识提倡这种文体 左联刊物《中流》《光明》是刊载报告 文学的重要刊物 报告文学:新闻性 纪实性 邹韬奋:《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 社会政治性强 向往社会主义 涉及如何看待欧美资本主义和苏联社 会主义的敏感题目
萧乾 旅行通讯 《人生采访》 北方难民与塞外风光 二战中活跃的国际记者 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李建吾:《意大利代散文
30年代:政治化 阶级对抗
文学思潮的竞争有浓重的政治和党派色彩
散文派系: 以政治倾向划分
★左翼作家散文 ★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散文 ★京派散文及其它作家散文 (政治态度较超越)
一、鲁迅和30年代杂文
32年 《申报· 自由谈》 杂文的主要阵地 (一)鲁迅的杂文 16部 1. 前期 (1918-1926):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 社会批评 文化批评为主 剖析和批判 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 《我的节烈观》 伦理角度批判封建节烈观
(三)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2.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 毒 3.从“砭痼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 类型化形象系列 “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 4.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反语 夸张 不直接得出结论 对比 暗示 比喻 等
浅谈周作人“人的文学”
浅谈周作人“人的文学”【内容摘要】在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是一位具有重要和特殊地位的文学家、思想家。
由于抗日战争时期投敌叛国,他成了人所不齿的民族罪人,而被文学史遗忘几近半个世纪。
新时期以来,周作人研究的禁区逐渐被打破,他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重又获得了公允得当的评价。
本文通过对周作人在“五四”前后文学思想的描述,对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文学思想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人学”理论体系是周作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也是贯穿于他整个散文创作的思想中心。
随着周作人“人学”理论体系的不断调整他的文学思想体系也日渐成熟完善。
周作人的文学思想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存在。
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理性分析,对他在新文化史和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做出正确评价,并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周作人;文学思想;“人的文学”引言周作人(1885-1967)是开创中国现代小品文的一代宗师,新文学运动的翻译家、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是对新文学理论建设有巨大贡献的理论家。
周作人曾经参与领导过文学研究会的活动,首倡“人的文学”,确立了“五四文学”启蒙的理论纲领。
在革命文学兴起后,周作人又推崇晚明小品,主张“性灵说”,反对“载道”的文学观,多次提出“文学无用论”,这使得他的文学观点成为现代文学史中一个集聚着巨大矛盾的重大问题。
因此,要全面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就无法忽略周作人的存在。
但长期以来,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学术界对他不是绕过不提就是进行批判,而且偏于政治与道德评价的研究视角,无法将周作人的政治观与其文学观分开来进行讨论,有意忽略取消了对他文学理论与创作应有地位与贡献的肯定。
当然,周作人在政治上的附逆变节行为是不容掩饰的,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周作人是作为思想型的文学家毕其一生的,对其文学思想的探讨应从美学的和历史的角度出发,既要认清他的思想局限性,也要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进步意义,并予以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论述周作人对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贡献
论述周作人对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贡献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散文的集大成者,也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
周作人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人的文学①周作人对新文学的思想建设进行了诸多思考与探讨,其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②周作人在1918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著名的文章中,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
③在周作人这里,新文学所本的人道主义具体指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只有作家自己觉悟了,“占得人的位置”,才能“讲人道,做人类”。
周作人将新文学的本质界定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本目标在于助成人性健全发展。
(2)平民文学1919年初,周作人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
①周作人将封建传统的旧文学概括为“贵族的文学”,认为“平民的文学”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两者间的区别主要是指“文学的精神区别,指它的普遍与否,真挚与否”。
周作人指出平民文学应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情状,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
②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或“平民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
这些主张虽然有些抽象,但恰与“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相合,所以有相当的代表性,对文学革命的推进起到很大的作用。
(3)人生的艺术派1920年,周作人做了一次题为《新文学的要求》的演讲,针对当时新文坛中已经出现的“人生派”与“艺术派”的分野,提出自己的见解。
①他认为“为什么而什么”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生派”的流弊容易讲到功利里去,以文艺为理论的工具变成文坛上的说教。
周作人与现代白话文运动
周作人与现代白话文运动周作人是中国现代白话文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对现代白话文的推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周作人的生平背景、对现代白话文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周作人,原名周树人,生于1889年。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人,对他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自幼喜爱文学,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在青少年时期逐渐对古代文言文产生了疑问和不满。
他认为古代文言文过于复杂,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于是,他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文体,以更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周作人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开始着手创作白话散文。
他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
他的作品通俗易懂,语言简练,不再像古代文言文那样晦涩难懂。
他的作品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赞赏。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也为后来的现代白话文运动奠定了基础。
周作人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贡献,他还积极参与了现代白话文的推广工作。
他曾在上海大学担任教职,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对现代白话文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他还创办了《白话文学刊》,为现代白话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他通过这些努力,使得现代白话文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作人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他的时代,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他的文学理念和创作风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成为了现代白话文运动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引用和模仿。
他的写作风格简练明了,深入浅出,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一个范例。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总的来说,周作人是中国现代白话文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对现代白话文的推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作品通俗易懂,语言简练,深入人心。
他的努力使得现代白话文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周作人散文中的生活情趣
周作 人是中 国现代小 品散文的新 文体 的开创 者 。他 无论写 者》 等, 写来都能挥洒 自如 , 得心应手 。特 别是他 取材于生活细节 “ 民俗 风物 ” 、 “ 生 活情 趣” , 还是 “ 追怀故人 ” , 都显得那 么清冷 、 宁 描 写生活情致 的散文 , 真实 而细腻 、 独 到又精致 , 如《 买 墨小记 》 静、 幽雅和看似闲适 。清冷中含有一种深深的苦味, 宁静的让人羡 《 冷开水》 《 南北 的点 心》 等 。写 自己生活情 致的《 吃茶 》 《 灯下读书
方 民主与科学 思想 的影 响 ,对个性 自由和生活艺术化特别推崇 , 去吃茶食时 , 他从西 四牌楼 以南走过 , 望着丈许高 的独 木招牌时 , 形成 了“ 叛徒” 与“ 隐士” 并存 的双重性 格。周作人 曾说 , 在他身上 又不禁神往 , 幻想起一种焚香静坐 的安 闲而丰腴 的生活 了。当时 活着 两种 分子 : “ 流氓” 精神 ( 实为叛徒 的造反精神 ) 和“ 绅 士” 气味 文人南 下纷纷投 身战争 , 社会 动荡不安 , 可他却 幻想着吃 斋念佛 ( 实为 中庸 哲学 ) 。五 四运动落潮后 , 尤其是 他提倡的个人宗教信 躲进寺庙祈求丰腴 的生活 。他还如此写 到 : 我们于 日用必须 的东 仰 自由与兄弟失和事件 , 使他渐渐疏远 了“ 流氓鬼 ” , 偏爱 上了“ 绅 西 以外 , 必须还有写无用的游戏与享乐 , 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
以平淡 闲适的笔调在不经意 问透露出美的享受 , 显得那 么宁静幽雅 、 情蕴非凡 。个性的懦弱、 人生态度和价值取 向的不 同, 导致他与朱
自清这一 同时代作 家的作 品风格迥然不同。周作人始终 以鲜亮的个 性、 独特 的韵 味屹立于 中国散文大家之林 。他是 中国传统文化 的发
周作人其人及其作概述
【周作人其人及其作概述】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
浙江绍兴人。
鲁迅之二弟。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
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
“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浙江第五中学教员。
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
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监禁在南京。
新中国诞生后,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和《风雨谈》等专集。
自选的文集有《知堂文集》。
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近30年来周作人研究综述
对 比研 究 。18 年 , 9 0 李景彬 在《 文学论丛 》 发表 了《 新 上 评周
作人 在文学革命 中的主张 》 文 , 人道 主义思想 的角度探 一 从
讨 了周作人 的“ 人的文学 ” 观念 , 堪称周作 人文艺思想研究的
开风气之作。但或许由于尚处在 8 年代的初期 , 0 研究者在研
堂书话》 。张菊香 、 等 张铁荣合著 的《 周作人年谱 》 其合编 及
的《 周作人 研究资料 》 是此 一时期最重要 的成果 。8 年代发 0 表 的有关 周作 人的各类文章超过 了 10 , 0 篇 接近 14 年 以前 99 所有关 于周作 人之单篇文章的总和 》 论 一文 中从知识 、 味 、 意 趣 诗
三个方面探讨 了周作人散文 的艺术 特色 , 但是这种把握 和理
究过程 中多少显得有点放不 开手脚 , 就理论 、 观点而言 , 这篇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12
解 一方 面限于表层 , 另一 方面限 于“ 早期 ” 作 者对周作人 的 ,
篇 比较 全 面 地 论 述 周 作 人 在 文 学 批 评 方 面 的理 论 主 张 与 成
期都各有其特点。当然 , 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 的。 改革 开放 以来 , 术界在 文学研究 、 想研究方 面步入 学 思 解 冻期 。在 2 世纪 8 年代 , 0 0 周作 人 的一些 文集和选 集陆续 得到 了整理 出版 , 如上海 书店 出版 的5 本影印文集 , 钟叔河主 持、 岳麓 书社 出版 的一部分 自编文集 , 以及《 知堂序 跋》 《 、知
21年 3 00 月
河 南 社 会科 学
HE NAN S 0CI C E AL S I NCE S
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讲解
二、文本分析
用其个体经历,串起国文进步之阶: 由断字而识文,从白话到文言,经 读懂到知趣味。 借助读小说,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 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
二、文本分析
④作者“从军”(入江南水师学堂) 的故事: 读翻译作品:严译学术著作,林译 西洋小说,梁译政治小说、教育小 说 “除了读新小说以外别无什么可以 说是国织语丝社,并成为 《语丝》的实际主编。这时期作品为《雨天的 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等。 1928年(43)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 日本文学系主任。 1930年(45)与冯文炳等合办文艺周刊《骆驼 草》,同时大力鼓吹文学的无目的性,创作了 大量专注于草木虫鱼的文章和读书笔记,创作 风格愈加走向闲适。此时结集的有《永日集》、 《看云集》、《苦条随笔》、《夜读抄》、 《瓜豆集》等。
二、文本分析
• “他很奖励小孩看小说,以 为这能使人思路通顺”, • 又正中取曲,斜出一笔, 祖父让人忍俊的一面: 投缘最是《西游记》,逢 人便说八戒猪。
二、文本分析
小说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 入胜、异想纷呈,对少年吸引力 很大。 借助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 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 的趣味,不知不觉之间获得文章 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 我 学 国 文 的 经 验 》
一、焦点问题
1. 作者国文学习的真经 2. 国文知识技能与精纯趣味、健全人生 观之关系。
二、文本分析
1. 本文价值: • 作者相当看重。收入多个集子 • 作者的深思熟虑,用意严肃
二、文本分析
2. 文章特点:
• A. 迂回,曲折,绕弯子。(第一段) 一上来说“我于怎样学国文的上面就压根 儿没有经验” 接着又说,“我所有的经验是如此的不规 则,不足为训的,这种经验在实际上是误 人不浅”——实际还是有经验
浅谈周作人
浅谈周作人赵兹昌现代文学史上谁是最伟大的文学家,斩钉截铁,答曰: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是史上对鲁迅的最高赞誉,这是谁说的?不是我,是毛主席。
毛主席将鲁迅神化是有很大的政治需求的,就像古代君王不断神化孔子一样。
但实质上体现了鲁迅的伟大,并且我相信,在新的阐释语境下,鲁迅将越来越伟大,鲁迅学的分支会越来越多,记得我在大一时,听着《男儿当自强》读鲁迅,真是痛快不已得意忘言。
无独有偶,有一个与鲁迅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鲁迅双峰并峙,被冯雪峰称为“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鲁迅去世后,他的学识文章,没有人能相比”,他是谁?鲁迅的弟弟——周作人。
周作人相比鲁迅来说,很少有人对他有一个深入地了解,我想与一个重要事件有关——周作人在危亡之际担任过伪职,也就是俗称的“汉奸”。
抗战爆发后,大批文人学者随国民政府南迁,大都汇聚在西南联大,而周作人坚持留在沦陷的北京,当全国文艺界和广大读者十分关心他的安危出处时,周作人失节了。
中国人痛恨汉奸,政府当局者比之一般百姓更加痛恨背叛。
随着解放区的壮大和新中国的成立,极左的文艺思潮狂飙,鲁迅的文学成为革命文学的代表,一反一正,他弟弟周作人的文学自然成为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文学,并被不断的打击埋没,以致一个文学大家少有人熟知。
但天不丧斯文,历史又是有情的,公正的,历史进程是“曲线中的直线”。
周作人要在新时代里发光发热了。
我们山师做得很不错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的下编中单独拿出一章来讲周作人。
现在我与大家一同谈一下周作人,本来不敢乱讲,一再推脱,直到今日。
章太炎的大弟子黄侃曾说,人五十岁前不著书,可惜他潇洒一世,绝学独步天下,却只活了五十岁。
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成就
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成就
周作人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大家,其散文创作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成就:
1. 独特的艺术风格:周作人的散文风格独特,他的文字平实、简练,同时又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他的作品常常以故乡的风土人情为题材,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故土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这种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2. 文学思想的创新:周作人在文学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创新。
他强调文学的人性、人情和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认为文学应该以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中心,而不是以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为中心。
这种思想观念在当时的文学界具有领先意义,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周作人的散文中,经常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通过自己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4.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被广泛地收录在各种文学选本中,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他的思想和风格也影响了众多的文学家和读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成就极高,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表现,也在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将继续被人们传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
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周作人文学思想的学术论文。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独特的文学观念和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周作人文学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揭示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周作人的生平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以及文学创作历程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周作人的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论以及文学创作实践,包括其对于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人性、文学与艺术等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其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和体现。
通过对周作人文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在此过程中,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做到论证充分、分析深入、观点明确。
二、周作人的文学观念周作人的文学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的深刻理解之上。
他倡导一种“人的文学”,强调文学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
他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功利化,认为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以审美和人文关怀为核心。
在周作人看来,文学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引起人的共鸣。
他提倡“以文学为本位”的文学观,主张文学应独立于政治、道德等其他社会因素之外,以自身的审美价值为依归。
周作人也非常注重文学的形式和技巧。
他提倡简洁、质朴的文风,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他强调文学的创新和实验精神,鼓励作家在形式和技巧上进行探索和尝试。
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他坚持文学的人道主义立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需求,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
这些观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30年来周作人研究综述何亦聪(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周作人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作人在学术界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30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才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迅速焕发了光彩。
以10年为界,讨论周作人研究的成果和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以期能对将来的周作人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周作人;思想;散文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10)02-0152-03收稿日期:2010-01-20作者简介:何亦聪(1985—),男,河南濮阳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Mar.,2010Vol.18No.2河南社会科学HENAN SOCIAL SCIENCES2010年3月第18卷第2期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周作人自身的政治问题,无论是在文学史还是在思想史上,他的存在都被有意忽视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内地政治气氛的改变,周作人也重新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短短30年间,周作人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小心翼翼到逐步放开直至神采焕发的过程。
如果按照时间大致划分,80年代以来的周作人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80年代是一个时期,90年代是一个时期,新世纪以来是又一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当然,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在文学研究、思想研究方面步入解冻期。
在20世纪80年代,周作人的一些文集和选集陆续得到了整理出版,如上海书店出版的5本影印文集,钟叔河主持、岳麓书社出版的一部分自编文集,以及《知堂序跋》、《知堂书话》等。
张菊香、张铁荣合著的《周作人年谱》及其合编的《周作人研究资料》是此一时期最重要的成果。
80年代发表的有关周作人的各类文章超过了100篇,接近1949年以前所有关于周作人之单篇文章的总和;研究专著则有李景彬的《周作人评析》、赵京华的《寻找精神家园——周作人文化思想与审美追求》等。
8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文艺思想研究、附逆的思想根源与动机之研究、散文研究、周氏兄弟对比研究。
1980年,李景彬在《新文学论丛》上发表了《评周作人在文学革命中的主张》一文,从人道主义思想的角度探讨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念,堪称周作人文艺思想研究的开风气之作。
但或许由于尚处在80年代的初期,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多少显得有点放不开手脚,就理论、观点而言,这篇文章并不新颖。
相比较而言,罗钢在1987年发表的《周作人的文艺观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一文在理论素养方面就显得更为成熟。
作者将周作人30年代以前的文艺思想划分为留日时期、“五四”前后和20年代3个时期,并指出:“在不同的阶段,周作人与西方人道主义文艺思想的联系显示出不同的特征,但其间又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想线索。
”[1]钱理群的《历史的毁誉之间——简论周作人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是一篇比较全面地论述周作人在文学批评方面的理论主张与成绩的文章,在文中他明确地指出周作人的文艺批评旗帜上写着两行大字,“自由—宽容”和“个性—表现自己”[2],这个见解比较简练地概括出了周作人文艺批评理论及其实践的主要特色。
关于周作人,最容易引起争议与关注的话题似乎始终是他的附逆。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和解释,比如“家累”或者“亲日”等,但在80年代,也有一些研究者试图寻找出周作人附逆的思想与性格根源,如黄裳在《关于周作人》中即指出周作人的附逆与其复杂的心态有关。
赵京华的《寻找精神家园——周作人文化思想与审美追求》一书是较早从对周作人自身个性和思想的理解出发来探讨其人生轨迹的一本学术著作。
此书值得肯定之处在于其宏阔的视野,作者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周作人一人,而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书中常采取比较的研究方法,如对比鲁迅和周作人的人生道路等。
80年代最早对周作人的散文进行研究的是许志英,他在《论周作人早期散文的艺术成就》一文中从知识、趣味、诗意三个方面探讨了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但是这种把握和理解一方面限于表层,另一方面限于“早期”,作者对周作人的··152散文创作理念显然还缺乏更加深入和整体性的了解。
80年代前期对周作人散文的研究有两种通病:第一种即如上面所述,限于表层和早期,将沉重的思想内涵从周作人的散文中剥离出来,仅仅视周作人为一个散淡、诗性的小品文家;另一种则是从政治倾向来评判周作人的散文发展路向,认为周作人中后期的散文是“闲适的”和“消沉的”。
这样两种通病阻碍了研究者对周作人散文与思想的进一步理解,直到舒芜的《周作人概观》一出,此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1986年,舒芜在《中国社会科学》的第4、5期发表了长文《周作人概观》,这篇文章是改革开放后周作人研究进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舒芜通过这篇文章对周作人在各个方面的成就、价值进行重新估价,其探讨范围涉及散文创作、翻译、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革命、新诗、二周关系与比较、周作人的思想转变与精神结构等方面。
在散文创作方面,舒芜率先肯定了周作人后期小品文的独特价值。
随后舒芜又连续发表了《周作人后期散文的审美世界》、《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两篇文章,更加细致而具体地探讨了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全貌。
舒芜的这些文章都代表着80年代周作人研究的最高水平。
周氏兄弟对比研究始终是周作人研究的一大热点。
80年代关于周氏兄弟对比研究的文章比较多,如钱理群的《鲁迅、周作人文学观发展道路比较研究》、何德功的《周氏兄弟早期对文学功用的认识与日本文坛》等,这些文章多着眼于兄弟二人思想道路与政治道路的不同,相反,舒芜的《不为苟异——关于鲁迅、周作人后期的相同点》则着眼于兄弟二人后期的“同”,这个“同”体现在许多细微的方面,舒芜的研究显示出他独特的眼光和深厚的功力。
总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已呈现出多彩的面貌,但研究框架还显得有些“大”和“单一”,也就是说,还有许多细节有待探究。
二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是80年代研究的深化和细化。
在周作人作品的整理出版方面,钟叔河主持、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10卷本《周作人文类编》,共收入文章2954篇,周作人的绝大部分散文创作都已收录在内。
90年代发表的各类关于周作人的文章超过了200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最为重要的是,90年代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周作人研究方面的专著,这些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周作人研究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9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传记写作、散文研究、周氏兄弟对比研究、附逆问题的探讨、妇女观和儿童观之研究。
每个主题的研究都出现了水准极高的代表性专著或论文。
传记写作方面,共出现了四本相关传记:倪墨炎的《中国的叛徒与隐士:周作人》、钱理群的《周作人传》、李景彬和邱梦英合著的《周作人评传》、雷启立的《苦境故事·周作人传》。
其中,以倪墨炎和钱理群所写的两本传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倪墨炎所写传记以材料的翔实见长,作者试图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勾画和评判传主的一生,这种努力却也在无形中拉开了作者和传主之间的距离。
钱理群的《周作人传》则更加注重将传主放置进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中去进行对比和理解,对周作人思想的许多方面和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发掘。
散文研究方面,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无疑是刘绪源所著的《解读周作人》一书。
与舒芜对周作人散文的研究一样,刘绪源充分肯定了周作人中后期散文的艺术成就,但不同的是,刘绪源在书中对周作人散文研究方面的许多具体的细节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如将周作人的散文特色与梁实秋、林语堂、丰子恺等进行对比以凸显其成就之大,又如将周作人散文创作分为杂著、小品、书话三种类型分别探讨。
在《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与文体》一书中,黄开发也对周作人的散文创作进行了类别划分,但是与刘绪源的划分不同,黄开发的划分一方面注意到“体例”的不同,另一方面也与其创作的时期更有关联。
按照黄开发的划分,周作人1949年以前的散文创作主要可分为情志体、抄书体和笔记体三种。
《人在旅途》一书初看似乎是将“思想”和“文体”分别进行了探讨,但事实上却是把二者融合在了一起。
此外,这一时期研究周作人散文的论文还有胡绍华的《周作人的佛禅意识与小品散文创作》等。
周氏兄弟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成就是孙郁的专著《鲁迅与周作人》和钱理群的演讲录《话说周氏兄弟》。
孙郁在《鲁迅与周作人》中将周氏兄弟二人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两座并肩耸立的高峰,从各个方面对二人的同与不同进行了微妙的对比,最后指出“事实是,鲁迅也好,周作人也好,均是常态中国人生中的叛逆,不过一个趋于挣扎、搏击,另一个空手道般地隐于苦难的大泽,其形态虽不同,根柢大致拴在一个基点上”[3]。
《话说周氏兄弟》乃是由钱理群在北大讲堂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因此较之一些正规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要显得更为通俗平易且富有激情,这反映出作者学术风格的变化:一方面是学术的平易化,另一方面是学术的感性化。
这两个方面都与作者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及其严肃的道德感、责任感分不开。
附逆问题的探讨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文章,如于浩成的《周作人遇刺真相》、陈嘉祥的《周作人被刺真相》、常风的《记周作人先生》、陈思和的《关于周作人的传记》等,但最有价值的见解则是来自黄开发,他的《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体》将周作人的附逆与其双重的悲观联系起来,并对周作人附逆以后人格的分离状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这样一种研究方法表明了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舒芜的《女性的发现——周作人的妇女论》一文率先将周作人的妇女观引入研究视野中来,作者本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来充分肯定周作人的妇女论,显示出一种深沉的悲悯之情。
周作人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在此一时期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是韩进的《从“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周作人儿童文学思想论纲》与方卫平的《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前者着眼于综合的面,后者立足于具体的点,都对周作人的儿童观及其与儿童文学之关系作出了或全面或深刻的探讨。
相对于80年代,9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已经显示出成熟的··153面貌,各种空白都已经得到填补,各种不足都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弥补。
这一切都预示着,新世纪的周作人研究将更加多姿多彩。
三也许与研究生队伍的迅速扩大有关,新世纪的周作人研究首先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2000年以来至今公开发表在报刊上的各类关于周作人的文章已逾700篇,这个数字超过了20世纪所有研究周作人的文章加起来的总和,此外有关周作人的研究专著也出版了多种,如止庵校订、2002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共收书36种的《周作人自编文集》,钟叔河主编、200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卷本《周作人散文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