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合集下载

武则天是好是坏

武则天是好是坏

武则天是好是坏武则天(624年-705年),原名武则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为皇帝的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她在唐朝时期统治了中国长达15年之久,被一些人称赞为杰出的统治者,而被一些人指责为暴君。

对于她是否好还是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评判。

首先,从政治和管理方面看,武则天的统治被认为是相对稳定且富有成就的。

她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她重用贤能,废除了丞相一职,建立了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以便更好地监督官员和推动政策的实施。

她减少了贵族家族的权力,更多地依靠技术和才能选拔官员,这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性。

同时,她还重视修筑水利,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国家防御力量等措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武则天也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古代帝制时期登基为皇帝的女性。

她的登基打破了男权社会的局限,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她通过自身的例子,向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信息:女性也可以胜任重要的职位,并且可以有自己的声音和发表自己的政策。

她的统治期间,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得到了提高,也为后来的女性地位提升奠定了基础。

然而,武则天的统治也存在一些负面的评价和争议。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她通过权谋手段取得了皇位,对于一些政敌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这被认为是她的暴君行为的一部分。

同时,她实施的一些改革措施也存在争议,比如太平公主的废立案,被指责为个人私欲的滥用。

此外,她的统治期间,政府的官僚机构也存在腐败和贪婪的问题,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是否好还是坏,评判标准因人而异。

她的统治期间,无论是在政治管理方面、女性地位的提升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评价和争议,这也是她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

武则天评1

武则天评1

武则天评1武则天的定论就是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权力得到了正面运用。

在历史贡献问题上,武则天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转型,由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型。

这段评论把武则天送上了很高的地位,绝对比伟人的三七开比例还高。

但是,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被馊事特别多的历史人物,杀儿子、杀女儿、包养男宠,请君入瓮……一正一邪,听谁的?也许风云人物本身就是一个高点击量臸造者,毁誉参半是他们的特色,何况她是女性中唯一的NO1!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武则天如此,曹操亦如此。

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正是她的如此心态之反应。

下面由码字小生带您一起熟悉一下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14岁时被唐太宗挑入宫选为才人,太宗死后她被逼削发为尼。

唐高宗的时候先是封她为昭仪,永徽六年又立她为皇后,参预朝政,她与高宗被后人并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唐中宗即位后,她临服改臸。

第二年,她废掉唐中宗,另立唐睿宗。

载初元年她又废唐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神龙元年(705)正月,大臣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唐中宗复位。

唐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后人因此称她为‚武则天‛。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

武则天死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次年五月她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令人奇怪的是这位冲破男尊女卑的罗网,打碎封建时代的桎梏,一跃登上皇帝宝座,生前唯我独尊,治国安邦的女豪杰,在死后,她的碑上一个字都没有留下,耐人寻味。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现西梁山之上。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

气势雄伟壮观。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臷,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陵墓前有大量石刻,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臵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臸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

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

浅论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成为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桥梁,对促使唐朝成为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乃至世界上强大、繁荣的文明大国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武则天统治的大约五十年间,她通过镇压异已,草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等治国方略,使唐朝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这些政绩的取得无不显示出武则天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也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风范。

一、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武则天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她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ⅸ建言十二事》,其中第一条就是“劝农桑,薄赋徭”。

由此可见,她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武则天执政时期,继续推行“均田制”,而且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她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她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性水利工程有19项;同时,武则天还注重对农业的管理,她曾亲自督编农书《兆人本业记》,颁发天下,指导农业生产一在剥削制度方面,武则天除了要求农民负担均田制的调庸之外,不曾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已有的盐税、铁税;她还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官员贬职,甚至“非时解替”。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粮食丰实,不仅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地方储粮也很丰富。

其二,户口显著增加,据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户数从贞观时的380万户增至则天临终时的615万户,几乎增加近一倍。

这些都是当时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据,是武则天治农方略的重大成果。

二、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大胆使用有识之士,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是武则天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武则天评价

武则天评价

武则天评价一、引言武则天(公元625年-公元705年),唐朝第二位女性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基的皇帝。

她的政治才能和个人魅力使她成为唐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之一。

然而,武则天在历史上的评价是相当复杂的。

有人称赞她的才华和政绩,而有人则对她的统治持负面态度。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则天的评价。

二、正面评价1. 才华出众武则天以其非凡的才华闻名,她在文学、音乐和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造诣。

她善于用诗歌和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使她成为了一个受人敬仰的文化艺术家。

她的书法被誉为“飞白”,风格独特,极具个人特色。

2. 政绩显赫作为唐朝的统治者,武则天奉行开明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

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开发新疆、加强农业生产和加强对外交往等,使唐朝的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她还大力提倡教育,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文化人才。

3. 女性地位提升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性皇帝,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突破。

她的成功统治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为后来的女性地位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统治时期,女性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中都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保护。

三、负面评价1. 权谋手段有人批评武则天在夺取皇位和巩固统治权的过程中使用了阴谋和权谋手段。

据史书记载,她在唐高宗和唐中宗治丧之后,以佞幸之计而得到了对政治的干预权,进而登上了皇位。

她对政治阴谋的运用使人们对她的统治产生了质疑。

2. 纵容奢华享乐武则天在位期间,喜欢奢侈和享乐,豪华宫殿、珍贵宝石和昂贵的服饰都是她的日常。

她个人的奢华生活方式被认为是对朝廷和百姓的不负责任,也符合了当时对女性寡妇行为的批判。

3. 后期统治失职在武则天的晚年,由于对政务的疏忽和失职,导致朝政渐渐陷入混乱。

她对权力的过度追求和个人恩怨的处理方式影响了她作为统治者的形象。

四、总结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统治者。

她的非凡才华和赋予女性更多权益的贡献受到赞赏,但她的权谋手段和奢侈生活方式也受到批评。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

关于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624年-705年),本名武曌,唐朝第二位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她在位的时间长达15年,堪称唐朝的女性统治者。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自古有诸多争议,人们对她的看法多种多样。

一方面,武则天被视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登上皇位对于唐朝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武则天智慧聪明、勤政爱民,她推行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她在位期间积极推进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更加顺畅,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其次,她强调民生政策,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她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她统治时期,政务高效有序,社会治安稳定,国家边疆安宁,政权威信得以巩固,唐朝的疆域版图也扩展了许多。

武则天作为唐朝的女皇帝,她以其非凡的才智和睿智的决策,实现了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扎实而有突破性的贡献。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武则天持有消极的评价。

一些人认为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以权谋私,残害政敌。

他们认为她篡夺了唐高宗和唐中宗的政权,将自己推上了皇位。

在位期间,她通过残忍地镇压政治敌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种种不稳定因素。

同时,武则天也以她的放纵、妖艳、深情狡黠形象出现在后世人们眼中,被一些史书和文学作品渲染成一个权力欲望旺盛、贪婪奸诈的女性形象,这让人们对她的评价更加复杂。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多元化的。

她的历史地位与她的建树和功过是分不开的。

尽管她在登上皇位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但她的统治促进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唐朝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同样,她也在一定程度上滥用权力,打压异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应该是一个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角度,充分认识她的建树和过错,并将其放置在历史的背景和文化环境中进行审视。

无论如何评价,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存在和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她的故事值得被铭记和研究。

武则天的“十二”条改革政策大得民心

武则天的“十二”条改革政策大得民心

武则天的“十二”条改革政策大得民心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世民的儿媳妇,也是李世民的小妾,生于山西,太原人。

李世民的夫人长孙皇后去世后,有人对太宗李世民推荐说,武士雙的女儿长得十分可人,于是李世民便下诏将14岁的武则天招到宫里,封为才人。

太宗李世民死后,按照当时唐朝的规定李世民的众多妻妾都被强制送进了尼姑庵做了尼姑,武则天和众多宾妃一样也作了尼姑。

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侍奉过太子李治,她聪明伶俐在当时就很讨太子喜欢。

她会卖弄风情,让李治很着迷,无奈武则天是父亲的才人,尽管喜欢也不敢过分。

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即皇帝位,有一次高宗李治去寺院视察,见到了武则天在那里哭泣。

看到流泪的美人,高中即怜悯又喜欢,这事被王皇后知道后,王皇后就把武则天领出了寺院,引见到了后宫。

王皇后的目的是想利用武则天离间,阻挠高宗对萧淑妃宠幸。

武则天进宫后,虽然是一介女流,但颇有心计,固宠的招数一个接着一个,他卑躬屈膝侍候王皇后,皇后总在高宗面前说他的好话。

不久武则天就被封为昭仪,后来皇上渐渐疏远了萧淑妃,武则天自己被皇帝专宠。

这时,她和皇后也不那样客气了。

并且把皇后当成了她专宠的唯一对手,并随时想除去王皇后而后快。

不久武则天生了个女孩,王皇后去探望,皇后走了以后,武则天将女儿捂死在被子里。

然后在高宗面前大哭大叫,高宗大怒,王皇后刚走女儿就被捂死,武则天在趁机诋毁王皇后,皇帝李治对王皇后后万分不满,怀疑武则天的女儿是王皇后给捂死的。

高宗几次提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无奈大臣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

也有很多的大臣为讨好皇帝和武则天而支持废皇后而立武氏为后。

大臣许敬宗就是其一,许敬宗在朝中散布说。

乡下老农多收了几抖麦子还想换一个媳妇那,更何况皇上换皇后,这事与诸位无关,这是皇上家事。

尽管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坚决反对废皇后。

最后高宗还是下诏废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并命令群臣,周边酋长,宫中宾妃,到萧义门拜见新皇后武则天。

(历史上朝拜皇后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武周革命:
指武则天代唐自立为皇帝,建立武周政权一事。

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
唐中宗。

次年,武则天废中宗,另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但是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

690年,武则天再废睿宗,宣布改唐为周,自称皇帝,以洛阳为神都,改元天授。

武则天是历史上仅有的一名女皇帝。

武则天的政策:
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

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
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4.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

许多有才能
的人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武则天:
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做了15年皇帝,劝课农桑,社会生产得到很大提高,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他破格提拔的人才如姚崇宋?等,也成为了唐玄宗的时期的名臣,但是她滥用酷吏,错杀
了很多好人;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并且大肆修建佛像,进
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武则天科举改革的措施

武则天科举改革的措施

武则天科举改革的措施
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她在位期间实施了许多改革和政策,其中包括科举制度的重大改革。

以下是武则天科举改革的措施:
1. 开放考试:武则天打破了唐朝科举制度中只限制名门望族参加考试的规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2. 改变考试内容:武则天认为现有的科举考试内容过于注重诗词、文辞等方面,而忽略了实用性较强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于是她又增加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考试科目,如军事、财政等。

3. 严格考试标准:武则天实行了更加严格的考试标准,只有成绩优秀者才能被录取为官员,从而提高了官员素质和政府效率。

4. 建立了状元、榜眼、探花等等级:武则天还对考试成绩进行了分类,按照成绩高低分为状元、榜眼、探花等等级,这也成为后来科举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总之,武则天的科举改革措施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与效果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与效果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与效果南北朝至唐代末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就有著名的女性皇帝武则天。

作为一位女性,武则天治国有方,在其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唐朝的稳定,为后世留下了千古的佳话。

武则天在政治措施上采取了许多开明的方式。

首先,她对官员选用采取严格的领导原则,取消了唐代貌似很糟糕的九品官人制度,采用了“科举”选拔人才,这使得唐朝的政治中,实现了官员的公平性和民主性。

其次,武则天女皇在经济措施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为著名的措施是推行均田制。

均田制,简单来说就是将国家的土地分配给每个人,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

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就变得更加公平了。

同时,均田制的推出可以有效地避免富者越来越富、穷者日渐贫困的情况。

除此外,武则天也在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例如她大力儒教,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加强了对海外的控制力。

这些措施都对唐朝的稳定生活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治国措施推行之后,武则天女皇带来了很大的效果,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她所采纳的各种措施都证明了其功效。

在她当政的年代里,唐朝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武力强盛,直到武则天去世的那一刻,唐朝的统治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

最后,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性皇帝。

她作为女性,能够站在政治的最高点上,不仅仅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才能,而且也证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性别并不能成为制约某个人的因素。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

武则天的功过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的一生经历极为丰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然而,她的政治生涯也充满着争议,对她的功过评价也不一。

本文将尝试从多个方面对武则天的功过进行评价。

首先,武则天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性,她在文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早年的武则天曾担任唐太宗的宫女,因其聪明机智和笔头出众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成为他的贵妃。

在唐高宗即位后,尽管武则天被逐出皇宫,但她一直不懈地学习,潜心修行,并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被誉为“诗仙”。

此外,武则天才思敏捷,政治能力也不容小觑。

在唐高宗晚年,出现了强烈的宦官干政现象,而武则天能够及时制止,表现出了她的政治智慧。

因此,在个人才能方面,武则天无疑是一个有用之才。

其次,武则天在政治上的表现也是相当出色的。

在唐高宗晚年,武则天凭借着她的经验和才干,成为了朝廷中的一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也经过间接的权力斗争,终于成功登上了帝位。

虽然武则天的上位过程颇为曲折,但她上位后的施政却相当出色。

她大力整顿政务,削弱了朝中的宦官权力,优化了学制,提高了文武官员的选拔标准等等,使得唐朝的政治和经济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此外,武则天还在西域和契丹等地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增进了唐朝和周边国家之间的交往。

因此,从政治上来看,武则天的施政相当出色。

然而,武则天的政治生涯还是充满了争议的。

一方面,武则天的上位并不是很合法,她在上位过程中也用尽了各种手段,有过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她的施政虽然有一些积极意义,但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双面的。

在她的管理下,唐朝的官僚制度更加中央集权,对于地方的治理却相对不利,这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此外,她倡导的佛教信仰,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尽管武则天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但她的政治生涯也充满了争议。

综合来看,武则天是一个有才华的女性,她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也是相当出色的。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与评价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与评价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与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政治生涯虽然具有争议性,但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武则天于624年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原名武媚娘。

她自小聪明机敏,精通儒家思想和佛教禅宗,曾经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宫中的宠妃,但后来与李世民之子李治结成婚姻。

唐高宗即位后,武则天成为了唐太后,随着唐高宗的去世,她以“穆宗懦弱”为由,成功地废黜了唐穆宗,继位为唐朝的皇帝,直到她去世时,长达15年的女皇帝治下的唐朝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虽有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她担任唐朝的权力最高者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有争议的政策。

例如,她实行“神策军”制度,不仅影响了唐朝的成本,还让皇帝集权变得更加绝对。

而这些措施也引起了一些名士的批评,例如王勃、杜甫等名士都对其加以鞭挞然而,历史的评价和争议并没有影响武则天为中国历史带来的贡献。

她在治理国家过程中,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修建了灌溉渠道和道路,加强了国家统治力量。

同时,她鼓励文化交流,推进了文艺事业的繁荣,激励了文人的创作热情。

在外交方面,她经常开展外交斡旋,与周边的民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减少了战乱带来的损失。

在人民心目中,武则天是一个勇敢、有能力和聪明绝顶的女性,她的离经叛道和英勇果敢,都成为历史的注脚。

作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为女性赢得了尊严和尊重,树立了“女子能顶半边天”的形象。

因此,她被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成为了不同时代女性争取权益的典范和标杆。

总而言之,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的治国理念、政治手段和作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争议。

而作为一个女性,她的开创性成就更是为后代女性铺平了道路,也树立了“女子能顶半边天”的标杆。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武则天(624年-705年),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创下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政绩,对于推动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武则天也不乏争议,她在位的方式和手段使得她成为历史几百年来备受争议的人物。

首先,武则天的历史评价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她为唐朝带来的政治稳定。

在她的统治下,唐朝的政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没有发生过过多的内乱。

据记载,她能够减少官员腐败、整顿官僚机构、建立了更加公正的制度。

她还注重选拔人才,不分男女地任用有才能的人来执掌国家大事。

这些举措对唐朝的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武则天对唐朝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

她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投资,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她还大力推动商业贸易,加强了对外经济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唐朝的经济繁荣。

另外,她在位期间还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非常重视教育,广泛选拔人才,并且加强了对书法、绘画和音乐等方面的扶持,使得唐朝的文化达到了巅峰。

然而,武则天在历史上也受到了许多争议和质疑。

首先,她的夺权方式使得她一直备受非议。

武则天是通过谋杀自己的儿子和情夫李贤才最终登上了皇位。

这样的手段无疑是极端残忍和不道德的,对于她的评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武则天统治的晚期,她的权威受到了严重削弱。

她在位时擅权过度,任用亲信,对待异己十分残忍,使得朝廷内外都积怨极深。

在她晚年时,朝政堕落,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

最后,武则天也因其性格而备受争议。

她被描述为聪明机智、有远见和果断,但又有着独裁和残酷的一面。

她居功自傲,独断专行,最终导致了她统治末期的混乱。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的历史评价可以说是复杂的。

她在位期间创下了许多政治和经济的成就,为唐朝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她在夺权和统治末期的方式和手段,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无论如何,武则天的统治为中国历史带来了独特的一笔,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武则天治理与女性统治时期的社会变革

武则天治理与女性统治时期的社会变革

武则天治理与女性统治时期的社会变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被称为女性统治时期。

在她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武则天治理与女性统治时期的社会变革,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性别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从政治角度看,武则天的统治期间,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她之前,中国一直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而武则天的崛起打破了这一传统。

她通过精明的政治手腕,成功地推翻了唐朝的统治者,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

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将女性执掌政权纳入了正常的政治秩序,这无疑是对传统社会秩序的一次颠覆。

其次,从经济角度看,武则天的统治也带来了一些深远的变化。

她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外贸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她注重教育,提倡儒家思想,加强国家管理和治理。

这些措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武则天治理时期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第三,从文化角度看,武则天的统治也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倡绘画、音乐和文学等艺术形式的繁荣。

她废除了男女禁宫制度,使得文化交流更加自由开放。

在她的统治时期,古代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一批优秀的文人墨客涌现出来,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则天对文化的推动和支持,为女性统治时期的社会变革注入了文化资源和活力。

最后,从性别角度看,武则天的统治对中国社会的性别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她的统治下,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参与社会事务成为常态。

她重用了许多贤能之士,其中包括一些有才华的女性,打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武则天自己也是一位强大而有权势的女性,她的存在和成功为广大妇女树立了榜样,对中国女性的自我认知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她的统治时期,使得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识和看法发生了转变,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武则天治理与女性统治时期的社会变革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性别等方面。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哪些显著的贡献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哪些显著的贡献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哪些显著的贡献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均有显著贡献。

以下几点予以阐述:
一、政治:武则天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巩固了中央集权。


选拔和任用人才,实行举贤制度,使一批有才能的官员得以重用。

同时,
她削弱了贵族势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确保政治稳定。

二、经济繁荣: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国家经济持续繁荣。

农业生产得
到很好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产量。

商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场繁荣,货币经济逐渐成熟。

三、文化繁荣:武则天是一位推崇文化的皇帝,她鼓励文学创作,招
揽文人进入宫廷。

在位期间,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多个领域均取得
了辉煌成就。

她还支持佛教,兴建寺庙,提倡文化交流,使佛教在中国得
到了迅速发展。

五、法制建设:武则天重视法制建设,颁布了《新律》以强化国家法制。

她主张以法治国,使得朝廷政治更加清明,社会秩序井然。

综上所述,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的贡献主要体
现在政治、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外交开展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使唐朝
在她的统治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评价

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评价

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又称武曌,是唐朝第二位皇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

资治
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历史编年体著作,由司马光主编,被广泛认可为中国历史研究的宝库之一。

针对武则天这一历史人物,资治通鉴提供了一些评价。

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评价可以说是复杂而多面的。

首先,资治通鉴承认武则天
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成就。

在她执掌政务期间,武则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她重用贤臣,改革国家政策,并为百姓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然而,资治通鉴也对武则天进行了一些批评。

它指出她的统治期间的种种政策
和行为可能是违背传统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这是以传统观念为基础的历史观点。

武则天通过对政治官员的任免和废黜,甚至贬斥或杀害一些有实际才干的官员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这种作法在某种程度上遭到了批评。

虽然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评价存在着一些批评,但作为一位女性,她的能力和
勇气无疑为后世女性树立了榜样。

无论如何,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历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和评估的对象。

综上所述,资治通鉴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复杂而多面的。

它承认了她在政治上
的才能和成就,但也对她的一些行为提出了批评。

然而,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女性权益角度来看,武则天都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及人物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及人物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及⼈物评价武曌(624年-705年12⽉16⽇),即武则天,并州⽂⽔(今⼭西⽂⽔)⼈。

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的正统⼥皇帝、即位年龄最⼤(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82岁)。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有哪些1、政治较清明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

在她统治时期进⼀步发展了科学制,创⽴了殿试和武举。

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举。

武则天通过科举、⾃举和别⼈推荐,选拔了⼀批杰出的⼈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赏罚分明。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出,明察善断”。

因⽽那种认为武则天重⽤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武则天重视农业⽣产。

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则国⾃安”。

命⼈撰成农书《兆⼈本业记》,颁⾏天下。

她继续推⾏均⽥制。

在边远地区实⾏军事性屯⽥、营⽥,成效显著。

重视和提倡兴修⽔利,在独掌政权的⼆⼗⼀年⾥,地⽅⽔利⼯程有19项。

还以境内农⽥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产的发展。

其⼀,国家仓库⾥储满了粮⾷;其⼆,地⽅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显著增加。

3、国⼒很强盛中国⾃秦汉以来,就是⼀个统⼀的、多民族的国家。

统⼀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个帝王的好坏、是⾮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的成功。

武则天⽣平事迹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彟次⼥。

⼗四岁时,进⼊后宫,为唐太宗才⼈,获赐号武媚。

唐⾼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宗并称⼆圣。

⾼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武则天介绍及历史评价

武则天介绍及历史评价

武则天介绍及历史评价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后唐中宗恢复唐朝,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李唐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

武则天,女,唐朝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字“曌”(zhào,含义是日月当空,“曌”是武则天为自己发明的字),故也称武曌.武氏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

关于武则天的生辰和出生地一直扑朔迷离,相传唐高祖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根据现代万年历相关软件推测,624年正月二十三为阳历的2月17日,亦有2月21日、2月25日之说,资料仅供参考)生于长安(亦有利州之说,即四川省广元市);其父武士彠家境殷实。

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与其结识。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彠因“元从功臣”出任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后来历任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都督、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改封应国公。

武氏为唐都督武士彠次女。

武士彠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但他终究只是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靠战乱平步青云。

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

母亲杨氏,本名不详。

据说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在长安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

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武周时期的礼乐改制与文学

武周时期的礼乐改制与文学
第一部分着力探讨武周政权的独特背景与礼乐改制的关系。社会传统思想认可男权 统治,由此导致了一系列思想领域的冲突;武则天试图通过高压政策来压制、对抗人们 的反抗心理,然而铁血统治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反而不利于其政权的统治。所以武周政 权试图以礼乐改制来为其政权的正义性、合理性张本,消解人们对政权的敌对心理。
challenges both from thoughts and culture.To whitewash her rule and obtain commoll people’
idealistic and psychological obedience to her new government.she reforms the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朔耐蒲
砂7年易月t2 Et
曾增安 指导教师(签名):
厂、7日

引言
一研究价值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性皇帝。她执掌政权时问长久,所以对当时及后世均 产生了重要影响。武则天以女主治国,违背了传统观念,面临着来自于各方面的挑战。 所以她一方面需要以铁血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舆论鼓吹 来维护自己政权的正当性、神圣性。以礼乐改制的形式来为政权粉饰,积极利用文人的 依附心理,以文学创作来阐释礼乐措施的内涵,促使民众从心理上、思想上接受新政权, 是武周一朝政治与文学关系的关键。因此,从礼乐改制的角度来考察其时的文学状况, 是研究此时期文学史的关键视角。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学界还没有对此给予充分的 关注。有鉴于此,本文拟把礼乐改制和初唐文学活动相结合,通过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 再现初唐文学风貌,并阐述由这些改制所引起的文学新变。 武则天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一批以文学见长的下层士人迅速崛 起,成为国家官僚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她统治时期,使得文学的社会地位大大 提高,在客观上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此外,武则天崇尚诗文,这也极大促进了文人创作 的积极性,推动了初唐诗歌的发展。她诗作中所追求的富丽词藻、壮大气势,对当时宫 廷诗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学界对此已有共识。但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这些措施 都与礼乐改制相关联。礼乐改制在武则天执掌政权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她需要文 人为她鼓吹,并对文人充满了期待:同时文人也积极响应这种期待,不断献诗、献赋来 取悦于武则天,满足她从舆论上争取政权合理性、正义性、神圣性的需要。应该说,武 则天时期的礼乐改制与初唐文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 唐文学风貌的变化。但目前学界对此却鲜有关注。本文的探讨,即是力争弥补这一方面 的不足。 二研究现状 关于武则天时期的礼乐改制,前人大多从改唐为周、封禅等方面切入。现将前人研 究成果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是关于武则天改唐为周问题的研究。如:《武则天革“唐"为“周"略说》n3 阐明了武则天改唐为周,及其在“革命"之前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武则天改唐 为周之政治举措之述略》乜1论证了武则天为了实现改唐为周的宿愿,先后在其参政、摄

武周之治简介,主要政治改革一览

武周之治简介,主要政治改革一览

武周之治简介,主要政治改革一览本文导读: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周之治简介武则天自立为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重用武氏族人,重用酷吏,严重打击了李唐宗室和关陇贵族,削弱了关陇贵族为代表的世家对政治的影响,提高了妇女在社会的地位。

她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建筑,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隋唐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洛阳明堂天堂景区修建在当年的隋唐宫城区遗址之上,成为洛阳旅游的必去景点。

这里是女皇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的政治权利中心,景区主要包含了明堂、天堂两座建筑。

明堂是武则天执政的皇宫正殿,又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皇家礼佛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建筑。

武则天在位期间善于治国,为了打击以关陇集团为主的公卿门阀,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以便选用贤士。

并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但也为了巩固统治提拔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

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被称为武周之治。

打击门阀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国,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将军。

李世民出自关陇集团,李唐王朝的兴起和关陇集团有着深厚的联系,对大唐的统治有着很大影响,为了减小关陇贵族对政治通知的影响,武则天登基后,开始打击关陇贵族和李唐宗室。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O李志贤~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最保守的估计,她开始参政的时间,应该是始于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以后。

当时,唐高宗李治因风眩不能视事,故国家一切奏章之批驳与国事之策划,都由已经被立为皇后的武则天代为执行。

事实上,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便积极地布置她临朝称制,改朝换代的格局。

为此,她一方面大力打击反对其政权的朝中王公大臣,消灭他们的势力,另一方面,她主张“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①,认为时代既已改变,便不能遵循陈旧的方法,应按照新创的标准进行变革,以适应当时的需要。

因此,她在官制、年号、服饰、文字及其他方面标新立异,别立系统,表现出其政权的特色与新气象,当然也蕴含着渐改政制,使人们逐渐摆脱李唐王朝影响力的政治作用。

据(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记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被迫退位,中宗重柞,二月甲寅便采取了一系列复辟的措施:“复国号,依旧为唐。

社傻、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神都依旧为东都……”根据这个记录来看,很明显的,在武则天专政期间,可说是无所不改。

一、改换新政权的标志武则天的第一项改制是在新政权的标志方面。

篡唐天下,另立新朝,她当然要先改国号。

除了改国号为“周”,迁国都于洛阳之外,她也更易旗帜。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时,“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②。

到了天授二年(691年),即她称帝后的第二年,再将“旗帜尚赤”③。

光宅元年,她在易旗帜的同时,也下令“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④。

在服饰方面,除了改换颜色外,武则天也几度修改朝廷官员佩带鱼符的条规。

垂拱二年(686年)二月,她“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⑤。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又“改内外官所佩鱼并作龟”⑥。

武则天也依周历更改正朔。

她在载初元年(689年)正月,“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

改旧正月为一月,大酣三日’,⑦。

但只沿用到圣历三年(700年)十月,就“复旧正朔,改一月为正月,仍以为岁首,正月依旧为十一月……”⑧在武则天称制的时代,年号的更改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来得频繁。

从公元684年临朝至公元705年退位的二十多年间,武则天使用过的年号有19个之多,几乎每年更换一次,甚至一年改了两次,这是历代皇帝绝无仅有的。

从表面上看,这些年号与符瑞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充满了吉利祥瑞的语意,例如,光宅、永昌、天授、如意、;申功等皆是;有些反映出武则天晚年渴望长寿的强烈心理,例如,长寿、延载、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久视、长安等。

这么繁多的年号,在一定程度上令人感到混乱而难以适从。

但是,我们若往深一层看,武则夭频频改元,是有其政历史教学1998年第3期治意义的。

我们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知道,封建王朝改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换年号,通常都要下诏“赦天下”。

赦天下的赦诏内容,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一般包括赦免罪犯或逃亡者,减除租课和摇役、封勋、赐酣等。

由此可见,当时的所谓“赦天下”的内容,实际上不外是一些可借以缓和人民与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或是争取人民对新政权更广泛支持的改善民生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武则天频频改元,除了求取祥瑞的好兆头外,当然也脱离不了这种政治目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改元大赦之下,豁减摇役租税,赦免逃户,鼓励他们重回土地从事农耕的种种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缓和了社会的不安,在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可说是带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除了改元之外,武则天以女主君临天下,为了显示她的尊贵与男性帝王无异,以及她以周代唐,统治天下乃上应天命,故屡屡易改自己的尊号。

例如,垂拱四年(688年)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天授元年,“加尊号曰神圣皇帝”;长寿二年(693年)九月,“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长寿三年(694年)五月,“上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证圣元年(695年)一月,“上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同年九月又“加尊号天册金累圣神皇帝”,神化自己以确立权威。

武则天称帝后,还置“七宝”以取代唐朝天子所御用诸玺⑨。

长寿二年九月武则夭上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后,便置与佛教有关的七种宝缓,即金轮宝、白象宝、女宝、马宝、珠宝、主兵臣宝和主藏臣宝。

武则天废诸玺,置“七宝”的目的,显然和她利用佛教经典制造舆论,或以佛经中“金轮王”之义上尊号的政治动机一样,无非是要借佛教的宝物来宣扬自己称帝的正统性和合理性。

二、改造新文字武则天的第二项改制是在改造新文字方面。

《新唐书》云:“太后自名婴。

改诏书为制书。

”。

《资治通鉴)载:“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

”。

除了以上二书,还有清代纪晌等撰的(续通志》卷七十一(后妃传·唐志》也说武则天“作望……十有二文”0。

也有些史书记载武则天所造新字为16字((集韵))、18字((通志)卷三十五(六书(五)·志))、19字((宣和书谱)卷一),甚至是仅改8字((正字通))等,所说不一;而在刻于圣历元年至长安四年(公元701一704年)的(风峪石经》上所见到的武周新字则有14个。

我们姑且不论武则天究竟改造了多少新字,更重要的是探讨她改字的政治意义。

若以这些新字的字形而论,它们的造型别出心裁,与汉字很不相同。

这些字大概是按两种方式构思设计的,一种是曲线构成的徽章式图样,另一种是采用汉字的会意,由几个有独立含义的字组成另一种意思的文字。

例如,武照的照改为“婴”,取日月当空,临照大地之意,武则天因而取之为名,还规定这个字与“照”(zh6o)的读音相同。

为了避讳,她还下令改“诏书”为“制书”。

武则天显然认为这个新字才能更明确地体现她过人的智慧和盖世无比的功业。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确定武则天所采用的这些新字,都寓有一层政治意义。

武则天采用宗秦客所献的新字,颁行全国,无非是为了以这些新字来配合她借以称帝的符瑞之说,将它们做为另一项政治工具,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在武则天大力推行下,她所改造的新字,很快便传布全国各地,甚至遥远的边区。

地处边睡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所出土的一些文书,其中载、初、年、月、日、地等均已用新字形,书写时间最早的有天授元年,即和武则天颁行新字同一年,足见新字推行之迅速。

从近年来面世的敦煌户籍残卷中发现新字曾经在敦煌等地使用过。

还有位于边区的云南昆阳县的河东刺史王仁求碑和广东罗定州的龙完道场铭皆刻有武周所制历史教学1998年第3期的新字。

诚如清人叶昌炽在《语石》卷一里所说的:“穷乡僻壤,细黄工匠,无不奉行维谨。

”这些新字甚至流传到远在东洋的日本。

在日本冈山县国圣寺收藏的一件用以埋葬火葬遗骸的骨制容器,盖上有两圈铭文共46字,其中便发现武则天时所新制的一字。

铭文中也说明这件文字乃制于日本元明天皇时代,是时公元708年,距武则天退位不过几年。

从武则天所改制的新字流传之迅速与广泛,可见她已经达到采用新字的预期政治目的,取得高度的政治效果。

更妙的是,武则天当年为了个人的政治动机而改字,本是汉字发展中的倒退现象,但今天却成为考古工作者判明古代文物年代的参考材料和丰富的研究素材,这自然是富有政治头脑的武则天当年所无法意料到的。

三、易改官制武则天当政时期另一项重要的改制是在官制方面。

这个时期的官制变革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更改中央政府的职事官系统、机构名称以及各级部门许多大小官员的名称,另一方面是内外职事官制以外的使职的发展。

(I日唐书·职官志)与(新唐书·百官志》对武则天时期主要行政机关与官名的更改有详细的记录。

除了易改机构与官员名称外,武则天也新置一些官职,如浑仪监。

、里行、左右补阅和拾遗0等,增加一些侍郎和左右司员外郎的人数,还大置试官以处举人。

但是,这些都是官职名称的改变,对于中央政府的职官制度和行政系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武则天时期官制变革影响较大的另一个层面是使职的发展。

从各种史书所搜集的资料显示,武则天在君临天下的21年间,大约有31次任命使臣的记载。

这31次任命的使职,除了12次名称重复外,不同名称的使职共有19个,其中12个为武则天新置,即知巨使、理睡使、存拢使、营田使、督作使、飞龙使、防御使、闲厩使、采访使、招讨使、园苑使、庄宅使,另有7个是以前所设的。

但是,它们在武则天的委任下,在职权上和出使的区域范围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新使职的设置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出现一些原有职官管辖范围以外的事务,需要委任新官员执掌。

例如垂拱二年六月,武则天在庙堂置巨四枚,鼓励臣民献赋颂,求仕进,言时政之得失,投诉冤屈或告密。

于是设置知巨使和更高一级的理巨使。

又如武则夭为了制造舆论,重新塑造人民忠于武周的思想意识,于是大肆搜集天下铜铁铸建天枢,以“铭记公德,默唐烦周”。

,并秀派姚涛为督作使,负责铜铁铸造工程。

不久,重建明堂的工事,也由姚涛继任督作使。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职官制度已逐渐不适应现实政务的要求,只有另立使职以应时急。

例如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在夏州“置防御使,以治军事”0,取代职能已经弛废,无法兼顾军务的都督一职。

又如管理御马的尚乘局,其下的飞龙闲拥有大量马匹及其调养人员,是宫廷政治斗争的一支潜在军事力量。

武则天特将飞龙闲改由宦官充当的飞龙使专领,这一来,飞龙闲与天子更为亲近,地位与权力也随之提高。

另如负责巡按州县的监察御史人员有限,无法顾及全国各地,朝廷便陆续设置各种使职,负起监察州县政务的职责。

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原官职任务错杂,故设使职调整之。

例如,唐朝司农寺的上林署、京都苑总监、京都苑四面监督皆负有管理宫廷、苑囿园地的职责,相互交错,造成职权上的紊乱。

武则天时,“司农别有园苑(使)、庄宅(使)”⑧,园苑使专管宫内园苑,庄宅使则掌皇家所有的庄宅、店铺、车场、碾硝和其他产业。

园苑、庄宅二使的设置,从制度上看,可以说具有调整职责,加强宫廷园苑和皇族财产管理的性质。

使职的设立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水旱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之后,为了安抚百姓,历史教学1998年第3期稳定社会秩序,朝廷于是派出兼事抚恤娠济任务的使臣到民间去,天授二年遣派十道存抚使便是一例。

综观上述,武则天设置许多使职之举,总的来说,是符合当时的政治趋势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也是唐代官制发展过程中一项具有进步意义的变革。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武则天通过改革官制以加强自己对官僚机构的直接控制,强化政权的个人政治动机。

她对御史台的改革便是一例。

武则天在文明元年(684年)将御史台改名“肃政台”,强调了这个用以严肃整顿政治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